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1

Abstract: As a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problems in experiments anddiscusse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同个系统贯穿法

Key words: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experiment teaching;the same system through the expermen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40-02

0引言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 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36-02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应与课堂理论和方法讲授具有不同的特点,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已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即通过课程设计把抽象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方法变成具体实现的应用程度,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并学会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信息处理、经济分析和经营决策等科研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的分析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MIS课程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后续课程,要考虑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有效衔接。在这门课程中,理论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是核心问题。通过“MIS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要学习从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路和规划,掌握如何进行组织调整、改进和完善业务流程,如何形成“管理原型”和“系统原型”,如何实现“原型”的原理和方法。在形成“管理原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在形成“系统原型”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在“管理原型”中所提出问题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设计”使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比较实际地认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培植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作用,还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和手段,也可以比较全面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归纳总结、融会贯通和提高升华的作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构想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思路,我们以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教学。在教师安排上,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特殊性,以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教师为骨干,实行老中青相结合进行教学指导,从而保证了课程设计目标的实现。在教材方面则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编写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较详细地说明了课程设计的内容、任务、步骤及要求,并指定配合课程设计的相关教材及参考资料,使整个课程设计规范、有序和可操作。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是在对专业特点、设计工作量及要达到的目标等进行仔细考虑的基础上选择确定的。为此,我们选择会计信息系统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便于学生对已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达到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1.绘制子系统的数据流程简图,使学生搞清楚系统的物流和信息流,把握系统的总体功能,明确系统的目的和特征。

2.分工完成业务子系统相应的数据文件、功能程序、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3.撰写相关业务子系统课程设计的报告书,包括系统概述、系统分析、子系统数据流图,本人承担部分的数据文件、I/O设计图表、子功能程序等,课程设计经验与收获体会。

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实施

1.课题的选择。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应该讲清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宣讲课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考核方法。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关键还在于课题的选择。课题要大小适中,只求“五脏俱全”,使学生受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课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提出建议,经教师审核、明确范围后,也可作为课程设计的实验选题。

2.课题组的组织。在课程开始时,以3~5人为一组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组所负责的实验项目和小组负责人,并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形式明确组长和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组长任务是制订实验具体计划和计划实施,保证小组的任务按照要求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3.项目管理技术和“原型法”的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这门课,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设计本身这个内容,也要学习如何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以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全面实行项目管理负责人制度。小组长负责进行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实验绩效考评等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综合管理,对实验任务是否完成领导负责,扮演主要角色。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旁观、指导完成这个目标,起辅助作用。

4.绩效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导入。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除了给予足够的压力和方法指导之外,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约束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因此,学生课程成绩拟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组长评价情况(组长评价依据之一是成员的协作精神)。

5.加强监控和指导,严格实验报告的撰写。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加强监控和及时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如实验报告必须严格要求,不合格的一律要求重写。因此,实验指导书必须具体明确,既“放权”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又“集权”进行严格的要求、控制和考评,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设计的启示

1.学生对实际的事物了解得越深,越有利于有关理论的掌握;学生实践的机会越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越强。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只有通过课程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能并将其应用到经济分析与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去。

2.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学生的水平,并在这一水平上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才将受到锻炼,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谁代办一切,应该督促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对确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帮助,但应以启发为主,不可包办。通过课程设计,教师能够较方便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并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课程设计的设置有利于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是全面的。这是因为面对一项实际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会受到全方位的考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不具备这种条件。应该说,教学实践环节对目前的高校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5.在课程设计中,学生们不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析与设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提高了编写和调试大程序的能力,而且还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培养了协作精神。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于教与学两方面都是有成效的。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几届学生课程设计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不断改进提高的动力和目标。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课程 教改 协作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产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即从管理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性地位以及对组织变革的作用,从应用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从建设视角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教改背景

大部分的高校开设此课程时,都开设了对应的实验课,实验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使其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或进行信息组织、信息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针对MIS课程,目前多数高校都已进行了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211或985高校也已申报了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我校也已进行了该课程的一些校级教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2]。各高校对本门课程的理论课较为重视,但还鲜有高校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原因是:1)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文、理科专业,统一要求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运作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文理专业各自特点,且工作量较大,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2)若单独安排实验内容,又存在文、理专业学生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达不到实验课程开设的根本目标。鉴于这些原因,目前还没有较为理想的、系统的MIS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我院是一个文理兼收的学院,本课程是全院平台课,涉及到全院9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理科专业,其他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7个专业属于文科专业。文理科对该实验课程的要求和运用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为针对文、理科的自身特征与特长,有区别、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掌握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组建了MIS实验课教改团队;同时,由于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因此我们也希望能开辟一套协作式的实验方案,通过各专业在实验课程中不同的分工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二、教改的思想和具体方案

