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1

为客观公正开展评选活动,首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评选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研究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李 琳(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师:李季湄)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胡丽园(华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郑福明)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

张 燕(西南大学,指导教师:刘云艳)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李 春 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故事讲述与扮演的结合对幼儿叙事能力的影响

廖 莎 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

西南大学

魏 燕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

赵丽君 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刘智成 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个案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志成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三所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吕 晓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A幼儿园为例

本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左慧慧(中华女子学院)熟手――新手型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语言使用的比较研究

张 怡(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研究

王微丹(首都师范大学)幼儿园教师对专家型教师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

韩佳伶(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家长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王剑琳(上海师范大学)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性别差异

何海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流动儿童的文化自尊研究

熙(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基于现场的观察研究

李 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现状及思考――以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博聪幼儿园为例

江(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省幼儿园网站栏目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黄 俊(杭州师范大学)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菊芳(杭州师范大学)4~6岁学前儿童心理压力源的访谈研究

许大龙(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张 娣 5~6岁幼儿面积守恒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向亚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史秀芳 对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王迎双 国内外幼儿插图比较研究

许倩倩 高教育背景父母指导亲子阅读的现状调查

王 楠 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就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徐仲卿 上海0~3岁社区婴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俞洁静 幼儿园小班支持性游戏环境的初探

仇 芸 基于0~3岁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任 蕾 “抒情型”童话与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朱丹丽 对三套幼儿园教材(中班)艺术活动目标的比较研究

俞 洒 受欢迎幼儿的个案研究

王子 师幼互动中幼儿对教师影响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毛美君 幼儿美术教育中范画价值的初步研究

吴奶儿 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调查研究

严倩颖 短期训练对小班幼儿手指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西南大学

唐 赢 陈鹤琴儿童游戏思想述评西北师范大学

路 娟 关于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教育现存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鼓励奖:

王海霞 吴爱梅 刘丽娜(中华女子学院)

沈笑英 杨欣琳(陕西师范大学)

张 俊 姜 飞 白 云 陈 佳(首都师范大学)

张 颖 陈 夏 金爱萍(杭州师范大学)

陈 琳 张洁琼 陶 涛 邱莹莹 胡巧红 吴海燕

郁 蕾 谢巧玲 高乐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 卓(湖南师范大学) 刘 冉(西南大学)

吴丽玲(华南师范大学) 陈竹君 钱舒琴(上海师范大学)

专科生组:

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张婷婷(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关于2~3岁幼儿早期阅读倾向的调查

胡 静(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在数学活动中建构有效互动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邹 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体态动作在中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覃小秋(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

吴锦婵(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赖慧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中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杨 媛 浅谈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许丽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失败

蒙小华 幼儿散文的教学与研究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谢莉莉 中班幼儿快乐感、同情心的研究

王爱萍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

吴霞花 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庄碧云 大拇指翘起的度――附属幼儿园家庭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忠明 关于合肥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 芸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利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唐翔燕 关于幼儿园开设兴趣班情况的调查

宣杨杨 幼儿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现状调查

卢 静 关于小学生感恩心理的现状调查

鼓励奖:

马丹荔 王 茹 王燕茹 马 静 王亚楠 汪 霞

余琼瑶 杨 蕾(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 群 周 卉 容 秋 李梅花 蓝 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点)

吴桂婷 主子吟 肖 雅 林 玲 林李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为更好地将这项社会公益性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切实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全面客观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更有效地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在充分总结首届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决定。第二届(2008年)评选活动将提前至2007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4月30日。从第二届评选活动开始,评选过程将采用严格的“双盲”评审方法。第二届评选结果将及时于2008年5月31目前揭晓。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2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教育;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34-05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园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不是仅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而是包含幼儿园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提升其工作能力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从教师专业化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现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的产生和新制度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潮流,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很多国家都把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发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策略。

幼儿园教师教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幼儿教育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幼儿园教师教育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而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又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纷纷制定政策,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

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初等学院、大学和幼教机构形成伙伴关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把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在延长职前培养学习年限的同时。大力推广在职进修。例如。韩国20世纪90年代延长了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年限,在原来2年的学习时间基础上增加1~2年,延长的时间主要用来进行现场参观、实践学习、体验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缩短幼儿园教师的在职轮训周期,将过去5年一次的教师轮训改为3年一次;延长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时间,把培训期由半年增加至一年。

