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脱硝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脱硝技术论文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36.6亿吨,其中50%以上用于燃煤锅炉直接燃烧。预计到2020年我国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每年将消耗约19.6~25.87亿吨原煤。SO2、NOx作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酸雨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燃煤电厂用于治理排放烟气中SO2、NOx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 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2.1 碳质材料吸附法

装有活性炭的吸附塔吸附烟气中的SO2,并催化氧化为吸附态硫酸后,与吸附塔中活性炭一同送入分离塔进行分离;然后烟气进入二级再生塔中,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NOx被还原成N2和水;在分离塔中吸附了硫酸的活性炭在350℃高温下热解再生,并释放出高浓度SO2。最新的活性炭纤维脱硫脱硝技术将活性炭制成直径20微米左右的纤维状,极大地增大了吸附面积,提高了吸附和催化能力,脱硫脱硝率可达90%左右[1]。

图1 活性炭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2.2 CuO吸收还原法

CuO吸收还原法通常使用负载型的CuO当作吸收剂,普遍使用的是CuO/AL2O3。此法的脱硫脱硝原理是:往烟气中注入一定量的NH3,将混合在一起的烟气通过装有CuO/AL2O3吸收剂的塔层时,CuO和SO2在氧化性环境下反应生成CuSO4,不过CuSO4和CuO对NH3进行还原NOx有着极高的催化性。吸收饱和后的吸附剂被送往再生塔再生,将再生的SO2进行回收[2]。其吸收还原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CuO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3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3.1 NOXSO工艺

NOxSO为一种干式、可再生脱除系统,能脱除掉高硫煤烟气中的SO2与NOx。此工艺能被用于75MW及以上的电站及工业锅炉高硫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此工艺再生生成符合商业等级的单质硫,是一种附加值很高产品。对期望提高SO2与NOx脱除率的电厂及灰渣整体利用的电厂,该工艺有极强的竞争力[3]。

图3 工艺流程图

3.2电子束法

电子束法[4]即是一种将物理和化学理论综合在一起的脱硫脱硝技术。借助高能电子束辐照烟气,使其产生多种活性基团以氧化烟气中的SO2与NOx,得到与,再注入烟气中的NH3反应得到与。该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3.3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可于单一的过程内同时脱除与;高能电子由电晕放电自身形成,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电子枪,也无需辐射屏蔽,只用对当前的静电除尘器进行稍微改变就能够做到,且可将脱硫脱硝和飞灰收集功能集于一身。其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懂,成本相比电子束照射法低得多。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一次性治理所消耗的能量比现有脱除任何一种气体所要消耗的能量都要小得多,而且最终产品可以作肥料,没有二次污染。在超窄脉冲反应时间中,电子得到了加速,不过对不产生自由基的惯性大的离子无加速,所以,此方法在节能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其对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不造成影响。所以,其发展成为当前国际上脱硫脱硝工艺研究的热点[5]。其工艺流程如图5 所示:

图5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4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实例应用

本案例是根据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试验,使变成极易为碱液所吸附的。因为珠海发电厂脱硫系统在脱硝进行前己经完成,只用增加脱硝装置就行。而且脱硫脱硝一体化的重点在于的氧化,所以为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深入研究分析氧化剂的试验功效并确定初步工艺参数,为以后工业试验及示范工程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同时进行了脱硝测量[6]。

4.1氧化剂的配制

氧化剂配制:在氧化剂配制槽中,注入适量水及浓度在50%的氧化剂,其主要成分是,搅拌均匀后配制浓度分别是39.5%、30%的氧化剂[7]。

4.2 测量仪器

烟气分析仪:英国KANE公司生产的KANE940,性能是对、、的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环境温度,烟道压力等分析。烟气连续分析仪:德国MRU公司生产的MGA-5,功能是连续测量:、、、、温度、压力等;并配备专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MRU Online View,自定义采集时间间隔。

4.3 试验装置以及流程

测量是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上进行的。脱硝装置安装在脱硫系统前部的烟道中,将烟气注入到脱硫塔之前进行脱硝试验。试验过程和部分现场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8]:

图5 脱硫同时脱硝测量示意图

试验中,烟气由珠海发电厂总烟道设置的旁路烟道引出,由挡板门4控制烟气流量。氧化剂从氧化剂泵注入管道,由阀门1和流量计一起控制氧化剂总流量,之后将氧化剂分成两个支路从喷嘴逆流注入到烟道和烟气中进行混合。在2、3处由各自的阀门开关控制前后两支路,其中2处为前阀门,控制前支路;3处为后阀门,控制后支路,前后支路都安装有两个喷嘴。烟气在6处同氧化剂发生反应后,经由图中5、7烟气测点烟气分析仪连续记录试验前、后不同时间烟气中、、等浓度变化,分析确定最佳试验参数。之后将烟气引入脱硫系统[9]。

4.4 测量结果分析

在珠海发电厂脱硫同时脱硝测量中[10]:

(1)氧化度同氧化剂注入烟道的方式有关。逆流是最宜的氧化剂注入方式,所以,工业试验中脱硝剂最宜采用逆流注入方式。

(2)试验加入氧化剂后,氧化剂脱硝效果效果,可在工作应用中深入分析研究;50%氧化剂试验中,氧化度最高可达60%左右。

(3)试验中,首先,浓度为50%的氧化剂氧化度最高;其次,整体上浓度在39.5%的氧化剂氧化度高于30%浓度氧化剂的氧化度。有条件情况下,以后的具体应用中应最宜选用浓度为50%的氧化剂。但出于经济性和试验效果的考虑,工业应用中普遍选用浓度为35%的氧化剂。

5 结论

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技术为一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为了减少燃煤排放烟气中与对大气的污染。其一,改进燃烧技术抑制其生成;其二,应加强对排烟中与的烟气脱除工艺设计。当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降低烟气中的与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电子束法、脉冲等离子体法等应用更是大大地促进了烟气脱除工艺的发展。虽然相应方法有着很多优点,但还不完善,均还处在推广阶段。所以,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研发新的脱硫脱销装置及脱硫脱销工艺是科研人员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勇,李秀峰.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建议[J].江西化工,2011(2):27-31.

