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排水实训总结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1

建筑给排水教学 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学生对课程掌握的能力,决定着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一直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从学生刚接触建筑给排水开始,要让其对建筑给排水学科产生新鲜感、好奇心,因为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关键。因此,建筑给排水安装知识教育对学生以后建筑工程技术的学习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建筑给排水安装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验唤起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的兴趣是可行的。趣味实验更容易对高职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这符合青年的心理特点。例如,在接触热水供应之前,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带学生到公寓楼对开启热水供暖的房间温度和进水、出水的水温进行测量,然后再到化工实训中心对食品试验区的蒸气采暖室内温度和蒸汽温度进行测量,让学生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看到低温水供暖的优势和稳定性及安全性。通过实验解释了为什么民用建筑都采用低温水供暖系统。这对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都会起到激发作用,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这也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也对学生树立起上进心,并且不断向自我发出新的挑战,为推进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学生知识的探索掌握有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建筑给排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建筑给排水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避免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如在进行“给水工程”内容教学时,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解决:给水工程主要分为几类?名称各是什么?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高层建筑中分区给水和集中给水的水压有何区别?集中给水中水压怎样转化?如何确定分区供水的区域?在给水过程中是如何调节水压差?水压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区给水系统的原理和优势是什么?分区给水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不但容易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使知识点条理化,在阅读课本时先全面通读,然后对基本知识重点读,对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的读,深入领会、准确理解,注意关键字眼特定的科学含义,知识难点反复读,难点内容要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其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下文,切忌断章取义,对于易混概念对比读,使之更加明确,清晰,加深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文中如有插图,更要认真仔细观察,根据提供的信息,切实了解掌握其含义,不可轻易放过任何一处细节。通过阅读课本,学完一章,总结一章,理顺一章,这样对所学知识能系统的归纳,避免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的零乱,总结归纳就是要让学到的知识达到“由厚到薄”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的过程。随着建筑给排水知识的增加、积累,逐步让学生培养起勤于归纳,善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建筑给排水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地吸收到学生自己的知识库存里,以便应用自如。

三、善于提问质疑是培养个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2

轨,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行业企业。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项目 设计 预算 施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达到顶岗即上岗的目的,除了设置合适的理论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实训项目的设置及开发。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符合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需求。社会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暖空调、建筑电气、消防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施工、预算,其次是对应这些系统的维护和调试等。

1 开设的实训项目归纳如下

1.1 水暖空调方面的实训。①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空调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2 消防方面的实训。①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消火栓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自动喷淋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3 建筑电气方面的实训。①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②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③供热、给排水、空调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④建筑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⑤应急照明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⑥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广播系统等);⑦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及调试。

1.4 设备的综合调试、维护等。

1.5 天正设计软件的应用实训。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1.7 预算软件应用实训。

以上这些项目从第二学期陆续开始开设,开设的前提是必须要先学习了该实训项目所对应的相应课程。开设的地点在专业实训室。具体实训项目完成的顺序依次是设计、预算、施工、调试。

2 根据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开设的具体课程总结如下

2.1 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暖卫施工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工程预算。

2.2 建筑电气自动控制、电气照明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安防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智能设备测试、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电梯自动控制系统、建筑电气施工预算。

3 成绩评定

具体每一实训项目都是由实训教师布置实训任务、之后学生分组并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方案的呈现、操作、答辩、问题的解决情况、出勤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成绩。

4 实训设备的来源

4.1 依靠学院自身已有的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4.2 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企业投资购买设备并提供部分实训指导人员、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师和场地,通过这样的形式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

4.3 根据企业行业的需要,把学生直接引入到企业行业、以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为主、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为辅,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通过该专业十几年的实训发现,如果只依靠本院的实训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学院的资金有限,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除非学院投资力度很大,才能满足实训的要求。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开发实训项目很可取的,首先是不用学院资金投入,只是提供场地和部分教学人员,而且企业提供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基本能够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第三种把学生直接送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预期效果会很好,但就是很难找到愿意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企业行业,因为企业行业有经济效益的驱动,有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要想做到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实训或培训,就得从招生环节做起,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设置为订单式培养,和企业行业签订合同,既解决了学生实训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训项目一旦开发出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时通过深入企业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并与企业行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后,汇总意见达成共识。依次为基础设置课程和实训项目,形如企业行业是用户,我们是生产厂家,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即培养出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设计、施工、预算、设备的维护运行及调试方面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分配情况来看,企业行业需要能够胜任预算、设计、施工、系统及设备的调试运行维护、资料整理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可靠信息,我们要加大对应这些岗位的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设置,让学生从基本的实训做起。学会根据需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能对实际的设计方案进行预算,之后进行施工,最后进行设备系统的调试维护等。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先进的实训项目,和企业行业联合并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最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之路并非平坦,只要学院、教师,企业行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定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价值,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光伟.水暖与空调电气控制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本昌.实用建筑电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3

