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爱国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1
2.加强“真”写作。我国语文课程的文体分类是根据表达方式设定的,根据表达方式分类出来的文体是不管内容、对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例如传记、新闻、日记、书信、游记、杂文、随笔等,都如同小说一样,归入记叙文。虚构与非虚构文体混杂在一起。所以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编事件,编人物,编情节,编细节,写议论文的时候编事实论据等,失“真”、失“实”的作文比比皆是。因此,活动写作要求分清“虚”与“实”,严格区分虚构与非虚构文体。所谓“真”写作,是指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真实问题的写作,写作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写作来源是开放的,写作过程是动态的,写作结果是可以评价的。对高中生来说,“真”写作,更多的是强调学习理性写作,弱化“个人内省”式的封闭式写作。
3.用典雅的成语替换散漫的词语。口语化的词汇总给人以散漫p粗俗之感,难登大雅之堂,在作文中用到,往往给人粗拙之感。而成语则是历经千载流传下来的p经过反复锤炼的固定短语,简练p精辟又凝结着历史与文化。成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典雅,有文化味道。比如“经过艰辛的磨砺,终于取得成功”,可换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比如“降低标准去追求”,可换为“降格以求”;比如“大灾难后侥幸保存性命”,可换为“劫后余生”。
4.关于记叙文写。
4.1研究课标。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内容模糊的状况,为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一个清晰的方向,特别为高中语文写作提出了明确的写作思路,指明了最终目标,这将为长期处于困惑中的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打开自由广阔的教学思路,让他们在充分学习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开启各自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崭新规划。
4.2掌握学情。如果说课标、教材是较固定且抽象的依据的话,那么课题在确立教学理念时关注教学对象的需求,掌握其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学习效果等则更应视为教学研究的鲜活阵地,具有更大的研究意义。学情是一个处于发展变化的因素,因此,分析学情比分析固定的教材和课标更关键,也更艰难。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理念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以往的记叙文写作学习情况的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问题和症结,尽量找出对策,从而才能更精准地确立教学目标,避免大、空、杂及模糊无用的教学目标,体现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4.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5.关注国家时事要闻。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因为许多复杂的历史原因,才和日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可日本觊觎,屡次挑起事端,还上演了一出购岛闹剧,这令所有中国人义愤填膺,国内有个别地方出现了哄砸日本车的事件。我班许多同学都有评论此事的冲动,在作文中,有的同学看法比较极端,认为你既然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就应该与日本人为敌,就该砸烂日本车。针对这种不够理性的思想,我专门组织学生了解近期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对此事发表的看法,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讨论结束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学生在文字中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也逐渐理智地认识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是最大的爱国,只有大家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才能让敌人的妄想真正落空。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操。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2
而作文教学也是让广大师生苦不堪言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大部分是空洞无物,无病,底蕴不足,这才会出现一个个下雨天家人送伞的事例。然而,面对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情感真挚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很多师生却是弃之如敝履,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师生将受益匪浅。下文就如何将文言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谈几个方面:
一是直接引用名言佳句。如一考生的《望月》片段: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二是模仿语言,改造佳句。吕叔湘说:“一个人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从“模仿”到“创造”,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传颂至今;唐代大诗人李白仿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被著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引用固然能使作文增添不少文采,但毕竟是别人的语言,如果我们能让学生适当去模仿语言形式,巧妙改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那么这样写出的文章语言定可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好。如一考生的《我的学习生活》片断:
真的学生,敢于直面残酷的考试,敢于正视无边的作业……
读完这一句话,一个扎堆于作业堆的现代中学生形象呼之欲出。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作者模仿得恰当到位。
三是一材多用。我们只要对一个或多个名人、一部或多部作品吃透,就可以为我所用。例如《鸿门宴》一文有多种观点:1.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面对刘邦的卑躬屈膝,项羽的骄傲自大,轻易把曹无伤供出,宴席上把刘邦安排在末席,足见其对刘邦的藐视。2.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范曾之箴言,项羽不听,刚愎自用,错失良机。3.要善于应变、应对。宴席危机四伏,刘邦及其谋臣武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终于死里逃生。4.优势和劣势可以互相转化。刘邦一开始实力弱小,于是隐忍不发,养精蓄锐,韬光养晦,最终成就大业。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1.爱国。烛之武不计前嫌,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圆满完成任务。2.识才。佚之狐慧眼识英才,一语道出“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3.敢于认错。面对烛之武的不满,郑伯敢于认错,不摆君主的架子,可见郑伯的胸襟之广。4.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晋侯、秦伯的分合正说明了这点。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前言: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工作也逐渐在学校教育中显现其重要作用,成为高中生素质教育工作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加强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足以证明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德育工作,承担重要责任。因此,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落实德育工作:
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工具就是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最关键的步骤。在高校语文课程设置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开展的,将德育工作地位提升到与知识能力培养同等地位,突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另外语文课程新标准还提出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把它当作是附加任务,要潜移默化的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间接的说明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也应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共同发展[1]。
1.2是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足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要将知识文化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扬,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1.3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
现代的语文教科书中,有着文质兼美的特点,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其中有对信念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手足之谊和赤子之心;有会心的喜悦和开怀的笑等等,这些优秀内容为教师的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欣赏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们陶冶情操,也促进了语文学科发挥自身的文化魅力[2]。
2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2.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找出教材中德育素材,设计德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渗透方式,发挥这些素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其感悟和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对学生直接进行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德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3]。
2.2通过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单靠课文内容的渗透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作文教学,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育学生从生活之中的小事做起,透过那些小事看到其本质意义,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悟,从思想层面进行升华。
2.3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场所就是课堂教学,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认清两者关系,不能混淆两者教育地位。在语文课文讲解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4]。
2.4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紧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德育的最佳效果的,因此我们对课堂以外的活动加以充分利用,配合德育教学的开展,例如举办作文和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课程设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实现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此外教师要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选用最加渗透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索朗次仁.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5,04:190.
