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 衔接理论 高中英语 完形填空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319.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传统的完形填空教学方式,注重于对词汇意思、用法,分析语法结构以及句子结构的讲解,很少关注语篇教学。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和文章意思准确选出最能反映文章意思、最符合要求的词语,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理解全文和把握上下文语义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完形填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衔接理论的作用,并展开衔接理论教学训练。

1 衔接理论

20世纪60年代开始衔接理论研究,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的衔接》中,深入阐述了衔接的概念。他们将衔接方式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种,其中语法手段包括指代、省略、连接和替代,词汇手段分为复现和同现,在这些连接方式中,指代和词汇衔接在语篇中往往构成衔接链,这对于理解整篇文章具有积极作用。

在《语篇中的词汇模式》一书中,Hoey对衔接做了细致的研究,他除了指出重复的方式外,还将词汇的重复分为曲折转述、同义转述、简单重复以及曲折重复,且将词汇重复作为论述的重点,认为词汇重复是可以计算和测量的。他认为在语篇阅读中,若将三个或是具有更多词汇衔接点的句子留下,将小于三个词汇衔接点的句子舍掉,则会得到语篇的摘要,这符合文章的主旨通过文意重复或者词句重复的特征,由此看来,这种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语篇主旨。

2 衔接理论在高中完形填空中的应用

传统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中,忽视衔接理论教学。下面我们结合衔接理论在完形填空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和实效,对衔接理论教学的作用性进行分析。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笔者将所执教的高三年级(17)班、以及(18)班同学纳入本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具体的实验研究步骤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针对(17)班、(18)班同学设计内容、形式完全一致的完型填空题目,要求学生应用自身所掌握知识进行作答,笔者进行评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与统计工作;第二步:在执教过程当中,针对(17)班、(18)班学生进行基于衔接理论的完形填空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将衔接理论应用于完形填空中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三步:在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实验之后,笔者另选内容不一致,但难度评估基本一致的完形填空,同时对(17)班、(18)班学生进行测验,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完形填空测试结果进行记录;第四步:对两班学生两次完形填空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

2.2 衔接理论在完形填空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2.1 文意的理解

完形填空要求在对文章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一般来说,文章段落有主旨句、衔接句组成,而且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是文章的主旨。在完形填空文章中往往含有一些情感因素,要选择适当的情感词语,必须深入理解文章情感和意思。如the next morning the stranger, actually a sorcerer (巫师),thanked her by granting (允准) her(26 )that anyone who climbed up her tree should not be able to come back down until she……26.A. suggestion B.demand C.permission D.wish。在下文中出现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的相关内容来看,此处应当表示她很难实现的愿望,故选D项。

2.2.2 结构的分析

从文章题材来看,完形填空文章主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从结构上来看,分别用“What”、“How”和“Why”表示,在做完形填空时,首先要分清文章性质,并根据文章的提示语进行步步深入,把握住文章的大体结构,如在高中说明文文章“English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中,文章这样描述“English prevails in transportation and the media; The languag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English……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youth culture”,这就从媒体交通、信息时代、青年文化等各方面,点出文章主旨在于强调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而每次都重复“English language”,正突出了文章的结构。

至于隐性的一些文章结构,具有上下连接的形式,这就要求对文章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实施主体、动作顺序以及逻辑关系等判断选词。如看动作的执行者,And video cameras can be used to ( ) people,s actions at home. “video cameras”是实施主体,因此,在选择中,必须符合实施主体的特征,所以在A .make B. watch C .keep D. record 选项中,只有D符合要求。如根据行文关系判断代词,如2008年高考中,When the children came back to steal her 29 ,she had them stuck on the tree. They had to beg her long 30 she gave the tree permission to let 31 go.选项有A. it B.them C.him D.Her 根据文章意思是“她放走偷梨的孩子”,在31题中,指代孩子,因此选B