第二,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联系更加密切。很多国家增设了可以提供在职进修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这使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其在职进修也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幼儿园教师教育出现了整合的趋势,而其结合点正是幼教机构这个“基地”。这些国家不仅注重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之间的联系,而且注重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阶段的联系。

第三,建立开放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求打破单一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法、澳、日等发达国家大多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交给各类大学的教育、初等教育、儿童发展、早期教育、家政及家庭教育等系科。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各类办学机构能办出特色,公平竞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如社区学院或短期大学(专科)和普通大学(本科)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主,而实力较强的大学则偏向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如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谓各有所长,层次分明;二是采用多系科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方式,以满足幼教机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此外,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开放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人能随时参与职前培养,获得相应的入职能力与资格。

二、以幼教机构为本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幼教机构和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与幼教机构及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分不开的。幼教机构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幼教机构的发展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幼教机构的发展需要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教机构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幼教机构为支撑和依托,幼教机构的文化、同事关系和协作氛围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以社区学院和大学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仍然是各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幼教机构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提倡以幼教机构为中心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以幼教机构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参与和指导下,由幼教机构负责人和全体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幼教机构内外部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幼教机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幼儿教育的培训活动。园本培训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幼教机构的实际工作,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结果。它能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教机构的变革与发展,因而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目前,各国采用园本培训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拓宽园本培训的途径。园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完全在幼教机构内进行的在职培训活动;二是指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幼教机构和幼儿教育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活动。如果只局限于第一种含义,那么园本培训就局限于幼教机构本身,变成相对封闭的培训模式。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因为完全由幼教机构开展园本培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内涵更深,外延更广。例如,前一种园本培训仅限于在职进修,后一种园本培训不仅包含在职进修,也包含职前培养中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培训。事实上,目前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性,加强了学生在幼教机构的见习和实习活动,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又如,日本幼儿园教师在职进修分为园内进修和园

外进修两种,这主要是根据场所来划分的。可见不仅园内进修可算作园本培训模式,园外进修的某些形式,如与其他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参观其他幼儿园等,也可拓展为园本培训模式。

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园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园本培训强调以幼教机构为本的群体合作研究,它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研究的合作方式,即建立起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力,努力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建设一个具有内在的持续发展动力的集体。以幼教机构为单位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集体(包括在幼教机构见习和实习的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促进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幼教机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二是通过信息交换、深度交谈和讨论等方式优化组织资源,营造研究氛围;三是提供学习与研究的课题,供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每一个幼教机构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都注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共同理解的组织氛围,促进了教师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幼教机构的具体要求,从幼教机构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培训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教机构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园本培训能够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幼教机构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加以安排,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能学有所得,而不再使在职进修流于形式。目前,世界各国园本培训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幼教机构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发展;二是请专家、学者到幼教机构指导研究,作科研报告:三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新任教师结成对子,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四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五是开幼儿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

三、以发展为导向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个体教师的能力发展与学习需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离不开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离不开幼教机构和教师群体的支持,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是外控的,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其结果往往较为消极;理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幼教机构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主张培养反思型教师,重视以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以杜威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为理论源头,并从认知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里吸收丰富的营养,逐渐发展为新的教师教育思潮。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主张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主张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和处理能力。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职前培养机构和在职进修机构的共同配合,需要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流。各国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创设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环境。研究表明,压制性、非民主、不重视共同学习与研究的环境使人缺乏反思精神,相反,重视合作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则能显著增强人的反思意识。因此,在职前培养阶段,许多国家的社区学院和大学提倡通识教育,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前教育实践,创造充满批判、反省和研究的文化氛围:在在职进修阶段,许多在职进修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园教师及理论工作者与其他教师开展合作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指向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情景。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2年6月发表的《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了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的报告中提出,在职前培养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实教育环境;在在职进修阶段,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自主进修的环境,充实幼儿园教师的园内进修和园外进修活动。2005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向文部科学大臣提交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咨询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主张。报告指出: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员应在学习一般教育科目的同时,注重获得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在职后阶段,要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及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人事交流与研讨活动。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注重在学前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创设环境和条件,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

第二,以实践为中介,培养反思型研究者。很多国家都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学前教育活动的践行者、学前教育计划的执行者和学前教育方案的实施者,而且是其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反思型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反思学前教育过程中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以便作出更科学、更适宜的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反省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和道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思型研究者的幼儿园教师还可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学前教育及其所处的环境,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并就教育生活对幼儿的价值进行反思。幼儿园教师作为反思型研究者是以实践为中介的,离开了学前教育实践,幼儿园教师就失去了研究和反思的对象,就不可能成为反思型研究者。因此,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阶段,都注重以学前教育实践为中介,培养学生或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反思型研究者。

