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成绩评定 综合素质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质检方向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为37(约三分之一的实验课时),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方法及内容体系,各种食品、饮料等的采样原则及前处理方法等;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理解各种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生工专业质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方法、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对实战的能力。
考核成绩评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基础理论知识、快速检测技术和检验实验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构框架,分别在三部分中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课程学时数较少的有限时间内为学生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确保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对教学进行不断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问”方式督促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出勤和课堂提问的表现能够间接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旷课;有的学生虽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看与本课程无关的书,或者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可谓“出工不出力”。持这样学习态度的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确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师的课堂提问,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考勤和提问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包括迟到、缺课(病假和事假)、旷课三种行为,迟到1次扣0.5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需要病假或事假证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问”以随机提名方式进行,一个学期每个学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全勤、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讲学生得10分。
二、以“随堂作业”形式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占总评权重的10%,即10分。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结束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定时随堂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目以知识测试为主,能力测试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测试题目事先拟好标准答案,而能力测试题目可是开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题给分的档次标准随堂测试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测学生的习效果,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二是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测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为宜,各次得分相加换算成10分,再计入总评成绩。
三、以“PPT准备与汇报”形式掌握学科前沿技术
占总评权重的20%,即20分。本课程的教材为自编教材,其中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学生分两人一组准备PPT汇报,学生介绍内容涵盖了“微量多项实验鉴定系统”、“快速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设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包括DNA探针、PCR、DNA芯片、ELE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和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对不同新技术的精心准备和交流,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PPT准备与汇报”开展教学,不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交流(汇报结束,台下老师、同学提问)应变能力。
四、以“课程论文撰写”形式培养科研思维
课程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融合贯通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理论知识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和有效利用资料,并将其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以外,关注学科前沿技术,开创教学内容新领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现有国标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学科领域(目前虽没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识及技术和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并了解获得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论文有以某种病原菌为例,介绍对此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也有以某种检测方法为手段,介绍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检测及特点等各种方式展开的综述,不但锻炼了学生检索文献、利用文献的能力,开阔了学生视眼,学习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研究思维能力
综合考虑微生物检验的教学特点及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如有些同学选择放置不同天数的牛奶,也有选择不同货架期的各种食品等),对实验内容、步骤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自己计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树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全权负责的信念。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形成研究论文,因条件不允许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申请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建立培养学生学习的长效机制,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平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
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势、言行、手法、材料处理、善后清洁等都严格按要求进行。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细腻、严谨的科学作风。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2
量子点(QDs)是一种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子波尔半径的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由第二副族和第六主族元素组成的QDs,具有比传统染料更为优越的磷光性质,如磷光强而且稳定,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发射光谱窄,且几乎对称等。
微囊藻毒素是藻类分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易于溶于水,甲醇或丙酮等特性,而其中最常见,毒性最高的为MC-LR。水体中MC-LR的检测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利用量子点的优点,研发一种更简单快捷的新型检测藻毒素的方法,使现有的标记检测技术在环境中适应更广,也将进一步扩大量子点在分析化学和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课题制备的QDs-MC-LR抗体,利用其作磷光特异性识别微囊藻毒素。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高选择性、检出限低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对水体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本研究结果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方面。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权威刊物如《Science》.《Nature》等均在不断报道QDs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应用的重大研究成果。然而QDs在环境分析中应用报道较少。而且目前对水体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还比较落后,大多数藻毒素使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的HPLC-MC或GC-MS检测,样品制备过程负责,耗时长,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费用很高,因此限制了常规检测次数。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利用相界面热辅助法成功的合成了水溶性的ZnSe:Mn/ZnS核壳式磷光量子点,并通过TEM,THEM等检测手段对ZnSe:Mn/ZnS核壳式量子点进行表征。并将水溶性的QDs与MC-LR抗体在EDC的活化下共价连接,获得QDs-MC-LR抗体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测得ZnSe:Mn/ZnS量子点的磷光光谱,采用345nm激发波长,进行试验。
(2)测定ZnS壳层数对量子点磷光强度的影响。
(3)测定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加入抗体的量等条件对QDs-MC-LR抗体磷光强度的影响。
(4)通过制得的探针对MC-LR进行检测,探究检测范围及磷光强度与MC-LR浓度的关系。
(5)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探究实际运用的效果。
(6)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比较本实验方法的优缺点。
4.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实施方案:
1、QDs-MC-LR抗体的制备
2、表征手段
(1)磷光光谱仪
(2)TEM和HTEM
3、测定QDs-MC-LR抗体检测MC-LR的灵敏度
(1)优化QDs-MC-LR抗体制备条件
(2)实验环境检测MC-LR
4、实际样品的检测
进度安排:
(1)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 2017年11月-2018年1月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针制备试验。
(3) 2018年2月-2018年3月 对实际检测进行相关测试。
(4) 2018年4月-2018年5月 整理数据,编写毕业论文。
5.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Alivisatos A.P,Gu W.W.,Larabell C .J.,Annu Rev Biomed Eng,2005,7(1):8
[2] Goldman E.R.,Clapp A.R.,Anderson G.P.,et al.,J.Anal. Chem,2004,76(3):684.