[2]刘吉花.试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5,01:115.
[3]袁竹霞.随文潜入心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4.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4
Abstract: the Writing composition speedy and joyful speed the writ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but it lost the seeking for the human cul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riting composition in China and table a proposal to solve.
关键词:双快作文 实践活动 哲学层面
Key word : the Writing composition speedy and joyful, practical activity, the human culture
作者简介:杜伟(1971.5―)河南汝州人,讲师,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与教育。
基金项目: 1.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双快作文教学法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HJSK2008-54);2.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级重点学科“初等教育学”立项课题“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的速度更快,交际面的全球化发展,网络的普及,――这些都要求人人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这对写作学科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中小学作文教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建设好中小学写作基本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要深入研究信息时作的新情况,回答当前中小学生写作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探索网络写作的特征和规律,推进中小学作文课的教学改革,把提高中小学生写作能力与提高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各地都纷纷打出了“双快”的旗号,快速作文首创者为南开中学老教师田家骅老师,此外全国快速作文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特级教师杨初春,资深儿童作家蓝祥云,陈清良、赵锦川等也对快速作文有深入研究。2004年5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美波老师主编的《双快作文教程》,广西北海新世纪外语培训中心开办有“双快作文”辅导班,上海观澜小学进行了“双快作文”教学课堂的实验,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小学袁贵远老师也进行了“双快作文”的探索教学与培训,2009年3月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9年级的《双快作文学生用书》,湖北武汉有青年作家文翔举办的“楚才双快作文”培训班等等。因为多是培训班之类商业目的性很强的机构在操作,所以双快作文的效果有夸大之嫌,一些正规的学校则很少采用此类“巧法”,足见这些方法还是有先天不足的毛病。
“双快作文”固然会有一些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双快”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它注重技术上的“巧”,而有悖于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基于这种目的,提倡作文教学的循序渐进,所谓“工夫在诗外”、“水到渠成”。目前在实践中的思维含量上还不是很高,只是处于较为低级的技术、技巧境界,所以有必要反思其缺陷与不足,以此引领其向更高的层次攀升。
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生活的整合理解,来源于他们的智慧和对孩子的个性的把握。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和提高。同时他们没有拘泥于教材,还要结合学校日常活动如野游、祭奠烈士、学校演出和各类竞赛,结合节日和假期活动等来整合课外的东西,指导学生观察、感受和写作。但首先教师应该把课内的东西全教完,而一些经典的课文对学生理解写作的意义也是巨大的,经典好文会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深入思考,学会细心做事和成熟成长,培养他们的敏锐的洞察力,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而“双快作文”在某一方面是一种浮躁,一种不负责任,一种惰性的思考,一种经不起推敲的快餐文化。同学们经过这样的“双快”训练,固然是增加了对文字的敏感程度,能够就某个问题立笔成书,煞有介事,但这样的文章的“含金量”一定是有所欠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要想写出经典的文章,必须日常多练习,细推敲,体会汉字的文化博大精深,体会民族历史的深厚,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厚思想内容的文章来,曹雪芹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写了一部残缺的书,没有快起来,但却成了经典;鲁迅先生也说过自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了工作上。为了克服“快”带来的基础不扎实等缺陷,应该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古今中外都要有所涉猎了解才行,除了《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篇目以外,小学生应该读完文字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格林童话及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童话作品,初中生起码应该看完文字版而非影视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而高中生应该读完鲁迅的三本小说集和部分杂文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应该有所了解和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水平,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名著,文章应该如何写,使得他们的写作有一个最高目标的参照,以此激励其人生追求和写作砺练。
同时,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教会学生表达技巧的同时,要在学习和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民生,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民族、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自立自强、平等博爱,责任感强等优秀的品德,这一点,传统作文教学中的节日写作尤其优势,因为春节、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中秋节,春游秋游,采集标本、入队入团、班会校会家长会等等都是学生不断亲历的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传达着民族情感的形式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学生们爱国爱家、尊敬师长的优美情感――这些实践活动实在是搞好写作教学的最佳材料。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5
一、深挖课本,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高中课本所选课目,都是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蕴含很多的写作素材。其中既有忠君爱国、手持汉节在冰天雪地中牧羊十载的苏武,又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的司马迁;既有李密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拳拳之情,又有徐志摩“挥一挥衣袖”的依依惜别之情;既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又有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沉郁;既有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又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婉约;既有鲁迅的深刻犀利,又有戴望舒的柔婉绮丽;既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又有马丁o路德o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这些,对苦于没素材可用的高中生来说,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那么我们怎么挖掘教材素材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整理。可以按照“观点”“人物形象”“名言警句”“写作方法”等分类进行整理。也可以按照“忠君爱国”“理想志向”“恒心毅力”“崇高母爱”“博怀”等主题对教材归类概括。如“崇高母爱”,他们在课文中都可找到对应篇章。如:李密的《陈情表》、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掌握领会了这些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同学的精神境界,扩大生活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及领悟能力,学生作文写作时,将相应的材料充实到文章里,可以极大地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之言之有物,避免空话套话。
