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实践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1

我院会计专业成立较早,学生人数众多,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我院的会计实训类课程基本都是由讲授理论课的教师来主讲,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基本都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毕业后没有参加过会计专业实践而是从事教学工作,因此实践经验缺乏。真正具有实际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师是凤毛麟角,虽然部分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大部分都没有接触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只能依靠理论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所以导致实训结果与实际会计工作不一致,使会计专业实训成为空谈。

1.2新出台的法规、制度、准则没有及时引入教材中,教材内容陈旧

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强的特点,自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仍是以书本为主,因此,一本好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逐渐与国际接轨,一些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更新,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在变更,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但是市场上的会计专业类教材和书籍众多,新知识新内容的变更,很难立刻在教材中予以体现,所以导致教材内容陈旧,给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1.3实践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会计专业的特征,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实践部分的学习也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如今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教师的独自表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差。因此,出现了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的一种状态,学生批评教师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虽然我院进行了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改革,但是实际教学效果仍然不明显。

1.4校内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我院会计专业拥有会计手工、会计分岗、会计电算化、收银、会计综合等实训室8个,从数量上来看,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从质量上看,很多实训室形同虚设不能投入使用,很多实训室利用率不高,比如:收银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因为规模较小,不能组织教学,所以目前使用率不高;会计分岗位实训室,学生可以分岗位操作,但是实践效果一般;只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利用率较高。

2如何提高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1引进实践技能强的企业人员,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必须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源于实践的教学才不会使理论和实践脱轨。根据目前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少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上注重实践,比如可以联系兄弟单位对老师进行会计实践培训,或者进行挂职锻炼。对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引进的企业专家,这部分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求这部分教师很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根据新知识新内容选择教材,必要时可自编教材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以新制度新准则为依据,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都影响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对会计业务操作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当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也会有所变化,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及时把这些新业务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教材选用上应该选择知识内容最新的教材。首先,应选择那些已经出台的权威性文件所规范的新内容引入且内容充实新颖的教材,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教材,如对于本科学生应选择体系全面、系统性强的教材,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教材,则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和适用性。再次,如果实践类课程教材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也可以由本校自编教材,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

2.3重视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组织教学

实践课程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期锻炼。这就要求院系两级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导者,他们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成为配角,愿意配合学生的学习,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2.4整合校内实训室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根据我院会计专业实训室使用情况,可将会计分岗位实训室与会计手工实训室合并,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收银实训室因为容量小,不能满足学生使用,可以将收银实训室撤销,改为与企业合作,定期安排到企业实训,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员问题,还能节约学院的教学成本;综合模拟实训室,模拟大型企业的12个会计岗位,但是缺乏大企业的相应实例和账套,所以建议设置大型企业账套,或者编辑相应的数据进行模拟实训,鉴于学生规模问题,可以实行分组模拟以解决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3小结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机电;职业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Zhao Xiao-yan

【Abstract】In today's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form, the staff professional quality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we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school quality.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areer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不应该从属于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该把实践教学贯穿于学习之中设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于理论,又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以确保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 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有明显的分工,虽然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教学安排中往往人为地分成理论课教师与带实习教师。一般实习教师有较好的实践经验,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而理论教师的实践经验却较为匮乏。由于这种分工,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双方交流少,各自为政,造成了理论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现象。实践性教学的功能是什么?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更好地理解理论,灵活运用理论。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机电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强,以培养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专业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实习设备以及实习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新的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以往难于解决的难题,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一是机电类专业实习,改单纯由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方法,变成由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

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增加了双方的交流,同时实习教师在理论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实习指导的专业用语,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强化了实习指导能力。理论教师通过指导实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和技能训练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为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提供了可能,专业理论课教学更为实在。经过带实习,理论教师提高很快,上课时案例实例增多,内容更为生动,与生产实践联合得更密切,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类知识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激发了教师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机电类专业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通过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践,相关科目的演示、演练等实验环节,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就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大潮中,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

四是完善实践教学,传授专业技能。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的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体验各个环节完成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懂得各种知识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五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实验类多媒体教学软件来推动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学生在作模拟练习的同时,对实验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等,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积极应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仿真软件,电子教案等先进教学设备和方法开发实践性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六是推行校企工学结合的模式,把学校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为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或将学生送到定点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的“二加一”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七是加大实施“双证书”教育力度。机电类专业“双证书”教育的主导思想是: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实现实训、培训、考证三位一体,并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应工种的应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要融合相应工种的应会技能部分,通过日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自然达到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经过考试鉴定,在毕业离校前,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顺利就业,执证上岗,打下基础。

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书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一是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二是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3

现阶段相关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对学生实践考核不够成系统化。因此,应逐渐改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技术是注重实践性的临床学科[1],医学高等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临床之前的重要学习途径,在国内各检验院校实践教学的方式都不相同[2-3]。在以前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多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4]。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主体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教学机构应构建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体、理论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检验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加以评估,并对今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以了解,从而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检验技能。

