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1

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110米栏夺金情景。

参照画面,提问:决赛时,刘翔将自己身上手表、项链等东西都摘了下来,穿上最轻的跑鞋,这样做有何原因?

结论: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创设物理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大胆提问,进行推理

提问:与物体加速度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设置生活情景,分析各种关系

(1)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

①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骑自行车用力刹车时,用的力越大,车越容易停下来,即阻力越大,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②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运动状态不变,加速度为零。

③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例如,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推不动,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2)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较大。

(3)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实验安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方案。包含实验器材的选用、操作流程、数据计算和采集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要严谨而规整,教师可以就每一组不同情况作针对性指导。择优选取代表性设计方案,并派代表上台介绍设计思路并进行演示,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完善方案。

1.小车运动典型案例

器材:小车;纸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刻度尺;钩码;小桶;长木板;砝码;天平;垫木。

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状态,分析原因。

3.特殊说明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整理采集,引导学生从实验误差、实验操作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别。在教师引导下,共同确定用“滑块运动案例”进行实验研究,教师要利用课件着重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得出结论:滑块运动方案误差较小。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关爱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我们做好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体现最新课程理念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由知识传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由学会知识关注全人的发展。

为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最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巧妙地凸显大纲规定的要点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力学和电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恒定电流等主干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在此,我们还要整合整个知识体系并适度延伸拓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和吸收。

二、要整体把握,实现学生的快速跨越式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产生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方法、讲技巧、讲典型思路、讲学生的错误根源。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讲解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顺畅和精彩。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们要牢牢抓住五点: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总之,教师要对教案做到胸中有数,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各主要环节的整体把握也要了如指掌。

三、要精选精析,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呼之欲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无一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关。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选精析,强化训练,做好适度的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和小磁针放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的

D.磁感线可以用细铁屑来显示,因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讲这道选择题时,我们不妨先做如下分析:条形磁铁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C项不正确;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设的一组有方向的闭合的曲线,实际上不存在,所以D项也不正确;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A项正确;磁感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小磁针静止时北极受力方向和北极静止时指向均为磁场方向,所以B项也正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题发挥,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磁感线虽是假想的闭合的曲线,但是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四、要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让课堂得以真正的优化

“问渠哪能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以事实为依据,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3

第四章动量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

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

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⑵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2.冲量

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

⑴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⑵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

⑶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⑷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m

H

例1.质量为m的小球由高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无初速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弹力、合力的冲量各是多大?

解:力的作用时间都是,力的大小依次是mg、

mgcosα和mgsinα,所以它们的冲量依次是:

特别要注意,该过程中弹力虽然不做功,但对物体有冲量。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Δp

⑴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⑵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⑶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

⑷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

例2.以初速度v0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t秒内物体的动量变化是多少?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4

  物理老师工作总结1

  20xx年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以上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物理老师工作总结2

  又一年紧张忙碌的高三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工作9年,高三教了4年,也曾中途接班,但……没教过这么差的学生。我所教两个班都是理科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品质及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呆板且单一,并且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就在我越来越成熟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的时候,遇到了他们,很多时候他们让我束手无策……

  由于教育的发展、各高中校的纷纷扩招等各方面状况的变化,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现实的需要,我们务必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对策。

  1、关爱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及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拨、健康地发展。为了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热爱学生是前提。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智力有高低、身体有强弱、爱好有各异、特长有不同,作为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优缺点。而对于一个教师则没有理由偏爱或厌恶哪一个学生,教师务必有这样的职业道德: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过去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一刀切”,这是不贴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也是不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的。而此刻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学生提高整体素质。而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必然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这也必然以热爱学生为前提。

  热爱学生务必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而尊重学生表此刻: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一句话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交流。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带给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理解”还是“不理解”。因为人是充满感情的,有着各自的需求和欲望,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空间。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并主动理解教师的要求,以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以前,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够,今后必须要加强。教学效果要想好,务必让大家喜欢上这门课,让不学的学生先能学,再解决如何学会与会学的问题。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个体用心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个体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孙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就就应给他们有充分的选取。因为人只有干他所能干的、愿意干的、想干的事情时,才会表现出主动性和用心性。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强调课堂学习的协作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协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用心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使大家在气氛中受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进来。

  3、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高质量掌握基础知识就是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清楚其研究的对象,适应范围和条件等,从此入手解决具体问题,而不是凭感觉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坚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联想记忆,有利于准确快速提取知识信息,有利于理解潜力提高,为高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其中力学又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取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明白,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取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状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按照同样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力争自己构建各部分的知识网络。

  4、调整心态,学会放下

  进入高三下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已经不可能做很多难度较大的题目、或是弄懂自己学的一塌糊涂的某部分知识,那就要放下。必须要认清形势,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实际的定位,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考场上也是这样,务必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尽量多的分,个性是理综试卷,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把全部的31道题做完似乎不太现实。那就就应根据平时做题的经验,准确把握自己会做的,争取不丢分;一些平时做起来就很吃力的问题,该放下就放下。

