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法和学法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学本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推行导学稿。
2、构建“先学后教、讨论提高”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1:1学本课堂”。
3、转变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重点从传统的“教师教得怎样”转移到新课程“学生学得怎样”上来。
组长:__ __
副组长:__、__
成员: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课改工作具体由教学块负责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人__、__。
1、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对传统所说“预习”环节的一个具体化和思维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导学案”就是通过学生“先学”确定“教”的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是谓“先学后教”,很有科学性。
导学案的开发原则:“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
“导学问题化”将是我校开发导学案的主导思想,意在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当然,导学案中适当地配备些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可以的,但习题要精化不能泛化。
教务处负责设计“导学案”模板,任课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再做补充。
导学案是对教师“教学设计”中“预习设计”部分的一个细化,所以,导学案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旧称“教案”),教师上课还必须有教学设计。《教师教案专用本》中要加大导学案“问题设计”和“课堂互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重要环节。
2、 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教学班级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基于知识互补、感情相融的条件,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是学习的主人。
__中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由3人按照“组内异质”的指导思想构建,相对学习较好(充当主持人)的学优生坐在中间位置负责开展活动。当然,各科根据学科及学情特点在课堂可以灵活调整。
“合作学习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班主任负责在__月初组建到位。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主持人)名单印发每一个任课老师。
3、“错题库”
错题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是教学活动中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错题库”, “错题库”是我校月考检测命题的重要题源和学生平时学习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
4、课堂管理及评价
教师上课是“一岗双责”,即集教学和安全管理于一身。课堂教学要教管并重,只教不管、只管不教或者管理不到位都是失职行为。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在课堂讨论、作业和座谈等诸环节中,要对每一个同学的表现及时给予明确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以亲和力等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作业布置以及评价上,学困生应该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把分层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1、 制定《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__月份)。教学块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并结合相关培训制定《
__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务处设计导学案初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__月初)。申明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 __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时间表(2015年__月中旬启动),就导学案、课堂讨论小组的建立、课堂教学时间设置(20:20即1:1)、针对学困生的分层教学与管理等环节作出说明和要求。
3、召开专题培训会(__月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后教学块组织教研组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培训会,印发重庆沙坪坝区部分学科“导学精要”,特别就我校设计的导学稿模板和课堂教学要求做重点培训。
4、深入一线督查落实(__月中旬开始)。首先,教务处要收查教案和“导学稿”,其次,教学块要深入一线课堂检查落实情况,其次,教学块要通过召开教师会和学生会的方式对各学科推行的课堂改革情况进行调研,据此不断完善导学稿的设计。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字摄影;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36-03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内涵与现状
2007年,“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将这种教学方式加以推广,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渐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1年以后,翻转课堂又吸纳了“MOOCs”(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与特点,从而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的日益走红,关于翻转课堂的理念、方式、效果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2011 年美国学者 Gerstein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他将翻转课堂划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美国学者布雷特・维廉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活动时间的增加,教师与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增强性的课堂活动,如讨论互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张金磊等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最早构建了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框架,对我国本土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和建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马秀麟等对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课堂讨论对知识内化有帮助。清华大学的刘震等人还明确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华东师范大学的田爱丽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课堂更能实现这一点。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由于强调课上学生协作学习以及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所以为“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了可实施途径;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数字摄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以往我校的《数字摄影》课程主要采取“大班授课、小组轮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减去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时间,课内留给每个小组实践拍摄的时间非常有限。课内只能安排每个小组一次拍摄实践的机会,无法保证充足的创意构思时间,也无从验证比较各拍摄方案的优劣。学生普遍反映课内讨论交流时间不够,拍摄方案未经充分讨论酝酿,拍摄时间仓促。