通过前期策划和反复思考,团队将实验课程组织形式设计为两种:常规性的实验指导和跨专业实验指导。

(1)常规性实验指导主要是指由该班同学自行分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份上机作业。这种分小组完成作业的方式,每个小组成员不超过4人,并自行推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项目选定、人员分工、工作协调和上交作业等工作。在上机之前,每个小组首先确定项目内容,并进行人员分工。在第一次课程开始后,教师首先对每个实验环节的内容、要求和规范进行讲解。然后抽查学生前期准备工作(选题、分工等)。接下来,学生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相应任务。一般分工情况为:一人负责完成系统分析报告、一人负责完成系统开发报告、一人负责完成系统开发、一人负责完成系统调试并撰写系统使用说明书。但每位同学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也都与其它同学的工作有关联,既成为其他同学工作的依据,也需要其他同学工作的成果支撑,由于实行团队作业,每个人的工作进度、质量都影响到整组工作的完成情况,因此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时,需要根据整个团队的进度进行适度的干预和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文档的格式和系统开发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规性实验指导按专业又有所细分:针对信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求其综合设计的重点落在系统的开发上,教师主要检查系统功能设计是否合理、系统开发是否完善、界面设计是否美观等。在指导的过程中,也主要是对代码编写部分的指导工作。针对其他几个偏文专业,要求其综合设计作业完成的重点在几个报告的撰写上,教师主要检查系统分析、设计和系统功能说明书的完成情况,其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可行性报告与E-R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以及系统实施报告中的人员培训、系统验收是需要重点完成的内容。

(2)跨专业实验指导:在这种模式中,根据各专业情况,学生从教师提前规定的题目库中进行选择,并完成实验内容中的一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在这种模式中,各专业学生独立完成某一项目中的一部分任务;文理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系统的全部开发过程,即文科学生先完成系统调研、文档撰写工作,理科学生据此完成后期的代码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调试等一系列工作。

这两种方案,学生可以任选一种,当然为统筹安排,建议学生们选择第二种方案,即跨专业实验项目,并通过引导,建议学生针对自己较为熟悉的对象进行调研、完成系统开发。由于文科学生的实验作业,将作为理科学生实验作业的前期资料,因此,文科生的实验应早于理科生的MIS实验时间;同时为确保文科生的作业对理科生作业的完成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在对文科生进行实验项目指导过程中,要特别加强监督和管理。

三、实施效果与评价

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其中包括若干人员的参与,有管理人员、业务员、系统开发人员等,只有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协作,才能促使信息系统又快又好地建设。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的实验方案,合作,都是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合作,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与专业相关技能的锻炼,如相关资料收集、文档撰写或系统开发,更使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就业中面临的团队协作提供前期体验经验。

通过一期的实验教改运作,课程小组对参与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调查,我们发现:1)这两种实验方案,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能有重点地介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阶段。2)增强了学生跨专业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企业的MIS系统一般包括:进销存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生产系统、供应链系统(上、下游商家、客户)、财务系统等子系统,7个偏文专业学生仅负责与本专业有关的那部分系统的调研、文档撰写;另外2个理科专业学生负责根据这些文档,进行各子系统的研发与整个系统的调试运作。通过这种实验安排,学生之间建立起了团队协作的关系,不仅在课程中相互帮助,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何晓兰.《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改革探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45-47.

[2]何晓兰.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 2007, 28( 2) : 140- 141.

[3]邓文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97-99.

[4]朱瑾.基于网络化学习环境的成人高校协作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34-36

[5] 段桂江,徐世新.基于专业课程设计平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10:132-137.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4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7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变革,企业非常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由此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并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笔者拟根据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阐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侧重点,并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就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主要应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多以讲解知识点为主,辅以实例说明。而由于知识点的讲解需要逐条进行,大部分完整的实例被分成若干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到整个课程的理论性强、较抽象。即使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学生依旧觉得枯燥乏味,不成体系,容易遗忘。此外,缺乏完整项目的实际开发体验,学生无法进行市场调研、与客户接洽等实践,也就无法直接体会到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并能尽快在以后的工作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对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案例为主线,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案例式教学的应用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情境案例教学课。其特点是:学生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实用技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操作中发展技能,“参与”就是“掌握”的保障。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极佳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的主题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项目,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取适合的项目,使学生置身其中,即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体系跨度很大,涉及多门相关课程。而本课程选择了应用软件辅助决策的方向,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这方面进行了重点规划,突出了应用软件决策的相关内容。在参考了国内、国外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后,最终选择了电子表格、数据库、网页开发三大块作为教学重点。

