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1

您好

小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让我还有些茫然失措。回忆昨天,我还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而今,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一个大姑娘了。而张老师您,则是见证我成长的最好人选。

每每看到、想到您在星星的陪伴下,月亮的照耀下认真批改我们的作业,我就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好报答您的教诲之恩。有时候,我真的想当一名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改作业的机器人,让您和其他老师能够好好休息。

在散学典礼上,有的同学哭了,但是,我没哭。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结束;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成长,并不是结果……

就像课文中说的那样——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没有退路,除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这只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选择,第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只能往下走,即使选错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我一直很钦佩一句话——“跪着也要走完自己的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句话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这句话的刚毅,这句话的责任感,都涌进我的心中。张老师,您也会有这种感觉,对吗?

张老师,即将升入初中的我们一定会受到您的鼓励。因为我知道,您是最爱我们的,就像我们也舍不得您一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虽然您的表面对我们冷冰冰的,可我知道,您是爱我们的,您的一言一行都能体会出来:当同学生病住院,您温柔关心的眼神;当好成绩的同学考差了,您想方设法地开导同学……

在离别之时,我想大声对您说:“张老师,我们爱您。就像我们赠送给学校的金桂树一样,到了季节,一定会香飘万里的。”

此致

敬礼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2

李老师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您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们,把您的知识无私的传播给我们。您每次都是认真的为我们上课。每次我们调皮不听话的时候,您总是很耐心地来教育我们,让我们听得惭愧不已。今天下午放学时听您说等我们考完试你就要回到您的学校了,我们大家都很舍不得您!所以李老师,在这里我代表502班的全体同学感谢您在这两个学期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谢谢您,李老师!祝愿您一年365天天天开心,8760小时时时快乐,5256000分分分精彩,31536000秒秒秒幸福。

2014年7月4日

您的学生叶巧玲

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叶巧玲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3

又想起春莲来……

那个黄毛丫头,个儿修长,怯怯地站在那一丛竹林下,手插在裤兜里,不敢“吱”一声,那羞色的秀容定位了……

二姐结婚那年,二姐的学生,春莲来家了!她还是个孩子。

多年后,高中毕业的我,大学没有考上,回家种起了地。

一天,我在当门的地里犁田。一抬头,“哟!春莲!”

我见着了她,她也见着了我,背着书包,都吃了一惊。春莲绯红了脸,匆忙低头,跑也似的溜走了。

多么美好的姑娘。高挑儿的身材,迷人的眼睛,头发还是那样,有点儿黄,楚楚动人,青春亮丽……。

我心生“歹”意!

“二姐,你的学生春莲长得很漂亮哦!”

“是啊,这个孩子,原来不吭声不咕鼻的,几乎不常说话,落得这样标致!你啥意思?”二姐评价一番,突然警觉地看着我,一脸雾水地想着我没头没脑说的一句话。

春莲还是我的同学——一个铁哥们的妹妹。

一天,我向同学提起春莲的事,他吓了一跳,不置可否,只是他答应替我做一些事。

不久,春莲知道了,那个曾经的大哥哥打起她的主意来了。

她开始躲着我了,我再见她难了!好在我的家是她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我就无数次在竹林里,在她曾经站过的竹林下,等她上学,等她放学。

每天她出现的那几分钟,是我最美的,最快乐的,最着急的,目迎春莲,目送春莲,但那回归等待的时间,就是煎熬。

春莲每天都要路过我家那一段路,也成了她的负担。她不敢抬头,只埋头看地上的路,手捧着书包……

那一段路,是不是有许多蚂蚁,她怕踩着蚂蚁,才那样小心翼翼……黄毛丫头片子!

哦,你来到我的眼里,你进到我的心里,没有说法,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对我的轻蔑。

我不是那个好惹的。

“春莲啥意思呀?”一天,我逮个机会问同学。

“哦,老娘说太小了,她才十六七岁!”

妈呀,才十六岁,我等这么多年!她才十六岁,岁数长得那么慢呀!

我怨时间,怎么不快过,我都快二十了,她还十六七岁,但你十六七岁,长那么美丽,长那么漂亮,长那么高挑,干什么!

我再次催促同学……

“哥子,我老娘不同意,她还在读书。”

“哎,我不顾你的老娘,我是想知道她,春莲,知不知道我的意思!”

“她!弼马温一个,不吱声,问过死,就是不吱声。”

我明白了,我知道了,她也不是铁,她也不是钢,钢铁无心。哥的同学,老师的弟弟,有这样的心思,肯定也往心里去了。

“这样吧,我给她写一封信,你给她!当然不能让你妈知道!”

