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1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一~频频出现在教学工作者视野之内,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培养化学实验素养成为普遍受关注的课题。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开放式教学 启发性 探究性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开端,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状况。给学生开启化学大门的时候,应当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化学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奥妙,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

一、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学好一门课程,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这门学科。步入初三,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还是有乏味枯燥的一面的,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

1.第一堂课给学生有趣而富有活力的印象。

化学富有很强的趣味性,以其特有实验方式而极富魅力。研究身边的为什么,研究新的产品,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方面。在教学“绪言”课的时候,教师应当将化学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分组实验,学生的兴趣更高,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动手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乐趣,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与此同时,应当给学生培养规范的实验作风,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指导他们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及规范的书写实验报告。

3.开拓新颖的教学方法。

平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讲解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给同学们分享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化学原理和计算显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轮流找出一些题目给同学们讲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挖掘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般很多人认为其他科目成绩差的学生从头学起没有基础问题,学好化学应当是不太难的事情。但是当学习进行到一定程度以后,成绩不好的学生仍然是那些其他科目成绩差的学生。实际上学习成绩落后正是因为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有所不足。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一些课程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还可以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

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丰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和开阔知识视野,使学习内容不再被课本局限,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网页,并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学习和结论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了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可能,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创设了条件。

3.进行课题探究学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与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平时化学教学中,结合相关化学知识指导学生选择与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采取开放式研究的作业形式,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比如,实验室里用过的废酸废碱如果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污染,怎样才是处理这些废液的最佳方法?可以针对这样一系列具体问题指导学生以之为主题,广泛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展开专题学习研究。

通过这一系列知识搜寻与探究过程,学生学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给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满足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同时,勇于突破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化学起始年级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学习的渴望完成这一年的学习,同时使他们带着很强的积极性进行以后的化学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取一些启发式和探究式教育让学生真正用化学思维方式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曾清意.初中绪言课教案设计.化学教学,1995(4).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启蒙;实验教学;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刚刚进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加学习一门新的自然科学――化学。怎样能够让学生学好化学这门新的学科呢?首先我们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说起,就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我认为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应该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的探究实验中获取化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做好启蒙,以后学生学习化学就会比较顺利。这个起步就是从化学实验开始,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做好化学实验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最大兴趣,从而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化学这门学科神秘的殿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这里谈几点自己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几个做法。

一、加强实验直观教学,为学生独立操作打好基础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同一内容即使讲了多遍,效果还是远远不如直观的实验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而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基本的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准备充分

事先熟悉每个演示实验的内容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想好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不要让演示实验变成“魔术表演”,让学生观察后还是一头雾水。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我们事先也要做几次,做到得心应手心中有数,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不然就会影响到课堂效率和耽误学生的时间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绪。

2.实验操作一定要标准规范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的过程学生都看得很清楚,教师的实验步骤是学生以后做好分组实验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条不紊,按规定进行。演示桌要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都不要放在桌上,以免让学生分神;实验现象要明显,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比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一定要保证安全

实验一定要确保安全,如果发生事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受伤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制取有毒气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不能漏气。对于那些易燃易爆气体实验时候要更加小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独立的通风柜里面做给学生看。

二、由浅入深指导学生从验证实验进入探究性实验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独立做好学生实验了,要上好学生实验课,首先要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做好每一步,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1.指导学生做好验证实验

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是验证化学基本原理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和标注,让学生在独立操作的时候能更加顺利地完成验证实验。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画好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在学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吗?如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试着让学生设计下,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

3.指导学生改进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改进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造。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他人成功的实验改进成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创造;可引导、启发学生使其思维想象向已有实验改进成果靠近;也可向学生展示已有实验改进成果,组织学生先进行实验想象,再进行实验验证。

4.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实验表象储备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基础上,不难单独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各自交实验小组讨论,由实验小组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报经教师审查。实验方案不要作统一规定,只要实验设备允许且实验无多大危险性,应尽量按学生设计方案提供仪器、药品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即使个别步骤繁杂,现象不明显,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试一试,使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认识。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如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就编入家庭小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当然,首先应该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最好得到家长的同意和帮助。

