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1
Unit7---Unit9
一.重点短语:
1.turn on/ off /up/ down 2.cut up 3.mix up4.pour…into… 5.add… to… 6.hang out 7.watch a dolphin show 8.at the end of 9.take a class/ have a class 10.sleep late 11.go for a drive 12.on my next off 13.in my opinion 14.in the future 15.free time 16.be born 17.ice skating18.a piece of music 19.win first prize 20.major in 21.one teaspoon of 22.a slice of 23.take a photo/photos 24.get one’s autograph 25.have a yard sale26.get wet 27.have a party 28.at the age of 29.because of 30.at the same time
二.考点归纳:
考点1.finally 的同义词组:
finally = at last = in the end
Finally he came up with an idea .=
_____ _____ he came up with an idea .=
_____ ____ _____ he came up with an idea.
考点2.turn on / open 的区别:
1.turn on :指打开水流,煤气,电灯,电视,收音机等电器的开关。
2.open:指关着的门,窗,箱子打开。
Please _____ the door.
The boy _____ the computer to play games last night .
考点3.into/ in 的区别:
1.into表示“到……里面去”,进入到……某空间里。属于动态介词。
2.in表示“在……里面”,在某一空间或范围之内。属于静态介词。
There is nothing _____ the blender .
He put his books ______his backpack and left.
考点4.too…to…的同义句:
too…to…= not…enough to … = so…that…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
He isn’t _____ ____ to go school .=
He is _____ young _____ go to school .
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us to carry .
The box isn’t _____ _____ to carry =
The box is ____ heavy ____ we ____ carryit .
考点5.called 的同义句:
called = named = with the name (of)
Do you know the girl called Kate ?=
Do you know the girl ______Kate ?=
Do you know the girl _____ _____ _____ (of)Kate ?
考点6.see sb do sth 、see sb doing sth的区别
1.see sb do sth :看见某人做了某事
2.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The teacher saw the students _______(read) English when he came in .
Look!Can you see the girl _____(dance) under the tree ?
注:类似的动词有:hear ,watch ,notice 等。省to的不定式变被动语态时,需带上to
I often notice him go home alone .------
He is noticed _____ _____ home alone.
考点7.at the age of 的同义句:
at the age of = when sb was/ were ….
He began to learn English when he was four.=
He began to learn English ____ ____ ____ ______ four.考点8.take part in / join 的区别:
1.take part in 表示参加某项活动,运动,事件等。着重强调以主人翁的姿态或在活动中负有责任而参加。
2.join表示加入组织,团体,党派而成为其中一员。
注:join sb in …. 表示“参与某人的活动之中”
He ______ the Party in 1987.
Can you come and _____us in the game ?
Twenty students from our class _________
the sports meeting last week.
考点9.句型:
Sb +be the first /last one (person) +to do sth
某人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干某事
Women and children are the first _______(take)to safety .
考点10.because / because of 的区别:
1.because 后面接从句(除what 从句之外)。
2.because of 后面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what从句。
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because he was ill.
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____ _____ his ____.
She was very angry ______what you said .
A. because B. because of C./ D. with
考点11.keep的用法:
1.keep +adj 表示保持某种状态
Keep ______ , The baby is sleeping .
2.keep +sb/sth +adj 表示使某人保持某种状态
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______ .
3.keep doing sth . 表示不间断地持续做某事或一直做某事。
It kept _______(rain) all night .
4.keep on doing sth 表示反复做某事。
He kept on _______(make)the same mistakes.
5.keep +sb +doing sth 表示让某人一直做某事。
He kept us _______ (wait )for an hour .
6.keep +sb from +doing sth 表示阻止某人干某事。= stop sb (from )doing sth = prevend sb (from )doing sth .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 we could go to school.= The heavy rain ______ us from ____to school.
考点12.visit 的用法:
1.词性转换:visit -------visitor
There are many _______(visit )in the park on May’s Day .
2.词组1).be on a visit to +某地= visit +某地
2).one’s first visit to +某地表示某人第一次参观某地
He is visiting China .= He is _____ _____ ______ to China.
This is my first visit to Beijing .
注:travel to +某地
Have you traveled to Shanghai ?
