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经验;教学效率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第一 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间有了爱,学生信任并喜欢教师,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内容,更好的理解接纳教学知识。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接收新班级时,我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记清学生的名字,甚至速度快得让学生感到诧异。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特点显著的学生的名字,如成绩突出或较差的学生的名字。会给学生以新奇感和尊重感,给学生留下比较好的初印象。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指名道姓地批评和提醒,有时效果更好。直呼其名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弄错甚至没有记清学生的名字,会造学生情绪的失落,对老师产生排斥的现象。幽默感也是教学方式的一大特点,适时的、得体的幽默感可以让学生觉得心情愉快,增进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和孩子相处时间增加之后,自然会感受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即使表现一般的学生,也有其亮点所在。应加强对于学困生的关心程度,学会赏识每个孩子。使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即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夸奖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偶尔拍拍他们的肩;和孩子一起玩,如扳手腕等;请他们为老师做些事情―― 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时你故意让着学生一点,并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怕学生不喜欢上你的课?

第二,老师可适时学会偷“懒”, 教师减少知识传授的内容,一定程度的教学过程空缺出来让学生自行完成,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还能体现学生的价值。

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参与观察和思考,并自己表述和动手操作,最终推导出相关的结论。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为了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堂运用一些教学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读书时可齐读,可一条龙读,可小队比赛读,可变换语调读(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等,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教学内容和知识。再例如板书,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重点词写得重重的,加上彩色粉笔的灵活运用,学生会发出会心的笑,对本节课的印象也会变得深刻。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小手如林,可能会出现“虚假繁荣”、“泡沫经济”的现象。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并真正理解题意。作为老师还应善于总结。在为学生讲解体型的时候,为避免学生讲不好,没次序的问题,可要求学生“先理后题”。

总结并提炼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重点运用学生的力量,老师注重引导、启发,把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笔者总结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七个环节:第一,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并给学生简单解读。第二,自学五分钟。第三,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可以说重点知识或有何收获或应注意什么等。规定在展示课上把发言的机会尽量让中等生和学困生。第四,提疑,解答。自学过程中遇到疑惑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全班范围内提出,首先教师应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尽量自行解决,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要讲解。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要通过进一步的启发、点拨促进学生自行解决的能力,不能解决,老师再去点拨、引导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当学生无法提出质疑的问题时,教师应加以追问。第五,课堂总结,知识拓展。对本节的总结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知识的延伸,由老师进行适度拓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第六,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难点。练习由小组长阅题。第七,当堂小测。所测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做到适度、适量 。小测过程需交换座位,异组阅卷,小组长执笔,成绩记入小队平时成绩单。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任何的教学手段的辅助都是围绕着学生主体来展开的,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各方面能力的养成都需要以来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去实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往往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究竟应该通过何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努力。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指的是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希望去展开探索过程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倾向,是实现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内部驱动力,与此同时当好奇心转化成为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三角形,并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好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可以邀请一个学生随意说出自己所量的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回答出另外一个度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老师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知道另外一个角的度数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意思是说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都是通过产生疑问这一个环节而引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良好科学的教学疑问往往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引起学生产生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思维的构建过程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具有创意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抛出,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紧张的思维状态当中。比如说在进行最小公倍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过去的教学经验当中发现,这一节知识点的讲解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内容,也是让学生对算法进行精准深刻理解的关键所在,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许多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思考,为了快速寻找到答案,于是思维就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在课堂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数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赖于教师能够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各项知识点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进行紧密的结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措施,做好双基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掌握好大量的基本概念,法则等等基础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比如说对于分数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就要求学生要对其的基本性质,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以及四则运算有一个精准的了解,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分数的基本概念要做到铭记于心,只有对基本概念拥有正确的认识,其他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二)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脑海当中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没学完一部分知识点内容之后,要及时的做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的准备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比较,让他们脑海当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各项概念的理解,进而能够在新知识点和就知识点当中形成严密的锁链关系,形成脉络清晰的只是网络结构。比如说分数的意义与除法相比较而言拥有者深切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分数的基本性质,比值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也是拥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还需要综合的对各项基本性质进行总结,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完好的串联。

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探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养成。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韩恩荣;漫谈少年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强化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时候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想要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实现有效的学习,需要广大数学教学共同研究讨论具体做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课堂地位的变化,要转变之前学生被动性倾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替身教学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引导其开发智力,肯定学生的观点,解放其双手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发展,以此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点,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能够遇见教学效果,还能够作为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参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述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极为重要,要保证目标适当并且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确定,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要研究学生所经历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情感体验,研究其在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构建、情感形成、态度发展和人格培养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新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设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认识,使其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形象性,实现其层次的推进性。只有形象生动的问题设计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出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循序发展,实现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主体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实践之后能够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化,这种知识认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认识,这样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为长久稳定。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周长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也就是求四条边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展开性质研究,进一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总结性质、归纳定义,确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正方形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正方形周长的特点,确定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是以其行动为开始的,不重视实践和思维发展的练习,就不能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一件事物展开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分析、形象的比较所总结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会让其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所展开的抽象思考和只是概括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研究其特点,在发散其思维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动手活动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更多的学习体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细致设计构建有助于教学实施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更能够强化知识概念给其留下的印象,使其牢固掌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寻找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安排,尽可能的让学生结合多种感官认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多向思维的角度研究问题,使其实现思维的发展,强化其动手能力。

