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工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路工实训总结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34-02

完全学分制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1]。这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强调了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有权自主选择授课教师,有利于能力较强的同学提前毕业,并可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延迟毕业。在我国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完全学分制无疑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从而得到了我国高校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快捷与舒适的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创造了良好的职业前景[2],进而使得有大量的学生选择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作为该专业必须的实践课程之一的线路工程实习,其实践项目主要是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的环节,相关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均是以理论探讨结合实验检验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的,突出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但上述教学课程方案是在学年学分制培养计划下制定的。因此,在完全学分制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如何使线路工程实习有效地适应新的课程方案,进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相关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为实例,分析了完全学分制下线路工程实习面临的问题,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和实践摸索,提出采用模块化组合的实验内容的教学思路,并给出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完全学分制下线路工程实习面临的问题

1.学生选课与课时压缩。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由于学生是自由选课,随机组合性强,使得实践环节往往呈现课程班级化,这有别于以往教学中的行政班级即按照年级和专业划分的班级;而且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大,造成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掌握较差,不利于相关实践内容的制定与实施。此外,完全学分制使得相关课程内容被压缩压缩且学时也有所减少,课程呈现了小型化的特点,但现实中往往是将现有的课程拆分成为多个课程,因此,学生实际上所学的内容有增无减,如何实现正确的课程学习顺序,避免重复学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交通运输类带来的专业理解问题。由于完全学分制选课实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模式,使得学生在一个学科体系下,可以进行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虽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且提升其专业素质,但对授课教师而言,如何使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外专业同学有效地掌握本专业的课程,无疑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专业的理解也日新月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更新相应的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如对交通工程专业而言,虽然现在有比较先进的运输方式为350km/h的高速铁路,但国际上已提出高速管道交通的概念,其时速可达800km/h,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二、线路工程实践环节模块化的思路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线路工程实践环节主要采用“模块化”实习教学的新模式,即将该实践环节划分成若干模块,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着重突出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实涉及轨道结构、设备及巡检实习,线路、道岔几何尺寸,检查线路单项作业,道岔单项作业,小型机具的使用等5个模块的实习内容。

1.轨道结构和设备实习模块。本模块可以使学生对不同基础的线路结构、常见道床和扣件的类型和结构、常见设备(温度调节器、护轮轨等)以及站场线路等线路设计中的重点概念和难点问题达到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利用上海申通地铁龙阳路实训线路,首先,深化对有砟轨道、无砟轨道、新型减振轨道的结构理解与认识;其次,针对目前现有地铁线路中安装了诸多类型的钢轨扣件的现状,对实训线路安装的DT型扣件、传统扣件、减振扣件中相关的螺栓、橡胶垫板、弹条、螺旋道钉等零部件的安装方法与作用特点进行学习,加深对课题理论知识的掌握;最后,对常用设备如桥上无缝线路使用的温度调节器、保证列车车轮行驶方向而使用的护轮轨、增强线路横向稳定性而使用的轨撑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增加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2.线路及道岔几何尺寸检查实习模块。本模块包含线路轨道几何形位的检查、曲线正矢检查、钢轨磨耗检查、轨缝检查等内容。其中,着重对轨道几何形位检查方法进行介绍,通过对轨道几何检查模拟系统、小型轨道几何检查车、轨面平直仪、钢轨波磨测量小车等设备使用方法的介绍,分析测量波形输出图形的含义,掌握各单项不平顺超限峰值、超限长度以及各超限与病害的对应关系及修复方法,并需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养护维修方案。此外,加强轨道质量指数在线路快速养护维修中的应用,着重对月度日常养护计划的编制、作业效果评估、年度综合维修编制的指导以及线路设备质量的均衡性考核等方面的应用的介绍,夯实学生在日后就业实践的相关基础。

