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1

工程机械的销售重在产品结构、性能的专家型介绍、销售流程的熟悉和给买家的服务,因此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得到从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所需的营销常识,建立工程机械服务营销的理念,熟悉工程机械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获得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的抓好实训教学的改革,全面构建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高职特色,重点强化工程机械技术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构建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大力开展与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1.2 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尺度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育内容是根据工程机械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对高职教学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尺度,淡化理论教学部分,强化了工程机械技术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业市场对本专业的要求为最终目标来组织实训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训课程的开发设计始终围绕当今社会工程机械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借鉴工程机械4s店的职业培训模式,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突出工程机械销售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的实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工作岗位,再以实际的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工作为主线、按照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归纳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策划和工程机械销售两项工作任务;然后以完成这两项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成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设计。具体思路是:从分析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实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3.1 课堂教学实训

具体形式包括: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策划竞赛等。

1.主题辩论

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全班分组进行,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敏捷思维和思辨能力。对主题辩论实训的分析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评估包括:自评、他评和实训教师的总评。总评主要从商务礼仪、营销知识、论点分析、主题演讲、辩论技巧和总结陈词等方面进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运用在工程机械产品推介上,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顾问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时还可以相互启发、广开思路、相得益彰。

3.策划竞赛

策划竞赛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的销售进行策划,由学生分组制作完成策划方案,并且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台演示自己的策划内容,并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

3.2 电脑模拟实训

由于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大量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直接深入企业,往往给企业造成负担,企业难以接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理论教学更为贴近实践。电化教学能将实践中发生的事例,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象的再现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空洞的语言教学效果更好。

为有效进行电脑模拟实训,可以建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仿真实训室,配备电脑并购置相关的专业教学软件,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环境中演练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从工程机械市场调查、竞争战略制定、营销策略分析,到具体的营销活动组织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实训

案例分析实训,是指任课教师印发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材料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补充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案例汇报,并由老师总结点评。通过案例分析实训,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小组讨论、口头叙述、书面报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案例分析重在学生参与,主要责任由学生承担,强调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效果,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应当是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实训,是把学生放在设定的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工程机械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工程机械市场营销问题,让学生处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和仿真性两个特点。

转贴于

3.4 专题调查实训

工程机械市场调查实训的教学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课堂模拟调查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选取调查方法、模拟实地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提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调查任务来学习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

2.校内实地调查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堂模拟调查之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调查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指导老师处领取一个校内调查的实际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汇报的整个调查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督促下,学生自主完成。

3.校外实地调查

由学校负责联系工程机械4s店等销售企业,承担企业委托的调查任务,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这种方式的教学特征较弱,与课堂教学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调查时间、调查课题的确定都较为被动;但它的真实性是完全的,其课题成果、调查资料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校外实地调查在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5 岗位模拟实训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生办厂;教师指导;企业化运行

中途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力支持并多次在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条件,结合小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社会劳动力容纳量大的特点,选择以培养创办小型企业为目标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本项目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团队为主体,建立一个“广科机械加工厂”。为保证学生在项目训练中能获得预定的能力,制定工厂管理制度,模拟企业运作方式,将学生团队成员按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岗位进行分工,通过学生自己对本工厂产品设计制造以及生产经营的实施过程,使团队每个成员得到训练。

一、团队特色

学生团队方面:参与本项目的学生是通过自愿报名、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共同考查,指导组全体教师共同研究确定的。学生成员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求知欲强,对模具设计及制造或者机械零件加工有浓厚兴趣,对学习高新技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教师团队方面:指导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有的直接来自机械企业生产一线,设计制造经验丰富,是一支“双师”型队伍;其中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人兼具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职称,是一位曾经多年从事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的中型国有企业厂长。

二、现有基本条件

(一)学院及系部领导高度关注并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学生团队成员挑选、指导教师队伍组成、实训基地的保证、训练耗材的供应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二)机械系现有一座1550平方米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内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及通用机械加工设备70多台,价值700百多万元,有由10人组成的实训教学团队及完整的组织机构。

(三)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团队成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结构合理,有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

三、项目特色及创新点

(一)立足现有条件,以本系机械加工实训车间为平台,挑选一批优秀学生,组织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团队,以模具设计制造、通用机械零件加工全过程为载体,组建一个 “机械加工厂”。

