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1

【关键词】社区早教;现状;中小型城市;婴幼儿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从全球视角来看,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化是发达家早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据欧盟委员会统计办公室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大约有1/4的三岁前儿童被送入集体托儿所或其家庭所在街区的临时托儿所。教师及家长要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地投入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减轻和分担家庭育儿的压力。

社区早教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基地进行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组织形式。社区早教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坚持社区为根,特色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呼声愈加响亮。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普惠,庞大的婴幼儿数量逐渐成为社区人口的核心元素,不失时机地开展早期教育则是社区教育建设和教育社会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典型社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以小见大探索中小型城市社区早教的开发方向,以促进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社区教育开始发展。此后,社区教育逐步在我国北京等大城市发展起来。2016年6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但是,受地域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小型城市社区早教的发展极其缓慢,根据相关文献和社会实践调查,国内中小型城市社区早期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教育经费不足

近几年中国政府用于早期教育的投入只占全国教育经费的1.5%,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投入甚微,对中小型城市的社区早教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二)早教市场机制紊乱,缺乏行业准入机制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3000万的0-6岁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正规的早期教育。一方面,中国的早期教育市场鱼龙混杂,目前以东方爱婴、红黄蓝、小豆丁为代表的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逐渐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另一方面,对早教机构监管不力,行业无统一准入标准,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教育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三)社区早教结构单一,集资困难

现存的社区早教多依靠个体单独经营,由于股权结构单一容易造成资金不足,缺乏稳定的造血能力。目前大多数社区早教只能通过个体或少量的政府模块来维持,难以定期购买及更换早教教具,建立婴幼儿亲子各类专业活动室的经济压力较大,使得经营者投入社区早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挫。

(四)社区早教依托幼儿园与第三部门,稳定性和实践性不强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社区早期教育在幼儿园和第三部门的推促下得以缓慢发展,因其公益性突出,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实践主体分工不明确,导致其实践性不强。

二、现状调查

(一)研究抽样

本研究对金虎小区居民发放问卷,对所得的数据采用概率抽样的系统抽样。

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问卷调查表打乱顺序,并将挑选出的500个有效调查问卷随机编上号码,制定样本抽样框;

第二步:按公式求出抽样间距, K=E/F=500/50=10。此次抽样间距为10,即每隔10个样本抽取1个;

第三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系统抽样的随机起点;

第四步:在抽样框中,由第三步确定的随机起始点间距K位抽取样本的第二个数字,其对应的个体为样本的第二个个体,再隔10位抽取样本的第三个数字,由此循环往复,直到抽取出50个最终样本。

(二)研究数据分析

根据系统抽样的50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样本,利用SPSS工具描述统计的频率分析得出:

(三)研究发现与讨论

由表中的数据指数可以看出:

本区域的家长对社区早教均持支持态度,但缺少一定的渠道获得全方位的指导和教育机会;

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不能进行早期教育的有效指导和监管;

社区早教易与私人早教机构产生混淆;

隔代教育是构成该社区教育的教育组织模式的主体。

三、结论

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的管理,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定、执行,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督导,评估,又包括微观层面的早期教育机构,家庭内部教养指导工作的管理。我们力求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结合起来,有效形成合力,促进社区早期教育的发展。

(一)行政方面

1.提供优质服务平台

形成以各类早教机构为主干,社区为依托,为社区内0-3岁婴幼儿提供形式各异的早期教育,并对其家庭提供教育指导的公共服务平台。

2.加强政府配套

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社区早教的领导和管理,将其作为日常事务的实质性工作来建设和考察,与绩效挂钩。制定符合实情的规章制度,保障社区早教中家庭、社区、幼儿园和政府的利益和职责。

3.提供经费保障

加大对社区早教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提升分管早期教育社区工作人员的各项待遇,并建立适当的鼓励机制。

4.建立督导检查评价机制

将“0-3岁社区早期教育”有序纳入地方基础教育体系,督促有关工作人员按时递交工作计划和总结等文本性资料。督导部门检查,及时指导相关部门对社区早教现存的问题进行商讨,有效地协调配合,有机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

(二) 社区方面

1.专业引领,科学指导

建立社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如“0-3岁婴幼儿早教保育中心”“早期教育教养中心”,切实保障指导中心拥有充足的人力、物资和专门人员。划定基本活动区域,满足社区不同家庭对社区早期教育的需求,建立“互联网+”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及时反馈信息,以开展有效指导。

2.加强社区幼儿园与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

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并全力打造适合该社区的早期教育模式。

(三)家庭方面

1.增强早期教育教养意识

家庭通过多种途径关注婴幼儿的日常照顾和教养的科学方法。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早期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吸收和借鉴学习。

2.加强亲子沟通

家庭成员需用心呵护和陪伴,能够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在社区早教活动中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因为“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参考文献】

[1]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常铁威.新社区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34-35.