3.线路单项作业实践模块。此模块从实际养护作业内容出发,针对大型养护机械与小型养护机械取代了大量手工作业的实际,介绍包括道床清筛、道镐和电动捣固棒捣固、扣件涂油及更换、轨枕抽换、线路起道和拨道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养护理念与方法,如线路拨道作业,采用齿条式起道机进行横卧拨道,一般需要2~3人进行操作,但此种拨道方式不可同时使用多台,否则易出现钢轨水平硬弯,造成线路病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须注意每次拨量不宜超过20mm,通过类似上述对具体作业模块的讲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激发其研究兴趣。

4.道岔单项作业实习模块,针对整个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展开,具体包括道岔轨距拉杆安装、道岔支距整改、道岔密贴调整、道岔起道和拨道,重点对道岔病害进行防治,通过对尖轨跳动病害原因如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桥型垫板损坏、尖轨根端凸台压溃等进行分析,讲解相应的预防与整治措施,如更换部件、加强捣鼓质量、调直拱腰尖轨等,使相应的实习内容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部分,达到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5.对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小型机具设备设计相应的实习模块,使得学生掌握液压起道机和拨道机、弯轨器、轨缝调整器、电动钻孔机、锯轨机、电动捣固棒等养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强调使用注意事项,如液压捣固机使用前须检查各部件是否完整、松动以及失效等,使用中要观察各个部件是否正常、有无杂音和异响等,使用后须切断捣固机电源等,进而达到以点带面、交互式、原创性学习与锻炼的目的,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根据上述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须辅以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具体如下。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由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必须辅以导师制,这有别于现行研究生导师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目的,其设置目的往往是为了减少本科生学习的盲目性,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需要本科生导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意愿和专业培养计划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专业课程进行选择,并指导学生对就业去向、企业意愿等问题进行调研。此外,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网上公开课、精品课程网站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进行模块化实验时,需要注意模块知识的先后次序,如轨道结构和设备实习模块需首先进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际的设备情况,并与理论相结合进行实践活动;并且,在其他模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线路轨道几何形位测量、线路起道等内容,学生需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不断扩展,并强化了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性实验方案的指导,保证相应的实践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此外,将相关科研项目与有关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炼出相应的科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其过程往往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主动分析为特征,自主的凝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这也与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政策相符合。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科研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相关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针对完全学分制下线路工程实习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相关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并针对教学方法的相关环节采用了不同的改进方法来修正现存的问题,实现了完全学分制下线路工程实习模块化教学思路能够有效实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施工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后期的运行,只有积极重视质量管控措施,对各个环节工作加强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供电企业要从根源入手,强化工程项目勘察与设计管理,提高施工管理力度,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输电线路工程。

1 110kV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问题关键点

110kV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多个工序环节,而且各个工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应该成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核心点。

1.1 前期勘察与设计不合格

110kV输电线路勘察与设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勘测为设计提供依据,这就要求勘测提供最为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信息等,然而,现实中的输电线路勘察存在多种问题,出现了勘察工作不到位,提供的数据精准度不足,甚至偏离工程实际情况,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输电线路的设计与工程实地不相符,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出现了输电线路设计图无法满足后期施工的现象,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充分,为工程的后期建设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1.2 杆塔施工不规范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杆塔施工尤为关键,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杆塔施工不规范、不遵照规律施工,甚至违规操作等问题。杆塔实际架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础埋设不达标、不规范等现象,一些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甚至不惜使用劣质杆塔材料,影响后续施工,或者出现了杆塔埋设深度不够,杆塔地基不稳固等问题。

1.3 线路施工问题丛生

线路架设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两大问题,第一,T接方式偏离输电线路,从而极大地威胁到线路初始位置、末端部位等的电力的传输,电力系统电力传输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安全供电。第二,相位变化。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相位变化,这种变化最容易出现在用户端,从而影响用户的安全、稳定用电,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输电线路面临风险。

同时,线路架设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短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线路架空最后有混接、交叉连接等问题,从而造成电路连通后,短路现象频发,甚至带来了引爆风险。