考点13.alive / living 的区别:
1.alive指活的、现存的、有活力的。常作表语,也可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后作后置定语。
2.living指活着的、现行的、现存的。可作表语,也可放在名词前作定语。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2
1对章节内容和顺序安排的建议
(1)八上、八下、九年级三本教材教学章节的分配不够均衡.八上有26节,八下有20节,九年级有39节.八下节次较少,能否将九年级的第十三、十四章移到八年级下册,初三要进行升中考试,要用时间进行总复习,新课内容可以少点.(2)可能考虑到声速、光速等内容,新教材将机械运动放在第一章.由于这一章有单位换算、运动相对性、速度计算、各地练习册上出现的运动图像等有些难度的问题,一下子就把新初二学生吓住了,认为物理难学.建议八年级上册章节顺序为: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理由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声现象比机械运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内容也相对浅显一些,有老师去年按教材顺序、今年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对比实验,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程度和物理学习的难度,发现上述顺序更适合学生;从各地的天气来看,物态变化放在光学后面学习合适一些,光学的一些实验活动可以在九、十月份在户外完成,物态变化放在十一、二月学习,那时的气温在下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许多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调查,我市不少学校就是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的,声速、光速等内容先出现问题不大.(3)能否将第五章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和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顺序对调.第一、生活中的透镜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先研究出规律再谈应用,合乎思维逻辑顺序;第二、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可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巩固理解;第三、现在的安排顺序只是想第二节为第三节起到一个引入的作用,其实不必要.还可以将《显微镜和望远镜》合并到《生活中的透镜》之中.将“实像和虚像”微调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可以减少一个节次,仍然符合课标要求.(八上25节次)(4)建议将第七、八两章合并,并重新组合顺序:力-二力平衡-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安排是把二力平衡一节提到前面,接着学习三种力,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到最后.理由是二力平衡的教学内容很容易结合《力》这一节里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去展开,重点从二力的“效果”和“三要素”去教学,可以不受后面其它力的有关知识的干扰,强化学生对平衡力的认识,在刚开始学习力的知识时就学好二力平衡知识.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力和运动关系,内容也相对独立,放在最后还可以起到对全章内容总结概括的作用,并且避开《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这两个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在一块.教学内容相近,学生就不容易分清.这样的顺序更符合思维逻辑,学生可能容易理解接受些.以前教学中,学完二力平衡后,学来学去,还有不少学生判断不出平衡的二个力,大概就是上述的原因吧.(5)新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相比旧教材,将“维持运动需要力吗?”改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法直接明白,学生一看就懂;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演示”实验符合教学实际;删掉“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也很好,避免误导学生.但我觉得该节内容的顺序不合理,文中先学“惯性定律”后学“惯性”,笔者想原编者的用意可能是将重点落在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观点的否定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强化了牛顿第一定律,弱化了惯性,学生区分不清惯性和惯性定律两者的内涵,以至于解决有关问题时不能正确解答.物体先有“惯性”,后才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是“普遍”现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特殊”现象.能否先“惯性”,再“阻力对运动的印象”后“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一个正常的思维顺序.(6)建议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前二节合并为一章,并移到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移到第二十二章作第一节,并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的《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这部分移到这一节里作为第三部分.将第二十二章第一、四节合并为第四节,内容相近.这样的改动比较合理些.(八下25节次)(7)第十七章第四节单独设置较好,但所选的两个例题不好,这两题相对第二节的欧姆定律,梯度较大,并且例题2的电路图有问题,若滑片滑到了左端就短路了.是否可以用固定的串、并联电路题目分别去替换,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将旧教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内容融合进去.(8)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最后一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测量”移到第三节为好.因为第二节的内容过多,前三点一节课都不一定能完成,放在第三节前面,既可以作为测量功率的理论基础,又可以作为这节课堂教学的开篇引入.(9)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单独设置很好,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笔者觉得第三节《安全用电》放在第二节好些,先防触电,再防电气火灾,这样是否顺一些.还有该节删除了人体的安全电压内容,不知是何考虑.有了安全电压值,学生对照明电压危险的认识就不言自明了.另外,第二节的题目《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不够好,能否换为“预防电器火灾”或“电路保护”,旧教材最后一小段内容建议不要删除.用电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2对教材栏目设置的建议
(1)能否保留“阅读指导”,作为该章的学习目标,供同学们自己阅读或者预习时参考.若保留就适当修订和完善一下,有的章节的“阅读指导”不那么准确、全面.(2)对“想想做做”的建议:教材对“想想做做”定义为“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是想通过“做做”再“想想”后总结得出结论,都是安排在教学内容中间,好像不做还不行.可见,“想想做做”归根到底属于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但由于受器材、当节次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学生在校住宿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想想做做”在课堂上开展不了.可以对“想想做做”进行重新安排:部分简单易行、器材足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继续保留;实验器材不是很足、也不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改为演示,学生着重在观察和思考上;还有需要用到生活物品、花时间较多的,课堂开展困难的改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内容,留待学生课后去拓展.有的是生活中的现象,可以改为“想想议议”.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要修改下述的“想想做做”:八年级上册第44页的、58页的、60页的纸锅烧水、70页的、94页的;八年级下册第5页的、12页的、33页的、41页的、44页的实验可改为“想想做做”并与上面的合并、59页的、71页的滚摆;九年级全一册第27页的2和3、97页的“亮度相当”、124页的、134页的、176页的.