二、融会课文,深化作文立意。
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而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章的优劣。高考作文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立意”却万变不离其宗,着重考查考生的心灵体验、道德情操、人文精神以及思辨能力。这些思想、情感与价值观与许多课文的主旨基本一致。学生在课本的经典之作中徜徉,与这些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仿佛经历一次次精神的碰撞、交融和洗礼,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和品格,促使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告诉我们送别除了缠绵伤感,还可以这样豪迈激昂,只要四海之内还有知己,远离天涯也如同近邻。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胸襟真的可以囊括浩瀚的世界!他这种高远的立意时刻激荡着学生的内心。还有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许多描写岳阳楼的诗文中独为人所推崇,不仅是因为它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更重要的是它鲜明地表现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如果没有这个崇高的主题作灵魂,景物描写得再出色,也不会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拥有这些深邃而优美的思想内涵的文章比比皆是,而这些又为学生的高考作文提供了十分广泛而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高考作文题,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立意。因此,利用作者对此类话题的看法或认识,就可以熔铸、提升自己的文章主旨。
三、化用诗文,扮靓写作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同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也对“有文采”作了明确的规定。模仿和借鉴课文语言,将有助于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有人说诗词是文苑奇葩,采撷一朵别在文章的衣襟边,很别致、很浪漫。有人说:诗词是被平平仄仄的规律碾压得最细腻,被押韵、对仗加工得最芬芳,被七律、绝句、词牌包装得最精致的胭脂,存放在古典文学的书盒里。她美丽芬芳,她典雅厚重。那么多用些诗词来点缀的自己文章,这样如同给自己的文章略施粉黛,让文章锦上添花。中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大量的诗文,这些诗文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语言精致典雅,优美流畅,恰如其分地引之于文,定会使作文增色添彩。如有考生在诠释“乐观”时,这样写道:“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路到尽头的柳暗花明,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这一段话就巧妙地化用了教材中名句,这样的化用,典雅清新,推陈出新,增添了作文语言的亮色。
四、 巧用论据,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学生通过作者生平经历学习,对他们的事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其实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作文的论据素材。在写作考场作文,苦于没有论据素材之时,我们不妨灵活地运用课文材料中平常人们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为论据,有时也能解燃眉之急,出考场佳作。
如我们通过学习《报任安书》,对司马迁有了较深的认识,有考生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素材。如: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致使他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一蓑烟雨任平生》)
高中爱国作文范文6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管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厚重的生活积累与人生体悟是写作的基础。我手写我心。这些朴素的道理可能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学生文采富丽而无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叙事少了情节看不到细节,议论没了逻辑看不见思想就成为高中作文的现实之痛!
一、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
思考人生,开启心智,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能总是围绕高考转,不能让那些美其名曰检测学生人文素养而实际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牵着鼻子走,应把作文的重心放在表达而不是审题上,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启发,进而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学生的思想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希望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盼望获得老师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反映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做人、鼓励学生创新等角度设计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作文。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作文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让他们积极思考社会生活。
二、规范实在的作文训练
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简单的、自由的、急功近利的,究其原因是没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我觉得引导学生重视点滴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扩大他们的生活面,让他们接触生活,感悟生活,逐步提高认识。同时应加强阅读指导,推荐好文章,提倡建构自己的阅读空间,有计划地创设一些语文活动,如演讲、交流等,这些都是促进积累的有效途径。作文批改要避免形式主义,要注重效益,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做出恰当的建议。正如叶老所说:“批改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作文讲评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要面面俱到。如针对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作文讲评可以侧重进行思想启发和情感交流,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为目的。如果学生写作技法上有问题,可以结合具体文章进行技法指导。当然教无定法,关键是每堂作文讲评课都要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把握作文练习内容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理想;3.传统美德;4.奉献精神;5.弘扬正气;6.见义勇为;7.艰苦奋斗;8.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9.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10.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11.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12.环保意识的增强;13.做人与处世;14.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四、锤炼拟题功底,为作品亮色
1.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送你一只金凤凰》一文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增添作品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