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三化学教学 实验类微课 案例设计 应用
化学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质从分子、原子层面上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在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由于高三的特殊性,无法很好的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但又有大量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和记忆。如何做好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等教学难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近年来,随着“微课”等一系列全新教学方法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明,微课可以很好的解决高三化学教学中的各类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满足新课程标准和实践要求,以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为主要呈现方式,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精彩教学视频。即微课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以微视频的形式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和辅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还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资源之间的相关联加以呈现,建立一个个小的、彼此联系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应用更加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微课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四类特点:
1.短少的教学时间
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微课的教学时间通常都比较短,一般都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最长也不超过十分钟。
2.精炼的教学内容
微课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点或教W环节开展教学工作,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相比于内容复杂、繁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教学内容更为精炼、简要、突出。
3.适宜的教学容量
一般来说,一个微课教学视频通常为大小为十几兆到几十兆的小视频,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或下载相应微课教学视频,查看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4.情境化的教学资源
微课的教学主题只有一个,教学主题明确;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但比较完整,教学内容简要。将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分解为多个单元,并整合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课件所用相关素材、用于测试与练习的相关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知名教师的评价等辅教学资源,使每个单元的主体明确、内容简要,建立一个单元化、结构化、主题化的系统的教学资源单元。使教学资源质量更高,使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师可以从优质的教学案例中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三、实验类微课在高三化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应用
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案例设计时,应根据以下要求进行案例设计,使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1.巧选题,题小而精
俗话说一个辉煌的开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证。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案例设计的关键,微课主题应选择范围尽量小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的、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做到选题的小而精。
2.智选材,字简而明
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简,不能用大篇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内容进行叙述,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整表达教学内容,应在进行微课案例设计时应做好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材料的选择。较多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不能很好的注意到教学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应用简要明了的文字叙述微课内容。
3.活设计,设计巧妙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2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影碟机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开展了学唱和欣赏历史歌曲,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写作、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新变化调查活动、寻访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6、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取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异常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向认真对待,进取参与。经过团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我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异常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异常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此刻多种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仅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本事要求、考试资料、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我们组教师团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景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团体审阅,既保证了团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我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学中不断使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异常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必须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异常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明白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本事。我们针对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加强对“期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忙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进取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景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构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
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之后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经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题本事和周密思维本事及知识迁移本事,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午时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经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简便应考。
5、每一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进取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向持续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就应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构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3
一、造成中学历史学科现状的原因分析
1.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使历史科客观上成为“副科”。中学阶段各门学科理论上都应当是基础学科,但在现行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中,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是被忽视的,只有高三文科及初三才出现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在现行教学计划中历史课课时少,一般为两至三节,使得历史教师上课班次多、任务重,加上高考、中考分数比例,使语数外三科成为宠儿。
2.功利主义的社会潮流,忽视历史是必然的。当前我们正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目标之一。历史课作为意识形态学科,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直接价值并不大,使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历史无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古老的历史学科受到了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3.历史学科地位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通过研究国外教育史表明,历史教育呈下降趋势,因而各国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都比较重视历史教育,提高了历史学科地位。如:美国把历史课作为中学核心课程之一。