3对“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的建议
新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相比旧教材多一些,新加进一些实用的题目,但总体感觉比旧教材偏难一些,不知有什么考虑,难道说旧教材难度没有达到要求.(1)八年级上册31页第3题:长铁管到底要多长才行?通过计算至少要36.4米长才行,哪里找得到?就算有铁管,由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不知是否能传这么远距离?此种题的意义也不大,建议删除.(2)八年级上册99页4、5、6题都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三题都属于理解的层次,建议换题.(3)八年级上册102页第4题第二问有些偏难.主要是由于从叙述内容到填空的思维跳跃度过大,建议问题可以多设几个台阶降低难度.(4)八年级下册56页第5题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属于“了解”的层次,此题属于理解的层次,拔高了要求,教师的教学难度会加深.(5)九年级全一册157页第2题有些偏难.原题问“为什么通话费就高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歧义,并且此题涉及的内容环节很多.建议改为上海的一个手机用户如何与北京的一个手机用户实现通话的.
4其它的小建议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概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以及构建合理化生物学知识框架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有效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由概念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属于一种工具,主要被用于组织及表述各自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多且琐碎,初学者刚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感觉压力较大,难以快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妥善整理,且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在众多知识点或概念之间迷失方向。而概念图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物学科的各个概念,帮助学生对现有知识点实现形成性评价,并在课程最后环节使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知识增长状况,实现总结性评价。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笔者选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认为教师应从鱼的运动以及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鱼儿适合生活在水里的主要特性。首先,教师可通过教材中观察和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形态;运用第二个栏目讲述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鱼的运动器官(不同鱼鳍的主要作用);最后对鱼适合生活在水中的相关性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鱼结构及其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为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在七年级课本中已经了解到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教师可将其作为各个概念关系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出鱼结构、鱼功能的相关性概念名词,并理解相对应结构及功能相互之间具备的具体性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强烈的确定概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是有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还原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进而轻松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习印象。
(二)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绘制鱼的简图,并逐个对板书上面鱼的不同结构及其相关性作用展开讲述。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课程导入,直接引出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各种环境内的动物视频或资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已经出现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其生活环境。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有效展示生活在淡水及海洋中的鱼,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否可以跟鱼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水里呢,为什么?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鱼如何在水里呼吸和运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得出,人类没有与鱼相似的结构,难以在水下自由呼吸和运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各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亲手进行鱼的板书设计,在图中对鱼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并板书。
学生在了解整个鱼板书绘制过程之后,能够从更为清晰地角度理解鱼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绘制概念图。以下图1为一组鱼概念图,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模板,在学生完成各自概念图并且点评之后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1 鱼概念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相关知识点及概念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鱼的整体性认识,并回忆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概念图,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的相关性概念,尝试这着以另外一种形式绘制鱼概念图。另外,教师可运用板书板画完成课程小结。首先将所学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并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接触过的细胞行为及结构概念图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成鱼概念图,实现对知识的强化以及有效反馈。
三、结语
概念图在促进初中生知识构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效果。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在接触概念图之后,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等都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状态,并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意味着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分析概念图的特点并阐述其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希望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一、 备课的艺术性
教材是学习知识的范本,但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而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加工。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把每一节课中的知识要点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设计成课堂艺术剧本。
【案例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3等腰三角形判定”一节,关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验证,教师可以将教材进行如下改编:
(1)如图1,在ABC中,∠B=∠C,作ABC的边BC上高线AD,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1,在ABC中,∠B=∠C,作ABC的边BC上中线AD,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3)把教材中作业题第2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改变第3题的条件。
二、 课堂引入的艺术性
课堂引入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上来,教师必须要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效果,它是推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讲究课堂引入的艺术性。具体而言可以有如下策略:(1)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用生动有趣、清晰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感知教材的兴趣;(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又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3)设置或提供一条学生现有知识与先前经验相联结的认知链,努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与联结点,让他们在温故中知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 课堂交流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4种信息交流方式:个别独立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教师要把这4种交流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怎样结合、哪个为先、哪个为主,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若一节课有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宜采用先个人独立学习、然后成对学习或小组学习、最后全班统一学习的程序,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英雄有用武之地”,能使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思维训练的机会。若以基本概念为主的教学内容,宜采用先全班统一学习的方式,由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最后学生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把学习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全班统一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少一些,适当增加个别独立学习、成对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时间。教师的课堂交流艺术要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效果。
四、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能力提高的着力点。
(一) 选择好教学内容的发散点和闪光点提问
教师要选择教学内容的发散点和闪光点,提出一系列有层次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并解决。
【案例2】
仍以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3等腰三角形判定”一节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这样提问:把角平分线改成高线和中线(如图2),能验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吗?笔者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成对学习,最后再小组讨论。对于改为高线AD,学生很容易明白ABD≌ACD(AAS);同样,也容易得出AB=AC,从而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但对于改为中线AD,很多学生则难住了,有的认为这种方法不可以,因为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这时,笔者顺势启发学生,提出了具有层次性的问题:
(1) 三角形中线有什么性质?(BD=CD,SABD=SACD)
(2)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则高线对应的底边有什么数量关系?
