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1

一、重视不够

现象:曾经到过一些农村学校进行调研,经常发现几百上千人的学校却连一个教科室都没有,问起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做了哪些,学校领导或将备课研讨记录送来,或把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拿来,指着一些条款说“在这里”,诸如此类,其实是在把教科研当作副业,可有可无。这种情况是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存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看起来系统全面,有计划有总结,有领导有成员,有课题有活动,甚至有过程有成果,但是,这一切都是假的,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实际上学校从没有真正开展过教科研活动。这些都是不重视的表现。

分析:学校是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企业,有生产、有销售、有服务、有研发,这样的企业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学校有教育、教学,有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这些都是常规性工作,还应该有教科研,否则,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依靠老思想老经验老模式老方法,且不说难以创新,创建品牌领先同行了,就是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步伐已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发展进步了。

对照现时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积弊不少,教育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长期存在,管理低效、执行力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价值观混乱,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零散混乱,这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要求,落后于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潮流,严重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科研工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寻找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对策:学校对于教科研的重视,一是体现在形式上,既要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又需要有专门的教科研计划安排,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计划总结中都应该专项单列出来,有明确的教科研目标、任务和要求;二是体现在舆论上,学校主要领导要通过会议、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布置等方面大力宣传,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在教科室、教研活动室和教师的办公室等场所布置教科研的资料图片,做到人人皆知、个个明确;三是体现在制度上,在职责上要明确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责任和要求,在评估考核上要明确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细则权重,以此促进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四是体现在经费物资保障上,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应该有积极的践行,应该有支持和奖励,因此,学校应该划定相当比重的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切实保障和推进教科研,这样才能使教科研被真正重视起来。

二、缺少常识

现象:某校李校长是位果敢有魄力的校长,任职一年多就将学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学生成绩提升很快。新学年教育局开会,局长建议他不但要抓成绩,更要抓科研,要能通过教科研改变教学,提升效果,那样的成绩更值得称道。因此,李校长决心狠抓教科研工作,积极打通关节,申报到省市区级各类课题五六项,组织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参与研究,可是一学年下来,不但教科研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连教学成绩也连连倒退,原来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现在成了反讽,弄得李校长十分尴尬。

分析:上例中描述的现象其实在不少学校存在过,一方面反映了教科研不能及时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成绩;另一方面是认为教科研就是搞课题研究,这些都反映了不少管理者和教师对教科研缺乏基本的常识和经验,在教科研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上都存在偏颇。学校教科研是什么,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在有些教育者的思想中并不一定有着清晰的概念。学校教科研就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包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进行大胆假设和科学探索,最终积极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学校教育生活是研究对象,观察、调查、思考分析、假设、尝试和实践是方法过程,及时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经验,这是成果。教科研包括教研和科研两部分,一般将备课组层面的集体备课和学科组层面的业务学习、专题研讨作为教研,而把课题研究当作科研。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将管理研究纳入其中,也没有把教师的个体的研究探索纳入其中。现在很多学校扩大了教科研的范围,把上述内容涵盖其中,教科研的内涵因此而愈加丰富。

对策: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科研工作的组织者,一是应该加强学习和培训,本身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领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二是对教科研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目标和职责。教科研工作既相当于企业的研发部门,搜集各类信息资料,培训教师更新理念和方法等,同时还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组织教师从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探索路径,研制模式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等。三是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立足校本,研究本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通过探索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出发,自下而上,提出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思路,这才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旋律。现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兴起一股小课题研究(又称微型课题研究),其实正是教科研务实思潮与教育实践需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些课题能与县、市、省乃至国家课题规划中的部分选题有较高的契合度,那么,积极申报县、市、省级课题,参与到正式的立项课题研究之中,则能从更加规范、更加广泛和高远的视野中研究本校的问题,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好,对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也好,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忽视过程

现象:小何是位新老师,在大学里常听老师说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很积极地申请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可是,奇怪的是自从开学不久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题报告,一学期过去了居然没有人再提到课题这两个字,在期末总结会上倒是听到了校长提到“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几项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云云,她就很纳闷:难道课题研究就是这样子吗?这么研究难道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吗?