2 110kV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线路勘测质量控制

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需要做好勘测工作,可以说勘测是一切设计、施工的依据,因为通过对施工环境、地区交通情况、用电负荷等的勘测与调查,统计与总结出成套的数据系统,才能为后期的线路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设计单位才能根据勘测数据,在综合权衡经济效益、成本、工期、工程质量等的基础上来科学设计图纸。同时,通过对施工环境的勘测也能明确该地域环境安全水平、交通状况等,这样也能为工程施工的安排与部署提供指导,缩短运输距离,控制施工成本。

2.2 杆塔施工质量

杆塔是支撑线路的基础设施,杆塔施工质量关系到输电线路的安全与质量,电力企业必须意识到杆塔施工的基础性地位,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质量管控:

(1)规范施工。杆塔施工必须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参照设计图,再结合工程所处环境,保证设计图同工程现场情况一致,按照设计规定的质量指标开展施工,重点防范杆塔倾倒、沉降等现象,对于图纸中的重点标识,施工中必须重点注意。

根据勘测数据来埋设杆塔,科学把握埋设深度、杆塔高程等,从而供应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杆塔基础。

(2)塔基质量控制。要重点从杆塔的正面、侧面等关键面展开施工,确保各面施工都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科学控制塔基的坡度,增强其牢固度与稳定性。要严格控制杆塔基础下沉,而且要抵御外力袭击,钢混基础结构是杆塔地基常用的结构,其中要重点做好岩石地基的施工,勘测好塔基部位的岩石,分析其同勘察结果、设计报告之间有无差异,当发现出入较大时则有必要进行设计变更,同时,在岩石钻孔注浆过程中要保护岩石的完整性,结构不受损,同时,也要对锚筋的配设方位来审核。

(3)优化塔脚。现实的输电线路施工中,需要对踏脚进行积极地优化处理,实际杆塔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起伏不平的山地地形,例如:高耸的山地等,则要积极调控杆塔的正侧面根开,控制地基层面土方的挖掘量,当遇到坡度较大、较陡的地基,当发现杆塔踏脚之间高差较大,无法有效平衡时,则应该提高长脚基础中立柱的高度,以此对高差进行平衡,或者制作特殊地基基面,也可以从短脚地基入手,在基面来挖出适量的土方。

(4)排水沟施工。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基面的排水工作,为其创造一个相对畅通的排水环境,及时排除坡面的雨水、洪水等,控制大自然水体对坡面基面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当发现杆塔处于起伏不平的地形条件中,而且塔位在山包等位置,则应在塔位上坡侧距挖方,而且坡顶水平距离要在3m以上,根据山体的走势等来对应设计一个环形的排水沟渠,利用该沟渠收集、拦截来自于坡体和坡面的一切水体。

2.3 线路架设施工

输电线路架设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为了确保架设质量,在掌握相关的架设技术的同时,最关键是要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架设施工前要做好一切地面准备工作,例如:参照设计图纸筹备好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线路等,而且要预先进行材料与线路等的质检工作,要从根源上保证其质量,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进行架设,根据设计图纸来准确地定位不同线路、设备等的架设位置,可以利用架线机械,凭借张力来将各个线路架设于杆塔的各个位置,其中要注意选择科学的接线模式,从始端、终端等关键部位都要进行接线质检,使其达到架线指标,而且还要注意把握架线中的相位,整个架线过程中最关键是要确保规范性、技术性、专业性。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的控制与把握,例如:线路的弯曲度不能超过2%,线路也要保持完好,没有任何裂缝、断裂等现象,控制弧垂误差。整个的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中,紧线环节至关重要,需要检查地基混凝土强度,强度值达到特定标准后,同时各个结构都已经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后才能进行紧线施工,而且要在耐张杆塔张力的反方向,设置临时拉线,控制杆塔的不良受力。

3 结束语

110kV输电线路在实际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多种质量问题,作为一个多环节相联系的施工工程,电力企业要积极重视输电线路管理,加大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从基础勘测阶段入手,分析勘测时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勘测与设计环节的联系,加强双方的相互支持与指导作用,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黄立新.输配电线路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经翔飞.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

