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毕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修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修毕业总结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1

在国外,尤其在欧美国家,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经成功运用于教学中。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晚、学生人数过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样我们就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项目教学的模式。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具体特点,岗位能力在前、教学在后,同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开发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项目课程,必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技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

一、汽检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的目标

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材上,都较原来的纯理论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其突出的教学模式就是“理实一体化”模式,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缺乏,造成“理实一体化”不能彻底摆脱教师认知的局限,脱离了实际岗位能力的要求。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先深入汽车维修行业调研、分析岗位要求数据、总结汽修行业实际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要求再把课程体系重新分项目进行教学,形成一套以岗位能力为指导,项目化教学的一套教学体系,提升汽检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学生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及具备技术提升空间,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技能的汽修人才。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开发过程

“项目化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作为一个培养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开发项目之前,需要进行信息收集、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考核等环节,因此开发设计恰当的项目投入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行业调研: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岗位能力调研、调查、分析,总结当前汽修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2)整理方案: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现行课程特点、解析课程结构、分解课程内容;重点放在专业核心课程上,在专业老师企业技师的共同努力下,讨论课程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案。

(3)教学反馈: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拿1-2门具体的课程分项目进行教学,找专业老师、汽修专家及学生进行座谈,谈论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4)推广发散:逐步推广项目化教学、逐步实现主要专业课程全都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提升汽修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5)工学交替:学生无缝对接岗位,学校学的就是企业用的,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胜任相关的技术岗位,满足岗位能力要求,为汽修行业培养适用、专业、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6)企业反馈:考查学生在企业上岗之后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现有项目所存在的优缺点,对于优点加以推广,对于缺点可以及时调整和更新现有的项目内容。

根据上述?目开发过程,设计了图1的项目开发具体流程。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1)现场调研法。深入汽修行业调研、包括4S店、修理厂乃至小型维修店,争取获得全面、系统、准确的数据,对收据进行甄别、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总结、归纳行业对汽修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

(2)观摩学习法。参观、学习项目化教学相对成功的高职院校,听取他们宝贵的意见及建议,项目化教学成功的经验,具体的实施步骤、实施方案及教学安排,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3)以点推面法。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确定1-2门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岗位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查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寻找解决方案、不断优化项目教学的方式、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以点推面,逐步推广开来,力争专业核心课程都实施项目化教学。

(4)与时俱进法。汽修行业发展迅猛,需要紧随技术进步、不断完善各类项目,同时检测手段、仪器及维修技术日新月异,关注行业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岗位能力要求,调整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设置,紧随行业发展,不断完善基于岗位能力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项目化教学考核

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上也不能进行狭隘的考核,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具备,同时还能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表1是根据需要考核的各项能力而设计的一个通用样表,该表格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有项目的考核。

五、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项目化教学以工程项目的形式来设置课程,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项目化教学具备诸多优势:

(1)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兴〖CM(25*2〗趣、提升参与意识,发挥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CM)〗

〖LL〗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放情景的学习,提供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能让学生对问题系统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将疑问解决之后巩固为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中汲取他人的长处,改善自身的不足。

(4)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故障发现和排除,一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工作中的安全规范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

(5)可以实现学生无缝对接岗位,学校培养的内容就是企业上岗需要用到的知识,这不仅减少了企业培训员工的成本和时间,同时对汽修行业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汽修专业学生 现状分析 学习兴趣 方法

一、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作为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电气工程部的一名汽修专业教师,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并且一直担任汽修专业班级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近年来进入学校汽修专业的大多数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而且是一届不如一届。当然,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思想表现较为松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爱学习,其表现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甚至睡大觉,晚自习找借口不参加,即使去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学生被动地学习,根本就不在乎考试成绩结果如何,考试能及格最好,不及格大不了就补考,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混个毕业证书,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这些问题不利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和各教学环节的把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通过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汽修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没有目标