[3]张晗.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与建构途径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15(01):116-119.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5]王萍,张丽娜,郑晓岩.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3):41-43.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2

1、推进“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核心,强调以教室为主要载体的软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学科“两纲”实验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两纲”课内外体系的逐步形成。

3、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培训的要求,加大分管德育校长、德育教导的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中(职)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4、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迎奥运、迎世博”,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推进学科德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与文化同行、与实践同行、与健身同行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5、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同体”为载体,充分发挥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区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创建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质量评估,力争市、区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35%,市、区一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整合实施项目”的研究,制定《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师结构优化方案》。进一步加强与区妇联、区人口计生委的协作,完善区早教指导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高0-3岁儿童早教工作水平。

6、进一步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发挥4个“教育协作块”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力度,健全教育教学制度。积极探索“中学——小学”教育衔接工作,逐步形成优质、均衡、有特色的小学教育。

7、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办学思想、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体现龙头学校的龙头效应,把帮助、带动初中作为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自主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协作链”初中的主观能动性,与高中达成共识,定时、定点、定内容地进行交流互动,努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在不断充实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

8、深化初、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计划及保证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质量监控,制定科学、客观、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命题、阅卷、听课、评估、指导等),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工作。

9、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市商贸旅游学校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职前与职后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体化运作,着力推动其对外开放服务功能的发挥,促进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11、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继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使其真正享受与本区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

12、加强特殊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康复指导研究和特殊教育新课程试点,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确保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良好教育,为就业做好准备。

13、提升学生体质。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校内外体育活动资源,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举办好*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教育部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采集、汇总、上报、分析等工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14、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周活动和以“在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的学生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以学校活动为重点,做到“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活动、学校创特色”,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继续开展市艺术特色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全国及市绿色学校等的创建申报工作。结合“二期课改”,进一步加强艺术、科技教育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落实终身教育体系要求

15、实施区“十一五”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成人教育品牌项目,加强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监管和引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查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学科补课班。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筑巢引凤”功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进驻*,形成“培训品牌”集聚高地,提高教育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贡献力。

16、努力构建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社区学院实体性运作机制,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指导、协调作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实现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全覆盖。积极组织、参与20*年*市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

17、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度。深入探索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配合街道等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将符合开放条件的教育设施、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更好地满足广大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18、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全面、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课程领导力。加强领导干部实务培训,着重提高行政管理、经费使用和教学管理能力。

1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人民满意教师。推行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全面掌握教师的基本功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逐步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为抓手,建立教师内部流动机制。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倡导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培育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的专长。

20、发挥名师、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骨干作用。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制度,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实行听课视导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学评比工作,并对历年获奖教师作跟踪调查,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组织在职专业教师到企业见习,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1、搭建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继续组织“‘*杯’长三角地区17城市教育发展研究论文评选”等交流活动,交流前沿教育信息、分享教育发展最新成果、推广实践经验,解决素质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干部、教师境外培训工作,除英语专任教师外,逐步输送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出国研修。

22、完善用人制度和管理机制。在编制内科学设置岗位,规范考核、聘任程序,避免因制度缺失、程序不规范而产生的各类矛盾。

五、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3、完善本区“十一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方案。采用“整体思考、分步实施、梯度转移”的策略,化零为整,扩大小学和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实现教育结构整体优化,使小学和幼儿园的布局、数量、规模趋于合理。*区第一中心小学迁址新建项目年内结构封顶;完成实验小学扩建方案论证,启动徽宁路三小扩建和大同中学学生公寓新建项目;完成永安路、好小囡等幼儿园迁址修建工程。

24、加强校舍和教育设备等教育资源的管理。严格落实市财政局、市教委等部门关于教育设施修缮标准的精神,按需实施校舍修缮计划。加强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并实施《*区教育局关于自筹资金修缮项目的管理办法》,完善对50万元以下修缮项目的监管制度。按照必须和节约的原则,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学设施的效用。

25、实施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新一轮三年规划。扩建区教育信息中心,提升网络的环境品质,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充裕的应用发展空间,深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研、校园文化、学生自助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实施*教育信息网全光缆改造工程,构建*教育高速环网,IP宽带教学交互系统实现与国内外姐妹学校进行交互教学实验。

