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个人学期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个人学期末总结范文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年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学期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进行教学总结。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
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高中个人学期末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管理创新
众所周知,中西教育的差距就在于中国的学生书本知识较为扎实,而动手能力较弱。为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特别突出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那么,作为学校来说,能否借助新课程的实施,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等动手能力?我认为,通过创新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实施实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教学常态化
1.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1)教研组拟定实验教学计划。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各教研组必须及时拟定实验教学计划,并报教务科审核。(2)教务科核定各教研组实验教学计划后,要求各实验室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工作计划。(3)教务科参照教研组和实验室工作计划,制定全校实验工作计划,在全校推行,并对计划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予以通报。(4)每学期末,教研组、实验室和教务科都要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下学期改进措施。
2.“五个一”制度
该制度的内容包括:一天一检查、一周一通报、两周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一月一次阶段常规检查、两月(期中、期末)一次常规大检查。这五项内容都有对实验教学情况的检查。并且学校在综合考察常规检查、考试成绩、学生测评三个方面的前提下,每学期都要评选出一批教学常规先进个人,实验教学常规也包括在内。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为确保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常规周报制度
该制度的内容包括:课堂管理、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各个方面,来源渠道包括教师查堂、班务日志反馈、实验员登记等,非常全面。常规周报发放到了每一个教师办公室,便于年级、班级、师生及时整改。周报制度的实行,落实了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实验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完善实验(科技)课程建设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实验(科技)课程建设与开发制度
学校规定,科技课、实验课等都必须按规定开设,不得挤占或变相挤占。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开发了《发明创造乐园》、《科普知识》等校本课程。同时,学校提倡和鼓励在各学科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渗透实验(科技)教学,并把各学科探究与实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科技)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三的第8节课为科技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的实验,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有关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服务工作。
为了使实验(科技)活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学校还建立了校外实验(科技)实习基地,如金健药业、恒安纸业等活动基地,从而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科技节。学生的创意都会得到学校的肯定、支持和鼓励。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加强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广泛开展实验与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教务科从每个年级每个班随机按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各抽10人(高三文科班除外)进行比赛。
2.参赛学生,根据竞赛课题自行选择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如现场没有所需物品可以向实验员提出要求。
3.设计出实验或操作步骤。
4.进行现场实验或操作。
5.写出详尽的实验报告。
6.整个过程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
7.由有关教研组推选出的评委组现场评价,实验或操作完成后现场提问。评委组根据实验或操作和现场提问的综合情况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实质,也促进了学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落实实验教学研究制度,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1.专题研讨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实验教学专题研讨会议。参加研讨的人员来自各有关部门的人员,包括校长室、教务科、总务科、实验室,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所有任课教师。通过集中研讨,可形成共识、统一思想,有效解决实验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促进新课程实施。
2. 校本教研制度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了。怎样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实验教学和管理研究中也应该考虑的问题。为此,学校要求物理、化学、生物等教研组,在日常的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中,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改进实验教学。学校还通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新中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实践研究》、《现代教育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对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研究。
高中个人学期末总结范文3
一、教学教研管理方面
强化常规,严谨治学,是我一贯奉行的工作准则;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带教学,是我一贯倡导的治学风尚。教师工作须以勤奋钻研为要,起早贪黑是常态,乐于奉献是根本。
一年来,根据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开展教学管理年活动的指示精神,周密部署,广泛动员,严格落实,大兴教改教研之风,使教学教研活动得以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到位,我校教师在教研方面的参与意识和热情明显增强,教研成果显著增多。年内,我校申报六项“十一五”规划课题,有两项被列为省规划课题,两项被列为市规划课题;6篇;10人次获市县两级说课竞赛等次奖,其中参加市理化说课竞赛的2人分获一、二等奖;6人次获辅导学生奖;有3项教研成果获市级等次奖;参加市中学教学案例竞赛的13人中,有6人被选送参加省级评审,1人获市一等奖,3人获市二等奖,2人获市三等奖。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我校一、二年级分别参加了县、市统一质检考试。我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中学生同场竞技,标志着我校办学实力得到了主管部门及社会的广泛认可,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信心,更加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热情。虽然成绩差距明显,但这对于广大师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强工作学习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有序的开展高考备考工作。高考成果是高中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缓解考生考前心理焦虑和压力,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取得较好成绩,10年,会同教务处、教研室和年级组,根据县上指示精神,制订了适合我校校情的备考方案。首先,强化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考生面临的来自高考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我们采取总动员、分层动员、个体动员相结合的办法,注重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严把教学关。强化集体备课功能,扎实做好三轮复习。第三,开办高考备考专栏。进行学科重点知识解难答疑,进行考前心理指导和矫治,载登高考成功者心语,等等。第四,创办高考宣言专栏。以“我的高考”为主题,建立考生发表高考宣言平台,让学生公开吐露心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使每个学生能针对自己的实际,客观的制定出自己的高考目标,积极乐观满怀信心的参加高考。第五,利用讲座、墙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形式和窗口,对学生应考技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他们能轻松科学备考。第六,加强饮食、卫生、纪律、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与指导,为考生高考保驾护航。10年,我县高考再创新高,在全县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虽因职业学校的性质,我校未能在高考成效奖的领奖台上亮相,但由于有计划的、扎实的、科学的备考,我校高考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普通高考应届生有9人二本上线;往届生1人一本上线,5人二本上线,计15人。省内单独命题的“三校生”高考成绩更为突出,数学成绩均分高达110分左右,并考出了145分的高分,上线率达83%,实际录取率高达93%。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倡导“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提出课堂类型要由以讲授为主逐渐向问题解决为主转变,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因为就学习活动而言,提出问题往往比发现问题更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善于激疑激趣,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学习活动的动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追求成功的学习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学习动机。