4.教学观念的滞后和教学手段的单调,加剧了历史学科的困境。面对今天信息化的社会,许多历史老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观念陈旧,加上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一支粉笔),历史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毫无新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面对现实,更新观念,迎接挑战
对于历史教学的现状,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自暴自弃。如果不痛下决心进行改革,任其发展下去,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都是一场灾难。
1.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历史,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历史,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历史学的功能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刻。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政功能。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古人十分重视史学的致用功能,特别是资政功能,所以唐太宗留下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千年古训。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实现其“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政治目的。二是教育功能。历史学能给人们以巨大的教育,这是历史学最普遍的价值所在,体现了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功能。它主要包括社会发展规律与前途教育、伦理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关系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等。三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英国学者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培养人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同感。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外国人提到中国,说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而我们的中学生甚至不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当他们唱着国歌时,对“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候”还能体会这句话的分量吗?所以素质教育更离不开历史。
2.改革历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一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1)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历史。历史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学生应站在当时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而不应以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讲岳飞抗金时,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岳飞在抗金斗争的大好形势下应该不理朝廷的十二道金牌继续前进,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岳飞手握重兵,应取南宋政权而代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岳飞是用封建思想培养出来的将领,忠君报国就是他的人生宗旨,所以他不可能谋反。在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感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错误甚至于奇谈怪论。(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讲吐蕃与唐的关系时,让学生扮演文成公主、唐太宗、松赞干布等人,围绕“求亲和文成公主入藏”表演历史短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知己”,更要“知彼”,要有“法”,有“新法”、“多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历史老师一般任课班次多,每班课时又较少,师生接触机会不多,如果讲究“师道尊严”,板起面孔说教,高高在上,不仅不受学生欢迎,反而会加大师生距离。因此我们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高三学生 历史复习 复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三历史复习面临着新的问题:从教材结构来看,通史变成了专题史;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的表述更笼统,有的甚至一大段文字都很难找到掌握的要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复习呢?相对而言,农村中学高三学生的基础薄弱,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历史新课程主干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避免考查低层次的机械记忆,体现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的要求”[1]。因此复习时应着眼于“记忆”、“理解”,力求把知识点记准确,“准确”是学习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解题能力。实践证明,以下这些复习方法对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或有较大帮助。
一、默写听写法
默写和听写,对学生全面掌握某个重要知识点很有帮助,但是很多人混淆了“听写”与“默写”,认为听写就是默写,默写就是听写,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默写的方法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把相关知识“默”出来,比如提问:“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各是什么?三省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作用?”而“听写”更符合高三历史复习迎考的要求,我们以上面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来设计问题,可提问:“唐太宗时期,如果计划在长安城内修建一条宽阔的马路,以改变因人口众多造成狭窄街道不堪重负的状况,你认为当时一般的行政流程是怎样的?如果该流程运行不顺利,你认为最可能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请用箭头示意图写出该流程及出了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提问,运用新情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明显比“默写”更有优势,参考如下:
皇帝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工部(负责执行)
“听写”与“默写”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基础,而“听写”妙就妙在要求学生在“记”知识的基础上,还会“用”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这就是高考复习中历史教师经常强调的“活用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相比较而言,“听写”比“默写”具有更高的要求,更能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二、互纠式提问法
“互纠式提问法”,即把“提问”主要放在课外如自习课,学生一般两人一组(最好是基础接近),围绕某一核心概念进行提问。具体的方法可如下:对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再询问另一位同学是否已掌握回答的要点;若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够准确,让第二位同学纠正;若两人都回答不准确,再由教师指出该问题的掌握要点,力求“准确”。按照这一方法,对第一位同学提问几个问题后,交换两位同学的位置,先回答问题的同学纠正另一位同学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在设问时有必要的话还需横向、纵向地联系相关知识点,以知识体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问答与相互纠正的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提问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明白其要点所在,同时“文科强调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循环记忆学习方法,所以起步早,快步走,多循环,有利于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2],因此历史复习时需要反复,复习到后面还要时不时温习前面的知识。
另外,这样的复习方法还有一些优点,比如对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不会发生冲突,对被提问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再次复习、强化理解记忆的过程,同时也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可谓“一箭多雕”。
三、边读边写法
学生在朗读复习时,必定会遇到一些难记、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时学生就可准备好笔和草稿纸,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还不懂或还没记住的概念写下来,而且要多写几次,没有理解清楚的还要求教于同学和老师。比如学生在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专题时,普遍觉得世界市场的发展史比较难记,不少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只能暂时记住该知识点,过两三天再回忆时,发现还是掌握得很模糊。可以这样尝试:读到“新航路开辟”时,把这五个字写下来,并加上早期殖民扩张,这是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展阶段;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也写下这几个字,到它完成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就要知道它完成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另外,在掌握该知识点时需要弄清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概念,写的时候最好能把这些阶段的大致时间也写下来。学生在草稿纸上写的内容大致如下:
(事件)?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阶段)?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时间)
新航路开辟?摇 早期殖民扩张 开始出现、扩展15C―18C中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初步形成 19C中叶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这种方法更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耐心,学生在复习时往往知道自己的“不知”、“不懂”在哪里,因而这种复习方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效果也就更好。
