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1
言归正传,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小学语文教师深思。小学作文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也是为了与人交流”,并在小学阶段要求写常见的应用文。小学作文教学喜欢让学生写出感人的记叙文、优美的散文,对实用文体写作不太重视,教材中虽有实用文体训练,但训练量少,且与学生的生活脱节。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但凡当一个班干部、队干部都要参加竞选,都要写竞选稿,然后再投票,学生没学过,不会写,只好请家长包办。学生请假是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当老师要求学生写请假条时,就会收到类似的假条:“老师:我因为生病请假一天。某某某”如此言简的假条常常使语文老师无以言对。
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和国内相比,国外更关注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美国中小学从三年级起每册教材都安排写调查报告、劝说信、信息说明等文体,实用文体写作在各年级写作文体中所占比例超过50。华东师范大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所所长周宏老师指出,高考作文除了考议论文、记叙文之外,还应考核应用文。美国纽约市奥尔巴尼《小学英语课程说明》中明文列出“写作文体经验”,里边详细地列出各个年级学生要求学习的文体,初步统计6年级要求写作的文体超过17种。再如,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举出了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两周内的写作统计:“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信、一封收款信、一封家书、一封申请书”。这反映出实用文体在生活、工作中的用途极大。
实用文体通常具备以下特点:① 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有明确的范围,特定的读者对象,并有明显的约束力。②有较固定的格式,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不同的实用文有不同的相对稳定的格式和行文方式。③ 有较强的时效性。据笔者大体归纳,实用文体在中小学阶段的分类如下:①领条②借条③收条④请假条⑤留言条⑥通知⑦海报⑧调查报告⑨启事⑩私人信件(11)感谢信(12)表扬信(13)申请书(14)竞选稿(15)检讨书(16)日记(17)消息(18)会议记录。其中,留言条、通知、书信等许多版本的教材都有,但仍有大量的文体教材中没有涉及。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应重视实用文体的教学。
策略一:明确小学实用文体训练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及生活需要适当增加书信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了“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在第三学段明确提出“读书笔记”、“应用文”、“记实文”和“想象文”四种文体的概念。笔者认为,应当在各学段适当增加书信的训练要求。因为书信在实用文中是最基本的一种,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种,它和普通文最接近,而且包含着普通文的各个种类。所以,书信是值得好好学习的。美国特别重视写信,美国奥尔巴尼市的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写信,种类多达5种:一二年级写友好书信,三年级写邀请信,五年级写劝说信。笔者曾为某刊物举办的现场作文比赛命题,其中《给(喜羊羊)(灰太狼)的一封信》《给马小跳的一封信》等题深受学生欢迎,写出来的佳作较多。
下面是美国“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测评体系2002年作文测试四年级题目之一:说服图书管理员
试想下面这个情况发生了:
学校图书馆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丢失了。这本书你可能想要反复阅读,或者这本书是你的老师或者父母曾读给你听过的,而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并未决定是否要再次购入这本书。
写一封信给学校图书管理员,说服他再购入一本。在你的信中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明学校图书馆应保存此书。
这道作文题出得极为巧妙,首先,事情是学生熟悉的,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其次,写作内容是开放的,学生愿意绞尽脑汁写出足够多的理由来说服图书管理员;再者,说理必须层次清晰,这实际上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但这样的作文题在我们身边却少之又少,值得语文教师深思。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改编练习,将文本改编成书信。比如学了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的药方》,可以设计写信练习:替艾迪为杂志编辑部写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那位医生。学生可以通过写信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告诉编辑他为德诺所做的事、德诺的现状,以及迫切希望得到编辑的帮助。再比如学了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拥抱大树》,可以设计写信练习:替那位爱护树木的绅士给纽约市绿化管理局写信,指责丹尼尔虐待树木。学生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必须关注写作对象,在表达方式上注意合情合理,对文章主旨的正确把握也会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实现。
策略二: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增强读者意识,为应对生活中的某些需要而作文。
关注交际目的,增强读者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亦即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日本等国家将写作教学“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目标。他们认为,写作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吴忠豪教授在《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指出,“如关于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会不一样了。”因此,日本的作文教学,从低段起,就要求学生“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中年段和高年段也分别提出了“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要考虑依据目的和意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将作文训练编成有趣的生活情境,随着情境的发展,生成一个个应用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在学生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2010年是世博年,上海也开展了许多“迎世博”征文活动。“世博”这一话题对于小学生来讲不太容易把握,容易写空话套话。笔者曾参与组织了“写世博场馆开馆辞”征文活动,觉得该题目既有创意,学生又有话可说,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下是徐汇区建襄小学叶晓晓同学的开馆致辞: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今天是一个令世人高兴的日子。我们的非洲联合馆终于开馆了。我代表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向前来参观的各位游客表示热烈的欢迎。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它形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在非洲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9亿不同肤色的居民。我们的语言十分复杂,将方言土语计算在内约有1500多种。我们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盛产可可、咖啡、棉花等农产品。
我们的非洲联合馆将是园区里最引人注目的展馆之一,它由一万多件钢结构搭起。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我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经过精心装扮的展馆,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型“礼盒”,而其中满载的,是来自非洲的43个参展方献给世界的惊喜。
非洲联合馆将成为世博园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观众看非洲,触摸非洲,还可以和非洲人一起唱,一起舞,一起欢笑。
最后,让我代表非洲联合馆向广大游客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参观愉快!
