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课堂总结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 任课教师 第二课堂

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经费有限;四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五是高校任课教师对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加以研究和解决。北京中医药大学专门对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作用、拓展渠道和理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指导性意见,以供高校有关部门组织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参考。

一、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当代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经过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具体实践和专题调研证实,在高校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和结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众所周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单靠高校第一课堂的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熏陶。可以说,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已经不再是高校第一课堂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主要有:文体竞赛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表演活动、咨询服务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大学生,但也离不开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指导,特别是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负责的指导,会使这些活动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2010-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我校由教务处和团委主办,由人文学院承办,由社科部三名任课教师组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教师指导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不仅圆满举办了历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而且择优选拔了30名大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经过任课教师团队的耐心辅导和紧张训练,我校大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中赛出了风格,取得了较好成绩,共获得2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实践表明,在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指导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会更加健康有序,不仅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们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规范作用和感染作用,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形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说服力,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拓宽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渠道

高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方面的具体指导。我们认为,任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和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前瞻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之前,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提前指导和培训,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阐明,对活动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对大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和分解任务进行战略性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即将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二)后置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之后,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后置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后置指导和总结,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和专业进行总结分析,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评判,对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提炼和筛选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问题等方面进行提炼和总结,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体认和反思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全程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性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对活动规划和起步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实施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收尾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指导和全过程“陪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控所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四)局部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的某个阶段或环节进行局部性的指导。这些阶段或环节,可能是整个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也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还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遇到的难点或困惑的环节。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这些阶段或环节给予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将会使大学生受益匪浅,使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有较大提升。

另外,高校任课教师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具体指导:一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提升自我素养,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与第一课堂活动相得益彰,使学校教育更有成效;二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选择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指导大学生细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效引导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其主体意识,实现其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三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的设置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设置简便有效的服务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因经验不足而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硬伤”,能够有效克服第二课堂活动的“先天不足”,既能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使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四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领域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专业限制和院系界限,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和交叉领域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同时,也给各种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理顺高校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目前,高校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还远远不能满足第二课堂活动的需求。任课教师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常年担负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另外,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多是大学生自发进行或在校团委、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与任课教师的信息沟通和联络性不强。由于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比较薄弱,影响了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作用、意义、价值的发挥和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一是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高校要把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重,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管理层面和组织角度提高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关注度,引导任课教师找到自己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契合点,从而提高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拓宽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高校在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从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任课教师的职责。高校要将第二课堂教学的计划,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向各院系下达第二课堂教学任务书,并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管理,使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去;

三是完善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对各院系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和奖励,并把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工作量记入其年度教学工作量中,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报酬要与第一课堂的报酬相当。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总之,通过理顺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第二课堂的一种长效模式,最终达到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整体品味和层次的目的。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手机

1 绪论

随着智能手机的价格和移动资费的降低,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手一机已经可以实现。现如今手机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老师在上面声情并茂的讲解下面听讲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低头看着自己的“宝贝”,这种现象在大学的课堂中已经是普遍现象,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本文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并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征求相关的心理学专家,全面的了解了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规律。

2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状

大学课堂本来是传递知识的场所,现如今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负面因素。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完手机呢?下面我们采用访谈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

我们访谈的团队有保山学院2013级教育技术学班的34名学生组成,对13个学院的260名学生,男女各占50%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参与访谈的260名同学中,使用手机的年限为1年的5人,2年的20人,3年的87人,剩下的都是4年及以上,从这项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学生是手机的老用户,并且有57%的同学使用手机的年限4年以上,也就是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手机。你上课的时候会带手机吗?经常带手机的241人,偶尔会带的16人,从不带手机的3人。这个结果说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家的必需品。你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吗?260人中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过手机的有191,偶尔使用的有64,从不使用手机的5人。你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对学习的效果会有影响吗?206名同学同意选择了有影响并且非常大,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你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使用哪些类型的应用最多?聊天的91人,游戏83人,新闻20人,看书20人,看笑话段子15人,其他为11人,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进行与同学朋友聊天和打游戏,这也是他们日常应用最多的方面。为什么在课堂上不听课而选择使用手机?老师讲课无聊104人、打发时间89人、大家都在玩,所以我也玩40人、生活需要3人、其他24人,这项统计数据很明显的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老师上课无聊,老师在组织课堂或者准备教学资源不充分导致学习者对课堂失去兴趣。如果上课前老师将手机强制收回,你会是什么感觉?接受201人、反感52人不能接受、拒交手机、以后上课不带手机7人,学生对老师管理手机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手机进行适当的管理。一节课中你玩手机的时间是多少?10分钟62人、15分钟50人、20分钟15人、25分钟0人、不知道时间,一上课就开始玩了10人、从来不玩123人,其实在课堂主动去学习的学生还是主流,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你所在的学院或者系有没有出过相应的措施控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有的只有20人,没有的240人,这说明了这个问题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如果我们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将手机如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你接受吗?接受的260人,不接受0人。请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的手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的回答也比较多,我们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列举,称手机为“宝贝”的有67人,“好友”的56人,“爱人”的有31人等,由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来,手机和大学生的关系的亲密程度。