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过程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大大增加了课内实践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时间,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这与《数字摄影》实践性和创作性强的特点极为吻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鉴于此,本教研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探索构建了“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方案,优化《数字摄影》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以我院14级《数字摄影》课程为载体,重新规划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努力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字摄影》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本教研团队立足于在《数字摄影》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优化教学活动,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首先,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数字摄影》课程教学实际,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然后,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进一步深化《数字摄影》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关键环节教学设计。并通过听评课、学生调查问卷、学习效果跟踪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以PDCA循环管理理论为指导,依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优化完善“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数字摄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适应性。
三、探索“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创新课内外教学活动设计
本教研团队探索“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数字摄影》翻转课堂实施方案。课堂外,把微信、QQ空间、课程网站等有计划地纳入教学环节,围绕如何达到拍摄效果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拍摄方案。课堂内,以实践探究完成拍摄任务为驱动,督促引导学生消化知识深化概念。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及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和教学时间的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数字摄影》翻转课堂实施流程图如图2所示。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分析,设计符合学生整体水平和个性特点的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制作微视频等自主学习资源。
课前,以如何达到拍摄效果这个核心问题为引导。教师将教学课件、操作演示、学习任务单和目标等资料上传至课程网站和微信等课程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中提出拍摄方案。并且借助课程网站和微信互动平台,及时进行网络答疑,监控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率。
课堂上,以实践探究完成拍摄任务为驱动。首先通过15分钟知识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收集问题。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对学生提出的拍摄方案组织研讨,教师做好理论知识讲解;接着,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探究完成拍摄任务,督促学生通过拍摄实践消化知识深化概念;最后,组织成果展示,师生交流创意思路、总结拍摄方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教师上传优秀学生作品和商业拍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作品有更好的展示空间,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师生还可以在微信等平台上进一步评估、讨论作品,促进讨论式教学的深入进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2+3”分层教学项目,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并不在于视频的制作,而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中,本教研团队构建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2+3”分层教学法。“2”是指两条教学主线,即“讨论演示主线”和“学生操作主线”。“3”是指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即“教学性项目”、“自主设计项目”和“生产性项目”。
“讨论演示主线”是教师将知识点融合到项目中,通过一个拍摄方案的讨论交流和操作演示来讲解知识展示应用效果。“学生操作主线”是学生根据拍摄方案和操作演示完成课堂任务单中规定的项目,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掌握操作技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让学生明白实际拍摄中的注意事项,更让学生通过拍摄实践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迁移运用知识。
“教学性项目”是指教师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精心设计知识点明确、操作性强、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项目,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阶段教学过程。比如在进行摄影基础知识教学时,就以结合教材中的项目化拍摄案例开展教与学。“自主设计项目”是指学生自由选择主题的专题拍摄项目,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专题创作,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生产性项目”是指来自于教师承接的商业项目和学生淘宝创业项目的实际拍摄任务,该类项目的教学过程对接实际工作过程,按行业标准评判和筛选学生作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竞争力。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2+3”分层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上的实践教学法,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数字摄影》等技能型实践课程。尤其是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发展目标进行因材施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立全程化的、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认为:“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但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往往采用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手段,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多。在翻转课堂中,考核学生的最佳时机是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并为之提供及时的引导。因此,建立动态化、全程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进行记载、监控和评价,对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统一化评价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既重视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还兼顾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其次,课程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更注重纵向比较考察学生的努力与进步情况,注重检查学生职业技能的逐步提升、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职业作风的培养等动态情况。课程评价体系应特别注重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奖惩,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教学过程中师与生、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六、建设课程资源,支撑课堂翻转
本教研团队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裁减与其它课程重合的教学内容,比如照片后期处理技术;删掉过时的教学内容,比如暗房技术;扩充当前摄影的最新技术,增加摄影专题,比如淘宝摄影专题、写真摄影专题等。