在建立好教学框架之后,相应的案例选择就是重中之重。案例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案例式教学的本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不能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教学对象所接受,所选择的案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所选案例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3.案例要难易适度,易于被学生理解。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对所选案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

4.所选案例最好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学生的生活相关。选择本专业的事件作为案例更好,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更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利用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自我归纳,最后教师讲评、总结,实现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如下:(1)介绍案例相关背景。主要是公司简介、行业环境等。(2)案例情境。案例情境是设定应用和决策活动的阶段,提供观察案例主要特征的视角和简要识别案例特征的信息需求。(3)信息说明。描述案例的信息需求,即客户需求。(4)实施要点。提供案例应用设计和开发的最终注释,这一部分还要指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领域,并且提示学生使用适合的工具和技术避免潜在的问题。(5)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6)设计测试。学生完成案例设计后,设计测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做出修正,并应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可变通的方案,以便在信息需求改变时仍可应用。(7)案例提交。详细说明学生要交给教师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提问要适度,要有目的。在设计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随心所欲。问题不宜过多、过难,过多势必会使时间延长,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如果过难,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最后只能由教师说出正确答案,这不仅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长此以往,还会失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5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综合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60-03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中国高等教学本科生教育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现在已扩大为面向经管类、工科相关专业本科生、MBA、EMBA、工程硕士等开设(本文探讨面向经管类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从产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最早可追溯到1968年。美国部分大学的管理学专业、经济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等成立教师研究小组,开设MIS课程,后又开设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有了第一批MIS博士生。此阶段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简称UMN)的MIS课程和专业发展较快,后来引领MIS前进、培养信息系统教育师资的园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MIS走向成熟和全面发展的时代,各国高校纷纷设立MIS课程和专业建设计划和成果,如麻省理工斯隆学院、哈佛、UMN、纽约大学斯特恩分校等在MIS理论与应用上有自己的擅长研究领域[1]。

在中国,管理信息系统一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了MIS专业。1981年,中国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首先引入并开设MIS课程,随后一些重点院校的管理科学专业逐步开设,并扩展到计算机专业等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中。20世纪90年代后,MIS伴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进步开始真正迅速发展,成为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分割的要素之一[2]。

青海省高校内,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依据各校专业特色开设此课程,课程内容有所侧重,如青海大学为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青海民族大学为工商管理MBA开设,青海师范大学向计算机专业和藏文信息处理专业开设。

就国内MIS课程的建设情况而言,因学校性质不同存在差异。工科院校偏重于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与开发过程,而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偏重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不过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展开。除教学内容的取舍外,各高校不断进行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提升教学效果。

国外院校对MIS课程的定位侧重于让学生理解MIS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实际应用情况。主要以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展开课程的教学内容,极其注重启发式、案例驱动式教学。以美国为例,其MIS program在学生掌握了有关MIS基本知识和结构化、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企业的特定MIS应用场景或特定MIS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企业中MIS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学习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学科,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体系。课程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强。从技术角度讲,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因此,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熟悉各行业、各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更易就业。但这门课程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导致学习课程具有较小的趣味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增加了教学难度,给教师带来较大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缺少互动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更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因此,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学出收获,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本文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MIS教学的三向式案例教学法。

三、三向式案例教学法及其在MIS课程中的应用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为一体,面向三个方向展开:老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指导上机实验;学生思考吸收理论,完成实验,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向老师和学生汇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MIS综合案例,为老师提供新视角和启发点;在综合案例讲解环节,其他同学向主讲学生提问,探讨知识点,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三个方向的教与学,简称三向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体现在一两堂课中,而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巩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点,有助于知识延伸和思维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多渠道汲取知识(教材、网络、教师、其他同学、实践经历等),同时对教师也有启迪性。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融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综合教学为一体。以下结合青海大学开设的MIS课程进行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设计。