[3] Bruchez J.M.,Moronne M.,Giu P.,et al.,Science,1998,81:2013
[4] Beaslsy V.R.,Lovell R.A.,Holmes K.R.,et al.,Toxicol.Environ.Health,000,61A:281
[5] Kondo F.,Ikai Y.,Oka H.et al. ,Natural Toxins,1995,3(1):41
[6] 赵建伟,黄延林,中国环境监测,2006,22(3):11
[7] Zhang C.Y.,Johnson L.W.,Anal.Chem.,2006,78:32-55
[8] Zhang J,Kang T,Sun R-X.An immunosensor for microcystins based onFe3O4@Au magnetic nanoparticle modified screen-printed electrode Chin.J Anal Chem.2013;41:13-53.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蔬菜;农药残留;原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207.7;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74-01
蔬菜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农产品之一,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蔬菜安全问题。同时,农药在蔬菜、水果中的残留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农药中毒事件逾10万例,死亡3 200人。因此,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蔬菜食用安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大致q可分为三大类:第1类是生物测定法(bioassay),第2类是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第3类是兼生物及化学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检测法。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化检测法中的快速检测技术——酶法。
1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优缺点
1.1 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作用机理
昆虫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使乙酰胆碱积累,影响正常传导,导致昆虫中毒而死。它能与昆虫或人体中的酶(酯酶、胆碱脂酶)分子中的丝氨酸上的羟基牢固地结合,从而强烈地抑制酯酶和胆碱脂酶的活性。以有机磷农药为例,有机磷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阻碍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导致神经肌接头和体内其他部位乙酰胆碱的过量积聚,神经中毒症状继而发生。
1.2 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作用原理与具体应用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一方面,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与乙酰胆碱是竞争性作用于胆碱酯酶,即胆碱酯酶可以与乙酰胆碱结合,催化乙酰胆碱生成乙酰和胆碱;另一方面,若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结合,会阻断反应[1-4]。因此,利用胆碱酯酶的催化反应的抑制法,设计一种检测方法,即通过颜色的变化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残留[1,5]。因此,酶法是利用某种酶受影响的程度反映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如将乙酰胆碱脂酶(AchE)置于薄层色谱板、纸片或者,当乙酰胆碱脂酶(AchE)与样品混合并提供合适条件时,酶促使底物进行反应,产物本身具有颜色或通过显色剂显色;而若样品中有农药残留时,可抑制酶活性,导致底物不反应而无产物,故不显色。目前利用此原理已开发出相应的各种速测卡和速测仪,如速测仪法(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农药速测卡法(酶抑制显色纸片法)[4,6]。
1.3 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1.3.1 优点。整个检测过程最多需20 min,简单方便,快捷。
