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业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业发言稿范文1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很感谢各位朋友千里迢迢赶来参加我们的开业仪式,更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从无到有、从想到做。今天终于开始新的起点。我很感谢尚昆、霍盼涛两位朋友,尚昆辞去工作,放弃高薪。霍也放弃了找工作的机会,他们离开心爱的人,来和我共同做一件疯狂的事情。
创业应该是所有路中做难走的一条路,我们选择这条路得同时,注定我们是过河卒子,无论如何,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我们前面的道路除了鲜花和掌声之外,更多的是困难和挫折.我相信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困难克服挫折,追寻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梦想和目标,并不存在谁为谁打工,我也希望我们以后的员工也不会也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和感觉,我们要牢记和一起奋斗的人共享财富的理念,记住厚德载福,以诚待人,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我们今天是很小,只是一个小小的店铺,但是小企业要有怀,我们不是做一个生意人,唯利是图的生意人,也不仅仅是一个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做一个企业家,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开业发言稿范文2
大家好!
我是大董。今天站在这里,心情格外激动。在我背后一栋雄伟、素雅、干净、漂亮的大楼呈现在各位的眼前。三年前,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矛盾于彷徨占据着我的心,那是因为对郑州的餐饮市场以及消费潮流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但是当我们启动这个项目,并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逐渐看到了河南郑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餐饮消费已逐步从吃饱向吃好,向有品味发展。郑州餐饮市场强劲的消费能力,以及河南社会生活和谐的氛围,使我们这个项目能够更快更好的顺利进行。
大董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一个着名的品牌,长期以来,在北京众多媒体对北京餐饮市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大董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经典的五家餐馆之一,以及北京消费者最喜欢的餐馆。一直以来,大董在目标消费群中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并在最近三年中获得了众多奖牌。其中,在2XX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了20多个国家的元首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其中萨马兰奇先生在品尝了大董意境菜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题词说大董意境菜也是一块金牌。大董餐馆被称为北京餐饮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它已成为众多国内外人士游长城,去三里屯酒吧之外又一个必去的场所。
大董以健康、美味个性的出品理念和研发创新的大董意境菜使中国烹饪在世界烹饪界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在世界烹饪以及世界餐饮市场新的消费理念和潮流中,大董的烹饪以及大董意境菜也使中国烹饪更好的融入其中。大董以自己对中国烹饪杰出的、发展的贡献,代表中国烹饪界进行多项世界烹饪交流活动,其中在日本举行的XX年第一界烹饪峰会因为大董的卓越影响力奠定了中国烹饪强国的国际地位。
大董以文化、价值、时尚做为着急的经营理念成为北京以及全国最着名的文化主题餐厅。并在国家餐饮界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大董在北京市外经营的第一家餐厅就选择了河南郑州,应该说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更是个成功的选择,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完善大董的经营理念,使其经营的文化主题更趋向完美。
大董郑州海参店清新、俊雅的词性空间以及典雅、优美的低调奢华正是源自中国文化史上最灿烂的宋代文化,在这里,宋词中婉约词与豪放词所勾勒和表现的雅韵和意境使大董殿堂彰显着无穷的韵味。宋人,小品、官窑、汝瓷使这里散发出阵阵幽兰气息。在这个唯美的词性空间里,一杯清茶,半盏老酒,气定神闲中映衬着你的生活味雅意逸。
大董中国菜汲取着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养份,大董郑州店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中,又一次成功的实现了自己艺术的升华。大董郑州海参店更好,更完美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原文化演绎、托举、推高,使中原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诉求中实现了华丽转身。
感谢中原大地这片热土,给大董更大的发展空间,感谢河南广播电影电视局给了大董完美自身的一个舞台,感谢河南朋友对大董的接纳和厚爱,感谢河南广电置业公司的通力协作,让大董为树立河南崭新的文化形象,不惜余力的进行着实践,使大董餐饮文化和中原文化有了很好的结合。这将使河南餐饮文化大踏步的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开业发言稿范文3
一、存在的问题
1.海岛及周边水域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沿海地区排放入海的污染物激增,大江大河携带的陆源污染物最终流入海洋,海上油田开发和船只携带石油等污染物泄漏,使海洋和海岛环境遭到严重污染。20**年,陆源排海污水总量(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径流)约*亿吨,*个排污口设置在海水增养殖区邻近海域,*个排污口设置在风景旅游区邻近海域,多数功能区的水质劣于国家标准,处于极差和差的等级比例分别为36%和22%。邻近排污口的增养殖区环境退化,适于养殖的水域面积急剧缩减,养殖生物体内粪大肠菌群及镉、油类等污染物含量普遍超标,海产品的食用安全风险增加;邻近排污口的旅游风景区水体透明度普遍降低,海水浴场环境受到影响;港口航运区环境恶化趋势加重。
2.海岛的传统捕捞业已失去发展空间。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已基本枯竭。传统的优质渔业经济种类基本形不成鱼汛,经济鱼类趋向低质化和低龄化。同时,由于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正式生效,我国渔民目前已无法在邻近韩国、日本的我国传统渔场作业,使得数万艘船只被迫转产转业。
3.海岛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某些海岛珍稀生物资源滥捕和滥采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岛屿随意修建连岛大坝,造成水流阻隔,破坏了附近海域的生态;还有一些岛屿放任企业在海岛上倾倒垃圾甚至有毒有害废物。污染物累积和海域污染,使得海岛及周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功能丧失。
4.开发利用秩序混乱,资源破坏严重。与陆地相比,海岛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系统脆弱,淡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地方随意在海岛上开采石料,砍伐植被,破坏了海洋自然景观和海上天然屏障,甚至使一些海岛生态资源不复存在。
5.无序开发海岛损害了国家权益,威胁国防安全。一个时期以来,炸岛、炸礁、采石、砍伐、挖砂等严重改变海岛地貌和地形的事件时有发生,极有可能改变我国一些领海的基点位置,从而损害我国的国家和领海安全。
6.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力度不足。我国在一些海岛上设有各种等级的基线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全球卫星定位控制点等设施和标志;有的海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有的海岛拥有重要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对这些岛屿的保护和管理事关国家利益,但国家对特殊用途海岛保护方面的投入不够,保护力度不够。