(四)有效的练习设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层次性强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深化知识理解,实现思维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手、脑、口全部参与的学习过程,提升其能力,保证其获得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1.2教育观念落后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进步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现在的教与学不同于往日的教学,学生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但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不肯学习,不肯进步,因此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1.3缺乏教学经验总结与改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大力引导与关注,每个教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由于成长带来的变化。而现阶段,多数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面对所有阶段的学生,这必然是不行的,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能善于总结各阶段学生的教学经验并作出改进,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将会更加顺通。

2.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2.1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改革认识不足,不积极参与。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困难,甚至是寸步难行,分析其原因,离不开一线教师的改革观念。对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同样遇到了这类问题。我们都知道,改革是要“流血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必然是困难重重的,由于一线教师对改革的认识不足,很多一线教师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舒适不肯做出牺牲与改变。这成为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观念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将难以进行下去。

2.2改革方法不合理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以应试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了。应运而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正在被大力推广。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应明确数学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培养自身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让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很多一线教师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总结方法,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所以我们应总结相关经验,让更多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3.1加强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作为教师,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就应做好一系列的应对准备。首先,我们应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树立良好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理论,则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妙。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这不仅仅是简单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更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3.2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地、整体地、持久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节课程的教学时,我们可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们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具体不稳定性的案例,这样便于学生对于这一定理的理解,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从而逐渐爱上数学学习,迈上自主学习之路。从根本上有效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3.3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不够成熟,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师应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性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此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要学会重视难点、易错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各个知识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列“算式”时,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应开展相应的教学引导,首先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状态,并且根据学生较容易理解错误的点来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例如“除”和“除以”的区别。学生很容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混淆词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词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经过学习比较,能够有效地鉴别出“除”和“除以”的区别。经过教师这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能够使学生进行精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效率和质量。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1―0076―01

新课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借鉴中英项目创新、提高的原则,积极开展“数学前置性作业”模式的探究。在“前置性”作业的探究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进行“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形成一种符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1.将课堂教学时间划分:“10分钟+20分钟+10分钟”,课堂前10分钟,交流展示前置性作业,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中间20分钟,解疑、交流,解决生成问题,共同参与交流,进而解决问题;后10分钟,练习、巩固,目的在于应用、内化、提升。

2.学习内容的划分:25%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5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25%是通过教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

3.对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内成员按“1+2+1”的形式组成,“1”指的是学优生,“2”指的是中等生,“1”指的是学困生。

二、“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

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121”课堂模式的实施,将“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做得更细致更具体,形成一套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方法。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从时间的划分、学习小组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划分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方法,并能将这一模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3.通过课题研究,在“121”课堂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课例分析法。通过这些方法,开展及实施小学数学“12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模式构建方面进行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勿容置疑,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和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的原则,有的放矢,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实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尝试和采用“121”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先进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思考;鼓励;实际;全面性 创新性;高度重视;贯彻执行;具体措施 为人师表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达到全面性与创新性呢?我认为:

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

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这就是教师的职责,是适应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标准,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各个方面入手,主动、和谐而又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获得了知识,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是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式、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法;现在实行全面式的教学实际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做到的,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就能实现,即“言必行行必果”。

其次要在标准上能够贯彻执行

新课程改革理论从实施标准是给予明确规定,它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而做出规定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目标而制定的,其中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提出要求,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要在方法上制定具体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教学形式尽可能的多样化,例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声、像、动画等等特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物体动态化。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达到神形兼备的良好效果,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重要的是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应当恰如其分的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加强学困生的及时补救。

针对学困生的不足,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补救;现在的学生数量比较少,教师是能够补充补救过来的,同时也要以数学教研组为中心,重点开展学困生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上进、潜移默化、共同感染,使学困生具有一种别人能学好自己一定能够学好的精神和思想。

最后要在感情上做到为人师表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关心、多加爱护,当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感情方面的关爱。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

第一、教师要思考、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很好的利用已有的条件,比如:教材、参考、影视等等,以优化教学为出发点,思考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兴趣、激发创新;要在开讲时引人入胜,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此问题、引导思考、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第二、学生要鼓励、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就会质疑,提出很多新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创新思维的可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驰骋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具体做到鼓励与培养呢?

1.开课前提问、自定教学目标:在讲课之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确定目标。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实现“我要学”的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多提问是我的重要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课堂气氛就会显得轻松、活跃而且具有成效,感情与知识融于课堂、民主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2.讲课中质疑、引导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要按规律把时间 留给学生思考质疑,说出心中的疑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答。

3.讲课后总结、评价创新成果:总结就能获得经验,经验是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的精华,正确评价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经验,是指导更多课程的关键,对于学生自己质疑的问题成功解答的效果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必须做好课后的经验总结记录,以便日后翻阅参考。

第三、教学要实际、激发创新兴趣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层次,基本做到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因为有了兴趣而学习而思维而创新。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满足学生的创新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虚荣心和兴趣心,主要方式方法从简单到繁琐逐步渗透到各个环节和各个不同的理解能力、理解层面,让学生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融合性和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机会和成就感觉,培养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