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高校教务员 效率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学改革也不断受到高校师生的关注,教务员作为教学改革中的推动力量,其工作的效率直接了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成效。加强和不断提高高校教务员的工作效率,对于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
1 高校教务员的工作特点
高校教务员主要负担着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工作,①和高校中的其它工作相比较,其工作繁重琐碎。教务工作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它参与了教学工作中的各个过程,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教务员作为教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要把握好自己的工作定位,合理确定教务工作的角色。教务员的工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服务性的特点
教务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执行者,直接面对广大的师生,需要在工作中搜集教学中的信息,和广大师生的意见,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更改。还需要解决学生和老师在教务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和问题,需要及时、正确地为师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1.2 管理性的特点
教务员作为平时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员工,是具体教务工作的第一执行者,是高校教务工作开展的排头兵,也承担了重要的管理工作。②其主要参与了这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1)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教学档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资料,它主要服务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其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务员需要对进行档案进行系统的分类、归档和管理工作。(2)教学秩序的管理工作。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高校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教务员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保证教学秩序能够井然有序。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表现在期末考试的安排、成绩的登录、教学课程的安排、教材的征订、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检查等比较琐碎的工作,教务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直觉地遵从学校的教学计划展开自己的工作。(3)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毕业证书的发放的依据,是学生学历证明的基础性的资料;它也是学生作为高校中正式一员的凭证,是学生每年缴纳学费的依据。学籍管理是维护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也是教务员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③教务员要负责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种证书的发放和补办,以及退学、休学、毕业及结业证书的办理等工作,为正常的教学秩序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1.3 教育性的特点
教务员作为直接服务师生的管理人员,还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学习是其主要的任务,教务工作和学生的工作息息相关,需要做到服务育人。
2 提高高校教务员工工作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1)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加强对教务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务员承担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高校领导要认识到教务员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服务师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师生的教学工作工作,是学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只有学校领导能够积极重视教务员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为教务员工作的效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管理基础,才能有效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④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务员的业务素质。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其教务员的素质高低不一,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影响了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高校要利用自己的独特的优势资源——师资资源,加强对教务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能力,熟悉工作中的各个流程,为师生提高良好的教务服务。同时,高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变化,例如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等;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还有着管理内容的复杂,管理对象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务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总会有新的情况出现,新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没有创新能力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务员的。教务员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学会自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教务工作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完善教务员的考核制度,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教务员作为高校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加强和完善对其考核工作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务员的工作考核,也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对于平时工作能力,表现突出的教务员要进行公开的奖励和鼓励,包括物质手段,激发获奖者工作的荣誉感,提升其工作使命感,帮助其认识到其工作的意义,从精神和物质上上教务员认识到教务工作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务工作提高了精神上的基础。⑤还要制定优胜劣汰的制度,对于工作水平低下而又不能够努力提升自己水平的教务员,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对于屡教不改而又确实不能满足学校教务工作要求的,要给予辞退处理。通过优胜劣汰的制度,帮助教务员认识到平时工作中的差距,提高了其竞争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务员的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教务员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工作能力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的管理工作,影响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充分认识到教务员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教务员优秀的素质和高效率的工作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磨练,通过不断的总结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平时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名誉。
注释
① 张意丽,高志荣.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提升的途径和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35-37.
② 朱张毓洋.新形势下高校教务员工作实践与思考[J].华章,2009(14):25-26.
