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言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作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作发言稿

合作发言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xxx学院与xxx公司“工学结合、跟岗实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始启动,我谨代表xxx公司全体员工,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到我公司跟岗实践,我公司将为广大同学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理任务需要,我公司与xxx院经过沟通协商,决定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跟岗实践”,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必将成为双方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工学结合、跟岗实践”是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和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很好的发挥企业优势,为学院和广大同学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公司的发展、加快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我公司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给予大力支持,到我公司将对参加跟岗实践的同学尽可能的提供优厚的条件,让广大同学真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希望广大同学珍惜本次“工学结合、跟岗实践”的难得机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主动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努力成为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希望院方领导及负责人大力推荐,把更多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推荐到我公司工作。

我坚信,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协议的框架内,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充分展开各种合作,一定能够共同把合作推向新的高度,达成双方互利共赢,为我市监理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合作发言稿范文2

一、银政合作基本情况

自年月银政合作启动以来,我们市邮政储蓄银行本着“互信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切实增强合作、发展意识,结合当地经济实际,采取更加各种得力措施,共同推进新型银政银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和巩固提升。

首先,建立和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一是建立银政银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有关金融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组织召开,重点协调解决银政银企合作中有关资金融通、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债权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推进银政银企合作健康发展;政府通报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及需要金融支持的有关问题,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发展与改革情况、信贷政策以及金融管理规程、信贷政策、信贷审批管理程序、新的金融产品等工作;企业交流行业情况、内部管理等各方面信息,逐步形成银政、银企互相沟通、互相信任、共赢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二是建立信息月报制度。我行应将存款(储蓄)、贷款(总额、增减)等情况报表、信贷情况文字分析和建议报告等,定期报送市金融协调工作机构,加强沟通衔接。三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制度。市计经委、市企业发展局、市国资办等部门按季、年对经济运行趋势、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进行分析,并及时通报给我行。四是建立项目推介制度。由市计经委、市重点项目办、市招商局每年组织项目推介会,通报全市酝酿策划的重点项目、对外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在建、新建、已核准和备案的拟建项目等情况,为项目找资金,为资金找项目。

其次,提供贷款支持,围绕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发展方针,与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许诺授信。几年来,累计提供总额不少于亿元人民币意向性信用额度,支持全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支持全市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项目以及、等支柱产业和食品药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以及重点支持通信、仓储物流、农贸市场建设、医疗卫生、旅游、水利、文化、教育等行业。加大对全市民生金融支持,除继续向辖内广大客户提供资金融通融信服务外,还将利用在业务资质、网络、网点、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包括存款、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资金托管、外汇交易等本外币一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特别在政府重点项目支持上。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提供金融贷款万元,先后支持了、、等重点项目。并且,银政双方不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推荐好企业、好项目,有力促进了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银政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合作协议不能确保银行长期政策受益

随着“小政府、大服务”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将不断走向转型,其介入经济活动的程度也会减弱。那么,银政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对于银行信贷的各种保证和优惠政策都将会一步步弱化。也就是说,银行在银政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巨额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风险将不会降低。如介入过度,还会给银行经营埋下一定的隐患。

(二)项目支持方向缺乏从长远的考虑与考量

从银政合作所支持的项目来看,支持的如电力、交通、冶金、城建、汽车等项目,尽管,眼下政府正在全力扶持。从未来发展情况看,这些项目,前途堪忧,属于国家从环保生态角度予以控制减少甚至逐步取消的项目。“各领三五年”,就担心好景不长,地方政府的出面参与,并不能降低这些项目的信贷风险。

(三)风险担保机制暴露的短板

表面上看,银政贷款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但事实上,这种由政府用财政收入以及政府的其他收入的形式来进行担保的形式,可能使财政投资的力度和方向发生偏差,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和财政风险。而这样的财政风险又会弱化政府的担保作用,反过来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

(四)贷款投向过于集中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银政贷款可能造成信贷结构失衡,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过分集中在政府规划的大型项目中,且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并不一定稳定,这将会影响信贷资金的运用效率,并使得信贷规模不断扩张,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