我整理了初中化学教材,其中有十个家庭实验、九个活动探究实验和六个教学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运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做实验。如家庭实验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鸡蛋成分的推测;制作叶脉书签等等;探究活动中的:如铁生锈的条件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等等;教学实验中的:如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等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切身体会到为了使学生顺利有效进行家庭小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课题,明确实验目的,合理设计方案,选取实验材料和药品,制定实验步骤,安全操作,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单,最后组织交流,实现成果共享。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类型很多,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我只是从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一般规则,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一些具体的实验,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或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技术性的处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再做具体的探讨。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化学实验;有利心理;不良心理;策略探微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6-002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要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研究学生化学实验时的心理活动规律,消除和克服其不利因素,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将对化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1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心理

化学实验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每1-2人为一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各自为战,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实验学习极富于创造性,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并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面对仪器药品,理论联系实际,且必须有较好的临场发挥,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各种心理活动都极为活跃,心理因素和思维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

流程图表明,实验之前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讲义及有关资料或听老师讲解,获取有关实验的知识信息,并把它们传输到大脑,大脑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综合比较,提炼加工,输入信息库贮存,同时又不断从信息库提取有关信息,对操作器官发出指令,操作器官对仪器设备施加规范的操作动作,同时在操作中各种信息又及时反馈给感觉器官,同时感觉器官随时监视操作动作,收集信息再输入大脑,再次进行思维加工,经过分析和判断,再次对操作器官发出指令,以期对实验活动进行调控。这样往复循环,直至实验活动结束。

2 运用和培养有利的心理因素

从初三到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正处在身体和智力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思想敏锐,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在心理活动上,常表现出好奇、好胜和好动。而化学实验又具有真实、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可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快慰。因此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并从而建立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经过思维形成感性认识,为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打下了基础。

直觉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不仅仅满足于看实验了,而是渴望亲自做一做,才能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这就是操作兴趣,因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符合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满足其表现欲。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仅可加深理解知识,而且可培养多种能力,还可使他们受到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态度的初步训练。

我校曾对07级的初三、高一和高二的213名学生对待化学实验的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摘录其部分栏目,如下表所示:

上表的统计数说明中学生喜欢看实验,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和着意培养这些有利的心理因素,想尽一切办法大力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还可补充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便、说服力强的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好奇并期待实施,标志着学习兴趣有向前发展的良好趋势,实验兴趣已由盲目性和广泛性逐步变为定向性,并逐渐形成持久性,即产生了“乐趣”,为确保学生的实验兴趣顺利稳定向前一步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①实验内容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联系;②创造条件增加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分组实验;③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④增设实验答疑课、实验竞赛和实验讲座;⑤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等。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不受课标的约束,可打破课堂实验的空间、时间的阻隔,紧密结合生活和乡土特点,就地取材,形式又灵活多样,因此值得大力倡导。美、法等国中学生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1/3,英国和德国更高达1/2,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应花大气力,下大功夫,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实验教学。

3 化解和疏导不利的心理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强,加之知识和经验不足,因此对于化学学习会产生种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如兴趣不够专一和持久,虽然求知欲旺盛,但看问题往往简单化或带有片面性,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情绪不够稳定,一遇挫折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等。

在我校07级的初三、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归纳有如下实验心理:

3.1单纯好奇心理

人数约占37%,主要表现在对新的实验仪器、药品和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的感到好奇,充满期望;把做化学实验当作了“看热闹”、“变戏法”等,这在初三化学起始年级表现更为明显。

3.2 紧张畏惧心理

人数约占31%,主要表现在做化学实验时,生怕气体“中毒”而捂住鼻子;不敢做“爆炸”实验而堵住耳朵;进行独立操作时,手发抖、呼吸急促,甚至面色变苍白,手脚变凉;不慎打翻酒精灯且着了火时,手足无措,大呼小叫,无法处置等。

3.3 逆反浮动心理

人数约占2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中,由于情绪影响,为了追求好玩、刺激,期盼奇迹,抛开操作规程,随意混合试剂或故意加大试剂用量,或故意违反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出于好奇把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带出实验室等。

3.4 敷衍实验心理

人数约占28%,主要表现在实验前不预习、实验时照书看一步做一步;实验操作不认真,不愿动手;没有用心观察实验的现象;用猜测、臆断来填写实验报告或抄袭他人结果,甚至更改实验数据;实验不能坚持自始至终等。

3.5 女生实验心理

我们曾对初三年级的一个班进行调查,该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32人,数据如下:

可以看出男、女学生对待实验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女生不如男生好奇、好说、好动,表现欲也没有男生强烈,相反,她们常表现出羞怯感、自卑感,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出现男生操作女生观看的现象。

