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1
为了切实做好2008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整体功能和在促进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编制2008年审计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
一、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2008年是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的重要一年。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调整审计职能和人员结构,不断强化审计管理,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手段和方法,促进内部审计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促使公司的工作方针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落实,为公司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加快发展服务。2008年的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维护企业权益、服务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突出重点,服务大局,讲求实效,实事求是,突出管理和效益审计,强化控制力与执行力的审计,严格财务报告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着力抓好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和审计队伍建设。要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工作,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公司扎实推进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服务。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工作,要以当年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与管理的中心任务为依据,同时结合各单位经营管理的风险评估情况及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科学予以编制。一是要优先安排好制度规定的审计项目,保证制度规定的审计监督工作得以落实;二是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安排好相关审计监督工作,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要贴近生产经营和改革、管理工作,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选择和安排好审计项目,以促进公司经营管理和改革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要根据历史审计情况,对所属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以防范风险和完善管理。
(二)编制原则。编制2008年的审计工作计划,要坚持“抓重点、求实效、留余地、上水平”的原则。1.抓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等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明年要把原油、成品油、物资装备的采购、化工产品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减排,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要成本费用等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2.求实效,就是审计工作计划要注重实效。要通过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抓领导关心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或典型性的问题,并注意坚持点面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在维护公司或企业权益、防范经营管理风险、健全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留余地,就是审计计划的安排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要与审计力量相适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计划既不能安排得太满,也不能安排得过松,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审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4.上水平,就是审计工作要把加强管理、提高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要注意把促进科学管理和提高水平作为审计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并选择、安排好有关审计项目和单位;另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身要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理顺管理关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三、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
(一)审计项目计划应围绕六大项目内容予以编制:1.经济责任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根据制度规定并接受人事部门委托予以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可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两类,要逐步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2.管理和效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以加强和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拟选择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关键环节及因素或围绕增收节支、防范风险等来安排。管理和效益审计既可以按专项安排,也可以按单位立项安排。3.财务收支或财务报告审计。此类审计项目应依据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对企业风险评估情况的目标,选择风险较大和审计间隔时间较长的企业开展。有条件的企业还可适当安排财务决算同步审计试点。4.工程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各派出机构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可安排工程投资及检维修项目预(结)算审计。5.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价。此类审计项目应按照总部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并适时开展。此外,围绕领导关心的问题,可适当安排一些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
(二)审计管理工作计划应根据属地单位审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需要予以编制。审计管理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和审计管理基础工作方面的计划。2.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的计划。3.加强审计业务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计划。4.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方面的工作计划。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方面的工作计划等。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2
审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共享审计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使得审计过程更加科学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很多企业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审计改革,但是在改革初期仍然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有下面几点:
1.企业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相比其他核心业务来说,企业对于审计信息化的硬件基础建设投入过少,不能保证审计系统稳定的运营环境,甚至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高效性和时效性。另外,建设审计信息化缺乏合理准确的整体规划,虽然开始改革企业审计体制,但审计工作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或方面实现信息化,从来没有从整体的层面考虑过企业审计信息化,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审计系统化、科学化。还有一个方面,对于审计信息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共享,很多资源数据可能出现冗余或者不全等情况,这大大减弱了计算机技术给企业审计带来的优势。
2.企业审计信息化增加了审计的风险系数
审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显著加大了企业审计的风险系数。互联网和计算机本身固有的风险比如木马病毒等入侵,这些都是会给企业审计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具体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各种各样软件和系统带来的风险。现在国内用于审计信息化的软件参差不齐,很多软件技术都不成熟,自身就有很多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电脑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无疑会给审计带来风险隐患。第二,程序控制引起的风险。计算机运行的依据是事先编好的程序,程序控制的弊端就是肉眼没办法察觉失误,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计算机系统,因此这样的控制环境存在很多安全漏洞。
