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1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渗透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
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
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 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
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
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
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
2. 深入挖掘巧设案例。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亲身体验自我教育。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多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多做些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常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
一、常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等值线中等高线部分。
等高线的教学先由教师解释等高线的定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山和谷、断崖等)的等高线,并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图的特点,如等高线的疏密所代表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关于开发的相关知识点;河流在等高线图中的应用(只能出现在山谷中,等高线要由低凸向高,河水由高流向低);地形剖面线的应用(站在某点能否看到另外一点的相关问题);断崖的崖底、崖顶和崖高的计算等相关问题。
2.优势:知识系统性好。
这是一种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手段,地理教师主要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讲述地理知识,在没有多媒体的时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在实际地理教学应用中也会采用到地图挂图和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模型之类的工具辅助教学。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系统地接收地理知识,笔记也能记得相当好,而且知识点有遗忘也可以从自己的笔记和教科书复习,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系统性比较好。
3.不足之处:教师太主导,学生太被动,课外知识涉及少。
但是这种地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全堂课除了偶尔提问学生以外基本上由地理老师主导,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表现为地理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但是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手上都在飞快地记录着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和所举的例子。整个过程学生太被动了,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
二、多媒体课件的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地球的自转。
用多媒体课件(最好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解释地球自转的意义(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昼夜更替),并且用多媒体展示练习,以复习本节所学的知识要点。
2.优势:直观,容量大,易于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于地理常规教学手段而言,这是一种新的地理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地理教师注意到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能将原来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特别是空间想象部分的地理知识趣味化,大大地降低了教学和学生理解的难度,对于地理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而言有很大帮助。它能直观地把地理现象和发生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甚至还包括声音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作用比有时地理老师用嘴和地理模型手舞足蹈地解释几遍都更有效果。这样的课容量也较大,有时可以加入大量的课后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有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不足之处:容量与学生掌握量之间的矛盾较为严重。
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学还是无法经常上多媒体课的,相当一部分中学至今还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就算有,也是摆设,根本没有用,只是有人来参观或观摩时才偶尔用一下。再说每节都用课件上,对学生而言就像是看电影一样,当时可能会印象深刻但过一些时间就会对部分的知识有所遗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上课有时不按教科书的知识顺序来上,学生上完课后回家根本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看起,且这对老师的备课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常可以从地理教师那里听到:“用多媒体上课好是好啊,学生上课气氛很好,反应也很积极主动,但课后一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基本都是空的,很担心这样的教学质量啊。”如何处理好多媒体的容量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之间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地理老师所考虑和尽力解决的。
三、常规与课件教学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手段
1.教学案例框架:气候部分。
先用常规的方法解释三圈环流,讲述完后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再用常规的方法解释各种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点,解释几种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如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和沿海的沙漠气候),并且在讲述到各种气候的时候适时地用多媒体展示该种气候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对各种气候的感性认知。再用多媒体来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展示几题练习来巩固本节的知识要点。
2.优势:大容量,知识感性程度高,易于理解。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不同,高中地理的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是很满的,很多教学进度也是比较紧的,所以常规教学有时无法满足这一特点,必须找到一种既能克服完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只顾量而不顾学生理解掌握量的缺点,又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所需要的大容量特点的教学手段,我认为那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它是常规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有机结合。一节课应既用常规教学法又用课件辅助教学法,特别是当地理教师在授课中用言语和平面图无法或不能表达清楚的知识点时,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足之处: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要求较多。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熟练地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与转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展示课件,当授课过程中有些知识点需要用到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时就要马上展示出来。展示完了以后如果需要用到常规教学手段讲述地理知识,则要转换回来。展示太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展示太迟会使课堂有些难以控制。其次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做笔记,对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相关知识,当时要理解并做好相应的标记,能够在课堂上跟着地理教师走,也可以对教师的课件进行拷贝,以便复习时用。再次对学校要求也很高,既要求学校组织和培训教师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熟练转换,又要求学校有相关设施,即每间教室都要有多媒体设施,这是一个巨大的设备投资,要专人专门维护这些设备。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3
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当今时代背景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具有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国家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是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理的实践性特点必然要求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决定开展野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它需要每个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操作”、“实践”、“调查”等活动,既要自己动脑筋去想,还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操作,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提高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是意识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地理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的教师思维,破除教师简单的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灌输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思维,积极参与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去,充分研究和探讨野外活动教学方式对高中地理学科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形式。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如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地理考察和野外观测能力,地理环境分析与预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地理知识的能力等。
三、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进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类,选取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通过野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价值观和对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上的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预案,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理知识的实践和学习。
四、选取恰当的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什么时间进行野外实践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进行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能力,尽可能将教学效果提高到最大程度,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在进行野外教学实践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时间和时空对于课程设计的限制,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占地和占时较少,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进行安排。
五、制定并遵守活动程序
1.充分准备。教师在准备进行野外实践教学之前,要严格按照课程安排,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遥感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对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料做好分析检验。然后教师要将准备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成果总结分析汇报进行具体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学生也要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践内容。