同学表示赞同,真是铁哥们!

我情真意切地写了一封信,我字斟句酌地写了一封信,我三番五次地修改,封好、开启,再封好……好了,万事俱备,只等有机会给同学带去……

我的同学要来了,不巧,我却有事要出去了。

“妈,我有一封信,非常重要,给我同学的,他来了,你就给她。”我行前嘱托老妈。

我对老妈充满期待!

同学到我家去了,同学又从我家走了。

我办事到外面去了,办完事又回来。

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

“妈呀!信,信怎么还在这儿,你没给我同学吗!怎么回事呀!”我责问老妈,透心凉!

“你的好同学来,我忙着给他做汤、下面条、煮鸡蛋,那信的事儿,忘了,你同学也没有提起啊?”老妈一脸的无赖。

“怎么回事呀,老同学!”

“哥子,我一去,你老妈那个忙呀,我怎么好问呀。再者,她要知道,就给了,要不知道,我一问,不就出岔子了吗!”

哎,真是出岔子了。

这事搁了下来。那封信,也就成了我的牵挂。

我常把它带在身边,信封都磨破了,也见不着同学。见着同学了,信耶,哎,它又没带在身边。

春莲更加知道我的心了。

看起来,她也没有那么烦我。

我,也算是我们那一条沟有名的才子哦!

“他可是个有前途的人哟!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这样的人,早晚我们这一带是留不住的。”一天,同学神秘地跟我说,他私下向妹妹灌输迷魄汤了!看来,还是老同学对我有信心!

春莲也开始配合我,老跟她妈作对,老给老妈闹别扭。渐渐地,她妈妈也没有了招架,有点屈服的意思。

在一个谷黄的收获季节,我、二姐,一家人,在田里打谷子。

那是一个黄昏,辛苦了一天的太阳变得有些疲了,斜照在打谷田里,我在田埂上花竹蔑子捆稻草。

春莲的妈妈来了!

她看看我,没有吱声。

我想叫她姨,又恐引起怀疑。

二姐还蒙有鼓里呢!

春莲妈妈又看了看我,眼里仿佛有那种说不出的欣喜。当然是我的感觉,感觉归感觉,我确定明明是看到了她对我的微笑。

我的心在乱蹦乱跳,都不知自己在干嘛了。

“刘老师,我家春莲初中毕业了,我想问问,是复读好呢,还是先找工作?”春莲妈问二姐。

春莲的老爸在一家运输公司上班,好像春莲可以去学开车。

看来两条路,让春莲妈妈犯难了,于是来征求姑娘小学老师的意见。

“春莲还小,我没记错的话,春莲也就十六七岁吧。多读点书是可以的!”

二姐还是那一副老师关心学生的菩萨心肠,或许是为了未来的“弟媳”多点墨水。

“姑娘十七了,学学开车,他爸说了,我看也行!”春莲妈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点,学开车啥时都行,多读点书,还是有好处的!”二姐那副热心肠,春莲妈妈还以为真的呢!

……

“耽误你们干活了”春莲妈妈又和二姐唠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走了。

我目送了春莲妈妈,当然,走时,春莲妈妈又瞅我多回。

春莲真的又上学了,真是气煞了我!

那年底,我参军了……

离开家乡前,我向母亲提出这事,要跟春莲把事给定了。

母亲吓了一跳,儿子居然私定终身,母亲高矮不同意。

“哦,你当兵走那么远,你能保证你不变心?你不变心,人家那孩子有好的就不找?等着你呀!”

我执拗不过,也怕当兵走后,让老妈再多费一份心。

“春莲这么好的姑娘,你喜欢人家,家里人都不知道,你自己在哪里瞎折腾!看我跟她们怎么处,以后咱跟春莲她们说话……”二姐知道这事后,训了我一顿。

当兵三年,我考上北京某军校。

荣归家乡,见着了老同学,一问才知道,春莲还没有找男朋友。

我又重提旧事,老娘又来反对。

“你上军校了,以后你有个三长两短,撇下人家好姑娘,你天遥地远,不管不顾,让人家孩子咱办,你叫你妈如何做人?”