  总之高三一年只有全面复习,主抓基础,狠抓落实,以不变应万变,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措施、不同的要求,才能使每个学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物理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整体感知;问题剖析;对策研究

教育改革让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可以说在改革进程中,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好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然而,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在日益增多,但却很难用到实处。有些高中生在家庭中连最起码的更换灯泡都缺乏勇气,更别说修理一些简易的家用电器了。这充分表明,虽然新课改后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视界拓宽了,知识量增多了,但课堂仍然不能算作有效课堂。针对这种“高质低效”的现状,本文首先从对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整体感知分析入手,剖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重点围绕“有趣、有效、有用”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把握,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为进一步增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能而贡献力量。

一、 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整体感知分析

(1)忽略过程,重视结果。综合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其间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一是对知识产生理性认识,二是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认知心理学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掌握,从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看,都必须有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等作出科学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许多教师忽略认知的第一个过程,在课堂上直接“架空”到第二个过程,将一堂新课上成了习题课,如此,则导致学生极易忽略知识的重点部分,所学到的仅是一个结果,而这一结果是如何得来的,则有很多学生都很难解答出来。

(2)以生为本思想难以落实。目前,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考虑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应如何让学生学;并且只考虑教学程序和课堂组织,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初始状态,如知识储备、基本能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等。这种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出现偏差,最终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实践证实,许多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动态观察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重视不足,不能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即时反馈,这无疑又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

(3)对高中物理课堂其他具体问题的感性认识。研究表明,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在调研后将其梳理了几个方面,主要有。

第一,课堂上教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力度不足,只是简单的进行了讲解,而学生理解不透作为物理核心精华的概念和规律,就很难学好物理知识,更难以学有所用。

第二,教师的课堂表述缺乏艺术性和科学性,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课堂提问难以抓住重点,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只针对学生的已知,而不能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四,课堂组织存在着漏洞,教学程序分不出层次,在每个层次中又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不能在关键处设问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 如何打造有趣、有效、有用的高中物理课堂

(1)兴趣激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含了三项主要内容,即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学好物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好物理的首要前提即是掌握物理概念。在兴趣培养方面,笔者采用了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的方法,结合课题知识,以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物理这门学科。如筷子在水中会呈现折射状态,死海不死的原因;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某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将子弹当作昆虫而随手抓住等。同时,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有计划有组织的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例如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比赛和研究活动、开展板书比赛和板书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设问的研究活动、开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研究活动等。

(2)有效、有用,将实验与课堂自学相结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首先提取本课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并依照教案开始教学。在这样的引导模式下,其弊病不言而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通过自学、实验探索教学模式的导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将学生自学与课堂实验探索相结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并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课的课堂开篇,此时通过课前自学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学生对这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复习自学内容,再一次确立通过自学所了解的本课的课题内容和知识点;继而利用问题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①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②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回答问题后,再次以问题引入实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质量及受力之间存在着哪些关联?同学们能否用实验来解答?随即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而笔者也用自己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比,得出客观结论。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先学;高效教学

一、“有效先学”的内涵

国外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从解释学的视角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即“追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关注学习者对问题的诠释”。要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将我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聚焦在学生层面,学生的问题就是重点,学生需要教师教了才会的就是难点,只有真正把握了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才会更有效。而“有效先学”不仅仅是要充分地发挥其“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有方法地去尝试发现、尝试学会,更主要的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先学暴露出的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里的“有效先学”与另一种课前的“先学后教”形式不同。这种形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量,不占学生课余时间,也不是课前作业的“练习迁移”,而是上课教师讲授之前学生先学。这里的先学,目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投入,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教师生成性地进行教学。一般分为整体式有效先学和分段式有效先学两种模式,整体式有效先学是指先学内容以整堂教学内容为主,通过学生先学,教师点拨,互动生成课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分段式有效先学往往是针对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而这些问题的知识的相关性不是很强或难度较大,需要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或分类归纳结果,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先学,即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况,把课堂设计为几个时段,某一时段针对某一问题设置先学题材,它是整体式有效先学的微元化。

二、“有效先学”的功能

“有效先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效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握学情,教学生所需,从而留有更多时间使学生思考、练习和展示。

从教师角度讲,“先学”的功能在于在课前尽可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例如,在高一新课教学时,需要了解一些初高中衔接的内容,如磁场、电磁感应等章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什么,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是什么,在哪些环节学生容易出错;又如,探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学生在初中做过类似的实验,但学生在哪些操作环节需要进一步规范,从设计到数据处理的程序和原理哪些需要重新教学和细化,达到“知彼”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讲,“先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发现不足,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听课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达到“知己”的效果。