2.具体实践。在进行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按照课前准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对于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工具等要求,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完成预期的实践活动。
3.课后总结。在课外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对野外实践教学的笔记整理和补记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野外实践教学的课后总结工作。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后总结和汇总,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批改,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分析活动的欠缺之处,为相关课程的开展积累经验。对于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4
一、互联网上的地理教育资源
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地理教育资源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从资源库来源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网站(包括国家级、省市级等多层)、教育业务部门网站(包括专门的研究机构、学校、出版机构和地理学会等)、个人网站(主要是一些优秀地理老师或者地理爱好者自己开设的网站),这些网站在内容上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性,但是从整体而言,他们都为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现存问题
(一)可以提供资源的网站数量不足
虽然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上许多种类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库,但是总体而言,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总数量规模小,其中独立、权威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网站相对于其他专业庞大的网络资源数据而言还是很少,而且互联网上现在可以搜索到的地理教育网站大多数是综合性的网站,专业性差,信息准确度不够。
(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通过查询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网站数量少;其次是某些地理教育资源网站中包含的信息少;最后是虽然一些资源网站数量较多,但是这些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个别类别,且内容重复。
(三)资源结构简单
互联网上现有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模式单一,一般为素材、课件、教案、题库四个元素的简单堆砌,缺乏针对性和个性。
(四)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
互联网资源本身不具有地理上的局限性,因此其资源囊括了各省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和知识点,但是这些由全国各地人士上传整理的高中教育资源在网站的信息显示上却没有明确的分类,这给教育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网站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专题性教育网站内容。
(五)监督管理不到位,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互联网数据十分庞大,相关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尽到监督职责,这就导致了现在互联网上的高中地理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教案质量低下、论文重复转载严重、论坛等交流平台的建设性差,等等。
(六)缺乏双向互动
高中地理教育资源互动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互联网上一部分网站目前已经开通了论坛、博客等以促进相关人员的交流,但是由于平台中话题建设性差、交流环境缺乏管理等,其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尤其在师生交流方面。
(七)资源更新慢
互联网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时效性,但是目前互联网上高中地理教育资源建设却没有充分表现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许多网站由于人力、物力资源匮乏而缺少发展后劲,内容更新缓慢,脱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教育的建设进程,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
(一)完善教育资源建设
1.资源供给专门化。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互联网上的资源库一般是很多人共同建设的,但是教育资源因为牵涉文化的传播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资源内容相对准确。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一些专门的、权威的网站,由经过审核的专业人士提供内容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源,也可以为其他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提供借鉴。2.提高资源时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要更注重资源的时效性。如果网站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监管部门应该主动删除。
(二)加强教育资源利用
1.提高教师检索能力。首先,高中地理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而互联网的优势容量大,数据丰富。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发掘群体智慧。其次,高中地理教师仅仅在遇到问题时即时借助在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是遇到质量较高的网站和资源的时候要注意收藏,以丰富基于互联网自身可触及范围的知识储备。2.提高资源鉴别能力。互联网上资源丰富,但是内容混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教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省份教材的、内容准确的、方法独特的教案;选择清晰、冲击力和现场感强的图片;选择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视频和针对性强、知识性强的测试题。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干扰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学习需要多门学科的配合。由于地理科目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地理课成为了一门难度较大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干扰因素。分析与探讨高中地理教学干扰因素,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特殊性
地理学科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为综合性,地理环境具体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所系统构成,其是地球各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等结合所产生的复杂系统,其是一门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次有着地域性特征,地理学科除了研究分析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等特征,也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变化规律等的揭示。总体来看,地理学科对于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就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教学实践存在诸多因素干扰。深究其原因,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高中地理教学干扰因素
1.学生因素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由于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潜意思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知,对于地理学习缺乏足够动力。并且高中地理的立体思维性强。其次,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中教学都以高考为中心,教学实践忽略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地理、历史等科目的多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2.教师因素
因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采用“题海战术”以及“灌输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使用互联网越来越频繁,其获取地理知识的途径也更为多元化,再加上高中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以及求知欲强的关键阶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地理教材受篇幅与表现形式的制约,其所蕴含的教学信息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少数教师就教材讲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信息丰富性与生动性不足。此外,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能力培养,通常忽视了每一个章节在地理整体知识系统中的具体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深度。
三、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对策
1.优化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地理问题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同时,高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规律性知识体系,例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等。教师将这些规律进行提炼与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也能够提升其思维水平与归纳总结能力。
2.把握内容重点与趣点
地理教师课前应当进行细致的备课,明确教学内容重点,设计教学去电,引起学生对地理内容学习的兴趣,主动思考与讨论。教学中教师可有的放矢提出一些思维创造性、自主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联想思考。如在教学“世界气候”的知识点时,可向学生引用历史典故“诸葛亮巧借东风”,让学生将自己当做“诸葛亮”,想象自己能够凭什么因素与条件“借来东风”,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与发言,通过交流与总结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此以来,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培养地理思维。
3.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加强互动,采取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问题分析处理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时,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影响展开调查分析,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其次也应当注重加强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每节的课后实践活动组织教学,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践趣味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在实地调查、观测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学习地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
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师需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例如撰写地理小论文、汇报总结、实践调查等。同时教学评价需重视“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但能够提升评价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需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形成运用性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干扰因素,广大地理教师应当深入剖析,分析学生地理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实践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昌国.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 考试周刊,2010 (05).
