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师现代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1
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二、现代教育理念
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再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2
关键词:教育技术;目标;电化教学;知识;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67-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的不断强大,以及国家对各阶段教育的不断投入,促使中国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这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教育设备在农村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知
识目标的构建和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现在的学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而学生接受信息,主要有三条渠道:一是“听”,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有声信号;二是“看”,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有像信号;三是“做”,接受手和脑共同运动的信号。
1.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师生信息传递的强度。对电化教学的输出与传统教法中的输出相比,电化教学做到了声情并茂,色彩鲜明,图像清晰,亮度适中,并且还可以产生动感、转换、延时等组合技术,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增加了学生对个方面知识的印象,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科学使用,增加了各种信息向学生传递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涉及面广,意境深远,表达抽象,有很多内容没有直接的答案和结论,用一般的方法学生不容易理解,更不要说让学生接受和运用了,一方面要靠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通过探究性学习得到答案。另一方面,如果能恰当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效果应该就会更好。如 在“滑轮和轮轴”教学中,把滑轮和轮轴的工作情况在多媒体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力,让更多的学生顺着提供的线索去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3.科学、合理的应用电化教育技术,加快了信息向学生传递的速度。按照现在的教材编排,每节课的内容授课量都非常大,而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基础差异也很大。教师合理的使用电化教育手段,加快了信息的呈现,信息反馈的速度也相应加快,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玻璃板上完成训练题,择其不同的有代表意义的解法进行投影,及时进行解析和拓宽,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不同层
面学生能力目标的落实
1.正确的应用电化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自我展示的能力。我们以前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满堂灌”,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多数学生却是一片茫然,昏昏欲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从何而来?长期下去,学生的自我意志、自我表现能力、动手动脑能力都被埋没,被辛苦的老师代替了,所剩下的就是可怜的“机械操作”和照抄照搬,被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若能正确寓电教媒体于教学这中,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即便是使用简便的投影仪,为学生们的自我形成和自我实现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孩子们可在各自的投影片上(可多次使用的投影片)自由地解题、作图、拼装、组合,然后在投影机上投影出来,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亲力亲为,针对投影仪上的内容进行实物连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批评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正确地应用电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结合我校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认真实施好老师的模块教学的同时,正确的应用电化教学,合理开展学生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模式,使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三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电学实验中,用给定的条件求待测电阻的阻值,在小组解题讨论中教会学生定向联想、类似联想、关系联想、对比联想等各种联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结果,教师若能归纳指导,诱导出正确的结论,并用多媒体展示出原理――R=U/I、电路图和步骤,然后让学生对比,这样达到了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发展学生思维的双重目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师生良
好情感目标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的情绪、兴趣、态度等情感得到充分的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信息传递速率增加,这就是“电化和谐教学”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功能。
正确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使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教学及愉快教学,教学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而是艺术的享受;这样老师教起来不累,学生学起来没有压力,老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中有着和谐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包括着“人际关系”的处理,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根本上可以打消学生“我是差生,我无用”的念头。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应用,更有利于学生
学习目标的总体评价
课任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大大缩短了课堂准备的时间,还可以用较多的时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监测和信息反馈。同时也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3
一、实验原则
尊重心理学的认知过程。心理学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应当运用各种手段再现历史,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下留下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记忆历史的质量和效率。