前者是积极的主动的,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取得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成功的积极人格。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提出要营造民主课堂,民主校园。要让学生在无畏的课堂和校园气氛中敢于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每个学生的公开行动。要培养学生成为勇于行动者,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多锻炼,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事,在做事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实践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往往倍加珍爱。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更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校园内出现错误,学生的错误不应简单的看成是智力、道德的缺陷,不应简单的看作是教育的失败,而更应该看成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跳板。有一首小诗说得好:“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着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
二、学科教学方面
本年度内,本人先后担任高三.7班(文科)和高一.5班数学课教学。教学中,坚持鼓励性原则,力求改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型,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上激疑激趣,增强互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业批改扎实认真,撰写鼓励性评语,并坚持每周至少面批4人次。10年高考中,我班数学均分52.7分;高分120分1人,105分2人,90-100段有5人。这在我校高考中,属较好成绩。
三、学习方面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师,就得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深化细化学科知识,还要强化教育和管理知识,更要注重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不仅要继续从书本中学习,还要向教育同仁学习,更要向受教育的学生们学习。教师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善于思考总结。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一年来,本人学习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周济部长重要讲话等重要政治文件,还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专注和刊物,并做了学习笔记。不断地学习,使我得以充实和提高,更让我明白,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宝,只有虚心广泛的坚持学习,才能永葆教育激情和活力。
四、廉洁自律方面
廉洁自律,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人在工作中,一以贯之的坚守着这一准则。一年来,没有违纪违规事项。
五、问题与不足
1.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总是因循守旧多一点,改革创新少一点。
高中个人学期末总结范文4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堂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
0 改革的背景
0.1 高等医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回顾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深入地研究医学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下文将简单回顾20多年来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所走过的道路,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此之前,大学中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其他专业基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如何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中有效地进行计算机教育就成为了高校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开始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于1990年成立了工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1994年又成立了文科计算机教育指导小组。1997年教育部155号文件,全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2004年,国家教育部又以指导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按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开展计算机的教学。
2006年,“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编撰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为2l世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0.2 当前国家对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2001年开始在高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开始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将在全国的小学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今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初步教育,这将为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及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3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尤为密切。目前,计算机技术应用已覆盖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医学”与“信息学”交叉的、有其相对独立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医学信息学科学。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来考虑。
当前国际医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学信息化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电子病历、药品信息、医学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医学观念和理论如循证医学等正在崛起。这些变化给传统的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医学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重大课题。
在医学统计、护理医学、医学技术、药剂、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对医学院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具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高速度、高效率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在高专(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信息素养的医学高专(高职)人才是医学教育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需要。
通过考察以上三个方面的背景,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多数内容,没有体现医学特色;
(2)当前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跟不上医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的需要,没有掌握广泛的医学信息学知识的医生将很难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环境;
(3)医药类高专(高职)教育如何顺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改革趋势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高专(高职)教育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医学信息学知识是医学高专(高职)学生必须补充的新知识。
1 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是将不同起点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个教学进度上课,最后组织统一的教学考试,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综合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1.1 教学管理
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是带领新生参观医院,了解计算机在医院中的作用,了解作为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今后的工作环境。通过网络让学生寻找计算机与医学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制定后教师将帮助学生完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有新的计划,教师将继续给予帮助,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辅导。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一份教学大纲、一份教学授课计划;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提供:一份教学大纲、一份导提纲、一份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制定的个人学习计划)、一份教学实验一体化实施计划。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是:学期末举行统一的教学考试;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则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按学习目标组织各种考核,主要是能力考核。