建设《数字摄影》微视频、课件、实践项目、优秀摄影作品、课程网站等课程资源,支撑课堂翻转。首先,本教研团队集体备课,分析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创作微课视频和三层分类实践操作项目,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我们创作1-2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呈现一个摄影作品的完整拍摄过程。我们用Premiere CS6和Camtasia Studio 8.0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与后期制作,操作简单且画面清晰。其次,从网上甄选高质量教学资源。网络上关于摄影课程的学习资源多如牛毛、参差不齐,需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程度进行鉴别筛选,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外,收集共享优秀学生摄影作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七、结束语
本教研团队依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课程特点,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摄影》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创建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我校14级《数字摄影》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跟踪比较,“以问题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增进师生亲密度。
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Jackie Ger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DB/OL]. http://scoop.it/t/the-flipped- classroom.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何克杭.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6]秦炜炜. 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7]陈明选,陈舒.基于理解的翻转课堂研究――以《电视编导与制作》课程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8]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目的是培养能够掌握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相关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等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的劳动者及中级专业人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课教育教学,根据笔者自身的切身体会,发现专业课在教学上特别是教法上对学生学好专业课至关重要。
1畜牧兽医教师教好专业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好畜牧兽医专业课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下,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技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提高科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而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则很难干好专业工作与适应社会。所以,作为一名畜牧兽医教学的工作者,应教好专业课,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基础条件。
2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主要课程有畜禽生理、畜禽饲养、饲料配制与质量分析、畜禽饲养管理等,还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总的看来,畜牧兽医各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自然性科学。所以,开设好专业课和实践实训课,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
3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师资就内蒙古宁城县职教
中心专业师资队伍来说,专业教师不足,缺乏一支业务和技能双精的专业教师队伍。分析原因,与现在毕业的师资类对口毕业生较少有关,内蒙古宁城县职教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相对较多,导致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实验实训教师都是由任课教师担任,从时间上和工作量上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这样就导致专业课抓的较好,而实验实训课相对薄弱,使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3.2缺乏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畜牧兽医专业课不仅要求学生有教好的方法记忆所学内容,而且要把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联系实际。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有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4开好畜牧兽医专业课的对策
为适应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农牧部组织骨干教师对该专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试验。根据教改运行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水平,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4.1制定教学课改实施方案
为了使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农牧部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人才需要、畜牧兽医专业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及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内容、目标,并组织实施,为专业教学改革制定指导性方案。
4.2完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根据调查情况和骨干教师的意见,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4.3改革传统课程,增设新课程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认真对“解剖生理”“家畜饲养”“兽医临床诊断”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增设“农业政策”“标准化养殖规划计划”等,适应畜牧兽医专业的与时俱进和社会的新需求。
4.4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进行现场观摩、实训。总之,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感性认识,丰富教学内容,使职业教育能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5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粉笔写字教学占用时间多,不生动、不直观,课堂授课内容少、教师任务繁重等现象,根据教学需要,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及电子书籍,教师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施,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5.1教学管理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学生开座谈会,汇总学生反馈意见等。把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近年来,由于严格的教学管理,没有发生过教师旷课、迟到、早退和教学事故,顺利完成了教学和教改任务。
5.2师资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4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事业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在学校校长室的领导下,在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以数学科为引导推行教改,在本学期末每位教师达到上好一节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堂。加强9年级复习教研工作的领导和实践,打造高效复习课堂,提高升学率。
三、主要措施
