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1

古有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嚐汤药、拾葚異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湧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嚐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棄官寻母。

“孝”之意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於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

古文说“孝”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文》:“孝,善事父母者。”《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孝”之言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爱国主义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孝”之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2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我就会想起父母。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们将我们养育成人,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而且从不求回报。而我们,却从未想过感恩。

在《孝敬父母》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的故事,让我为之震惊,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这个故事,则让我永生难忘——《子路背米》。

孔子的学生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一些野菜,而父母十分想吃米饭。子路没钱买,就想着去找亲戚借一点米。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好几座山,子路犹豫了。但是让父母吃上米饭的决心胜过了一切,子路拿着袋子上了山。途中,子路不知摔了几次跤,不知饿了几顿饭,但也只是匆匆赶路。他历经风雨,翻越群山,终于让父母吃上了米饭。

啊!子路是多么孝顺啊!我脸上火辣辣的:现在的环境与子路那时真是天壤之别。平时都是父母买菜、做饭哪儿有的心!连买东西都是父母陪着的,更别说帮父母买东西了。而父母只是默默地帮我做事,一句怨言也没有。我真想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说一句:“您辛苦了!”我给父母的温暖是表面的,但父母给我的温暖却是永存心底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开始学着感恩。我在父亲下班时,捧上一杯热腾腾的茶,说声:“您辛苦了!”父亲的眼睛竟流露出一丝欣慰。我在母亲做完家务后,搬来小板凳,为母亲捶背,说声:“我爱您!”母亲顿时泪光闪闪……

也许,感恩只需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微笑,一个体贴的动作……它们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音符,谱写着人间最动听的乐曲,让父母都可以沐浴着阳光雨露般的爱。

三字经说得好:“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古今往来,有多少孝敬父母的榜样;风风雨雨,有多少父母为我们付出一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3

【关键词】传统美德;学生心理;行为障碍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中华民族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它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它的传递和发扬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还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

1.热爱祖国、天下为公。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一种人们与生俱来的感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奉献出来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充分的体现出来大公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国精神也越来越淡薄。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质,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行为障碍,因此我们针对这些不良的倾向,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卓越的贡献。

2.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勤劳奋斗、艰苦不屈的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也开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因此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学生做起,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懈奋斗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事观。

3.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风雨,但是从没有过放弃,都是依靠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细,这使得中华民族在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屈服。而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也要在学习或者生活的过程中,也要具有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4.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着。这种美德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在与人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互相信赖;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5.重视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我国早期教育中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可我们的部分学生文明素养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人们就要针对这些行为,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加强自律,把自己的各种不良习惯限制在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学生。

二、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中的作用

1、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定义和分类。所谓的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现和自身年龄、文化以及道德素养不符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这不仅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还关系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而目前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类别主要有:①注意力障碍;②依赖;③失败综合症;④情绪低迷;⑤自我心理。

2、在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中的作用。目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容易受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就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改善的新举措

1、在教学方式和在校时间的安排。心理和行为障碍学生往往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和控制冲动的能力,这是他们不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把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为辩论法,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并且教师还要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利用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而降低其感官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行为改变技术策略。该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心理动力学方法和再教育计划。心理动力学方法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加注意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恐惧。其中行为改变技术的主要手段表现在以下几点:

正强化:如果一种刺激是人们所喜好的,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它就可以增加行为的出现率,这种刺激就叫做正强化物,而有目的地使用正强化物,以使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就是正强化。

惩罚: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差生某一行为后,及时给予厌恶刺激或撤出正在享受的正强化物,以使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它主要包括从事厌恶活动、罚时出局、反应代价、谴责等具体方式。

塑造:指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区别强化的过程。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感染学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塑造的工程师,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的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激励学生,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4、给学生留下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计划,让其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来对其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进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来改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5、开展网上授课进行辅助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仅靠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和资料,让学生学会自学、开拓思维领域,将各科学习交叉相融,有利于学生探索钻研的兴趣,推动德育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而学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未来,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影响,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出现障碍。为此,我们在对学生的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到其中,从而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4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人世间好比是布满无数支蜡烛的大厅,这些蜡烛就好比一个个人,有的在燃烧着闪耀良知和博爱的光亮,照耀着大厅,有的却熄灭了这种光,熄灭的越多,大厅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闪耀着这种光亮,就能让这个大厅永远光辉灿烂。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助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己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

是害怕让别人的麻烦事来麻烦自己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却实支配着一部分人的思想。然而助人为乐是不嫌烦的,也许你助一臂之力,正可以化麻烦为顺利。助人之后,至少自己的心里是愉快的,个人的灵魂获得了一次洗礼,个人的情操获得了一次升华。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而不可抛弃。它是一颗不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舞台上,永远熠熠闪光。助人为乐是永恒的美德。