(二)本训练项目是借助一个虚拟的工厂组织机构,搭载机械系“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真实实体进行实际运行。在项目训练中,每个同学根据预定的角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老师的“全指导、半指导、零指导”进程中,分别获得模具设计、零件制造、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技术技能,为走上社会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本项目具有“三实一虚”特点。即训练平台(机械系实训车间)真实;团队(学生和老师)真实;训练内容(外来生产业务加工)真实;组织机构(广科机械加工厂)虚拟。

四、项目运行方式

(一)运行目标

以机械系“机械加工实训车间”为真实平台,在虚拟的“广科机械加工厂”组织机构中,对学生团队每个成员加以训练,使他们分别获得模具设计、零件制造、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多种技术技能及素养,为未来独立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二)团队成员分工

1.工作岗位设置。按照机械加工厂生产经营特点,将训练岗位设置为: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加工(含制造工艺设计和加工实操)、生产经营策划、质量管理、物资供应、财务管理7个岗位。

2.学生团队分工

将学生团队5个成员按前述设置的7个岗位进行分工:其中3人分别担任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加工(含制造工艺设计和加工实操);另外2人分别担任生产经营策划和财务管理、物资供应和质量管理。

3.实训指导教师分工

将5位指导教师按前述7个岗位的指导要求进行分工并落实到人,形成文字文件后再在两个团队全体成员会议上宣布,在项目运行中执行。

五、项目实施计划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以对学生进行培训为主,学习安全生产基本规程和加工厂的管理制度,熟悉生产环境和实训车间,了解客户下单签订合同与组织生产的流程。因加工厂条件所限,客户可由教师扮演,预定生产加工两套难度适中的塑料件模具产品,模拟与学生签订加工合同,此部分工作主要由市场部人员负责。其中对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如:客户提品特性,所需材料的性能,产品大致设计方案,加工工艺,产品价格估算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准备。

(二)项目训练阶段

借助机械系机械设计与加工既有平台,按照学生担任的岗位角色,进行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训练。

1.产品设计阶段

主要由工程部人员负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出具模具图纸,确定后续加工工艺方案,估算价格等。

2.备料,进行模具制造,加工模具零件,装配试模等。

3.产品设计汇总,总结解决设计问题。

六、训练方法

按照“全指导、半指导、零指导的”渐进式训练方式开展工作。初期,学生在教师的全面指导下进行工作;中期,学生自己工作,遇到问题时,老师给予指导;后期,学生自己独立开展工作并进行总结,老师给予评价。

七、训练内容

(一)技术类

1.根据用户提供的产品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编制外购件、外协件、标准件清单;

2.按照模具零件图的设计要求,编制生产工艺文件;编制生产准备清单,包括工具、量具、刀具及其它外购物资清单;

3.根据用户提供的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生产工艺文件;编制生产准备清单,包括工具、量具、刀具及其它外购物资清单;

(二)生产类

1.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文件,按照用户提出的时间要求,编制生产计划安排表;

2.根据生产部门的计划安排,按照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内容,组织实施生产。

(三)管理类

1.根据技术部门的物资清单,清点厂内现有物资,缺额所需立即购买,保证按时按量供应生产性物资。

2.按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准确及时收付工厂资金。

3.对生产过程及出厂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检查;

4.对外经营业务策划和实施。

八、项目进度安排

(一)储建阶段

按照《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办法》组建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撰写项目申报材料并按规定程序申报;项目获批后,与机械系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共同商定车间及机床设备使用事项;宣告“广科机械加工厂”成立。

(二)训练准备阶段

对学生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学习安全生产基本规程,熟悉场地和生产环境。购置训练材料,做好训练准备。

(三)项目训练阶段

1.全指导式训练。借助机械系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既有平台,按照学生担任的岗位角色,进行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训练。

2.半指导式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及其它方式对外承接简单模具设计制造和机械零件加工业务。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外业务制造工作。

3.零指导式训练。由指导老师设定项目,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质量进行测评,学生自己作出总结。

(四)项目总结验收阶段

1.项目组成员将前期训练及实践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

2.将在项目训练中设计的图纸、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等技术资料整理成册;

3.撰写发表项目成果论文;

4.向学校相关部门办理“广科机械加工厂”物资及财务交接手续;

5.组织项目验收。

九、结语

开展本项目的研究,就是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将我校以“广科机械加工厂”的活动形式的创新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推广到全专业,扩大受益面,稳定并扩大创新设计教导教师队伍,同时借助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开展这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大力加强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创新作品的设计、制作及其竞赛活动,切实加强对我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将教改教研的成果进一步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以期形成地方院校中富有特色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3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4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