3 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的问题分析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是普遍现象,只有少量的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使用手机,通过对上面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如下问题:

3.1 学生在课堂是的使用手机行为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或者授课方式不能接受。这个问题应该是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青年教师,上课前只是进行简短的准备,上课时有应付的情况,对于所教课程没有自己的观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念课本或者课件,这样的课程枯燥乏味,为一些不愿意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同学找了接口。还有一部分老师,不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对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导致课程内容混乱无序,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一堂严谨风趣的课,可以将学生对手机的注意转移到课堂中来,从一开始学生都不愿意或者是一直都没有想到去碰手机,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成功的课堂。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能把学生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问题都从学生自身去研究,其他的因素也是会诱发这种现象的出现。

3.2 学生对于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负面影响认识比较到位,对管理手机的相关措施大部分处于支持的态度,并且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比较向往和支持。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但课堂老师,管理者也要参与中来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任课老师要积极研究并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像调查中所说的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手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工具,将手机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当然将手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是一撮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老师在课堂实践中慢慢尝试、总结,最终摸索出一套好的实施方案。作为管理层的领导,要多去课堂中去感受课堂氛围,发现现在教学课堂中的问题,要虚心听取老师的见解,对于现有的情况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改善课堂教学,还有鼓励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大胆创新,对于有阶段性成果的老师给予鼓励甚至奖励。作为管理者应该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开拓思路,方可做好研究。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规划;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53-02

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人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在我国高等院校起步较晚,普遍适应不了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对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式教学,以案例为主导的案例型教学,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情景式教学,以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提供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讲授法,比如职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职业生涯的理论与概念,职业规划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契合理论(人与职业契合、人与工作契合、人与岗位契合、人与人契合理论),职业规划方法、职业规划流程的设计,职业与性格匹配理论,职业分析,自我职业优势劣势分析方法,职业目标设计等。

联系社会实际问题讲解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为讲问题而讲问题,教师要通过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启发学生把认识到的职业规划理论与方法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老师可以正面加以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职业现象、职业规划等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对职业的影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认识的一些误区,需要结合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找到体面的工作、赚钱多的工作,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必要,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职业规划的目标与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职业规划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幸福观,职业规划中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应该是什么的关系,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人士在人生关键节点出现问题甚至沦为阶下囚。通过联系实际对现实中的职业规划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

1.讲授式的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是为了说明职业规划中的某一理论或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运用理论、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讲授式案例来讲解有关理论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或者评述性分析,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理论知识。现实中,高校职称评定对教师职业高原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职业规划中确立目标是很重要的环节,人在职业发展中确定目标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当了解自己,探索职业与专业学习的关系,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发展规划,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职业准备。著名演员周迅在上艺校的时候,老师问她十年后有什么追求目标,起初她很茫然,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思考自己未来十年应该到达的目标,为了到达未来十年的目标,她认真地规划五年的目标和三年的目标。

2.分析式的案例教学。分析式的案例教学一般包括两个环节:

(1)选择案例方面。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符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的特点,并且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内容相匹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对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更感兴趣,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感兴趣。再次,分析式案例一定要具有现实性,只有与时俱进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析互联网技术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有什么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职业的影响,现代电子商务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般销售人员的岗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向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对于销售人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2)实施环节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和总结。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有关案例,将课堂适度延伸,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案例阅读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进行课堂辩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阐述和交流。在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首先通过设定问题引入案例讨论。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定,在内容上紧密联系所要教授的与职业规划有关理论知识,一切案例的引入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其次,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有全面、系统、前沿性的把握,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在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确保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最后,在学生讨论案例之后,教师应该做及时总结和点评。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一些不同意见和疑难问题,在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地总结讨论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当的点评。

3.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讲授而在于对问题的剖析。一堂精彩的案例课程是教师课前认真研究、课堂认真组织、课后精彩总结的综合体现。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向组织者转变,教师由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从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分析的引导者和评判者。