1.督促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指导并审核各教研组计划的制订,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教学检查,督促教研组对计划的执行,以教文体局下发的教学进度为指导,制订授课计划,确保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强化教学常规检查。
进一步推行并完善巡课制度,坚持每天有专人进行检查,及时做好记载及信息反馈;继续推行“听推门课”,督促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每月按时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形成制度,检查结果认真记载并将信息反馈给分管领导;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动态。
3.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打造活力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重点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由教务处制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校务会研究通过,从数学科开始改革课堂,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准备工作,坚定推行实施方案,在改革中求发展。
4.做好各教研组教学常规督导。
根据教学教学常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学生成绩评价等进行督导。
5.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改革中推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的反馈,以此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探索改进措施,已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6.做好教学的服务工作。
准备教辅,协调图书管理等各部门,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意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7.积极做好9年级学生备考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1
2.21-2.27
1.教学常规工作会议
2.检查开学前准备工作
2
2.28-3.6
1.各组召开教研会议
2.举行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会议
3.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教学进度等
4.听取新教师课
5.常规检查—备课
3
3.7-3.13
1.布置实录课活动
2.布置肖张中学博客开通落实工作,建资源共享平台
3.常规检查—作业批改、辅导纪录
4.学案导学教改实施方案
4
3.14-3.20
1.各组教研工作正常开展
2.准备月考试卷
5
3.21-3.27
1.组织月考
2.9年级摸底考试
3.月考分析
4组织撰写反思与心得
6
3.28-4.31
1.教学工作会议
2.各组教研正常开展
3.9年级边缘生教育
清明节放假
7
4.4-4.10
1.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2.各组教研正常开展
3.教学常规检查(全面)
8
4.11-4.17
1.准备期中考试
2.9年级准备实验考试体育考试微机考试
9
4.18-4.24
期中考试
10
4.25-4.29
1. 学生座谈会
2.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
3. 撰写教学反思
4. 班级教师碰头会,解决后进生和边缘生问题
5.1假期
11
5.3-5.8
1.导学教改心得交流
2.“感恩母亲”校级征文活动
12
5.9-5.15
1.9年级一模
2.教研组按计划活动
13
5.16-5.22
1.常规检查
2.9年级考前动员
14
5.23-5.29
1.月考
2.9年级二模
15
5.30-6.5
1.教改公开课
2.月考分析
3.9年级教学工作会议
16
6.6-6.12
1.布置期末复习工作
2.9年级三模
3.检查各实验室工作落实情况
端午节放假
17
6.13-6.19
1.7.8年级期末动员工作
2.复习课教研
3.9年级四模
18
6.20-6.26
中考
19
6.26-7.1
1期末复习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课程规划 课堂教学 拓展课程 课改保障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育人模式,课程改革又是转变育人模式的重要因素。本轮深化课程改革把“选择性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本质上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余姚教育内在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四个点”,以此推动本轮课改向纵深发展。
一、抓实课改规划――深化课改的起点
个性、拓展、整合是浙江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词,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权”,需要校长有卓越的课程领导力,切实做好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确保深化课改有序、有效地进行。为此,在加强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强化“论证指导”这一关键,对76所学校课程改革方案论证全涉及、指导全覆盖,整体提高学校课改规划的质量,使之成为这轮深化课改的一个亮点。
(一)明确顶层设计内容,搭建课改方案框架
习惯于执行课程计划的学校,缺乏对课程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内容和框架。于是我们根据这次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出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时,务必编制好“三方案+三表”。“三方案”(一总两分):《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总方案》+《学校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三表”: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
(二)指导课改经典案例,提高课改方案档次
要整体提升每一所学校课改方案的档次,需要有几个高质量的样板作示范。我们在课改初期,重点打造了两所学校的课改方案:长安小学“BEST”课程和实验一小“实美”课程,点亮深化课改的航行明灯。
(三)研制方案论证要点,明确课改方案标准
有标准才有方向,“怎样的学校课改方案才是优秀的”,一直是我们重点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研制了以下七条论证参考要点,促使学校课改方案更规范、科学、系统:①能依据校情和核心素养理清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明确且合理,关键词提炼恰当;②课程结构符合上级规定,且能支撑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逻辑性强;③方案结构完整,责任落实明确,措施具体到位,安排合理有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④围绕课程改革的立德树人、拓展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进、教师团队、互联网+教育等方面全面推进,且主攻方向明显,亮点突出;⑤课程建设的程序明晰,有一套课程开发、选用、审核、选课、实施、评价等具体要求和做法,力求拓展性课程精品化、系列化;⑥课堂教学改革追求“学为中心”,组织保障到位,措施手段有力,任务目标明确;⑦方案整体性和统领性较强,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体现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四)论证学校课改方案,把握深化课改方向
方案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确保方向正确、目标合理、措施到位。而这单靠学校的力量明显不足,我们就抓实“论证”环节,确保学校方案有思想、有措施、符合逻辑。我们组织部分优秀校长和专(兼)职教研员成立学校课改方案论证指导组,分学段分类分组对各学校“三方案”“三表”进行论证,分别采用A、B、C、D等级赋值,对相对优秀的A、B类学校进行指导,C、D类学校则要求重新设计,并将达到A、B类学校的课改方案编入《启航深课改》专辑。目前这样的论证和指导已经历时一年半,已汇编三个专辑,直到所有学校“全通过”。
(五)组织现场交流观摩,提升课改领导能力
深化课改需要校长卓越的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中。它需要一个交流学习平台,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培训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对所分城区学校、中心学校、非中心学校分别召开课改推进会和现场会。目前,已举行3次大型活动、6次分组活动和10余次小组活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明显提升,学校课改方案的质量明显提高。
至此,我市已构建一套学校课改方案论证和指导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有效地提高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的整体质量,为深化课程改革开了个好头。
二、优化课堂教学――深化课改的重点
课堂改革始终是课程改革的灵魂,仍然是这次深化课改的重点。课堂改革的方向是:推进体现学科本质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项目驱动,课堂改革成为核心任务