经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想出了过D分别作AB、AC边上高线,并进行了如下证明:
因为∠B=∠C,∠BED=∠CFD=90°,BD=CD,所以BED≌CDF(AAS),DE=DF。
又因为AD是中线,所以SABD=SACD,即AB・DE=AC・DF,所以AB=AC。
这样,两个问题的改编与补充,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体验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 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陷阱”
教师可以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陷阱”,或者故意在课中讲错,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成对学习和小组学习,找出哪几处是“陷阱”,最后全班举手表决作出判断。在此过程中,肯定有几个学生会掉下“陷阱”,教师要在全班统一学习中把他们一一“救”起来,同时要让他们牢记“陷阱”的位置及掉下“陷阱”的原因。
(三) 在小组学习时开展竞赛
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进行一题多解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解法最多;或进行寻找举一反三的变式题比赛,看哪个组找出的不同种类型的题目最多;还可以进行“发现”定理、规律的比赛,看哪个组得出正确结论最快。
【案例3】
以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3等腰三角形判定”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把作业题第3题的一个条件“AB=AC”改为“∠BAD=∠CAD”(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即∠1=∠2,然后让学生思考:ABD和ACD还全等吗?为什么?
经过这样改编,题目难度加大了。经过思考,学生都认为不能,因为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这时,笔者再启发提问:
(1)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什么?
(2) Rt的全等共有几种判定方法?
(3)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经过这三个问题的提示,有些学生想到:过D分别作AB、AC上垂线,垂足分别为E、F,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出DE=DF,易证RtBDE≌RtCDF(HL),所以∠EBD=∠DCF,从而得出ABD≌ACD(AAS)。
这样的提问和变式使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五、 课堂反思的艺术性
教师要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发展进程,反思每一个知识点,在“陷阱”的位置上做好标志,巩固有关概念、公式和定理,并在笔记本上整理好同类的练习题或变式题,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学会了哪些数学思想。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情境创设导入法。英语教学强调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交际中学会语言的应用。真实生动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所以结合我们要上新课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非常重要。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上册Unit2:This is my sister.这一课,我事先准备好我的一些家庭照,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她们的家庭照,基本上把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家庭成员都囊括,然后我拿着照片介绍,This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 He is my brother...如此重复几遍,学生自然心领意会,借这一情境我把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词汇,句式自然引入,学生纷纷仿效,新课教学水到渠成。
二.游戏导入法。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又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项重要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游戏具有有趣、活跃、高效、快捷等特点,用游戏做教学引子能使学生在高度兴奋,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的掌握所玩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身体部位这些词时,我先与学生玩Simon says: Point to the....指认教室物体及学习用具等,如Simon says: Point to the door.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ook. 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bag.然后话锋一转说出Simon says: Point to your head.并给学生做出相应动作,如此重复手、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身体部位,自然过渡到新课。再如,同样教授这一课,我还采用另一种游戏即画图竞猜法引入新课。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不画完整,然后让学生根据残缺图画猜测这是什么,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即可指教学挂图,用白纸画好的图片,黑板上的即兴简笔画,也可指多媒体上下载的图片,图像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简练概括,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能表达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概念,同时直观可感的图像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复习导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法。即一般都是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或者是复习与要上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然后进入所学内容。一般来说课本的编排都是循序渐进的,单元与单元之间是息息相关有联系的。每一单元都巧妙的含有下一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会在教材里反复出现,如人教版新课标中,语法知识一般过去式,在七年级下册学过,八年级上册又出现,九年级继续学习,只是内容一步一步深化,形式有所变化。复习导入也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对话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和学生根据近期所学内容或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积累进行编排、重组,以两人对话、小组表演、Free talk或情境小剧等形式加以呈现,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对话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这些对话多半都是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极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习题复习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第九单元时,所学话题是讨论过去发生的事,语法点是一般过去式,而此前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般过去式的简单表达,为了新课的顺利进行,我便出了几道习题复习了个别动词的过去式,如 do—did,am/is—was,go—went,have—had,work—worked,play—played,由此进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时,我播放了一组我们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的交流图片和视屏。图中配有文字介绍如你“你在语文学习上很仔细”。 “你的数学还有待于提高”然后我用英语指着图片给同学们简单介绍: They are our teachers and A. They are talking about A’s report card. Our Chinese teacher says A is carefully in Chinese. The maths teacher says A is lazy. He is not hard-working…学生听后立即仿说,新课由此拉开序幕。
