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团队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团队发言稿范文1
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部向公司全体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少不了各位的帮助。谢谢!
很荣幸,我们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技术部被评为了优秀团队,这是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即将过去的一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面临了四次大的平台调整,面临了省社信息化的全面启动,面临各个业务系统erp上线的严峻挑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不仅圆满的完成了总公司的各种预计指标,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素质,管理模式也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明白,无论是开发还是销售首当其冲的就是团队精神,在这里请允许我将这几年里关于团队建设中的重点给大家做个汇报。
对于团队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个人认为团队就是有同一目标的一群人,这群人包括你,我,他。而团队的建设就需要今天我们在座各位的凝聚力和信任感。而要做好这一点我归结于以下几个字“比,学,赶,帮,超”
一,比一比
每个月我们都会召开一次比较深刻的讨论会议,会将对每个项目开况进行详细的汇总分析,对各项业务的发展做出预期计划,不仅要和上个月的成绩进行比较,各个开发组之间也会进行比较,当然好的进步的会给与鼓励,表现比较欠缺的会给予批评,正所谓知耻而后勇,这样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应该改进的地方。
二,学,不断充实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中国这句古话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我们技术部的开发人员资历都是不均的,在要想让新的业务员快速的成长起来,学是最直接的路径,要学习一些业务知识,产品知识,还要向老同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来得到提升。
三,”赶,赶做优秀的业务员
业务知识上的一点进步,工作中一点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个人骄傲的资本。不断的使自己提高,不断的使自己进步,让自己从初级开发人员迅速的成长为一名高级开发人员这是每个人的目标。
四,帮,帮助新人
其实在工作中指出最差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问题视而不见。团队的建设就需要你我他之间相互的帮扶,查找不足,改正错误;从而使整个团队能力得到提升。每当有新的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我都会安排老开发实施人员对其实行帮助,帮助他快速的掌握业务知识和技巧,帮助他快速上手,从而快速提高团队的实力。团队的提升自身的各方面也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大的进步迈向新的台阶。
五,超,超越过去,未来再创辉煌
新的一年来临了,成就只属于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彼此之间的差距,但是我们要有一种超越精神,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超越的精神,那么在我认为停滞其实就是一种落后,一个团队的停滞,对一个行业来说那是致命,;不断超越、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这个团队会带给大家一个新的奇迹。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工作再接再励,再创佳绩
团队发言稿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发展对策
一、高校体育社团现状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里面,都有自己的体育社团,只不过这些社团的组织形式和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接近一半以上的高校的体育社团是学校学生会组织成立和管理的。这类社团组织是免费为全校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这类社团组织也是最受学生喜欢的,往往社团内部成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体育特长的,一些准备学习和已经在学习的学生因为对某一个体育项目感兴趣而加入这些体育社团,在体育特长学生的带动下共同提高体育技术动作的专业性。当然,除了这种组织形式之外,还有一部分高校的体育社团组织是由一些体育教师组织发起的,一些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的,一些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有些高校为了更好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活动的开展,鼓励和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来帮助一些专项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社团的组建和各项工作的开展,而这些工作的进行往往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教学奖励,另外一种组建形式是教学部门鼓励,由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项特点发起的体育社团组建,这类社团组建往往需要教师来承担学生的管理、讲授,甚至会外出参加一些公益或者比赛活动。从形式上来看,这类社团带有一定的盈利性,而前两者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但是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逐步增强,这类社团组织形式逐步成为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校当中,还有一小部分体育社团是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给学生组建的,这类社团往往是这些部门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生活,从学校内部或者学校外面聘请一些体育健身人员进入学校来为学生指导各类体育项目的健身特点和健身方法,当然,费用一般也是由这些部门所支付。总体而言,如果社团需要成员支付一定的费用往往在人数和开展周期上具有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因为针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所有经济来源都需要依靠父母,即便是一些学生有兼职打工赚钱贴补生活费用,但是相对于巨大的日常开销而言还是不能自给自足,再加上体育观念的差异性,使得很多学生面对缴纳费用的健身社团还是心有余悸,所以社团的开展时间和人数就容易受到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很难持续性开展下去。另外,学生在学习开始参加社团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到学期末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就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学期末大多数学生需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考试上,所以很难有时间再参加体育活动。
二、对应的策略
(1)是重点培养社团中坚力量。在任何一个体育社团内部,都会有一些项目基本功比较扎实,从事该项目时间比较长的学生,作为有限的师资教学力量,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帮助这些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无形中就为教师培养了一批助手,在面对大面积的教授和管理中,这些有经验和技术动作过硬的学生就能成为教学的榜样和辅助指导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人数不足和精力有限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这些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那些什么都不会但是又对某些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而言,同学给与自己技术上的指导可能会更坦然,不会产生紧张情绪。(2)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优势,开展多项目体育社团,对于高校而言,尽可能鼓励所有体育教师都能开设社团,这样学生可以选择的项目相对较多,学生人数相对就会比较分散,不会造成人数过于集中,活动难以进行的尴尬。(3)制定合理的社团训练计划是非常关键的,面对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与学校场地设施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只有合理的培训计划才可以让所有学生有序的进行锻炼,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锻炼的空间。(4)学校有关部门在学生社团参与和社团建立方面应该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给与经济上的支持,只有长期的坚持下去,才能逐步形成社团氛围,才能对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体育社团的发展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所有体育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全面促进社团发展需要我们所有体育人的努力和坚持。
参 考 文 献