③ 陈玉叶,孟庆莉,赵海莹,李运堂.以学生为本提高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5):19-21.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2
1、找一张白纸,思考在工作岗位上要处理的事情并记录。
2、对每件事进行五个分类,可以将事情一一对号入座。分为重要,及时,重要及时,非重要,非及时。
3、耐心。如果没有耐心,没有定性,做事情往往是急功急利,容易把事情越做越混,只有保持耐心,清醒的认识到所要面对的问题,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了耐心,才能把事情看得更远,才能做事情越来越有效率。
(来源:文章屋网 )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0-01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简易、传播迅速、互动即时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在互联网用户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用户群体中流行开来。微博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新机遇。下面我们将对微博基本功能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契合性进行考察,分析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中的比较优势、现状和问题,并对如何运用微博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契合性分析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公开的媒介形式。微博具有沟通互动、信息服务、形象宣传、舆情监测等基本功能,与高校学生工作各项内容高度契合,这使得运用微博开展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一)运用微博沟通互动功能,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运用微博信息服务功能,促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三)运用微博形象宣传功能,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四)运用微博舆情监测功能,加强校园安全和危机管理工作。
二、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作为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平台。目前高校开通的微博类型主要包括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微博、教师个人微博、团组织微博和微博。这些微博类型有着不同的受众规模和互动方式,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笔者认为,微博具有开展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
(一)更加贴近学生群体
从实践情况看,高校官方微博是高校在微博上的正式代言人,受众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权威性突出,因此更加侧重于形象宣传功能,加之由于沟通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官方微博与学生个人直接互动交流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微博作为低一层级的微博类型,实用性和互动性更强,在微博语言体系上也不需要像官方微博那样体现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腾讯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和社团微博在所有高校微博中最受关注,比例分别为28%和2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微博更加贴近学生群体,更加为学生所关注。
(二)容易实现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由于专业和学科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专业素质、思维模式、特长爱好、信息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同特点。学生社团微博更加侧重于特长爱好,受众面和覆盖面较窄;团组织微博尽管组织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很强,但一般以青年团员整体为工作对象,专业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教师个人微博则以个人感召力为基础,信息来源和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与以上微博类型相比,微博本质上是以学科专业划分学生受众群体,更加容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
(三)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学生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就必须主动融入学生,与学生即时沟通,更快更好地回应学生的诉求。尽管互动性是微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不同类型的微博,由于功能作用、语言体系的不同,在互动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微博在层次上更加适合互动,在距离上更加贴近学生,在基于专业学科的沟通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更加适合用来开展学生工作。
三、基于微博的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尽管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还存在发展速度较慢、运营管理滞后、互动效率不高、功能使用单一等问题。
(1)发展速度较慢;(2)运营管理滞后目前,微博形式化、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3)互动效率不高;(4)功能使用单一。
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微博在互动性、专业性方面的比较优势,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一)培养“微意识”,加快基于微博的学生工作平台建设
微博已成为当前社会信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大学生已经成为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微博对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微博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不要一味抗拒或回避这一新生事物,而应该努力培养“微意识”,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迅速融入微博环境,充分了解微博各种功能,搭建一个集信息、舆情监测、危机应对、互动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学生工作平台。
(二)建立“微团队”,完善微博运营管理机制
在微博运营管理方面,目前的一般做法是,由学生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对微博进行日常维护。应该以团队而不是个人的形式对微博进行维护,同时健全微博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微博运营的保障支撑体系,建立一套权责明确、流程清晰、运转高效的微博运营管理机制。
(三)提高“微效率”,掌握微博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新特点
根据?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大学生主要利用碎片时间上微博,大部分累计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大学生对于微博信息尚处于快速浏览和浅阅读的阶段。把握大学生的碎片时间点,采用简明扼要、新颖有趣的形式微博,更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微博信息的到达率。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4
一、微信公众号“对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沟通与交际软件随之发展,如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相继问世并受到了大众欢迎,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微信特有的功能属性,被广大学生接受并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发现,100%的同学使用微信,且每位学生至少关注5类不同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微信个公众号的功能,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尽管微信公众号已经普及并被个体多次浏览,但是我们认为微信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难被采纳,主要原因是微信公众号的相关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属性及功能很大程度上匹配失败,即我们说的“对接”困境。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对接”困境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且无趣,很多时候高校德育工作者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独立个体进行分析与研究,忽视了与其他方面内容的连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形式上换汤不换药,缺乏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上,缺少图片、视频等比较容易接受的传播教育方式;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树立微信公众号教育意识,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第四,新媒体提供了多样性的信息传播载体,各种有趣且学生自己觉得有用的公众号层出不穷,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的活跃用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五,外围环境与内部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上出现断裂,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施行方面,高校没有与社会承接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网络互动与评价平台;第八,学生主体的抗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模式与发展方向,这些模式与发展方向一般表现出枯燥性与乏味性,与高职院校学生表现的追求趣味性方向相反。