分析:近些年,教科研工作得到许多地方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占据较大的比例。正因此,很多学校纷纷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教科研工作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冷静分析这些繁荣表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学校根本不顾本校的实际,更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某项课题研究的条件和要求,够条件也报,不够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报,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课题能否顺利结题,只要申报立项即可,因为据说课题立项本身就是被作为评估的一项指标了,如此研究,可谓天方奇谈,但却客观存在着。所以,上例中的小李所遇到的问题绝非个例,其实在一些学校和不少教师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些学校和教师只图其名,不问事实,只要结果,不谈过程,课题研究空心化,虚假研究,或者肤浅研究,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都是部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事实现象。这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毒瘤,严重危害着的教育学术的严肃和圣洁。

对策:陶行知先生曾谆谆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每一位真心从教的人来说,“求真”、“务本”是最基本的做人与做学问的本质要求,也是成为名师、教育家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一点,其教育之路必定平庸而无可建树,必定是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名成家。教育路上的教科研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尤其需要真诚,需要求真务实,任何虚假浮夸都是学术研究的大忌,急功近利都不可能获得真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受名利诱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埋首学术研究就是“寒彻骨”,就是辛勤耕耘的过程。无论是学校教科研的组织者还是从事教科研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清这一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获得的只是蝇头小利,甚至成为捆绑自己手脚的镣铐枷锁,更不能促进自己真实的发展和提高,惟有潜心务实地钻研,不断地求索,才有可能抵及真理。

教科研的目的是什么?这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中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干什么?不就是写论文嘛。他们把写论文当作研究的目的。诚然,研究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成果,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是可以当作成果的,但这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物,不是最终的目的。也有人认为,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对于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教科研就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如学生预习效果不好,能想出好办法,学生预习效果好了,这就是成果,学生课间嬉闹,能想出课间活动文化的建设,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生被吸引住了,这就是成果。但据笔者看来,这仍然不算终极目标,教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名教科研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培养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和锻炼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应对于教育生活中其他很多的问题,这才是教科研的最终的目的和根本旨归,是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四、激励不力

现象:春节期间同学聚会,大家说起年终绩效奖一个比一个带劲,有的说五千,有的说八千,还有的同学拿到两万多,因为参与课题研究,热心于论文写作,一年发表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只有小秦坐在一旁垂头丧气不做声。有人说:“小秦,你们学校不是也有考核奖嘛,说给我们听听。”小秦很气愤:“我们那学校只看成绩不看教科研的,去年领导让我参与课题研究,辛辛苦苦一学期,发表了几篇论文,领导总结时连提都没提一下,夸奖的话都没有,别说奖励了。据说有位老师跟他提过这方面的意见,那校长官腔官调说,‘教师要淡泊名利’,气得那老师哑口无言,好像是自己太斤斤计较似的。因此大家私下都说,‘这教科研下学期再不想做了,费力劳神还不讨好’。”

分析:教科研工作相比较常态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规范化要求、思维的难度、探索的不确定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使得该项工作成为学校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高居教师工作内容的塔尖。一名教师若没有对教育工作真诚的热爱和持续研究的顽强毅力,是很难有突破和成果的。对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给那些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作为教师,对于教科研工作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将教科研工作作为教学工作之外的项目对待,这是不对的,教科研工作应该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实际意义,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就是教科研;二是作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不是为了学校在做,也不是为了得奖励才做,而是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做,积极参与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艺术素养。

对策:对于学校来说,教科研工作离不开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作为校长,不能把教科研工作当作负担,或者装饰,要把教科研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动力引擎,引领学校师生阔步向前。这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在评价上多给肯定和鼓励,并能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从一些学校的管理经验看,学校对教师的教科研激励有以下几种方式:

1.言语激励。学校领导利用会议、教研活动、日常工作中等各种场合,给相关的教师、集体以肯定和表扬,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口头表扬。