[3]李艳超.邵府220kV输电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学 项目设计 一体化 教学改革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83-02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我校自建设示范院校开始积极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应具备:教师一体化,即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践指导教师;教材一体化,即教材既是理论课教材又是实训课教材;教学过程一体化,即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的模式。

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就是通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及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方式,加强岗位实训,采用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教材,以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为中心环节的授课方式。主客体角色的转变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电机及拖动》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自推行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电机及拖动》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电机及拖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项目和学习情景的一体化教学。

2.编写《电机及拖动》一体化教材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了《电机及拖动一体化教材》,是实施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了《电机及拖动一体化教材》。在编写《电机及拖动一体化教材》时,我们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技术及应用》、《安全用电》、《维修电工生产实习》、《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进行了合理取舍,并添加了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今天的《电机及拖动一体化教材》。

3.培养“双师型”师资

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学校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使学校现在拥有了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建设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心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自2006年以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力拖动、电工电子、单片机及PLC、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焊接、汽车构造、汽车电气等一体化教学中心,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电机及拖动》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开发与具体应用

1.现场参观

《电机及拖动》的对象是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对电气控制的要求是设计电气控制电路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基础,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是实现生产机械自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为此,必须组织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准备好机械部件及电机、电器的名称卡片或标牌。学生通过参观项目设计方案。

2.理论准备

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录像教学和投影教学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充实,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抓住每种控制线路的特点重点讲解。一方面,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无论怎样复杂,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一般性的通用环节,如正转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点动控制、时间控制等基本控制环节,这些环节学生都很熟悉,往往只要稍加点化,学生即可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由于其加工工艺、控制要求或设计者的构思不同,有独特的部分,这种独特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重点地突破这一难点,整个控制线路就迎刃而解。讲清机械与电器的联动,是讲授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的关键。与机械联动的电器在何种情况下动作,哪些触头闭合,哪些触头断开,学生很难明白,直接影响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讲清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着重于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学生熟悉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其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控制线路图、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故障的能力。生产机械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线路也是千变万化的,线路出现的故障更是变幻莫测。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从读图方法、线路原理及其故障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做到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到电工专业实习室进行电气配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在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模拟示教板上进行排故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二是到实习工厂进行实际应用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掌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结 语

实施《电机及拖动》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基本上做到以项目设计为中心、以学生能力提高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中心、以教、学、做一体为主要形式的组织教学。《电机及拖动》项目设计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作为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式的趋势已不可动摇。

参考文献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维修电工;心得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36-01

《维修电工技能》是电工专业一门包含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技能操作的训练,要以理论来指导技能,并以技能来验证理论,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维修电工技能》这门课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在不影响知识连贯性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从实际出发,采用理论与技能穿插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整合。

考虑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在制定学期初的教学计划时,可对教学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低压电器元件是基础,主要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讲授服务,内容多而枯燥,教学时间长,这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当要在线路中应用时,学生又忘记了,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针对这种情况,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如将讲低压电器器件时,先将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这几个元器件,以结构、作用、工作原理、电气符号、型号、选用为主,结合实物元件把各部分剖析给学生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再趁热打铁,讲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点动控制、连续运行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线路的内容。当学生把这部分内容扎实的掌握之后,再讲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等,再讲解复杂的控制线路。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按照教材章节进行讲解效果好。