1.3.2 缺点。酶试剂易失活,导致反应不稳定,重复性不好,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实际应用中的确认率为60%~70%[1,7-10]。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 使用酶法快速检测技术的常见问题
2.1 空白值偏小
比色时记载的空白3 min前后吸光值差值在0.3~0.8为好,如果空白吸光值低于0.3,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酶活性不够;二是温度太低。
2.2 检测结果中抑制率为负值
酶分解底物,分解物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很快,检测员稍有耽搁或技术不熟练都会产生人为误差,导致抑制率为负值。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造成的系统误差;二是检查酶失去活性;三是样品无农药检出。
2.3 假阴性与假阳性
假阳性、假阴性可能会由于反应过程中化学、物理干扰而发生[5-8]。假阴性即表现出无农药残留的假象,而这种假象是由于某些农药对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导致的。因为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底物不与之反应,从而不能被水解,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即为假阳性[1-7]。
2.4 样品吸光值偏高
主要是由于反应中化学、物理的干扰以及样品颜色深,使透过光被额外的吸收或被散色,透光率变小,吸光度表现为数值增大[5]。
3 对策
3.1 定期维护、校准仪器,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
每年或仪器维修后应进行计量校准,确保仪器稳定性;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规范试验操作,如:提取液的量取、试剂的添加要准确,比色前后3 min的时间要卡准,以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1]。
3.2 规范操作,科学使用、保存酶
该方法检测过程中,所用水建议使用蒸馏水。电子天平在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水平仪中的水泡是否置于正中,所要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称量容器中或称量纸上,千万不能直接把物品放在称量盘上。不能用水冲洗所需检测的蔬菜样品的可食部分,若其沾有泥土或水时,可用干净毛巾擦,再切碎,用四分法称量。样品加入底物后应立即上仪器检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否则空白值变小。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湿度,尤其是温度应控制在20~25 ℃,确保酶的活性。酶的种类、活性、纯度、贮存以及酶的浓度都会对测试结果造
(下转第276页)
(上接第274页)
成很大影响[4-5],应严格控制试剂保存条件。夏季,酶、底物、显色剂易变质失效,应对配制过的溶液分装,即取即用[1,10]。需在0~5 ℃下保存显色剂、底物、解冻后的酶。酶粉必须在冰箱的冷冻层保存,使用时再溶解。解冻后的酶最好在1周内用完,如果当时用不完还需重新冷冻,反复解冻不能超过2次[11-13]。
4 参考文献
[1] 邢建民,乔传令.农药残留污染的生物整治[C]//第二届全国植物农药会议论文集.2001:44.
[2] 钱允辉,陆自强.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方法与进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8,34(5):85-88.
[3] 赵丽丽,陈宁,张克旭.果菜中常用有机磷农药快速测方法的研究[J].食用科学,2001,22(6):54-57.
[4] 普春,欧阳继敏.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J].云南农业科技,2009(S2):97-98.
[5] 蒙迪冰.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常用技术比较[J]. 北京农业,2011(9):69-70.
[6] 曾艳红,辛焕发.常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2):31-32.
[7] 郝峻纬.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酶抑制法检测常见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2012(5):44.
[8] 赵亚玲.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29.
[9] 李 凌.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1-43.
[10] 刘永杰,张金振,曹明章,等. 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药,2004(2):25-27,42.
