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实训总结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药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实训教学是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积累有用实践经验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键步骤。对于学生来说,实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校来说,需要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综合型人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发展趋势[1,2]。由于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处理现场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时都不敢将实习的学生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担心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安全事故[3]。因此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建立完整的实训基地变得尤为重要。

1我校中药实训基地简介

我校于2005年起,先后投入了一千多万资金来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按照药厂生产的"中试"规模设计,聘请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并组织专业教师调研和采购设备,还定制了配套的GMP仿真软件,建设成了特色鲜明、设计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药品实际生产的平台。

中药实训基地主要设备配置有洗药机、转盘式切药机、往复式切药机、炒药机、制丸机、板框压滤机、筛选机、热风循环烘箱以及多功能中药提取系统等,基地以中药的基本加工工艺为基础,提供了中药炮制、提取浓缩以及蜜丸剂等生产条件,同时也可配合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的实训设备,完成成品生产和包装的全过程。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基于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探讨

2.1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实训教学内容的适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利用新颖的实训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学校在开展实训教学的之前,通过调研并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用来确定实训教学的目的,实训指导书的内容有引导性实训、练习性实训以及综合性试训等,每个环节各有侧重点,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4]。其中引导性实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药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检测所使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比较侧重中药生产的操作原理、生产工艺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练习性实训的教学目标则是比较注重操作单元,比如中药材的洗切、炮制、过筛、提取、浓缩等内容;综合性实训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该类实训内容一般只会简要提及主要的生产工艺路线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5]。

2.2 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 为了实现实训教学模式的优化,我校模拟实际中药生产过程对学生下达了任务指令,并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实训内容,有效避免了实践性教学中的"走过场"问题。我校目前总共设置了以下岗位:①产品研发岗。该岗位主要利用资料的查阅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遵照已经研发出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②原料采购岗。该岗位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生产工艺来了解原料的确定方法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增加学生关于中药材检测方面的知识。③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岗。该岗位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相关炮制标准以及方法,了解炒药机以及切药机的操作方法。④提取分离岗。该岗位主要是让学生在中药材的前处理过程中掌握板框式压滤机、多功能提取罐等设备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经验;⑤制剂岗。该岗位主要根据剂型的不同要求让学生掌握干、湿法制粒机、整粒机、旋转式压片机、制丸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以及自动安瓿灌封流水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剂型与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⑥包装检验岗。包装检验岗位主要是锻炼学生铝塑包装机的操作方法,以及掌握检测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检验标准。

2.3实训教学方法多样化 实训教学是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因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外,仿真教学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引用到中药以及其它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来,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系统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实训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将以往的理论考试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具体某一剂型中药实际生产操作的考核,并将考核分为准备技能得分、制备技能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安全意识得分以及卫生意识得分等项目,全面评估学生实训将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到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用的知识与经验。

综上所述,我校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双师"型人才比较缺乏,在校教师一般重理论而实践能力偏弱,从企业聘请的技师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授课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和专职教师又有一定差距,要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各个高职院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设备空置率较高。毕竟实训教学只是学生在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实训基地不可能长期运转,我校利用了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来填补空档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其他的办法还有待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去发掘。最后,实训设备维护保养成本高。由于采购来的实训设备厂家可能分布在全国各地,设备过保后,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解决需要厂方上门解决的话维护保养费用会非常高,还可能影响到教学计划。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尽量就近采购或者从当地相关企业联系专人维护。

参考文献:

[1]范瑜珊.在药理学实训教学中引入中药内容[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 (11):488-488.

[2]方玲,金华,周鹏.基于PBL的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504-505 .