“你对春莲的那一份心,很让人感动!感动,能不能永远?……”二姐也发表一通意见。

我无言以对。

军校毕业,我分配留在了北方一座美丽的城市。

几年后,我在城里与一位姑娘恋爱结了婚。

阴差阳错,我与春莲的事还是被妻子知道了,她哭了,希望我对她,也有对那个春莲的那份情。

“有没有春莲的消息!” 一天,我突然鬼使神差地去电话问二姐。

“想初恋情人了啊!”妻子嗫怪地,醋意十足!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4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老师调研发现,在同一年龄段,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超过了男生,因此建议推行“错龄入学”,让男孩比女孩晚入学。此新闻一出,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女生综合表现力确实整体优于男生。不过,也有网友反驳称男生后劲足,完全没必要。(1月4日 《珠海特区报》)

【点评】学业优势不等同于智力优势,目前似乎还没有研究表明,在同龄条件下女生智力水平要高于男生。报道中的调研,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更有利于女生,就此探讨实施教育改革或许有参考意义,但是否有必要实行男女生“错龄入学”,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否则将失之片面,不够科学。

要求家长发“惩罚红包”极为不妥

期末考试成绩刚出来,辽宁铁岭某小学老师将学生个人成绩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同时提醒家长根据约定,对照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按科目一分一块钱在家长微信群上发红包。老师留言过后,一些家长分别发出了标有“惩罚”字样的红包。对于这样的举动,有的家长赞同,有的家长反对。(1月13日 《华商晨报》)

【点评】在教育工作中,涉及财物方面的惩罚,哪怕数额很少,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建议教师谨慎使用。其实,要加强家校联系、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如电话提醒、登门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教师创新工作方法的意识值得肯定,但要注意方式和细节,全面考虑其可行性。

“用表情包答题”之风不可长

在期末考试中,不少学校出现“另类答题”。一名学生在数学几何题的答卷上写下“老师,我不会做啊,我已经尽力了,给我一分回家过年吧”,并在旁边配上一个“祈求脸”和一个“哭”的表情包图案。还有的卷子出现更“雷人”的答案,比如画上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图标,让改卷老师“点击一下”。(1月16日 《广州日报》)

【点评】近年来,这样的答题方式似乎有蔓延之势,学生有可能是受网络搞笑图片或段子的影响,对此学校和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任由这样的风气蔓延。学习和考试是严肃的事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对于这种“另类答题”,学校和老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该严厉时要严厉,切不可助长此风。

让学生推广学校公众号要注意方式

有网友爆料,四川的一所高校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寒假推广该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并要求有“点赞”,且“点赞”数量还有特定的要求。该校有辅导员认为,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可能是学院领导觉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1月12日 《北京青年报》)

【c评】排除盈利目的,从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培养爱校情感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多关注、推广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并没有错,只是这样的要求不能太过分,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如果把关注和推广公众号作为硬性要求,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显然有胁迫学生之嫌。学校应该改“胁迫”为“倡导”,回归教育的正道。

师范院校的定位就应该是培养教师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5

短短几年,三叶草家族走进家庭、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地方,为孩子们读书,演出绘本剧,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至覆盖全国的两万多个家庭,在深圳17个社区及珠海、杭州、长春、上海、重庆等城市设有站点,成为深圳第一个走向全国的民间阅读组织。

一棵会阅读的草

李迪是《凤凰周刊》出版事务部的主任,平时工作非常忙,直到2003年女儿朵朵出生后,她生活的节奏才逐渐放慢下来,从此,在夜晚柔和的灯光下,抱着女儿读绘本成为她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光。

记得在朵朵一岁时,为女儿读完一本绘本后,李迪就拿起作家杨绛的书《我们仨》,轻声地读出来。她原以为,这样的成人书,一岁的女儿是不可能听懂的,没想到读到杨绛和钱钟书、女儿生死相离的章节时,朵朵竟然悄悄地哭了起来。

李迪很惊讶,同时也开始静静地思考:什么样的书才最适合成长中的女儿。

2007年11月,深圳举办儿童阅读国际论坛,李迪是带着问题去参加的。在这次论坛上,她见到了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和国内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松居直先生说,亲子阅读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一定要读书给你的孩子听,至少要读到他10岁。

他从3岁起,母亲就读书给他听,有时工作了一天的母亲读着读着就睡着了,松居直就轻轻地将母亲摇醒,请求继续读下去。至今,母亲为他读书而睡着的样子,仍然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中。

