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

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1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农产品的多数产地集中于农村地区,因此农村地区的营销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网络宽带问题。宽带是网络营销的基础配置,高速稳定的宽带是有效营销的根本。但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不包括宽带接通,没有配备宽带链接设施,严重阻碍了网络营销的发展。此外,对于架设宽带设备的地区,宽带接通以后,存在网速慢、网络不稳定、收费高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促进农产品的信息流动,出现信息不对称,阻碍产品销售。二是物流配送问题。目前,在物流方面,人们所采用的大多是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而出于盈利考虑,他们的网点设置多在城区,农村地区相对少了很多,这就与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不符。“要想富,先修路。”运路不通,就会严重影响网络营销的效果和价值,阻碍农产品品牌建设进程的发展[3]。

2.品牌保护体系不健全区域品牌不是隶属于个人,而是为某一区域所共同拥有的,需要各方齐心合力去维护。首先,就地方政府而言,没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来对当地的农产品品牌进行保护,不能从大局出发来保护和指导当地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其次,就企业而言,一方面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愿付出,甚至滥用品牌,对品牌的影响力造成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忽视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的持续维护,只是在建设初期高度重视,却在后续的营销过程中缺乏时间、精力和财力等的大量投入,最终导致多数品牌昙花一现,缺乏持久的知名度和生命力[4]。

3.网络营销意识不全面多数农业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存在偏颇性。一方面,他们认为网络营销仅仅是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只是把线下的产品搬到线上来出售而已。殊不知网络营销主要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销售只是网络营销的一个作用罢了。另一方面,他们不仅不能赋予品牌适当的内涵,而且对于品牌知名度的管理,也缺乏现代的管理手段和长远的发展眼光。

4.网络营销人才缺乏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决定发展。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网络营销过程中,对于企业而言,多数规模较小,经营业绩有限,难以吸引人才并使其长期供职;对于农民而言,多数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技术、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了解较少,也难以从外界引进人才[5]。此外,当前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方面的电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从业者也甚少。

二、促进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

1.做好区域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使更多的农村地区和西部偏于地区都能有宽带设备和设施覆盖,尽快使农村地区都能连接宽带,方便上网;另一方面我们要提升已有宽带设施的质量,加快网速,提高网络稳定性,减低宽带费用,扩大宽带覆盖面,增加宽带用户数量。其次,依靠政府力量,增加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点和快递网点数量,强化与农业企业和个体生产者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物流网点总体布局,尽快实现物流网点全覆盖,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2.联合各方力量,健全品牌保护体系农产品区域品牌网络营销的建设需要引导,为此,地方政府的责任不容推辞。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反对盗用品牌,加强品牌保护,增加违法成本,使农产品的品牌保护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企业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在品牌网络营销过程中,不仅要为维护品牌的持久生命力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自觉维护品牌的良好声誉,不做有损品牌影响的不良行为,更要重视品牌网络营销的全程建设,注重后期维护,增加后期投入,为品牌的持久生命注入活力。

3.多措并举,健全网络营销意识对于农业企业而言,若想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网络营销,健全自身的营销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深刻认识网络营销对于打造优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大作用,抓住机遇,把热点问题和自己的产品特点相结合,吸引网络注意力,扩大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名度,进而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要借鉴学习国内外其他地区农产品品牌管理的系统方法,从长远考虑,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手段,对品牌内涵、知名度、营销方式、生产包装等进行分步、有序改造,塑造出著名的农产品品牌,并努力使之成为驰名品牌,甚至世界品牌。

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消费者;网络营销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二)农产品自身特点

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三)农产品市场特征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四)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电子商务毕业论文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二)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

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三)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

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四)网络消费者特征

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网站策略研究

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站首先要明确建设的目的,对目标群体的消费习惯、爱好、购买能力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建设本企业的网站,并采取措施提高网络的宣传效果,使网站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产品和服务策略研究

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络在企业的引导下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要求,企业可根据顾客的选择和要求及时地进行生并提供服务,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太便宜和太昂贵的商品都不易在网上交易成功,因为太便宜的商品会因送货上门而价格上涨,而太昂贵的货物,顾客更乐意通过面谈来购买。因此,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先了解消费者的意向和偏好,然后再设计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研发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赢得顾客。