例如,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在2001年发表的《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培训和鼓励教师反思自身实践和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应并相应地修改和制订教学计划”,“职前培训阶段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应

该是亲自参与他人指导的教学或实习,这样,教师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不间断地得到指导和反馈信息”。可见,美国国家研究院倡导在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阶段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实践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4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1]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2]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3]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4]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作者:郭迪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5

风景如画——环境篇

第一次跨入安师大的校园,还是2007年的暑假,那时我参加安师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毕业论文答辩。留在记忆中的安师大就一个字——“晕”:住在女生宿舍的上铺,我晕得不得了,只得在室友的帮助下将床板抬下来放在地上才能安心地睡;听报告要找大礼堂,答辩要找教学楼,拿成绩单要找文学院,我在校园里被弄得晕头转向,加之内心对论文结果也很忐忑,偌大而美丽的校园我根本无心欣赏。

再次跨入安师大的校园,给我的感觉也是一个字——“美”:草地上,小草刚刚从泥土里冒出嫩芽,蔷薇正羞涩地露出粉粉的小脸,樱花不甘示弱地绽放在枝头;道路旁,一排排或银杏树,或梧桐树,或水杉树,或香樟树,伸出它们的枝条,像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山坡上,粗粗细细的树散落花与草之间,是那么的错落有致,那么的和谐;一座座大楼座落在绿荫丛中,宛如童话中的城堡一般。更美的是我们学员的宿舍——双人或三人的标准间,配有空调、彩电、电脑,独立卫生间有热水供应。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不用再受上铺的折磨了。

与智者同行——老师篇

本次给我们国培班学员讲课的有安师大资深的教授,也有南师大和华师大的知名教授,还有来自一线幼儿园的专家们。与智者同行,我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赵学菊副教授和周念丽副教授。

赵学菊副教授,我的班主任,美丽知性。她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温暖。因为4月2日报道那天,恰逢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我乘坐的客车晚点,又遇芜湖长江大桥堵车,原来可以下午六点到达学校,一直到七点才到。赵老师一直在松风阁等我,见面后热情地帮我提行李箱,送我到宿舍,一路上向我介绍培训班情况及注意事项。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全身,如见亲人一般的亲切,让疲惫的我无比感动。后来才得知她的女儿还小,正等着她回家吃晚饭呢!在随后的培训期间,赵老师总是利用课前或休息时间来班级,或打电话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真是一位温柔而细心的好老师!而在给我们讲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及《幼儿的死亡观及生死教育》两个专题后,我又被她清新活泼的教风及渊博的知识所折服。赵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从理论支撑到教学实例分析再到教学策略,让我获得许多新知识。

如果说赵学菊副教授留给我的是感动,那么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副教授留给我的则是思考。周教授利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两个专题《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估》和《关注农村幼儿心理健康》。周教授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园及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画面,分析研讨,从现象到本质,从国内到国外,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只关注孩子学到了知识技能,而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经意间伤了孩子,没能真正读懂孩子。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又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

相遇美丽——学员篇

本期参培学员有的来自公办园,有的来自民办园,有的来自城里,有的来自农村,有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也有担任管理工作的园长,年龄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才17岁,教龄最长的近30年,最短的只有2年。这些年龄、职务、文化层次各不相同的人,因为“国培”,相遇在安师大,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交流、一起成长,心无旁骛,只为幼教!教室里、图书馆、食堂里、校园路上,都有我们共同的足迹。感谢安师大,感谢“国培”,原本不相识的我们美丽相遇!为了共同的职业,为了共同的愿望,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我们有共同的收获与感悟!