论坛间隙,李迪还认识了深圳儿童阅读推广人周其星,他是一位小学老师。李迪希望加入到这个阵营中。

2008年深圳阅读月来临前,李迪通过同行,拿到了松居直先生的一本图画书《桃花源的故事》。李迪很想拿到读书月上去推荐,就给当时深圳文化局主管读书月活动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信。对方很快给李迪回复,希望李迪留下组织机构的联系方式。李迪说只是个人想法。负责人遗憾地表示,读书月是政府活动,合作对象只能是正式机构或者单位。

感到遗憾的李迪和周其星老师商量,先建一个亲子阅读的QQ群。

某天,她带着女儿出去散步,看到了路边的三叶草,这是深圳很常见的丛生植物,随风摇摆。李迪眼前一亮,三叶草如同一个融洽和睦的大家庭,何不将阅读部落取名为“三叶草家族”呢?这个名字一提出来,大家都很赞同。三叶草一蓬蓬一簇簇,亲密无间,叶片如心,被李迪演绎为“童心、爱心、慧心”的核心价值。

围绕三叶草家族的家长们,则自称为“草籽”。

蔓延向全国的绿洲

有了组织后,“草籽”们天天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而李迪和团队有意识地向线下发展,逐渐举办专家阅读讲座、社区故事会、主题文化沙龙、新书试读会、年度讲述大赛等多种阅读活动,“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故事滋养孩子,彰显孩子的灵性,呵护孩子的童真”。

他们定期推出好书榜单,并面向家庭开展“故事妈妈”的培训机制。

2010年的一天,李迪接到同学从中科院打来的电话,说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正在组织一个全国科普剧的邀请赛,三叶草家族的爸爸妈妈们,可以编排一个绘本剧参加。

绘本剧是看、听、讲、玩、演的结合,是一种体验式的阅读,可以增加孩子们读书时的情感体验。她很快在三叶草QQ群里发出了招募通知,报名的家庭很多,李迪就让有经验的家长们牵头组剧,短短的一个月,三叶草家族竟然排出了16个剧目。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在网络和电话中讨论剧本编排的细节,如何改编,虽然不专业,但他们很用心。

在最后的PK中,他们这个民间组织的剧目和省级科技馆专业演员一起PK,竟然拿到了全国第一名。

这次的收获让李迪信心大增。从此,绘本剧作为一种儿童创新阅读的方式,成为三叶草家族的保留项目,在全国推广。

每年,三叶草家族都会开展年度绘本剧大赛,家长和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年度好戏,吸引更多家庭。家长都鼓励孩子们去创作、编排和表现,孩子们组成团队激烈讨论,有时候效率比较低,但是父母还是信任孩子们,让他们做主。最终的演出效果同样惊艳,而孩子们在阅读上的收获感受也是最深的。

2011年,三叶草家族在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局完成了注册,成为一家正式的民间公益组织。三叶草家族的绘本剧大赛,也多次被列为深圳读书月的重点活动。

深圳图书馆曾经举办“阅读在民间”的文化展,展览由各民间阅读组织自行设计。李迪挑选了靠窗的展位,做了一个2米乘以3米的沙箱,放进消过毒的沙子,种上三叶草,每天浇水。如果观众认同三叶草的理念,可以在三叶草卡片写上名字和祝福,涂上绿色,插在沙箱里。展览持续一周,原来的“沙漠”变成三叶草的绿洲。

这样的绿洲正在全国蔓延开去。

故事滋养孩子的童年

短短几年,三叶草家族已经拥有“草籽”2.5万多人。截止目前,这个公益组织的专职人员只有一个人,李迪他们都只是义工,忙完本职工作,就去参加“三叶草”活动,没有工资,只是因为对孩子的爱。

作家梅子涵曾经翻译过惠特曼的一首诗,“一个孩子向前走去,她看见紫丁香,紫丁香成了她的一部分,她看见杂草,杂草也成了她的一部分。”

李迪说:“我们选择了在孩子最初的时候,让他们看到了三叶草。三叶草很神奇,是会阅读的草,能通过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故事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三叶草还是最具生命力的草,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丛丛一簇簇,蓬勃的聚在一起,就像我们充满活力的团队,在我们的背后,还有跨越了阅读、教育、艺术、音乐、科学的各界专家团们。三叶草还是植根于民间的草,我们坚持紧贴大地,只代表最一线读者发出基层的声音,妈妈和宝宝最爱的年度好童书榜单已经评了6年。我们的愿景,还在于三叶草的无处不在,在每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书,有好听的故事丰润孩子的童年。”