3.企业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综合型审计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审计系统变得相当复杂,审计工作同时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如果仅有出色的审计人员介入审计信息化系统,这很难完成。所以,在改革企业审计系统进程中需求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传统审计知识,又熟知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当前真正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审计人员很少,这就局限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审计知识很丰富的审计人员偏老龄化,而他们当中接触计算机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建设信息化企业审计系统的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优势,完成企业审计信息化改革,下面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首先,树立新财务审计新理念,审计不再是单单的监督职责,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审计更要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应该从思想上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突出重点、整体规划、注重效率,做好审计信息化的科学规划。其次,从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两方面来加强投入,网络的便捷性使得资源共享无障碍,信息化后的数据库考虑到了企业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性,更是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2.建立并完善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运用信息化审计系统之前,做好风险评估,提前防范,可以减轻审计的工作量。另外,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审计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重要业务及重要的风险点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增强审计的能动性。还有,可成立风险管理组定期核查监督,按照有关的标准核查报告,分析各个风险点的风险系数,检验是否符合标准。
3.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养。
审计信息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复合型审计人才,应当开设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班并健全业务培训体系,同时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另外,在培训上面,更应该针对审计人员的个人特点和自身的工作能力来区别训练。对计算机知识完全不通的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其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对一些office处理软件必须熟练掌握,同时还要熟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相反地,对于有好的计算机基础的审计工作者,应该将培训重点放在软件开发、审计系统开发和程序设计上。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3
信息化煤炭企业监察审计
一、监察审计信息化在煤炭企业应用现状
(一)现场监察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
1.监察审计前期资料准备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从纸质资料如报表、合同、账簿入手的。因此在到监察审计现场前,监察审计人员应通知被监察审计单位要将被监察审计年度的所有资料提前打印。而信息化条件下,被监察审计单位则无需提供纸质资料。监察审计人员直接从相关部门取得电子账套、合同、协议等,导入监察审计信息系统中,即可进行审计检查。
2.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一是数据筛查的快捷。二是数据统计的便利。三是数据的趋势分析。四是计算工具的使用。五是法规文件查询方式的变化。
(二)监察审计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转变
1.电子文档的使用。在电脑上采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撰写、修改,令监察审计文书的撰写工作变得不再繁琐,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可以将监察审计底稿、监察审计报告等电子版的监察审计档案存储在电脑中,并随时从电脑中调用电子档案,使监察审计的信息资料从采集、整理、分析、使用到存储等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2.网络的使用。监察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监察审计人员下达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指导方案、上级文件等,监察审计人员也可以向管理人员上传监察审计报告、工作总结等。监察审计人员之间以及监察审计人员和被监察审计单位之间也可以相互传送监察审计文档,同时,还可加强与相关部门如纪委、财务、企管等部门的横向的部分数据共享,加强横向数据间的勾稽对比分析和成果线索利用,提高监察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3.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设立监察审计部门网站来增加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干部职工了解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增加内部监察审计的影响力。
二、监察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实际工作中对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处于低层次
在实际的监察审计工作中,对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部分监察审计人员还把它仅仅看作是在电脑上看账看资料,主观上不愿去使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丰富功能。客观上,由于被监察审计单位有各自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不能全部适用。或者由于监察审计部门自身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只有个别监察审计部门能够使用。
(二)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培训不及时
监察审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自从推广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始,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随着监察审计人员的新老交替,新加入监察审计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没有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书,仅靠自身摸索很难让新监察审计人员全面掌握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丰富功能。
(三)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后续更新处于停滞状态
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版本更新后进行过相应更新,但其他的后续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客观上看,由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是由监察审计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开发,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开发人员各自回到原岗位,进行后续更新确实有困难。
(四)监察审计管理系统未能建立
对于监察审计信息化来说,监察审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目前陕西煤炭企行业还没有一个监察审计管理系统,也没有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当中设立相应的监察审计管理模块,对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电子档案、监察审计人员等的管理没有做到系统化。
三、提高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察审计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和扩大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从信息化全覆盖,横向监察审计与纵向监察审计相结合入手建立一套完备的网络信息工作制度,制度是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运行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保证。。工作制度制定以后,各受控部门都要严格组织执行,并定期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加强网站质量建设,统一内容和形式,发挥导向作用
监察审计信息网站是监察审计工作在网络上的信息库。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完整信息集合,它包含一个或多个网页,这些网页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监察审计信息网站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利用率。日常工作中,可将国家的监察审计制度、案例、单位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充分发挥网络导向和宣传作用。
(三)搞好使用部门的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的使用效率
监察审计信息网络建成后,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迅速掌握网络系统的使用,通过网络的宣传、警示、警戒,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学法、守法、懂法、敬法的自觉性,自觉维护经济次序,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
(四)注重信息开发队伍建设,强调监察审计信息理论研究
要加强信息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质量有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化的发展才有保障。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理论的牵引和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否,关系到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和未来走向。
总之,只要坚定的走信息化监察审计的道路,通过解决在推进监察审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中的遇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监察审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正确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程艳.试论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模式的创新[J].网络财富,2009,(06) .
