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德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乌龟 疾病 防治技术 总结
水霉病与寄生虫病是乌龟养殖中经常发生的典型病害,虽然其诊断相对较细菌、病毒病容易,但其治疗难度较大,预防工作必须做好,稍有疏忽,即易造成较大损失。因此,一些看似平常的寄生病却具有顽固的破坏性作用,不容忽视。现就我们在生产实际过程中遇到的乌龟水霉病、钟形虫病、线虫病、鳃蛭病等防治方法作如下总结。
一、水霉病
水霉病可能是乌龟养殖生产中最普遍、传播最快也较难以杜绝的一种疾病,其病原体是藻状菌纲的水霉、绵霉,与鱼类的水霉病病原相同。通常温室养殖时水霉病相对少一些,防治效果也比较好。进入露天池后,由于放养密度较高,排泄废物与残饲在水体、底泥中积累,加上乌龟特有的气味,水质很容易变坏,伴随一些藻类的大量繁殖,水霉病也应运而生。
水霉先从乌龟的四肢、颈部着生,后蔓延至龟甲,最后整个乌龟就被水霉完全包裹住,形成毛绒绒的一团,因此,又通常称其为白毛病。患有水霉病的乌龟一般行动迟缓,摄食困难,生长停滞,身体瘦弱,体表受水霉的侵蚀,外观也较差。养殖条件下观察发现,即使清塘处理、防治周到,也会因为需要换水而引发水霉病。除接近结冰时和26℃以上高水温极少发病外,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的可能,温度的高低只能改变其发生频率。其发病也有一定规律,即温度大幅度变动期、乌龟伤病或身体瘦弱、养殖水质较差时,发病的机会就较多。水霉病的防治方法有时难见其效,可能关键在于水质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预防,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搞好养殖池水质管理,要经常消毒,但又不能走进消毒误区,尤其生石灰、漂白粉等常用消毒剂不能盲目大剂量使用,以免伤害乌龟表皮,使水霉反而增加着生的地方与机会:(2)引入新水的预处理,最好经露天池消毒、沉淀后再使用,避免引入水霉卵抱子;(3)乌龟入池前用4%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既可以洗掉绝大部分水霉卵孢子,也可以除去乌龟体表的寄生虫;乌龟入池后尽量减少人为惊扰以免受伤。当水霉病已发生,必须及时治疗,遏止其蔓延。可以放去大部分水或彻底换注新水,使池水保持25cm左右。
依据实践效果,首选稳定性粉状二氧化氯,用适量水将二氧化氯溶解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二氧化氯的浓度,在幼龟池为0.5g/m3,成年龟池2.0g/m3,间隔1天1次,连续泼洒3次;其次:用0.7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按5:2合用),隔天一次,连用三次。一般实施之后会有明显效果,但如果一个疗程不能根治,再重复使用。
2、原生动物病
累枝虫、钟形虫病病原体为纤毛虫类的原生动物,与水霉病的症状、危害比较相似,肉眼观察较难分辨,外观上都如“生毛”,但显微观察就会清楚分辨。水霉在清水中呈白毛状,易洗清表面污物,且因分枝多,不容易剥除,如棉花纤维;而钟形虫与养殖水体颜色一致,清水中原色不变易蜕变。高温水体中一般无水霉病发生,原生动物如累枝虫、钟形虫等不受水温影响。
原生动物的防治方法:用O.7 g/m3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按5:2合用)全池遍洒,连用2-3天,能将原生动物杀灭。
3、鳃蛭病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 美育
美术教学一直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培养德、智、体、美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深入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德育教育是各学校关注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在学习方式、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同,更符合德育、美育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左右均衡”,两手抓德育、美育教育,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为先,开展全方面德育教育
1.以图画欣赏引入德育内容。
在美术教育中,图画欣赏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列举大量经典图画,使学生充分领略图画大师在创作、绘画过程中的特点、风格。在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图画欣赏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绘画中永生》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在图画欣赏中,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构思、色彩布局等,并简单向同学介绍上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同学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并结合信息化设备播放与达・芬奇相关的视频。播放视频后,学生了解到达・芬奇在生物学、工程学、美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好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同学:“同学们,达・芬奇的作品是不是非常优秀呢?”在得到同学的答案后,教师做进一步引导:“达・芬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与其日常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能充分利用每一秒时间学习、工作,那么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就会陷入沉思,分析自己目前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正确认识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更能认识到自身在时间利用上存在的不足,实现德育教育。
2.开拓学生思维,渗透德育思想。
开拓学生思维是现代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引入大量积极读物,在开拓学生思想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历史的画卷》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开国大典》等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9.3阅兵”等,从网上获取与相关的视频,并引发学生思考: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中国军民是如何战胜外来侵越者的呢?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地雷战》等红,激发学生对的思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中。学生经过学习,能在感叹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知道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爱国精神教育与传播。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当前社会热门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电影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思想。
二、美育为辅,开展全方面美育教育
1.引入课本内容,重视美元素传播。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课堂内容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在充分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对美术元素有更深刻的了解,最终掌握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形体美等。对教师而言,美术教材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美,使学生通过教材接受美育教育。
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线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要求同学发言,分析这幅画中的向日葵哪一朵最漂亮、为什么。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详细观察《向日葵》这幅画,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向日葵线条变化等判断这图画的独特艺术美。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幅书画作品中的特点与要求,分析美在这幅画中的具体体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教师根据课本“线条”的要求,引入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后期讨论与分析,加深同学对特殊美的认识。
2.以生活为媒介,探寻生活中的图画美。
图画源于生活,为更好地开展美育教学,教师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原本,将具体生活引入课堂中,淡化“美”这种抽象概念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使“美”具体化、生活化,有利于进行美育教育。
以《从心底接触自然》教学为例,在这堂课上,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接触大自然,通过绘画、摄像等方法将生活中的自然美记录下来。在美术课上,教师邀请各个同学上台发言,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分析这个作品中的美的元素,如高山、蓝天白云、翠柳小河等。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将时间交给同学,让同学之间通过互相讨论加强对美的认识。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对本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先根据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对生活美的认识;再根据教育大纲要求,简单介绍未来同学寻找生活美的方向,并对其中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最后明确追寻“美”时的基本方向,使同学能在正确方向上接受美育教育。
通过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美”,并对“美”这种抽象的概念有了正确认识,实现了美育教育。
学生的学习道路就像走独木桥一样,忽视左边、忽视右边都不能顺利走完独木桥,而德育、美育作为“一左一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与传播,对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通过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思想、美育思想的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简单讨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美育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教师而言,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对教学成果的影响,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在未来工作中重视对微技术的应用,以多种渠道实现德育、美育思想传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文体艺术),2015(05):145.
