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1
您好!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值此端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致敬!
流光溢彩的五月,承载了为明人的梦想,孕育了为明人的智慧,成就了为明人的精彩——
国际文化节拓宽学子视野。国际文化大讲堂,家校同携手,全球来旅游;年级风采秀,班班有特色,个个都精彩;英语戏剧表演,中外教联手执教,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广场文化节展示学子风采。走进社区,筑梦为明,快乐成长。“三团两队”齐亮相,以文化的视角,载歌载舞,唱响美好的明天,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充分展示了为明学子的风采。
家校共育搭建成长平台。“最美为明,与爱同行”期中家长会成功举行,展学生特色作业,观学生特长表演,听学校工作汇报,研学生成长个案,商家校共育大计,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教学开放日赢得社会口碑。相约520,告诉自己——我能行!5月20日,小一大型面试活动如期举行,优质学位现场预订,牛津班、业主班学位当天预订完毕,培生班还有少量优质学位正在陆续报名中。
遵照相关文件要求,端午节放假三天(5月28日—5月30日),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每一个家庭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重视安全,共享平安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注重交通安全,食堂安全,不允许学生进入网吧等场所,防溺水,防电,防火,防止学生与不正当人员来往。
二、按时作息,共享健康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每个学生都应该拟订假期活动安排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作息时间,保障健康饮食,保障睡眠,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认真学习,共享成长假期。
1、拟订学习计划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完成作业。
2、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每天至少背诵一首古诗词。
四、积极实践,共享文化假期。
学校制订了《小学部端午节活动方案》,从知“端午”,明特色内涵;品“端午”,懂节日文化;过“端午”,展实践精彩三个维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在假期中,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关于端午的诗词,家长参与进行亲子诵读,制作诗词清单,抄写诗词;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包棕子,了解端午习俗;五年级学生学做香囊,在过节时送给自己的父母,送去祝福表达感恩之情!
祝各位家长朋友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2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作为主持人你准备好主持词了没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1光阴似箭,转眼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要跟我们见面了。这时候人们纷纷展开纪念活动,比如说:“包棕子、划龙舟、挂艾草、佩香包、祭屈原等。”看了这些,你们一定想知道我去那里了吧,哈哈,我暂时保密,等会儿再跟你你们细说。
“哦”我打了一个重重的哈欠,睁开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历表,把我给惊呆了。原来今天是端午佳节,我和妈妈昨天约好一起去北流看望爷爷和奶奶。我起床后,发现妈妈在做早餐,我就赶紧过去跟她说话。
“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好吧,问什么问题。”
“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嗯……对了,今天好像是端午节。
“完全正确。
“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可以,问吧。”
“今天去那里?”
“嗯……对了,去北流看望爷爷和奶奶。”
“好的,我答应你。快点,我肚子饿了。”
“好的。”
我跑回电脑房,开始看起我的六一礼物《淘气包马小跳》了。
过了几分钟,妈妈煮好了早餐了,我赶紧往餐桌上看了看,我夸妈妈说:“真是色、香、味惧全啊!”吃完早餐后,我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妈妈说:“到十点钟我们按时出发!”
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2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各位观众,各位朋友:
齐: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们将在~~~~~,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的出席和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女: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他们是――(略……)
男:在浩淼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男:今天,我们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通过唤起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让中华的雄魂如黄钟大吕,再一次在辽阔的华夏大地敲响!
女:透过历史的烽烟,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从远古走来,从滔滔的汨罗江走来。走到我们中间,走进我们心海
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为了纪念一个特殊的日子——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古色古香的端午节。~~小学“浓浓端午香,悠悠中国情”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到场的嘉宾,——每天在校门口保卫我们安全的武警叔叔! (武警上台)
大家热烈欢迎!首先献上我们少先队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 (献完后)
大家可能对武警比较陌生,我们请武警叔叔给我们介绍一下: (武警介绍),
听完武警叔叔的介绍,我们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同学们还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吗?请举手,好请那位同学??? (同学提问,武警回答,互动)
谢谢同学提问,谢谢武警叔叔的精彩介绍。请武警叔叔到座位上休息,谢谢。
同学们,端午节就要来了,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好请那位同学。
大家说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但是屈原的爱国事迹最深入人心,下面请欣赏同学们带来古诗朗诵
——《离骚》
(朗诵完后),
谢谢同学们的朗诵,提到屈原没有人不会被他的爱国事迹感动,下面让我们看看21世纪小学生眼中的屈原,请欣赏五年级一班同学带来的原创表演剧,《穿越时空看屈原》,有请!(表演完后)
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 今天你吃粽子了吗? (同学回答)
那你们会包粽子吗?(不会,) 那我们就来学一下吧!请看大屏幕!