2.物质激励。通过制定适合学校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创新、探索和总结经验,创造成果。

3.精神激励。可以结合每年上级部门评优评模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本校评选先进优秀的细则,适当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得分比重,把在教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评选出来,授予先进模范,从而树立榜样,引领教师朝着教科研之路发展。

此外,也可通过另外一些方式促进教师成功,自我实现理想,如学校出资印刷论文集、组织参与报刊等组织的研讨活动让教师观点文字发表、资助名优教师出版专著等。这些激励方式其实应该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为教师参与教科研造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上升阶梯。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2

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为职教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3、加强学会下属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不断提高组织和活动水平。制定《学会工作规则》,加强规范化管理。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3

工作述职,首先应对业绩以及职责有一个明确陈述。重点是把履职经验与组织分享,否则向老总一个人汇报就可以了。总结、提炼你过去一年有哪些成功的经验。通过成功经验的分享,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而且通过总结,提炼经验,也是完成一个系统。

在陈述过程当中,要以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同时要注重对成功经验的提炼,不要只是一种罗列,我今天干了些什么……有的述职列了几十条,记流水帐,没有对流水帐进行提炼,对于成功经验,没有去很好地、系统地予以总结。述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总结经验对系统加以改进。

第二、述职的再一个目的是寻找问题。即一年来我们存在什么问题;同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允许犯错误,但不要犯同样的错。我们应该深入地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责任人,相关原因何在?从教训中去学习,不要回避问题的责任人,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局限于谈现象,缺乏原因、责任人、今后如何避免等分析。

第三、述职本身是一个能力开发过程,是对自我能力,以及团队能力的一个开发过程。除讲业绩经验以及问题,还要分析我们团队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力资源不应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管理者都要参与的事。部门经理要对本部门的人才结构、核心人才流失负责。如果我们人才留不住,人才结构没有提升,那说明你的业绩没有提升。

如何把我们的人力资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放在述职中?对此我们谈得较少。说明我们在对业绩的陈述中,对软件即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关注不够。很少有人去分析能力提升,我的能力有哪些不够?明年我在能力上要有哪些提升?管理上要有哪些提升?而且不光是个人,还包括团队。如果团队的能力提升得不够,那么仅靠个人能力提升也是不够的。

第四、确定新目标,新思路,新系统是述职的又一要求。因为述职是一个管理过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这是一个新思路的产生过程。

为什么要让领导参加?就是让你的思路让领导了解。这是一个良性互动概念。评委已不仅是评价打分,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了解述职人的新思路,来考虑它与大局、与集团或公司的整体思路是否吻合。这个过程也是高层与基层的一个沟通过程,一个相互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说,述职是一个管理过程,一个系统过程。一种绩效推进系统的原因所在。

为何要让文员参加?要相关部门参加?这就是要让相关部门认识到,我怎么去提供支持。看其他部门在做什么,我怎么办、怎么做。

第五、在提出新思路、新观念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什么样的机会。在谈新思路时,要有一个透晰的分析。

第六、述职过程是一个寻求支持、寻求资源的过程。因为当我们做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是一种整体绩效,我们的产研销部门绝对不是一个局部绩效,它要求的是一个整体绩效。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你需要你的上级、相关部门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支持?要利用这个机会,明确提出你的要求。

述职本身就是一个沟通,更多的应是提出变革与创新,不要仅是做职责的罗列。我们所要求提倡的是创新性的策略与措施,重点应在这方面,更多的是看公司下一步可持续性发展、为公司的变革与创新,我要做出哪些创新性贡献。

附件:一份述职报告

××××××

——任 期 述 职 报 告

×××

(×年×月×日)

自×任职已×年。

任期内,在×××、×××的领导下,依靠各××部门、××部门的××及××、尤其×××人员的共同努力,在自己分管的×××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坚持××××