调查对象:09级1个中级班和1个高级班,10级1个中级班和1个高级班

学生人数:205人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多数选择汽修专业的学生对汽修专业现状和就业形势根本不了解,简单地认为汽修专业就是学汽车驾驶和汽车拆装(把故障零件拆下,把新零件换上),认为学习很轻松,掌握知识很容易,毕业后工资高。殊不知到校后发现一切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现代汽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种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汽修专业有必要学量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操作规范,由于大量的进口汽车和进口技术,甚至需要学习英文以便进行维修操作。本来他们初、高中基础就差,害怕学习,现在又要学习这么多东西,看到从事维修工作又苦又累,工资又低,因此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学习激情没有了,导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走向社会要做什么。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动力不足

由于各技工院校的竞争扩招,造成汽修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有的甚至初中没毕业就读中级,高中没毕业就读高级,根本就没达到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合格要求。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文化基础知识很差,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习气氛差,认为读技工院校都是成绩差生,纪律涣散,周围都是不爱学习的人,自己一个人学习没意思,造成整个班级大环境没有竞争力;课后也不去看汽修专业的书籍,要么去打球、要么去谈恋爱,课余生活丰富,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任课老师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他们根本就不做,有个别的学生甚至顶撞任课老师。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才会有好的工作、好的工资,成为真正的人才。

3.思想表现较为松懈,无心上学

为了能考上重点高中或者大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很辛苦,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求得也非常严格,学生学习压力也非常大,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时间玩。可是到了技工院校,一切情况都发生了改变,学校老师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纪律上,只是引导学生学习,没有强制要求,而家长的要求也放低了,只要孩子能找到工作就可以。技工院校的学生就像放飞的小鸟自由自在,好不容易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得好好放松,于是整天就顾着玩,另外,汽修专业基本上都是“男生班”,也正处于青春冲动期,很多学生也试着与文科班级的女生交往,学习早就抛到脑后。

4.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老师对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认识不够,还采用完全授课的模式,“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迫去听课,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随之消失。

二、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学习兴趣,又称认知欲望,是学生求知新事物、渴望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求知倾向。学生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学习活动,一旦学习兴趣被激发,就会对学习给予更多的、优先的注意,伴随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会积极地认识和从事学习活动,不断地探求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最后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程度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1.端正学习态度

针对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和学习内动力不足的情况,我们觉得首先必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讲清汽修专业现状、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古语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就要将相关的教学规章制度讲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不影响教学和其他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追求个性的发展,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接受外界的约束,这样才会获得除技能知识以外的智慧收获。

2.培养学习成就感

作为技工院校的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写下这次课的几个学习目标,不要强迫学生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学习目标,最后考核学生,如果能够达到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就算成功,即使没有达到学习目标,但是学生努力了,也算成功,就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比如完成工作任务后给予鼓励的掌声等。通过这样的奖励来巩固他们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觉得只有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一次鼓励,有助于产生学习成就感,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将“玩”的比重逐渐降低,学习的心思逐渐提高,真正地实现快乐学习。

3.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学生性格的多样性和学习态度的不确定性,使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对此笔者深有体会:早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很反感,玩手机的、睡觉的现象很严重。现在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四动“动耳、动眼、动脑、动手”,玩手机和睡觉的现象也变少了,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技能知识得到了提高。

4.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现在的技工院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很差,学习能力不强,老师讲的内容太难,学生听不懂。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把高技生当成初中生教学,把中技生当成小学生教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奉行“授课内容复杂的简单化,简单的细致化,动手为主,讲课为辅”,让学生能听会做,哪怕一点点,他们也觉得有收获,有收获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动力就会成功。

5.建设规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配备足够的实习设备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案例比较教学法;中职学生;就业观。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76-021.树立正确就业观是中职学生美好职业生涯的前提条件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成功与否与本人的人生规划息息相关。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面人生,如何尽快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华丽蜕变,平稳渡过初入职场的心理"阵痛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光荣任务。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指导,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匆匆忙忙,草率地进入职场,就像大海中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可能迷失方向,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可能因遭受沉重打击而留下永恒的心理阴影。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搞好职前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成功地搞好初次就业,是很有必要的。本人在多年的就业安置和就业指导中,不断探索,采用"案例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受益匪浅,取得良好效果。