[2] 葛荣良.火电厂脱硝技术与应用以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发展趋势[J].上海电力,2007(5):458-467.

[3] 宋增林,王丽萍,程璞.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展[J]. 热力发电,2005(2):6-10.

[4] 柏源,李忠华,薛建明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26(3):8-12.

[5] 吕雷.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设计与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刘凤.喷射鼓泡反应器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 韩颖慧.基于多元复合活性吸收剂的烟气CFB 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8] 韩静.基于可见光催化TiCh /ACF 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2009.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烟气除尘;脱硝;脱硫;电厂;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的电能结构中,基于燃煤的火力发电是主要发电方式,可占据整个电能装机容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在提升能源供给的同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对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则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消除这种影响必须采用更加高效的煤燃烧技术和烟气除尘脱硝脱硫技术来降低发电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

1.干法烟气脱硝脱硫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所谓干法烟气脱硫,是指脱硫的最终产物是干态的。主要有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荷电干式喷射脱硫法(CSDI法)、电子束照射法(EBA)、脉冲电晕法(PPCP)以及活性炭吸附法等。以下对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吸收剂喷射、活性焦炭法作简单分析。

1.1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脱硫工艺

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工艺是在炉内喷钙脱硫工艺的基础上在锅炉尾部增设了增湿段,使脱硫的效率大大提高。该工艺的吸收剂多以石灰石粉为主,石灰石粉由气力喷入炉膛850-1150℃温度区,石灰石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由于反应在气固两相之间进行,受到传质过程的影响,反应速度较慢,吸收剂利用率较低。在尾部增湿活化反应内,增湿水以雾状喷入,与未反应的氧化钙接触生成Ca(OH)2进而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进而再次脱除二氧化硫。当Ca/S为2.5及以上时,系统脱硫率可达到65%-80%。

在烟气进行脱硫,因为增湿水的加入烟气温度下降(只有55-60℃,一般控制出口烟气温度高于露点10-15℃,增湿水由于烟温加热被迅速蒸发,未反应的反应产物和吸收剂呈干燥态随烟气排出,被除尘器收集下来。同时在脱硫过程对吸收剂的利用率很低,脱硫副产物是以不稳定的亚硫酸钙为主的脱硫灰,使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受到影响。

南京下关发电厂2×125MW机组全套引进芬兰IVO公司的LIFAC工艺技术,锅炉的含硫量为0.92%,设计脱硫效率为75%。目前,两台脱硫试验装置已投入商业运行,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均较高。

1.2吸收剂喷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2.1炉膛石灰(石)/尿素喷射工艺

炉膛石灰(石)/尿素喷射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由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学工艺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发。该工艺将炉膛喷钙和选择非催化还原(SNCR)结合起来,实现同时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喷射浆液由尿素溶液和各种钙基吸收剂组成,总含固量为30%,pH值为5~9,与干Ca(OH)2吸收剂喷射方法相比,浆液喷射增强了SO2的脱除,这可能是由于吸收剂磨得更细、更具活性[17]。Gullett等人采用14.7kW天然气燃烧装置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18]。该工艺由于烟气处理量太小,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因而还有待改进。

1.2.2整体干式SO2/NOx排放控制工艺

整体干式SO2/NOx排放控制工艺采用Babcock&Wilcox公司的低NOXDRB-XCL下置式燃烧器,这些燃烧器通过在缺氧环境下喷入部分煤和空气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过剩空气的引入是为了完成燃烧过程,以及进一步除去氮氧化物。低氮氧化物燃烧器预计可减少50%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在通入过剩空气后可减少70%以上的NOx排放。无论是整体联用干式SO2/NOx排放控制系统,还是单个技术,都可应用于电厂或工业锅炉上,主要适用于较老的中小型机组。

1.3活性焦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新技术

活性焦炭脱硫脱硝一体化新技术(CSCR)是利用活性焦炭同时脱硫脱硝的一体式处理技术。它的反应处理过程在吸收塔内进行,能够一步处理达到脱硫脱硝的处理效果,使用后的活性焦炭可在解析塔内将吸附的污染物进行析出,活性焦炭可再生循环使用,损耗小,损耗的粉末送回锅炉作燃料继续使用。其中活性焦炭是这一处理过程的关键和重要的因素,它既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又是催化剂与催化剂载体。脱硫是利用活性焦炭的吸附特性;除氮是利用活性焦炭作催化剂,通过氨,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发生催化还原反应而去除。

活性焦炭吸收塔分为两部分,烟气由下部往上部升,活性炭在重力作用下从上部往下部降,与烟气进行逆流接触。烟气从空气预热器中出来的温度在(120-160)℃之间,该温度区域是该工艺的最佳温度,能达到最高的脱除率。

烟气首先进入吸收塔下部,在这一段二氧化硫(SO2)被脱除,然后烟气进入上面部分,喷入氨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脱硝。饱含二氧化硫的焦炭从吸收塔底部排放出来通过震动筛,不合大小尺寸的焦炭催化剂在进入解吸塔之前被筛选出来。经过筛选的活性焦炭再被送到解吸塔顶部,利用价值较低的活性焦炭被送回到燃煤锅炉中,重新作为燃料供应。

活性焦炭解吸塔包括三个主要的区域:上层区域是加热区,中间部分是热解吸区,下面是冷却区。

天然气燃烧器用来加热通过换热器间接与活性焦炭接触的空气,被加热的空气和燃料烟气一起送到烟囱,并排入大气。在解吸塔的底部,空气从20℃被加热到250℃,接着天然气燃烧器继续将空气加热到550℃,这部分空气将在解吸塔的上部被冷却到150℃。