[3]刘志梅.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药炮制与加工方向)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84-85 .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中药炮制技术

目前在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提倡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徐朔曾对此定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若干文献进行了查阅,归纳为:项目化教学方式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具有具体对象的学习安排”,也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笔者主要教学《中药炮制技术》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又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进行项目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借鉴靳丽梅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现以《清炒技术》之子项目——《炒黄技术》的教学设计做一简要介绍,并简单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考勤:对上节课内容检查复习,并在本次课之前,提前布置好本次课的内容,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项目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预习和总结,并针对该项目中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各药材的炮制方法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二)实施教学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炒菜(时间、火候、如何操作)导入。

基本知识:炒法的目的、分类和方法(讲授、实例分析)。

任务:除了传统的手工炒制外,现代多用什么方法和设备?(学生自查资料,需要课前完成)

子项目一:炒黄技术

项目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应准备电炒锅、铲子、盛药器具等实验用具,清洗干净。

2.准备药材和砂,且应同时将药材进行去杂,大小分档。

任务1(初始训练):将决明子、莱菔子进行炒黄,并说出它的最佳条件,期间注意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查资料讨论,制定方案,说明理由方案实施 成果展示介绍经验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教师总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方法和注意事项。

任务2(巩固训练):将牵牛子、酸枣仁进行炒黄,并说出它的最佳条件,期间注意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查资料讨论,制定方案,说明理由方案实施 成果展示介绍经验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教师总结,学生是否比第一次有提高,并指出学生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再次强调方法和注意事项。

任务3(加强训练:特殊药材的操作比较):将苍耳子、王不留行进行炒黄,并说出它的最佳条件,期间注意的问题,有什么作用,和上述药材的炒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查资料讨论,制定方案,说明理由方案实施 成果展示介绍经验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教师总结知识点,强调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总结与补充

教师针对本项目结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出该项目的炮制方法、炮制目的,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并通过让学生观看实物标本或结合影像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播放操作演示录像

1.通过播放操作演示录像,既能加深学生的感观认识,又可对不能在实验课内完成的炮制方法,通过观看录像,增加感性认识,能亲自动手操作的炮制方法,起到示范教学作用。

2.通过播放饮片厂真实生产的光盘,使学生既能了解饮片厂的基本概况,还可积极将课上内容和企业生产相联系,促进学生对该岗位的认识。

(五)综合评价

1.学生预习能力:是否认真预习了,是否认真思考了等。

2.课堂表达能力: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流畅等。

3.学生课堂反应是否灵敏,思维是否活跃等。

4.实践操作能力:是否会动手操作,是否规范操作。

5.实验设计能力:是否能根据资料,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安排实验时间,以及是否具有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

6.小组合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是否能与组员通力合作,分工明确,保证实验进程和质量。

7.态度表现:是否能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等。

最后,下达下次单元的项目与任务。

二、问题和不足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适应了当前高职教育的新理念,但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主要问题有:(一)教师的工厂实践经验不足,指导力量不够。(二)学生数量多,设备少,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三)缺少现代设备,与工厂脱节较重;(四)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总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了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等。该方法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能真正地融入到课程里,学习主动性强,兴趣浓厚,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如果学院具有更完善的实训设备,必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

2.靳丽梅、苏伟良,《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蜜炙法》[J].硅谷,2009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3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该过程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养成教育。为了切实实现该教学目标,建立以下三种教学模式:1.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模式建立;2.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建立;3.基本科研习惯规范的过程模式的建立。该模式建立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创新,基本科研习惯养成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自主创新;科研习惯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验证理论式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与创新意识,并对学生基本科研习惯进行进一步规范。[1]我院通过近8年来的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形成了中药炮制集中实训的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基本科研习惯形成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现就三个方面内容进行详述。

一、激发创新能力选题立项教学模式

(一)体现传承与创新,立足有基础创新的选题模式

中药炮制是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因此,要求学生创新有基础。给学生提供大量数据源,包括古代及现代文献,通过数据源的大量参阅,初步形成立项目标。

(二)提供自主创新空间,导引式教学创新模式

在学生有了充分知识及文献储备,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任务下达采用给定范围,给规范,在学院提供的实验平台基础上,以中药炮制研究作为出发点,采用各种实验方法进行课题设计,完成最终实验过程,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先进的科研手段。