给小学老师的一封信范文6

――杜声显心语

不久前,著名主持人陈铎打来电话,说是第二天北京总政礼堂有一场个人专场音乐会,让我一定要去。“表演者是一个儿艺的老演员,已经无偿地为孩子们演唱了上千场音乐会,这样的人很值得写一写。”他一再嘱咐。我去了,确实不虚此行。因为那是我有生以来所经历的最激动、也是最感动的一次音乐会。

那天总政礼堂座无虚席,杜声显一出场,坐在台下的1200名黑芝麻小学的学生便齐声高喊:“欢迎杜爷爷!欢迎杜爷爷!……”整个演唱会,台上的杜声显又主持,又演唱,又朗诵,又蹦又跳;台下的小观众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呐喊声不断,现场一片欢腾;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以至在演唱会结束后都无法平静。几天之后,杜声显在家里接受了我的采访。

挖掘潜能为孩子放歌

1963年的一天,杜声显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老院长把新来的几个大学生叫到一起说:“你们到儿艺来,不要想成名成家,要做绿叶。”同学王铁成问:“院长,什么叫绿叶?”“绿叶是衬托红花的,演儿童角色的是红花,绿叶就是演配角,做群众角色,演动物,演狗尾巴草。”

杜声显身高1.81米,一副魁梧身材,若在成人剧院,肯定是导演栽培的对象,可是在儿艺,他注定只能演配角。但是对艺术充满热情的杜声显,牢记老院长的话,努力培养自己甘当绿叶的精神。“”之后,剧院重新复排传统剧目《马兰花》,剧院领导找杜声显谈话:“‘树公公’这个角色虽然只有四句台词,但是在剧中作用很大。你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就演这个角色吧。”杜声显欣然答应。这一演就是上千场,上千次地在台上重复着同一段台词:“懒惰、自私和贪婪,只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只有勤劳、勇敢和善良,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在《报童》里,杜声显演群众,也只有一句台词:“瞧,来了!”虽然有人评价说:小杜的这一句话重要,很有感染力;虽然杜声显也一直以演配角而自豪,但是一个月演下来,或者一年演下来,他每次在台上使劲儿嚷一句台词,嚷完了还觉得有劲儿没用完。长年累月,这样有劲没地方使的感觉让他万分苦恼。

岁月如梭,杜声显当年的那些伙伴儿,当官的当官,下海的下海,出国的出国,成名的成名,唯独他还没有找到一条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道路。1983年的一天,杜声显闲坐窗前,忽然听见窗外的歌声,抬眼望去,是一队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手拉手地穿过小路。天生就喜欢孩子的杜声显站起身来要和他们打招乎,可侧耳一听,那稚嫩的童音高歌的却是: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我的心中早已有了他,他比你先到……没容再做什么思索,杜声显快步跑近这群孩子,张嘴就说:“小朋友,叔叔教你们唱个歌,好不好呀?”小朋友们齐声说:“好!”于是杜声显一边跳着一边唱起来:“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孩子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跳着,原来被他吓得愣在一旁的年轻女老师,也甩着长发跑上前来,和他握手,向他致谢。当知道他是儿艺演员时,姑娘遗憾地说:“可惜您不能到我们幼儿园来教孩子们。”“怎么不能?”“我们幼儿园经费紧,没钱。”“我不要钱,要什么钱呀!”杜声显一口答应去幼儿园教孩子们唱歌。

到了幼儿园,孩子们哪里满足他教一支歌呢?于是杜声显教了一支又一支,唱了一首又一首,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也特别满足。回到家里,老伴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去幼儿园唱歌了。老伴是史家小学老师,又是三年级班主任,她对杜声显说:“等有机会,你也给我们的学生唱几支歌吧。”在史家小学,杜声显再次受到热烈欢迎。老伴说:“你给孩子们唱歌要比你演话剧好,更能发挥你的特长。何况当今社会还没有为孩子们唱歌的歌唱家。”于是杜声显找到周来院长:“老院长,我想给孩子们举办独唱音乐会。剧院没演出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们唱歌。”老院长认为他的想法很好,便嘱咐他认真准备。

1983年2月25日,杜声显在崇文区少年宫举办了第一场独唱音乐会,从此他便带着他的私人乐队――一台录音机、几盘伴奏带,走进了幼儿园,走进了少年宫,走进了学校,走进了一切可以为孩子们演唱的地方。