2.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现状

(1)在脱硝装置建设方面来看,我国已建脱硝机组在2008年已超过1亿千瓦。这种建设现状是由政府规定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与燃煤机组建设时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共同作用形成的。这说明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2)在脱硝工艺选择方面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燃煤机组所使用的脱硝工艺为SCR方法,这种方法实现结构简单、脱硝效率可以超过90%,且不会在脱硝过程中生成副产物,因而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国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硝方法。统计数据表明,基于SCR工艺的烟气脱硝机组占我国总脱硝机组的比例超过90%。

(3)在SCR烟气脱硝技术设计与承包方面来看,现代烟气脱硝市场中,我国国内的承包商基本已经具备了脱硝系统的设计、建造、调试与运营能力,可基本满足国内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系统建设需求。

(4)在SCR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来看,虽然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仍旧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但是在引进的同时同样注意在其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部分企业或公司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R关键技术。在相关设备研发方面,可实现国产的设备有液氨还原剂系统、喷氨格栅设备、静态混合器设备等,但是诸如尿素水热解系统、声波吹灰器、关键仪器仪表等还未实现国产化。

(5)在产业化管理方面来看,政府正在逐渐加大对烟气脱硝的管理力度,而企业也正在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自律规范,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烟气脱硝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产业管理制度。

3.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趋势

(1)在研究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同时,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如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等等,为该项技术走出实验室阶段,实现工业化提供充分的理论和坚实的依据。

(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这方面则集中在干法上,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则加强研究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为今后锅炉技术改造节约大量资金,减少投资金额,降低投资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研究任何一项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都要结合我国国情。因此,应主要研发能够在中小型锅炉上广泛应用的高效、低耗、能易操作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它尚处于推广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发新型脱硫脱硝技术与设备,不断完善应用现有技术,开发更经济的、更有效的、更低廉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科研人员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J],工业炉,2009(29)

[2]周芸芸,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24)

[3]陶宝库,固体吸附/再生法同时脱硫脱硝的技术[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8(06):8-12

[4]王志轩,我国燃煤电厂脱硝产业化发展的思考[C],中国电力,2009(42)

[5]孔月新、夏友刚、王士明、周广,浅谈当前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应用,豆丁网,2010-10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3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

正弯静叶和直叶静叶透平级气动性能的对比分析王建录 孔祥林 刘网扣 崔琦 张兆鹤 (5)

300MW机组低压转子叶片断裂的故障诊断及振动分析范春生 (10)

弯叶片对压气机静叶根部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16)

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

直接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在汽温控制中的应用牛培峰 孟凡东 陈贵林 马巨海 王怀宝 张君 窦春霞 (22)

锅炉燃烧系统的自适应预测函数控制王文兰 赵永艳 (27)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自抗扰控制器的优化设计王子杰 黄宇 韩璞 王东风 (31)

环保型火电机组与创新型环保装备研讨会征文 (30)

投稿须知 (F0003)

贺信陆燕荪 (I0001)

书法作品 (I0002)

热烈祝贺《动力工程学报》出版发行 (I0003)

环境科学

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陈汇龙 李庆利 郑捷庆 赵英春 王贞涛 陈萍 (36)

介质阻挡放电中烟气相对湿度对脱硫脱硝的影响尹水娥 孙保民 高旭东 肖海平 (41)

石灰石煅烧及其产物碳酸化特性的试验研究尚建宇 宋春常 王春波 卢广 王松岭 (47)

气相沉积制备V2O5-WO3/TiO2催化剂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杨眉 刘清才 薛屺 王小红 高英 (52)

基于铁矿石载氧体加压煤化学链燃烧的试验研究杨一超 肖睿 宋启磊 郑文广 (56)

新能源

1MW塔式太阳能电站换热网络的动态模拟李显 朱天宇 徐小韵 (63)

能源系统工程

三电平变频器水冷散热器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石书华 李守法 张海燕 逯乾鹏 梁安江 李建功 (68)

基于结构理论的燃料价格波动对火电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王文欢 潘卫国 张寞 胡国新 (73)

材料科学

核级管道异种钢焊接缺陷的性质、成因及解决对策

(火用)分析与锅炉设计董厚忱 (1)

邹县发电厂6号锅炉再热器热偏差的改造措施刘恩生 吴安 胡兴胜 曹汉鼎 (6)

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掺烧褐煤技术的研究马金凤 吴景兴 邹天舒 冷杰 陈海耿 (14)

锅炉燃烧调整对NOx排放和锅炉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王学栋 栾涛 程林 胡志宏 (19)

循环流化床锅炉3种典型布风板风帽阻力特性的试验冯冰潇 缪正清 潘家泉 于忠义 张民 郑殿斌 (24)

裤衩腿结构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料不平衡现象的数值模拟李金晶 李燕 刘树清 岳光溪 李政 (28)

锅炉在线燃烧优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梁绍华 李秋白 黄磊 鲁松林 赵恒斌 岑可法 (33)

通过煤粉浓缩预热低NOx燃烧器实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研究张海 贾臻 毛健雄 吕俊复 刘青 (36)

两类过热器壁温分布特性的仿真研究初云涛 周怀春 梁倩 (40)

富集型燃烧器的原理与应用杨定华 吕俊复 张海 岳光溪 徐秀清 (45)

基于机组负荷-压力动态模型的燃煤发热量实时计算方法刘鑫屏 田亮 曾德良 刘吉臻 (50)

一种多层辐射能信号融合处理的新算法杨超 周怀春 (54)

《动力工程》2007年第6期Ei收录论文 (27)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委会2008年度学术研讨会征文 (63)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征文 (116)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八届三次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 (141)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期刊联合征订 (168)

投稿须知 (F0003)

《动力工程》 (F0004)

汽轮机和燃气轮机

跨音轴流压气机动叶的三维弯掠设计研究毛明明 宋彦萍 王仲奇 (58)

喷雾增湿法在直接空冷系统中的应用赵文升 王松岭 荆有印 陈继军 张继斌 (64)