[11] 俞晓.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村科技,2010(11):33.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4
目前,小型便携式的电子血糖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光谱分析技术是实现无损血糖检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1994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仅为2.5%,到2008年,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9.7%,其中前期患病率为15.5%。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
以往的血糖检测研究多集中于长波近红外(1 100~2 500 nm)[27],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区域,含有葡萄糖的甲基CH对称伸缩振动和 OH伸缩振动的一级、二级倍频,具有较强的葡萄糖特征吸收信号。然而这些区域内水分子也会产生较强的吸收信号,在此干扰条件下使得在长波近红外内实现血糖的无损检测几乎是不可行的。本文则关注短波近红外(700~1 100 nm)的检测分析。在短波近红外处,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皮肤等的吸收系数很小,该波段被誉为人体“光学治疗窗”[8],处于该窗口的光学波段可以更有效地携带人体内部的信息。而且短波近红外包含了葡萄糖的甲基CH对称伸缩振动的三倍频和OH伸缩振动的三倍频[9],具有检测的可能性。长波近红外区域制作成快速并行检测所需的阵列检测器,价格较为昂贵,且检测时间较长。
相比较,短波近红外光谱区域可以使用成本较低的Si基光敏元件,硅阵列检测器CCD的技术也已成熟,可以大幅度提高检测速度,有利于实现检测设备[第一论文 网 dylw.net]的小型化和低成本。本文对短波近红外波段用于血液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定量检测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与长波近红外相比,短波近红外是更高倍频(或合频)的振动吸收,谱峰更宽,光谱重叠的情况会更严重。为了充分提取光谱信息,需要研究有效可靠的定量校正方法。本文在640~1 100 nm范围内测量血清短波近红外光谱,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IPLS)和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oving window partial least squares,MWPLS)分析了吸光度与血清中葡萄糖浓度之间的量化关系。
1原理及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方法[10],主要用于线型模型的建立。为了更有效利用光谱信息,选择血糖光谱信息最为丰富的波段进行建模,文章采用IPLS和MWPLS技术,其主要原理和步骤如下:
IPLS:
(1)将整个光谱分割成若干个波段,对每个波段进行偏最小二乘分析,根据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从中找出最佳主成份数;
(2)改变光谱分割的波段数目,按照(1)中的过程分析;(3)对比(2)中不同波段数时所得到的结果,最终找出最适宜建模的光谱区间。
MWPLS:
选取一个宽度为w的光谱窗口,从整个光谱(假设有n个波长点)的第一个波长点开始依次向右移动一个波长点直至最后,设置一最大主成分数,对每个子波长区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 模型,分别得到不同主成分数里对应PLS 模型的预测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从而找出含有用信息的一个或几个波长区。然后利用这些波长区建立PLS模型。
文章采用IPLS和MWPLS对血清样品的短波近红外光谱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时,模型最终的预测能力通过相关系数R,预测均方差RMSEP,偏差Bias的值来检验,其中RMSEP和Bias的定义如下:RMSEP=1Ip∑Ipi=1(y^i-yi)2(1)
Bias=1Ip∑Ipi=1(y^i-yi)(2)其中y^i表示样本的预测值,yi表示样本的实测值,Ip表示检验的样本数。2数据测量及模型建立
2.1数据测量对13名志愿者在午饭后3h各抽取静脉血约5 mL,为了扩大样本血糖范围,每名志愿者第一次抽血后口服葡萄糖50 g,30 min后再次抽血。每个样品取少量全血用血糖仪测量其血糖值作为参考值,血糖浓度范围4.9~8.3 mmol/L,剩余血样经分离得到血清约2.5 mL。使用UV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室温下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带宽1 nm,测量波长范围640~1 100 nm,采用10 mm光程的石英比色皿,以空气作参比,测量其吸光度。样品中,血清的提取及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参考值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医院采用血糖仪测量后提供。
2.2数据预处理为了避免除血糖浓度以外的因素对血清样本光谱的干扰,根据马氏距离采用最小半球体积法(smallest halfvolume,SHV)[第一论文 网 dylw.net][11]对样本中的奇异样品进行筛选,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发现标记1的样品其马氏距离明显高于其它样品,经检查发现是由于该血清较其它样品混浊,呈乳浊液状,而乳浊液在光谱检测时,由于溶液中颗粒的存在容易导致光线通过样品池时产生散射,因此建立模型时将样品1剔除较好。将奇异光谱剔除后,为了去除高频噪声,基线漂移等影响,对剩余的样品在640~1 100 nm波段内作基线校正,然后采用窗口宽度为10 nm,多项式次数为2的SavitzkyGolay平滑法对光谱作预处理[1213],处理后的血清光谱如图2所示。
图5可以看出,在915~1 065 nm这个波段建立PLS模型,当主成分数为9时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最小,因此选用这一谱段对血糖浓度进行回归建模。用建立的模型对验证集每一个样品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如图6所示,相关系数R=0.982 2,预测均方差RMSEP=0.163 5 mmol/L,偏差Bias=-0.087 3 mmol/L。3结论本文主要研究了使用短波近红外进行血糖浓度检测的可行性。通过IPLS与MWPLS对640~1 100 nm血清光谱的数据建模,结果表明:(1)根据马氏距离对样品的光谱进行奇异样品筛选,可以提高建模的准确性;(2)采用IPLS方法对全谱进行分析,能够提取葡萄糖分子官能团对应的近红外特征谱段,从而有效提取光谱中有效信息建立较好的预测模型;(3)采用MWPLS的方法,能够找出包含光谱有效信息的精确波长起止点,进一步优化其预测模型。下一步的工作是将样本浓度范围扩大,从而使建立的模型适用范围更广泛,并提高血糖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发展短波近红外的无损血糖检测技术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2(12):1090-1101.