[2] 张海. 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教育,2012(02):35.
高中地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教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话题深深冲击着每个教师的心灵……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固然与学生自身努力与否有关,但教师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更是勿庸置疑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创最佳的课堂环境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二、精心各好每一堂课,活化教法
作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我特别注意对教材的熟悉,精心地备课,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备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而且不仅做到事先备课,还做到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开始时,我对许多问题模糊不清,包括对什么是有效教学,什么是低效教学,知道的是笼统的,荠不具体;肤浅的,并不深刻。
例如上“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这部分知识时,采用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填图练习巩固的教法,大部分学生都老老实实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提不起兴来,仍然我行我素,如何克服,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情绪高涨地学习,顺利达到一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关键就看教学方法,经反思,我采用了拚图游戏法和小组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个个兴趣高涨,学习效果甚佳。
可见,坚持教学反思,让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三、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生态化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从生活中选取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不拘于生活的细节。从而发展到以创设情境而教学的生态化取向,这样的教学就兼顾了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各要素。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置于开放性、与外界的不断互动的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因而就有助于学生探究、互动和社会化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讨论,猜测、探究、解释,评价等活动,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解决方法,建立社会化的交往方式,而不只是关注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就会促进地理教学走向真实生活世界,走向现实生态环境,沟通地理学习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沟通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学习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让学生的精神生活与生命体验成为地理课程文化的重要成分。
另外,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本质力量,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求,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且还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的学习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激情之火,主动开发潜在资源,充分利用创生资源,营造对学习有意义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主动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活动,开展生态化地理教学。
四、充分利用地图、图片,引导多角度提取地理信息,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它们不仅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我非常注重这些现成的学习资源的利用,引导学生获取图中已知或隐含的地理信息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与日俱增。如在复习必修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以图3-1-1导入:观察――图中的植被有什么差异,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续问――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拓展――这些差异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这些针对性问题的逐步提出,不断整合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框架或体系的构建,结合视频,在达到教学新的高度的同时,亦激发着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对地图不能仅仅局限于“看图说话”,即传统教学中的会读图、分析图。《区域地理》对读图能力的要求更高,许多同学感到了吃力。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缺乏创造性,根源之一是老师对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缺乏强有力的指导。 为了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形成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我总是鼓励学生在专题地图面前多尝试自己制作:有开始,才会有成功的希望。故我的学生的笔记本上总是图文并茂,改错本上丰富多彩,多种形式不断开发、激化学生大脑潜力,开拓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区域识别的能力不断的提升。
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华盛顿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丰富的感性材料,全方位的组织形式,使学习者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
五、凸显地理教学中学科本身功能
1、凸现素质教育功能----地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学习地理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内化、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赖融合。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知识,地理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智慧。通过学习人类科学知识上发展的历程,各种技术产生与演进的历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地理学科真实、丰富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地理科学的演变过程,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地理学习的完全意义,确保地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凸现美育价值功能----地理教学的自身魅力展现
地理美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地理教学在优美艺术气氛中实施的过程。地理美育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美育能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欲时,教师随即指出,你怎样去了解,又怎样去欣赏、评价呢,地理知识可以告诉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地理美育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身边的美好事物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那么美好。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发展为核心,教学过程已不再是如何“教”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和运用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参看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