(三)梳理创新思路,立项采用开题模式

创新思路形成后采用专业模式表达,规范开题报告的书写能够为创新思路提供专业的梳理思路,并将思路系统完整呈现的好方法,开题报告采用规范模式,开题报告能够点线面全面兼顾,学生创新思路就系统详细的得到表达。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自主管理的过程模式

(一)自主选题模式的建立

从文献检索,到项目选题,到选题论证的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平台条件和检索工具及途径进行具体工作安排,教师在此过程中配合学生的安排,应学生的要求对选题过程采用探讨式的引导和论证。

(二)立项采用立项答辩学生自主模式

建立论题拟定后,小组根据开题报告书写要求,再次自主安排文献搜集,针对文献资料的综述,也是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拟定,每个开题板块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开题报告书,此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实践过程模式

项目实施过程,学生自主安排每天的实验内容,除了给定的实验记录要求和实验操作规范,其他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可以借助文献,借助教材,可以找老师提供帮助。[2]学生在相应规范的要求下,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对实验实施过程的主体地位。

三、基本科研习惯养成的规范过程模式

(一)各操作区操作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很多实验操作,对实验室进行分区规范的模式,针对各区制定具体操作规范操作并将规范进行张贴,学生能够随时参阅在各区规范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规范化。

(二)实验记录的规范化

客观且详细实验记录习惯的养成是良好科研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步,实验记录要求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学生的科研习惯,给定学生规范有效的实验记录模版,实验记录强调原始性,实验数据的翔实性。[3]该模版的给定使得学生通过每天的记录能够清楚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做了,做的结果如何,最后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每天都有清晰的科研思路。

(三)论文书写的规范化

科研能力培养的其中之一即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针对集中式专业实训的实现,首先要培养学生论文书写的规范化,给学生提供大量核心期刊文章,让学生阅读,并自己总结其中的规范,同时也为学生论文书写提供统一的规范格式,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论文的情况给与反馈,让学生真正理解规范,做到规范。

(四)实验室安全及卫生规范化

中药炮制集中式专业实训涉及实验多,同时实验室24小时开放,这样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就更为重要了。因此在实验过程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反复强调,并在各实验室张贴具体安全规范,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安全排查,不断深化安全意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实验区完成实验后都必须将实验台恢复使用前的洁净状态方可离开。该模式能够将关系密切的几门专业课程集中学习和实践,能很好的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动手及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们还深刻体会到运用学过的专业课知识,创造性学习和自主设计方案实践成功后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黄文华,陈文,李秀英,等.基于中医药高职高专《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探析[J].高教学刊,2016,3:175-176.

[2]陈韩英,秦冬梅,刘雯霞,等.中药炮制学实验小学期实践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53-54.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中药化学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0 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4-0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其内涵为:在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合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化学技术》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并逐步深化和不断完善,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被评为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中药化学技术》是研究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并根据成分性质选择合适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的一门技术性课程,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培养制药企业或行业所需中药提取分离与检验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中香豆素、蒽醌、黄酮、挥发油、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检验技能和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以适应现代中药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中药专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认知规律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模式组织教学实施。

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的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进行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对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围绕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将原有按照学科体系划分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构,转变为按照项目进行设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同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药化学技术》课程,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调研,岗位分析,围绕中药提取分离和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兼顾执业药师和中药检验工、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等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以制药企业中的真实的中药生产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课程内容设置了3个模块(中药化学基本操作、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综合实训),设计了1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18个工作任务,见表1。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到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任务型”的转换。学生在获得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中药化学技术》教学项目设置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