[2]王宏武.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6) .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4
目前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开展审计工作的企业,大部分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对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断地在寻找和发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挖掘企业内部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好坏的诸多因素
1.企业外部环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中立足发展,做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便成为企业的追求目标。在这样的状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势必受其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2.企业内部环境。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查错纠弊阶段,而且往往进行的是事后审计,查出的问题大多不痛不痒。对问题的处理建议多数只要求企业进行规范,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样的处理建议实际上毫无震慑作用,该发生的还是再发生。从而对审计工作的配合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企业的会计控制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再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明确审计的具体目的、选准审计重点
1.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并未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特别是针对同级财务部门。
2.内部审计工作仅在下一级财务核算单位中开展,造成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缺失,内部审计机构无法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在审计程序上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立项、计划、审前调查、方案编制、现场审计工作的实施、审计证据的搜集到最后审计报告的撰写各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都必须到位,否则最终影响整个项目的审计质量。另外,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实施审计工作时的态度以及审计分工等人为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3.就目前情况看,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审计工作计划性不强,受临时性审计项目冲击对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来说,重点是科学地确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的确定必须体现审计工作的重点,尤其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各方面因素,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本人认为当前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审前调查是一个审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做好了审前调查工作,才能让审计实施做到有的放矢。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二是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情况。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总体情况一是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业务经营范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内部控制状况等。执行何种会计制度,其核算方法如何。
4.切实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及执行当中的有效性,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适当控制。以便审计实施中更能抓住审计重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制度,以监督、约束和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一方面应通过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控制来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
四、落实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审计质量复核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质量复核工作并未得到贯彻执行,这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因此,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复核程序,贯彻审计复核制度。在内部审计业务中实施制度控制,可以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流程,使内部审计行为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建立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
首先,在内部审计制度中,应明文规定要对审计质量进行复核。质量复核包括审前、审中和审后复核。要对复核人级别、复核程序与要点、复核人职责等做出规定。
其次,要结合项目审计的特点,扩展审计质量复核层次,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所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分别履行详细复核、一般复核、重点复核的职责。内部审计小组侧重于审中的详细复核,应指定专人或复核小组对审计过程中已完成的业务跟踪进行质量复核。
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5
(一)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实施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简化的基础环节,应体现审计依据、目标、范围、内容、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在发达国家,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的时间要占完成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而在我国,许多项目的审计计划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熟悉情况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三是审计计划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和以往的方案大同小异。若不是立卷归档必须有方案,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不去编制审计计划。这样一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无从考究,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质量直接受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合规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
但是,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表述不清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在底稿中反映。这样,对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底稿中无法反映,也不能全面考察。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另外,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不符合规范要求。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
审计人员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某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是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象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有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取证不到位。
三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每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二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其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三)采用科学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正确
很大程度上,审计的过程就是取得、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结论的恰当性要求其依据的资料和事实(审计证据)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其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明力。合格的审计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并恰当地加以评价。这要求制止审计取证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准确,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可以实际收集到的证
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要研究和采用科学的方法,注意审计证据相关的取证范围、取证的全面性。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使审计职能由从前的监督向管理服务延伸,并且利用自身对企业情况较熟悉的优势,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可行的建议,为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
(四)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一是计划关。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重点,摸清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二是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审核,并存档备查。三是复核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提出复核意见。四是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桂建平.强化审计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2005,(5).
[2l王娟.加强内部拉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内部审计,2004,(8).