大连沙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赵锶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5

今天早上,我站在12路车上,人不算少,座位都做满了人。在车管所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连表示一下都没有。那位爷爷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我注视着他们,并不是可怜他们,而是为我们威海叹息。满车的人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座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

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这爷孙俩却不加理睬。

在小学时,做车最挤了,三班车挤不上都是正常的。有时,我挤上了第一班车。人很多,声音嘈杂。这时,车遇到了一个红绿灯,立即刹车,车身也随之猛晃。每当这时,那些大人就会说:“有病呀?挤什么挤?就你们小孩能挤!”我们听了,当然生气,可是拿这些大人也没有办法,毕竟,他们是大人。在这个时候,大人不应该去责怪我们,根本不是我们的错,再骂也没有用。这种情况,大人应该找个地方让我们把着,省得车一刹“呼啦”倒一大片,再踩着你的脚了,破口大骂。我们满肚子的委屈也只能咽。这样,我们心理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想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靠我们大家维持、发扬,如果每个人都对它置之不理,那么还有什么美德呢?还有什么传统呢?省下的只是中华民族,却什么也没有了。如果我们都不遵守它的条例,那么怎么对子孙后代教养呢?这还只是乘车,如果走到社会里去,会发现更多的违规行为,会发现更多的不良行为。

醒醒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等着我们继承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美德 行为习惯

一、从认知入手,塑造美的心灵

没有认识上的飞跃,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任务是打好认知基础。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运用“传美”教材,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例如,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中,在低年级将曾子杀猪的事例编成短小精悍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感情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学生道德意识的训练。如到了四五年级,要求学生不仅熟知“传美”教材中诚实守信的故事,而且动员学生搜集名人伟人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寻找自己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还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小宣传员和教员。

学生到了高年级,不仅要求他们通晓各年段传统美德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要具有传统美德的评价能力。学校设板报专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评价空间,他们利用诗歌、小评论、小品文或发表个人评论,或提供传美案例,在自身道德观念不断深化的同时,为其他年级的同学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二、知行统一,培养美的习惯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牢学生思想道德基础,用于约束指挥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我们力求与综合实践课、少先队活动、思想品德课进行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低年级结合“孝敬父母”题目,在学生感知孝敬父母的感人教材事例基础上,开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活动,利用传美教育课,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为父母减轻了哪些负担,帮助父母做了哪些事情?

随着年级的增高,教育活动范围也应不断拓展,教育内容也由比较单一化逐步趋向综合化。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传美”教育课整合为例,一项活动从“传美”教育范畴看,既包含了“孝敬父母”,又包含了“关心他人”“天下为公”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教育。从综合活动课的范畴看,既包涵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又涵概了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为学生广泛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养成优良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生在家庭“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深入到屯村、车站、街道,开展公益性活动。老人节期间,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奉献爱心、送去温暖,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传统美德道德观念得到了升华。

关注学生传统美德习惯的形成,重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常抓不懈,不能寄希望于几次活动。为此,我们在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每开展一个德目的教育,在学生有了认知基础后,都让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思考在家里、在社会、在学校分别该怎么做、做什么。然后,在班队会或传美课、品德课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认识不断加深,行为更加自觉,中华美德得到了发扬光大。

三、寓教于乐,激发美的兴趣

开展“传美”教育,打牢认知基础,形成良好习惯,仅靠空洞说教无法调动学生的全部积极因素,只有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陶冶美的情操、鉴赏美的真谛、促成美的行动。

我们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把影视教育、法制教育、艺术等一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最好形式,除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学校审定的影片外,购置了大量的音像教材,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在学生头脑中打牢“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基础。例如,在纪念中国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除组织学生统一观看预定的抗日题材影片外,还有目的地要求学生观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自编自演了短小精焊的小节目,其中《王二小放牛》掀起了活动的,赢得了长时间热烈掌声。可见,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是空洞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四、多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必须取得社会、家庭的广泛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实效性、稳定性。

首先,要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互通信息的绿色通道,保证相互信息畅通,使教育活动同步,在教育主旋律上产生共鸣。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途径很多,可以建立信息联系卡,选派信息联系员,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这些办法和途径,学校可以自查教育成效,家长可以知晓学校教育目标、目的、内容,了解孩子校内外全部情况,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与社会建立广泛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可以采取走出去,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可以采取请进来,让有关人士现身说法或剖案解析,发表见解、意见或建议,使教育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