1 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体现着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即顶岗的毕业生,而许多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很多单位不得不对新人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在这段时间里,单位不但用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还要为培训而支付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将来一旦培养对象跳槽,又会造成单位人才投资的巨大损失,所以企业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现象,加之市场调研结果,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能,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将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七周改为三周,将原来的给排水管网设计内容改为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增加了顶岗实习时间。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实际工程项目或工作任务,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期间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回学校通过毕业实习答辩,根据实习答辩情况、学生的实习日记、总结及企业对学生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整合

结合目前专业学制和学时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基础理论课适当精简内容、降低难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破学科体系束缚,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做了如下调整:

首先,根据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水处理工艺不再区分给水、污水,我们将原来的《给水管网工程》、《排水管网工程》课程整合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将《给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整合为《水处理工程》。原来的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分开设置时,其中关于沉淀池、沉砂池、调节池等内容需要重复讲解,既浪费课时又让学生觉得繁琐,而合并后的水处理工程将所有的处理工艺放在一门课程中讲解;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中,关于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冰冻深度等内容不再重复,这样不但节约了课时,而且内容更加合理、连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整合后的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可与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相一致。其次,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往往是“水暖不分家”,为了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就业机会,我们在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供热工程》课程,学生反映良好。再次,依照行业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原有建筑给水排水的基础上增加《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的教学计划在投入到教学中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的适应期。

3 注重实践教学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重要任务,经过多次修改与讨论,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除集中安排各类实习外,在理论教学中同样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技能的原则,课程内容包括实际操作的训练,明确训练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新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50%,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后能够直接或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争得一席之地。

实践性教学过程必须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完成,才能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给排水教研室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实训课程重视的态度,目前很多的实践性课程由机电与环境工程学院暖通专业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并与暖通专业合用实训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来担任实践性课程。

为满足现在市场持证上岗的需要,使学生在获取本专业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获得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直接上岗。实践教学采用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模拟与实际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边讲、边教、边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教学效果良好。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素质是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我院给排水专业师资力量年轻化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4.1 连续几年引进数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师,其中有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充实了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教研室的理论实践教学。同时我教研室与具有实践经验的部分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建立了稳定的聘任关系,定期的聘请他们到学校给教师、学生传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让我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

4.2 鼓励现有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继续提高学历水平,逐渐形成学历层次高、职称比例协调、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针对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机会较少的情况,不能很好的适应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过程的情况下,我们有计划的安排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其工程实践的能力,这为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了师资保证。

4.3 努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外聘教师队伍。就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安排青年教师、外聘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抓住重点。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钻井液实训;空间设计模式

前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的简称。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研究较少,科别分类下的实训空间设计的研究更少,本文以建筑设计的角度对高职院校钻井技术专业的钻井液实训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并总结使用现状问题,对调研实训用房进行优化设计,分析钻井液实训空间的设计模式,丰富钻井技术专业实训空间的建筑设计研究。

1研究背景

1.1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教学角色。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我国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建设标准较少,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简称“92指标”),以及《技工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已实行二十余年,与现状脱节,设计指导意义减弱,亟须修订与完善。[1]很多高职在校园规划建设时参照普通高校的设计模式,各个专业的实训空间没有按照课程需求设计,造成了实训空间面积不足或浪费的现象。

1.2钻井技术专业

钻井技术专业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下的石油与天然气类里的一个专业,其专业代码为540401,钻井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石油工程院系的一个主要专业。钻井技术是以整个钻井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1.3钻井液实训空间

钻井液实训是钻井技术专业实践训练的一门必修课程。钻井液实训空间主要包括实训室和准备室两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掌握常用处理剂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2钻井液实训用房现状调研

2.1调研方法

(1)实地调研分析法本文调研选取YA职校、TJGC职校和CDSY高专为对象,对调研对象进行建筑图像采集、室内外环境调研、建筑平面测绘和师生访谈,然后绘制实训用房平面图,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为课题研究获取详实有效的实证信息。(2)对比研究法综合上述已有资料,从建筑学角度进行论证,对实测内容进行分析绘制数据表格,从而总结其空间的相似性和特殊性,运用科学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3)相关学科交叉分析法高职院校的实训建筑与教育学、建筑学、规划学、环境行为学等多个学科有联系,结合上述学科,综合分析钻井液实训用房的空间设计,系统地对实训空间设计模式进行研究。