《维修电工技能》是一门包含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紧接着安排相关的实训课程,并补充实训中需要而理论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例如教材前面章节为对常用低压电器的介绍。这一部分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各电压电器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图形及文字符号,及在电路中发挥的作用,使用、维护、选用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介绍完一个低压电器,就安排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一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印证,达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程教学还与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工作紧密相关。课程中教授的内容,在维修电工考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都需要考取维修电工技能证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跟学生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以此给学生适当施加一些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同时考虑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重点。笔者在从事《维修电工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曾参与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的考前培训工作。对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考核内容有较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学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相结合,有目的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而技能鉴定考核时需要掌握的内容。比如,理论教学时,增加配盘接线时电气控制原理图中节点的标放位置、接线方式、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硬线接线时折线、接线的标准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真正掌握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有所得,为将来的技能鉴定,甚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各种媒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维修电工技能》课程,理论内容枯燥,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由于害怕触电而不敢轻易动手,从而对技能训练操作失去兴趣;部分对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基本控制线路反复训练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气控制这门课程学习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介绍低压电器时,利用挂图不仅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电器的内部构造,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电器有了一个形象的图形,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变拆边讲,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介绍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线路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效果,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线路原理,又将枯燥的线路分析变得有趣,学生也乐于学。

2 多带学生参观实习车间中各种机床、配电柜的电气控制线路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对技能训练兴趣浓厚,特别是希望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得到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将学生多带到车间和生产现场,让他们了解实际生产车间的状况,以及自己所学知识在现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回到课堂时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技能训练中。

3 通过通电测试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了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提高《维修电工技能》课程教学效果的各种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摸索、实验、反馈、调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随着维修电工技能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的日趋丰富,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初级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 输电线路施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43-02

随着输电线路工程应用技术日异月新,企业对于输电线路施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十五年既是电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输配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线路施工是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具备制定线路施工方案、组织输电线路施工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高压输电线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大影响。

一、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

高职院校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电力工业电网建设,掌握电气、力学、电力线路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输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检修等技能,能胜任电网企业、供用电企业和电力建设企业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与检修等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为线路施工、线路施工管理、线路施工监理等,这些工作岗位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现场操作性强。例如线路施工中的基础测量、基坑开挖与混凝土浇制、组立杆塔、放线紧线、金具安装以及线路运行与维护中的缺陷检修,都必须在输电线路现场进行。

二是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线路施工中一个标段线路长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而且几乎都在野外作业,不仅风餐露宿,还经常会面临恶劣的天气。

三是作业条件复杂。施工场地人员多、设备杂,例如混凝土浇制需要大量的动力设备和浇制设备,开挖杆塔基础需要大型的挖掘设备等。

四是讲究团队合作。每项工作任务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少则需要几人,多则需要几十人,必须分工明确且团结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五是安全责任重。由于线路施工属于高危作业,不管是施工或检修,都要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和专人监护。

二、线路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来看,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纯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其教学安排在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既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的线路施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由于高职院校逐年扩招,招生录取分数线一般都不到高考总分的一半,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偏差,特别是理工科,甚至出现“零起点”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他们往往无法适应教学要求,最终陷入“学不会――无信心――不努力――更学不会”的恶性循环。

(二)学生感知知识和技能困难

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局限在室内,教学手段主要使用板书或者采用图片、器材展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经常似懂非懂,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因此,学生往往感觉线路施工课程“抽象、枯燥、乏味”。

(三)实训有一定的随意性

长期以来实训被认为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仅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质量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这导致实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缺乏项目的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眼看手不动,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职业心态还有待培养,应该让学生以一种职业者的心态去进行技能学习。

(四)教学手段和考核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习惯于把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单方面被动地听讲,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在课程结束时采用以笔试为主、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小实训项目报告为辅的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线路施工课程教学设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课程的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情境

在对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线路施工作业全过程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梳理,提炼线路施工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构建学习情境而后设计课程教学情境(如表1所示)。

(三)实施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

1.任务项目导入。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本次项目的内容,并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项目有整体了解和认识,同时明确完成该项目任务可以达到的相关职业能力,让学生做好项目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2.任务驱动。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项目任务的难度,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均设组长一名,组员4-6名。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经过小组协商自主选择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详尽计划。

3.任务实施。小组成员根据制定的计划和分工情况实施任务,对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由小组成员之间沟通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提出合理的预判和应对的方法。

4.展示成果及评价交流。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将学习成果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交流。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依据,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汤晓青,杨 力.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4]李盛林.线路施工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12JGY09)

