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准则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准则心得体会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1

一、《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

新颁布施行的《廉政准则》,是在1997年3月颁布实施的《廉政准则(试行)》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修订的,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党内法规。学习《廉政准则》,我有三点认识:

第一,《廉政准则》是自律标尺。《廉政准则》明确要求做到5个必须,明确规定了8个方面的禁止性规定,并详列了52种不准的行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廉政准则》作为一把标尺,时时拿来比照、度量,不断地校正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

第二,《廉政准则》是监督利器。《廉政准则》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和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各种监督力量,可以凭借《廉政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有效实施监督。《廉政准则》也为更好地开展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提供了依据。

第三,《廉政准则》是工作抓手。《廉政准则》是指导党员领导干部一切从政活动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可以把《廉政准则》作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抓手,紧紧围绕“5个必须、8个禁止、52个不准”,促进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领导干部要自觉做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表率和模范

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强化党员干部的自律最关键和最重要。

一要坚定信念,坚守思想道德防线。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严于律己的品格,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来源:文秘站 )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观念,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做到利益上淡泊而知足,生活上积极而健康,不因名利而浮躁,不因金钱而徇私,不因美色而沉沦。

二要防微杜渐,坚守廉洁从政底线。《廉政准则》所确定的各项廉洁从政行为规范,都是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是廉洁从政的底线。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坚持慎微、慎初,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抓起,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三要从我做起,坚守党纪国法底线。“木受绳则直,人守规则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决执行《廉政准则》,要有接受监督的坦荡,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

三、纪检监察机关要努力做《廉政准则》的践行者、维护者和推动者

纪检监察机关是协助党委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专门机关,要带头学习好、执行好《廉政准则》,坚决维护《廉政准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一,要带头学习实践,努力锻造廉洁从政的标杆队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学深吃透,使《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首先转化为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行动,争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第二,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廉政准则》落到实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行动,迅速掀起贯彻实施的热潮。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紧紧围绕各个重点环节,落实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推动贯彻落实的整体合力。在严肃查处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同时,对履职不认真、责任不落实、组织实施不到位的,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2

一是普通干部也是干部,也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举个很通俗的例子:群众到政府来办事,他们不会区分哪个是领导干部,哪个是一般干部,你给他办好了,是应当的;你给他办不好,他只会所有干部一起骂。我们到基层去办事也是这样,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眼中,他不会区分你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所以说,在群众眼中,普通干部也是干部,我们的言行也不能随意,也要用《准则》来规范一下。

二是普通干部也可能有腐败的机会。实际工作中,机关干部往往实行责任分担机制。承担一定的责任,就意味着行使一定的权力。原Xx镇的会计张,也是一名普通干部,他就是利用手中的一点点权力,贪污、挪用公款数十万元。因此,普通干部不注意廉洁自律,也可能陷入腐败的深渊。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对《廉政准则》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准则》比较全面、准确地提出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共“8项禁止、52个不准”。我觉得,学好《廉政准则》,关键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要牢记《准则》。对《准则》的内容,要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要把《准则》中规定的要求弄清、记牢,吃透精神,全面把握《准则》的要求。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3

作为一名银行,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再听着一桩桩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案例,看到一些党员干部抵御不住诱惑,追逐名利,走向犯罪深渊,最终身陷囹圄的惨痛经历,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使我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价值判断的多元化,是非感日渐模糊,道德标准失衡及人生观的混乱等等问题不断涌现。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无需信守游戏规则的行为一度为自己找到了借口,曾几何时那高悬于公堂之上的“公正清廉,正大光明”,在利令智昏的灰尘里成为仅供观赏的卷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金融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局面。由于过度追求经营利润或出于其他目的,也出现了个别机构个别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违背市场秩序、违反制度规定,导致直接风险或潜在风险的出现,使银行的声誉、信用、利益等诸方面受到负面影响。