2.2平面布局及使用现状

钻井液实训用房的空间没有相应的建筑设计参照,现有的实训空间多数按照普通实验室的标准设计,缺乏专业特色,不能满足教学目标。

2.3影响钻井液实训用房的因素

(1)学生数量。实训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学生,上课学生数量决定了实训空间使用的舒适度,一般情况下2人一组进行实验,分15~20组,生均指标是衡量实训室使用舒适度的标尺。(2)学科建设。各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重点、招生数量不同,对实训室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化,所以在建设初期面积的差异化就体现出来。(3)实验要求。实验需要良好的通风系统、上下水系统,以及钻井液废液处理处。

3钻井液实训空间设计模式

3.1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指实训空间的建筑尺寸、空间组织、面积配置等,结合实训设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形成量化标准。高职教育的实训应按自身定位创建特色。课程设计应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3]钻井液实训用房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场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原则。实训用房应以标准的实验台操作距离设计,实验台有良好的上下水系统,在实验台两侧设置交通空间,形成标准化的实验实训空间。(2)规范化原则。实训空间应遵循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规范化的建筑模数。(3)实用化原则。空间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空间满足操作需求,体现实用化原则,使实训用房使用较为合理。

3.2优化方案

笔者在CDSY高专的钻井液实训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1)调整理论教学方向,并将实训设备区域放置在教室一端,留出一角专门用于钻井液废液收集。(2)在原有黑板处放置实训仪器存放柜,方便仪器保存。(3)在实训室一侧设有准备室,为教师提供操作准备区域。(4)钻井液实训室同时满足40人操作实验,2人一组,共计20组。钻井液实训室实训设备为中小型设备,对层高无特殊要求,可以设置在任意楼层。具体的设计方案及对比如表2所示。钻井液实训空间需要容纳学生操作的实验台,应有良好的给排水、通风系统,且需设置钻井液废液处理处。各院校在建设钻井液实训用房时可根据院校特色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

4结论

高职院校钻井技术专业的钻井液实训空间设计应结合院校特色和需求,以标准化、规范化和实用化为原则。实训空间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我国的高职院校实训建筑的理论研究较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细分化研究,丰富高职教育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琰,李志民,罗琳.关于西北地区职业技术院校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思考[J].南方建筑,2013,(03):35-37.

[2]叶莉.高职院校钻井技术专业文化建设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12):67-68+72.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团队;建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安装工程造价员工作任务方面包括

学习目标的确立熟悉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内容;熟悉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

2、合理确定安装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

能了解给排水、电气、暖通工程的基本构成;能熟练地识图各工种安装图纸;能掌握各种安装材料及设备的规格型号,能依据图纸要求计算展开面积、重量等计价单位要求;能依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能依据预算定额计算工程量;能按照定额计价原理确定工料单价;能按照清单计价原理确定综合单价;能依据使用目的确定工程造价。

二、教学特色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围绕课程,以团队建设为基石,促进课程全面实施。在课前组建三大团队,变个体培养为团队培育,教师方面,在课前,工程造价专业与道桥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讲授经济类课程教师组建《建筑经济课题组》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学习、讨论、交流课程实践改革心得与改进方法。同时针对本门课程建立课程团队,变课程由一个教师授课为主讲教师加助教共同完成课程的形式,助教由毕业生流动站学员与造价工作室成员组成。助教在课前参与课程教学设计,课上参与实训课程的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程项目,课后,参与期末答辩考核,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学生方面,教师在课前通过学情分析,将学生本着同组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团队。将第三学期实习中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学习团队的组建

目前,中国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也很少问问题。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提问,这些提问大多也是事先设计好的,答案早已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只是用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这种提问根本不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学生最终大多会以“不知道、不会、还没有考虑好”等回答来搪塞。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团队的建设,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尽情发挥想象。

2、加强团队的学习

本着更好的为课程建设服务的原则,依托建筑工程系产业东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造价专业成立了造价工作室,由教师、毕业生流动站学员及三个班较优秀的学生组成,其中教师,流动站学员负责承揽工程项目、分解工程任务、指导学生的工作,学生通过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工程项目任务,通过先学带后学,融入到三个班级的学习团队中,成为骨干力量,辅助教学,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课程团队的建设,从而达到以学长助产业发展,以产业助课程建设的目的。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并且直接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建筑知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上课,一边理论解说,一边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团队学习中,除了实地考察以后还可以利用模拟情景教学法是制造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在真实的、轻松的情景中讲解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的贯彻方法

由于当前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大多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指南,只能任由学生去处理,结果是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团队学习方法指南,包括以下几方面:

3.1学习过程的指导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学习,把握好学习过程的每一环节,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责任,然后基于各自的问题开展学习和研究,包括采用团队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当各自都完成自己的协作任务后,最后将团队结果合并,并撰写总结报告等。具体过程是:项目设立阶段,包括设计项目、组织小组;项目执行阶段,包括小组分工、小组协作学习、组内外竞争、成绩提交,具体又包括行为记录、异常处理和教师监督等方法;成绩评价阶段,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