7.海岛经济与沿海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我国海岛都地处海防前线,大部分海岛至今尚未对外开放,导致我国海岛县市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与隔海相望的我国陆地沿海地区相比,可以说是我国“东部的西部”。海岛与周边陆地县市区在发展环境、区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二、对策建议
1.切实做好海岛资源利用和海岛经济发展的规划。建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沿海省市和相关部委参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统一协调。
2.加强科技引领,遵循客观规律。在科技引领下着重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海洋产业类群;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以现代渔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依据国际成功的范例,以海岛旅游为主导,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渔业、风力发电、海水淡化及有效利用潮汐能等生态产业。
3.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欧洲70%的岛屿以旅游业为主要经济产业,马尔代夫、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等,都为我国寻找成功的海岛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目前,我国十多个海岛县共同参与的全国海岛旅游合作全面启动。在我国海岛经济发展中应明确我国海岛产业发展应该以海岛生态旅游为主。
4.适度发展生态、休闲型的“海洋牧场”式渔业。韩国发展“海洋牧场”式渔业值得我国海岛渔业借鉴。韩国“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海域,为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包括营造适宜鱼类生存与繁殖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资源的放流到捕捞,人为地控制和管理渔业生态系统,以达到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使渔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山东省已经在省内各海岛周边开始实施类似海洋牧场的“渔业修复计划”;山东省烟台市现已在豆卵岛、崆峒岛、长山列岛和千里岩岛建立了四大人工鱼礁场;而长岛县则在海底大量种植各类海藻,形成人工“海底森林”,使得近海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海洋生物群落逐步恢复。
开业发言稿范文4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等职业教育;高职课程改革;多尔;课程开发模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高职生就业环境更加严峻。高职教育必须反思,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后现代主义影响广泛,课程研究也从“现代”步入到“后现代”。但是,高职课程改革必须做到继往开来,既要兼顾“后现代”哲学的先进理念,还要秉承现代科学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一、超越式的后现代高职课程开发模型
课程开发,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核心是课程结构的设计,它是一个多环节、多任务的系统工程。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写方面,而对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即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则很少涉及。
课程开发首先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判断和选择。到目前为止,一般有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两种课程体系。前者主要关注建立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重现,后者更多地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也就是说,学科体系课程追求的是学科知识架构的系统化,而行动体系课程追求的是职业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多在于行动体系课程。每种课程体系还有多种课程开发模式。一般说来,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三种:1 目标模式,即“通过分析学习主题的活动内容来选择课程内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学生的那些具体行为”;2 过程模式,即“以知识的学科体系为中心,重在学生认知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3 环境模式(或者说情境模式――作者注),即“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沟通与影响”。事实上,行动体系的课程也存在以上三种课程开发模式,不过,更加强调环境或情境模式。历来课程改革,总是基于非此即彼的哲学理念,因此,改革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事实上,各种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模式是相辅相成的,融会各家之长才是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本质之所在。
在查阅多种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系统方法,结合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的4R标准,试着构建了超越式的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模式。这是一个开放而又循环的高职课程运作系统,即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现状分析、工作分析、教学分析、教学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七个环节,最后用课程评价来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或实现程度,并以此对课程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成为设计更加有效于课程目标实现的依据,使整个课程体系更贴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并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课程开发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本系统由两个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第一子系统基本上是采用分析方法,第二子系统是对第一子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前者以教学目标及其所包括的所有教学内容为结果,后者以教学目标及其所包括的所有教学内容为导向;联系两大子系统的纽带是教学目标的同一性。图中各个箭头不仅表示课程开发流程的方向性,还表示关联性(Relational);两个系统圆环衔接,表示箭头严密性(Rigorous);两个圆环中的箭头有始无终,表示回归性(Recursive),也就是反思;而丰富性(Rich)蕴含在各个必要的环节当中。事实上,现状分析环节还蕴含着将课程设计系统之外各种因素引入系统的功能。课程评价环节并不是课程编制工作的终结,计划大纲还要通过若干轮的教学实践不断检验与完善,教学计划要定期修改,教学大纲要及时补充完善,以便不断吸收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超越式的后现代高职课程开发方法
(一)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就是采用社会调查法,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分析高职现状,寻求社会对教育已取得的成就与期望取得的成就之间的差异,以便在宏观上把握课程开发的方向和趋势,这是对教学与课程目标的选择。我国的课程改革一贯被忽视这个环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际上。这个环节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现实依据。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1 课程现状的调查和分析;2 课程需求调查和分析;3 课程保障条件调查和分析;4 对课程数据的收集整理。