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趋于理论化内容以及其内容被主体接受性困难原因,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与微信公众号具有的视频、互动式、图片等属性难以“对接”,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上难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信公众号方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过敏。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接的尴尬困境就如同PDF与Word文档,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同一种属性。
二、微信公众号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的“拐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据本课题组调查,高职院校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高职学生目标理念以及社会家庭造成的结果,但更多的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及发展。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搭乘高速发展的微信公众号快车促进自身建设及发展?本课题组认为:
首先,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每位大学生至少关注5类不同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可见微信公众号已经在大学生人群中普及。微信公众号独特的传播功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这样一个公众平台构建在线教育成为可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方面的公众平台很少,这也说明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会亟待开发和充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
其次,微信公众号平台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与高效性,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度与发展空间,文字聊天、图片、语音、视频等上传功能使得微信的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多样性,而且微信支持QQ离线消息接收,这些特征实现了人际交流的及时性与高效性,可以最大范围地把信息聚集,又以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广泛传播。
同时,通过微信实时留言、消息推送等功能,学生在宿舍、教室、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户外等地点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微信向教师提问并得到解答;教师利用微信,通过聊天、解答疑惑等互动形式加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优化师生关系,还可以提升师生互动的深度与广度。这种方式打破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的时空限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可以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最后,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使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用的,有31%的同学认为没有用,还有19%的同学选择不清楚,这一数据反映出了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相互发展的,也是完全有可能出现“拐点”的。
通过以上的说明与论证可以得出,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拐点”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搭乘高速发展科技的列车共同发展,尽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存在诸多的困境,也难免会出现摩擦,但我相信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们始终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人们始终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自己在思想道德上的升华,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拐点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是会出现拐点的。
三、微信公众号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实现
微信公众号平台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际交流的高时效性、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消息推送的精准性等特点,符合青年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交流习惯和渠道等而深受年轻学生追捧。微信公众号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竞争环境激烈,优质账号缺乏,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和活跃,受社会流行性、趣味性内容影响。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信息网络技术及传播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可以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结合调查结果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和改进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必须全面把握,总体推进,开拓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人格的修养,道德伦理,亦是人格情操,素质体现的重要教育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大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互联网对大学生带来的各方面好处的同时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去实施。既迎合大学生易接受微信公众号推广的政治教育工作又能达到学校、教师、社会的基本需求,为学校开展相关的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应该表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校首先要建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使之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这样就可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管理者应保证推送文章的质量,同时要多渠道推广,比如学校官网首页扫码下载客户端、电视台屏幕显示、微博二维码关注、跟其他有关于青年接受广的其他公众号互推转载等;周末、节假日要不间断,多推几篇文章,因为周末大家才有充裕的时间去点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使用户形成依赖性,还可以提高用户对公众号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第三,推送形式多样
如学校对教师评教、班级活动评比、联谊、相关文体活动、校内校外时事热点评论等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在法律范围内舆论自由,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点击和跟帖,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加强微信公众号管理;另外在推送时进行分类,如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推送什么内容,推送时间要精准,即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下次推送做好铺垫并与学校相关事项达到同步。
第四,重视与用户沟通
利用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对大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和疑惑应及时答复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与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精神,主动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以增强其主动性接受公众号带来的作用。