线路工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项目评价

项目学习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提高成就目标。项目学习可以成为概念的教与学所赖以存在的学习的中心环节,而不仅仅是在努力学习过程之后进行的一种辅的充实。现将具体的项目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分析如下:

一、项目名称

电力拖动―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分析与安装原理图: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以项目教学法为指导,在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提高电力拖动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设计理念

采用项目教学电力拖动―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分析与安装,师生通过该项目教学活动,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立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训练,突出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

3.任务分析

(1)能够读懂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原理图;

(2)能正确操作机床,按原理图要求进行检验和维修;

(3)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

(4)操作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贯彻质量、安全及生产现场的5S标准要求等。

4.学生分析

(1)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

(2)学生进行该项目之前已经学习了电力拖动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基本的控制线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该线路图的实用价值;

(2)掌握各个元器件规格的选择;

(3)掌握该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4)会分析机床中一些类似线路的故障并学会排除故障;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操作机床,并会检查维修;

(2)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方法能力);

(3)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和技术创新(社会能力);

(4)能收集、分析、提炼材料(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电力拖动―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项目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意识。

4.项目重点

(1)线路的分析及其原理;

(2)线路的设计原理、故障分析;

(3)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的实施。

5.项目难点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3)线路的创意与创新。

四、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计划与时间分配

(1)项目任务:读图

知识、技能:电力拖动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能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组长进行总结,并选一代表回答教师提问。

教师活动:积极引导。

学时:0.5

(2)项目任务:线路原理图的分析设计

知识、技能:电气线路设计基本知识;分析原理图的能力;分解原理图的能力;生产常识、电力拖动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分析设计的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设计;比较各组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学时:1

(3)项目任务:确定元件的规格

知识、技能:生产常识、电力拖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能力;会查阅资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分析设计的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设计;比较各组分析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学时:0.5

(4)项目任务:检查

知识、技能:检查各个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检查线路原理图的正确性;

学生活动:小组内自由组合去分解检查;

教师活动:模拟演示;巡回指导;辅导答疑;

学时:1

(5)项目任务:接线与检验,通电试车

知识、技能:接线的工艺要求;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方法的选择;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进行检测与分析,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活动:指导、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确定接线正确性;

学时:3

2.项目实施组织过程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机床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工作为项目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诸如机床哪些地方用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自动往返控制线路中包含哪些基本控制线路?再让其讨论如何在学过的基本控制线路图上进行改进,这样学生非常有兴趣、有积极性。在项目实施之后,要注意项目的梯度,也就是说项目难度逐步增大,让学生由简入难、由浅入深。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其他能力等。

(1)示范项目

在让学生分析设计安装之前,可以先参观一些机床的运行实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2)实训项目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分析与安装。

(3)组建学习小组

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项目小组(按每班40人计算),然后由教师再进行调整,以互补的形式让学生合理地搭配,每组5名同学,每组设立项目组长――“项目经理”(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每组模拟一家某机床企业(由各小组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自己命名),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

(4)执行项目任务

各组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根据客户(教师)需求,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归纳分析、团结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各组将自己的分析设计方案交客户(教师)评选,并对分析设计过程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分析设计方案,进一步改进分析设计方案。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一是对项目活动成果评价,如计划合理性,项目完成情况及方案的质量等;二是对学生项目活动中表现情况评价,如小组合作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性等方面,通过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供他人借鉴;另一方面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弥补。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协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能力。项目教学中完成一个项目需要一个组中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要集所有成员的共同智慧,参与项目的实施。教师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指出问题的所在与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实施方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价中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6)项目展示

对于优秀项目作品,可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展示,例如在校内橱窗进行展览,制作专门展版,送给学校的领导、老师及来校参观的领导和朋友们,或在招生宣传时送给毕业生及其家长等等。当同学们欣赏自己的项目成果时,表扬和赞赏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通过展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好的成功教育。

综上所述,通过项目实施,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经过众多职业教育学家、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职业教师积极的理论研究、广泛的实践探索,不但可以动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多大幅度的提高。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