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也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问朋友们:您是否希望一场运动式的教育活动之后,违规操作的问题卷土重来;是否希望因为个别人的随意操作和小问题不断,使我们的利益受到牵连;是否希望再有惊天动地的案件发生,却只能在事后感慨万千。答案当然是“不”。谁不希望在人人遵规守纪的环境下工作?谁不希望没有暗箱操做,依靠努力终获成功?那么从现在做起,从你、你、你,从我们自身做起,作一名“廉洁自律,从心开始”的金融人。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作为银行人员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模范遵守国家和银行有关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一个人如果平时不学习,放松了自我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思想上就会慢慢放松警惕,贪欲的思想可能就会逐渐滋长。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和必要的,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可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淘冶人的情操,但有的人平时常以工作忙,没空等理由而不参加集体政治理论学习,这样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一个人经常不学习头脑很容易产生麻木,逐渐丧失警惕性,从而可能向犯罪迈出第一步。所以政治理论学习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作为一个银行更要挤出时间自觉参加政治学习,这样才能在思想上筑好防腐第一道防线。

二、端正思想,增强道德观念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去干好本职工作,心思也不会放在银行发展上,而是会想方设法如何为自己捞好处,见利就图,有乐就亨,这种人最终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银行。我作为一名银行人员,能干到银行岗位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不要把银行岗位当作捞钱的本钱,为一时的贪欲而毁了自己。所以一定要端正好从业道德思想,要有道德廉耻观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在人生上要淡泊名利,淡定从容面对一切;在工作上要向上对得起银行向下对得起员工,尽心尽力为银行发展干好本职工作。

三、知足常乐,保持平衡心态

作为银行的银行,个人的收入在银行中属于中上以上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为乐,不要一味去攀比虚荣、奢华,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不要老把报酬看得很重。人活着不能一直欲望金钱、一味追求虚荣和奢华,这样会为了一时贪欲而断送前程,连累家庭、老婆孩子。要知足常乐,俗话说:为人不贪一身轻松。

四、管住小节,守好情操品质

现在有的人认为这个年代吃吃喝喝不算啥,收点小礼没什么,生活作风随便一点不要太认真。这些人正是平时在小事小节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从很多反腐教育反面教育片和教材来看,许多银行人员走上犯罪道路,正是从“小恩小惠”、小节开始,慢慢放松警惕,一步一步被拖下水,最后成为阶下囚。从这些人的身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从这些反面教材跟吸取教训,并以此为戒,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因小节不保而酿成大错。做到见诱惑心不动,见财物心不痒,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不是我们劳动所得就不要拿,要用健康的体魄、好的心态去干好我们的工作,拿我们该拿的劳动所得,与妻子孩子共享家庭快乐。

五、做好表率,正人要先正己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4

首先,对《准则》内容,要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要把《准则》中规定的要求弄清、记牢,全面把握《准则》的要求。一是保证学习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二是保证学习质量,达到学习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二、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要和本部门实际结合,要在学习中对照检查“八项禁止”和“52个不准”在本部门执行的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的要主动及时纠正;二是要把落实《准则》与建立健全制度结合,从源头上加强治理。要对照准则规定,对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梳理、修订,对不符合准则规定的要及时按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三是要和当前工作落实结合,严格按局党组要求,进一步落实有关各项工作规范、程序和各项廉政监督措施,确保廉洁目标实现。对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批评、追究,及时纠正,切实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要求落到实处,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向一个新水平。

三、严于律己,争作廉政表率。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问题分析

一、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职工薪酬会计中的很多内容都进行了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管理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明确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内容,有助于为企业的核算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让职工薪酬核算更加透明、公平。企业做好薪酬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和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为此,应当加强对新会计准则制度的研究,充分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变化

(一)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范围有所扩大

和以前的会计准则内容相比,新会计准则在职工薪酬方面的规定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新会计准则的修订,是以旧会计准则职工薪酬核算为基础,扩展了薪酬核算的定义和内容,分类更加细化、范围更广,如确定了福利费、工资总额等。在新会计准则中,还增加了关于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社保费用等相关问题的规定,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有了更大的氛围和更加清晰的规定,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职工的报酬和福利,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二)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发生变化