第五,大力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学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要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在学校在大多数人都知道学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就要增加公众号的关注量,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作为宣传方式,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二维码图片发给各班班长要求其在班宣传并让每个同学都关注。在有广大的微信粉丝量之后,就要保证点击率的数量。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方法 运用
一、辅导员的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发生了由传统培养人才到现代观念的转换: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但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上还是无法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主导思想还是以“管”为主,以条条框框来规范学生。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阅历、信息量越来越丰富,这样的管理思维方法显然已无法使当今的大学生满足,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叛逆。
与之相对应的是辅导员不能再是“保姆型”的角色,而应该成为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整体性引导者,是一个能因势利导掌握全局,引导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指引者。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必须在思想上有以下三点清醒认识。
(一)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已在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上展开。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使原有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持续的扩招导致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表现在: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学生工作量激增;生源素质的多层次导致学风建设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工作期望值提高;竞争加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1]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作为高校基础工作的学生工作,它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因此,只有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的需要。
(二)转变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型转变。
辅导员的角色更多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辅导员必须做到尊重、关心、理解、体谅学生,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老师和同学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化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的主动管理,有利于他们增强驾驭大学生活的能力,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服务为主,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如帮助贫困生解决勤工助学、申请贷款的问题;组织大型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注意了解倾听同学们对学校工作不足之处的批评建议,等等。
(三)把握辅导员工作原则。
首先要坚持辅导员与学生互动平等的原则。深入学生宿舍和教室,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与辅导员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是坚持真诚可信的原则。辅导员的工作必须以真诚为本,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不对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要对学生尊重和对社会负责。要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原则,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等等。[2]
二、辅导员工作中具体方法的运用
观念的更新还要结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辅导员,对高校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必须体现在其具体工作中,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班级为基地,抓好学风建设。
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最稳定、最直接的环境群体,优良的学风、班风能促进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加强学风、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的全面发展。首先是要重视入学前教育。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前要反复研究学生的个人资料档案,对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入学时,辅导员要让他们在思想、行动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是选拔培养班干部。辅导员要善于发现、认真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最后是想在学生面前。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学生,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更好地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管理。
(二)利用学生的网络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高等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它正改变着大学生们的学校、生活模式,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网络的重要性,把日常工作延伸到网络空间。要加强自身对网络信息发展趋势的了解,辅导员必须先在思想上重视网络对学生现实行为的影响力,积极应对,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掌握运用网络化知识,适应网络环境。辅导员也可以有意识地在网上引导信息,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的负担、压力、情绪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对广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到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管好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开放的群体,喜欢群体性活动,较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辅导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组织和发展状况,如学生会、分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发展情况,掌握成员的思想动态,掌控其活动的大体方向,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调查,弄清事实,以便将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中。辅导员应经常与学生组织的负责学生沟通、交流和谈心,以积极的心态和思想去影响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活动,必要时以充足的物质条件去支持他们,以保证所举办的活动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方向发展。
(四)做好贫困生工作。
关注贫困生,为其建立档案,并注意各种类型的助学金、贫困补助金名额的合理分配。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建立贫困生沟通、反馈渠道。
1.把思想教育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思想教育对贫困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首先要让贫困生认识到资助是党和政府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使其振奋精神,奋发成才。并要引导他们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做事情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把感恩教育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要让贫困生能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不攀比、不虚荣、不自卑,并能够把自己所受的帮助用于回馈社会,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部分贫困生对家庭状况感到羞愧,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和抱怨不公,因而要改变他们偏激的心态与行为,帮助他们更好成长。
3.把良好校园氛围与贫困生工作相结合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高校要十分注意加强学校、班级、宿舍等育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使贫困生在入学时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给贫困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中国教育报,2006.5.24.