教学模块一:设置了提取技术、浓缩技术、分离与鉴别技术3个学习情境,分解为7个工作任务,旨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中药化学基本技能,熟练进行煎煮、回流、连续回流、水蒸气蒸馏、超声等提取操作和萃取、结晶、沉淀等分离技术。教学模块二:依据化学成分类型不同,设置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各选取1味代表性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别工艺设置工作任务;通过模块二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验技能,熟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理化性质。教学模块三:为综合性实训,设有中药的质量检验和中药制剂的生产与检验2个学习情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鉴定、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药制剂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等;模块三既是系统的综合性实训,又是真岗实干,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

课程整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每个工作任务总体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组织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选出最佳方案,再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师生点评总结。通过这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语

课程组经过多年实践与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改革了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情境”化教学,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随着制药企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不断出现,课程组将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具体岗位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课程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双石,苑函,兰蓉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中医高职方剂学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临证处方的基础,也是中医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院校方剂学课程放置在第二学期开设,其中部分同学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课后综合运用能力偏差,而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加之目前高职教学中《方剂学》实训课时低于总课时40%、学校配置的教学资源综合使用率不高,且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故急于探求一套适合当下教学的方法。目前有学者在中医方药教育领域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本教研室在多年中医高职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索出方剂学标本教学法,通过课堂讲授过的《中药学》及《方剂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结合我校中医药标本馆、中药植物园等教学资源及相应实训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做”教育理念融入职业技能培训中,现总结如下。

1.方剂标本教学法的探索

1.1课前引导,感性认识方剂学标本,夯实中药学基础。

课前引导环节分为《方歌导读》学习阶段、课前标本馆参观及学生自我预习三部分,教学目的主要是积极引导学生复习好《中药学》知识,打牢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同时感性认识组成方剂的各种中药。《方剂学》和《中药学》一样,知识点较多、较繁琐,学生学习一般采用明辨方药差别,综合施用多种抗遗忘,强化记忆,这种方法缺少形象性思维,短期内较好,但是容易遗忘。随着课程优化改革开展,近年来本教研室尝试在新生中第一学期学习《中药学》阶段,增加18学时的《方歌导读》课程内容,同时该课程都是在中医药标本馆实训讲授,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将“药物”与“方剂”有机结合,更好用药、记药。该课程主要是围绕中药学知识延伸展开相关方剂内容阐述,每周开设2学时,隔周一次,以出勤率作为考核标准,期末不参加卷考。虽然增加课时,起初不被学生及老师接受,但长期实施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强化了中药学记忆能力,逐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有效完成了第二学期《方剂学》教学任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药学》实训课时不足的缺点。

1.2课堂启发,结合方剂学标本,授议结合,提升职教水平。

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围绕常用方剂的基础知识展开阐述,要求学生明确学习方剂学方法,养成勤动手、勤读勤背的习惯。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录像、动物药理实验教学等方法,尽可能地引入方剂临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案例式探索开放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疾病特点,临证运用方剂的能力。标本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初步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知识与学习方法之后,则采用边讲边议,诱导启发的方法。临证案例式教学方法,搜集患者所述症状,四诊资料综合分析,明确病机、确定治法,结合幻灯片中展示组成方剂的中药图片或者文字表述性味功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处方。然后讲授古代医家创立此方的初衷及配伍要领,在比较之中找差距,继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3课后答疑,运用方剂学标本,强化记忆。

当学生具备了一般自学能力,方剂学标本教学法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外生活,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增加临证处方经验。近年来,我校相继投入中医药标本馆、中药植物园等中医实训基地,并成立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这不但增强了中医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更锻炼了专业规划管理及自主学习能力。我校中医药标本馆陈列国内及本地临床常用中药饮片、中成药800余种,尤其是以药物组成分类展出了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八珍汤、金锁固精丸、四神丸等100多种常用方剂,这为方剂学标本教学法的开展及学生日常课外活动、参观学习提供了实践基地。

职业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3]。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实践阶段,是以每章作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与答案,侧重考查学生在标本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最后由老师针对普遍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精讲解决方法,阐明科学见解。教师讲解的时间约占1/4,3/4为学生自学时间,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不同章节的重点方剂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大纲规定的100首一级方剂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配伍、主治及其加减变化,主要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怎么用。