新会计准则在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上也作出了规定和明确说明。如果企业要解除和员工的劳动关系,那么需要对员工进行一定是补偿,并且要根据受益对象的不同,在企业成本中核算补偿部分,或者直接在当期损益中计入补偿费用。采取这种处理职工薪酬的办法,不但能降低职工薪酬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还能够减少利润额,减少企业损失。相比之下,新会计准则的提出改善了旧会计准则中的一些问题,如简化了一级科目的设置,提高了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的效果。新会计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范围,在职工薪酬中纳入了各类报酬和福利,企业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准则中的规定设置一级科目,在一级科目中设置工薪、福利以及各种保险费用、休假费用等,在二级科目中规定应付工资、应付社保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也就是从一级科目中去除了原有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等内容。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一)便于企业的职工薪酬管理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确定,为企业全面、准确地开展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职工薪酬管理中,新会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计量和确认的原则。因此,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明确规定了职工的薪酬和会计核算原则,通过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将职工对企业的各类服务纳入成本、资产当中。比如货物的成本中纳入了职工薪酬,通过在固定成本当中计算所有的开支和预算来保证工程建设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效地规定了职工薪酬的预算方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

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的核算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方法。首先,对职工辞退后的福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如果在职工正常退休前解除了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或者职工主动接受裁员,那么需要对这些提前离职的员工作出一定的补偿,在负债当中纳入补偿费用。其次,对企业带薪休假的核算内容和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休假期间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费用项目也做出了披露。通过对一些项目的披露,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企业人资管理的力度和透明度。

(三)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影响

201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合并报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合并范围做出了改善,取消了原有合并规定;另一方面,是将合并报表编制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变更,对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分配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调整。

(四)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受到新会计准则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存货计价的方法。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存货计价的方法进行了变更,取消了原有的先进先出的方法,因为该方法无法对企业利润水平发挥作用,所以采用存货计价的新方法。第二,资产的减值。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的要求,企业控制利润的方式难以通过减值方法来实现。第三,债务重组。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债务重组以及损失的确认方法,即不管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作为企业债务中损益的计算范畴。这种方法虽然有待完善,但是仍然可以对企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提升了管理者的认知水平

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制度后,要求管理者需要及时提高对准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行为。在新会计准则中,需要通过会计准则的变革改善企业会计的价值衡量导向。因此,需要企业管理者及时传达新会计准则的理念,让企业对准则中的规定有深刻的了解和灵活的运用,从而保证企业更加健康平稳地发展。管理者在学习新会计准则中实现了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会计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地规范了企业的行为,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企业对于利润的控制和税收的问题仍然存在缺陷。第三,新会计准则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第四,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职业道德等有待提高。

(二)解决措施

对于新会计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存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解决:

第一,政府部门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工作、培训工作以及教育工作;在新准则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在新准则实施之后应该进行跟踪分析。第二,企业自身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然后通过新会计准则调整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对公司的管理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

五、结语

2016年,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原本的准则上作出了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企业税收和职工薪酬这两个方面。这些改变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操作和会计的处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更加正确的财务决策。

(作者单位为乳山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杜雪华.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变化及其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01):130-131.

[2] 杨彦开.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J].经济研究导刊,2015(07):115-116.

[3] 祝文琪. 2014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和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04):210-211.

准则心得体会范文6

2006年2月15日,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闻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一个有十三年实务经历的会计人,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几个主要历程;作为首期高级财会人才培训班学员,更是有幸亲身参与了本次新准则的分析讨论、模拟测试等工作,以及新准则这一重大盛会。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十六项具体准则的制定、实施、反复修改的过程,充分显示了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多年的会计制度改革之路为我国奠定了良好的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了国际接轨,能涵盖企业应有的会计实务,可以形成理论和实务指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要实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面的国际接轨,原会计标准还存在诸多差异,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做大做强经济实力。而此次会计变革,则是更全面地与国际接轨,结束了长期以来会计制度和准则双轨运行的模式,建立了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新准则完整的制度体系,标志着“双轨制”过渡期的终止