2.2.3 逻辑的把握

语篇中涉及转折、递进、因果、主次、并列等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关键词、上下内容,让学生确定应当填写的词或是短语。如转折关系,在In some places water is very shallow, but in some places water is().根据“but”转折关系的词语分析,要求所填词语要与“shallow”词义相反,因此要填“deep”;如并列关系中,表示并列的词有“and”、“either”等,在词语选择时,要结合上下文词句,明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在Mrs. O, Neill asked ()questions and did not scold us either.中有选项A. more B. many C. no D. certain,根据and是一个并列连词,either是副词,且either仅仅起到加强语势的作用,因此在选词时要选择具有否定意义的,所以选择答案C;如上下顺接关系,如在“After the test paper to hand in, the teacher found that there are 13 students appear when ( )errors.” A. completing B. answering C. examined D. marking,根据文章意思是教师阅卷中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因此,选项集中在C.D两项,再从动词形式上来看,C表示过去完成式,D表示那时正在进行的动作,而错误出现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是那时正在进行的行为,因此确定D选项。

3 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验,通过百分制的评估方式,以(1)衔接词使用量;(2)整体分值;(3)平均分值;(4)优生率为指标,对学生完形填空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结合表1中的相关数据发现:在完形填空中引入衔接理论,使得学生在衔接词选择正确性方面的平均分值提高了2~3.2分,效果显著。同时,优生率也实现了10%~12%比例的提升。换句话来说: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中引入衔接理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完形填空的答题正确性,帮助学生对语篇进行有效的理解。

4 结束语

通过采用衔接词、逻辑、结构,以及文意训练后,学生做完形填空时对连接词的选择率、文章的逻辑把握、结构分析能力以及文章意思的理解力大大提升,这说明了将衔接理论引入完形填空教学中,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必须转变单一的词语意思、词句结构教学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衔接理论,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雁冰.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回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长句翻译;句式特征;倒译法;分译法;合译法

一、翻译对象介绍

本论文主要选用来自韩国各位著名学者联合编写的《韩国文化与韩国人》为翻译对象,该文本主要讲述了韩国社会的各种生活面貌与性格,具体从韩国的游戏文化、酒文化、宗教文化、家庭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形象地介绍。此书中存在大量句子篇幅较长、繁杂冗长的句子,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的话,句子冗长嗦,不通顺,语意混乱,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从而无法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论文将重点介绍有关长句的翻译技巧与策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思想。

二、长句概念及特点

韩语属于黏着语,修饰语过长导致句子结构复杂,所以长句就成为韩语表达的一大特点。所谓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复杂、容量较大的句子。字数多是长句的外部特征,结构复杂是长句的组合特征,容量大是长句的表意特征。原文中存在大量长句子,一段五六行的文字中有四五行是定语或状语,句式过于冗长,而在汉语中,过长的定状语会导致文章逻辑混乱、表述不清,并且汉语大多是以“短小精悍”为特点。所以在翻译中,如何将过长的定状语等修饰成分转换成符合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子成分成为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三、翻译技巧的使用

(一)倒译法

定义:又称为“逆译法”,是指当句子叙述顺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不同时,要逆着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因为韩国语属于黏着语,它同汉语的语序不同,韩国语是主-宾-谓的结构顺序,而中文是主-谓-宾的语序。韩国语的谓语常常放置在句子的末尾,所以在翻译成中文时,要从后面部分开始翻译,逆着顺序进行翻译。

例如原文《韩国的游戏文化与社会性格》中的一句话:“并且每当回想起其中所包含的每一位家人时所感受到的温暖、感谢、思念、不舍、愧疚,以及无法表达出所有心情的遗憾与由于经常在身边而无视的冷淡之情,不知是有多少感情一次性涌现出来。”本句子较为冗长,突显不出译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采用倒译法,先将句尾部分的谓语从句放在句首进行翻译,改为:“并且当回想起家庭中的每位成员时,不禁一下子就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感情,如平静地感受到的温暖、感谢、思念、不舍、愧疚,以及无法表达出所有心情的遗憾与由于经常在身边而无视的冷淡之情。”这样一来译文的意思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让读者明白这些复杂的感情是一次性涌现出来的,使句子结构一目了然。

(二)分译法

定义:所谓分译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较长或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译成汉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可以用几个逗号将大长句分为几个简短的并列分句,或者可以将长句用句号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句子。这样可以使译文层次分明、语言精辟,结构明了,更符合汉语的句子特点和表达习惯。