通过对课程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初步分析和二次分析,基本形成结论,为下一环节的工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工作分析
这一环节是职业教育最具有特色的环节,是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采用系统工程中定量化系统分析的方式对社会职业进行分析,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在微观上确定与课程开发有关的职业活动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课程内容范围的选择和界定。
这个环节包括三个层次:1 职业分析,在归并社会职业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职业的划分、设置及培养目标,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社会职业和教育职业的区别;2 职责分析,即对教育职业所覆盖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3 任务分析,即对综合能力进一步放大和分解,得到最小的操作单元和单元内所有具体的职业活动,以确定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三)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课程开发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联系职业工作能力与教学要求的纽带;其任务是要在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的基础上,由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划分教学单元,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劳动态度,将这些转换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单元(或模块)和教学目标,“应采用包括活动、条件、标准三要素的表达方式加以描述,尽量做到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也就是课程目标,或者说是课程与教学目标,本文无意对这两个术语进行界定,这反映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统一和整合的趋势。在此,教学目标是指教学单元(或模块)的目标,是分层次和类别的、可操作的目标。由各种层次和类别的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体系是课程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置,将应该传授的知识(认知领域)、技能(动作技能领域)、态度(情感领域)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到此为止,第一子系统的任务已经完毕,接下来的任务是将第一子系统的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异的分析结果作为输入,进一步将期望通过实践转换为现实,并由实践加以检验。
(五)课程组织
在课程组织方面,后现代学者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探讨,反而还要借助泰勒的课程组织原理。在此,也只能借用斯基尔贝克的定义,“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者机构的课程要素加以安排、联系或者排列次序的方式。这些要素一般情况下包括下列一些因素:教学计划与方案、学习材料、学校器材与设备、教学的知识以及评估和考核团体的要求等。”课程组织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处理学习内容或者学习经验的选择问题,建构无限的文化与有限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学习内容或学习经验的结构问题。建构课程内在的各种要素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前者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后者是指课程内容的排序。实际上,这个环节还涉及课程类型,课程平衡、课程结构等方面。课程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和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而教学和课程目标有深刻的价值取向,它决定着课程组织的优先顺序和组织方式。其工作任务首先是对课程内容排序;其次是构建课程的门类,编写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然后对课程的全部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的教学阶段和进程加以安排,如课时表、周学时表,即编制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此外,还需对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提出建议等。
(六)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分宏观与微观两类。宏观课程实施是指整个高职课程体系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性质、任务、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及其相应的环境;微观课程实施是学校按照预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全方位的开展教育教学和培训的过程。可见,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将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过程,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 课程实施是一个诠释和创造的过程;2 课程实施是一个交往和对话的过程。
课程实施主要是选择教学策略,更多地涉及教学论的问题。这里要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实训、企业实习、作业练习所涉及的学生、教材、教具、设备、设施、教学地点等妥善地加以规划、组织、协调,制订相应的课时计划、设备使用计划以及教案等。课程实施可根据学生经验、教师水平、学科逻辑、心理顺序、行动逻辑、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种类,采取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学科的内在逻辑顺序或职业活动的自然顺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七)课程评价
迄今为止,后现代主义还没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但它提供了课程评价的新视角、新目的观和方法论。后现代主义重视评价的多元和差异,评价标准的多样和流变,注重评价人员的多样性以及评价导向的和谐、合作和美学精神。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评价不仅应提供教师和学生了解自我、欣赏自我的机会,还应提醒他们所处的现实机遇,提供他们享有现实的喜悦,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直接的动力。课程评价就是在整个高职课程体系中重新审视高职课程观,检查职业分析、教学分析、课程开发、设计、管理和实施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并据此做出调整课程方案、修订课程文件等决策。课程体系评价的最终影响可能会导致对高职课程体系观念的更新。
课程评价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参加考试及评估的结果,而且取决于第一子系统中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确定及其理由分析以及第二子系统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实施、组织及其结果评价过程的正确与否。因此,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不断上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没有止境的,这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
开业发言稿范文5