1。 科研贴近市场,推进技术创新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作为面向市场的××单位,近年来我公司在选择科研方向、开展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科研选题贴近市场、科研工作结合生产”的原则,着眼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瞄准了一些有市场前景的热点技术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等一批课题,均较好地体现了上述原则,其成果既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技术进步,又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任期内,我公司获国家 奖×项,省部级 奖×项,部级优秀软件奖×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有×篇论文获得全国同行业、市、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2。 树立××意识,开展××创优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综合计划 全面预算

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工作,可以利用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进行统筹、调节和控制。科研院所要充分重视计划和预算管理工作,有效组织各种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及保障资金使用需求,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

一、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

战略规划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地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就是对战略规划的有力承接,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年度工作计划或预算的完成作为支撑,保证企业战略的落地。

(二)合理调配内部资源

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能极大的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以计划和预算为指导,突出重点,导向作用明显,有利于实现整体目标的价值最大化,提升企业运用资源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无效使用和浪费。

(三)助推绩效管理水平提升

在编制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时,包含明确的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交付物等绩效指标。这些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单位内部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包括部门级和个人级的绩效考核都应该以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参考。

二、管理模式与关系研究

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的管理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是对企业的愿景使命、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具体分解。综合计划是有重点的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可操作的执行计划和经营目标,对年度目标进行落实安排,全面预算是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资金保证。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层级承接,按步骤实施,构成了规划、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如图1)。

(一)综合计划的管理模式

针对科研院所,综合计划可以合理安排科研生产及其他活动,高效利用内部资源,对科研、生产、技术、经营等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安排。综合计划管理内容包括实施范围、计划体系、编制依据、编制流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与考评,以及计划管理的组织机构等。这些内容的确立旨在保证综合计划管理的正确性、法规性,对科研生产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控制。科研院所的综合计划类型主要包括科研计划、条件建设项目计划、经营计划、管理计划和其他单项计划等。

综合计划的编制要遵循坚持战略导向、坚持过程管控、坚持价值最大化的原则。以战略规划和目标为依据,承接战略,促进战略顺利落地;尽量减少计划管理的不确定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确定重点目标和计划,在保证局部目标的同时,要实现整体目标的利益最大化,着眼并支持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是一种资金使用需求计划,是对预算收支的控制,是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控制的内部管理手段、方法和工具。科研院所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预算管理过程,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经营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全面预算主要类型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其中业务预算范围最广,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综合预算和项目预算等。

全面预算的编制要遵循目标性、科学性、效益性原则。在编制预算时要有目标性,既要服从科研院所的整体目标,又要保证各个责任目标的实现;既要避免过分保守,又要做到切实可行,应充分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对预算的影响,努力做到收支平衡,科学合理,使预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要紧紧围绕“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编制预算,充分体现效益优先原则。

(三)两者关系探讨分析

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综合计划决定全面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是综合计划具体执行的资金保证和有效制约,它们都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

综合计划是工作包或具体任务,出发点是做事,要有明确的任务完成形式要求和节点,追求结果和完成率。各部门要对计划目标有了统一的认识,以产生协同效应,通过预算实施、回顾分析、定期总结、反馈调整,就能够不断强化综合计划的管控,达成计划目标。全面预算是将计划的语言转化为财务的数据,其制约着计划,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的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年度综合计划就可以得到具体落实和保障,因此预算是促进计划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预算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全面预算帮助计划的有效实施,并能够对任务活动的结果和影响做出一定的预测和判断。

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的编制有先后顺序,应该在先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再根据计划的需求编制全面预算,可以通过全面预算评估计划活动的效果和效益,评估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如果预算仅包括数字,没有具体计划的支撑,没有围绕目标而组织串联各部门的工作,所起的作用就可能会大幅减弱。没有资金预算作为支撑的计划是空中楼阁,没有计划作为引导的全面预算也是毫无目标的,都难以有效实施,也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和价值。

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同样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建立,要提高计划和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上报、下达、协调、沟通、反馈、考核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显示度,能够让计划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基层单位实时掌握和了解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有助于计划的完成和预算的控制。

三、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以及大多数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科研院所的基础管理水平,对于完善管理架构、落实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科学有效地编制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助推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为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唐政.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40-02