例如:《韩国的游戏文化与社会性格》中的一句话按照原文顺序翻译为:“按照此种观点,从朝鲜时代开始直到今天为止,作为通过竞争方式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分析朝鲜时代的掷尤茨和升卿图游戏,以及开化期之后的打花牌和扑克牌游戏的规则,一起来观察因时代变迁而产生的社会性格的变化。”这样看来,译文较为繁杂冗长,抓不清主次关系,结构较为混乱,需要采用分译法,将这个大长句分解为两个独立句子,使结构清晰,简洁明了,因改为:

“按照这种观点,通过分析游戏的规则来观察随着时代的变迁引起的社会性格的变化。此种游戏是从朝鲜时代开始到今天的以竞争方式实行的代表性游戏,包括朝鲜时代的掷尤茨和升卿图游戏,以及开化期之后的打花牌和扑克牌游戏。”用句号将原文的一句话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句子成分,从而明确指出此句重点讲述了这种游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所要转达的意思,并且使译文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三)合译法

定义:当长句前后分句之间联系紧密时,可以根据逻辑关系整合在一起进行翻译,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合为一个简单句子。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简单明了,明白易懂且语气连贯,一气呵成。通常将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缩合为一个进行指称,这样做避免了重复嗦,能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四、结论

在查找相关韩译中的长句或定语从句翻译方法时,发现有关的资料少之甚少,但英语的长句汉译方面有不少资料,所以借鉴了较为成为的英汉翻译理论,对长句韩译汉的翻译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于长句的翻译技巧,总结为:首先分清句子结构,先找出主干,然后运用翻译方法调整句子结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何其梓.笔译理论与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善华.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浅,社科纵横,2006.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编码规范;规则检查;类型转换

1.背景

软件编码规范是程序在编写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标准,实施什么样的编码规程取决于很多因素,航天型号项目所采用的编码规程最重要的就是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编码规程使得开发人员在编程时和测试人员在测试时有章可循,减少因编程语言的因素而导致的错误,降低存在隐患的语言特征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软件质量。

2.代码规则检查方法

软件静态测试包括代码审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和代码规则检查等,是指不运行被测程序本身,仅通过分析或检查源程序的语法、结构、过程、控制流、数据流、接口和表达式等来测试程序代码的正确性。其中代码规则检查根据各项标准,从代码的安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方面,分析查找出程序的欠缺和不足以及错误之处,发现违背程序编写标准的问题,找出程序中不安全、不明确和有歧义的模块,例如语言使用规则变量命名检查、类型检查、函数的声明和定义中使用的标识符不匹配,在函数体内使用外部变量声明,不允许的递归、未使用过变量的变量、数组的初始化不完整等。

代码规则一般分为强制项规则和建议项规则,可以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根据测试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出,在测试过程中,静态测试比动态测试更有效率,以最小的代价更多更快速地找到问题,通常能够发现不少于70%的编码设计缺陷和程序逻辑问题。代码检查非常的耗费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试人员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细心程度,而代码规则检查则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一般由测试工具执行生成检查报告,常用工具包括QAC/QA C+、Testbed、logiscope等,这些工具可以很好地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测试工具集成在一起,程序员在编程过程可以同时完成编程规则的检查,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能更全面检查出违反编程规则的代码。航天型号软件通常采用的标准有GJB2725A、航天型号软件c语言安全子集、探月工程探测器系统C语言编程规范等,可以极大的提高测试效率,减少错误的出现概率,确保软件研制质量和可靠性,提高软件研制工程化水平。

3.类型转换规则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4

    毕业论文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2年半学期各门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查.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及运用商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训练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论文写作要求:

    1、以英文/汉语完成论文写作。

    2、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个单词或字, 统一采用A4(210x297mm)页面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2.8cm,下面距2.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5cm,页眉1.6cm页脚1.5cm装订线0.5cm.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1.25倍行距.页眉内统一为:用5号宋体

    3、论文的内容要与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要求论述者阅读一定量的英文和中文资料,能够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合理删减、组织和编辑,掌握论文撰写的结构与布局。要求语言流畅,层次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具有以下特性:

    1) 科学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可靠,结构合理,能反映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的程度及其某一问题有较深理解很认识

    2) 实用性:选题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应该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3) 逻辑性:论证应该有力,层次应该分明,逻辑应该严密,结构应该完整合理

    4) 技术性:应该具有收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格式应该规范

    4、写作时间安排:

    1月14日:学生与导师见面选题和开题

    1月15日-3月25日学生写作,提交提纲,初稿,导师修改并将完成情况向系里汇报

    3月31号前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完成第二稿交导师修改

    4月7号前完成定稿并按照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打印3份,交系里2份

    4月8号-4月13号准备答辩,原则上采用英语答辩

    2007年4月14号论文答辩,原则上采用英语答辩

    5:论文成绩评定:采用5级记分制,及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优秀没,良好等次的人数分别按不高于15%,20%的比例评定.终结成绩必须经指导老师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认定.

    6:特别说明:

    毕业论文写作是严肃的事情.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一经发现此次论文成绩判为0分.

    三、 论文选题方向:

    1、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课程设置等

    2、商务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影响和意义;

    3、我国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4、商务英文翻译技巧;

    5、江西招商引资探讨及其对策

    6.WTO保护期过后对我国的影响;

    四、 论文设计与拟定的程序:1、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本指导书提供的选题范围,从中选择论文方向,确定题目。(注:选择其他的题目,需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

    2、 搜寻与本人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文献,形成论文大纲,注意论文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和正文. 详见后面附件

    附件1:

    外语系英语专业(高职)毕业论文选题(商英专业)

    1.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探讨》

    2.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3.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4. 《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5. 《单证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6.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7. 《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8. 《浅谈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9. 《中国退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0.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11.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12. 《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本土注册探讨》

    13. 《我国利用国际贷款/国际援助现状分析》

    14. 《WTO与我国反倾销探讨》

    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现状》

    16. 《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17. 《中印两国两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

    1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9.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20.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21. 《外商直接在华投资探讨》

    22.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23.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24. 《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探讨》

    25.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6. 《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27. 《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28. 《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研究》

    29. 《制单工作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

    30.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探讨》

    31. 《浅谈实质利益谈判法》

    32.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33.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34. 《清算所在期货市场上的地位》

    35.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36. 《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37. 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

    38. 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反倾销

    39. 如何防范信用证诈骗

    40.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探讨

    41. "10+1"自由贸易区未来前景展望

    42.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43. 商务英语的特征与翻译

    44. 珠江三角洲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5. 南昌现利用外资纵谈

    46. 广州/深圳等地区三资企业结构分析

    47. 浅谈广州等地区外贸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48. 浅谈广州等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市场分布

    49.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之探讨

    50. 单证员跟单员等资格证书现状思考

    51.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2.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53.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55. 中国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56. 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业务对外开放之探讨

    58.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59.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60. 文化和地理因素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61. 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

    6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

    63. 贸易磨檫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64. UCP600-信用证领域的新规则探讨

    65.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及总则

    66. 浅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67.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68. 浅谈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利弊

    69. 经纪佣金商或场内经纪人在期货交易中的地位

    70. 浅谈商检证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附件2 开题报告格式

    商务学院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中国家庭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题目性质:     研究论文          

    学生姓名:      XXX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    院:     XXXX        

    年    级:       04级          

    指导教师:      XXX          

    一、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家族企业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家长式的管理方法、企业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后续发展无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家族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已显得尤为紧迫。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

    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管理创新的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家族企业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进行深入地研究。首先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管管理创新含义的不同看法,提出了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内在机理,认为我国家族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有效性在于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家族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利于充公调动企业员工尤其非家族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如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家长式决策、缺乏战略管理和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再次,要创建一种适合我国家族企业实情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好我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本文指出了我国家族企业开展管理创新面临着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研究工作进度

    1、教师报题(2006.11.1----11.15)

    2、网上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2006.11.20)

    3、学生选题(2006.11.20---12. 15)

    4、落实任务(学生与导师见面,交电子邮箱地址)(2006.12. 1---12. 25)

    5、学生上交开题报告(纸字稿)(2006.12.25----2007.1.15)

    6、中期论文检查(交电子稿)   (2007.4月1日前)