[1]崔丽丽.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
[2]李晴慧.体育社团与体育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2002
[3]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团队发言稿范文3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到年底,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77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2.75%,成为市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逐年递增
自年底至年底,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由15.22万增长到19.77万人,总量增长3.98万人,年均增长约为8.7%。其中,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由6.7万人增长到11.08万人,在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占有主体地位。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学历逐年提升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全市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增,从年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7.37%增长到年的29.11%。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数从1103人增加到1717人,占总数的0.87%。
3、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主力军
在全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才占71.46%,已经成为该市专业技术队伍的主力军。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能级结构不断优化
市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担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逐年递增,专业技术职务能级结构不断优化,年初,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684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5%,聘任中级职务的有4294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28.22%,高、中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是1:6.3。到年底,全市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2090人,增长了76.6%,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6.12%,聘任中级职务的有63352人,增长了47.5%,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32.1%,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能级比例调整到1:5.2。
5、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极大地推进了全市“双高”(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到年底,除了执行国家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制度外,市还先后启动了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引进集聚行动计划和人才强市百千万人才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6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73名省级高层次专家和315名市级高层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3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77人,高级职称人才1.2万人。另外,我市国有事业单位有博士学位人才59人,硕士学位人才613人。
6、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
专业技校人才的培养对于增强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年底,市事业单位有34505人参加了各种培训,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75%,国有企业有2178人参加了培训,占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1%,通过多年的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学历得到明显提升,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7、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年底,市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才67467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4.13%,如何盘活和用好这些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市从年开始,逐步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聘用制作为基本用人制度,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合理使用和科学评价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热情,自我提高的个人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人才之间的竞争步入良性轨道。
8、非公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快速发展
非公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非公领域人才数量也快速增长。年初,全市非公经济领域有专业技术人才28180人,到年底发展到110814人,增长了393%,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的56.06,已成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
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与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才密度低
近年来,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19.77万人,人口总量为459.25万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是430人。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838人每万人口,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为261人每万人口,从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市专业技术人才处于江苏中等水平,远低于地区。
2、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难以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市按人才规划纲要,培养、聚集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仅有6名,年底,全市“双高”人才总共有1.2万人,仅有二名“两院院士”,博士学位人员也只有59人,缺乏科技领军人物,难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专业技术人才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专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影响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要有较合理的结构和分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区域和行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区域结构看,市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县以上中心城市,乡镇及以下人才量很低,且近90%为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人才,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人才则少之又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处于低量,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分布也不均衡,其中科学研究、金融管理等行业的人才偏低。从专业分布看,教育、卫生、会计、行政管理等类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九层左右。而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的比例不到10%,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
4、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不活,制约人才作用的发挥