一、目前开放式实验室功能的局限性

现在通常把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看做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也主要是指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实验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仅仅是对不同实验科目、实验题目、研究课题开放。这种开放虽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地域条件、设备条件、学术条件和教师的技术优势,将实验室的所有有效资源全部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初步实现了一定条件下的资源共享,但这种开放并不充分。实验室的开放对象是学生,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进行的实验内容也是学校设定的内容,无论是设计性实验还是综合性实验,也只是帮助学生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服务。高校的开放式实验室并没有走向社会,与真实的社会实践脱轨,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无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有获得一线工作的任何体验,也不可能有机会尝试研究一线工作的任何技术课题,这对学生是一个损失。同时,与高校密切联系的企业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无论人才培养还是技术攻关,实际上都无法得到高校的有效支持,这脱离了高校服务地方的方针。实验室目前的开放过于保守,存在功能上的局限,不是彻底全面的开放。

二、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困难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除教学时间外,大多数时间实验室和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是资源上的浪费。本质上高校是愿意把自己的资源转换成社会生产力的,但高校存在自己的困难。

1. 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开放式实验室由于过去长期只为教学服务,在制度上过度依附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实验指导人员适应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管理体制已经僵化,管理过于呆板,没有创新和服务意识。面向企业人员的管理,既缺乏经验又无配套的制度保障。同时,企业人员技术层次参差不齐、实验能力不足、对设备的了解程度不够、人员素质难以保证,也为管理增添了困难。

2. 实验室指导教师不足。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对指导人员的各种能力是一种考验。因为实验内容与实践接触得更加紧密,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实验变得复杂,难度加大,涉及的知识面也在不断加宽,科研在实验中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实验指导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一线工作经验,这是一个挑战。此外,学校的实验室除保证教学外,还增加了科研的比重,实验室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实验室人员不足的矛盾会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加大实验室人力资源的投入。

3. 实验室经费不足。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都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没有考虑实验室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在设备更新、设备维修、耗材配备、实验室人员劳务支出等方面资金投入都不大,而高校实验室社会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笔资金从哪里来?要求学校加大投入是不现实的,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并没有过多的收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而上级主管部门配置的资金是有限的,无法支撑实验室的对外开放。

三、实验室对外开放模式的建立

1. 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关键,没有好的制度进行管理,就会给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实验室必须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才能对外开放。因此,建议实验室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采用预约登记的方式。在开学之初对学生的实验教学首先进行安排,再将可开放的时间对外公布,使企业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生产时间选择实验室和实验时间。如从事电机生产的人员可以提前预约电子电工实验室研究电机故障的排除方式,并把实验人员的基本信息报实验室备案,进行严格审核。这不但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前准备,还为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必须建立针对校外人员的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还要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实验室也需要建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定,从制度方面保障实验室开放的可持续发展。

2. 实验室开放资金的投入。实验室的有效运作需要资金的维持。除了争取学校对实验室加大投资,实验室还要学习自给自足,以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完善实验室自身的造血机能,使其良性运转,可以采用以实验室开放养实验室运营的方式。实验室对校外人员进行开放时适当收取耗材费用和仪器使用费用,这种方式在许多大学都在使用,只是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收取的仪器使用费、场地费和人员培训费可以用于实验仪器的养护和维修,同时也为实验室仪器的更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当然,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对费用的支出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以保证所有资金能够合理地用于实验室的再建设。

3.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梯队建设。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一个梯队,梯队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和普通实验员组成。他们各有分工,教授、副教授主要负责校企联合项目的研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科研和教研计划,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签订横向项目,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自主科研计划做可行性论证和为企业制订适当的培训计划;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除参与项目的研发之外,还负责复杂故障的排除、制订仪器的购置计划、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管理;普通实验员则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制订工作计划、调配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设备的简单维修、实验耗材的购进等。实验室的梯队要不断加强建设,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既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又能够了解企业的需求,具备科研公关能力。