2."案例比较教学法"的探索

"案例比较教学法"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案例教学"的新方法,姑且以此命名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通常是用一个案例及案例评析来说明一个问题,而"案例比较教学法"是通过多个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与案例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各自的结论,然后进行判断和取舍,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做出点评,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观,起到潜移默化,无声润物之功效。

3."案例比较教学法"之实践

在讲授"就业期望值"时,我通过我曾熟悉的几个已毕业同学的事例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其过程如下:

3.1给出案例

案例A:汽修六班学生赵磊,曾参加省级汽修技能竞赛,荣获省级二等奖,临近毕业时,曾向我说过毕业后准备开汽修厂,我当时并不赞同并与之做了详谈,建议他先找家4S店锻炼,过几年再开厂。他坚持己见,未采纳我的建议。在社会上闯荡一年后再遇到我时,很后悔当初没听取我的意见,结果钱花了不少,浪费了自己一年的时间。

案例B:我以前有个学生曾磊磊,也是汽修专业学生,为人忠厚诚实,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但安于现状,我曾建议他自己开厂。他说风险大,能力不够。毕业十几年了仍在汽修厂当师傅,收入尚好,但他同班同学有的早就是技术总监,有的早已开办了汽修厂,身价不菲,而他现在也就只是小康之家而已。

案例C:我班学生张坤在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时想进大公司当文员。实习时到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上夜班。工作虽累,但心态却好,很快适应了岗位,并协助带队老师经常做好其他学生的稳定工作,表现非常优秀。实习结束后就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做了文员,很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后来上升为人事主管。

案例D:我班有一个同学曹萍萍,学计算机专业,在校时表现尚好,但自视甚高,一心想毕业后找一份收入高又轻松的工作。顶岗实习就提前离厂了,找工作时挑三拣四,去了好多个地方都不满意。回来到学校看我时抱怨没赚到钱,害得父母经常接济她。后来她准备再去外面找份工作,我给她做了诊断,提出了建议,她认为老师分析很中肯,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意见。

3.2学生评析。通过对以上四个同学的真实事例,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参照书本知识作出评析,分析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期望值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判断案例中的同学选择期望值时哪些切合实际,哪些高了,哪些低了。

3.3学生提出建议。通过对案例中四个同学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比较,思考案例结果对学生的启迪作用,要求学生给他们每个人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帮助案例中的同学去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3.4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设身处地思考自己的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期望值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并想想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什么时候去调整会比较适合自己,会使自己能发展得更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3.5老师做出针对性点评。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出点评,不仅要对案例做出点评,更重要的是对现在的学生的评析、建议、解决办法做出点评。点评时要灵活,要多赞美,要针对性强,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目的。

3.6作业及学生反思。老师要把作业布置好,让学生到网上查找就业情况,了解目前的就业现状,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仔细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评析建议及解决办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佳更优。

总之,通过几年的时间的探索,"案例比较教学法"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他们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能冷静理智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较快适应"职业人"的角色,成为真正的职业人,为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期望并相信每个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明天会更美好。参考文献

[1]廖利华.职业生涯设计.[M].刘新梅.冉茂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徐承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苗其刚.冉启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汽修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10-01

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所要从事的是汽修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他们实际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信誉。因此,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摆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实训教学是中职汽修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理论的延伸,是学生熟悉工作环境、锻炼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过程中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1 创新理念,划分模块

中职汽修传统的实训教学通常都是教师做示范,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步骤进行重复。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精神,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改变现状,我们更新了理念,把学生放在主置,把汽修专业理论划分为五大模块: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和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车身修复。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机动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认真选择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点实施教学,真正发挥“即学即用”的优势,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1.2 创新方法,确定项目

