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1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主体地位;空间想维;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

所谓“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活动的体现。其特点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对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其是一种现代的具体的实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1)在重视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地追求和探索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其主体作用,对课文知识精研细雕。分析得十分透彻,然后讲给学生。这种课堂上得好时,学生个个听得真切、明白,甚至个个均称好。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深深地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自己思考的空间越来越低。所谓的“高分低能”也就是因为缺乏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造成的。

(2)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也能培养学生能力,但以低级记忆能力为主。教师将知识分析整理好,再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记、去理解,在做作业时,其它能力也能得到 培养。不能否认,记忆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低级的、初级的能力。不同学科的思维能力要求都不尽相同,但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则是共同的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属于创新思维所要求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行“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

1.交给学生探索真理的方法——研究性学习

教师首先明确这个核心问题,也是断定是否是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的主要标准,探索真理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依托的基础及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层次:①阅读、观察、分析能力;②根据学科规律,强化理性分析;③归综合,把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④应用。不同的能力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当学生能力较低时,应先从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入手,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例如:八年级地理上册,学习青藏地区,让学生观察“高原之舟”牦牛在高原上活动的视频,提醒注意观察牦牛的外表特征,使学生能从牦牛的“长毛”外表总结出青藏地区气候的“寒”,从“短”而“粗”的腿总结出青藏地区的“高”而“多山”的地表形态。

2.教师尽可能少讲一点而让学生多想一点

做教师的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统统交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主动了,学生自然就被动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核心知识,其他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去思考、分析、归纳、综合。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让学生多想,而教师重在引导!

例如: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行政区划”一课,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相对位置有一定难度。课堂上,我并未急于指导学生怎样识记,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先阅读地图、总结规律,尝试回忆,然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识记方法展开交流和点评。最后,我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学生一道总结归纳出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分片或串线法。如,大陆沿海的省级行政区,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港、澳……长江流域的藏、川、滇、渝、贵、鄂、湘、皖、赣、苏、沪、浙12个省区,黄河流域的藏、青、川、甘、宁、内、陕、晋、冀、豫、鲁等9个省区等,珠江有桂、粤等……

(2)相似联想法。如,5个自治区新、藏、宁、桂、内蒙古;四大直辖市京、津、沪、渝......

(3)形象联想法。如,将中国政区图想象为一只报晓的雄鸡,鸡头有黑、吉、辽东北三省,鸡尾有新、藏,鸡背有内,鸡腔有京、津、冀、豫、鲁等……

(4)歌谣口诀法。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两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海台福吉安,重庆、港澳喜回归”。

3.科学地安排提问

“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的难度之一就是如何科学地安排提问。以问启之,以问导之,也就是说,提问首先要具有启发性,而后要有指导性、引导性,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最终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问往往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分析及推理,提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考。而传统教学的提问则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为主。如何科学地安排提问呢?本着以能力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进行。所以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发问,不仅能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角度一变却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大胆敢于否定的思维精神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3

对于初一年级上册的引言部分,本身其涉及的内容应该是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兴趣。但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准确把握一些新信息,不注重对信息的挖掘和整合,只是满足于照本宣科,学生定然感觉味同嚼蜡,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自然会消失。而如果在课堂上结合教材,给学生拓展、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信息,则可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我在上课之始,就通过大屏幕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的片段,伴随着动画片主题歌的演唱:星星眨着眼,月儿画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彩虹尾巴来架桥……教师此时给出问题:地理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的歌词已经给我们做了一定程度的回答。此外,在教学中,再通过给学生简述“玛雅文明”的形成、毁灭,引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对历史地理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八年级地理上册,针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内容,我给学生介绍我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珍稀物种。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之后,我提出问题:此地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众多的白化动物?这样的问题瞄准了学生的兴趣点,容易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真正用心去探究地理世界的奥秘。

二、循序渐进,由浅至难培养学生地理技能

学生地理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还很有限,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对一些繁难晦涩的内容不注重启发引导,不在学生疑难之处加以突破,学生就会思维受阻,陷入对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死胡同。如学生初次接触南极洲的地图时,他们往往对图中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方向判断难以理解,从而产生了新技能的掌握与原有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学生学好地理技能的瓶颈。此时,如果我们教师巧妙运用直观教具,循序渐进,通过地球仪,让学生懂得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和同一纬线上两地之间的方位,再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南极洲地图的方法和技能,则学生即可突破认知和能力提升的束缚,不断掌握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技能,往往涉及多个步骤,其中某一步骤或许就是整个技能掌握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教学难点,通过创新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克服,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对于“空气受热,会向上运动”,虽然物理学中也有相关教学,但是学生往往还不明就里,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回家烧水,当水开的时候,揭开锅盖,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经过亲自实践,在课堂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水开之后,热气腾腾,直往上冒,从而对热空气做上升运动形成了深刻而持久的认识。同样,对于“空气遇冷,做下沉运动”的教学,我则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壁挂式空调,问:为什么空调要挂那么高,这说明冷空气是向哪运动的?学生豁然开朗,对空气遇冷向下运动形成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更教会了学生面对新问题,如何通过我们身边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去科学地分析判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本领。

四、学以致用,内化地理学习的技能

技能的培养,既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学以致用,将掌握的基本方法灵活地运用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这样,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在如何判断山脊还是山谷的问题上,部分学生总结了可做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如垂线经过的地形两侧低,中间高,则为山脊;反之为山谷。类似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了不断升华技能、内化能力的本领。