    7、论文上交(纸字稿附电子稿)(2007.4.15----2007.5.1)

    8、07届毕业设计答辩(评定学生成绩)(2007.6月初)

    9、07届优秀论文评定(2007.6.15)

    10、07届优秀论文汇报会(2007.6下旬)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顾文静,温州民营企业实行委托---制的障碍分析,经济管理。2002.2

    [2]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苒明杰,管理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5

论文摘 要: 英语长句是翻译领域里比较难以处理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顺译、逆译及拆分等方法进行翻译。本文旨在对这些方法作以归纳,为译者处理长句问题提供借鉴。

在英语翻译的学习过程中,英语长句的翻译属于英汉翻译中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它往往让许多初学者不知所措。英语长句的特点主要有:结构错综复杂,逻辑性较强,层次及附加成分颇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显得非常有难度。尽管英语长句的翻译有很大难度,还是有一些解决的方法。总的来说,主要有顺译法、逆译法及拆分法。

一、顺译法

顺译法就是直接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当英语长句所叙述的内容在逻辑关系、顺序及结构层次上与汉语思维一致时,一般采用顺译法。

例如:Sometimes an innocent person who is involved in an accident is crippled for life and the person who caused the accident might not have the money to pay him for years——but the insurance company does.

译文:有时事故中的无辜受害者终身残废,而肇事者就是拖上几年也拿不出钱来赔偿,可是保险公司却赔得起。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由and连接的两个并列的定语从句。前一个定语从句表达的意思是:事故中的无辜受害者终身残废。后一个定语从句表达的意思是:肇事者就是拖上几年也拿不出钱来赔偿。最后,以but为首的转折部分的意思是:可是保险公司赔得起。这三部分内容在逻辑上与汉语的思维表达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顺译。

例如:And I will lay you ten to one that after you have answered the questions,and explained how to find the information,and why you want it,the clerk will go off and get one of the other clerks to help him try to find Garcia——and then come back and tell you there is no such man.

译文:我敢跟你打个十赔一的赌,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当你说明了怎样查以及你为什么要查之后,这个职员会离去并找其他职员协助他找加西亚——然后回来时他会说,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这个句子如果不把它顺译,就会出现误译的情况。有的人会将“after you...want it”这部分先翻译,然后再翻译“I will lay you ten to one”,这样一来,原句内容的逻辑关系就会改变,就不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思。所以,当原文顺序与汉语表达逻辑相符时,最好采用顺译法。

二、逆译法

逆译法就是将原句的顺序颠倒过来翻译。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习惯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甚至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要进行一番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Time goes fast for one who has a sense of beauty,when there are pretty children in a pool and a young Diana on the edge,to receive with wonder anything you can catch!

译文:当你跟可爱的孩子们站在池子里,又有个年轻的戴安娜在池边好奇地接受你捉上来的任何东西的时候,如果你懂得什么叫美的话,时间是过得很快的!

这个复合句如果按照原句的顺序翻译的话,就会显得很不自然,给人一种混乱甚至晦涩难懂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照顾到汉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先翻译从句再翻译主句,使译文自然流畅,意思明了。

例如:Such is human nature in the West that a great many people are often willing to sacrifice higher pay for the privilege of becoming white collar workers.

译文:许多人常常宁愿牺牲比较高的工资以换取成为白领工人的社会地位,这在西方倒是人之常情。

这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同位语从句组成的长句。翻译时,可根据汉语叙事在前、表态在后的构句逻辑,将主句“Such is human nature in the West”倒置到句末,这样更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三、拆分法

拆分法就是将英语长句拆分成一个个分句进行翻译。有时候,英语长句中的主句与从句或主句与修饰语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化为句子,分开来叙述;为了使语义连贯,有时还可适当增加词语(张培基,1983)。

例如: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译文:行为主义者的看法是,如果一个儿童在许多刺激物的环境里成长,而这些刺激物能够发展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这个儿童将会有更高的智力发展。

这个句子看起来有些复杂,包含了多层从句,很难用一句话翻译出来。其实只要理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将它化成多个短句即可。主句是“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that引导一个宾语从句,the child是从句的主语,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the child,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an environmen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many stimuli。句子结构分析清楚以后,再适当增加词语,以短句的形式翻译出来,译文就会显得清晰、明了。