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但人才活动和人才作用的发挥仍然受诸多因素制约,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还需要一个过程,人才就业渠道难以拓宽特别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活,创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才的隐性流动和能力的充分发挥。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展望
“”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市将抓住和充分利用这个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建设提高到关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走人才强市道路,真正把变成人才的磁场,形成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人才的良性循环,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2、加快发展人才总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
“”是经济社会稳步快速的发展时期,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是关键。针对人才总量小,发展速度较缓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重点应加快发展人才总量,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一是加强基础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确保接受高等教育人数逐年增多,加快人才成长速度。二是抓好人才储备工作,减少人才浪费和防止人才流失。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继续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职称改革,不断推进各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继续开展专家选拔工作,不断壮大专家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以高级专家为骨干的素质较高、总量适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团队发言稿范文4
所谓体育社团,是由拥有共同体育项目喜好的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社会团体。20世纪80年代后,体育社团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亮丽的风景线,球类、棋类、滑轮、武术、健美舞蹈类等社团风靡校园,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加入喜欢的社团,体育社团成为校园学生之间交流的另一桥梁。其影响力和凝聚力强,高职院校也大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相互学习,尽量提供平台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培养高素质多能化人才。通过调查了解到,相关的体育社团在各高职院校的喜爱度和参与度都是相当高的,丰富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对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社团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也不再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好坏,还需要对相关多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实践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复合型人才出了校门往往比“一专”学生有多的选择和提升机会。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让本来不相识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了友善的平台,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很多“组织者”是高年级学生,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专业及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参与者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精神意志及情感得到交流,培养了自信,在人际交往及自我管理上面都实现了自我的发展。
1.2 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盈满校园
到目前为止,有的高职院校的社团中,体育社团占到了三分之一。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体育社团在校园的受欢迎度,学生课余闲暇时间喜欢到体育社团学习,参加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潜移默化的将体育变成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事的时候叫上几个同学,一块儿“练练”新学的动作,看看相关视频,不知不觉的在思想里灌输了“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校园学生体质的提高。
1.3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广
校园文化能否得到重分的发展跟学生对社团的参与度情况息息相关,学生社团几乎成为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参加校园社团的学生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也各有特色,正好社团提供了这个平台,让不同层次多风格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重要阵地,“和谐、育人”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加之体育社团倡导的“团结互助”“友谊第一”等社团精神,有利于学生精神文明、文化素养及思想觉悟都得到提升。并与社会沟通接轨,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综合性人才,拓展创新意识,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广起来。
2 当代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路障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观念、经费、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障碍。
2.1 价值观念方面
价值观作为一种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育价值观,换而言之,就是对体育价值的看法与态度,以及与之相存的情绪、习惯等相关心理活动。校园体育社团是一种有意义的客观存在,学校的相关主管部门及学生应该予以重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价值。但是目前为止,学校虽然意识到体育社团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丰富,但是这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之一些主管部门对校园体育团体的认识还不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存在“缩水”现象,管理力度也“打折”。体育社团参与的学生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多为“热情”,随意性占多数,绝大部分都是大一学生参加居多,其后很少。所以观念上的不坚定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带来阻碍。
2.2 经费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都普遍遇到一个“瓶颈”,那就是经费问题。这经费问题不但包括经费不足,还存在已有的经费管理不规范及使用不恰当的现象。当前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大多是会员缴纳、学院领导拨款资助及社会赞助三种,向会员收取会费,几乎在各高职院校都出现,但是因为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在收取额方面普遍较低,大概10~20元之间,多了学生不太愿意,无形加重了学生负担,太少了对社团来说,属于杯水车薪。学院补助形式主要是在社团开展比赛或特殊活动的时候才会拨款,也并不是每个社团都能有幸成功得到拨款,不能根本性解决经费问题。社会赞助方面的资金来源,由于学校社团影响力有限,资金赞助微乎其微。加之社团活动场地、器材、宣传等都需要一定的开支,学生经费管理经验有限,使得经费问题成为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障碍。
2.3 管理方面
这里所讲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及学院对体育社团的管理情况。走访获悉,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社团的审批标准较低,多以鼓励原则为主,但是一般社团获批后,对其的管理很少,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几乎都交由社团自行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体育社团对该社团内部工作及会员的管理情况。目前为止,体育社团的管理者大多数都是高年级学长,并且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有的是学生会或者班上干部,有的甚至只是因为朋友关系弄个“头衔”玩玩。所以社团里的这些管理者还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责任意识也不强。加上会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监管力度不够,对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2.4 活动组织方面