四、百家讲坛法
在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历史学者大放光彩,深受观众欢迎,如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等方法来“正说”历史,讲课方式有自己的特色,许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语言来解释,就容易让观众理解,再加上幽默诙谐的风格,使本来显得凝重、陌生的历史,在观众心里变得栩栩如生,从而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满足了观众对历史知识渴求本真的需求。如果在讲课过程中摆脱了传统历史观点的束缚,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是能让人信服的观点,无疑就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尝试把“百家讲坛”搬进课堂,选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用语贴近生活,说不定会有奇效。如在复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一开始提到网络上很流行的“穿越小说”,比较典型的是《寻秦记》,然后可设计几个悬念,如“历史上真的存在项少龙这个人吗?”“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在当时的情况下秦始皇会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等等,步步设疑、层层揭秘,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复习方法都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学生自己必须有的放矢,复习方法与基础、能力相适应,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时代特征、概念等。这些复习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更强的城市中学学生,也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总之,历史复习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复习需要动手动脑,而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找到合理的复习方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准确掌握知识点和准确把握时展脉络,才能在高考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三案一体化导学案 原则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33-02
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有一个调侃的说法,“上课赶鸭子,课上填鸭子,课后烤(考)鸭子,最后变成板鸭子”,历史教学的状况也是如此。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存在“三低”现象:热情低、参与低、效率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本文根据宝应县中学“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的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法的实施与反思作一简单分析。
一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是教师自己编制供自己使用的课堂教学“施工图”,其出发点是以有利于教师的“教”为目的的,它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是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传统教案不同,“三案一体化”导学案集导案、学案、 测案、三案于一体,并因而得名,它是传统教案的升级版,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盘”,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标图”,其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学”为目的,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即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它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导学案”代替“教案”,不单单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更是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与进步,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双主”理念,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不平等的“授受”关系,而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互动的一起学习的伙伴。
二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教育教学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要确保导学案的编制质量,必须遵循“四性”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有些章节的内容只用一课时不能完成,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主体性原则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索性原则
把将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设计转化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设计自主探究问题时须注意“三度”:一要适度,既要注意“量”的适度,问题的设置不能过多;也要注意“质”的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做到难易适中。二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领会材料,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要步步推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4.方法性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既要有对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要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要求,要让学生用已学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三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使用流程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使用分课前预习自学、课中合作展示、课后反思提高三个阶段。
1.课前:制定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自学
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等来制定导学案。在正式上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本、通研学案、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理清简要学习流程、完成学案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整理新发现,提出新问题。
2.课中: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讨论、探究、展示
第一,目标解读。目标就是预期,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通过目标解读,要使学生明确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预习交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有6~8名组员的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相向而坐。每一学习小组设学科组长一名。目标解读后,各组同学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阶段的问题,教师可监控各个小组的交流情况,并且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组长组织学生学习并对本组同学的由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结论。这一阶段,教学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体现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三,分组展示。在预习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不同看法应该提出质疑,但不能冷嘲热讽。分组展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立场,这是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四,质疑点拨:这一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领会方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第五,达标检测。教师收集一些典型试题,包括原创试题﹑模拟试题当堂检测,巩固新知识。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当堂训练。
第六,总结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提高其学习概括、整合的能力,体验收获与反思的快乐。
3.课后:积累提升,指导学生归纳、反思、纠错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实现教学内容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课外训练,用双色笔修改导学案、记录错题,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
四 “三案一体化”导学案使用反思
1.“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三案一体化”导学案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大大地提高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三,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四,有利于教学相长。由于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性和不确定性,在合作展示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收集、研究与讲解,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2.“三案一体化”导学案的不足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反思教学实践,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由于教师本身存在个体差异和对导学案的认知差异,导致在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上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在结构上,形式多作用少;在内容上,知识多方法少;在操作上,要求多落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