你们学会了吗?是否想亲手来包粽子?那就让我们动起来吧! (包粽子)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借此佳节,我们用诗歌演绎着青春、生命、和爱。盼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盼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富强。
今天的端午活动到此结束。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4(一)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本届经典诵读活动有来自初一到初三师生的6个节目在这里集中展演。
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合:现在开始!
(二)串词
女: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在这一天,历史赋予了你特殊的内涵,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千年,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下面请欣赏初三年级组教师带来的朗诵《颂屈原》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朗诵,《颂屈原》表达了对祖国江河的热爱,是啊,长江黄河像东方巨龙奔腾向海,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尽管有时激越,有时铿锵;有时徘徊,有时忧伤。但他们一直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一年级学生朗诵《长江之歌》《黄河颂》。
女: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我们有请初一年级组教师为大家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男:经典的文化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精英,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带给我们启蒙的国学经典呢?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二年级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
男:《三字经》《弟子规》让我们再次回味了国学启蒙经典的魅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也是不朽的篇章,诵读古诗词,如同与古代先贤对话,体味其中的至纯至美。在这里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也有浅笑低回的阴柔之美,请欣赏初二年级组教师经典诗词连诵。
男: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文化香火的传递者。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重任在肩。
女:在座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民族长城,接下来请欣赏初三年级朗诵《少年中国说》。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诵读的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女: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中华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端午节主题活动主持词5开场语:
男: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女: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男:各位尊贵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女:欢迎大家来到中东演出广场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
男: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端午节联欢活动,对您的参与,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女:再隔一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在此,祝大家 齐:端阳节快乐!
男: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用欢乐的歌乐,
女:优美的舞姿,
男:经典的诵读,
女:有趣的民俗活动,
男:来纪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女:“粽情端午 欢喜中东 文化汇演”现在开始!
结束语:
女:又是一年端午节,粽香飘飘!
男:又是一个纪念日,汨罗汤汤!
女: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男:认真过好每一天!
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各位观众,各位朋友:
女:“粽情端午 欢喜中东 文化汇演”到此结束。
男:我们明年再见!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对新一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而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情。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对个人品质、道德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义不容辞。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教学之中呢?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个汉字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领略汉字之美,这可以说是国学的基础。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启蒙老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进中国汉字。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字到小篆、隶书,再到今天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的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涉及形体的变化,而且包括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重视书法教学,让这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广为传诵。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比重很大,内容形式多样。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而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少些,其实词也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这样的词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国学故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确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语文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在课堂上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综合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历史故事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和节日等。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巧节,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由来。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四、在引导课外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4
一.比赛引导,经典诵读走进校园
为提高广大师生对经典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引导大家诵读经典,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比赛活动:中小学生普通话美文朗诵比赛;“走向世界的青岛”普通话诗文朗诵、演讲、小品大赛;“2008百年奥运・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等比赛,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以中小学师生为对象;“庆祝建国60周年―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以《弟子归》《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老子》等为主要内容,参赛对象发展为全体学生;教师技能大练兵经典诵读比赛,诵读面扩展到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普通话大赛”,参赛形式为教师集体,诵读面为全体教师。
一系列比赛引导着广大师生去读经典、背经典、研究经典,经典诵读从学生到老师,从个体到集体,从一个点发展到一个面,一步步走进了校园。
二.特色引领,经典诵读走进师生
知其形容易,关键要会其意。为使经典诵读走进师生,我们提出将经典诵读与书香校园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建经典诵读特色示范校,推动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一)利用传统节日举行不同内容的诵读比赛,以比赛推动活动开展。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诵读比赛、端午节背古诗比赛,国庆节爱国主义朗诵比赛、纪念胜利60周年朗诵比赛,推普周朗诵比赛等。
(二)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每天固定早读或午读时间诵读10――20分钟。
(三)规定了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百家姓》《论语》《弟子规》等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必读篇目。
(四)充分认识到环境氛围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创设经典诵读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墙壁绘制经典古诗词等内容,既美化环境又创设了经典诵读的浓厚氛围。
(五)结合规范汉字书写开展写经典的活动。在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练习时将经典纳入书写范围,形成写经典的氛围。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读书有感征文、“品经典悟人生手抄报”、古诗词配画、古诗阅读卡、经典故事我来画、“经典古诗文名句默写积累”、“经典名句内容知多少知识竞赛等。形成经典诵、写、讲的热潮。
三.科研引路,经典诵读走进课堂
(一)召开全市经典诵读经验交流现场会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经典诵读特色交流。灰埠小学的一听、二看、三抄、四赛,突出经典诵读与日常生活结合;实验小学的“三竞赛”、“六评比”,突出经典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双语学校的“状元之赛”“榜眼之赛”“探花之赛”,突出经典诵读评价机制;厦门路小学的班级自查评比会、全校互评互比会、年终总结表彰会三个会,突出经典诵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大泽山小学的“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特色教育模式,突出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疃小学的研读《弟子规》,探索学生自主化管理的模式,则凸显了经典诵读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特色交流为全市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点和着眼点,使学有目标、做有方向,经典诵读得以扎实开展。