体育社团活动组织情况主要从组织内容、组织方式及活动频率来分析。目前,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呈两极端,一个是太专业,一个是太趣味,脱离了本社团的特色,使得会员参与性不高。主要形式有开展相关比赛、成果展示等,开始的时候每个星期可能都会组织活动,但热情一过,参加人数少了,活动开展的频率也越来越少,由于场地、器材及经费等限制,有的体育社团甚至一个学期下来总共没得十次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员参与积极性。
3 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重视校园体育社团的作用
各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和谐发展首先要从观念上更新入手,这不仅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如此,学生本身也需引以为重。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想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1]学生体育社团工作是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学生参加的体育社团项目作为一门选修课的形式,提供一定的设施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来。学生作为体育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参与社团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要求和提升自己,由单纯的兴趣到学有所成的转换,养成良好的参与习惯。
3.2 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方面,一方面应该保证资金来源。以收取会费不能解决资金来源的根本问题,可以建立体育社团基金会,学生管理者和成员可以通过经营某些项目来获得营利,取得一定的活动资金,当然这些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实行。学校拨款资助方面,学校或学院每年可向每个体育社团提供一定“津贴”,对个别社团需要较大额度活动组织经费的,可以经过严密审核,准予一定经费支持。当然这还不够,体育社团可以在提高社团影响力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宣传,争取企业赞助。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的合理管理。需要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结构,选择负责的管理者管理本社团的经费,学校可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会基本的管理方法,透明管理。
3.3 完善管理,保障体育社团有效运行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完善社团的管理作保障,在整体上对学校体育社团进行管理和监督。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担当这一要职,制定适合该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一些制度规定、考核评比法则,积极组织优秀体育社团骨干培训等,还可以建立例会制度,学院统一安排相关的专业指导教师,社团活动的开展和壮大可以咨询指导教师,做到相互交流,不断进步,努力将学校的社团活动工作有序、可行及合法化。将学校体育社团的集体凝聚力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管理指导和社团学生自行管理相结合,发挥体育社团主力军的功效,快速、健康及和谐的推动学校的体育社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团队发言稿范文5
论文摘要: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群体性组织。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本文以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从国外高校体育发展来看,一些国外体育强国都很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高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把培养高校学生的竞争、协作、创造、组织等能力作为协会、俱乐部的主要目的[1]。高校体育也同样面临着象高等教育一样,如何适宜两种经济体制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寻求改革和发展是高校体育的当务之急[2]。
2 我国高校建立体育社团的意义
2.1 丰富了大学生余暇生活,形成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主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社团文化的载体和主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精神、社团品牌、价值观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社团文化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社团活动以及其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由于活动选择的自主性,目标的指向和行为的自觉性,没有感到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对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大都是体育课的直接“翻版”,形式简单、内容粗略,且带有强制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消极参与。通过成立体育协会能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并把具有等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对学生业余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和制约,充分发挥协会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使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技术动作加以吸收、理解、运用,从而巩固教学效果使其与体育课保持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组织管理上将单项体育协会纳入体育管理系统,使其与校内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4]。
2.2 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体育社团活动,突破了体育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在系统教学和自主锻炼过程中了解自己,掌握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再认识,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再吸收。并且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裁判水平,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能。从而使整个校内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增强,以平等为特征的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学生社会能力发展方面的潜力要大于班级和其他学生正式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商定、活动目的的认定,活动角色的分配,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冲突的调节及活动结果的评定,学生逐步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
2.3 适应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开展业余体育活动的学生,各协会或俱乐部的成立为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日和现代健身项目的共同追求提供了条件。这些项目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具有集体性强,易于合作和交流的特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比赛,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时,在协会活动中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协调,能使群体成员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和价值意识,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互帮互爱的良好品德都起着积极作用,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5]。
2.4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每周上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协会活动延长了学生锻炼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和巩固课上所学的体育技术知识,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与掌握的目的。把体育课、课后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大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逐年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