(2)课堂组织的变化。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又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职业规划的问题。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案例探讨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进一步形象化、理性化、具体化。阶段性目标对于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央视主持人赵普职业发展规划为例就很有说服性,赵普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兵,复原后在家乡做过生意,后来追求主持人的梦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自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终于圆梦,成为央视著名主持人。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需要教师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容,将课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合起来,激活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将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采取形象生动的方式导入课堂。比如对职业的介绍时,其特征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技术性、时代性的特征,结合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职业,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哪些行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又有哪些行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新技术新知识对新职业的影响,如何保护传统的职业,如何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例如互联网对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传统农业职业岗位产生哪些影响。

2.情景拓展。情景导入之后,教师还必须将情景进一步展开,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的开展是情景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情景教学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开展情景呢?那就得需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想自己成为某一种身份人士,面对职业规划问题该如何处理,在这种处理过程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比如,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运用STOW分析方法,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社会或组织能够提供的机遇和威胁,对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民族特色分析就业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招聘中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比如,让学生扮演处于IT行业职业高原阶段,由于工作压力在职业高原阶段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家庭的关系。

3.总结分析。在情景开展之后,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还需要总结。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情景教学展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关职业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对情景问题是否分析到位?分析方法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职业生涯教学总结可以实施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对某一个特定职业规划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引起思维的火花。应用头脑风暴法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社会职业的变化、职业的要求、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理论、职业的分析工具等进行发散式的讨论。教师对某些问题进行最后总结概括,提炼出不同观点的核心意见,并说明原因,给学生提供可信服的建议。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处理要富有条理性,表现一定的计划性,能提出针对性的预测,对问题分析要具有前瞻性;对职业规划等复杂性问题能进行审慎的剖析,对职业规划涉及方案的结果有预判性。

参考文献:

[1]杨喻.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4,(5).

[2]刘瑾.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7).

[3]王任杰.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4,(4).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4

基于问题学习法主要包括以下的学习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将问题简化。4.对简化后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总结。6.发现并找到解决方案有待改进之处。7.评价此次解决的方案。基于问题学习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这种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在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二、基于项目学习法

基于项目学习法就是通过一个有实践性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展开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尽量独立的自行完成整个项目,从确定目标开始,到设计实施工作计划,再到评价此次项目等环节都要尽可能地自行完成。基于项目学习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确立整个项目的结构框架。一项任务的确立先是学生自己确立,如进行相对困难也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确立。随后学生开始对项目一小组的形式讨论,制定不同的项目结构框架,并确立项目具体的步骤。第二个阶段是落实第一阶段的项目。学生各自找寻的小组开始分配工作,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项目并实施活动。第三个阶段是项目成果评估。首先学生要对自己做出的活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估。其次才是教师查看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并整合所有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问题并找到针对的解决方案。第四个阶段是项目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成果不能理想化,应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最好可以与相对应的企业工厂相结合,把方案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三、体验学习法

体验学习法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中学来的知识技能多维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法。第一个阶段是实践体验。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是这种学习方式的起点,这种实践体验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体验,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体验间接传授的经验。第二个阶段是回顾体验。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第一阶段的实践体验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新的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建立抽象思维。在回顾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试着把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东西推理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概念,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第四个阶段是总结回顾。学生应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经历的和锻炼出的能力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提升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一)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如果课堂上是单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根据课堂上的一些不足而相对应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在校园内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的活动。是一个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发觉新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思想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开放性教育体系。第二课堂的执行方式并不像课堂那么死板,是一种丰富多彩、灵活的一种教育方式,他是在第一课堂的前提下,总结和开发出的一种补充和延续性的教学。第二课堂所提供的各种事件活动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的。第二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的并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所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出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第二课堂有着传统课堂代替不了的优势,那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时间也证明了这种交流能力是对成长极为有益的,也是社会中需要我们具备的一种技能。

(二)实践活动基地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环境、条件良好的基地展开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校内研究型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鼓励学生利用校园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2)校外实习型实践基地的建设。这种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个平台,还能够为企业找到可用之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3)产学研结合基地的建设。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学习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合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更能提高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对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加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培训。而提供平台的单位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达到学生、企业、高校的三方共赢。