此致
敬礼!
非洲联合馆馆长:叶晓晓
同时,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的机会,使他们学到的实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得到重温和强化。例如,迎新年活动时需要邀请任课老师来参加自己班的活动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张请帖,并相机进行指导。例如,有学生在操场上捡到一件衣服,可以指导全班学生写“招领启事”,然后选择一份贴在公告栏里。再比如,大队部即将举行下列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万圣节、圣诞节……可以请学生以大队部的名义写一份活动策划书,策划书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注意事项等等,还有其他自己想到的内容,都可以写进去。今天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在教学中落实到位,恐怕先要从小学生写实用文抓起。
策略三:关注写作对象和目的,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内驱力,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写作对象和目的,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写作源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夏尊、叶圣陶在《大师的72堂作文课》一书中指出:“凡是应用文,都是应付当前的实际事务的,和实际事物有着密切关系,措辞要得体,要合乎身份地位,否则就不适当。”
训练学生写调查报告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小学生写调查报告在国外并不陌生,国内有些版本的教材也设计了调查报告,但比例还太少,调查内容也很单一。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接触生活,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才能获得写作内容。
我所在的学校今年实施“校安工程”,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对校园进行调查,对新校园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选择一个主题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水龙头、屋顶节能、走廊节能灯、花草树木等都成了学生们观察的对象,他们通过采访后勤组老师获取屋顶面积,他们学着计算全校所有教室的日光灯,他们体验着当设计师的快乐,他们将世博会的直饮水引入校园,他们希望新校园像百花园。奇思妙想中有细致的观察,推理计算中有缜密的思考。他们进行广泛的调查,他们拥有充足的资料,他们将这些资料进行选择、归类、整理,他们知道,只有内容详尽、分析透彻的调查报告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许多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太好玩了”,希望老师多布置这样的作业。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 课程考核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1.园林工程技术行业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园林行业的市场调研,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即园林植物栽培、配置、养护方向;设计绘图方向及其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2.三大就业方向对应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园林工程技术岗位群与职业能力
就业方向 岗位群 职业能力
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分析
(二)园林树木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 “广州地区园林树木资源调查、分析与应用”贯穿项目的训练,围绕“识树、懂树、会用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本地常用园林树种,具备识别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园林树木的综合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从事园林实践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设计
园林树木学课程目标设计培养学生“识树、懂树、会用树”的专业能力之外, 还要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热爱园林、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目标为驱动,理论实线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建设。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1.能力目标:
1) 能描绘整个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形态特性,会根据植物检索表识别植物。
2) 能识别本地常见园林树种150-200种,达到园林高级工的技能水平。
3) 能根据园林建设人为分类法把150-200种园林植物进行分类
4) 能制作树木标本。
5) 能够独立完成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和撰写园林树木统计、分析与评价调查报告。
6) 能利用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繁殖新植株。
7) 能根据园林树木配置原则与方法、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合理配置园林景观。
2.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宝贵的科学遗产。
2) 掌握园林树木常用的形态术语,掌握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3) 掌握本地主要园林绿化树种150-200种,
4) 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
5) 掌握园林树木标本采集和制作方法和基本技术要领
6) 了解观花树种、色叶树种、观果树种、藤本树种等各类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
7) 掌握园林树木资源调查方法、步骤;景观评价方法;调查报告撰写基本方法和要求。
8) 了解街道、居住区、公园、校园等不同绿地的主要特点和当地的树种选择特点。
9) 掌握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的繁殖方法、步骤和技术要领。
10) 掌握园林树木配置原则,掌握园林树木创造美丽和谐自然景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素质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 热爱园林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保护生态的专业意识。
3) 具有搜集、整理、分析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善于沟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 课程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说明