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我们的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有价值的生产经验,了解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参观工厂的先进设备及特种加工,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6.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机械零件的加工

根据实习工厂的产品,选定几种典型零件作为实习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掌握各类机器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工厂中所用的机床,刀具,夹具的工作原理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对典型零件进行重点的分析研究,要求如下:

(1)阅读典型零件的工作图,了解该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及工作条件,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要求,分心零件的结构工艺。

(2)大致了解毛坯的制造工艺过程。

(3)深入了解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找出现场加工工艺。

(4)对主要零件加工工序做进一步的分析。

2.典型零件工艺

(1)箱体零件的加工:了解某机械设备机座、机体的机械加工方法,并纪录其工艺过程。分析箱体零件加工平面与孔系的主要加工方法。

(2)轴类零件的加工:了解轴类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记录其工艺过程。了解某道工序的具体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刀、夹、量具,切削液等)。

3.了解刀、夹、量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常用机床型号及其特点。

4.装配工艺:

1)了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装配工艺;

2)了解化工设备装配后的最终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3)了解主要化工设备零部件在加工车间的检验情况。

三、实习收获及总结

在现场技工师傅,工程师的指导和讲解中,我们对各类车床,铣床,钻床,冲床,磨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应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的零部件,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加工机床进行处理。基于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所了解学习的各类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粗制流程,精加工流程,装备流程,修改处理流程等加工流程。

技工师傅们给我们展示了熟练操作各种机器生产零部件的过程和技巧,其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同小型简单机床是大同小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就一些机床的工作原理,精度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请教了指导师傅,如磨床,钻床等机床具体的功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需要对零部件做处理的方面。

老师在给我们解答疑问的同时,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关于公司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让我们真正正确地认识一个大型机械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各类部门的职能,各工种的职责,各类技术要求,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大型机器公司购置,生产,包装,销售的流程,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我们对各类机器的功能,型号及操作规范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我们就对各自的参观疑问和看法做了初步的交流和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整个机器厂和参观过程做了初步的简短总结,并结合各自在金工实习期间所掌握和了解的机床知识,交流了各自对某些机器的改进或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观点看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做事要认真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目的。

明确校外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让我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校外实习、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工人的角色转变。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令我们思想单纯,同时感到其生活乏味和升学的压力,这使得我们向往社会、向往工作,渴望独立的开拓一片天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

机械工厂认识实习报告【2】在这次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机械厂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有了许多的反思,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基本的动手能力,而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我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参观长江动力机械厂和金秋红日机械厂,了解工厂的工业生产业务,制造大、中、小型各类零部件的机床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的流程。实习期间,认真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安排与同学们分组进行参观学习,认真听取各工厂师傅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各车间的安全细则和规章,学习师傅给我们讲解的各类大型、中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及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 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生产实习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在为期并不太久的几天实践中,我们收获了数不尽的财富,或许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都不会再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了,大家共同维护着集体的利益,积极树立着学校的形象。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 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几天的生产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也不知道这是庆幸还是依恋,但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这次生产实习是有趣的、丰富的、快乐的。我亲身经历了从一块钢板到半成品,成品的伟大转变,我想这是没有去过的同学所难以体会到的。这次实践经历所带给我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长期的学习 使我远离了生产实习,动手能力特别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足。也许有了这次的体验, 会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坦然地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难关。

经过这周的生产实习,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以前在学校了解的知识太狭窄,只把目光停留在仅学的几门专业课上,而且仅有的几门专业课学的也不是很精通。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是动手实验的能力。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学校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一次,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平日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增强了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及团队合作意识。这次实习环境很开放,我们整个专业在一起听讲座,这几天的实习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讨论专业知识,互相帮助。最后,强化了我心中的责任感以及认真对事的态度的问题。在车间工作的两天,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当你处在这个岗位上的时候,就必须有这个岗位上的责任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闻多见。一以贯之”,学什么东西一定要注重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墨子的“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实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明确实训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实训,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重视操作技能训练,认真听取实训指导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并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细心操作,重视实训的个人总结;遵守实训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探索

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其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1]。因此如何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地应用到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通过项目任务的布置与开展实现高效课堂。传统课堂由于教学方法与内容都相对单一,导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习项目任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积极探索。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变到主动,实现从学深化到会学。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多是各自学习,缺少适当的交流与合作,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各种类型的项目任务都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在进行项目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自己在小组中的具体任务,而且会认识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任务的最终结果,从而积极与小组其他成员展开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其应用到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后虽掌握了一定程度专业知识,但知识运用能力相对欠缺。而在项目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任务情境中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提升[2]。