在全民健身的今天,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参加锻炼的人普遍感到锻炼的盲目及内容的贫乏,都希望能有懂行的人来进行指导,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的体育老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后有较多的业余时间,但他们缺乏一定的可以联系教与学的机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教师的闲赋与社会迫切需要体育指导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形式,把校内体育教师组织起来,使社会上热衷锻炼的却缺乏指导的人得到专业指导,使业余锻炼科学化,这不仅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对于挖掘体育教师的工作潜力也有一定的意义。
2.5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体育社团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借助体育专项协会的组织形式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缓解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体意识。即自己选择、自主锻炼、自我评价。成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集知识、健康、娱乐、竞技及兴趣一体的多元课外体育教育,是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够,重智育,轻视体育的现象较为普遍,表现为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漠等。在校内课余时间开展体协活动,就是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让参加者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乐趣,激发起体育兴趣,进而寓教于乐,逐渐深化其体育化的层次[6]。因此,这种体育组织形式易于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 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高校社团的整体特征
3.1.1 参与的自愿性
协会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一种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才能。因为是自愿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学生把协会当作自己的组织,在活动中能够比较自觉遵守纪律,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纪律性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友好、亲密的关系。在协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地位,都受重视,是同学们自觉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体[7]。
3.1.2 参与的自主性
协会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和辅导员只处于指导和辅导的地位。由于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商量计划、组织活动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3.1.3 组织的灵活性
协会活动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它没有教学大纲,没有考试,对学生没有心理的压力,内容可宽可窄,可多可少,富有伸缩性。在形式上,活动规模可大可小,非常灵活。各个学校可针对各自不同设施条件,根据学生的愿望开展各种协会的活动。
3.1.4 运动的经常性和持久性强
人多数学生都有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和寻求表现自我的机会,体育协会的形成可以在不断接触中产生维持小群体存在的共同思想基础。
3.1.5 平等的成员关系
协会中成员不是以“专业角色”或“领导”来与他人交往,而是彼此信赖,相互尊重,以一个完整的人——有思想、有性格、有情感、有自尊的人投入群体活动中。因此,他们的活动是全体、平等、深入、全面的。
3.2 我国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
3.2.1 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品牌社团少
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较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工作缺乏继承更毋言创新,很少有品牌社团树立起来;会员规模一般只有20人,大型社团少。
3.2.2 社团活动内容单一,质量不高
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及老师对社团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的局限性制约社团长足的发展,约束社团发展在谋种程度上违背了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发展规律。
3.2.3 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少,不能提高活动质量与次数
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着社团正常工作开展及活动质量,社团经费行政拨款非常有限,仅靠会费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开展社团活动。
3.2.4 社团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未能准确
把握社团育人功能发挥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结构性、层面性的差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特别是社团工作的创新不能深入开展。
4 对策
4.1 推动社团品牌化发展
加强我国高校间社团管理交流,结合本校实际,健全高校社团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使社团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发展快速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管理应尽快规范,完善制度化,健全体制。提高会员所占学生比率。组织出大型活动,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产生较大影响。
4.2 加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
应该引起学校对学生社团加强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场地器材条件落后,学生活动兴趣受限,协会开展活动受限。各院校的体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升,体育器材的价格也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备。学校的占地规模过小,致使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场馆已无法满足来锻炼的学生的需求。统计资料表明,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校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4.3 社团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体育社团社会化进程
要紧密结合社会,吸收社会资源,增强社会经验,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优劣的关键在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试想一个活动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性扶持不力的学校其体育活动的开展从何谈起。对于学生社团活动,很多学校主管部门没有经费支持,或有限的支持。体育社团办活动的原则是:“以最少的经费,办最好的活动”。社团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怎么样以有限的经费开展活动,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是目前高校社团现状的一个重要课题。
4.4 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承认和奖励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社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归校学工团委管理,挂靠院团委。处在两级都管也都不管的位子,加上活动得不到经费支持。在与同级学生会、团委干部相比有较大的失落感。影响到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提高社团的地位。
4.5 增强学生运动健身意识,成立女生感兴趣的社团
在体育锻炼上女生往往是处于被动状态,除少数外人多数女生都不喜欢体育锻炼,更不用说参加体育协会了。女生在体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比较差,大部分同学只有在老师或其他指导者的带动下才会活动。
4.6 变革活动内容,以娱乐性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
传统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单一,运作模式受束缚。变革教学内容,把竞技运动项目“趣味化”,降低难度,增加美感。符合时代潮流,满足学生运动欲望。教学中则注重健身知识、方法传授和项目内在诸多健身因素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郄捍列,娄 震,等.我对学生体育协会的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1999(4).