幼儿园教师毕业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

一、生物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与释义

1987年,Ewing等人在《美国生物学教师》发表研究报告时,使用了生物科学素养(biology literacy)这一概念。此后,又陆续有人发表了关于生物学素养的文章,虽然都使用了生物学素养,但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讨论生物学素养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来论述。

1993年,美国BSCS出版了名为“发展生物学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指南,对生物学素养作了详尽的论述,并把它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目的。BSCS认为,一个具有生物学素养的学生需要对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有起码的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BSCS还具体的描述了一个有生物学素养的人应能表现的具体特点:他应该能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了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历史上生物概念的发展;他应该对科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等问题具有正确的态度,对生物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应该能够对自然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具备创造性的思维;知道如何正确地利用科学技术,能够在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上做出个人或社会决策;能够正确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

我国是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素养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并将它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我国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幼师生应该掌握的生物学素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和用具,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设计自然角的能力”,“自制玩教具的能力”,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提出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养成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和幼儿教育实际”。从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特点的分析可知,幼儿师范生学习生物学课程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运用语言智能、数理智能与内省智能,还非常需要拥有运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能力。

总之,五年制幼师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具备的生物学素养是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能够拥有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初步的教学能力。

三、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不良现状

(一)幼师学生“重文轻理”和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重文轻理”的特点,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幼师学生主要是学习音乐、美术、幼教等专业知识,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和重视程度自然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多为无法顺利升入高中或高考无望的初中生,这些学生的分数往往远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习能力及自主性较差,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科学素养的难度很大。此外,幼儿园在招聘幼教老师时,容易倾向艺术表现能力强、幼教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毕业生,而对求职者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素养不太重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后果是幼师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会重视艺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几乎不会把多余的时间花费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据了解,很多学生在钢琴、舞蹈、活动设计等技能技巧课程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显然这一现象对幼师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十分严重。

其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往往一个班一个男生都没有或有一两个,至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男性对理科知识的掌握一般较之女性有优势,这种男少女多的招生模式势必大大影响我国幼师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幼师学校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影响

以某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按教学大纲要求原本应该一周开设三课时的生物课,减至一周两课时,这样势必带来教师在教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生物实验教材也很难得到补充和更新;实验经费更是难以落实。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全,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匮乏,更不要说学生能锻炼出开展生物科学活动的能力。笔者对五年制专科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没有掌握足量的、实用的生物学知识,这一点从300份问卷调查和历年学生测评成绩中也得到了证实。

由于缺乏重视,最终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对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信心不足,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实习学生一般会避免开展以生物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活动课和探索活动;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也大多是以语言表达、艺术教育、幼儿心理等为研究课题,鲜少有学生敢于涉及生物学与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究其原因,与幼师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薄弱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四、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调查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教学实习中发现,无论是刚刚走向教学岗位的实习教师,还是已经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幼教老师,在开设对外公开课和评优课时,都很少选择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的科学素养课,其根源就是对自己生物学素养的不自信。同时笔者在旁听幼儿园教师授课过程中,多次发现一些教师出现了明显的生物学常识错误,如“小溪里游过来一条大鲨鱼”、“柳絮就是柳树开花”等,课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时,也常常提供错误的答案或者用模糊的概念搪塞幼儿,事后也很少去查阅资料寻求正确的解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幼儿完成青蛙简笔画时,幼儿提出的问题“青蛙的前后肢有几个指(趾)头”,教师的回答是随意而不准确的。在室外观察课上,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的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承认,在准备科学活动时,一般只要把教材熟悉一下就可以了,教材都是按照步骤来,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他回答不出,也不会傻在那儿,仍然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不管是否真正明白这个科学原理,只要按照教材去讲,一步一步的,就可以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幼教老师对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不求甚解,自然也不会投入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生物学素养,而这些事实说明,目前幼儿教师在对待生物学本质、生物学严谨的实验精神认识上存在缺陷,而这对我国要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下一代是不利的。因此,探究幼儿教师的生物学素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也是迫切的。

(二)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

1、生物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师范是幼儿教师的母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提高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对幼儿科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2、幼儿园保教工作中除了科学课以外,其它学科教学、环节几乎都离不开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位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3、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1997年9月18日在杭州浙江大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跟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历程相比,不仅花费较少,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计算。”杨振宁教授大声疾呼:“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人应该组织起来,不惜成本,走入生命工程的第一线,走向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生命科学要发展,需要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人才。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幼师学生是生物教育逼在眉捷的任务。

五、提升幼师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对策

(一)重视生物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习的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师学生的“重文轻理”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从而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唤起兴趣是幼师学生有效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入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多样化,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和实践操作方法等,开展多种生物兴趣小组和生物知识竞赛,改变因中学阶段过高的学习压力导致的对生物学的枯燥看法和态度,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

在现代教育观下,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已经从传授科学知识、经验转向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态度及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重视现代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幼儿未来的科学素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并且对幼儿未来进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培养幼儿师范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时候,应注重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培养。比如在生物课程设置和成绩考核上都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和研究精神,如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课时比例,增加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学实习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