四、结语

英语和汉语无论在思维还是表达习惯上都存在很大的的差异,因此给英语长句的翻译增加了很大难度。本文重点解析了三种较为常用的英语长句译法。通过这三种译法的运用,使得译文更加自然流畅,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是,在翻译时要懂得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译法。

参考文献:

[1]冯庆华,穆雷.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逻辑结构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授予硕士学位的两个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使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音乐与舞蹈学作为艺术学的一级学科,研究生普遍缺乏对学科研究方法的学习,缺乏对创新能力的理解,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使体现学科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影响各艺术院校学术水准和学科建设的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

一、音乐学创新能力的特征

就音乐学硕士而言,创新能力是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产生有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能力,开拓新领域或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创造音乐表现新技法的能力,艺术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性表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综合表达能力。

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一直存在误区。人们往往重视可以用文字表述或传递的显性成果形式,忽略非文字化的隐性成果形式;重视理论创新能力,忽视隐藏在表演艺术中的实践创新能力;重视科研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忽略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因此,探讨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必须以厘清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和属性为基础,这样才能避免大文科的雷同化。

音乐创新能力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分别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音乐研究能力和隐性音乐研究能力所制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隐性知识的特征是存于个体头脑中,难以文本化表述和传承,但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对音乐独到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到演奏中的动作形态、力度把握、用力方式、手感变化等等,无一不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它们大多以示范的形式传承,而无法用准确、系统的描述来表达和交流。即便是音乐创作,也难以用统一、规范的理论概括全部成功之作,经典的作品无处不展示着个人风格的魅力和融于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能力,比显性知识的研究更为复杂,更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更需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

二、考试模式的选拔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长期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仅仅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然不够。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检验的第一步是入口质量关,这个环节决定了选拔的研究生是否具备创新性研究的基础能力。培养目标决定考试模式,作为选拔人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以看做是为创新能力搭建的平台,其测试重点主要集中于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以理论类试题为例,面对同样的复习内容和参考书目,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知识结构和视野不同,思想表达能力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结论必然千差万别。史论类试题,本科生往往注重知识的全面,常采用标准化试题的考试模式,答案具有唯一性,需要死记硬背。这种模式的试题若用于研究生入学测试,则可能无法区别考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反之,非标准化试题则给考生展示理解力、分析力以更大的空间。技术理论类试题,若简单的以对错为判断标准,简单化的写作与分析显然没有差异化辨析利于选才。譬如,四部和声写作题仅用简单的三和弦可以不出错误,但与不同形态七和弦的运用和流畅的声部连接相比较,两者知识结构的要求相去甚远。

这些差别,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内容、题型设计、评分标准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握得当,自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起较高的平台。

三、课程设置的重叠与拓展

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所有音乐学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课程设置的焦点主要是如何与前置课程衔接的系统化与拓展性问题,也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近十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一倍,从2003年的26万多人扩大到2012年的58万多人,已经从精英型教育向普及型教育转变。入学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研究型学习所必须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缺位。如果直接引入新的内容,进入新的知识层次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研究方法,很多学生则不具备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则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对必要的相关课程进行完善,由此导致研究生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本质上的重叠,在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上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以专业基础必修课“音乐作品分析”为例,除全国几所重点音乐院校之外,在课程名称上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的学习加以区别,如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曲式学”或“曲式与作品分析”,在研究生阶段称为“音乐作品分析”。但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本科阶段基本相同,甚至考核方式、考核内容都与本科阶段非常相似。事实上,两者在教学模式上的区别应该是泾渭分明的。

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能根据“曲式学”分析规则,侧重于典型的音乐作品分析,侧重于曲式结构分析,侧重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分析,侧重于规范化的标记和阐述。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应灵活运用“曲式学”的基本规则和学理,分析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分析的范围从曲式结构扩大到各音乐结构元素的灵活运用,包括主题分析、动机分析、复调分析、配器法分析等等,以从个性化塑造和多元化结构样式等角度窥视音乐作品从构成规律到无穷变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音乐作品,介绍、了解近现代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结果的描述常采用小论文的形式,更接近研究性成果的表达模式,为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做文本分析方法的铺垫。