尊重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叙述去感知,有时很困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现代人干说历史,而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也走出我们的视野。
二、实验过程
1.前期调查
我们在初一年级共115人中做了前期调查,结果如下:
问卷内容主要结果主要原因 你喜欢上历史课吗喜欢占总人数的68%;
不喜欢占总人数的32%,选择“从小喜欢听历史故事”占81%;
选择“要求背的东西太多”占93% 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主要选择“课堂生动有趣,并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占85%。 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教师主要选择“能尊重学生,并对历史有深刻见解”,占95%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发源于兴趣,兴趣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而富于创新。所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等),一定会增强课堂的生动有趣性。反之,长年累月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会抹煞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民主的学习气氛,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索问题的欲望,有利于把课堂从“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
2.基本步骤
(1)从教师来讲,我们郭据教材上不同的历史内容,运用不同的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历史时,学校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历史资料片,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课堂安排播放10分钟的录像,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七节《神圣抗战的开始》,讲到“”播放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片:南京城破,日军用机关枪扫射,数以万计的老百姓立即歪倒在地;日军连年幼的小孩子、怀孕的妇女也不放过,死尸到处堆积如山;当年幸存下来的一位老人在哭诉他家破人亡的经过……学生们静静地注视着画面,有的同学流下了眼泪,这一段录像抵过教师千言万语。
(2)对学生来讲,我们放手发动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和探索。例如,在初一年级,我们每课设计了一个小课题,提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学生可以运用电脑上网查资料,可以利用家中所藏的VCD碟和录像带等资料来收集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集中资料,经过讨论,共同完成课题。根据内容,有的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制成课件。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研究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实验效果
效果的检验可以推动师生的改革积极性,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改革。
1.是否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一年的实验,在学期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由68%上升为83%,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主要原因选择为“历史课生动有趣,能增长见识”的人数占65%。
2.是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主动地教和学生被动地学,现在教师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合理地处理教材,使教材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促使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去查找资料,主动去学习和研究问题,学生学习也轻松愉快。
3.是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教师的口头传授和学生自己阅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弊端,在现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去查找资料,学会了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听取别人不同意见,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70-001
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应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特点,运用诸如音像资源、动画、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来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深实验指导
小学阶段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要求不是很高,而更多关注的是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是否正确。我们实验的要求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但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又不太注意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也往往成为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验的问题所在,如果我在实验前把操作的要求、步骤、注意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投影、动画等)放大强调,往往会大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成功率。如在做“有试管给水加热“的实验时,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实验重点,通过借助课件对学生进行操作前的梳理。第一步用在讲解酒精灯的结构时,利用计算“闪烁”加深学生对洒精灯的认识。第二步,在讲解点燃酒精灯时,利用动画帮助学生感知,先移动灯帽再点燃酒精灯,教师还可以配合讲解。第三步,观察火焰的颜色并区分,内焰是浅蓝色,外焰是淡黄色,同时介绍内外焰温度是最高的,所以要用外焰加热。第四步,动画演示熄灭酒精灯的过程,强调用灯帽来熄灭火焰,当然还可以展示一些错误的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如用口吹来灭酒精灯、点燃火焰由上而下等违规操作,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体会到酒精灯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实验过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有些实验分析讨论时,还需要重新观察实验现象等,时空、宏观、微观的限制使得实验教学往往不能顺利展开或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可以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它可以让实验重现过程,我们可以让实验放慢节奏、放大画面、重复收看、定格实验环节等。