六.联想猜测法。我们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敏感的、爱幻想、爱猜测的美好阶段,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即将上的新课标题,或相关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经验,对所要上的新课进行大胆遐想,大胆猜测,从而为教学服务。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1: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图片,再结合课题,畅想What will people’s lives be in 100 years?于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in the moon. 有人说People will live longer and longer.有人说There will not any wars in the future.等等。我把同学们说的句子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听录音,把自己的猜测内容与录音材料作比较看看他们是否猜对,学生听完录用后一看他们的许多猜测居然有课文内容一致,受到极大的鼓舞,提高了不少自信。通过此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问题引入法。问题是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有力武器。通过问题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索,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Can you play the guilt?时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Do you have a football? Can you play football?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并仿照句式互问互答,接触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又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Can you play the guitar?新课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型教学;构建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美,对话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对话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但是对话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简单的问答式对话,而是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对话与倾听,在对话中获取知识以及精神世界的升华,达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以下是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多去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并不平等,师生与文本的关系也并不平等。进一步来讲,师生不平等就是课堂上老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是知识传播的权威,而学生则缺乏创新性、个性化的理解;师生与文本不平等就是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均完全跟着教材走。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应先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创造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可以改变中规中矩的排座位方式,在不杂乱的前提下让学生面对讲台围成一个半圆,这样不仅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还可以增加课堂的和谐氛围,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在进行对话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每个学生也是平等的。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阅读完课本还未进行深入分析之前,可以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谈一谈阅读完课文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学生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课堂完全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化会逐渐地磨灭,只会被动、机械地学习。因此要有效地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老师要转变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是要改变老师“满堂灌”的现象,要留给学生阅读并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在对文本对话过程中体会文本的写作手法、优美语句以及所传递的思想感情等。鼓励学生对思考过仍然没有弄清的疑问要及时地提出,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消除困惑。同时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于对话型阅读教学的兴趣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在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时老师应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可以从文本的关键知识点入手设置话题,也可以从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设置话题,并且设置的话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要注意不能难度太大,难度应该控制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才有对话的意义。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文本内容的生活实用性很强,因此可以可以从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这个角度设置话题,比如“文本中将了很多物候知识,大家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候知识吗?”这个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不仅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什么是物候”这一个重点上,也讲目光放在了日常生活中,与生活联系密切,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四、学会倾听,尊重差异在进行对话时,老师应该学会倾听,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发言时应该认真的听取学生的心声,并耐心地等待学生讲完,然后再开始进入评价、探讨分析的环节。而在对话过程中,还应该做到尊重差异,因为每位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会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不同,还有因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也会使学生在越问学习中存在差异。老师要避免只重视成绩优秀、课堂表现好的学生,重视将对话的机会留给这部分学生,而忽略了语文成绩以及课堂表现都比较普通的学生。另一方面,在对话时不应该用所谓的“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观点,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理解的内容、看待问题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一话题的对话时,有的学生则认为克隆技术会造成家庭关系的混乱、而且会减少生物遗传变异,增大病毒感染的风险等,人为克隆技术有很大的弊端。这很显然与老师设置的话题观点是相悖的,但应该肯定该学生的观点,克隆技术的利弊确实很难分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型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其思想感情,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时,应该将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给对话创造良好的环境;老师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善于发现话题,巧妙设置话题;要认真地倾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老师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的经验,并积极地改进实施该教学方式使存在的不足,使教学能够保持顺利和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斌.构建对话教学框架搞好初中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2]李遐.汉语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昌吉师专学报.2000(03)
[3]张凯.阅读教学要突出“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09)
[4]张桂兰,赵忠山.模糊理论与启动式阅读教学[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