3.2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可采用的团队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事前指导。譬如教师在课前提前下发项目图纸,项目作业指导书以及给排水工程量计算实训报告。学生团队完成从收集资料识图工程量计算定额套取,到学生团队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最终完成工程造价的编制。采用引导问题法。引导问题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学习组织方法指导,加强组织团队进行实地项目考察,现场学习

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团队全程参与并完成工程项目,从承揽工程,到专业课程学习,寻求解决项目办法,到进入项目现场实地确认工程量,助教现场进行指导,到完成工程项目,学生团队既完成了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同时也完成了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

4、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运用开展项目、展示案例等方式,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把握好方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求按时完成制定的行为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单单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而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依据正确的思路来学习知识。在安装工程概预算编制课程中,以教师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和决策行为为对象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它的宗旨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针对案例中产生的问题,来共同讨论其解决的方法,教师再对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建筑专业教学中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理,使学生对建筑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建筑知识,成功地改正机械性地学习教材中生硬理论的缺点,灵活地运用实践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职建筑工程预算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多渠道、多措施地优化课堂教学细节、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为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真正投入到建筑工程预算这一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柯玫芳.《建筑工程预算》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2010,(22)

给排水实训总结范文6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的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它是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及给排水工程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同时又是环境、机械、热动、冶金、石油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以说所有与流体流动有关的问题,都离不开水力学的理论支撑[1]。水力学包括水静力学和水动力学,它主要研究液体内部及液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规律,为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工作,水力计算能力都是其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力学又是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难懂的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内容和课堂教授方法有待进一步改革提高。

1 水力学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上,一是授课教师对教学大纲的认识研究不足,对大纲要求的“熟悉、了解、掌握”没有明确的界限。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大纲内容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有些拖沓繁琐的公式推导在现实工作中作用不大,而且也会在课堂讲授中令学生迷茫。有些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贴合密切,却没能得到充分的点拨,没能牵好这根“线”。三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听起来会感觉枯燥,这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统一。四是考试制度不够完善,现在的考试内容多为课堂笔记。经常逃课的学生考前抄下同学的课堂笔记,就有机可乘,蒙混过关,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注重听讲,上课积极性不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方案改革建设

2.1 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水利类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考察,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及适度适量原则,对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一定修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量选择。将课程中繁杂难懂的公式推导以及落后的试算图解方法舍弃,增加对现实生活中水力现象认知,电子表格及编程语言在水力计算中应用,水力实验等内容[4]。

为了理论与实际统一,在授课中将本课程划分为2个教学篇目、6个教学章节以及21个实训作业(见表1)。将水力学相关知识运用到自然界水力现象识别、分析及计算中,使教与学统一起来,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2 教学方法改革

(1)启发式与讲授式教学。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讲授法,该方法是教师将整个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复习并通过课后作业进行消化理解。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知识系统完整、教学与学习目标明确。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提出一个论题,引导学生对论题展开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最后教师再做评判和总结结论。这一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使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这一完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讲授法不能使学生加入更多思考,启发式教学无法做到完整系统。因而,我们须将他们进行整合,综合熟练地运用,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分析教学。在实训作业阶段,老师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的基本背景信息给予学生,并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与水力计算,并做出相应评价。案例分析教学可以锻炼并增强学生对实际水力现象的认知及计算分析能力[6]。

(3)多媒体动画教学。水力学教学中,板书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但水动力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边界条件变化其运动要素及运动状态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个动态的过程用静态图形是无法真实展现的。这些动态过程例如,闸孔出流,堰流过流,水击现象,水跃及水跌现象等。在课件中制作出相应的动画,就会形象生动的展示整个水流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而且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组教学法。在每个实训作业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同一小组里学生一起来讨论章节中的基本知识以及重、难点内容,且共同讨论完成实训作业。教师依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每位学生的表现情况来分别给小组及学生评分。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协作精神。

2.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考察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获得较好的考核效果,教师应遵守平时与期末考核并重,期末考核为主的方针。平时成绩中,考勤应占总分10%,在各小组实训作业中态度、作业情况应各占总分10%和2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分60%。这样以来,期末考核作弊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另外,笔者建议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随堂小测试,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也可清楚地认识到每章的重、难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平时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节。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出题,并要做到教考分离,学院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使命题更科学,成绩更公正。

3 结论

第一,以上的改革方案是理论上的一次提升,但是只有付诸实践,经过实践的磨砺,才可以得到印证。在实践操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完善。

第二,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教师应研磨大纲内容,把握好教学内容深浅度。现今,应用实践很重要,复杂难懂的公式推导可能会令学生抓不住重点,摸不到头脑,所以某些很难用上的推导可以省略。但也要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某些重点的基本原理知识也要教授给学生。

第三,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课程讲授的一把拐杖,运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教学方法融入到理论教学中,适时适事的熟练选择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长期坚持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