如在进行卵石的形成教学时,由于这个实验对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卵石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了解对学生撑握卵石的形成又是非常关键的,在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重现、定格等特点,模拟大自然的形成过程,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用观察、分析、假设、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第一步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下游、中游、上游的石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第二步对这些卵石进行思考、分析、假设。第三步进行实验验证。第三步可以让学生讨论说说卵石的未来。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验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静态现象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微观现象宏观化,给传统实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强有力的补充。如在学习日食、月食成因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即便用三球仪来讲解也是很难完全讲清楚,因为三球仪是很难把太阳光及球体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子展示出来,但我们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制作动画就可以形象地展示其中的过程,能够有效突破这个难点。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位置放好,然后让三个天体按实际情况运动起来,当月球转到阳光与地球中间,并在一条直线上时,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并且月球的影子有一部分是在地球上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是看不到太阳的,这便是“日食”,反之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并在一直线上时,就是“月食”。这样的显示直观、明了、形象、具体,学生一看就能明白,掌握起来自然也就又牢又好。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注意
在科学实验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是相当普遍,各种各样的媒体的不断出现,声音过后是视频,视频过后是动画,一会儿提问,一会儿讨论非常热闹。但课后让学生说说这个实验,却什么都不懂。那么在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1.现代教育技术的辅
新课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目的,它是一种工具,是辅助教师上课的工具。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不变的规律。只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视听、放大等功能,将复杂实验简单化、模拟实验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使学生易于、乐于学习的。
2.实验的不可替代性
新课准同时也指出,“科学探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能制作出生动的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验,但实验作为探究活动主要形式,有着其不可替代性,学生只在实验活动中,才能获得真实数据、体验真实环境,也只有在实验中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是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的。
3.现代教育技术的适时适度性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5
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层次明晰了,色彩绚丽了,课文也随之“活”了。语文课堂插上现代教育技术这双翅膀,既深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如何有效地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合理地整合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呢?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形象性激活思维,效果更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音文并茂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审美时空,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设计《春笋》一课的课件中,我在画面上用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直观地再现了春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到了这几个动词所表现出的春笋娃娃的生长状态,了解了小春笋们要冲破盖在它们身上那厚厚的泥土,再掀翻压在它们身上的石块,是多么不容易。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诸多方面,而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就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直观性是教学的基础手段。小学生缺乏观察实践和生活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如在教学《赶海》一文时,班里有一大半同学没有看过海,学习“追赶浪花”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认知的升华。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如果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如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欣赏想象的活动课中,教师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彻底解放。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化社会,需要人们做一些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文字工作,需要善于发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把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具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其形象性、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可跨越时空,帮助学生广泛积累,从而具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利用媒体诱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动笔;把生动的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在教师的相机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无极限的网络可为学生提供大量写作素材,让学生自能选择作文内容;利用人机可对话的特点,教学生学会评改作文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自能作文的能力。
幼师现代教育范文6
【关键词】后现代幼儿教育;多元阅读;情境知识;影像
一、后现代幼儿教育观
在现代思维中,人们用单一的、线形的、永恒的逻辑、公式、原则和普遍规律来说明和解释世界,进而形成了决定论、均衡论、中心论、统一性、渐进性、连续性等思维范式。而后现代思维强调事物、现象的不稳定性、多样性、偶然性、突变性、开放性,通过相互作用、结构转换等进行概念重构和创新。后现代思维是以不确定性、情景性、政治性、自我建构为其主要特征。