《园林树木学>教学项目设计选取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考取职业资格需要、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以“识树”、 “懂树”和“会用树”三个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课内“广州地区园林树木资源调查、分析与应用”一个贯穿项目和课外完成平行项目“广州地区水系、街道、居住区园林树木应用调查”,贯穿项目由十个子项目。
四、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识树、懂树、会用树”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和树木生长在户外的实际,探索了“分段学习、项目培训、集中强化、考核过级”的教学模式。
1.“分段学习”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分三阶段学习,一是识别本地常见树木,具备“识树”技能;二是掌握常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具备“懂树”技能;三是学习合理运用树种,具备“会用树”技能。
2.“项目培训”就是在实践教学中,将涵盖园林树木职业技能知识点的10个实训项目,,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做实做好,以项目促教学。
3.“集中强化”就是在教学的后期,集中用24个学时,结合生产和实训项目,对“识树、懂树、会用树” 职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实现与后续课程的无缝对接。
4.“考核过级” 通过平时分项考,集中过级考,期末综合考,以考促学,逐级夯实所学技能。
五、课程考核设计
1、考核设计基本思路
针对国家职业标准关于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要具备园林树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园林树木理论知识琐碎繁杂、实训项目多的教学特点,以突出能力考核为原则,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具体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2、考核内容和方法:
1)、职业素质考核(20分 包括平时出勤、作业、小组活动、课上回答问题等具体见表2。
2)、实训成绩(40分)
(1)树种识别(10分):实习结束前随机选取常见的木本植物40种,进行单独考核,要求在15分钟之内写出科名、种名,每项0.25分。
(2)实训作业(10分):实训报告评定得出。
(3)树种的应用(20分):抽取20种常见园林树木,进行科学合理配植,每种1分。
3)期末考试(40分):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以突出能力为考核原则,
1)、所有实训项目按照技能掌握程度分为优秀、过级和不过级三个等级,分别进行技术考核。总体要求是:随课堂实训项目,本次不过下次补;集中实训项目,今年不过来年补;所有实训项目全部达到过级以上为标准。
2)、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采用“认、写、说、用”四字考核法。
“认”,是对学生眼睛的考核;“写”就是要求学生将实训的方法、步骤、要点、技巧、结果等基本内容写出来,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记忆程度;“说”是通过学生的口述,判别学生能力掌握的程度,表达学生“写不出,但讲得出”的感受,是“写”的重要补充;“用”就是在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选择与配置等子项目中,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对学生园林树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结 语
通过本人对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改革和实施,明显感到提高教学了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基础性、前沿性、发展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根据不同城市对树木的需求、应用、季节变化、每年的绿化趋势等调整项目内容,变化项目实施场所均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在项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上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杨凤军.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许玮等. 基于城市绿化现状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改革《现代园艺》,2011,(6).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观赏树木学;教学改革;实践
一、观赏树木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教学大多是按照教材的排列顺序进行的,一般采取先学习理论,再集中进行实践的教学次序。这样讲理论时不能随机实习,错过了树木的各个物候阶段,使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对园林树木认知的深度、广度及熟练程度不足。观赏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限制,校外实习场所开辟得较少,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园林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多,实施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2.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手段单一。园林专业各课程分段排列,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沟通。观赏树木学总论中关于大树移植、观赏树木配置等内容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教学中有相关章节内容;各论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梅花、月季、山茶、杜鹃等在花卉学中也属于教学内容。因此观赏树木学中一些理论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花卉学相互交叉重复,造成时间及精力的浪费。“黑板 + 板书”式教学是以往的观赏树木学教学的主要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味讲解、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背,使多数学生养成了“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观赏树木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应用、营销、管理等职业岗位的合格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观赏树木学的教学目标定位于能够识别常见观赏树木150种,了解常见树种的生态习性,具备应用观赏树木进行园林景观造景的能力。教学目标遵循必要、够用的原则,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与手段改革。