四、总结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5

MOOC的发展是开放性理念在教育领域发展的结果,没有年龄、经济和地区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地接受大学水平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下列特点:(1)大规模性:在服务器和带宽足够的情况下,参与课程的人数没有限制;(2)开放性:只要连接互联网,任何人都有可以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反复观看教学过程中的视频,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需缴纳任何费用;(3)视频质量高:课程资源来自名校名师,质量高;(4)互动性:学习者可以与老师和选择这门课程的来自全球的同学进行互动,并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教师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不足

2.1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除了上面列举的诸多优点外,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特点非常适合翻转课堂的实施。首先,时代性强,从国家确定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到信息检索又到如今的信息素养教育,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的名称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课程内容、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出现、多媒体到全媒体的变迁、物联网技术、云计算都给课程注入了崭新的理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课程讲授的内容也是内容得以传授给学生的手段;其次,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调实践技能,具有可操作性,在联网的机房实施教学,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网络资源,包括检索实例、相关搜索引擎等,都设立了超链接,方便学生课堂练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第三,互动性强,与翻转课堂的特点正相吻合。(2)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宜翻转课堂的实施。高等学校学习方式不同于中学,学习不再注重寻求“是什么”,而是要学生知道“为什么”,强调独立、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认真思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信息素养是一门通用课程,课堂授课时间本来就少,翻转课堂正好可以弥补时间不足的缺憾。

2.2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问题

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生不愿意墨守成规,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乐于学习但注意力时间短,让学生自己观看教学视频,是否观看了,观看的结果如何等,老师无法监控。在已开展的教学中反馈的结果是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同学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那些自律性和主动性较弱,偏好被动学习型的同学,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决定教学的质量,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视频情况看,优质资源比较缺乏;老师在翻转课堂上的作用也仿佛明显下降,只是解答学生问题。

3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3.1MOOC能够解决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喜欢简捷、清晰、精炼的信息和碎片化阅读,MOOC学习方式恰好符合大学生的这些特征。MOOC平台的强大功能,通过大数据随时观察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MOOC平台上的高质量的资源,长度十分钟左右,可以方便老师进行翻转式教学,这些资源来自名校名师,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化手段,大学生可以“零距离”地聆听可能“远在天边”的名师的教诲,从而得以跨越“教育鸿沟”。MOOC的交互性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效果,课中大量穿插于“微课”中的交互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与思考。慕课的互动性为信息素养课程中需要的多方互动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可以开展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生群体的同学互评,增强学生参与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2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引言

2004年1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指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部分’”。秉承这一原则和精神,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开始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之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先进技术逐步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所熟悉并灵活多样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即Blended Learning,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倡导的教学理念相吻合,所以这一理念正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模型。

二、混合式学习与混合式教学模式

1.基本概念

混合式学习是绩效支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混合(Jared 2002),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或混合,混合后的学习资源、环境、方式和风格可以协同优化并最终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4)简言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的优化互补式结合。

2.基本环节

承接上文所讲,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和生生互动”,其过程包含四大基本环节,“如何识别与定义学生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根据实施混合学习的实施环境确定开发时选择的内容;最后执行计划并进行结果评估”(Josh Bersin 2002)。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在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的意识,以及开拓和展开具体实践的行动力。

三、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

1.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虽然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在线网络课堂的协助,大学英语教师们不要忽略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

2.体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点之一便是课堂面授之前和面授之后。通过多媒体网络在线课堂,大学英语教师向学生学习任务,并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巩固及合作式学习。学生在讲授课结束后,运用在线课堂自学,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并融合自身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3.倡导课后反思与评价。在课堂讲授教学后及学生自主在线课堂自学后,可展开师生互评,对所教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在线课堂自主学习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对课堂讲授内容进一步消化、巩固和彻底理解,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何克抗,2004)。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大学英语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在线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与混合。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式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发挥传统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承担起多元角色的任务,以凸显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习英语的大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能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运用语言交际的同时,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会了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学习环境主要是教室或语音室,学生学习资源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教材。在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发生的混合学习,真正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和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既可以从大学英语教师那里得到与教材及考试相关的要点信息,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接触与大学英语学习主题相关的各类语言学习、练习与考试等丰富的信息资源。

此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改善了学习环境。在线大学英语网络课堂学习为学学英语的学生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网络课堂所提供的超媒体、超文本信息,以及跨科学、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链接,混合式地构建起方便大学生走出大学英语的单一课堂模式,而逐步融入社会实际交际及日常英语环境的内容体系,有助于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方向的双向强交互(陈坚林,2007)。

五、结语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课堂单一讲授教学模式中的大学英语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必然带来大学英语教学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它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聪慧.多媒体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2005,(S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