(三)定价策略研究

互联网上开展商业应用网站的成功案例大多是遵循了互联网的免费原则、间接收益原则和低价位定价原则。农产品在人们消费结构中,多属必需品与低档品,且消费弹性不足,只能采用低价位定价策略。目前农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应该重点树立品牌农产品物美价优的形象,而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价位。可用低价位来开拓市场,使产品占领市场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高价格,使品牌农产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符,再用高价位获得高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綦卫平,王新艳.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

[3]王海萍.在线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10)

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3

“工学交替”不仅是学生在学校和在工厂的时间与空间上学习交替,更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等教学内容的不拘形式交替;“能力生态”不仅是一种能力培养目标,更是一个能力培养过程,“生态”的落脚点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鱼渔双授”教育模式解读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鱼渔”双授的教育,是指按照“生产科研生态流程”细分出的“行业(企业)、技术链、人才链”与“教育教学生态流程”细分出的“专业(方向)、课程链、能力链”所需的育人元素,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并传授掌握与应用“知识、技能”的方法,既给“鱼”,又给“渔”。

第一,实践教学“三合一”。在理实一体课程教学上,以厂校融合式“教学车间”平台为载体,通过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利用生产性实训。达到“学做合一”;在企业顶岗环节通过任务实操与轮岗训练相结合,将专业课引入企业开设,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达到“产学合一”;在企业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试验环节通过岗位实践与技术服务,重点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达到“双业合一”。

第二,课堂教学“生产化”。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及开放办学机制,学院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整合与扩建,以便更好实现“厂校融合”中的“校中厂”。首先将三个基础实验室整合序化为“基础实验中心”;其次重点扩建整合了“农产品深加工实训车间”。其中与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功能性食品加工实训室”:再次整合了“产品质量分析实训车间”等。功能性食品加工实训室是示范专业与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专业为茗宝设计开发“茶爽口香糖”配方,并提供技术路线,企业将“中试车间”建到学校,出租给学校使用。学生平时上课内容就是企业实际生产工序,“加料……浇注……成品”等程序与企业一样,只是规模缩小了一点而已。2008年11月在该基地,学院发起并承办了全国高职高专首届生物技能大赛。

第三,实践育人“厂中建校”。按照“对接就业岗位”原则,依次建立“经贸东茶基地、经贸杭茶基地及柯城名优农产品网销推广基地”,分别对应工艺实施岗、品质控制岗及产品营销岗。这些基地由学院与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位于绍兴滨海工业区,每次可以接纳一个班学生顶岗实训。在该基地中,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学生进入工厂,第一件事就是接收企业为期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企业兼职教师与一同驻扎在基地的专任教师共同给学生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训》课。真正实现“融课入厂、厂中有校”的边工边学新格局。

第四,服务社会“平台化”。应用工程系通过社会服务平台的搭建服务社会,以此锤炼师资团队,提升治学能力。几年来,先后构建了技术培训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职教服务平台三大社会服务平台立体化服务区域内新农村建设、企业技术攻关和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平台,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推进“农民点菜,学院送餐”科技下乡服务工程,推出《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专题教育片和《新型茶农培训系列丛书》,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活动和企业培训活动。截止到2012年2月,累积培训新农村人才1200余人。在技术服务平台,依托农产品加工专业优势,开展以“茶加工技术”为主线的企业技术服务,先后为当地企业开发新技术,如为浙江省武义中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细胞破碎制茶机械及制茶工艺》等。在职教服务平台,利用创办全国首届生物技能大赛的影响力,承办全国性教材建设研讨会及师资培训活动等,加强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协作。

“鱼渔双授”成效显著

通过“鱼渔双授”的教育模式,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社会企业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

第一,专业课程精品化,为培养人才打造了首要条件。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改革,两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学院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于2010年5月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农产品深加工与创新创业》于2011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天然产物生产与实训技术》课程改革方案被列为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该教材被列为2009年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农产品深加工与创新创业》教材被列为2010年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且该门课程为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类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改革与实践”重要建设支撑体系。

第二,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完善。示范专业群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工商局等组织机构大力协助下,积极开展企业人员技能培训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活动,体现出技能培训服务辐射面广、专项性强的优势。自2009年暑期以来在浦江、安吉、江山、海宁等多个地区先后开展了茶叶加工工、庄稼医生、农产品经纪人、食品安全、农产品网络营销等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实现创业与致富,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为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扩大服务区域范围,2011年初学院录制了《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专题教育片,并编写了《新型茶农培训系列丛书》(2011年12月出版),拓展了技能培训的模式,并且进一步推进了技能培训平台的建设。