大直径负压排汽管道系统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石磊 石祥彬 李星 周云山 (68)

微型燃气轮机向心透平的设计和研究沈景凤 姚福生 王志远 (71)

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

基于Rough Set理论的典型振动故障诊断李建兰 黄树红 张燕平 (76)

提高传感器故障检测能力的研究邱天 刘吉臻 (80)

工程热物理

自然样条型弯叶片生成方法及其在冷却风扇中的应用王企鲲 陈康民 (84)

基于高速立体视觉系统的粒子三维运动研究张强 王飞 黄群星 严建华 池涌 岑可法 (90)

垂直管密相输送的数值模拟蒲文灏 赵长遂 熊源泉 梁财 陈晓平 鹿鹏 范春雷 (95)

采用不等径结构自激振荡流热管实现强化传热商福民 刘登瀛 冼海珍 杨勇平 杜小泽 陈国华 (100)

辅机技术

自然风对空冷凝汽器换热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周兰欣 白中华 李卫华 张学镭 李慧君 (104)

加装导流装置的凝汽器喉部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曹丽华 李勇 张仲彬 孟芳群 曹祖庆 (108)

环境科学

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石灰石浆液吸收特性理论分析魏林生 周俊虎 王智化 岑可法 (112)

基于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吸收CO2的试验研究李英杰 赵长遂 (117)

煤粉再燃过程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卢平 徐生荣 祝秀明 (122)

高碱灰渣烧结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俞海淼 曹欣玉 周俊虎 岑可法 (128)

直流双阳极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潘新潮 严建华 马增益 屠昕 岑可法 (132)

湿法烟气脱硫存在SO3^2-时石灰石的活性研究郭瑞堂 高翔 丁红蕾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137)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的变工况运行分析董建勋 李永华 冯兆兴 王松岭 李辰飞 (142)

能源系统工程

世界与中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预测模型史清 姚秀平 (14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采用独立或整体化空气分离装置的探讨高健 倪维斗 李政 (152)

通过联产甲醇提高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变负荷性能冯静 倪维斗 李政 (157)

桦甸油页岩及半焦孔结构的特性分析孙佰仲 王擎 李少华 王海刚 孙保民 (163)

含表面裂纹T型叶根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王立清 盖秉政 (169)

600MW机组排汽管道内湿蒸汽的数值模拟石磊 张东黎 陈俊丽 李国栋 (172)

额定功率下抽汽压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郭民臣 刘强 芮新红 (176)

汽轮机排汽焓动态在线计算模型的研究闫顺林 徐鸿 李永华 王俊有 (181)

扇形喷孔气膜冷却流场的大涡模拟郭婷婷 邹晓辉 刘建红 李少华 (185)

高速旋转光滑面迷宫密封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晏鑫 李军 丰镇平 (190)

微型燃气轮机向心透平的性能试验邓清华 倪平 丰镇平 (195)

微型燃气轮机表面式回热器的应力分析张冬洁 王军伟 梁红侠 曾敏 王秋旺 (200)

锅炉技术

大容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建模分析王强 曹小玲 苏明 (205)

新型内直流外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周怀春 魏新利 (210)

汽包锅炉蓄热系数的定量分析刘鑫屏 田亮 赵征 刘吉臻 (216)

吹灰对锅炉对流受热面传热熵产影响的试验研究朱予东 阎维平 张婷 (221)

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

电站设备易损件寿命评定与寿命管理技术的研究 史进渊 邹军 沈海华 李伟农 孙坚 邓志成 杨宇 (225)

ALSTOM气化炉的模糊增益调度预测控制吴科 吕剑虹 向文国 (229)

应用谐振腔微扰法在线测量发电机的氢气湿度田松峰 张倩 韩中合 杨昆 (238)

激光数码全息技术在两相流三维空间速度测量中的应用浦兴国 浦世亮 袁镇福 岑可法 (242)

应用电容层析成像法测量煤粉浓度的研究孙猛 刘石 雷兢 刘靖 (246)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委会2008年度学术研讨会征文 (237)

《动力工程》 (F0004)

工程热物理

油页岩流化燃烧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孙佰仲 周明正 刘洪鹏 王擎 关晓辉 李少华 (250)

高温紧凑板翅式换热器稳态和动态性能的研究王礼进 张会生 翁史烈 (255)

神华煤中含铁矿物质及其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的转化李意 盛昌栋 (259)

环境科学

温度及氧含量对煤气再燃还原NOx的影响孙绍增 钱琳 王志强 曹华丽 秦裕琨 (265)

电厂除尘器的改造方案原永涛 齐立强 张栾英 刘金荣 刘靖 (270)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气-气换热器的结垢分析钟毅 高翔 霍旺 王惠挺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275)

低氧再燃条件下煤粉均相着火温度的测量肖佳元 章明川 齐永锋 (279)

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固化实验潘新潮 严建华 马增益 屠昕 王勤 岑可法 (284)

填料塔内相变凝结促进燃烧源超细颗粒的脱除颜金培 杨林军 张霞 孙露娟 张宇 沈湘林 (288)

灰分变化对城市固体垃圾燃烧过程的影响梁立刚 孙锐 吴少华 代魁 刘翔 姚娜 (292)

文丘里洗涤器脱除燃烧源PM2.5的实验研究张宇 杨林军 张霞 孙露娟 颜金培 沈湘林 (297)

锅炉容量对汞富集规律的影响杨立国 段钰锋 王运军 江贻满 杨祥花 赵长遂 (302)

循环流化床内污泥与煤混烧时汞的浓度和形态分布吴成军 段钰锋 赵长遂 王运军 王乾 江贻满 (308)

能源系统工程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李政 曹江 何芬 黄河 倪维斗 (314)

基于统一基准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效率分析刘广建 李政 倪维斗 (321)

采用串联液相甲醇合成的多联产系统变负荷性能的分析冯静 倪维斗 黄河 李政 (326)