三、“有效先学”的特征

“有效先学”并不是简单地在新课展开之前增加一个铺垫实验,或用来检测预习效果的测评卷的学习环节。“有效先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先去尝试学会或探究发现。它具有以下

特点:

1.生本性:让学生试着自己先学

主要针对学生在初中已有的基础,在高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如:高中物理的恒定电流、磁场、光学等基础知识。通过先学,意在使学生发现问题和产生困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达到教是因为学生需要教。

2.适合性:适合所学内容的特性

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分为先行自学部分和先行探究部分。其中先行自学部分意在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即教师不教,学生自学就会的内容,如位移与路程、时刻与时间,重力、弹力等内容。先行探究部分意在让学生自己发现,主要针对思维容量比较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探究电场的物质性质,可以布置先学讨论内容:如何探究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物质方法。

3.导学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主要针对一些以规律应用为主的知识点,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正交分解的应用、动能定律的应用等。往往体现为学生思维混乱而无从下手自学的一些内容。这些需要教师从思维方法、解题思路等角度进行引导,一旦引导到位,学生就能开始自主钻研。

4.全程性:与后学后教有机结合

主要针对高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认知基本为零。这类教学内容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还是应更注重于教。如万有引力、机械波等。

5.可行性:完成任务常态化

这是“有效先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征,可能在某个特征上更具显性。但是,不论任何教材用何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首先要可行,这是基本要求。但同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或模式,学生自学也好,教师教也好,共同学习也好,若能使课堂任务能在一系列的引导、争论、感悟中不知不觉完成任务,实现不该讲的不讲、当讲则讲、当论则论,师生在长期磨合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有效先学”的最高要求。

四、“有效先学”的教学设计与模式

(一)“有效先学”的教学设计

以布里格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设计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因此,“有效先学”的教学设计环节在注意常规教学设计基本环节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先学?于是教学设计中必须增加一些

环节。

1.把握教材特征和学情

根据高中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在初中已学的知识,兼顾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源等因素,考虑到学生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先学h节。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它的具体载体可以是一张导学案、一个探究实验或者一些素材和导问。具体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是总的设计要求要符合上述“有效先学”特征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

特征。

如,高中物理在讲电磁感应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作为先学内容,提供实验器材,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先做实验,记录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操作并讨论归纳,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发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电路连接的能力,更体会了发现规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些情感、能力的获得不是老师通过演示、讲解所能获得的。

2.多段式教学设计

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于是我们可以将一个教学难点细化为多个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先学任务时要与每个阶梯目标相对应。实际上这也是探索一种新的备课格式,尽可能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类似于多段式教学,根据一般课时时间,最多可以分为三段,即每一段相当于一节微课,每节微课又包含三部分:学生先学、交互学习和拓展学习三部分。

当然,每节课教学设计环节的多少视教学内容而定,先学内容的多少也要根据教学环节的先学必要性来设计先学内容。并不是每个环节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先学内容。比如,波尔理论原本就比较抽象,对高中生来讲,无论你如何设计先学内容,学生均不易得到启发和领悟。

3.坚持集体研讨的教研机制,使先学类课型研究常态化

个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教师个人要做到“有效先学”的课型常态化是比较吃力的,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素养、教学知识、教育理论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更与现代科技、学生心理等有关。这就需要我们集合备课组的力量,结合各个年龄层次教师的智慧来共同设计“先学”内容和研讨如何有效实施“有效先学”的课型。因此,我们要把常规教学设计的最后反思环节改成集体反思和集体研讨新课的教学设计,那就要做到坚持集体研讨的教研机制,使先学类课型研究常态化。

(二)“有效先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有效先学”的教学模式着重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由“灌输”转为“先学”,由“教师导向思维”转向“学生生成性思维”,由“教师把握课堂”转为“师生交流与沟通”,由“教师讲”走向“学生问”,最终达到以解惑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讲解和分析,学生通过先学获得的知识是自身真正习得的,发现的问题或困惑是经过深度思考的,对其印象是深刻的,在交流与沟通中是参与和认同的,从而实现在解惑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是专注的,达到的效率是高效的。基于“有效先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如下(多段式流程多走几次):

1.先学(个性先学或互动先学)

2.完成先学

3.整理问题和提出困惑

4.同学、教师互学(相互交流、讨论等)

5.拓展学习(教师解惑、归纳、总结、应用等)

当然学生先学内容还是基于教师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生源、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情况确定先学内容。还可能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教学特点的限制,中间的教学环节必须以学生体验、拓展应用为主,把学生如何学贯穿教学始终。

教师通常追求“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但往往会觉得无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而“课堂内”“有效先学”的理念和具体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为我们作了铺垫,希望我们能在不断使用和完善中达到最终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

⒖嘉南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