(二)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如何开发经典诵读资源,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引导教师将自己在工作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做法、解决问题的对策、面临的困惑进行交流,智慧共享。
课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经典诵读观摩课、学生经典诵读成果展示课、学生经典诵读艺术成果展示、教师经典诵读经验沙龙、学校经典诵读情况交流及下一段工作要求。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她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近些年,一些学校因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有的学生连写信的格式、称谓都不知晓;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这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传统的中华文化正在断层,学生们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一、经典蒙学的诵读,默化启蒙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启蒙书,换个说法,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小学教科书。《三字经》根据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有深刻的含义。学生在课前和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求每日一句,能够理解内在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为人处事的方式与道理。《百家姓》设计了一些活动:“说说名字的由来”,让学生在课前问问父母、爷爷奶奶,他们给孩子取名字的情况,以及名字的含义。“夸夸我的同姓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同姓名人、伟人的笔名与故事,讲给同学听,增强荣誉感。知识要打基础,要积累,一些古代有名的学者,还有当代一些有成就的老学者,都谈到幼年时期读过的这些启蒙书,打下了一定基础,对他们以后一生的学问事业,发生过积极的影响。
二、诵读优秀的古诗词,进行民族文化熏陶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只有让他们从小就充分了解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激发他们建设国家的斗志,而民族传统文化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才让我们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代代相传。比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杜甫的《望岳》赞叹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三、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有效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中秋节有哪些别名?中秋节的来历?哪些著名人物写下了与月有关的诗词?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又有哪些?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吟诗词、赏明月、吃月饼……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善于教学拓展,加强传统语文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中国的茶壶常饰以字画,让人们一边细细品茶,一边玩味壶上字画,增添乐趣。有一种茶壶壶腰(或壶盖)上一圈就写了五个字:“可以清心也。”可别小看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意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还有一个故事: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题纸扇,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读来别有趣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类似的训练还有: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端午节小学古诗词范文6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运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为什么要学古诗词,为什么要学国学,那些早就过了时的文字,它的价值在哪里?其中凝练着作者的思想、心境,融合了那个时代的特质,是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之丰富,千百年后仍值得细细品味。
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面对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集体观念淡薄,盲目崇拜洋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效高效结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传统文化已然回归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现在很多城市孩子学国学,小国学堂正悄然流行,这表明发扬传统文化,要从小抓起。的确,小学生年龄小,最易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根,小学语文教师应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才更行之有效呢?
一、在氛围中感受文化
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平时除了古诗词外,其他内容接触较少,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内容不生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部分学生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古诗,一知半解,不置入情感。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浓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那么能否使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激情呢?
1.教师的潜移默化
我们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首先自己必须感兴趣。教师应该热爱传统文化,并有一定传统文化知识积淀,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传统文化除了是一门知识外,它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而响彻中外,更多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对人行为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的推动,而且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和动力。
2.利用班级文化布置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平日,我在班级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极力将其设定为我班的特色教育。例如,定期让学生合作制作传统文化知识小报,将自己所学到的、所了解到的传统知识加以整合、内化。可以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然后我将他们的劳动成果张贴上墙,作为班级文化布置。学生就被班级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萦绕。
二、在课堂中回归文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教科书并不回避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输血”和激发小学生探索古文化的现实。可能因为传统文化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感太远,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不是很感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知识上得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我国古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呢?
案例一:以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为例,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和名言警句。发现这样的问题,孩子记住了,但每天摇头晃脑读的时候,不知所云。他们只是机械性地了解,却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就会没有兴趣。
教学生字,尤其是形声字时,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汉字的博大精深在于它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将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渗入实际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孝”字时,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了生字,还得到了德的培养。
案例二:在苏教版第四册语文识字一中,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了。反观“洋节日”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意犹未尽,我在感到悲哀之余更敲响了警钟。
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诗词歌赋中均有反映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春节前,可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抄录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可以让学生摘录杜牧的《清明》,感受诗人的情感;五月初五端午节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请学生带着问题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
这样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帮助学生挖掘内涵,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同时,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案例三:诗歌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学经典形式。其实诗歌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非常广泛。挖掘传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更有兴趣。
例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时,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介绍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在生活中内化文化
有人会质疑,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在现今社会还有多少可行性,或者还存在多少价值。的确,在这个充斥强烈的竞争,文化多元的社会中,似乎传统文化已经微不足道了。但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一味让“洋文化”恣意横行,就辱没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内化其中涵盖的仁义道德,处世之法。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