职业岗位群是指与工作内容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近或有较大关联的一组职业或者职业岗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各具体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岗位能力,凝练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遴选项目课程,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加强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形成课程体系目标。因此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课程体系目标应当尽量包括该职业岗位群所应当具备的技术应用、生产操作、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及服务等职业岗位。如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职业岗位群设置:初始就业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包装设计师、包装设计员(四级)资格证,职业发展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平面设计师、装潢美术设计员(三级)资格证,职业迁移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告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三级)资格证。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明确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不仅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时不仅要坚持$能力本位%,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也要融合STC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职业生涯中所需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在确立课程体系目标之后,将行业、企业的设计执行标准、工艺标准、材料标准等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并依据专业核心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制订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内容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加强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高艺术设计类高职生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建设及调整优化高职课程体系内容时,应重视建设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匹配的综合性实践条件,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获得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增强综合职业能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显著的差异是高职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更突出,高职教育只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好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任职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习得专业岗位能力,使课程体系内容有效,适应市场需求。
三.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设置是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体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两部分。一般来说,基础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基础核心能力是从事所有职业所应必备的技能或能力,如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人际交往等。专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基础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是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合理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职业素质类、项目导向类、职业规划及学业总结类课程。有效的课程体系结构应当重视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就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一级模块包括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三个部分。职业素质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课程、造型基础模块课程、设计基础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其中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开设有大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中外工艺美术史、消费心理学、广告文案、品牌推广等课程,造型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包装效果图手绘表现技法等课程,设计基础模块课程开设有图案设计与软件绘图、字体与版式设计、商业插图等课程,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有中国画、影视广告等课程。项目导向工学模块课程下划分为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四个二级模块,其中包装结构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包装材料与纸盒结构、容器构造与AutoCAD等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与营销策划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产品宣传手册设计等课程,包装装潢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开设有印刷工艺与制版、丝网印刷、袋装系列包装设计、纸盒系列包装设计等课程,顶岗就业实习模块课程开设有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规划与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下划分为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学业总结模块课程两个二级模块,其中职业规划模块课程开设有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等课程,学业总结模块课程开设有学业总结专题报告等课程。
四.科学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应当采用多样的课程开发形式,重点是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践问题,保障课程体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课程体系开发实践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是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这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方法是指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所指向的专业岗位,以工作岗位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职业生涯发展中阶段、任务、能力,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为相应的学习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开发方式一般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对于非专业的、不能工作过程化的、不适合以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技术完成的课程,就应借用学科分析等其他开发方法。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根据采用多种开发技术,提高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策略
