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心理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极心理教育论文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1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学生的创造力,认识了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一点就是要求班主任必须带领学生走进创新天地,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基于这个原因,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爱好,报名参加活动小组,如数字开发公司,组长为“经理”;当代统计局,组长为“局长”……如班级一向害怕、讨厌计算踢题的郭世龙同学,参加“当代统计局”半年后,判若两人,从讨厌上数学课到喜欢上数学课,从害怕计算题到主动去计算,2012年“华章杯”数学大赛获省级“二等奖”。初中数学教学难点是方程教学,我采用“表演法”,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数学题的内容和意境自编自导。课堂通过学生间“探究、互动、研讨”,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最美的火花,于是“等量”、“未知数”、“砝码”等专有名词被搬上了课堂。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数学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纵观我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洞察时事,让学生思想与世界接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而只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天下事,事事关心。”班会活动,让学生讲讲你知道的名人故事、国际新闻、体坛快讯……和学生一起收看《百家讲坛》、“神九”升天、十开幕式……通过长时间坚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爱国热情浓厚了,探索世界的欲望更强烈了。班会上,畅所欲言,谈奥运、讲世博、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课堂相比,社会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它博大、精深、具体、鲜活。寒暑假开设“社会调查”活动课,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2011年暑假活动内容是“调查中学生消费情况,家乡十年变化”。班级中王硕生于干部家庭,条件优越,一个月内吃零食就消费130元。他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了解到我班特困生李洪学在一个月内只消费0.5元,于是感慨地写到:“希望同学们不要像我,要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心里热乎乎的,真正的创新教育目的达到了,学生懂得了怎样正常消费。洞察时事,深入社会,诠释社会的种种现象,这既是用新鲜血液濡染学生心灵,抵挡内心的尘埃,又是社会实践能力的需要,更是创新教育对我们的呼唤。

三、细雨润物,和学生一道成长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2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现代性、应用性、工具性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很强的现代性特征,在这一方面主要是在教学的内容及计算机升级层面。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要能够动手操作计算机,所以在实践上有着显著体现,同时有关计算机的教育也正是为了方便学习者对它的应用,故此工具性特征就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2.活动理论的主要内涵

活动理论源于黑格尔及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即人类的行为是人和形成社会及物理环境事务等双向交互的一个过程。而活动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探讨,之后对活动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意义也开始了探究。活动理论中的活动自身具有整体性特征,这一理论主张活动强调知识及能力等在个体活动中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活动理论还具有构建性特征,即主体活动在本质上是指向活动对象的和目的性的主动建构及不断改造的过程,兼具阶段性及创造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及原则

1.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和其他的传统课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不同、课程讲授方式的不同及学习成果的衡量不同。活动理论主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2.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活动理论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具体内容上首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个性品质。其次,要遵循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对新知识的领会和对旧知识的运用都有着促进作用。再次,要遵循学习环境设计原则,这是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最后,就是要遵循协作会话的原则。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活动理论的具体应用

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双向交互活动,所以在形式上就比较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以问题为主题的活动和以游戏为主题的活动等。信息技术教育由于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层不同,故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实施。以中学生为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发展比较显著,他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一年龄层的学生可通过问题活动为主题进行展开,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协作,并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学习相应信息技术知识,也能明确其实际应用的方向。例如,教师在设计多媒体作品“太阳升起”时,应首先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设置图形对象的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Authorware绘制图形图像的操作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工具的应用,以及用原有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当然,学习工具也很重要,它能够将客体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活动的展开。同时,为了确保教师机与学生机在信息传递上能够保持通畅,就需要多媒体设备能够在教学中和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其次,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不容忽视,即通过Authorware软件独立创作“升起太阳”,作品的情境要和实际相符合,对于背景可独立构图,如太阳从近处山背后升起等,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计方面,每位学生都要有一台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的计算机,教师机同样也要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及网络教师软件,如多媒体平台及教材、局域网等。开展学习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另一种就是展示学习任务,通过投影将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教师对任务的主旨进行讲解,并将学习活动的规则通过投影在屏幕上进行展示,同时强调课堂活动当中需要遵循的要求及规则。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以学习活动任务作为起点,结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巡视及进行个别辅导,并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检查学生作品的完成程度、质量等方面,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后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来参与作品的评价。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对任务的设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开放型和封闭型任务。通过以上的任务主体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3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4

首先,高职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有所欠缺。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面不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的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很少有机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不足,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些大型场合下便显得较为胆怯。其次,择业观念存在着偏差。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偏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对于社会的期望过高,而一旦社会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之后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生活中经常会接收到家庭成员的影响,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再次,高职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所做的自我规划,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形成更好的指导,高职毕业生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源少,相较于高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所导致的,来自社会、自身、家庭的压力使得这些本身就业面就不宽的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成了困难,因此,针对其心理调适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社会上加大对高职学生的重视高职毕业生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的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要完善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构建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引导机制,使大学生就业有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树立正确的、公平的用人机制,摒弃落后的用人理念,要看到高职毕业生优秀的一面,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机会,解决就业的问题,从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

2.2加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力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和实习问题,还解决了企业的人才供应问题,可谓是双赢。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领域,我国允许私人办学,这就使得私人的教育机构可能存在。因此,作为教育人才培养机构的校方应当主动与学前教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高职毕业生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消除其就业心理压力。

2.3转变就业观念许多高职学生存在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自己受到了高等教育,找工作应该以体面的工作为主,学前教育工作是教师殊的一块,感觉不及一般的中小学教师,因此在就业方面对学前教育的意愿不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期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因此,要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就要转变这一观念,树立工作无高低之分,本质是一样的观念,使得高职毕业生形成爱岗敬业的品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结语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5