(1)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观赏树木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形象、直观、具体地观赏树木形态特征,快捷、高效地接受相关知识,充分展示观赏树木的树形、花、叶、果及整体景观配植的艺术效果,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采用现场教学与直观教学。在讲授各论的树种时,教师先讲重点,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看一遍,然后带学生到现场或采集实物标本进课堂,仔细观看相关的树种,最后以提问的方式,把相关的内容讲完,从而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灵活地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现场教学中指导学生不仅要观察树木的部分器官,还要注意整棵树木的整体形态以及所处的立地条件,让学生对于树木个体的掌握更为全面。(3)采用讨论式教学。对于观赏树木地理分布的知识及不同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等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某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4)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观赏树木学教学实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随课程教学进行的实验(16学时),主要在校园内及实习基地进行;第二部分在学期末以集中方式进行的课程实习(36学时),主要在南昌市人民公园、八一公园、红谷滩新区赣文化长廊、农大校园及树木园进行。16学时的观赏树木学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29%,充分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观赏树木是活体植物,具有季相和生育周期的变化。通过观赏树木的物候观测与记载(2学时)、观赏树木的冬态识别(2学时)、叶及叶序的观察(2学时)、茎及枝条类型的观察(2学时)、花及花序的观察(2学时)、果及果序的观察(2学时)、观赏树木检索表的编制(2学时)、当地观赏树木的应用调查(2学时)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树种典型特征的理解,掌握树木四季的形态特征。36学时的教学实习“观赏树木认知与应用实训”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集中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以期达到对该门课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和深化,既使学生掌握了中部地区主要园林树木的识别,也了解了观赏树木的主要应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课外学习的拓展。开放实验室和标本室,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空间。观赏树木学的研究是从树种识别开始的,理论性很强,需要记忆。同时又要通过看实物才能理解形态特征描述的要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使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平时学习中鼓励学生采取“六多”的方法,即多采集、多观察、多解剖、多鉴定、多比较、多画树种配植图。开放实验室和标本室,提供必要的鉴定工具和工具书,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树种和合理运用树种的能力。(6)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办法的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主要是变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为开放型的多样化考试形式,使课程的考核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避免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加强课程试题库建设,实现教考分离。根据观赏树木学课程的特点,选择笔试、口试、调查报告、标本采集、标本识别与鉴定、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实习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逐步完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合理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性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见表1)。
在课程考试中,为提高考核的客观公正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场教学后期鼓励学生分组采集压制标本,展开竞赛,这样既巩固了前期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作为检查每个学生识别能力的材料,也为下一届学生学习观赏树木学提供了教学用标本。每个学生从各组所采压的标本中随机抽查20种进行科、属、种的识别考核。为防止学生只认标本不识别树种特征,灵活采用现采新鲜枝条进行考核的办法。通过以上改革,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观赏树木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观赏树木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付晓云,周广柱,李智辉等.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5):585-587.
[2]周蕴薇.高职“观赏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7(1):67-68.
[3]余明光.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讲师,2008(S1):242.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4
遗爱湖调查报告
今天中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黄州城最著名的湖——遗爱湖。
我走近一看,哇!一片蓝蓝的湖水,湖畔种植的大多是扶岸的杨柳,轻轻地甩动着修长的辫子,湖面波光粼粼,阳光跳入湖中,与水中的鱼儿追逐、嬉戏。湖水如丝绸般飘逸,宛如仙境一般,我仿佛陶醉在这美丽的湖畔,太漂亮了!这时,妈妈把手指向远方,惊喜地说:“宝贝,你看!”我一下子惊醒过来,向远处一看,原来到处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他们那整齐的身影映在湖面,可真像一位位威猛的战士,保卫着我们美丽的城市。
我如痴如醉地问妈妈:“妈妈,遗爱湖原来就是这么美丽吗?”妈妈皱了皱眉头,说:“以前的遗爱湖可不像这么好,以前呀!遗爱湖是城中的污水湖。1999年黄冈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每天有533立方米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了美丽的遗爱湖,使水质不断恶化。那水面上的死鱼真是随处可见,它们好像做过一次次挣扎,一次次祈求,可还是难以逃脱死神的魔爪。”“那后来呢?”我急忙问道。“经过政府的大力理治,遗爱湖总算又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可湖面还是有点脏呀!”妈妈耐心地为我讲解。我朝水面一看,的确有星星点点的垃圾袋,和一些漂浮在湖面的死鱼,好像在告诫人们,请大家共同爱护这难得的一片风景吧!