(五)银行的盈利目标难以实现

就效益性而言,商业银行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注重资金的投资回报效果。但是政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追求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注重的则是实施该项目所能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的就业机会及支持公益事业等,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就不符合商业银行的盈利目标的实现。

三、进一步提升银政合作发展水平的建议与思路

什么是银政合作,指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允诺向地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贷款和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则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银政密切合作,构建起一种新型的银政银企合作关系。但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应当把好事办好。各方既应考虑自身利益,也应从大局出发,替对方考虑。经过双方努力,共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强化风险管控,为维护金融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银政合作发展水平,笔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市场。银政合作应按市场规律办事

目前,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走出初级阶段,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与提高阶段。尽管银行与地方政府已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在具体项目合作方面,金融机构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严格按照信贷政策要求和市场法则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坚决不予贷款。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加快投资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没有错,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创新模式,开发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

根据金融市场需求,在政府引导与协调下,开发设计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并且,在新设计出的信贷产品使银行或面临比较大的风险的情况下,由政府出台风险补偿机制解决。同时,银政合作中银行还可以采取通过投行业务等开辟多个融资渠道,比如既包括间接融资,又包含直接融资。除此以外,银行应更关注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小微企业资源,借助地方政府的增信平台和信息优势挖掘产业链上优质的小微企业客户。这样既能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防避风险。

合作发言稿范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2010~2011年度我担任高三(3)班班主任,数学教师,该班是我校理科普通班,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该班最高分仅390多分,高三上学期两次考试与本校同类班级比较差距仍然很大,好些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对高考缺乏正确了解,虽然学习基础差,却不知天高地厚地认为能考上二本大学的却大有人在。

2011年高考揭晓,我班吴佳玲等7名同学达到三本线,50多人达上省线,算是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取得以上成绩,固然离不开杨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的正确领导,也与我的团队里的科任教师和全班同学不懈努力分不开,在此我向他们说声谢谢。回首往事,我很惭愧的是:我只做了我该做的和我能做的事,今天我就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一年来我所做的几件不足挂齿的工作。

一、端正班风、学风,争创文明班级

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理想,我的理想是为天有高中腾飞效命,为天有学子实现理想助力。一个班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灵魂,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高三上学期,我利用班谈时间同学生谈理想,谈人生;谈学习,谈奋斗;谈方法,谈经验;谈问题,谈纪律;谈感情,谈感受……,总之,大事小事该谈的我无所不谈。大家开始比较反感,认为我太琐碎,太唠叨,甚至太婆婆妈妈,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接受了,爱听我的唠叨了,还能按我的唠叨去做了。这样,爱学习的人多了,遵守纪律的人多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也就渐渐形成了。

二、树标兵,治恶习,争创先进班级

我班有些同学认为:不穿校服,玩手机,谈恋爱,考试抄袭、应付,都是小事,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甚至认为老师管这些就是抹杀学生个性,是落后、古板的表现。W等同学不爱穿校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就和他们讲杨校长创导的“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讲穿校服与学校形象、学生形象的关系,讲做人要诚信等等,并借此和全班同学讲明这是纪律的要求,是创先进班级的需要。H等同学考试敷衍应付:英语考试以基础差为由,只签名不答题,数理化生考试只做选择题,连语文考试中作文达到800字的要求都做不到,针对这些情况,我除讲明利害关系外,还宣布一项纪律,规定:作文字数不合要求,数理化考试大题有空题的一律单独谈话,多次出现上述情况的请家长到校做工作。X等同学谈恋爱明目张胆,玩手机习以为常,调座位总能以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心爱的女生旁边凑,开始没注意到醉翁之意,还让他得逞,发现他的动机后,先警告,后收缴手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总算使这些恶习有所收敛。

要创先进班级光头痛医头是不够的,顽皮的学生总能变出花样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应接不暇,这样你就会让事务缠身,处理不好,就腾不出手抓学习,因小失大。因此必须树立正面典型,让典型引路,我班有助人为乐的,有勤奋学习的,有爱护公物的,有进步快的,有学科优胜的,有进班早的,方方面面的典型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积极向上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一年内,我个人多次受到学校表彰,所任班级在2011年被评为文明班级。