同样,在音乐史论、音乐美学等课程中,仍然存在着差异化设置、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对于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既要巩固相对统一的基础知识平台,又要突出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必须在学科交叉、领域融合上进行针对性地改革。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本科生课程模式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基础课程设置量大,学生疲于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主要源自于本科侧重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研究生阶段规定的必修课程总量减少,选修课程、学术讲座等比例增加,多学科交叉渗透、知识相融贯通,由此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基于问题推广提问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入学术辩论,将章节性学习变为专题性讨论,通过质疑、讨论、观摩等教学活动,培养理论层面反思与探讨的习惯,在思辨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材选择上,将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变为围绕专题、广泛查阅资料、融汇各家学说,将学习的主线与不同观点的辅线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作业方式上,将布置-完成-检查的被动程序变为课堂小论文写作,或由导师在每次课后布置一些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献,独辟蹊径思考问题,再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并在下次课堂上介绍或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师和同学各抒己见地讲评,在实际学习和感悟中提高音乐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在教师职能上,应实现课堂主宰者到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转变,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路,调动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导师可以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艺术活动,增加学术接触。

如音乐史论的专题研究,教师可以设定每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和范围,由理论、演奏、演唱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从不同的思维和视角讨论共同的问题,在讨论中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能力。

五、技能与艺术的创新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涉及到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复杂的综合知识,对表演者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有很高的要求。尽管技能的提升常常会越过逻辑推理的思维定势,通过突然闪现的联想、灵感实现质的飞跃和境界的升华,但成功的艺术表现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厚积薄发的创新意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次创作;而情景的再现和传承,又离不开技能传授中的科学方法。

蕴含在表演艺术中技能提升和传承的能力,取决于艺术表现中的创新能力,是技能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其培养模式主要有4个特点:

1.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并举,打破单一学科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从多学科、综合视角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感觉,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读书的习惯。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避免两者脱节,避免单纯模仿性教学。在技能示范和学习方法教学中,一定的理论支撑是准确、科学解读的基础,对培养分析、联想、总结、概括问题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小课教学与交流合作并举,从不同角度突破常规的思路,以提升创新欲望,活跃创作思想。

4.实践与考核并举,表演实践是提升艺术表现力的根本途径。如果表演类研究生把考查或考试的音乐会作为学习的唯一动力,则会因实践量不足而无法掌握艺术表现和技能传授的真谛。解决的方法是从备考曲目难度、备考曲目类型和备考曲目数量等方面进行设置,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考试曲目,增加音乐文献积累、艺术实践积累。

六、创新研究与表达能力

创新研究能力是将实践成果转变为理论成果的重要途径。很多音乐院系将音乐论文写作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却忽略了论文写作仅仅是研究结果的文本物化形式。如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测方法、文献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系统方法、逻辑方法、思辨方法、比较研究法、田野方法、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历史研究法等等,它们是创新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人们在长期科研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只有掌握并能够合理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对新颖的灵感、观点、联想等进行科学的研究。譬如学位论文写作,首先就应掌握文献研究法,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运用现代科学工具(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信息的能力,快速、准确、全面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更新和拓展知识,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能力;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起点的能力等等。

音乐研究需要逻辑方法,也需要非逻辑方法。如在艺术表演活动中,从已知到未知之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往往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很可能通过直觉、感悟或想象来构建实践创新。这些创新属于隐性研究能力范畴,可能难于用语言表达,不具备复制性,但同样可以成为音乐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写出的论文则会沦为“经验体会”、“学习记录”,与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要求相去甚远。

对于学位论文写作而言,从文献收集、梳理、归纳研究,确定一定视角下的研究选题,到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假设,都是对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的考验。这个过程,既检验创新的研究能力,又检验规范的表达能力;既要有正面阐述的能力,又要有反问的能力;既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思想和成果,又要对引用或吸收的内容标明来源。

音乐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培养机制的建设和健全,则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任何机制在建立过程中都会因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化、培养性质的差异化、培养对象的差异化而有所侧重,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