有效课程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课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课程体系及单门课程的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开发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监控及评价应分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两个方面。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建立学校、院系和各专业工学部三级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形成对教学的多角度评价,保证教学评价客观合理。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评价应引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及行业企业技术考核标准,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专业评价体系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在项目课程考核评价时候可采用项目团队内自我评价、项目团队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答辩、校企联合考评等较为丰富的评价形式。
六、总结
开业发言稿范文6
一、发挥优势,在整体推进中创建新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善用土地治理资金,巧用产业化财政资金,活用民间和金融资金,以扩能增效为主要目标,大力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建设,创建优势农产品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值增效。
1、传统农业与现念互补。农业产业化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却在种养方式上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万载县顺潮流、赶趋势,提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决策,通过不施化肥、农药等传统耕种方式,已建立4.3万亩有机转换认证基地,2008年将达10万亩,经欧盟、美国、日本等认证的产品达16个,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不断注入现代管理经验和技术措施,通过引进三源、青叶、锦江等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达到年加工各类有机果蔬19820吨,实现产值30420万元,出口创汇3700万美元,农民人均增收320元。
2、优质品种与高端产品并重。从养殖业角度看,有优质品种未必能养殖或生产出高端产品。因此,高安市从肉牛育种、养殖、加工等多个环节入手,育养并重,加销并举。一是培育以高安黄牛为基础的优质品种,配建20个人工授精站点,全面改良全市的肉牛品种;二是通过设施农业基地、牧草良种基地建设,使全市肉牛年出栏稳定在10万头左右;三是引进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落户高安,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上乘、高端,主打产品远销上海、香港、沙特、约旦、日本、欧盟等地。
3、单一平台与多重目标共赢。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这个平台,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土地治理项目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产业化项目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3675万元,扶持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资金12895万元,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粮、企业增效、干部增光的多重目标。樟树市积极推行“猪—沼—药—果—菜”模式,提出了“以药兴市富民”的发展思路,把生态治理、保护与发展药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市种植中药材16.8万亩,形成了20余片千亩以上连片中药材基地,药材品种发展到10多个品种,形成了“山上建银行,山下筑粮仓”的良好局面。
4、简单复合与梯度开发集聚。为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从1999的开始,根据各县、市、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了以药材、油茶、果业、大米、有机农业等九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对部分发展快、规模大的产业实行了“一县一业”或“多县一业”的扶持政策。通过这种简单的复合,基本达到了产业集聚的目标。如万载、宜丰、铜鼓对有机大米产业进行了联合开发,形成了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带。同时,在产业归集的基础上,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纽带,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综合开发,如以青龙高科、万华科技为龙头的高新科技企业对油茶的精深加工,极大地推进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了企业的集群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果。
二、以点促面,在动态管理中确立新体系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采取的对策,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公共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逐步建立起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及管理的新体系。
1、以前期工作为主攻点,实行课题化运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与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为使我市产业化项目在申报时更具竞争力,如申报科研课题般程序,以严谨、科学、规范的运作方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做好项目库建设,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项目指南和信息,及时搜集和整理符合农业综合开展产业化政策的项目充实到项目库内,使项目库长年保持足量的备选项目;二是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和可研报告的质量,要求项目申报单位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为使项目更切合实际并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原则上要求可研报告的编制实行资质准入制度,使可行性研究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三是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评审,要求在评审过程中,对项目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市场竞争能力、项目经营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并以此确定项目能否申报立项的首要条件。