[2]肖君,王龙,骆清铭,等.基于近红外三波长的血糖检测系统研制[J].光电子·激光,2007,18(9):1135-1138.
[3]高丽丽,陶卫,赵辉,等.用于无创血糖检测的光声池设计与研究[J].光学仪器,2012,34(2):55-60.
[4]刘娟,王尚奇,简水生.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5,14(5):393-396.
[5]李刚,刘玉良,林凌,等.采用多光程长建模方法检测血液成分含量[J].分析化学,2007,35(10):1495-1498.
[6]张兰,张清悦,南群,等.中红外光谱法在无创血糖检测技术中的应用[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6(2):81-84.
[7]王云,徐可欣,常敏.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牛奶中脂肪及蛋白质含量校正模型的建立[J].光学仪器,2006,28(3):3-7.
[8]陈文亮,徐可欣,杜振辉,等.人体无创血糖检测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3,24(4):258-264.
[9]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18-19,148-149.
[10]李振庆,黄梅珍,倪一,等.改进偏最小二乘法在近红外牛奶成分测量中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9,35(1):70-73.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CDIO理念 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 生物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加强实验教学。对于生物工程专业,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兴起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成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最新依据。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教师的实验课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1.CDIO简介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步骤的英文缩写,在“做中学”中强调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及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最终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卓越人才[1]。它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和具有良好应用知识的方法,具备扎实的技术开发应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2.食品检验标准与方法实践的实验教学设计
2.1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CDIO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运用学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补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将实践学习放到工作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做中学”[3]。通过实践训练,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和社会环境需求的人。
2.2实验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有:动植物油脂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水产品及肉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固体饮料及乳粉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中,在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模拟企业工程案例,划分项目小组”的方法,仿照企业进行食品检验的流程,结合本专业实际,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本实验后,掌握食品检验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执行方案的重难点
重点:基于CDIO理念的实验教学,在提高个人的实验技能的同时,要提高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和个人在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难点:基于CDIO理念的实验教学,其主要理念是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这就意味着教师绝不可以袖手旁观,而是正好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根据每个组的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引导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对象,会灵活选用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手段。
2.4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通过各种食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有关概念;掌握各种现代食品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重点掌握企业里各种技术手段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通过各种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找出差距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实践奠定基础。
2.5CDIO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
实验课之前,学生需上交实验计划书(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学生需上交实验报告、检测报告和食品安全评价。
构思(Conceive):在《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对学生阐述这门课的目的,事先让学生查阅食品检验的相关国家标准,并让学生事先想好自己要对这门课中的三种食品检验标准达到多少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课程初期就让学生构思并确定这门课学生要给出的最终成果。
设计(Design):在《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教学当中,在使学生了解教学大纲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采用“模拟企业工程案例,划分项目小组”的方法,3-5人一组,组成项目团队,结合本专业实际,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和组内讨论,设计基本方案。方式有座谈式交流研讨、专题式讲解介绍等。
实现(Implement):在《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中,仿照企业(武汉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食品安全检验。例如,在“动植物油脂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中,我们检验碘值、皂化值和酸值;在“水产品及肉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中,我们检测挥发盐基氮的含量;在“固体饮料及乳粉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检测”中,我们用凯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的含量。