2实践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形式与临床脱节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都还是在校内,但当前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临床岗位的条件差距很大,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2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国内的一些医学检验院校中,主要是基础理论课教学,其次是实践课教学,且实践课占总成绩的比例偏低,因此在校期间学生也不重视对实验课的学习及考核。

2.3校内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当前国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中,主要都是教师对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将实验过程步骤逐一列出,学生再以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所有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理论考核。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无任何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低,实验报告实用性不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未得到提高。

2.4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较为枯燥,缺少创新性,远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检验工作岗位的需求,致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2.5对临床实践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产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学习的思想态度,对临床实践不够积极主动,最终导致其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际脱节。

2.6临床实践中学生操作较少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先进的检验医疗设备,日常检验工作已经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不多。

2.7技能训练不严格

主要存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定位、教师能力水平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导致临床检验技能训练未达到标准。

3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当前我国对实践课程考核的要求是以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来评定,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完全体现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这种实践考核制度,改进实验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的成绩纳入当年教学的总成绩中,重视学生平时的实践考核,将所有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考勤、操作情况等都融入综合成绩中,这样的实践考核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5]。另外,构建一支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岗位实践,熟悉和了解本专业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和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对原有课程安排、教材体系、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手段加以改进。同时,大学医学检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把当前最前沿的临床实用操作技能带到实验室来,使理论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邀请医学检验专业的专家,或者是医院检验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实践操作方面的讲座,或者是组织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教学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加强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同时,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该专业的教师应当针对人才就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21-1023.

[2]魏巍,赵春艳,黄晓华,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45-246.

[3]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150-153.

[4]翟浩利,路园园,王俊平,等.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96-97.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37-03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技能性,做到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又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职业能力要求,加重实践教学比例,努力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

2 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既开好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法》等课程,又开好课堂教学《教学技能训练》、《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师口语》、《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组织》、《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训练》等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课程。

3 增设与基础教育密切改革相关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与技能训练》、《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课程,以此全面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以及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4 基于学生就业竞争需要,开出跨专业的多学科教学法和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艺术教学法》、《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法及技能训练》等,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多学科或跨学科教学的需要。

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系列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要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为中小学和幼儿园乐于接受的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必须把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投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一是适应职业要求,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使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总学时的30%,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不少于总学时的40%。二是推行“双导师”制,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各安排一名导师指导,实习、实训导师以校外兼职和兼课教师为主,保证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都有教师指导。三是抓好学生实习前的试讲。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试讲。通过教师指导下的集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分析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学内容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导人技能、讲解技能、板书设计技能、提问技能、小结技能等技能。四是坚持全程实训实践。凭借“七步实训法”(第一步:教育观察,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二步:课前试讲,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安排在第二至第四学期。第三步:课堂观察,安排在第三学期。第四步:三讲训练,即“小组互讲、个人试讲、师生评讲”,安排在第四学期,与各专业课程教学法和课程教学论课程同步进行。第五步,实习前利用假期集中试讲,安排在第四学期假期。第六步: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两个月至一个学期。第七步,实结、反思、交流和撰写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构建“三六式”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使体验性实践、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分散渗透在六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予以体现,着力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五是实现教师教育类学生的助岗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助岗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工作环境中得到实践锻炼。

四、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

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教师的要求,高校不仅要开好学科理论课程,进行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还要加强教学类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甚至要将技能训练融入到每一门课程学习之中,因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校借鉴、移植和渗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推行“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掌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为核心,打破了学科教学体系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将需要教师讲授的、需要学生自学的、需要学生练习的和需要给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设计为一个整体流程,以教带学,以练助学,以做固学。为配合“教学练做”一体化的“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教学模式改革,将普通课堂变为“教学练做”课堂,学校推行课桌设计变革,将长方形的课桌改为六边形,推行师生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为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倡导教室功能转变和教学环境延伸,推行“三个课堂”相结合,即普通教室、微格教室、各实验实训室和中小学幼儿园相结合,将教师授课、师生合作探究、实践训练融为一体,以此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变革,因此,构建与“教学练做”一体化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这个评价体系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动态和静态、现实和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所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终结性考试、过程形成性考核、过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等不同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就成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在操作层面,对于实践性强、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就强调采用实践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实习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过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以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主导教学改革。

五、抓好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十分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几年来,先后投资兴建了两幢2.66万平方米的实训楼,建成了微格教室、口语训练室、书法训练室、课件制作室、幼儿园活动室、舞蹈室、钢琴室、美术室等教师教育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实验实训的需要和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在校外建立了126家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遍布全省各地学生实习所需。为加强学生见习、实习实训所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在数量上满足学生实习需要,还在质量上也加强建设,即实践基地为当地全日制中小学或幼儿园,能够为学生见习、实习实训提供平台和指导教师,范围上以学校所在州市的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为主,以当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依托,逐步辐射到城乡和周边学校。基地建设以“校校共建,教学系主管”的方式进行。基地共建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有力保障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稳步提高。凭借“理实一体化”、“校校合作”、“校校交替”平台,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基础教育教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5