2、以规范实施为关键点,实行动态化管理。认真组织项目的规范实施是充分发挥项目长久效益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求有资质的单位认真组织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及扩初设计确保项目实施的技术、工艺及操作流程等各个环节能做到规范合理。二是严格执行“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制”,我市农业开发产业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扩初设计全部委托市人才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实施方案中的工艺流程,投标方案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开发办再根据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批复。三是参考土地治理项目的“四制”做法,对项目建的设中的工程建筑、设备采购等实行招投标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特别是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审核报帐制,对建筑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产业化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同时也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为项目建后经营发挥长久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以狠抓落实为切入点,实行科学化考评。为克服“重申报、轻建管”的通病,我市狠抓了产业化项目的综合考评工作。一是狠抓资金到位,包括财政有偿无偿资金的到位以及单位自筹资金的到位,确保各方资金如期足额到位。二是狠抓建设内容的落实,确保工程数量、质量与计划批复一致,切实实现开发目标。三是专门出台了《市农业综合开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办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企业健康发展尽职尽责,确保项目资金不外流,开发任务不打折。四是在市委、市政府及开发系统内部综合考评中将产业化项目建设任务及效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不仅开发部门绷紧产业化项目建设这根弦,而且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丝毫不敢懈怠。
三、主动转型,在把握方向中实现新转变
产业化建设按与时俱进的要求,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和边做边改的过程,实践在发展,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过去,我们在产业化建设方面还是围绕传统农业的框框徘徊,产业化经营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过不断应用新观念、新思维、新举措、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进程得到改善和加快。
1、从单类项目向双类项目结合转变。产业化项目建设初期是实行单一的项目建设,产业化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结合不紧密,为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按省办提出发展主导产业的要求和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在年度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安排上和产业化项目申报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带动龙头企业、外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土地治理项目区,使之形成农产品种植基地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达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收的共赢目标。
2、从发展一般性项目向做大产业转变。在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建设中,全市每个项目区一般只安排一个多种经营项目、且资金额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模效益的发挥。自国家及省调整产业化项目政策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考察和精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产业重点扶持。在计划安排上不按县、市、区平均分配资金,而是以产业发展所需,集中投入和使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3、从松散粗放型管理向集约科学型管理转变。在对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管理初期,我们注重的是有偿资金的合同管理和回收管理,而对其生产经营方面基本属于放任状况,经过几年的累积,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亏损甚至倒闭,造成到期有偿资金回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在政策充许范围内,经常会同财政部门从服务的角度参与项目经营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促进企业搞活经营,规范管理,保持长久效益。
4、从为偿债申项向为产业发展争项转变。由于选项不准及市场变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困扰,部分项目有偿资金形成呆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市区一方面不希望新项目立项后变成死项目,另一方面又担心没有新的项目资金注入,难以偿还到期资金,造成财政部门“惜放”和开发部门“怕放”的两难境地。自国家核销部分有偿资金呆帐后,为县级开发与财政部门解决了后顾之忧,腾出资金和力量,将产业化项目资金集中扶持油茶、肉牛、三水、药材等九大主导产业,目前各县、市、区已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雏形。
5、从被动应付向积极争取转变。过去个别县、市、区对产业化项目申报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项目申报材料简单且申报准备时间不充分、不及时。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不断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和粘合作用,逐步形成了目前争先恐后争产业化项目及资金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开发部门积极争项目,企业及项目单位无动于衷的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而且通过产业化项目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对加快我市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放眼长远,在工作实践中调整新思路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项目及资金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的管理,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产业化项目建设的前瞻性研究,及时发现、思考和总结项目实施及管理运行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新建议。
1、产业化项目扶持重点应根据市场及时调整。按国家农发办出台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指南》及相关政策,对部分产业实行限报。如生猪养殖业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各地对生猪饲养项目申报积极性非常高,我市上高、高安、樟树等县、市有良好的养猪传统及经验,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对此类项目的申报只有放弃。建议及时根据国家鼓励政策及市场供求状况调整扶持政策。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模糊。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的参与,虽然国家农发办要求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但在政策和具体措施方面无明确指导意见,如计划如何申报、项目如何实施、资金如何使用,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制度和办法,致使各级开发部门有扶持意愿,但无从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