运作(Operate):学生最终的成果是模仿武汉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食品检测组出示检测报告若干项,并对测试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教师点评,评分评等级,优秀的成果可考虑发表科研论文,论文作为学生的科研成果,可考虑申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
3.实验教学的考核
3.1考核标准
学生通过本实验后,应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标准为:优(90分及以上,含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需要重修,最终使学生达到标准。
3.2考核方式
实践总体评分由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评定,采用团队成员之间互评、团队间互评及教师评定的考评方式。项目制作实践总成绩的组成:团队的综合成绩50%,个人表现成绩50%。个人表现主要考核个人在团队工作中的参与程度和个人在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4]。
3.3考核评价细则
(1)本课程的实验考核采取考勤及平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报告(含检测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考勤及实验操作成绩占20%,实验报告(含检测报告)完成情况占50%,实验方案设计占30%。
(2)考勤及平时实验操作: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方面。
(3)实验报告(含检测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报告字迹是否清楚等方面。检测报告数据是否全面,是否能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等。
(4)实验方案设计:包括是否有实验设计,是否有实验试剂、步骤和方法,设计是否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等等。项目考核内容打分表见表1。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改革模式的重要依据,在CDIO模式下的教学实施过程,得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验前可以自行策划实验。(2)实验中模拟企业生产,出示企业标准的检测报告,增强学生适应就业的信心。(3)自主式实验使学生自己合理安排时间,自己为实验做准备工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实验考核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5.结语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以往有更大提高,表明总体学习效果好。多名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上岗时“上手快”,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考虑实习结束后予以聘用。实验教学改革以《食品检验标准与实践》为例,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并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锻炼个人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及整个CDIO全过程能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蚌艳,钦明皖.基于CDIO理念的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23-124.
[2]胡桂,张艳.浅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06,1(3):201-202.
生物检测技术论文范文6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应化系。2001年3月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以应用化学学科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初步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罗细亮这次获得资助也意义非凡,不仅展示了青岛科技大学在化学研究方面的实力,而且给青岛科技大学带来了一股青春助力科研的新浪潮。
开启电分析化学之路
1995年,罗细亮高考失利,面对高出分数线仅一分的高考成绩,他很是纠结。一心向往的上海交通大学肯定是无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复读,要么去青岛化工学院(现为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报到。思量再三,罗细亮选择了后者,进入算不上一级学府的青岛化工学院。这样的决定对于当时那些建议罗细亮复读的人来说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如今的罗细亮来说却是他当年最正确的选择。
青岛化工学院是最早有硕士点的高校之一,可以继续深造。从大一报到之日起,罗细亮的目标就是深造,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人生轨迹。
学校并没有让罗细亮失望,他到校后发现,学校里的教授们教学水平很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时十分充足。不仅如此,青岛化工学院的老师们对学生们一向要求严格,罗细亮还记得,当时他的毕业设计把实验做坏了,为此挨了老师的不少批评,直到他把实验做得完美,才过了老师的那一关。“正是因为我在学校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日后,当我在南京大学读博士及国外做博士后时,我的动手能力比其他名校来的学生甚至还要强。”罗细亮回忆道。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罗细亮不忘初衷,决定考研,这次没有犹豫,没有怀疑,他直接考取了本校研究生,跟随当时的校长、知名的学者焦奎教授,开始从事电分析化学的研究。200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他听取导师的建议考取了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师从著名的分析化学家陈洪渊教授。从此,罗细亮牢牢的把握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接下来的2005~2011年间,罗细亮先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国家传感器研究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院及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2月获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同年3月被美国匹兹堡大学聘为研究助理教授。
正当罗细亮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他接到了母校青岛科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希望他回母校工作,并申请山东省的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饮水思源,不可忘本,罗细亮当机立断,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绿卡,辞去了国外的工作,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青岛科技大学。
享受科研之趣
科研路上总是层峦叠嶂,没有尽头。作为科研人,如果没有点执著的劲头,就意味着终有一天你会在某一个山头前停滞不前。而对罗细亮来说,他热爱科研,享受科研的乐趣,在科研的路上,执著地翻过一坐又一坐高山。