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水冷壁布置型式的比较俞谷颖 张富祥 陈端雨 朱才广 杨宗煊 (333)

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选型及水动力研究张彦军 杨冬 于辉 陈听宽 高翔 骆仲泱 (339)

锅炉飞灰采样装置结露堵灰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阎维平 李钧 李加护 刘峰 (345)

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的600MW超超临界锅炉炉内过程的数值模拟曹庆喜 吴少华 刘辉 (349)

一种低NOx旋流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林正春 范卫东 李友谊 李月华 康凯 屈昌文 章明川 (355)

燃煤锅炉高效、低NOx运行策略的研究魏辉 陆方 罗永浩 蒋欣军 (361)

130t/h高温、高压煤泥水煤浆锅炉的设计和调试程军 周俊虎 黄镇宇 刘建忠 杨卫娟 岑可法 (367)

棉秆循环流化床稀相区传热系数的试验研究孙志翱 金保升 章名耀 刘仁平 张华钢 (371)

汽轮机与燃气轮机

汽轮机转子系统稳态热振动特性的研究朱向哲 袁惠群 张连祥 (377)

直接空冷凝汽器仿真模型的研究阎秦 徐二树 杨勇平 马良玉 王兵树 (381)

空冷平台外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周兰欣 白中华 张淑侠 王统彬 (386)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系统塔下热回流影响的试验研究赵万里 刘沛清 (390)

电厂直接空冷系统热风回流的数值模拟段会申 刘沛清 赵万里 (395)

考虑进气预旋的离心压缩机流动的数值分析肖军 谷传纲 高闯 舒信伟 (400)

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

火电站多目标负荷调度及其算法的研究冯士刚 艾芊 (404)

转子振动信号同步整周期重采样方法的研究胡劲松 杨世锡 (408)

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法测量气力输送中的煤粉流量孙猛 刘石 雷兢 李志宏 (411)

工程热物理

气化炉液池内单个高温气泡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吴晅 李铁 袁竹林 (415)

环境科学

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刘松涛 赵毅 汪黎东 藏振远 (420)

酸性NaClO2溶液同时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刘凤 赵毅 王亚君 汪黎东 (425)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石灰石活性的评价郭瑞堂 高翔 王君 骆仲泱 岑可法 (430)

烟气脱硫吸收塔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展锦程 冉景煜 孙图星 (433)

不同反应气氛下燃料氮的析出规律董小瑞 刘汉涛 张翼 王永征 路春美 (438)

循环流化床锅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及其脱硝系统的研究罗朝晖 王恩禄 (442)

O2/CO2气氛下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李庆钊 赵长遂 武卫芳 李英杰 段伦博 (447)

生物质半焦高温水蒸汽气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赵辉 周劲松 曹小伟 段玉燕 骆仲泱 岑可法 (453)

蜂窝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朱崇兵 金保升 仲兆平 李锋 翟俊霞 (459)

能源系统工程

基于Zn/ZnO的新型近零排放洁净煤能源利用系统吕明 周俊虎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465)

IGCC系统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3)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与余热锅炉的匹配高健 倪维斗 李政 椙下秀昭 (471)

IGCC电厂的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成本的估算模型黄河 何芬 李政 倪维斗 何建坤 张希良 麻林巍 (475)

火电机组回热系统的通用物理模型及其汽水分布方程的解闫顺林 胡三高 徐鸿 李庚生 李永华 (480)

平板V型小翼各参数对风力机功率系数的影响汪建文 韩炜 闫建校 韩晓亮 曲立群 吴克启 (483)

部分痕量元素在油页岩中的富集特性及挥发行为柏静儒 王擎 陈艳 李春雨 关晓辉 李术元 (487)

核科学技术

核电站电气贯穿芯棒热老化寿命评定技术的研究黄定忠 李国平 (493)

国产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的启动调试和运行樊险峰 张志伦 吴少华 (497)

900MW超临界锅炉机组节能方略初探李道林 徐洪海 虞美萍 戴岳 林英红 (502)

循环流化床二次风射流穿透规律的试验研究杨建华 杨海瑞 岳光溪 (509)

Z型和U型集箱并联管组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韦晓丽 缪正清 (514)

汽轮机和燃气轮机

裂纹参数对叶片固有频率影响的研究葛永庆 安连锁 (519)

不同翼刀高度控制涡轮静叶栅二次流的数值模拟李军 苏明 (523)

椭圆形突片气膜冷却效率的试验研究李建华 杨卫华 陈伟 宋双文 张靖周 (528)

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

大机组实现快速甩负荷的现实性和技术分析冯伟忠 (532)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前馈模糊-PI变桨距控制高峰 徐大平 吕跃刚 (537)

基于过程的旋转机械振动故障定量诊断方法陈非 黄树红 张燕平 高伟 (54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付忠广 王丽平 戈志华 靳涛 张光 (548)

电站机组数据仓库的建设及其关键技术蹇浪 付忠广 刘刚 中鹏飞 郑玲 (552)

撞击式火焰噪声信号的分形特性分析颜世森 郭庆华 梁钦锋 于广锁 于遵宏 (555)

工程热物理

冷却风扇变密流型扭叶片设计方法及其气动特性的数值研究王企鲲 陈康民 (560)

考虑进水温度的蒸汽喷射泵一维理论模型李刚 袁益超 刘聿拯 黄惠兰 (565)

双排管外空气流动和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石磊 邢苍 李国栋 陈俊丽 (569)

辅机技术

600MW汽轮机组再热主汽阀门阀杆的热胀及其影响时兵 金烨 (573)

温度和压力对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综合影响万古军 孙国刚 魏耀东 时铭显 (579)

一种新型空气预热器及其性能分析李建锋 郝峰 郝继红 齐娜 冀慧敏 杨迪 (585)

横向风对直接空冷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吕燕 熊扬恒 李坤 (589)

间接空冷系统空冷散热器运行特性的数值模拟杨立军 杜小泽 杨勇平 (594)