自2008年起余姚市就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2012年起启动“快乐学习行动”项目,以深化课改的余姚行动来打造减负提质的余姚模式。这些项目的重点在于打造高效常态课,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该项目及子课题分别获省市成果一、二等奖。
(二)专家引领,“以学定教”成为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专家的引领。2016年,五十多位省市专家指导我市课堂教学改革,“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已经成为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学为中心”课堂教学体系的基本特质已经明确:①以学生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为价值追求,突显育人目标;②以“简洁活力、扎实有效”为组织要求,注重课堂效率;③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方式,注重学习方式转变;④以“分层―合作”为教学模式,突显“学为中心”理念。
引入STEAM课程,探索“跨界”整合。我们引导优秀教师组成研究团队,跨学科进行课程拓展与整合,推进项目学习,将科学、技术、数学、工程和艺术整合起来,真正实现课程整合。如我们开发的《快乐科学》《神奇的光》等课程就体现了多学科跨界整合的特点。
四、夯实保障机制――深化课改的支点
深化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来保障。我们在硬件和经费有效保障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方面来支撑深化课改的推进。
1.厚实德育功能。立德树人既是深化课改的起点,也是终点。因此,一方面强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我们在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突出育人功能,将教书与育人相融,将育人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编写基于余姚地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材。结合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发了两套义务教育段德育教材:《姚江情》(初中)和《姚江行》(小学),探索和构建基于余姚地方文化进行核心价值观浸润的德育教育体系。
2.提升教师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研训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倾注了不少心思,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新教师的初始指导和目标引领;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师的阶梯培养体系和考核奖励制度的制定;开展规范、示范、名牌教研组评比,规范区域教研和师徒结对活动;开展专题和项目研究等。
3.丰富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标,引领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抓住了“评价”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目前相对成熟的评价改革有:小学低段全面推行“模块游考”;小学音体美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义务教育段期末质量数据采集分析;推行“等第”和“星级+特长”评价等。正在开展的评价专项研究有:基于现代技术和大数据的评价和改进;关于拓展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价;学生拓展课程过程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测评等。
回顾近两年的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余姚教育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选择性教育”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可,课堂教学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拓展课程为有特长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学校课程改革的意识和热情持续高涨等。
毋庸讳言,深化课改也存在许多瓶颈和节点。如:习惯于执行的校长还缺少课程实施顶层设计的能力;习惯于拿来的教师还缺少课程开发的水平;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制约着深化课改的推进;课堂中理念与行动脱节、技术与应用脱节、教学与练习节等现象时有存在等。为此,我们将从“德育课程整合”“主题下的基础性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实施”“基于互联网的生本课堂教学”“评价引领教学改革”“体艺课的分层走班”等方面入手,组织研究团队,确定实验学校,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深层次的专题研究,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做好探索性工作。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89-04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Mechatronics in Colleges //ZHANG Lixiu,ZHANG Ke,WU Yuhou,WANG Liyan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of mechatronics is a comprehensiv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experiment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forms the teaching mode to meet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measures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reform; experiment
1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是机械行业创新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对先修课程的简单重复,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及综合性训练,学生感到难以致用,导致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寻求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机械类专业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及前沿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学习者专业能力、方法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学习和工作要素相结合,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导入课程体系中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力学系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期项目中预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决定课程内容[1]。马来西亚莫纳什大学工程学院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工程项目出发,将传统教学和项目讲座相结合,有效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经验[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自主研发教学实验系统平台,简化项目研究内容,研究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基于MATLAB的虚拟实验辅助教学及基于案例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4]。石家庄铁道学院将“发现体验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机电一体化实验内容的设计,在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组织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课程教学质量[5]。
此外,昆明理工大学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电机及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促进机电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并结合步进电动机的教学实例,对“机电传动控制”研究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6]。扬州大学基于Capstone-CDIO教学理念,从知识项目化、学科交叉化、项目平台化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实践优化,通过调研技能、知识构建、问题解决、团队技能四方面进行评价研究,为应用型、创新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7]。南华大学针对机械大类开设的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现状,提出面向机电一体化方向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教改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中电、机分离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机电合一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8]。