[2] 周福贵、付安国.浅谈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群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1999(3)
[3] 刘笑非.浅议体育协会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8(6):64-65.
[4] 翟弈轩.浅析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5] 闻 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2):38-40.
团队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 工商管理 个人与团队管理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可见,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和能力训练不足等现象,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如何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点,构建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教改的重要课题。体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要求提出的。
1 体验式教学法及其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优势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引申为“亲身经历”之意。20世纪 80年代大卫 · 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有目的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理论有效性或正确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它强调交流与合作,改进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同时,“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
1.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个人与团队管理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课程,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包括自我规划发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及领导能力等。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这些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能保证学生能顺利地通过考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培养这些通用管理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任课教师创造与现实相似的教学环境,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锻炼自身的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和较强的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自身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前体验式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最关键的是要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体验式的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和体验式活动充分结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为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十大单元三十六章,内容繁多且分散,学生学习起来不好把握核心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内容把繁多的知识分解为几个专题,根据不同的专题知识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如自我规划专题,教学目标是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要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技能专题,要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学会就业面试技巧和日常工作谈判技能。
2.2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丰富的体验式教学形式
(1)案例式体验教学。教师通过的精心策划,把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案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具体分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智慧,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如在时间管理专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或某人一天所有工作任务和冲突罗列出来,要同学们讨论怎样有效地安排,同学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小组讨论,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技巧,培养时间管理的观念和能力。
(2)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所谓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创设体验情景的主题,对学生的情景模拟学习进行引导;其次,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选择模拟角色,对情景体验内容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对学生情景体验的总体过程、效果给予点评,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情景的有效体验。如在沟通技能章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及模拟谈判。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沟通技巧、方法,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项目式体验教学。开展项目式体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其综合能力。例如,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专题,为使学生综合掌握及运用课程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自己分团队,组建公司,从设定公司名称、业务、组织结构、人员设置、组织文化等方面让学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做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
(4)竞赛式体验教学。将竞赛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竞赛中、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竞赛式体验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技能比赛等。如在组织文化专题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文化策划比赛,通过对策划书的撰写、PPT展示、答辩等环节的竞技,让学生通过比赛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游戏。如在沟通技能专题中,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撕纸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玩得开心,学得起劲,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实地参观考察体验教学。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形式。如组织文化专题,就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文化建设较有特色及代表性的企业。既让学生更好体会组织文化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课后也同样得到扩展。为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参与实践。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沙盘模拟、素质拓展、或给学生相应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等途径,让学生在课外的体验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意义
(1)课堂效果显著。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2)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担当多重角色。讲授者,要传授知识。组织者,要为学生营造情景环境,组织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的促进者,要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学习中扬长补短。
(3)体验式教学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更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4)课程评价体系更完善。由于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评价学生成绩也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而要跟整个形式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课后应用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无疑更能体现考察学生能力结果的公平性。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与实际结合,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4).
[2] 何红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9).
[3] 张秋来,黄德红.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5).
[4] 郭昆.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