2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会导致课堂效率与质量出现明显下降的问题。一方面,在长期被动学习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教师怎么讲就怎么学、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很少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学生对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缺乏足够认识,对学习这门课程没有明确目标,不知道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和终点是什么。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很少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听教师讲课或者直接做别的事情。

2.2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尽管高职教育在进行全方位改革,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实质性更新与丰富,教学方法依旧传统单一。一方面,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实践部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局限在理论教学上,教师通常不会从实践内容角度更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导致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自己为中心[3]。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难以应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质量不断降低。

3“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做好项目导入工作

想要促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更好地应用,就要做好项目导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多方面因素科学选取项目方向与内容,导入有价值的项目。首先,所导入的项目一方面要符合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要迎合具体岗位的工作需求,即项目应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4]。其次,所导入的项目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后,所导入的项目要层次分明,各个子任务之间的联系应贯通,以此保证教师更好地完成项目导入工作,而科学的项目导入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项目方案

机械制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机械制造设计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者、参与者、实践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辅助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自行设计一个小项目,提高学生制定项目方案的能力,方便学习掌握课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在该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素材的筛选,提高项目设计针对性,避免设计过程过于盲目。在具体设计项目方案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例如,小组设计项目为掌握某个机械设备传动设计的基本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参数、类型、型号及设计方法等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主动学习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使用设计指导书,并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完整的完成项目设计。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小组以5~8人为宜,且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形成互补局面,方便学生讨论及后续学习。当小组间存在不同结论时,教师要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及项目实践能力。

3.3做好方案分析修改工作

学生在项目设计方面较为缺乏经验,教师需要借助项目和具体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方案设计,以此提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效果。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理念、方案、成果等相关内容,为学生深入探究提供帮助。通过不同小组成员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加深项目研究深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小组互动、全班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机械制造项目,有助于形成全面思考的思维逻辑和健康的人格。在进行方案分析和修改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指导者、帮助者角色,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适当的范围内,避免过于“天马行空”,还需要把握好整个教学流程,有效推动相关教学实施,既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又要在最终环节中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找到项目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不足,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判,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熟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懂得设计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3.4做好任务驱动工作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具体任务的开展,教师要做好任务设计工作,用高质量的任务内容和高效的教学手段驱动教学开展和学生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做好任务内容设计工作。应该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实际工作技能需求设计任务内容,保证任务难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任务中来,教师应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活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任务。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小组分工。想要提高任务开展的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时为了起到更好地训练效果,教师应引导每一个小组做好组内分工,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以音视频形式展现出来,创设出良好的任务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教师要认识到将教学内容“项目任务化”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机械制造技能探究任务,驱动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技能双提升。

3.5做好总结报告工作

在项目任务教学后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做好总结报告工作。一方面,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学生需要对自己此次实训任务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在项目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总结出一定的成功经验。使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有更深刻地认识与掌握,逐步理解与掌握机械制造工作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首先,将实操能力放在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出发点进行评价。其次,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项目任务实训表现为主体,结合最终的总结报告成绩对学生科学地评价。最后,针对项目任务实训成绩,教师需要以实操表现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项目任务工作态度、知识运用的效率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科学。

4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科学教学方法,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将其应用到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十分必要。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促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应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翔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设计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6):121-122.

[2]李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导入情景式教学模式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4(19):34-35.

[3]贺会敏.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4(8):294-295.

机械实训报告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作用;效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条件

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39-02

1 作用和意义

本次设计的机床的卡(夹)盘液压系统设计,运用液压传动系统地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设计通过对卡盘液压系统地工作循环和工况分析计算其技术参数,来选择系统的回路、元件、附件等。本次设计中完成一个集成块由两组液压阀的顺序动作来保证系统地高压和低压工作需要,而且在夹盘夹紧保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系统压力,通过选用蓄能器来防止夹紧保压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而且也吸收了系统在工作中的压力冲击。该液压系统在满足原有的要求的情况下实现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的要求。

也可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液压卡盘的工作原理及内部结构,在多元化教学的今天,尤其是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将此次研究的详细过程做为液压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具,一个教学项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发展较晚的技术。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的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速度、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械及自动生产线。从而使它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机械行业及机械加工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效先进的生产力成为了相应加工行业的主力军。在普通机械加工领域上,液压卡盘装置在车床上的应用,夹持力适中成为了主导思想。液压卡盘的诞生大幅提高单机效率,同时夹持精度高,大幅度降低成品报废率。