水轮机技术

减压管状态对混流式水轮机流场的影响梁武科 董彦同 赵道利 马薇 石峯 刘晓峰 王庆永 (600)

环境科学

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技术的最新进展段伦博 赵长遂 屈成锐 周骛 卢骏营 (605)

海水烟气脱硫技术及其在电站上的工程应用杨志忠 (612)

应用差分光谱吸收法监测SO2的固定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系统许利华 李俊峰 蔡小舒 沈建琪 苏明旭 唐荣山 欧阳新 (616)

溶胶凝胶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及其脱硝活性的研究赵清森 孙路石 石金明 殷庆栋 胡松 向军 (620)

N2气氛下活性炭的汞吸附性能周劲松 王岩 胡长兴 何胜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625)

准格尔煤灰特性对其从电除尘器中逃逸的影响齐立强 原永涛 阎维平 张为堂 (629)

能源系统工程

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厂的经济性估算模型黄河 何芬 李政 倪维斗 何建坤 张希良 麻林巍 (633)

以甲烷重整方式利用气化煤气显热的甲醇-电多联产系统高健 倪维斗 李政 (639)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1 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1.1 以城市污水处理为重点,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十二五”期间,隆德县规划完成渝河污水处理厂和甘渭河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万人以上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成并投入使用。

按照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大力扶持困难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力保实现“201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的阶段性目标。

不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与优化。现有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治理,实现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不能全面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能达标的,依法责令停产、关闭或搬迁入定点工业基地。

1.2 以控制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控制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隆德县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关键。要积极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引进优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积极推进火力电厂“油改气工程”与“脱硫工程”,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发展热电联供项目,以集中供热方式取代高耗、高污染、低效的分散供热方式,为该县的工业发展腾出总量指标。全县严禁新建单机容量小于13.5万kW的常规燃煤、燃油机组,新建火电厂必须符合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并配套高效脱硫设施,严格控制SO2排放量。

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有计划地开展现役火电厂的脱硝试点工作,所有新建、扩建的火电(含热电)机组要采取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并预留脱除氮氧化物的空间;新建、扩建的火电(含热电)机组要同步建设脱硝设施。

1.3 优化产业布局,严把环保准入关

按照《隆德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隆德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调整产业及重大项目布局,减少布局性和结构性污染。凡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和总量控制指标的乡镇,必须组织编制和实施该乡镇的环境整治规划和总量削减计划。建设项目所增加的污染物排放要在所辖区内削减。

各职能部门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时开展规划环评,报县政府审定后实施。

1.4 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

完善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规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工商、环保联动的排污许可证年检制度。对重点源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严禁超标、超总量或无证排污。排污单位必须如实申报并按规定申领排污许可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排污量的核定。

规范排污口的设置和管理。强化污染源限期治理。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超总量的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逾期不能完成治理任务的,龙源期刊网论文查询应依法予以关闭。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推动企业开展污染防治。

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确定辖区内的重点排污企业,增加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现场执法频次。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体系,规范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公开,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管。

1.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削减排污量

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各项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继续推进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结合技术改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大对电力、化工、造纸、印染、冶金、建材等行业重点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增产减污,节能降耗,使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同行业的较先进水平,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

抓好企业的循环用水,创建一批实现废水“零排放”企业。“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都要建立循环用水系统。对洗水、造纸等用水量大的行业,要强制实行循环用水,不断加大回用水比例,严格限制使用新鲜水量,企业扩建项目所增加的用水量,要依靠企业自身节水来解决。

1.6 以加强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环境管理基础工作

加强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环境预警应急系统,提高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水环境监控网络,构建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体系。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饮用水源地水质信息。提高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加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为重点,推动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环境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根据环境质量功能要求,按区域、流域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来控制排放总量;结合主要污染物入河具体区位选择控制断面、控制点进行监控,制定监测计划,建立报告制度。

加强市污染源监测和监测网络建设,规范监测技术和环境统计,完善和提高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保证数据可靠、准确,强化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要建立以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为基础的动态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帐和核算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排污总量变化动态、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2 结语

水体纳污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资源,排污者则是用户,总量控制就是要体现出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环境资源的共享和有偿使用。而总量控制的总目标是要将水体纳污能力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用户。

参考文献

[1] 张倩,苏保林,罗运祥,等.城市水环境控制单元污染物入河量估算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3(3):877-884.

[2] 林国强.南流江玉林城区段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方案[J].广西水利水电,2002(1):54-57.

[3] 李红亮,米玉华.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1(1):76-79.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5

英语热边缘化访问工程师学科体制“双师”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在各大高校备受关注,江苏省教育厅在高校施行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推进“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内容,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并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

笔者有幸申请进入了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做访问工程师,针对整个访问过程,结合专业教学实际,对英语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尝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一、企业调研情况

1.企业情况

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批准,由大唐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全球范围内技术领先的脱硝催化剂制造基地。

2.行业情况

作为新建不久的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发展前景潜力无限。随着公司的发展不论是技术上还是销售上,与国外公司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更是颇为紧迫。

3.企业英语技能人员分布情况(见表1)

可以看出,除国际合作部(对日常英语交流需求比较高)外,其他部门从事英语方面工作的员工所学专业课程与工作内容的不接轨,公司招进新人后不能很快及时开展工作。有的部门英语职位仍为空缺。这说明,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更侧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的教学,缺乏具有导向意义的专业性。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英语专业课程分布

综合性专业课程: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口语实践、影视口语、翻译、英语语法、语法、第二外国语、英语口译、高级英语、英语国家概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外国报刊选读、翻译实践、词汇学、英语小说选读、毕业论文、论文写作等。

外语系开设专业课:外贸英语口译、外贸英语函电、经贸文选。

经济基础部开设专业课:经济应用文写作、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专业。

外语系开设专业课:科技英语翻译、经贸法律翻译。

管理系开设: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商务翻译专业。

可以看出,金城学院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具有一定专业导向。但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些专业课程全部属于选修课,很多学生难以接触到这些重要的课程;其次,这些选修专业课绝大多数课程是由其他系开设,内容是纯中文,不利于学生顺利投入英语为主的专业工作中;另外,这些选修专业课基本都只开设一学期,学生并不能深入领会课程内。

二、专业建设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笔者拟定了新的学科建设思路,笔者认为,该思路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1.增加具有针对性专业课的课时

本着面向企业、跟企业挂钩的教学思维,笔者认为单纯地靠一个学期的专业内容学习并不能让学生熟练专业知识,只能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反而浪费学习时间,事倍功半!