(1)项目的确定是汽修实训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步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实训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既能体现培养目标、又具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实训课才能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才能真正的获取知识、增长技能。(2)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电教资料及实训室的先进资源与设备,为项目小组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学校还可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寻找相应的实训岗位和设备,这也是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另一条有效途径。(3)要创新备课方式。传统汽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决定,实训课的教学程序大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这种方式极大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从源头找原因。教师要摒弃上课的固定教案,开发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任务单。(4)更新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重视实践操作,但并不忽视理论,这是因为汽修实训中技能的操作要依靠理论进行指导。在汽修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时机,必备一些学生“实用”、“必需”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锻炼操作能力的根本保障。

1.3 创新手段,制定实施计划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假如课堂氛围严肃、压抑,就会很大程度上压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项目教学法在汽修实训教学中运用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2)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而且通过项目计划制定与实施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气缸内径的检测这个实训项目内容较多,为方便学生接受,我把该项目又分成三个子项目:量具的认识、量缸表组装、气缸的测量。在实施气缸测量这个项目时,我发放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制定详实的项目计划。如此实施,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水平的提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量缸表指针的摆动,寻找出测杆和气缸垂直的位置;根据测量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创新方式,实施检查评估

适当的评价不但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和改正。a指导性评价与自主性评价结合。教师指导性评价需要关注整个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出发点。教师的评价对整个实训教学的评价起到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需要多方面关注,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因为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提升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自主性评价主要包括自评、他评及小组评等几种方式。b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实训学习的结果,通过最后的小组代表技能展示和评价结果,并不能很好反应小组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对实训项目的及时调整。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训学习情况,使实训教学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如在学生完成某个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可安排几次阶段性反馈,让学生谈谈自己操作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寻找解决方法,以及操作不规范需改进的地方。

2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应用建议

2.1 教师要做到指导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依据教学设计,遵照正确的项目程序进行,通过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步骤与要领,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保证学生操作规范、合理。

2.2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在学生了解项目内容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因为这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理解、分析,才能全面地了解项目,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精心选择实例

实例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参照,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实例,尤其注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故障作为实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项目教学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应用得当,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合理把握运用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注意问题的解决,就能使汽修实训教学稳定、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 人才共育 校企共赢 促进 专业建设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了汽车生产制造、汽车商务、汽车维修服务、汽车文化等一系列产业链。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汽车生产制造、维修服务、营销等方面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如何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服务于汽车行业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有效开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汽修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新机制。

一、研究背景

1.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企业深度参与

汽修专业是学校理工类第一大专业和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近年来生源增长迅速,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已建成两个1400多平方米的汽车维修实训车间,增加了大量实习、实训、生产设备,学校急需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专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和场地具备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条件,如何用好学校的设备、场地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培养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学校汽修专业建设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需要企业深度参与,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室和车间、理论和实践、教学和生产、招生和招工”的有效对接,促进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共赢、人才培养共育的新常态。

2.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汽修产业的发展,高素质技能型汽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汽车制造生产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等急需大量掌握现代汽车结构和维修技术、具有现代汽车维修和保养观念的一线技术人才。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学校急需广泛联系行业、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才能培养出满足汽车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学校具备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

随着汽修专业教学实训条件的改善,学校具备引企入校的良好条件,开始筹建“汽车维修服务基地”“兰州理工驾培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在社会广泛联系合作企业。经过多方论证,兰州新通力凭借其在汽车驾驶培训方面的经验、自有的近千辆各类自用车以及多年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与学校达成了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意向。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将公司的汽车维修厂、汽车驾驶学校迁入兰州理工实训基地,不但为学校学生长期提供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服务,同时还能为兰州理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共享服务。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为促进学校示范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经实践研究和总结,学校形成以“一课题二项目三训练四活动”为载体,创新开展学生在校内基地训练基本技能、在引企入校的汽车维修厂进行工学交替训练岗位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训练就业技能的“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促进汽修专业“产教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企为校用、校中有厂、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参与学校基地建设、教学实训、课程开发、企业文化渗透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等环节,促进汽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见表1)。