三、播种希望,收获成功,迎接新的挑战

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当班主任近30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地播种希望,收获成功,迎接新的挑战。

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回首往事,一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但想起王海同学每次语文考试不足80分,高考却考出了102的好成绩;想起吴佳玲同学曾一度厌学,几乎令所有科任教师失望,到高考以473分班级第一,并能信心百倍地返校复读;想起陶星星同学顽皮捣蛋,令所有任课教师师头痛,甚至深恶痛绝,变得温顺可爱,高考也能考出300多分的好成绩,想起这些我就忘了所有的烦恼和苦辣。

我们还来不及品尝丰收的喜悦,还来不及细数工作的艰辛,就又要开始新的旅程,就又都要接受新的挑战了,在新的学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做我该做的和我能做的事,踏踏实实为人,勤勤恳恳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厚爱与信任,为我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谢大家。

合作发言稿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

自1999年国家决定高校大扩招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人,2006年至2010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2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和630万人。仅2006年和2007年两年,全国就分别有116万和144万的大学生未能如期找到工作。然而与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大批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了大学生和企业间的“就业鸿沟”现象。从表面上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尚没有脱离传统的影响。从本质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反映出了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不足。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广泛使用就业能力一词,但对就业能力却没有统一的定义。

1.1国外就业能力的定义

奥佛顿(C.Ovetoom)提出就业能力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向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1]哈维(Lee Harvey)提出就业能力是被雇主认可的雇员在求职、工作和职业发展方面能力的总和。[2]加拿大会议委员会(CBC,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Fundamental Skills)、个人管理能力(Personal Management Skills)和团队能力(Teamwork Skills)三项,是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进而实现自身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3]福古艾特(Fugate)认为就业能力应该考虑社会资本的因素,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识别工作机会及获取工作的能力,由职业生涯识别、个体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集合的交集组成。[4]

1.2我国就业能力的定义

我国学者对就业能力也有不同的认识,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5]文少保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在以学习能力为基础上发展的与职业相关并嵌入在个体身心里的一种综合能力。[6]黄敬宝提出了就业能力是由先天性因素及包含教育、社会资本等后天性因素共同构成的观点。[7]

中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观点虽然表述不同,但基本都是从意愿、技能、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表述,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能力的定义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当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招聘方、工作岗位甚至就业地点等不满意而导致有业不就的现象,因此,研究就业能力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外,还要研究大学生的就业意愿。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在校及毕业进入社会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意愿的基础上,成功谋求工作职位、维持就业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生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奉献能力。

2.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是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离职的主要类型是主动离职(88%),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和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8]这说明从数量上看,一半以上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都能找到工作,13.4%这个相对数量虽然不多,但考虑到毕业生基数较大,因此未就业大学生绝对数量也不容忽视。此外,从质量上分析,已就业大学生中还有相当比例要求离职,这都说明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就业意识不强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受到十多年来学习习惯定势的影响,往往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考今后就业问题。直至在毕业前才开始考虑就业的方向,动手制作应聘简历仓促应聘,在求职时打的是无准备之仗,成功率较低。在招聘会现场,应届毕业生往往不是针对某个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接触,而是采用“海投”战术(没有确定目标的海量投递个人简历)。

2.2就业观念落后

大部分毕业生受到社会、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首先考虑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和事业单位这些竞争激烈却用人需求量较少的职业、单位,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这些用人大户却鲜有问津。大学生对商界成功人士非常羡慕、敬仰,却不接受自己先就业后创业或毕业后即创业的就业创业新观念。

2.3专业水平不高

教育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体现为教材滞后、实训实验设备滞后等,加之部分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甚至不符,造成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高,无法在企业零培训的情况下直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大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注重社会实践工作,大多数都是以应付的形式完成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任务,造成企业在要求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时,不少学生都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情况。

2.4应聘技巧不足

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在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同台竞争时缺少优势。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理论教学有不能积累实战经验的先天缺陷,对高校毕业生掌握应聘技巧帮助不大。