关键词:动画专业;重要性;实践教学;现状;措施

一、当前高校动画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时代在变化,市场的需求也比以前的层次更高,但大多数高校只是看准了这个行业的高就业率,却没有提出能跟上动画行业发展步伐的人才培养方案,所以目前各个高校都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要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研究出一份让人才与社会及企业更加契合的培养方案。高校只有全面地考虑到学校、社会和市场三方需求,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同时也会优化学校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校的招生之路更畅通。

2.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

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学习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完成的,学生的思考能力普遍不高,质疑能力的不强。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由创新为基础的,动画专业也不例外。学生在学习完课堂理论知识后还应该多参加社团活动,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老师也应该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高校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将更上一层楼。

二、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动画专业是一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动手能力的学科。如果沿袭一贯的教学方式而不去做改变,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出现创意表达不力的情况。再者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还应该注重一个点,就是实践性并不只是具备动手能力,还应该指的是技术的实用性能力。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能力、思维和长远眼光,这些都是人才市场的标准,进入一个行业并不难,也许有了最基本的技能就能进入,可是如果想要在一个行业站稳脚跟并且有好的发展,就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对传统动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此外,借鉴理科专业经验,将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动画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教学中来。引入实践教学是对动画教学的一次大的改革,也是动画专业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改进内容,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必然会对我国动画专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1.缺乏全局的教育观念

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起步比其他专业要晚,在课程教学上还处于摸索状态,还没有相对完整的教学理念。没有将眼光放在学科的实践性上,学生对动画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彻底。由于是一门比较新的行业,每所高校的教师在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并没有足够经验可以交流和互相学习。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具备把握全局的教育观念,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规划上缺乏主见,明确不了教学的优势方法所在。这样会导致我国的动画专业教学停滞不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2.师资结构不合理

动画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提高技术能力。如果教师没有掌握动画专业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对动画行业未来的市场需求做出一个敏锐的判断,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在动画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聘请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来任职教学。由于术业有专攻,复合型人才教师很难招聘,因此,我国要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3.缺乏实践教学场地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才会开设动画专业课,但是动画专业的教学能力较低。很多学校在教学硬件上也未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不了一个好的教学场地供师生学习。比如,缺乏进行实践教学所用的实验教室,供师生学习所用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学习要求等。还有的学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不了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也使学校的教学效果较差。

四、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完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1)完善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课后的实践知识应用。比如,利用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去往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提前感受工作环境和工作难度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将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结合,了解动画专业的市场需求。总之,要不断发现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并且及时改进,还需要指导每位学生的学习,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2)完善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回顾传统的动画教学可以发现,以前教师不够重视教学与管理工作,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优势的能力比较差,这样就难以制订一个适合动画教学的教学大纲来优化动画专业的教学。因此,我们要督促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在岗教师的教学研讨,将好的教学方法发扬光大,对不好的教学方式也及时加以改进。另外,还要对教学实践和管理方式作出评定,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每一位学生的特质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留这种特质,还要去引导每位学生将自己的特性发挥出来。高校在给学生提供实践项目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创新,在学生设计自己的实践项目的同时,教学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强,还能使学生对专业钻研更有兴趣。

五、结束语

动画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需要学校、社会、市场三者的配合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丰富教学手段。高校应该抢做改革的先驱,制订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标准,及时改变陈旧教学观念,主动与社会上知名的动画企业和传媒公司合作,建立起符合学生实习、实训需求的动画专业工作室,将动画专业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校在培养动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还要重视师资力量的提升,将现有师资力量分时段、分批次送进动画企业或者传媒公司开展定岗实践活动,通过定岗实践,使高校教师向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学习,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高等学校为适应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开发适合动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学习的专门教材,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企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由双方共同编写高校动画学生实习实训的专门配套教材。总之,建立高校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对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郭飞燕.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专业实践教学范文6

关键词:服装;实训课程;教学

一、建立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服装专业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炼理论。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调整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比如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侧重理论,内容枯燥,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仍对面料无法识别,不知如何运用。应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纱线和纤维组织结构的教学方式,强化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布料的各种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的讲授等。可让学生寻找各种类型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材料和缝制手段在已有的面料上进行创意设计,同时介绍各类服装材料的市场价格、印染及后整理等知识,使基础知识教学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专业教学需要以及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

二、开发简明实用的实训教材

现有的实训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训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训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开发编写出新的实训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革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变原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采取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3.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推行教师下厂的实习制度

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捷径。笔者曾根据学校安排到(湖北黄石)美岛有限公司参加企业实习一个学期。美岛公司师傅们精湛的技能和服装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艺指导,都是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会到的。其生产线上先进的管理方法都令人耳目一新。线长主管,整个流水线上的工作是班长接受线长的任务,安排人员,调整工序,机位的摆放,前道工序的布置,后道工序的衍接,熨烫工,手缝工,勤杂工等的就位,整个生产形成流水状态,班长,担当,专业技术人员都在车间进行质量控制,制板室的技术人员用板控制部件的尺寸,报表员在填写每个机台的人员工作状况,用表计算每道工序所需的时间,这些真真正正来自一线的实践知识只有在企业才能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