26、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校法人的安全工作责任。积极配合市教委制订《校园安全制度汇编》,继续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防火安全等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健康校园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卫生应急预案全面大检查,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

27、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学校周边交通和文化环境整治,以及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继续做好“退商还教”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六、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8、加强专项督导工作。依照《关于本市建立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重点实施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的专项督查,全面接受市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对我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督政。

29、巩固教育行风建设成果。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息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工作,完善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

30、推行“阳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严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辖区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稳步组织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招生工作平稳完成。

31、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细化预算支出标准,试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使用标准定额。对预算的使用情况实行经常性检查和周期性审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专项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新建工程、大修项目的建设标准,强化设备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制建设。

32、试行领导干部任内审计。在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逐步试行任内审计制度,并将固定资产审计逐步归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33、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实施《区语言文字工作“十一五”规划》,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推进语言文字检查评估。

3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部分初中档案管理晋升市级先进,部分小学、幼儿园及其它单位档案管理晋升区级先进的评审准备工作。依法开展2007学年度文书、教学、教科研档案的考核工作。

七、围绕总体目标,做好其它各项工作

35、做好国防教育、外事、、保密、双拥、计划生育、献血、红十字会及退管会等各项工作。

幼儿园早教进社区总结范文3

一、强化震情观念,努力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1、加强地震短临跟踪和震情分析会商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市地震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地震短临跟踪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并严格执行。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月震情会商制度,每月按时进行震情会商,及时填报会商卡片,编发震情简报,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震情信息,目前共填报震情会商卡片11张。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年中和2014年度省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省的震情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利于指导我市的震情趋势分析工作,地震办孙军妮同志撰写的2014年度省震情趋势会商报告荣获优秀奖。

2、加强观测点的日常管理和异常跟踪落实工作。业务人员不定期到各观测点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观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我市所有站点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对报送的数据及时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及时捕捉异常信息。

3、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对全市12个镇(办)“三网一员”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对“三网”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三名市级骨干点宏观观测员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培训。坚持每月与宏观点电话联系,不定期到各点了解检查情况,我市所有宏观点运行良好,保证了宏观监测的有效作用,截止目前共完成宏观观测统计表11张。对上报的宏观异常现象,及时调查落实。11月11日,针对泡桐反季开花这一现象,监测预报股业务人员会同森防站技术人员到村镇调查,发现金城办城固养殖场6株树开花、昝村镇薛村一株树开花,经过现场查看树木生长环境及生长状况,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这次泡桐秋冬开花主要是生长环境肥水条件好,加之都有泡桐丛枝病危害,树木花蕾形成与光合时间、水分、温度有关,导致树木反季开花。我们已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了省地震局和市局。

4、加强对信息节点室和强震台的基本维护和管理。每月按照省局组织的应急演练视频会议联调,保证视频会议网络流畅、监测资料的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畅通,提高我市的地震分析预报水平。

5、为了提高工作效益,方便与各镇办、防震减灾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开通了市地震工作QQ群。地震工作QQ群的开通,促进了我办和基层地震工作者的信息沟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6、6月4日,市发生了1.8级地震,全体同志在20分钟内全部到岗,分头工作。监测预报股各业务人员分头与各宏观观测点和震中所在地—龙门镇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电话联系,调查了当地的震感和对群众的影响。

7、9月下旬,市局组织对各县市防震减灾工作进展进行观摩评比。观摩组成员参观了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新城四中”、宏观观测骨干点“河渎奶牛养殖基地”、防震减灾示范小区“温馨园小区”。通过观摩学习,对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更加直接、全面、深入的了解,既看到了亮点,也看到了工作的不足,总结了前三季度工作,互相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及任务。

二、加强震灾预防,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我们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由于单位人员变动,在今年全市的执法证换证工作期间,我们经过重新筛选,成立了6人执法队伍,并参加全市统一培训、学习、考试,取得了执法证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

2、依法行政,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国土、经发、住建、地震联合下发了文件,对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震害防御股业务人员每月两次对我市新建的建设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各建设单位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建议。目前共对华禹嘉苑、江南名苑等12项建设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审核和备案,备案率达100%。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防震知识的宣传。我办为包联的芝阳镇车厢毫村村民发放《农村建房莫忘防震》知识读本,为村民提供科学的建房知识,解答村民在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方面的疑难问题,使他们了解更多的地震常识和农居抗震防震知识,引导村民建造房屋时进行科学的抗震设防。