2.5缺乏个性特色

目前,由于学生数量较多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如同是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往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企业用人的差别化需求。

3.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

在实践中,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奉献能力,这三个能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生存、发展和回报社会中提升就业能力。

3.1培养基本生存能力

首先要培养积极的就业意识。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高等教育是投资,家长之所以愿意进行教育投资是因为他们认为该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只有毕业后成功就业,教育投资才是具有价值的。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初,就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时刻刻为今后的就业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应认识到工作的目的首先是解决生存问题,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家庭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因此,要更加务实地看待就业问题,不能一味盯着机关事业单位,要积极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小企业,在企业中积极锻炼,争取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在时机成熟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岗位创新或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为社会发展多作贡献。再次要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目前的大学生在年龄段上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表达诉求,这说明他们愿意表达自己,但不愿抛头露面,深层次的原因是该年龄段的年轻人缺乏当面交流沟通的技巧,如果必须当面交流,要么容易成为被动教育式交流,要么容易成为强词夺理式的争辩,难以达到较好的沟通交流效果。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团队合作也愈发重要,而沟通交流是团队合作的基础。学校要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同学们逐步适应面对面的交流并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最后要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专业背景支撑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转变为社会所用技能的能力,力争在毕业后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成功求职,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3.2培养职业发展能力

第一要提高专业学习能力。专业学习是求职的基础,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通过比赛促进专业学习的提高。学校应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评价体系,构建旨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动态评价系统,将学生在参与专业竞赛、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都融入评价体系。第二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要紧紧依托“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比赛,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拓展工作思路做好铺垫。第三要提高工作处理能力。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不仅反要对学生开展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而且要训练提高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资源整合能力、搜集并应用信息能力和工作系统设计维护能力;使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应聘,而且全面了解进入工作岗位后如何有效开展工作,让大家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第四要提高工作影响能力。高校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类型的比赛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工作中提高影响力的前提是先被企业文化同化,被单位认可,然后才能逐步提高工作的影响力,而不是空有梦想和抱负,却不被单位接受。第五要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努力克服自卑情绪,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攻坚克难,培养岗位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意识。第六要展示个性风采。个性风采不是非主流,而是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符合年轻人特点的好学、上进、阳光、乐观、开朗等优秀品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积极锤炼自己的优秀品质,展示自我风采。

3.3培养社会奉献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崇尚岗位奉献是各家用人单位大力提倡的职业精神之一,社会奉献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搭建小红帽、社会义工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岗位立功的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才智。

参考文献:

[1]Christine Overtoom.Employability Skills:An Update[EB/OL].http:///files/employability_skills.pdf,2010,10,16.

[2]Lee 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97-109.

[3]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Employability Skills 2000+[EB/OL].http://conferenceboard.ca/topics/education/learning-tools/toolkit.aspx http://conferenceboard.ca/Libraries/EDUC_PUBLIC/esp2000.sflb,2010,10,16.

[4]Fugate M,Kinicki A J & Ashforth B E.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and 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4-38.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6]谭诤.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10,(4):81-129.

合作发言稿范文5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余人,社员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个,专业合作社个,综合服务社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个,申请入社会员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至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全县年养鸡万只,今年—月,全县养鸡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头,产值近万元,年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合作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03-02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26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趋复杂,企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高。在各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工作难找、就业困难的困境,形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应聘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口,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利益结合点。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开发的信息来源方面,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即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收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职业标准,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参照。

一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本身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课程体系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存在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机制缺失、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1.课程体系本身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区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即使有实践操作课程的设计,其所占比例也非常小,日常的实践操作,主要融入每门课程中,没有硬性规定实践操作的比例要求,每个教师对于实践课程设计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甚至没有设计实践操作的内容,这都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笔者通过进行多家企业走访,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岗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六大模块操作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确实有待提高。