杜声显说:1983年的春天是我艺术的春天,从那儿以后我开始了幸福的历程。那一年从北京、天津、济南、马鞍山、苏州、无锡、上海,一直演到天涯海角的厦门,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主动、充实、有意义和快乐。我喜欢给孩子歌唱,我写了一首诗:我喜欢给孩子歌唱,好像面对蔚蓝色的海洋,孩子的眼睛犹如清澈透明的海水,孩子的笑声就像微风吹拂的波浪。我喜欢给孩子歌唱,好像面对万紫千红的花朵,我吸吮着芳香,歌声在花丛中回荡。后来我请香港的作曲家胡伟立给它谱了曲,《我喜欢给孩子歌唱》成了主题歌儿。

为全国的孩子唱歌

得到1117条红领巾

1999年1月9日,杜声显从儿艺退休,当时已演满600场,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功成名就,该歇歇了。杜声显一直患有高血压病,每天都要吃药,演出之前还要加大药量,随着年龄增长,每次演出回来,服装湿透,躺在床上十几个小时动弹不得,体力消耗特别大。为此杜声显听从大家劝告,决定不再参加任何演出,安享晚年。可是杜声显在家里不唱歌,不与孩子接触,两个月下来就像变了一个人,觉得整个生命都空了。这时候北京盲童学校来找他演出,他直言相告自己退休了。校长问他:“您给盲孩子演唱过吗?”他说没有。“您的理想不是要给孩子演一千场吗?我们非常希望您也为我们的盲人学生演唱一场。”听着校长恳切的请求,杜声显不忍心拒绝了。

那天的演出,让杜声显一生难忘。当杜声显唱最后一首《拍手歌》,唱到“如果幸福请你拍拍脸”的时候,从台下走上来几个盲人学生,他们说:“杜爷爷,我们可以摸摸您的脸吗?”他们用湿热的小手摸着杜声显的脸,直到他把歌唱完,并说出了温暖他心灵的一句话:“杜爷爷,您的脸和您的歌声一样美。”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当他听了这句话之后,泪水和汗水融合在了一起。演出结束谢幕时,杜声显觉得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他悟到了真知:为孩子演唱是一种生命的寄托。

去盲童学校演出之后,杜声显又去北京安华学校演出。演出结束的时候,一位弱智学生的家长拉住杜声显的手,含着眼泪对他说:“我的孩子从得了恐惧孤独症后,就没看到他笑过。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他那么快乐的笑容,我太幸福了。”这次演出,杜声显被弱智孩子们的无助状态深深震撼,他接受了学校的邀请,当了该校的名誉校长。

杜声显说:步入老年之后,我把重点转入老少边陲了。这10年来,我跟“手拉手夏令营”十上大别山,为老区的孩子们唱歌,送书。城里的孩子们各方面都太优越了,农村的孩子跟这儿比差远了,破桌子破板凳破黑板,给他们演出他们特别特别地喜欢。我觉得人各有天性,有的人,有的人爱孩子,有的人爱大自然。我爱孩子,爱小动物,尤其是对穷孩子,更爱。给孩子唱歌,我已经获赠了1117条红领巾。

他把爱心给了孩子

大家把祝福给了他

有一年杜声显过50岁生日,人民大学附小邀请他去演唱,偶然中,有心的老师得知这天是他的生日,当他演唱完毕的时候,1500名小学生鼓号齐鸣,并给他献上刚从校园花丛中摘下的带着露水的鲜花,齐声高喊:“祝杜老师生日快乐!”杜声显禁不住热泪盈眶。

当杜声显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会堂,面对台下几千名观众和向全国直播的摄像镜头时,由于紧张导致他一时语塞的尴尬场面。台下的角落里突然响起了孩子们的齐声歌唱和源自“红领巾方阵”此起彼伏的掌声。这些稚嫩的歌声冲破了杜声显的语塞,使他的心为之燃烧,歌声也为这鼓励而响彻会堂。

有一年,杜声显到陕西蒲城富原村小学演唱。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可黄土高坡的娃娃们和婆姨们站在雨中不肯散,就是要听北京来的杜伯伯演唱。杜声显说:“孩子们不怕雨,我也不怕。”正说着雨停了。杜声显两个小时的演出一结束,雨又下了起来,村里人说是杜老师的真诚和爱心感动了老天爷。杜声显要走了,当汽车开动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追着汽车跑出二里地。

有一次他正演唱时,伴奏磁带卡壳了。过后他收到了一个孩子的一封信:“好多歌星都有乐队伴奏,您没有。那天我哭了。我要考音乐学院,将来指挥大大的乐队为您伴奏。”还有一次,一个孩子与自己当企业家的爸爸一起听了他的演唱后,孩子的爸爸当即出钱替他印了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