在南京大学读博士期间,罗细亮在导师陈洪渊院士和徐静娟教授的指导下,开创了利用电沉积壳聚糖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制备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在制备生物传感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生物识别分子的固定。实现生物识别分子简便、有效的固定,而又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其活性,一直是世界上众多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利用生物聚合物壳聚糖的电沉积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罗细亮率先提出了通过电化学沉积壳聚糖,用于同时或依次固定纳米材料和生物识别分子制备生物传感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生物传感器,简单有效且条件温和,普遍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该方法提出后在国际上广受关注,目前已经被中、美、日和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们所广泛借鉴和采用,成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生物分子固定化和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之一。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发表的3篇主要研究论文至今已被他人引用超过500次。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一流大学马里兰大学Gregory Payne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他们发表的20余篇高水平论文里,高度评价了罗细亮的研究工作,明确表示罗细亮的研究工作是这方面最早的相关报道。2007年,罗细亮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被相继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后,又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科研永不止步
罗细亮并没有就此止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2005年,罗细亮申请了国外的博士后,先后赴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跟随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Malcolm Smyth教授和世界著名分析化学家Joseph Wang教授,在分析化学领域深造。2008年,考虑到生物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结合日益紧密,而自己又缺乏生物的研究背景,为了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罗细亮又申请去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工程系,使自己的研究从化学和材料拓展到生物领域,有利于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
博士后研究期间,罗细亮在化学、材料和生物这几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突出的贡献是,构建了新颖的药物释放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利用碳纳米管内腔来储存和可控释放药物。
碳纳米管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由于它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药物可控递送和释放方面的应用研究广受关注。理论上,碳纳米管的内腔是储存药物的理想纳米胶囊,但是如何实现药物在碳纳米管内的储存和释放,一直是个没有解决的难题。罗细亮的研究实现了利用碳纳米管的内管来装载药物。储存的药物,通过简便的电化学刺激就能够以可控的方式释放出来,而且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证实由此释放出来的药物仍然保持有药物活性。这是首次报道利用碳纳米管的内管来装载并可控释放保持有活性的药物,研究结果发表在本领域顶尖期刊生物材料上,并被美国能源部的能源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新闻报道,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效促进神经控制可植入装置的发展。
罗细亮还发展了新颖的可控合成单根导电聚合物纳米线的方法,并研制了超灵敏的单根纳米线生物传感器。
利用单根纳米线来构建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装置或器件,是目前世界上众多科学家所努力的前沿方向,但是单根纳米线在可控合成尤其是操控上的困难极大阻碍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罗细亮制备了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其检测限低于1皮克每毫升,远远优越于其他类似的生物传感器。由于该传感器从合成到检测都采用可控的电化学技术,非常适合进一步研制超灵敏、集成化的纳米传感系统。
2011年,对于35岁的罗细亮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当年2月,罗细亮获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的高级玛丽居里学者;3月,罗细亮被美国匹兹堡大学聘为研究助理教授,进入大学的教员系列;8月,罗细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选聘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不同的机遇,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通常会让人难以取舍。然而罗细亮没有过多的犹豫,他选择了回国发展。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是他很早就形成了的一个朴素的观念。
2011年9月,罗细亮离开美国匹兹堡大学,回到了母校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不可避免会影响到自己的科研,为了把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罗细亮付出了几倍于别人的辛劳。他克服种种困难,从零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培养自己的研究生。同时,利用与国外的联系,罗细亮积极开展对外的合作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回国后的3年时间里,罗细亮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节假日。3年过去,罗细亮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地发展壮大,并在生化分析领域开展了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尤其重要的是,罗细亮首次构建了基于电化学阻抗技术的抗污染生物传感器,推进了可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直接测定的实用型传感器件的发展。
在实际生物样品中以免标记的方法直接检测蛋白质,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生物样品中其它成分的污染和干扰,多数生物传感器只能在缓冲溶液或高倍数稀释的样品中使用。罗细亮研发的生物传感器,既可以方便地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又可以有效防止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结合非法拉第型电化学阻抗检测技术的高灵敏度,该生物传感器可以对血液中的胰岛素进行直接检测而基本上不受污染和干扰。该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医院的报告结果偏差相对很小,在疾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美国分析化学上。罗细亮的这一抗污染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结果,发表后很快就受到美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James F. Rusling教授的关注,他在为美国分析化学撰写的前瞻性评述论文中认为,该成果有望解决众多生物传感器所面临的非特异性吸附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