此外,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不应把学生排除在外,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对学生的培养。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学生纳入实验室管理的队伍,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工作。这不仅仅是实验室梯队建设的有效补充,学生们分担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学生在实验室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

且有机会直接接触用人单位,跟随教师在企业一线工作,提前进入见习阶段。比起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解,实践无疑是一个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好办法,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好途径,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开放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开放实验室要有自己的文化氛围,它是实验室的灵魂,良好的文化建设将促进实验开放的良性发展。这种文化氛围应该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实验室开放使处于象牙塔中的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氛围,不进行自身的品德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扰,影响高校学术的发展。要把实验室建成一个学术风气纯正、团结进取、孜孜以求的科研基地。文化建设是实验室开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对外开放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实验室开放对校企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实验室对外开放对保障校企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实现了大学的对外的社会功能,使大学真正能为社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校企的紧密结合可以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因为这使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工厂中最前沿的技术问题,教师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创造价值的基地。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及时转换为生产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并不高,转换的周期也相当长,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有限,这使许多学者十分痛心,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研发成果寻找投资历尽辛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抑制了高校科研的积极性,因此,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是对科研工作的极大鼓励,对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从中获得的利益十分丰厚,它可以从高校的科研机构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这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研发经费,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生产。高校的对企业的服务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的支持,还包括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企业业务人员的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企业的发展。

3. 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固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大学生高分低能、综合职业技能不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几个月的短暂实习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一线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无缝接轨,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企业中能发挥作用,使学生一就业就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

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在企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设了一座使他们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赢,为高校和企业切实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

参考文献:

企业科研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教师 队伍建设

在企业领域,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同样,在教育领域,人力资源—教师也是第一资源。正如前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和施教者,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技术。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教师。本文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究。

一、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来源主要有退休教师、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以公办高校退休教师居多,大约占到民办高校教师总数的75%以上,有些甚至高达90%以上,来自于企业的教师比例较低。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岗位的比例非常低,应该从制度入手加强兼职教师管理。一是从引进制度开始,要注重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能盲目的延续老制度,单纯在数量上聘请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培训制度,增加对兼职教师培训、进修的机会;三是严格评估、考核制度,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结合,科学、合理的评价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丢掉上课就来、下课就走的老传统,走出“三不管”的氛围;四是规范评优奖励机制,向专任教师评优机制靠拢,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要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更要逐渐加大专职教师的比例。从师资建设过程来看,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在民办高校规模大扩张之后才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由来自公办院校的毕业生构成。这些年轻教师年龄小、职称低、缺少实际教学经验,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由于教师队伍中缺少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骨干,无法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更缺少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的、实践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因此,要加大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改变“两端大,中间小”的断层结构,对民办高校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在校内定期开展实验教学基础培训班。如岗前培训、实践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方法培训等。二是轮流让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水平较高单位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掌握专业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各校要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要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三是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的科研和团队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不断激发教师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可以采取在校内开展专题学习、专家讲座、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等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的学术交流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学术科研素质。四是对于专业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师到企业进修的机会

产学结合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双师型”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与兼职结合,多渠道、多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实践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企业随同辅导,加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既能很好地管理学生又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寒暑假期间,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打造教师队伍,密切校企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引进企业高工,聘请兼职教师。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学队伍,不仅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水平,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和沟通,带来了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推动专业发展。同时,通过实践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提高专业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

四、加强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其中,要想进行实验教学,配备合适的硬件设施设备是基础,关于软件配置其中包括了实验师资的匹配。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 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师资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然而民办高校“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导致年青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迫在眉睫。首先,对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年青教师随堂听课,听取老教师的知识见解。其次,年青教师在独立辅导实验教学前,要求先充当老教师辅导实验课的助手,待达到一定标准时再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再次,各教研室要定期开展跟实验教学有关的研讨会,交流优秀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使年青教师能够以最扎实的教学技能走到实践教学中去,同时,年青教师的新思维也可以感染老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互相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展开,突出教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丽君.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兼职教师制度建设. 北京城市学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