青海大学MIS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16)。理论教学围绕MIS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开发与管理、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4~5],共12个知识模块: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与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举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实践环节包括五个课程内实验:实际系统演示(演示型)、数据库操作(验证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设计型)、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32学时后开始。课内实验中四类实验的要求、层次和支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向式案例教学环节具体设计如下:(1)教师按教学大纲和进程计划要求,完成课程前42学时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MIS理论知识。(2)课程前10学时的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为综合型实验奠定基础。(3)课程后6实验学时(实验5:综合案例―实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际MIS的开发。小组一般由5~6人构成,由组长管理和分工。开发题目先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完善和确认后确定,保证结合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开发。在此6学时和课余时间内,各小组共同讨论、明确分工,认真完成实际系统的调研、可行性分析、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并尽可能完成系统实施(青海大学大二学生第四学期开设MIS,学生已具备数据库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开发出实际系统难度不大)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并撰写系统开发报告、系统讲解PPT文件。(4)课程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第12个知识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教师利用两学时时间讲解经典的MIS开发案例(重点在于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重难点)。剩余4学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将主动权交给各小组。各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其开发的MIS系统。重点说明各环节的工作重点、难点、系统特色、系统分工、系统开发中的疑难问题等,并演示系统。小组讲解和演示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和教师针对小组的系统和工作进行提问(如果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可加以引导或总结,帮助学生温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依据各小组同学的工作和表现,确定成绩,并将成绩按10%的比例记入到学生的总成绩中。

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涵盖MIS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理论教学的最后6学时。融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教师评点、同学提问为一体,从三个方向展开,强化MIS课程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易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掌握MIS主旨,真正理解不同领域MIS的应用和开发。此方法中融会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利用“案例―理论―建构”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加深了对MIS和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理解;利用“引导―发现―研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利用“参与―互动―自主”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实际应用此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实验内容强度适中,时间分配恰当。(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熟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选择的企业规模适中,管理规范,基础数据齐全。(4)合理分配各小组讲解、提问和答疑的时间,突出重点。

四、结论

三向式案例教学法从师对生、生对生、生对师三个方向展开,融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参与式教学于一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团体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应用到其他类似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卞艺杰.国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2).

[2]王颖,吴克河.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3]卢志平,陈朝晖.主动实践理念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9,(4).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5]滕佳东.管理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Application of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i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XU Sheng-j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analyzes the necessities of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brings out three-directional case teaching and applies it in the course,designs relevant teaching chains.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范文6

每位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后都必须及时登录该系统并登记实验总结,对每次的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时间、实验器材、实验效果等作一详细的登记。一旦登记就即时生效,而且学期结束后就不能补录。更为神奇的是学校的系统管理员以及上级装备室的管理员都能够随时查看每一位科学教师实验教学的完成和登记情况,他们就像科学老师的第三只眼,如影随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也有个别投机取巧的老师,只是在系统中登记却不真正开展实验教学,纸上谈兵。为了杜绝上述低效的形式主义,我们科学教研组长以及学校领导每周都会对科学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听课或到学生中间询问调研,督促他们转变观念,消除弄虚作假,真切提高科学教师实验教学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二、信息系统使科学实验教学更富系统性

信息系统具有较为完备的功能,得以使科学实验教学更加系统完整。科学教研组长在学期初利用“编制实验计划”功能,可参考选择板块中提供的苏教版和教科版两个版本的科学教材编制实验计划,或者编制自定义实验。开学后,各年级各班级的科学任课教师就可以登录系统查看自己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进度,根据教研组统一安排的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等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这样避免了以前实验教学的无计划所带来的无序性、随意性、不规范性。

科学教师随时可以自己查看“实验总结一览”和“实验统计报表”模块,了解自己当前实验教学进度完成情况,知晓自己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计划数、完成数、完成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统筹安排好全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以保证圆满完成一学期的所有教学任务。信息系统的计划编制功能和实验统计功能使科学实验教学开展得更富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信息系统让实验仪器管理更有科学性

在2011年之前,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管理有违规范,尤其是纸质的账册管理既繁琐又粗糙。信息系统的使用,让实验仪器的管理更为科学、规范、条理、精细。该系统“仪器设备管理”模块下的“仪器设备分类查询”、“仪器设备入库”、“仪器设备借还”、“易耗品耗损”、“仪器设备报废”等种种功能,让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变得规范,从前的仪器借还不规范导致仪器无缘无故减少的现象消失了。“仪器设备存放”模块下的“存放到橱柜”、“存放到房间”、“橱柜卡一览”等系列功能,使仪器设备的存放更加具有条理性,同时在使用和管理上也更加清晰。“仪器设备账册”模块下的“仪器设备总账”、“仪器设备分类账”、“增减明细账”等多种功能,让仪器设备的账目更为清晰、精细,之前的账目混乱、账物不符等现象再也不会出现。

四、信息系统使科学教学管理更具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