4、开展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今年我们按照省、市的要求,在全市12个镇办分别创建一所地震科普示范学校。通过和教育局、科协沟通协调,4月份,我们制定了市级和县级两套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实施方案,指导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在业务人员的指导下,新城四中创建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逐步完善,通过了初步验收。业务人员对市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中好的做法进行推广,以此指导县级示范学校的创建。

5、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示范小区创建活动。今年我们选在新城办温馨园小区创建防震减灾安全示范小区,该小区共有7栋多层220余住户,有商铺、早教中心和老年托管中心,弱势群体相对较多,较为集中,灾难来临时这些群体就是易受伤害的群体。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指导安全示范小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用性强的实施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保证住户和弱势群体在灾难来临时能得到及时、快速、妥善地安置。

三、加强应急求援,完善应急戒备工作。

1、修订完善了《市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到全市各镇办、部门、相关企业。9月份,我们以政办发〔2013〕188号文件下发至防震减灾成员单位、镇办、企业、学校等相关单位,要求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市级预案,按期修订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并上报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目前预案备案率已达到100%。

2、与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学校积极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和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题活动。全市116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开展了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活动,参演人员总计22000余人次。地震办业务人员分别对新城四小、新城四中和电厂子弟学校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进行了观摩指导。

3、我市现有太史园、禹甸园两个挂牌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依托市住建局下设的太史园管理处和禹甸园管理处,目前,避难场所设置的指导牌等设施保存完好。桢州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列入省“十二五”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之中。目前,公园基建项目完成80%左右,为避难场所配备的400m深水井,应急厕所蹲坑都已建成。随后按照省局要求,将完善相关应急照明、应急喇叭、应急指示牌等设施。

4、充实完善市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和志愿者队伍。我市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依托市消防中队和陕煤矿业公司救护大队,配备了部分大中型救护装备;以市公安局应急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组建了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召开培训会,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志愿者们逐步掌握了地震救援的基础知识,并以此扩大全市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5、为了切实提高人员密集场所处置消防、地震等突发性事件能力,市消防大队、市地震办联合应急办、民政局、商务局等部门在天惠亿家购物广场、国阳百货和三立商贸购物商场开展了消防、地震应急疏散综合演练。为确保演练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地震办指导商场制定了《消防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了预演。通过演练,提高了员工自救、互救和引导顾客迅速疏散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地震办、消防大队将以这次活动为示范,逐一在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5.12”防灾减灾宣传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时机,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宣传活动。共散发各种防震减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图片展览观看人数3000多人次,咨询人数8000多人次;在市政府大楼前的电子大屏幕播放“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宣传标语,在全市10个电子大屏幕播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短片。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刊登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5月11、12日开放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地震科普展室,指派业务知识丰富的业务人员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小学生们讲解地震科普知识,回答他们的问题。

10月15日,由市政法委牵头联合镇办开展平安创建集中宣传活动全面开启。市地震办在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下,积极同新城办联系,加入到深入行政村和社区宣传活动中。一方面在新城办的15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设立宣传点,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展出图文并茂的展板,为群众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为12个镇办赠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彩页、《农村建房莫忘防震》挂图和《遇到地震怎么办》知识读本,以供各镇办在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时,能够为村民发放地震方面的知识,帮助村民解决地震方面的疑问。宣传活动中,我们不仅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还听取了群众对我市地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市今后的防震减灾。

联合住建局在芝川镇、西庄镇、龙门镇等镇办做了为期一周的宣传讲解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农村建房莫忘防震》知识挂图50份,增强了村民的防震减灾和安全农居抗震意识,以及规划意识和法律意识。

五、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了进一步做好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部署全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以政办发〔2013〕99号文件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13年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以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下发了《镇办2013年防震减灾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将镇办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市政府年终考核之中,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合理部署我市2013年防震减灾工作。

六、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

根据省地震局和市委文件精神,我办结合实际,在全局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此次专题调研工作主要在机关干部和所包联的芝阳镇车厢壕村进行。通过调研,广泛宣传和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眼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好事,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调研活动实践到具体的工作中,开阔视野,打开思路,重新思考防震减灾职责,发挥职能。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2013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部门及群众的肯定,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我们要按照计划单列市工作的更高要求,围绕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加大工作力度、查漏补缺,创新工作,审时度势、振奋精神,汇聚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正能量,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使的防震减灾工作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