[2]王景艳,黄小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143-144.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3
一 、继续推动美术学科课程改革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 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0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10.2010年3月12日举行初中课程改革总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场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 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2. 继续做好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师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益。充分利用兼职教研员、咨询委员及中心组教师开展多方面的教研工作。2010年5月举办高中模块教学研讨活动。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0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 研信息化建设
14. 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15. 不断发挥学科信息技术研究小组的带头作用,深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环境的专题性工作。
七 美术学科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工作
进一步搞好学会建设,本学期初完成学会的换届工作。作好全国教育学会会员征集工作。将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开展一系列的会员研讨活动。2010年4月15日—17日举行学会工作研讨活动。2010年5月底申请承办中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一、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看似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但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在内容和特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相关。
(一)我国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育大纲》规定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除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过解读《德育大纲》发现,德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亲身体验中促进对话、交流、与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
(二)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是在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修订的。它综合了绘画、设计、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学科综合性强。同时,中职美术课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另外,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1至3册内容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因为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明确要求: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把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穿在美术课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课程载体,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二、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教材具有简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扩展和深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德育问题的意识。
在中职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 线描造型” 的知识点时,关键词“整体” 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可增加新的问题: 同学们除了美术造型讲整体外,你还知道做什么事情讲整体?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今年发生在粤西封开本地的矿山事件问题:是由于村民只看重个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对封开发展的整体贡献作用。这个教学过程耗时并不长,但学生由此明白了整体的概念延伸,进而明白了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每个人要有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高度觉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但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虑顾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环境问题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陪感亲切真实,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师第二册手工第四节的废弃物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因嫌学校饭堂伙食差而打外卖,造成大量的废弃塑料饭盒堆积如山造成环境污染,并举例本地一条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这十几年的水质由好变坏的事实,以及由于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导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农作物歉收而至使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肤的感觉,真切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学方法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德育教育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可选取多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八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前两年中国画坛出现的一些画家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带有政治目的人的审美爱好,而以丑化中国人形象为题材的所谓现代艺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研究爱国主义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分别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如1组“对现代艺术的认识”,2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国人的目的”,3组“中国人被丑化的危害”,4组“如何提升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小组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图片,数据等资料,利用课堂时间,集中汇报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分清美与丑,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2.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宜改变传统的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具有启发性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师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中,教师讲解基础造型时,对学生可做一个探究式的做法:教师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个造型步骤,只讲解画面的优点,而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作画。在这个做法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离开了教师的示范教法后根本无从着手作画。从这个简单的做法中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学习不仅靠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与德育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它们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七课的图案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节花卉写生课。写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生完了,顺手将花也摘了,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绿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额外布置一道课外思考题:在校园家庭社会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我们中职生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重温《学生手册》,并将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汇总,把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纳入班规让大家共同执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会逐步养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习惯。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4).
[2]易兰,崔鸿.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课堂;辅助教学;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扩展学生创作视野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学习资料的匮乏,加之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在美术作品创作方面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甚至会感到不知所措。而教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以美术教材知识点为蓝本,通过互联网途径高效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容量、模拟性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彩墨脸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京剧、粤剧、沪剧等剧种的脸谱,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特征、色彩、谱式等基础知识点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制定美术课程教学方案,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与美术知识点相承接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所创设的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将书本中的静态图画转换为动态视频,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进而为学生创设集看、听、做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鸟语花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制作课件,其中包括五颜六色的花朵、各种类型的禽鸟,并通过禽鸟的叫声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想要画禽鸟的想法。由此可见,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发挥了自身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将美术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高效整合各项美术教学资源,如图像、音频、视频等,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的形式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官,引导学生感受到美的环境氛围,积极主动进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达到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学画山水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齐白石《山居图》等艺术大师的山水绘画佳作,并在音乐旋律的带动之下引导学生陶醉在山水画的美妙意境之中。当学生感悟到山水画作品的内涵与魅力之后,教师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6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着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或歌颂、或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