(一)自我意识强,亟须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所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得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水平明显提高。大学生不仅对外界事物感兴趣,而且更加关注自身的变化。对外面的世界,大学生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洋溢着激情和期盼,他们渴望认识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急切地体现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表现欲和参与欲。

(二)自主性强,亟须确立自主生活意识

与中学时代,凡事总要问父母,习惯于征求长者意见的做法迥然不同的是:进了大学,他们认为自己终于成为大人了,渴望自我做主,能够独立处理属于自己的事情,更好地完善自我,更好地求得自身的发展。

(三)交往意识强,亟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大学生缺乏交往经验,特别是大学新生初涉人际交往,除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平等交往外,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知识和道理,当为必要。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人际圈,要以宽容心来悦纳对方,要善于学会换位思考,尽量减少和有效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和误会,建立起广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性意识增强,亟须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

两性关系的相处,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通过与异性的交往来认识异性,有利于消除对异性抱有的神秘感,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自我。但是,异性友谊不同于爱情,与异往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婚恋生活。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也要学会解决在两性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正确地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

二、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

(一)生命价值感不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的加强,自我意识的发展,伴随着客体我与主体我的分化,学生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一旦大学生面对情感、学业以及就业问题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感更加明显,极易产生人生无意义感,感到人生没有动力,空虚、无聊等。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表现出不思进取、思想颓废等现象,将自己的思想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恋爱以及逃课等方面。这充分反应出了大学生生命意义缺失的现状。

(二)生命意识淡薄

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待生命以及死亡的态度出现了扭曲,认为死亡是摆脱生活痛苦的根源。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大学校园的暴力、自杀事件逐年增加,宿舍投毒等事件屡见不鲜。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花样年华生命的消失。这些事件充分显示了当前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意识的淡薄。其不但给自己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给家人、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三)生存技能不足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学生要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掌握生存、生活技能。但是,现在大学生的施救、自救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薄弱,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对于疾病防护、防电防火、保障个人财产以及危机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充分显示了当前大学生生存技能低下的现状。三、积极心理学视角积极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备积极的、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对人积极性格的培养和发掘。确保当人处于困境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有效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终促使人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

(一)培养积极的生命观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命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的。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的生命观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存在观。马克思认为,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所以,大学生应首要树立生命存在观,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除了要对自己的生命有意识有效的保存外,对他人的生命也要学会爱好很珍惜。2.生命独特观。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的精神。因此,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独特性需要充分理解,对于生命要学会敬畏和尊重。3.生命质量观。一方面,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内涵。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只有融入社会,生命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支持,进而便得更加强大。4.生命超越观。大学生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积极力量,而后,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自我的超越,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

(二)提升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

当面对困难、挫折时,大学生要积极寻找有利要素,努力奋起,在努力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去改变困境,从而要更加敬畏、尊重生命。大学挫折教育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发体内积极的因素,进而激发人的潜能。

(三)激发心理正能量

极心理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 有效途径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职生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多方面的压力,在生活、学习和日常交往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从学校层面来说,对中职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中职生不断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中职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当代中职生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在正确认识它们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当代中职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来自学校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我们看来,中职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来自于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动手创新等方面造成的心理阴影。具体来说,由于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同等年龄其他在校生相比较低,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是很强,遇事不够冷静,出现问题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他人那里寻找发泄渠道和途经,往往容易产生偏激心理,遭到反对或者出现与自己心愿不符的言行的时候,经常产生挫折感,同时不懂得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给予恰当的缓释,使心理问题越积越深。另外,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动手能力相应较弱,在应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创新不够等心理挫折,以上种种,不胜枚举,都是中职生在校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来源。

2.来自家庭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笔者多年分析和研究来看,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即家庭的压力。具体来说,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大多是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出来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平时寡言少语,不爱和同学、老师交流,一些较小的心理障碍或许通过自己的调适能得到及时解决,但很多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如缺少家庭关爱,不懂得理解和关心别人,无法融入集体中,使得学生不能锻炼和施展个体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容易陷入孤独、焦虑的不良心理中不能自拔,学习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父母离异,缺少经济来源,在校容易形成自卑感,是一系列心理不稳定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来自社会压力的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还有社会上的很多不良环境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拜金主义流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对处于世界观正形成时期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不良引导。一旦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往往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来源和症结,但归根结底,这跟中职生个体的自我调控力有着密切关系,中职生在心理上造成如此种种不同阴影或者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正确引导和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欠缺。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渠道。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具体来说,就是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出发,施教者按照一定心理教育方法,挖掘受教者心理发展潜能,使其朝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预防和消除各种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的教育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接受良好心理培养和计划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开设相应课程,帮助所有学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帮助其挖掘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因势利导,及时解决困扰其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家庭和社会参与的权重。

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来说,其一时间很难走出已经遭遇的心理阴影。那么,通过参与有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花样心理训练、校园心理剧竞赛及富有家庭和社会温暖的主题班会等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心灵涤荡和社会、家庭关爱。实践证明,这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而且对那些已经受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特殊学生来说,成效十分显著。

3.注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从上文分析来看,实现上面两项目标,归根到底是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因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中职生能否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最终靠的是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就是内因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不仅注重外在心理培训和疏导,还激发和发挥中职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最终才能实现有效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应该让中职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报刊、参加社会心理实践及大型集体性活动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性格、锻炼心理品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的认识,以便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和评价,面对心理问题能根据科学方式调整和发展正确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京玉.勇气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与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