1.2 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将计算机基础和医疗信息化整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中考虑问题。
我们将医药类高专(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分为6个层次,第1个层次为基础,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应用模拟医生工作站写电子病历、如何统计、整理电子病历。
第2个层次为初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浏览医学图像(图像的局部放大、去噪、提高图像质量)。
第3个层次为中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养生、保健、防病的知识栏目的创立)。
第4个层次为高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 开发或改善电子病历处理系统(开发一个模拟系统或一个专病病历分析)。
第5个层次为超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具有医学特色的系统(制成一个辨证的数据库。广泛收集历代文献资料和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及经验,再结合临床实践,综合整理为“系统方案”。在应用时,由计算机辨出证型)。
第6个层次为专家级,在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发医学专业、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的一体化系统。
新生入学后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医院参观、网络平台讨论后与教师一起制定在校期间的计算机个性化学习计划,但本科生毕业前必需达到第2层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其他层次的学习。
1.3 教学方式
(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本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精神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中心的教学为主打的局面,让课堂集中授课面变得少而精。
(2)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变师教生为生教生,生生互动。从现代教育观点来看,人们的学习是立足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
(3)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应本着“之因原则”即因制宜,因课而异,因材施教,做好一定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1.4 教学方法
(1)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提供文字、音像、光盘、直播课,开展网络教学讨论、网上答疑。
(2)运用的辅导资料、实验、示例、案例式练习四段式教学模式。
(3)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教室,小组活动室。
(4)提供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
(5)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见图1)。
1.5 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学生则成了知识的“小填鸭”。
我们则采用“多元法”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亲密接触导学提纲,使学习更自觉更有计划性;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安排,因为它包含了教学、导学、助学,集中辅导、协作学习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以及考核、作业、实验环节;通过在线研讨,构建学习共进的,能大为师,才高为师,先学为师,学好为师的平台。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我们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答案,组织学生对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n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验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初步记忆新学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简单设计完成“照葫芦画瓢”,即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在总体设计不变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改、完善原设计,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应用实验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外辅导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进一步改革医药类高专(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设想
2.1 明确医学信息学含义、研究范畴和了解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含义:医学信息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又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研究。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的领域:由于医疗卫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医学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推广,在几十年的发展演化中,其研究范畴已渗透到医疗卫生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学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医疗效果、效率、效力并降低医疗支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医学教育、医疗实践、以及医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法国,医学信息学是一种医学专业。1993年开始设立了这一新的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教师协会推荐,在医学院校的二年级学生中讲授30学时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此建议得到大约三分之二医学院校的响应。
在德国,职业学校和大学提供很好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大多数医学院校设有医学信息学课程,一般结合医学统计学教学来进行。海德堡大学和Heilbronn技术学校设有专门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其他院校也提供有关的信息学教学,例如LIibeck学。医学信息学培训由大学、私人的教育机构和新建立的医学信息学学院提供给医师和医学信息员。
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医学信息学专业。阿姆斯特丹大学提供4年的医学信息学课程。鹿特丹的Erasmus大学同时有医学信息学的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课程。这些教学计划主要面向医生。高级职业教学机构也已开设了医学信息学专业。在荷兰,由大学、高职教学机构以及私人教学机构提供这些课程给医疗管理人员、护士和医生。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培训董事会(National Heal ServiceTraining Directorate)iE在建立适当的教学和培训计划以支持实施有关信息处理和信息科技的新的IT基础构架。
在丹麦,技术性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提供生物医学技术的培养机会。Aaiborg大学、丹麦医院协会、丹麦卫生和护理研究学会正在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学教学计划框架。此教学计划成为“开放大学”的课程,主要运用远程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
在美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学教学已越来越普及。学生可在大学后几年的课程里选修医学信息学。从70年代末开设,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供专门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程,希望得到医学信息学专业培训的学生可在NIH利用几个星期的实习时间完成这些课程。医学信息学课程也提供给其他医务工作者,例如牙医、兽医、护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放射学技术员。护理信息学学术团体也在积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的运用。在放射医学专业中设置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公共卫生专业中设置卫生信息资源。
2.2 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的专门人才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按照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判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整合期”,其后将是“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在此期间最适合挑起医疗卫生信息化、数字化重任的是医药院校自己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医药出身之后改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为数较少,力量单薄;而理工科信息人才进入医药业的适应期太长,只有医药环境中培养的信息人才,他们熟悉医药环境,能深入理解信息工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意义,自主工作的能力很强。由医药院校培养的医学和信息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来从事医学信息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研究与创新工作,比如医学信息的框架、标准化研究等,将是高举“医疗卫生信息化旗帜”的中坚力量。
因此建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医药院校计算机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都将随之而改变。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医学信息学专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医学高专(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对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必须按医学教学模式,即:“理论――见习――归纳――实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