1.4见习演练,实践方剂学标本,培养临证组方能力,提高职教素质。

方剂学标本教学法是“强化临床,拓宽视野”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的临床教学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师带徒”教学模式,这无疑为方剂学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学完方剂学理论,掌握了方剂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在此情况之下,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应用于《方剂临证模拟实战课》、《怎样开好中药处方》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疑是巩固方剂学理论知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临证化,并为临床各科奠定基础的必要途径。在此阶段,给学生布置典型病案,同学辩证分析,辨识药物,立刻处方。同时,在老师指导下煎煮,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感同身受,体验方剂临床功效,提高职业素质。

2.方剂学标本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

2.1研究对象

我校2013级、2014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各2个班学生,共计168名,性别不限,年龄为18~21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中2013级83人纳入教改组,2014级85人纳入对照组。教改组采用方剂标本教学方法,对照组施用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两组学生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为期1年。

2.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学生方药辨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师生满意度情况。①选择高职教学方剂教材中解表剂、清热剂、温里剂及补益剂常用方剂作为评价内容,在第二学期末考查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药物选择、动手组方能力的熟练程度及准群率,将其作以分数形式记录,作为方药辨认应用能力量化考核标准;②按照出勤率(10%)、课前引导完成情况(30%)、作业检查分数(10%)、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20%)、方药辨识应用能力(30%),权重后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考评结果;③设计量表,调查师生分别对于教学考核满意度。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5结果及其分析

2.5.1两组基线比较

分别从年龄、性别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5.2两组方药辨识应用能力比较

2.5.3两组综合素质能力比较

2.5.4两组师生满意度互评比较

3.讨论

由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与传统方剂学学习方法相比,我校推行的方剂学标本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医高职学生在《方剂学》学习过程中的方药辨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及师生满意程度,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大部分章节方剂的药物组方记识及运用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本教学法符合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也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的基本中医组方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本研究中温里剂方药的辨识能力、作业检查考核环节,方剂学标本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差异不大,这可能与温里剂章节药物偏多,容易混淆,学生记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课堂教育布置作业难易程度不当、教学方法未综合娴熟运用,或者评价时间过长,应该采用中间节点及时评估、正向反馈有一定的关系。这提示下一阶段在《方剂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加强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全国中医高职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增添无限活力,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爱威,温宝阳,宋慧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24(8):121-122.

中药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0引言

中药炮制是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根据临床用药需求、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备中药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独有的、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技术,被列入2006年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饮片是中医临床调配处方及中成药生产的基本应用形式。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后制成饮片后方能使用。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综合应用学科[1],是中医药类院校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1中药炮制学学科特点

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渗透着现代科学的传统制药技术的学科,同时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艺学部分,解决中药如何炮制的问题,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中,中药炮制学教学首先是强调继承传统饮片炮制方法及其工艺。二是质量学的内容,主要解决中药怎样炮制才好的问题,对于确保中药饮片内在质量的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饮片的质量要求上。现行教材的质量要求包括饮片的传统质量标准,即成品性状以及《中国药典》规定的饮片标准。传统质量标准主要通过感官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即采用“眼看、口尝、鼻闻、手摸”的方式对饮片的外形、颜色、质地、气味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饮片的质量。三是临床学方面的内容,炮制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大多数中药炮制传统理论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中药炮制学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和纽带。临床学方面的内容在中药炮制学中体现在炮制作用中,主要探讨中药炮制与药性改变的相关性,揭示在炮制过程中中药药性的变化规律,解决饮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怎样应用才好的问题。实际上,历代中医典籍及医案中有大量记载及论述,近几年也有相关的教材及专著出版,如胡昌江、张振凌教授均主编有《临床中药炮制学》、原思通教授主编的《医用中药饮片学》及吴纯洁教授主编的《中药饮片学》等。在现行的中医培养方案中,这部分内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以解决目前医、药分工趋细以至于医药脱节的现状。