[3]徐伟刚.审计质量控制之我见[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6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
内部审计是在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对单位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与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来促进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目标。这项工作范围广、难度大、政策性强,仅仅有上下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自上而下的领导力和推动力做保证,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1.健全内部审计工作领导体制,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运行的关键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有组织、有领导的工作,是在企业党政负责人领导下开展的。事实说明,哪个企业领导重视、大力支持,哪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搞得有声有色。否则,内部审计工作就难以开展。所以说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要想进一步搞好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必须争取企业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行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参与,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自1995年我公司成立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部门始终坚持服务企业中心的思想定位,争取企业负责人的支持,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只要审计工作定位建立在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上,做到与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总体思路相融合,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契合,就能赢得企业领导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物质条件上的全力支持。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企业负责人也会亲自出面协调解决。
2.健全部门参与机制,是开展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
通过加大事前监督力度,将审计工作融入业务部门管理工作中去,让其真心实意地参与。业务管理部门之所以被动参与审计工作原因,就是害怕通过审计暴露本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严重的管理问题,担心受到责任追究。审计部门若要改变这种局面,让业务部门真心实意地参与配合审计工作,就必须注重突出审计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事前、事中以及跟踪审计,将审计融入到业务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业务部门对事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可能被追究的担心。近两年来,我公司先后开展工程检维修改造等项目跟踪审计,协助工程检维修部门完善了工程管理制度,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使跟踪审计工作取得了实效。工作方式得到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认可,为以后开展审计工作营造了宽松的氛围。
3.健全内外结合的审计工作机制,即内部审计和外部(委托)审计相结合,是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
目前,企业面临的是内部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应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增强审计力量,改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培训,稳步整合审计资源。应积极争取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扩充投资审计所急需的各类专业人员数量,为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还应合理利用中介审计力量,采用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通过委托审计解决当前项目审计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减轻审计部门工作压力,从繁重的审计任务中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机关日常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办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夯实基础工作是强化审计工作的根本途径
作为辽阳石化的集体企业内部审计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队伍综合素质还比较薄弱,精细管理还不够规范。因此,建章立制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严格工作程序,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途径。
1.抓基础,完善审计各项规章制度
(1) 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国家和上级部门审计工作规定,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具有操作性的工作制度。我公司的投资项目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内部审计部门围绕如何拓展工程审计范围、提高工程审计质量、更加有效开展工程审计,制定了审计工作程序。一方面,确立工程审计范围,即确定投资额在一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项目,属于必须审计的范围,保证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审计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必须经过审计方可进行结算的制度,凡是没有经过审计的项目,财务部门不予工程结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硬性规定,也是对内审部门与人员的规范性约束。只有这样从制度上进行制约,自觉地加强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 内部审计部门还要进一步规范审计文本,应结合审计规范和上级部门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工作文本格式、内容进行审核。我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修订了审计立项审批表、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等六个文本,进一步推动了审计基础资料的管理。
2.抓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此,应加大职业后续教育力度,努力增强“三种能力”,即依法履行职责能力、正确运用策略的能力、组织协调推动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1) 加强知识学习,精通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知识要求高、覆盖面宽、涉及部门多、组织
协调和实施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领域的拓展,要求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入认真学习经济、法律、工程、科技等现代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研究、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加强业务技能研讨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审任务繁重和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可能大批参加脱产培训,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些新的方式尽可能给审计人员创造一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例如内部审计经验交流会、业务技能研讨会和审计案例分析会等,都是提高业务经验的直接
方式。
3.抓关键,严格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在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把审计工作与内控体系紧密结合,树立风险管理、规范流程、全程控制理念。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切实规避监督风险。明确在审计项目的主要环节中做到“三个必须”。
(1) 必须组建好审计项目组,选配懂管理,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组长,及时召开项目组协调会,针对项目组成员专业特长落实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责任,明确审计目的和审计重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实施方案。
(2) 必须对审计实施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核实,并附上事件依据作为支撑,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后录入审计工作底稿,并在做好督促整改工作上下功夫。
(3) 必须深入现场,提高审计覆盖面。例如工程类审计,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隐蔽工程量进行审核、对签证进行验收、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有效的控制。综合各种方法开展审计,形成项目审计报告,要实事求是地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项目结束后,既要归纳总结成绩和经验,也要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深度的、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建议。
做到“三个必须”基本上能够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我公司多年开展工程检维修审计,走访物资、工程、财务、机动等多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各个工作环节坚持按程序进行,文本使用规范,对存在的问题隐患督促整改,促进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收到较好效果。
三、管理创新是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必由之路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企业免疫系统,对它的组织构成、行为活动、运行过程、管理方法也都必须进行规范,以保证其高效、顺畅、持久开展,特别是在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应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快提升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步伐,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法,与时俱进。
1.在基础管理上要健全专业管理制度
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管理规范是基本的和宏观的,而处于执行层的各个企业又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各个企业进行细化,建立具体的实施细则,才能符合不同性质企业的实际。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项环节中,这就必须有符合各环节管理的专项规范,有了细化的专项规范,内部审计操作就更简便,管理水平会上一个新层次。
2.在管理手段上要强力推进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