三、实践研究过程

1.筑巢引凤,共建基地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专项资金,规划完善汽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拓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设备、场地优势,成功实施“引企入校”项目。一是利用学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和场地优势,将兰州新通力汽车维修厂引入学校,建成了校中厂,开设了兰州新通力冠名班,按照企业标准和生产经营方式,校企共同建成了“汽车维修服务中心”,提升学校汽车维修车间功能,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和生产性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校企共建高标准汽车驾驶训练场,配备驾校实训车辆,保证了兰理工驾培中心的有效运营。三是根据汽修专业教学要求,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共同建设“汽车美容养护中心”,拓展了学生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钣金和汽车喷涂等教学实训项目,同时企业拓展了生产和社会服务项目,实现了校企互利共享。目前校企共建的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兰理工驾培中心、汽车美容养护中心3个生产性实训中心运行良好,为学生提供了在校内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提升专业技能的良好环境。

2.共享资源,共育人才

学校自与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来,通过共建基地、师资互派、企业员工培训定级、学生工学交替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建设、学生就业等多种形式,探索汽修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运行模式。这两年来,学校与合作企业开设了4个企业冠名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校企共同制定完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产教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项目式”课程体系方案,并编写校本教材4本,制定汽修专业课程标准14个;邀请企业经理、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开展“两进两出四讲活动”53场次;安排学生赴校企共建的新通力汽车维修车间等合作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践活动39班次、15000多人。通过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了校企共享资源,共育人才。

3.产教融合,校企共赢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了校企共赢。一是学校汽修专业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三个生产性实训中心,有效实施了二级维护、发动机维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底盘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5个核心岗位27个项目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二是通过校企共建,在企业指导下,学校对汽修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分区,新增实训室,购置实训设备,进行实训功能提升等,为有效实施汽修专业“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两年来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汽修专业实训室、实训车间11个,建筑面积达3050平方米,实训设备382台套,使学校汽修专业实训基地成为甘肃省一流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三是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资源,新增了三个生产车间,新开展了钣金、喷涂、汽车性能检测等维修项目,扩大了生产维修业务范围,提升了维修生产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四是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为企业自身发展进行了人才储备。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由学校、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为校企合作项目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学校为了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制定了《学生工学结合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学校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为支持重点;企业以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实训、师傅指导为重点,保证常态化接待学生工学交替实训。

五、专业建设成效

1.新常态,形成“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筑巢引凤、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功能齐全的“校内基本技能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拓展实训基地”三大基地,有效实施了汽修专业学生在校内基地训练基本技能、在校企共建的新通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训练岗位技能、在校外拓展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训练就业技能的“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见表2)。自学校与兰州新通力深度合作以来,不断完善和拓展了汽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使汽修专业学生每学期赴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工学交替实训成为“新常态”,全面促进了学校汽修专业“产教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精心设计“三训结合”技能实训项目和内容,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见习、实践,训练操作技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2.高标准,校企共建一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了学校高标准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学校通过统一规划、科学分区、新增实训室、购置设备、提升功能等,对校内基本技能训练基地进行全面改造和升级,建成校内分项目基本技能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2个,有效保障了汽修专业800多名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要求。二是成功引进兰州新通力公司,校企共建,形成了具备企业生产、培训、学校学生工学交替实训等一体化功能的高标准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兰理工驾培训中心、汽车美容养护中心等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引企入校、企为校用、校中有厂、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模式。三是拓展了百援汽车、行者驿站、吉利汽车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赴校外基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建成了高标准、产教融合的省级共享型汽车实训基地。

3.成品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两年来,学校通过有效实施以“一课题二项目三训练四活动”为途径的“产教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有效实施“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校汽修专业实现了以出口拉动入口,年均招生36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800多人,学生职业技能定级双证获证率达100%,实习生满意率达98.2%,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奖24人次,25%左右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升入高职院校深造。学校汽修专业因招生规模大、教学环境好、培养质量高被评为兰州市品牌专业。

4.多途径,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近年来,学校汽修专业通过培训、公开招考、人才引进、外聘兼职教师、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等多种途径,打造了一支能够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特聘汽修专业教授、省技能大赛裁判长为学校专业带头人,指导和引领专业建设,并帮助培养学校汽修专业带头人。二是通过参加培训、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赴企业实践锻炼、辅导学生技能竞赛、编写校本教材、课程标准等形式,培养和认定4位骨干教师。三是加强汽修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学生工学交替实训指导等,汽修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四是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11人,定期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来校讲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汽修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整体素质。