国内高校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各有特色,但与国外教学水平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建立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本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
2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应用型机械类人才的关键。“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内容改革及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总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1)教学内容的改革,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简单重复先修课的已有知识,从机电融合的角度出发,以等效性和互补性为出发点,采用系统工程观点和方法,改革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引进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过程中设备创新的经验,自主研发教学实验系统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细化、简化项目研究内容,构建理论学习、实验操作、项目研究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法,以实验操作促进理论学习,以项目研究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3)实验内容的改革,机电一体化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涉及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控制及软件编程等综合性知识和技术,考虑接受创新教育学生的理解、编程、器材加工能力以及教育的连续性,使学生能够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各种层次和各种不同水平的机电一体化创新产品,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改革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验内容,使其涵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
4)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技能考核为辅的做法,加大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探寻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动脑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
3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改革将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五大要素出发,以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确定机械系统、执行机构、传感检测系统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具体教学内容。其中,机械系统注重与传统机械学的区别,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精密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择过程;执行机构中,除介绍开环系统中常用的步进电机选择与计算外,还要介绍常用伺服电机的选择以及无级调速用变频器应用;在传感检测系统中,以常用光栅尺及编码器为对象,介绍光栅尺及编码器的特点、选择及使用方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以PLC为主,介绍PLC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方案 在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科现有的科研项目为基础,通过对科研任务的简化,确定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方案,并建立相应的实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讨论、实施、实验、总结等环节,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有机结合。如以学科科研项目“异型石材车铣加工中心”为对象,将加工中心机械部分分为横梁、回转工作台、主轴头、进给机构等模块,为学生讲解系统中齿轮、滚珠丝杠等传动系统及支撑部件的设计方法。
由于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相对复杂,不适合教学,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其他要素的讲解中,可以自制实验平台,即通过对传统机床的改造,使改造后的实验平台包含简单的机械结构、PLC控制系统、检测工作台位移的光栅尺、检测电机位移及转速的编码器。将自制实验平台的设计改造过程作为工程实例穿插于理论教学中。此外,在理论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综合教育技术,抓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利用影像、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实验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加强实验环节建设,积极开发面向知识群应用的模块化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设计面向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创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验内容改革的宗旨。具体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采用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创新设计及作品阐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理论考试分为阶段考试与期末考试,包括基础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创新设计及作品阐述分组进行,产品设计题目自拟,在课程之初即开始实施,期末上交设计作品。实验考核采取自拟题目和规定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即以表1中的PLC运动控制实验作为考核项目,通过自行设计如图2所示的工作台运动路线及运动参数,完成工作台的运动控制。具体考核实施路线如图3所示。
4 结语
高等教育机械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专业课的训练获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及考核方式的综合改革,并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2011级学生中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Fiene J P, Yim M. Project first: A case study in mechatronics course design[J].2008 Proceedings of the ASME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09:525-534.
[2]See A. Challenging computer-based projects for a mechatronics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projects employing virtual instrumentation[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6,14(3):222-242.
[3]韩向可,李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62-263.
[4]李琦,王基,刘永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100-101.
[5]王翠艳,吴文江,高占凤,等.机电一体化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54-155.
[6]吴涛,尹志宏.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05-107,187.
[7]孙进,张帆,曾励,等.基于Capstone-CDIO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与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