(一)“双轨制”的成因及缺点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此作为基本准则。接着先后颁布了十六个具体准则,但基本准则由于体系不完整、概念表述不够严密,无法成为具体准则的理论指导,造成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矛盾和不协调。如对收入等概念,具体准则与基本准则的规定就有很大差异。因此,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等,一方面对《企业会计准则》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另一方面承担了既是财务概念框架和基本方法体系,又是具体核算处理要求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以下几个问题。

1.财务概念框架不清晰

一方面,《企业会计制度》对部分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内容和具体准则重叠或不一致;另一方面,财务概念框架应有的作用:如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质量特征、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方法体系等制度和准则都是简单化地表述,覆盖面窄、逻辑性不强,难以成为指导各项具体准则制定和处理具体业务的基础。

2.准则、制度的适用标准不同,使企业间缺乏统一的会计语言

(1)在实际指导经济业务的过程中,遇到双方规定不一致时,双轨运行制是以“后颁布为准”的原则执行的,制度与具体准则你来我往地改来改去,常令企业无所适从。(2)《企业会计制度》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暂时执行原行业制度,直至今日《企业会计制度》的转轨尚未结束。这种非统一的会计语言和价值观念,一是使信息缺乏可比性;二是易使“虚假”变得堂而皇之;三是为企业的规范治理带来制度上的困难。

(二)新准则体系构建了完整的财务概念框架,1+38形成了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准则的作用和地位将逐步强化,会计制度最终将弱化并取消,双轨制也必将成为历史

1.基本准则是所有准则的基础

基本准则提供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并引领具体准则的制定,保证具体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基本准则为新出现的会计实务提供参考依据,为提供财务信息、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财务概念框架的地位

(1)基本准则的结构:基本假设与目标(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五大部分完整地体现了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2)基本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的结合。①首次提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强调了受托责任和投资者决策有用观。②明确了确定会计要素的基础是“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反复强调了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③增加了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④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组成和结构,其中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属于确认;附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告属于披露。(3)基本准则严密地表述了各项概念。①重新定义六大会计要素,明确将“经济利益的拥有、控制、流入流出”作为要素确认的基础,逻辑清晰,前后一致。并单列章节阐述会计要素的主要计量属性和原则。要素和计量概念明确、清晰地指引具体准则的制定,指导会计实务。②引进了“目标”、“交易”、“事项”、“确认”、“计量”、“报告”等概念。③修正了一些与国际惯例不一致或不恰当的表述,如不再使用“会计核算”;将“原始成本”修订为“历史成本”等。

3.具体准则基本涵盖了现阶段我国应有的会计实务。加上基本准则,整个准则体系可以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事项提供具体的会计处理规范。(1)增补和完善了原十六个具体准则没有涵盖会计制度的内容。新准则体系的38个具体准则包括了8个列报准则、29个业务准则(包括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资产等特殊行业的业务准则),涵盖了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另外,《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执行新准则体系的转轨要求。(2)调整了各项准则间的结构,扩大了覆盖范围。如将计量和列报分别设置;单设减值准备准则;根据资产性质将短期投资和债券投资调整为金融资产相关准则来规范等。(3)加强了相互衔接,具体准则间的交叉引用非常普遍,确保了准则间的一致性,减少了重复。

二、强调公允概念,审慎涉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原具体准则只是在部分业务中(如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等)曾经一度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交易资产的初始成本,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未曾被使用。本次新准则体系恢复、改进、并进一步扩展了计量的公允原则,并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现值等计量属性。

(一)基本准则的财务目标提出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信息质量要求包括了相关性

由此,不能持续反映企业资产现行价值的历史成本不再成为惟一的计量属性。

(二)突出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初始成本,要体现取得资产时该资产的公允性

纵观整个新准则体系,基本准则将按购置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包括在历史成本的定义中,具体准则贯彻了这一原则。