在人工成本日益增加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管销费用越来越大,就要求工厂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越多的车床生产厂家开始选用油浴送料机和数控车床液压自动化改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1人负责多台车床和料机,最终达到减少生产人工成本。

此项目在国内以及国际机械加工领域发日益成熟,在我国已有多家机械生产厂商开发此项目,但在产品的创新方面以及对相应技术的合理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发展空间。

3 研究内容

本次设计机床的夹盘液压系统,运用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各方面知识,通过对夹盘液压系统的工作循环和工况计算其技术参数,选择系统的回路、元件、附件等。在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系统质量轻、体积小、性能完善,维护方便。

研究过程及步骤:

3.1 液压系统设计

(1)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

(2)液压系统的功能设计;

①工况分析;②夹盘工作技术参数;

(3)执行元件流量的确定。

3.2 液压系统方案确定和原理图的拟定

基本方案的确定:

①右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②调速方案的分析和选择;③油源形式的分析与选择;④液压回路的分析、选择与合成;⑤液压原理图的拟定与设计。

3.3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1)液压泵的确定:

①液压泵的类型选择;②液压泵的计算与选择;③液压泵站组件的选择;

(2)液压控制阀的确定;

(3)液压附件的计算和选择:

①蓄能器的选择;②过滤器的确定;③确定油箱容积;④确定管件的尺寸。

3.4 液压油的选择与维护

(1)液压油的种类;

(2)设备拥有的选择;

(3)液压油的维护:

①防止油污染;②防止空气混入;③控制液压油的使用温度;

(4)密封装置的维护。

3.5 计算液压系统技术性能参数

(1)验算压力损失:

夹盘油缸的压力及损失验算;

(2)估计系统效率;

(3)系统的发热和散热计算。

3.6 液压控制专职的设计

(1)液压控制方式的确定:

①液压控制装置的集成方式;②液压控制装置的叠加阀式集成;

(2)集成块设计。

3.7 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修

(1)液压系统的安装:

①液压元件的安装;②液压缸的安装;③液压泵的安装;④液压器的安装;⑤油管的安装;

(2)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①保持液压油的清洁;②排除系统中的气体;③系统油温适当;④保证系统中有足够的油量;

(3)系统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总结出:至少需要配置4大部分:三爪液压卡盘、主轴连接套、油压回转器及液压泵站的完成,如图1所示。

4 研究方法

1)现场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实验研究法;

4)问卷调查法;

5)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总结、教学反思、集体研讨等方法进行。这些研究方法基本要贯穿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

5 研究进度计划(含预期目标、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进行任务分工;

2)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课程研究理论,主要有课题开发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要求及一般步骤,进一步更新观念,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主要目标的思想;

3)完成课题设计和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起始阶段。

1)从市场和企业调研入手,在这个阶段,主要走访渤船重工、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透平厂、山海关船厂等多家附近著名企业,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人事干部、员工的交流、沟通,了解液压夹具在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情况,及改造结构特点;

2)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此项目建设、课题小结、结构设计。

第三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实验阶段。

1)分析项目要求,明确项目目标。分析确定项目,讨论项目具体实施过程。整个改造系统比较复杂,是理实结合的典型项目;

2)进一步分工完成项目各部分元件、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的编写,在编写之前,课题组成员将这项目都实际操作一遍。大大提高此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3)对目前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做法及思考加以反思,积极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结题阶段。

研究内容:按数控机床液压夹具改造项目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收集,进行理实一体化的研究课题成果展示,完成论文汇总和成果汇编,并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

6 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

6.1 研究工作基础 课题负责人已参加过理实一体化学习培训,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校建设中,《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核心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分别具备液压传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此项目的完成应该具备相当实力。

比较完善的液压实训中心,还有“校中厂”机加实训中心等。例如,液压综合实验台如图2所示,和ck6132型数控车床如图3所示。

6.2 研究的外部条件 在研究过程中, 有部分成熟技术可以借鉴,充分开发、充分利用液压实训基地和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及机加实训中心的教学设备和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现有“校中厂”校办实习工厂,还有锦西泵业基地,葫芦岛船舶重工(液压与气压泵的生产车间)等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地方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合作,提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问答.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