在遗爱湖畔,有一条长达数百米观景木桥。漫步其间,迎着暖暖的春风,舒服极了,可座椅旁边,一些行人留下的垃圾刺痛着我的心,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珍惜这独一无二的美景,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更不要在湖中制造污染,为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5
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日常生活形成系统的联系,让学生走进教室学习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要善于利用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及现象,让学生主动在大脑中利用生活经验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要多下些功夫,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当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的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放置一段时间的蔬菜会变蔫,但是拿水壶往菜叶上洒些水,一会儿蔬菜就又变得新鲜了是为什么?家里腌咸菜的时候,只往缸中放入盐和菜,为什么过段时间缸中就会有水出现?还有在给农作物施肥时,若是一次性施肥过多,通常会出现常说的“烧苗”现象是为什么?当教师提出这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时,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因为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却没有往生物学的知识方面想过的,现在课堂上提起,当然会引发学生无限的思考和想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了,课堂教学更加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与交流.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将教学主体更多的转向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教与学是师生双方参与的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轻松化.比如在讲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泔水油问题的报道和视频资料,然后趁此机会介绍说,科学家经研究已找到利用泔水油提炼生物柴油的方法,预计不久将投入使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生活的中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丰富生物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跟生物学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生物适应环境的课程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为什么有的树木如杨柳就会落叶,而松柏就不会落叶?学习体温调节的课程时,让学生自己感受自身体温调节,可以试着从温暖的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切实感受自身的调节系统做出的反应等.利用身边的事物,例如窗外的树木等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最亲近的体验,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以及图书馆等资源,将生物学课本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在生活中实践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不再排斥课本.教学不仅仅是体现在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相结合,实现教学生活一体化.
四、作业布置的生活化
作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教学课堂的延伸,而是学生课外的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应当体现学生生活的一种状态和态度.学生学习生物就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其实初中生物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地紧密,所以,生活化的作业也不难布置.例如,布置学生分小组对周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调查,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搞一次垃圾分类必要性的宣传,形式不一,完成实践报告等,这些作业都是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作业形式多样,难度适中,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在作业过程中加以监督和鼓励,学生不难完成.重要的是,在作业后要给与恰当的评价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看见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产生信心和动力.
树木的调查报告范文6
2017最新社会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
2006年89月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
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
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
A 感兴趣70%,
B 一般 24%
C 不感兴趣6%
阅读动机:
A 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
B 娱乐休闲8%
C 提高写作能力 44%
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
A 双休日24%
B 完成学习任务后49%
C 随时读27%
阅读时间长度:
A 每周2小时内20%
B 2-4小时56%
C 4-6小时20%
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阅读的种类
阅读种类:
A 作文选 30%
B 故事书 8%
C 影视娱乐10%
D 中国古典名著 15%
E 童话寓言 10%
F 武侠小说 3%
G 杂志 1%
H 诗歌散文 2%
I 卡通类15%
J 言情小说2%
K 报刊类5%
L 外国名著 0%
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
4、阅读的方式方法
阅读方式:
A 随便翻翻8%
B 应付式15%
C 认真做笔记77%
有无计划性:
A 有计划30%
B 无计划70%
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5、阅读数量
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
A 10本以上0%
B 5-10本 0%
C 1-4本 75%
D 0本 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
阅读书籍来源:
A 自己买50%
B 向别人借30%
C 学校图书室20%
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
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
A 父母40%
B 老师38%
C 朋友20%
D 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
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
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
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
五、反思与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00年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
1、教师不真正重视课外阅读。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指标,让学生扎进作业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对语言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在策略上取胜的意识。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自己购买的比例大,研究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潜力很大。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调查中,老师没有强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课外读物时说,老师不强行要求,也看不懂。
2、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体的冲击,这一代孩子基本在电视机、VCD前长大,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声音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语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如今,家家户户都了有电视、VCD机。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听音乐。80%的学生把休闲娱乐当作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又该如何呢?
首先,学校尤其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苦教、苦学为讲究策略的巧教活学。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体语文教师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给出书目让学生去读,没有书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购买到2本。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语文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挤出课时指导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
第三,学校语文老师还要宣传,让家长也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读书。
2017最新社会调查报告二
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1%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13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
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xx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xx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公路以到了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又参加了xx村的雪灾调查,自2012年1月中旬以来,持续肆虐的强降雪使我们村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在我和村委会的参观过程中他们主要是调查了,雪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我村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今年大雪暴雪天气过程对我村的小麦的降雪量和低温程度基本正常。到目前为止,降雪过程对我村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有利因素为,首先,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且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其次,气温降低减缓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低温过程冻死一些晚弱苗,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低温大雪降低越冬的虫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对减轻来年病虫害有利。竹子:目前,这次大雪、暴雪天气主要对我竹子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村偏高一点的社所有的竹子都压段了,还有在我村威林寨的一片松树林全被压段,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过大,竹子和松树较高和叶子很多而且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在个别的社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还有一些是连住房都被雪给压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