2.调整专业选修课的地位,将比较重要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将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列为必修课,将与实践直接联系不大的一些课程列为选修课,有利于优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建设。

3.将英语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

在专业授课的同时就将英语纳入其中,符合英语系的教学理念,也更有利于学生顺利参加工作。

脱硝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烧结机;烟气脱硫;SD-FGD;

1 前言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当前,SO2的减排呼声最高,压力最大。钢铁企业是SO2排放的第二大户,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在电厂脱硫已取得较大成效的情况下,减排的压力正日益突出。烟尘主要来自烧结机的烧结过程及冷却机的冷却过程,SO2 主要来自烧结机头烟气。而烧结机头烟气中SO2 仍然采用烟囱高空排放,如果不对这些污染源加以控制,势必造成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仍然会严重污染厂区环境,影响正常的生产,危害职工身体健康。

本文以济钢铸管集团公司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SD-FGD系列喷射旋流曝气脱硫塔技术。

2 工程概述

2.1 工程简述

济钢铸管公司现有两台52m2烧结机,烧结机工艺设计分为两条主抽风烟道,配备有多管除尘器,排放烟气含尘浓度

2.2 烧结机烟气的特点

(1)烟气温度较高,随工艺操作状况的变化,烟气温度一般在120~180℃之间。

(2)烟气挟带粉尘多。粉尘主要由金属、金属氧化物或不完全燃烧物质等组成,一般浓度达10g/Nm3。

(3)含湿量大。为了提高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混合料在烧结前必须加适量的水制成小球,所以含尘烟气的含湿量较大,按体积比计算,水分含量在10%左右。

(4)含有腐蚀性气体。高炉煤气点火及混合料的烧结成型过程,均产生一定量的HCl、SOx、NOx等。

(5)CO含量较高。

(6)含SO2平均浓度较低,根据原料和燃料差异而变化,一般在1000~3000mg/Nm3。

(7)重金属污染物。

(8)含二噁英类。目前钢铁行业的二噁英排放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垃圾焚烧行业。

3 烧结机脱硫技术

3.1 脱硫工艺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的脱硫方法主要有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及湿法脱硫。除尘技术主要有电除尘、机械除尘、过滤式除尘等,根据除尘过程中是否用水或其他液体,还可将除尘器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2006年石钢3#、4#烧结机新上的脱硫系统采用的是密相干塔工艺,即干法脱硫,除尘系统采用的是电除尘器;2007年福建三钢的180m2烧结机脱硫采用的是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器;2008年5月梅钢180m2烧结机采用的是喷旋冲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属于湿法脱硫;2008年12月邯钢400m2烧结机采用的是气固再循环半干法脱硫,除尘系统为布袋除尘器。

由于烧结烟气具有前述的特点,必须采用适合烧结烟气特点的烟气净化装置;而且应具有脱硫效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无废水产生、副产物易处理等特点。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所提供场地面积较小,因次对工艺的选择必须考虑到系统占地面积等因素,在本项目中我公司选择了双碱法作为脱硫主要工艺。

3.2 除尘方案的选择

由于冶金行业的烟气具有粉尘细,易黏附结垢的特点,而湿式除尘器利用水与含尘气体作用,在净化粉尘的同时,具有净化有毒气体的作用,且设备体积较小、投资较省,考虑到现场的情况我们选择湿式除尘方案。湿式除尘方法中文丘里管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能消除1:m以下的细尘粒,结构比较简单,而且还能用于除雾、降温等方面,符合烧结机烟气的特点,因此在本项目中我们选择了文丘里管湿式除尘法。

除尘射流器应用原理是依据文丘里原理开发出的一种产品,文丘里除尘的工作原理是靠高速运动的气流及流经的管道截面发生变化,使气溶胶与洗涤液或吸收液在高速气流中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达到气溶胶与空气分离的目的,文丘里洗涤器净化原理图如图1所

图一 文丘里洗涤器净化原理图

3.3 工艺流程

我公司与日本住友金属工業(株)和歌山製鉄所環境部合作,结合我国冶金行业的特点,对日本及欧洲冶金行业的脱硫成熟技术进行引进与消化吸收。共同开发出了SD-FGD系列喷射旋流曝气脱硫塔。该设备集脱硫、除尘于一体,脱硫、除尘效率均较高,投资低、占地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该技术在日本冶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吸取了我公司在济南庚辰钢铁有限公司24平米烧结机应用石灰石法脱硫工艺中的不足,解决了塔内及管道结垢缺陷,解决了出风含水量大的问题。我公司针对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对52平米烧结机进行专项设计,除尘、脱硫工艺中所配备的SD-PS80-Ⅱ喷射旋流曝气脱硫塔,具有气液传质好、脱硫除尘效率高、液气比小、装置内无活动部件、工程造价低、节省运行费用等优点。

本系统主要包括除尘系统、脱硫系统、脱硫液循环系统、除尘液循环系统。

4、 设计参数

4.1 文丘里洗涤器的最佳操作条件

(1).喉管面积A0=2.83m2

(2).喉管直径D0=1.7m

(3).喉管长度L0=1.6m

(4).收缩管的进气截面积A1=7.6m2

(5).收缩管的进气端直径D1=3.2m

(6).收缩管的长度L1=2.3m

(7).渐扩管出口直径D2=3.2m

4.2 脱硫方法

由双碱法的原理可以看出氧化反应主要是将SO32-和CaSO3氧化,而H++SO32-(HSO3-,故系统pH的高低也决定着氧化反应发生的程度。

对于脱硫效果来讲,塔进口pH越高,吸收液脱硫能力也就越强。但pH过高后,可能会增加系统中Ca2+的浓度,从而增加系统中CaSO4的过饱和度,引起系统的结垢和堵塞。为了防止系统的结垢和堵塞,下面对系统运行各个阶段的pH进行研究。