高效工作的方法范文6
摘要:我国的助学金发放系统建立时间不长,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贫困生的认定,助学金的发放模式,监督反馈制度及受助学生的心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该工作的实际效果与帮助贫困生的这个初衷有所偏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国家助学金发放模式是很有研究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 助学金 贫困生认定
引言
国家为了激励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解救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2002年建设了国家奖学金体系,2007年又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其后,财政部、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在高校助学金体系中,包括国家助学金、地方助学金及社会企业设立的助学金,最高到6000元,最低至500元。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与发展,国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在该项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这些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1. 贫困生的认定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它关系到整个评选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如何界定贫困生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校、甚至是各专业之间也难以做到统一。因此,把握界定贫困生的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的模式中,对于贫困生认定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据每年暑假由学生到所在地方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的贫困证明来进行认定的。这些单位需要证明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贫困家庭学生;
(2)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学生;
(3)孤儿或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学生;
(4)烈士子女;
(5)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6)父母一方亡故,另一方无固定收入,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
(7)父母一方或双方因重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收入的学生。
但学生交给到学校的各类证明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以及对于造假的责任追究机制缺失,大学生开虚假证明的个案非常之多。有些地方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不符责任,不管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如何,轻而易举地就开出了贫困证明,导致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高校的这种认定标准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很模糊,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难以操作。为了使资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准确把握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程度,就必须制定一个相对客观的量化标准来确定贫困生的“身份”,规定贫困生享受资助的“条件”。
2.学生及家长扭曲的价值观
助学金发放目的本是帮助贫困学生,由于国家助学金发放的覆盖面较大,从而使国家资助的名额超过了实际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的数量,而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班级的多出的名额就促使一部分原本就不贫困的学生加入到了申请之列,造成有限的助学帮困资源并未完全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学生头上。现在这类“伪贫困生”可以分两类:
(1) 家长知情的“伪贫困生”
这类学生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出示假证明,得到助学金。家长知道学校会帮助交不起学费、住宿费的学生,就故意不交,最后用国家发放的助学金来补交这类费用。
(2) 家长不知情的“伪贫困生”
这类学生是经不起诱惑,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欺骗学校,得到助学金,而这笔钱往往花在“吃、喝、玩、买”上,甚至有些学生把父母给的学费挥霍完后,用助学金来补交。
这类学生的出现,使家庭条件差不多而没能申请到的同学颇有怨言,质疑国家的助学金发放模式,学校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公正性,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产生不好的影响。
3. 助学金发放后跟踪机制不健全
现在高校助学金发放工作在发放完毕后,跟踪调查取得助学金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这项工作一直没能全面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既然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后跟踪机制,完善贫困生确认的基本程序,深入了解取得助学金的学生真是家庭情况,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实际生活消费情况,但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助学金发放工作只止步在发放完毕,跟踪机制不健全。
4.助学金金额分配不合理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高校中设立的助学金的种类、金额变多,但学校中并没有那么多贫困生,就出现了资助的名额超过了实际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的数量,自助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班级,让一部分不贫困,甚至“富二代”获得了助学金,从贫困生认定到助学金发放整个过程缺乏科学有力的监督,对真正家庭经济困 难的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使国家助学金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助学金发放模式的几点思考
1.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监督,明确助学金的价值取向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及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公正、公平、 公开”,健全跟踪机制,认真了解,实事求是,杜绝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现象,确保资助资金用于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避免产生“伪贫困生”。
2.加大奖学金比例,嘉奖优秀贫困生。建议采用加大奖学金的投放比例,细化奖学金种类,针对贫困生设置专门的奖学金,以鼓励、资助困难学生,使其立志成才。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强、自立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比如,勤工助学等方式去赚取劳动报酬,而不是仅仅等待国家的支持,做到“受助、自助、助人”。
二、结语
国家、社会爱心人士设立助学金的目的就是为帮助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然而由于贫困生评定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和随之而来的后继问题,影响了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合理性和预期的效果。目前中国高校国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发放模式,做到“公正、公平、 公开”,让每一个贫困生能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的同时要做到自助,将来帮助别人,做到“受助、自助、助人”。
参考文献:
[1]刘燕杰.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