后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模糊而不是清晰的,是充满不确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是生活在一定的时空脉络中极具情境性的,是不可知且无可限量的。后现代课程观强调探究意义和灵魂、情境化和多元对话,寻求课程理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课程和教学实践有机适度的发展结合。后现代的知识探究观不只是紧随时代的变化,也冲破了原来的儿童发展和早期儿童教师知识结构之间的认识局限。基于后现代广泛的理论认识(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和分析工具,后现代的学者们开始怀疑和盘问人类对现代科学力量的信仰。在他们的眼里,科学被认为是激发建构者价值的社会建构活动,同时也创生科学应用的权利关系。在早期教育世界中,对各种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的后现代检视表明,过去被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框架主要是基于相同背景的学生的同质性研究,基本上不关心文化、阶级和人生履历等的媒介变量,而这些历史的、政治的、情境的变量恰是后现代思维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必须对社会和智力的快速变化做出应对。而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入后现代的课程观念,教师教育者和学生就有可能从整体上克服现代课程观念的局限,更好地理解早期儿童教育的实质。
二、后现代幼儿教师培养策略
根据大卫和苏马偌的观点,正像现代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现代教师教育课程训练中的学会教学也被概念化为对特别的一套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境都能普遍适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但是,一个后现代教师教育涉及从这种模式下转向对知识是如何创造边界和可能性的检验中。为了帮助学生也帮助幼儿教师教育者对知识建立不同的立场以及如何把工作更靠近我们的儿童,可以使用三种后现代的认知策略:情境知识、多元阅读和影像参与。
(一)情境知识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审视,危险内存在这样的假定中:知识生产是非历史的,价值无涉需要所有的知识被当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并被在情境中加以认知和检视。情境知识涉及检验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联儿童教育发展的各种理解和实践的语境,是意义性寻求和故事性知识。通过使用其他学科中的有关历史、传记和相关社会知识,幼儿教师教育者能够让未来的幼儿教师洞见到不同元素的交互是如何导致人们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同时也使他们察觉和体悟到幼儿教育者关于幼儿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
情境知识不仅仅是用来检视知识基础本身的策略,也是关涉对早期儿童相关教育情境领域的理解问题。为了获得这种情境形式,对学生来说,获得对影响当代教育问题的一般认识和对影响早期儿童问题的特别洞见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必须在他们得以产生的历史社会情境中被加以检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大量的多元化阅读作为检视和理解的基础。
(二)多元阅读策略
从后现代视角来看,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是如何展开的,学习者就必须把知识基础作为语篇而检视。为了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后现代语篇以及后现代语篇如何塑造了当下社会和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在幼儿教师教育中使用多元阅读策略。这种策略涉及学生阅读各种早期儿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文献,以便学生能够追问谁从这些特别的知识中受益以及其他人的实践可能是什么样的等反思性问题。那么,什么是语篇呢?语篇就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是整个语言的情境化完整片段,是语言的意义单位。每个语篇都创造着真实的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方式以及什么是可信的知识认同。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有在社会生活中操作的多元意义系统,但是,有一些意义系统比另一些意义系统更占居主流的地位,成为福柯所谓的“真实的制度”。发展理论的知识基础早已是幼儿教师的“真实的制度”,因此,多元阅读提供给学生机会去学习如何解构意义和权利的关系,这种关系操纵着语篇并在其他方面也起着作用,同时塑造着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各种关系。
多元阅读不仅仅只针对文献阅读,还涉及把社会生活作为文本来阅读和解构。用这种方法阅读课堂教学生活,首先意味着检视教师和儿童所言说的意义,然后,审视这些语篇被实践或被课堂参与者创生的方法。通过把语篇外显化,就可能明白其中的社会结构、权利关系、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地位以及每个个体被塑造为现实的生活历史和愿望的方法。多元阅读允许这种解构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程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诸如教师研究、批评理论、儿童社会学、后结构理论、后殖民理论等认知手段和反思工具。不论探究什么话题,教育者至少要为学生介绍一到两种阅读理论。
(三)影像策略
从后现代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在情境、历史和个人传记中转换的,没有不变的无情境、无历史或无传记的角色功能变化。相反,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于语篇,教师基于语篇和他们置身与其中的社会情境建构了多元主体角色。这意味着教师能同时置身于多重角色:他们能通过培育、关爱、支持和对个别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回应创生发展适度的课程,与此同时,也建立起自己对课堂和性别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专业认同感,可以使用视觉影像技术。影像不是简单的对镜关照而是社会和政治建构在视觉表征上所展现的意念和想像以及人们对此反思所产生的特别价值。早期儿童教师的影像技术往往是通过诸如电视、电影、文学和艺术以及研究和学术文本等现代手段而再现。因为这些影像能让学生洞见知识的政治效果,反思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他们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接受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体观以及他们作为教师工作的隐喻意义。
当然,把视觉文化、多元阅读和情景知识相结合将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些策略可以照亮后现代的方法理念,在其中,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意义的多元系统能使儿童和教育者形成多元认同,了解权利和知识的关系是如何塑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机制。
三、结语
传统的幼儿教师教育的知识统一化、过程程序化、教学模式化僵硬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纲要》的要求。利用多元阅读、情境知识和影像参与策略建构后现代思维范式中的反思型、过程型、解构型学前教师培养方式能使我们的准幼儿教师在多元阅读中回归历史和情境,在情境知识的体验中感知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在影像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角色观和幼儿教育观,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认识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