图1 清液池pH与再生池pH变化规律

图2 混浆池pH=11时再生池各阶段pH

由图1可知,随着清液池pH升高,无论是低pH运行还是高pH运行,再生液的pH都会升高。当低pH运行时,由于塔出口pH较低,且塔出口中大部分为HSO3-,HSO3-+OH-(SO32-,快速消耗OH-,故在开始阶段上升幅度较大,在pH=11.0左右时,再生液pH上升趋势才趋于平缓,此时再生液的pH也接近于7。高pH运行时,塔出口pH较高,随着清液池pH值升高,再生液pH继续升高,但上升的幅度整体趋于平缓。如果不断提高混浆池的pH值,即增加投入Ca(OH)2的量,可以增强脱硫液的脱硫效率,但一方面增加了系统的运行花费,另一方面投入Ca(OH)2的量增加,Ca2+也随着增加,将有可能引起系统结垢和堵塞。

4.3 脱硫液循环系统

脱硫液与烟气接触反应后,经塔体底部水封口由排水沟流入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由再生反应池、氧化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四部分组成。从脱硫装置底部出来的脱硫液首先进入再生反应池,与石灰浆液发生再生反应,然后进入氧化池,通过搅拌并鼓入空气将水池中的CaSO3氧化为CaSO4,经沉淀后的池底浓浆由浓浆泵将CaSO4抽出,送到板框压滤机,制成脱硫渣滤饼综合利用或抛弃,滤液流到循环水池。在清水池旁设有pH值检测仪,并补充NaOH溶液,调节pH值后,由循环水泵抽送到脱硫装置进行脱硫。

4.4 除尘液循环系统

除尘液与烧结烟气接触后,经管道流到后面的惯性分离器,固液分离后,除尘液经底部水封口流入循环池,循环池由泥浆池和清液池组成。从分离器底部出来的除尘液首先进入泥浆池沉淀,停留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进入清液池,由循环水泵抽送到除尘装置进行除尘;池底泥浆则由浓浆泵抽送到板框压滤机,压缩脱水后,定期由运渣车外运。

以上四个单元是本系统的主要单元,除此之外,本系统还包括脱硫剂制备系统及电气和自控系统等。

4.5 SD-FGD曝气脱硫塔原理

应用文丘里除尘、惯性分离等原理设计的高效喷射旋流曝气除尘脱硫塔,高效旋流曝气脱硫塔为圆柱形塔体,塔外有高效射流器,塔内安装有若干层高负荷旋流装置和高效除雾装置。脱硫工作时,烟气由塔底切向进入,形成旋转气流上升,烟气通过塔板旋流叶片的导向作用使烟气呈旋转上升。经二次扩散,使得气体里所含的二氧化硫散发,并与上部两层喷淋的脱硫浆液充分接触,从而增大气液间的接触面积;液滴被气流带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强化气液间的接触,最后液滴被甩到塔壁上沿壁流下,经过溢流装置到下层塔板上,再次被气流雾化而进行气液接触。如上所述,液体在与气体充分接触后得到有效分离,避免雾沫夹带,其气液负荷比常用塔板大一倍以上。又因塔板上液层薄,开孔率大而使压降较低,比达到同样效果的一般旋流板塔的压降约低50%,因此,综合性能优于常用的旋流板塔。

由于装置内部提供了良好的气液接触条件,气体中的SO2被碱性液体吸收的效果好;采用较低的液气比是1:0.8~1.2。高效喷射旋流脱硫除尘装置上部装有高效除雾装置,安装两层折板除雾器,从而使气流带出塔的雾滴很少。减少出口烟气带水的危害。

烟气进入射流器,由于有降尘水及烟尘里有烧结机烟尘带出来的氧化钙,可以作为一级脱硫处理,效率在30%左右。在旋流脱硫塔内进行二级脱硫处理,效率在65%以上,总的脱硫效率在95%以上。

5 存在不足

由于此工程为老厂改造,因此可用场地面积较小,该系统整体的设备与管路布局不够理想,造成系统阻力稍大。另外由于工程指标要求该技术没有涉及到脱硝的内容,以后的应用中将逐步完善技术,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6 结论

1. 在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塔主体材料采用玻璃钢塔为国内首创。脱硫塔采用玻璃钢整体制造,密封性能好,无跑冒滴漏现象,耐腐蚀性比其它材料强,使用寿命长达25年不用维护。

2.该工艺采用的两段法工艺,在预处理部分采用的除尘液为高炉冲渣水,该水呈碱性,除对烟气的润湿作用外也提高了对硫化物的吸收率,并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脱硫部分采用的双碱法湿式脱硫。

3.脱硫塔为我公司自创的喷射旋流曝气脱硫塔(SD-FGD),塔底部设有导气旋流装置,使烟气在塔内流动均匀,并且通过控制脱硫塔进口的pH值解决了塔内的结垢问题。

参考文献:

[1] 郝继锋, 汪莉, 宋存义, 等.钢铁厂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探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36( 4):78-91.

[2] 单尚华,李春风.加快实施烧结烟气脱硫,促进区域环境改善[C].中国钢铁 年会论文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张凡,张伟,杨霓云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0,13(1):60-63.

[4]郜学.我国烧结球团行业脱硫现状及减排对策[J].烧结球团,2008,33(3):1-5.

[5]赛俊聪,吴少华,汪洪涛,等.中国烟气脱硫脱销技术现状及国产化问题.电站系统,2003,

19(1):53-5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