5.见成效,依托集团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和省级共享型兰州理工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汽修专业充分发挥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一是开展面向企业、社会的技师技工培训,完成社会定级1523人次;二是承办兰州理工职教集团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促进了集团内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三是为兰州中泰职业学校、临洮玉井职业学校、兰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等职业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共享服务1200人天,接待兰州市第十九中学等11所普通中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1094人天;四是接待省内外职教同行、维修企业参观交流学习829人次,14家媒体32次报道了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果经验,示范校建设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六、体会与思考

1.多项目,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与兰州新通力汽车公司的合作始于2008年,从驾培中心建立、汽车维修厂引入、汽车钣金、喷涂、美容装饰项目及实训车间共建,不断提升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企业生产维修产能,实现了基地共建、资源共享;通过学生工学交替实训常态化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定级服务,促进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了学生教学实训比例,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和教学效果,避免了资源浪费。校企双方基于多项目长期合作,使企业和学校成为发展的共同体,为开展校企合作积累了成功经验,今后学校不但要与已合作企业加强在课程开发、技术研发、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合作,还要联系更多合作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合作经验,开展更多校企合作项目。

2.探路子,拓展多形式校企合作

学校与新通力的成功合作,探索了一条适合兰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学校已经拓展了行者驿站、百援汽车、甘肃省汽车商会、吉利汽车、兰州市各大4S店等行业、企业的合作,从目前的合作运行效果来看,合作项目、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等还处于磨合阶段,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还需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找准着力点,促进互补,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榴红.校企对接促合作 产教结合图共赢――“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接高端对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3]席东梅.校企合作机制下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32).

汽修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技能;管理;策略

0 引言

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等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需要建立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价值,真正意义上提高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 技工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状

1.1 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也称为“准员工式”,即“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指技工学校院校人才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前4个学期或5个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最后2个学期或1个学期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生产或岗位工作实践,即生产性实习,进一步加深、熟练理论和技能知识,提技工学校业素养。同时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老师、企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以达到培养汽修专业高技能技术人才的目标。顶岗实习式人才培养营造出了学校+企业双育人环境,是学生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一个过渡培养,学生明确就业岗位及职业定位,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这也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2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与数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或编写自用教材、共同参与整个教学与管理等,完成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学校根据订单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即到协议单位就业,对企业而言,节约了人才招聘与培训成本,对学校而言,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理念引入教学,使学校的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做到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零对接。

1.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由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同等院校专业权威、专业教师等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委员会工作方案及相关职责,定期组织研讨,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等,做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借助专业建设委员会平台,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及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担任学校专业课程、实训与实习课程的讲授或指导工作,提高W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获取相关岗位操作能力,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组织培养师资力量。校企联合模式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被各技工学校院校广泛采用。

2 技工学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职业院校优化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育教学能力,促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地成果,但在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的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数据跟踪调查,企业对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还是满意的,但企业对学生工作态度满意度不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学习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缺乏。

按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而言,仍有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属于眼高手低型,实训实习课程没能引起学生及老师的重视,在校期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既要懂得汽车结构、原理、维修等相关业务知识,又要懂得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相关业务,同时学生还要有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实践能力。技工学校院校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学生的实习管理跟进不到位

由于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实习单位分散,学校管理指导教师欠缺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管理和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企业和岗位认识不足,无法圆满的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和实践学习任务。在制定完善的校企协作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密切顶岗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之间的配合协作关系,协调一致的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仍需进一步提高。

2.3 缺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校企合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创了一些新局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约性因素分析

3.1 缺乏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

虽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尽管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引导,还没有完备的机制或体系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缺乏整体规划和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导致目前很多技工学校院校的校企合作多为自发,合作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合作成效也参差不齐。当校企合作运行出现问题或冲突时,靠学校或自身难以协调,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进行引导、组织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