第二,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事专员、人事助理、招聘专业、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福利专员、劳动关系专员等岗位,除了要掌握上述岗位所需技能外,企业较多需要以下技能: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劳务派遣内容和操作,尤其是员工社保、公积金的办理,如各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确定、缴费手续、工伤等级鉴定等;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如公文写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人际交往、口才、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神等都有要求。对以上学生素质的要求,目前课程体系要么没有进行相应的设置,要么课程内容没有涉及,因此,需要调整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紧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需要。

2.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问题

第一,合作意识淡薄。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合作效果差。(1)院校方面。大部分院校对与企业合作课程开发不够重视,学校高层没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意识,缺乏与企业的主动合作,课程体系的设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目前的课程上好课、做好自己的科研、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就行了,根本没有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即使有很多教师进行了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却很少。(2)企业方面。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或认为是否参

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与院校合作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

第二,合作机制缺失。学校教师单方面很难与企业合作,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激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无法调节和推动校企合作深入、持久开展。主要表现在:(1)没有设置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开发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明确,教师缺乏足够的约束;(2)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课程开发所需投入的人、财、物无法保障,教师与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动力,利益得不到保证;(3)缺乏校企合作成果检验机制和评价机制,由谁来对每一个环节的开发成果进行把关?如何进行把关?教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第三,合作力度不够。由于合作意识、激励机制、利益问题等原因,目前愿意和学校合作的企业很少,大部分学校仅仅由于人情关系才和少数的几家企业保持合作;同时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形式单一,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领导或若干人员之间,没能深入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去,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自愿的整体行动,合作形式仅包括企业专家咨询或教师挂职锻炼等,校企双方不能就合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课程体系设计效果不佳。

二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思路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第一,课程调研。(1)企业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职业调查与鉴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设置、人才的需求、职业资格标准等信息,提炼学生所需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轨,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2)课程评价。课程开发并不是对现有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充分了解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和扩展。因此,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要全面调查课程现状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现有课程体系。

第二,工作任务的归纳。(1)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以市场调研为主要信息来源,在分析职业岗位信息的基础上,归纳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整合为各个行动领域。(2)工作任务的转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需求为依托,结合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各行动领域进行能力提炼,将一个或多个行动领域转换成各门课程,并将各门课程进行分类和排序,形成课程体系。

第三,学习情境的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将各门课程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建设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实习实训资源、职业资格认证等配套资源。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和企业需求设计实践操作内容,保持实践操作课时不低于一定比例,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校企合作的要求

第一,增强校企合作意识,强化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高层应加强校企合作意识,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教师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之所在,把教师的阻力变为动力,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学校教师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包括以下内容:(1)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合作进程中应科学地协调好时间,多考虑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时间分配和精力投入问题;确定校企合作细节,制订校企合作计划,明确校企合作职责,促使他们按要求进行课程开发的工作。(2)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校企双方的利益问题是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应考虑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对于学校教师,应给予丰厚的物质报酬或精神报酬,对在课程开发工作中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企业,学校应考虑满足企业某种利益,如为企业提供理论或技术支持、解决难题,为企业创造利益。(3)校企合作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在校企合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机制的缺失或不合理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整个课程开发工作也会深受影响。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当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将教师校企合作的工作量、工作绩效与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紧密结合起来,应突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扩展校企合作资源,丰富校企合作形式。高职教育要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保持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联系,必然要在社会与行业、企业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其教育目标。因此,校企合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个别人员的随意行为。政府要制订相应的校企合作法律规范,确保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合作企业,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扩展校企合作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外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挂职锻炼、双方互相兼职授课、例会研讨、专家讲座与交流等形式,长期或短期聘用企业专家,成立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在内的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人才需求、人才技能要求等信息,明确培养方向,审核论证专业课程开发计划,使得课程体系尽量贴近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并保持与行业的同步发展。同时学校应继续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加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

三 结论

课程体系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走“校企合作”之路,需要企业、行业与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融合,相互渗透,学校、企业在其中应扮演主体角色。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的单向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学校——行业、企业的双向双赢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要求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搭建校企合作机制,激发行业企业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加大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对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长效机制,实现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洁.湖南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现状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教研,2011(2):10~12

[2]罗国莲.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108~110

[3]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0(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