五、优化训练,巩固地理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学生的技能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需要学生的内化,自主地归纳、训练和体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化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优选习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灵活多变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中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此外,教师更要针对学生每次的训练情况,对技能提升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做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得以改正。

六、结语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道德课堂 素质教育 能力和技能

一、 教师应注重钻研教材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的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有主有次,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弄清各章节内部联系和区别 ,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教学理论体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辅助知识, 如"读一读,做一做"以及选学内容,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读图,识图及其运用和分析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地理常识,更重要的是能把所记所见的地理事物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地图上,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发展的高度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自觉形成学习地理重视地理的风气和良好习惯。

二、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教学中注意地理课与其他各科的联系,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针对初一学生刚涉足地理及英语的浅显性,再讲地球一张时,可用提问方式问学生:“地球用英语怎样讲?”学生回答:“Earth’’,同样如“中国’’等,既学习了地球知识,又复习英语单词。如给初二学生讲中国旅游业时,关于中国十大游览胜地如兵马俑,长城,故宫等可联系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讲述,吸引学生兴趣。讲革命纪念地如遵义,延安,北京,井岗山等可联系中国现代史讲述,通过历史地理的联系,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可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学生立志于报效祖国的学习之中去。通过人口,资源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爱护环境的作用。把地理课作为一门获取知识的桥梁和途径,学生只有把学习地理的压力和负担,变为学习兴趣和动力,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①、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

②、巧用古诗文。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③、巧插趣味故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四、注意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延伸

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栏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学生地习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

能力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各种课外活动、填绘图表、自制地理教具、分析图表、演讲、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能力培养的好途径。如通过办墙报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同学们通过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找到许多保护环境资源的材料,经过认真仔细地编辑、书写、描图,一块“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板报办成了,让黑板“说了话”,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六、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道德课堂”主要的理念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广泛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自主学习式、小组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提高和改进地理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联系历史,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地理实际问题,但无论如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地理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宜提高学生兴趣和爱好.适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

〔2〕王占琦.《中学地理教学的点滴体会》河南教育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案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教会学生有效地处理信息,保持地埋学习可浓厚兴趣。这里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经验性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地理科学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黄河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诗文、电影及有关的歌曲中,对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一是能根据地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人海口、长度、年径流量、流经省区、地形区、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二是能分析黄河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忧患。

(二)能力目标。一是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二是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三)情感目标。一是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是通过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黄河断流的情况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黄河的现状及黄河的危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宜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教学程序(截取部分教学实录)

(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

(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

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

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

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六、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首先,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内交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快乐课堂;构建策略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的、难懂的,是学生普遍感觉头痛的一门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快乐课堂倡导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肯定自己,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积累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情境导入,感受快乐

情境导入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决定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到数学不是那么死板教条,而是生动活泼有趣的. 同时借助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能够培养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1. 以游戏方式为导入切点

游戏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动力. 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游戏的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玩“24点”游戏. 游戏规则:每组四人,一副扑克牌,先由组长抽出四张,谁先列式算出得数为24即为胜者,记5分并取得抽牌权,以此类推,得分最高者获得组内出线权,然后由各组的第一名进行PK,评出班级第一名,并将各组总积分进行比较评出最佳小组. 这样在游戏中每一名学生的精神都高度集中,既想让自己取得好成绩,又想为小组取得好荣誉,从而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对于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了更深的掌握,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以生活实例为教学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例作为引入新课的素材,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同时运用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让数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所服务.

如在学习八年级“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学校教学楼、学生的照片、长方形、汉字、数字、字母等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对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举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一个在方格纸上只画出一半的卡通人物,让学生补充完整,学生借助于已有轴对称的经验,可以很轻松地补充出来.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补,从而也就让学生在快乐中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感觉到学习是那么的轻松自然.

新知学习,体验快乐

新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才是构建快乐课堂的基础. 所以教学时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猜想与验证来获取新知,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1. 动手实践是快乐的源泉

数学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如在学习七年级“从三个方向看”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空间问题,如果只是教师通过讲或展示,而不让学生真正得去试一试,那么不可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等方式初步认知从三个方向看的效果,画出相应的视图.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出一个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的视图,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个组合体的实物形状,然后通过摆一摆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从三个方向看”的理解与掌握.

2. 合作交流是快乐的动力

合作才能共进,交流是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内进行快乐的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更大的成长. 同时在合作中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快乐的学习.

如在学习八年级“矩形、菱形、正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先得到初步的猜想,然后进行证明,分别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方面得出结果. 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来画出关系图或列表展示出它们的异同点. 这样学生在小组内发挥出自己积极的作用,在相互补充和不断完善中学习到了新知识,积累起了活动的经验.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类比的思想,为下一步学习积累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反思升华,享受快乐

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功,提高了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才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始终处于高昂的学习状态中.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从而在不断的矫枉过正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1. 正确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敏感,他们特别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好的评价能够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而不断的打击则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厌学乃至辍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表扬为主,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愉悦的体验,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享受.

如在学习九年级“二次函数”时,由于这一章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又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放慢步子,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来发现、感悟、总结得出性质. 同时要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 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积极、正向的评价,让学生在心理上放松、在态度上重视、在体验中收获、在评价中成长. 如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那么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以A,C,E,P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一问题,优生需要求出所有情况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对于待进步生只要能够求出C点的坐标,求出一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大力夸奖,并鼓励励其再进一步思考与发现.

2. 自我反思促进学生进步

自我反思是成长的表现,“吾日三省吾身”不仅是修养方面的需要,也是学习知识方面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反思中可以感受到积累带来的快乐,由不足总结出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就在反思中获得了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