2中药炮制学教学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中药炮制学教学学时较少

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工艺性强,但饮片生产多无具体、规范的工艺技术参数,特别是缺乏客观可控性较强的工艺参数,需要通过较多的实践操作积累经验,从而对火力、火候等抽象概念有基本的判断和认识。我校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中药炮制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39学时为理论课(含5个学时自主学习),33个学时为实验课,理论课学时与实验课学时的比例不到1:1。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课时多的有108学时,课时少的则只有54学时甚至只有36学时,我校处于中间水平。就本学科而言,要求学生继承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目前的课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难度。

2.2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对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如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以及MOOC、微课、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2-8]。但从整体上而言,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基本上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对于中药炮制学来说,教学中重视传统炮制理论的学习及工艺技术的掌握,往往重知识传授、重传统技术传承,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性创新未予以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在现有教学课时的条件下,针对如何兼顾传统与现代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加强。

2.3实验课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中药炮制学实验作为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一般分为两个板块:传统炮制实验和现代炮制实验。我校与国内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实验课的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传统炮制实验主要的教学内容为传统炮制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传统炮制技能和验证传统炮制理论的正确性为主,现代炮制实验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现代实验意识、实验技能以及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为主。在33个学时的实验课中,其中21个学时为传统炮制实验,涵盖主要的炮制方法,6个学时为综合性实验,6个学时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明显少于验证性实验。在传统炮制实验中,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对炮制过程中的要点如:火力、火候的探究意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地累积炮制经验。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关注以及兴趣浓厚,但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开设比例不高。此外,炮制实验与现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饮片规模化生产有很大差异,学生对饮片生产设备、生产程序了解太少,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

3.1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

针对中药炮制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我校炮制教研室通过创建、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构建了中药炮制学教学体系。根据中药炮制学教学课程设计,整合的教学资源主要有:①相关的科研平台:“贵州省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地加工与炮制技术工程中心”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炮制技术平台”,这些平台在校内建有炮制传统技术实训室及饮片生产中试车间,炮制传统技术实训室用于炮制传统技术的传承,饮片生产中试车间有利于学生的饮片生产工程化训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②饮片企业实训:目前整合的企业有中药饮片公司,学生到其车间进行实训,能真切体验中药饮片真实的业环境,拓展学生的专业实践技术,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该经验已形成论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切实加强中药炮制实验教学”于上海“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作交流。

3.2传统炮制工艺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传统特色制药技术,该技术的工艺细节和某些关键点难以用语言在日常教学课堂上进行完整表述,再加上实践课程安排有限,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中药炮制这门制药技术。遂在理论教学中应遵循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制作了系列教学软件,除了基本操作以外,软件以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为中心,对饮片生产流程进行跟踪拍摄,内容包括炮制实操技术、企业生产、饮片生产器械展示及中药饮片标本展示四个部分,该软件成果分别获得省级“多媒体软件大赛”及教育部组织的“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的殊荣。与此同时,本教研室打造了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能全面直观了解中药饮片的生产实际,做到“助教与助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正在进行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本教研室在进行中药炮制学课程设计时,强调教学方法的递进式革新和结合式运用,例如灵活运用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达到辅助互动教学的目的。

3.3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活动一体化教学

《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作为纲,构成点则应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活动版块以及其下更细分的版块为目,纲目结合,层次清晰。理论教学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类比教学、问题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借助于符合教学需求的《中药炮制学》系列软件、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课程资源,构成理论教学脉络。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设计合理专业实验模块,以传统炮制工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同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为辅,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学术研究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生既可使用《中药炮制学》系列软件、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进行巩固性学习,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求索的科研能力。此外,学院每年通过举办影响深远的“实验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及竞争意识,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赛教融合”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