这些不利的心理因素在实验时的表现是很明显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有陌生感,他们习惯于阅读书本上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而对于真实的仪器设备,则感到陌生,由于化学实验的操作难度往往甚于书本知识,因此,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常产生畏难情绪,在分组实验中,有些学生面对仪器迟迟不敢动手,就是这些心理的反映。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良实验心理因素,教师应结合实验,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加以克服和纠正。关键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加强理念联系实际,对学生实验要严格要求。另外,老师应全盘考虑,根据课程标准和现有条件,制订出一个学期、一学年甚至更长阶段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训练。在制订计划时,还要注意先易后难形成梯度,对于重要的常用基本仪器,更要多次重复实验训练。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 研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实验心理

根据观察,一个喜爱化学实验操作(动手)的学生必然喜爱化学实验,而喜爱化学实验的学生,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高,其化学科整体学习成绩必然较好或很好。

4.1 创造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心理环境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的原动力,也是学习心理因素中最具潜质最可宝贵的。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喜爱实验爱动手操作的学生,往往具有不计较实验室内充满难闻气味、制取气体有毒会损害健康、腐蚀性药品和明火可能造成对人体伤害的“献身精神”。面对诸如药品失效、浓度不准、仪器不灵活、数量不足、不配套等因实验准备不足造成多次失败的挫折不灰心,不屈不挠。这就是兴趣的力量体现。反之,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环境不良,尤其是通风条件不良,实验药品仪器准备的不足,以及缺少对学生进行学习优秀化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情绪情感教育和诱导,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化学实验、害怕化学实验的不健康的实验心理。因此,我们不难体会到,研究和培养学生喜爱化学实验的健康实验心理,除研究学生外,还要研究完善实验室环境建设,制定实验室准备工作细则及其检查办法等与形成学生健康实验心理相关的一些方面,从而确保学生在一个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化学实验。

4.2 创设灵活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

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化学学习。因此,化学实验情景的创设,一定要分析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活跃,但不成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关注身边和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能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特点反映在化学学习上,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生活现象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以及现代化学科学技术成果有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根据中学生化学学习上的这些特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①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②结合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③应尽量运用化学实验来创设实验教学情景;④综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

4.3 构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新模式

化学实验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因此需要相应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除了需要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努力做到五个强化五个弱化:强化对过程的评价,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化对兴趣的培养,弱化对智力的选拔;强化对创新方法的鼓励,弱化对奇思怪想的否定;强化学生集体协作能力的评价,弱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能力的展现。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内容不宜过于“学术化”,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各种问题。象目前较为流行的活动表现评价和学生档案袋评价均是值得提倡的评价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心理策略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在化学教学中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借助于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巨大功能。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学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4]竺丽英、赵雷洪.高中化学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学,2006(1).

[5]王磊、胡久华.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J].心理与发展教育.2001,3.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

摘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目标体系,是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课题。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主体化;多样化;互动性;适应性;实验教学体系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从形式上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协同实验和社会实验四种形式,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围绕“三维目标”,我们通过上述四种实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科学原理,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 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二、 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探索意识

1.激趣导思,突出实验的探究性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思维活动。激趣与导思相辅相成,服务于科学探究。为突出演示实验的探究功能,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将一些验证型实验转换为探究性实验。设置实验问题,选择实验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讨论获得理性认识。

2.实验演示,注重实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实验演示的质量和态度,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验操作示范,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安装到现象的观察,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通过实验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和精彩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探究的健康发展。

3.以美激情,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若不设法培养真正的美感,就不是完备的。”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与科学原理构成了独特的化学之美,是学生激情和探索的原动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挖掘化学变化的美学特性,引导学生追根寻源,将对化学美的鉴赏升华为对化学原理的追求上,在体验化学现象自然美的过程中探索化学变化的科学美

4.优化设计,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有些演示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坚持无污染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为追求最佳实验效果,我们注重对有缺陷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系列现象分解化,提高了演示效果,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性。

三、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致力于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实验预习,培养自学习惯督促学生实验预习是搞好分组实验的保证。我们强调“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必须复习有关知识,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抓好实验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忙乱现象,提高了实验效率,

2.指导规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分组实验教师少,学生多,时间紧。学生在操作中易犯一些常识性甚至危险的错误。教师要“以人为本”,在学生动手之前,对重要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演示,对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强调,同时要求学生之间自查互检、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

3.改变教学程序,营造探索环境传统的学生实验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演示实验的“前摄抑制”,学生对相应重复实验的激情已淡化。在教改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尝试将常规教学中要待新课完成后才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变革为新课学习的探究性实验,以强化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五、 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六、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