2010年凭借专业优势,学院先后面向杭州市工商系统举办了杭州市工商系统食品专业知识(食品分析检测)培训班,面向全省企事业单位举办了浙江省科技厅第六期色谱技术及应用培训班,对22家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并与杭州市工商局、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办公室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专业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指导。示范建设以来,专业教师积极通过科研、顶岗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技术服务能力,示范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已经从基本的技能培训上升到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

从社区到企业,从科普宣传到技术合作,从“个人洗脑充电”到“企业强身壮体”,专业教师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开展技术服务,并在服务项目实施中促进教师个体能力的提高。学院与文晖街道、兰亭等社区开展的科普宣传以实用、适时和解惑为原则,逐步形成具有社区特色、自成体系的社区科普宣传服务模式。农产品技术咨询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拓宽技术服务渠道,为企业人员、社区居民、

创业农户提供了专业性的建议,在学院生物与食品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内设立了咨询中心办公室,并借助咨询中心网络平台(省略)实现多方位的交流与学习。

校企双方共同组成技术开发团队,在生物技术应用、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共赢。如学院参与了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项目《脂溶性茶多酚绿色制备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攻关团队;与武义中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技术项目,已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与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瑞雀茶终端产品研发)、永嘉县科学技术局开展的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建设天天滋补网和中国滋补网帮助企业开拓产品的网络营销新渠道。其中瑞雀茶终端产品的制备工艺已应用于实践性教学当中,展现出产学研并举,校企合作共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许多企业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寻求技术开发。2010年学院参与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茶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与跨界产品开发研究》等3个项目的合作研发;2012年与浙江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单位编写《茶叶经营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标准。

农产品网络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横向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204115002)资助。

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对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网络营销两大方面的企业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与系统实施的实际运作能力,具有管理与维护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的业务能力。当前,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急需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笔者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的个体学习变为团队形式的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创新活动,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有利促进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提高。

1 开发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学生在创造实践中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新颖性地解决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课程创新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改革教学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业评价方法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变“教学过程”为“学习过程”,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逐步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乐探索”的正确轨道上,让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改革学业评价方法。本着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改革只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的传统考评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试与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以“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重点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内容上要重点测评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形式上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开卷、专题小论文、上机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这样,使学生达到既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创新实验项目,组织学生组成协作小组,通过设计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方向,学生通过逐步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最后完成设计。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原理图+设计说明书+答辩”来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与此同时,设立创新学分和专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等方式,将学生的新思想、新成果和新发明都以学分的形式体现,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可以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

2 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创新

农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既需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笔者在教学改革中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入手进行了创新实践,效果显著。

在第一课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增加了沟通、表达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在课堂教学方法中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法,增设了分组讨论、增加学生表述时间等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采用以项目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要求学生组成5-6人小组,选出组长、质量负责人、设计负责人、实施负责人等,给与每个人管理别人和被别人管理的双重机会,大家共同商量、合作完成规定的任务。考核中除考核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外,还加入了能力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例如,设置小组互评机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填写互评表。互评表设置了各个组员的协作程度、交流能力、相处容易度等多项指标,每个指标由好到差设定了五个等级,通过互评表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研发,在研发中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训练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合作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沟通表达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学生们在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程中,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数据库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3 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

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群构成,主要有:数据库系统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维护与管理等。采取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加强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

将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思想移植到对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之中,以E-R模型(管)、关系代数+SQL(门)、关系理论(器)、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理论教学进程协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链接与递进,通过由“管”组“门”、由“门”到“器”、由“器”达“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管”是针对与管理能力相关的基础课、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及相应的单项性实验项目,如:数据库的创建、网络组建等;“门”是以课程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线索,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等;“器”是针对课程之间的通融性和共性、按课程群而设置的专业综合性实践项目,从这些课程群中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有农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鲜果类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设计等;“系统”是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立体训练的学科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工程与社会应用实践、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中,采取“大作业驱动”的教学模式。大作业驱动的实践性项目与我们以往开展的课程设计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集中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而大作业的起点是教学初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的。笔者结合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及课程教学目标,分类分层次设定若干课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与教师共拟课题。根据教学内容,将大作业分解为若干模块的小作业。学生的课堂、课后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设计开发出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检查验收学生所提交大作业成果时,按目标逐项检验审核,由学生继续修改、完善,获得最后结果。通过此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在团队研究和创造中学习,使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创新活动,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施展农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应用能力。笔者推广合作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有年等.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