1.交易对价是初始计量的基础,但对价不公允的除外。

2.各种非现金交易取得的资产负债的初始成本,包括投资、股份支付、政府补助、有商业实质的实物抵债、合并、非货币交易等,可获取可靠公允价值的要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与对价、换出账面价等的差额一般应做为当期交易损益。

3.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历史成本计量(如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新的初始账面价值。

(三)公允也是其他计量属性的基础

1.与资产负债计量相协调,收入确认也强调了价款的公允性。

2.可变现金额、可变现净额、重置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是公允价值,公允售价等,而现值虽是对预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折现,但预计利益流入、折现率等的确定均是基于公允价值。

(四)开始谨慎涉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基于我国实情,目前新准则体系还是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用于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等,并且有严格的限制。主要原则是有活跃的市场并公允价值可以持续可靠地获得。

(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并不是改变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是,对于已不能体现公允性的历史成本,特别是高于公允价的历史成本,新准则规定了相应调整原则

1.长期资产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规定了每年度终了需复核其使用寿命、折旧方法、残值率等会计估计;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则规定了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要调整成本并将差额记入当期损益,等等。

2.各项资产发生减值,均要确定减值损失。其中,流动性强的存货、金融资产,及商誉和不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则每年均需进行减值测试。

(六)因为从历史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模式而形成的计量差异,由于没有商业实质,不能确认为当期资产增值损益

如,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同样,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也不属于有商业实质的交易,同样不能以公允价值调整原资产账面价值,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异也不能确认为当期损益。

(七)长远来说,公允价值带来的将是传统会计计量理论与观念的大革命。会计说白了就是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概念的全面推广有骨牌效应

1.计量标准的惟一性将逐步形成。一项资产不论取得渠道如何,其在资本市场的公允价格标准是一样的,当资本市场和公允价值计量环境进一步完善后,公允价值将成为最合理的会计要素计量模式。

2.收入费用观、营业利润观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地位的确定,将逐步向全面收益观和企业价值观转变,报表信息不再只限于企业营业效益,而是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做出合理披露,并突破原先的确认范围,如金融资产的确认就已突破了“基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特征,未实现收益(如商誉)和损失(如减值准备)也应被公允计量或评估。这些对会计目标、企业业绩评价考核、税收法规等都会逐步产生较大影响。相应地,企业决策、经济行为、投资者的分析技术、投资观念等也将产生连琐反应。整个会计理论与传统观念都将随着计量模式的改变而改变。

三、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导向为核心,强调可靠性

(一)仔细研读可以发现,体现经济业务的实质性是新准则体系的核心原则,可以说该原则贯穿了新准则体系的全部范围

1.新基本准则中专门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具体准则的原则导向性明显。“**,应该**”等灵活性用语成为准则主流,以交待概念和处理原则为主,适当交待复杂交易与事项的主要特点。或者是先做出原则性规定,再在此基础上示例常见情况的判断规则,使准则更简明而涵盖范围却更全面。

3.较少使用数字或百分比测试界线。如取消了原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本化的界线“原值20%”等;再如,对投资的控制、非货币交易的补价、融资租赁年限等均未明确规定数字界线;而有的即使有明确界线,仍考虑了例外情况,如无形资产,规定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一般残值为零的同时,也规定了例外情况的判断原则。测试界线的优点是规则清晰,但会产生许多难以界定的例外事项,并给善于通过数字游戏调节报表的行为明确了方向。

4.即使是规则性的具体规定,也尽量考虑更多实际情况,如借款费用资本化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考虑弃置费等。

5.合并报表由原母公司理论基础改为经济主体理论,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及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集团中所有股东服务;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取消合营的比例合并,但对有控制权的子公司,不论规模均应合并。新准则的这些实质性原则规定对经济业务的指导更趋合理,但无疑也加大了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导向更经得住时间演变和交易创新的考验,但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会计原则体系(概念框架)为基础

新准则体系关于抽象和具体的结合表现在:

1.强调可靠性原则,基本准则中将可靠性列为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

2.强调业务实质的可靠取证,如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交易的商业实质的认定;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对资产和交易的确认;对计量属性的变更等,准则要求“证据确凿”。如果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核心思想,可靠性就是核心思想的形式表现,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观,两者相辅相成。

四、弥补空白,加强对企业决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正面引导

新准则体系不但填补了要素计量以及对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股份支付、套期保值等重要资本运作事项规定的诸多空白,还实现了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所得税、报表列报和披露等方面的突破;规范了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年金、保险、首次执行准则体系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同时,覆盖了原体系未规范的一般业务,如薪酬、所得税、外币折算等,实现了完整、统一、协调。

在此基础上,新准则体系非常重视在国际趋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情,引导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在资本市场尚不活跃,公允价值取得的客观性尚不能合理保证的国情下,慎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对有条件取得可靠公允价值的资产提倡使用,故新准则带来了价值再发现,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二)金融工具系列准则的出台和租赁等准则的修订,使各种金融创新交易、资本运作的处理得到规范。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使企业资本运作和金融风险的信息更加直接透明,业绩信息更加完整;对应收应付款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使货币资金时间价值得到体现。这些变更无一不体现了新准则引导、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更严格,减值不得转回的强硬规定在目前国情下,能有效缩小利润粉饰空间。企业合并、重组、投资、资产置换强调交易和控制的商业实质,企业期望通过设计“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随意性越来越小。

(四)股份支付准则引导和规范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支持企业改善治理环境。

(五)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提升净利润,引导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且条件低于国际准则,没有强调“预期可带来经济利益”,体现了对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等企业的支持。

(六)保险新准则引入内含价值法,改变了以往保险业重收入轻利润的业绩评价模式;对承担保险风险以外的其他风险的部分适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确认,使资产和收入的确认更为稳健,更能准确衡量和评价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首次引入准备金充足性测试概念,提升保险精算的重要性,促进企业加强分析管理。

(七)信息披露更透明,更详尽。

五、更注重实务操作的简明清晰

对会计实务界和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来说,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既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也是降低准则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果的要求。不否认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复杂和先进性,但作为规范实务的准则必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高度精炼。关键是明确讲清楚什么要素,如何计量,怎样披露。我国会计准则一向禀承简明风格,但一直有层次不清的缺点,使简明变成简单,前后不一致;而新准则体系在结构层次完整、相互统一、互为衔接的基础上,大量考虑了实务界的反馈意见,进一步统一了实务操作,财务信息更加明晰。

(一)投资准则取消了拥有控制权的投资的权益法核算

原准则对取得控制权的投资,母公司对投资收益的确认采用权益法,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母公司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内部交易。从理论上讲,母公司个别确认投资收益,应将内部交易产生的利润抵销后,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较合理,实际上直至2006年1月的最新征求意见稿也是这样规定的。但我们在模拟测试中发现,编制合并报表时,由于母公司个别报表中已抵销了内部交易,合并时已无可抵销,但因母公司将抵销的内部交易只反映为投资收益的抵销,合并的报表产生的数据并未将集团内部相应的收入成本一并抵销,虚增了规模,收益结构也变形了。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还是要先把公司个别报表所做的抵销冲销,再按合并技术重编抵销分录,这样编报的成本非常大,信息质量也不清晰。因此,新准则简化了拥有控制权的投资(期末编合并报表的)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确认,直接改按成本法核算。

(二)会计政策备选方案减少

新准则取消了存货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按金融资产准则,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只采用个别测试法;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取消直线法,只按实际利率法减记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额;所得税确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取消了应付税款法,只采用债务法等等。会计政策可选方案减少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轻职业判断压力,统一实务操作,还可减少通过会计政策变更调节报表的行为。

(三)尽量采用未来适用法,减少追溯调整

1.在会计政策变更减少的基础上,对变更采用的方法,能够使用未来适用法的,尽量采用。如折旧方法、摊销方法等变更,原规定为会计变更,新准则修订为估计变更。

2.在新准则首次执行日,大量具体准则涉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均不追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