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1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中外工商企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
2、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英文名称直译为Industry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通常称译为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2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系统掌握与工商管理相关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拥有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考和较强的数理分析技能,具备识别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专门性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中外工商企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从事经济管理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房地产;
5 其他行业;
6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行政主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人事专员;
2 招聘专员;
3 行政主管;
4 人力资源经理;
5 销售经理。
1、工商管理专业就是商科的大杂烩,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把其中一门专业课学好,就可以多一个就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广泛的需求。所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一直供不应求,发展空间也比较广阔。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在很多领域中选择工作,所以无论是就业方向还是就业前景都很宽泛。在校期间,学生不要只学习一个学科,可以再选修一个工科或是技术性的学科,形成“工商管理+XX专业”的知识结构,只要你肯用心学习,不愁没有好的发展。这种既懂管理又有技术的学生,才是最抢手的。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研究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研究
能力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想要科学、准确地给能力下一个定义,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就业能力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在不同时期,就业能力包含的意义和研究的视角也是不同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是能力研究中非常独特的领域。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认知也是不同的。专家认为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特征: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意愿、自我管理的技能、团队工作、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加。劳动市场所需的人才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我国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学习知识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取的就业理想,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又可以在社会工作中发挥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应聘者时把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作为是否招聘的依据。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性是比较强的,此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就业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广,因为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综合英语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一份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从学生就业角度认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人际的交往能力、自我调节和敬业精神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是必不可少的。
三、问题的提出
当今大学教育存在两个非常普遍问题,第一个是空洞,第二个是功利。空洞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设立具体的就业能力培训的目标,教师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性进行发挥,没有能够明确能力点和训练系统。功利具体表现为:为了完成参与和各级技能大赛或者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虽然在此教学过程中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于学生的就业素质、就业精神不重视大大限制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提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空洞是因为教育目的性不清楚,功利则是因为教育的短期行为比较强。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对比较弱,又因为大学实行的是放养式教育,更加会让那些学习自律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方向及动力。因为大多数教学都是和各种就业技能相连接,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参赛学生身上,结果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相应的就业能力。当真正的毕业来临时,只有少数学生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因此,大学应该找到通用人才的标准,结合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努力打造综合素质更高、专业技能更强的大学毕业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构建就业能力模型,就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大学教育中,能力模型可以清楚地表明就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认知条件,才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就业能力模型同时可以作为标准使用,根据模型设定人才就业的框架,建立培养体系,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全面提高。
四、研究过程和方向
一个优秀的就业能力模型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之上,具备教学可操作性,通过培养过程进行观察,还应该具备开放性,让就业学生进行自我进化。为了搭建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的就业能力模型,让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真正落到实处,建模方法和过程是:利用文献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通过教学实践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从理论教学和用人单位三方面提炼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对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就业阶段的培养任务,构建动态的就业能力模型。
五、模型的研究视角
1.理论视角
当前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非常多,从教育学、教育行为、教育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角度来讲定义存在不同。综合学者的论述,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具备的综合能力,以就业能力的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工商管理类大学就业的能力范围,提炼就业能力的关键要素。
2.教育实践视角
当前大学就业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方面。校内工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实训,教师授课的重点是知识点和技能点,就业素养、责任感则通过思政和礼仪课程来获取。校外顶岗实习是通过企业实习进行专业技能强化。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就业精神、就业素质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技能进行整体培训,其中最主要的就业能力要素.
3.企业用人视角
通过对有关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表明,企业比较重视就业职工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基础技能。职业精神包括吃苦耐劳和坚持执著,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礼仪和谦虚好学,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和文字数据的处理。企业用人的关键要素,如图2表示。普遍来讲,大学生普遍都是吃苦耐劳和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差。
六、模型重视的内涵
一般的就业能力模型更多地注重就业职场人的外在表现,希望大学生的行为更加贴近行业中的专业人士。通过架设职业精神的要素,希望可以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一个求职的目标,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内有一个信念,可以依靠信念勇敢坚持下去。
七、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根据上文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就业能力的正确认识对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非常重要。为此,高校和个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营造良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环境
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验,因此,大学中可以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环境,帮助大学生胜任以后的工作。学校可以适当安排与就业相关的辅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有关时间就业的知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就业知识大赛、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大赛、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大赛,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大学还与相关企业保持联系,建立用人合作的良好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加强全面就业能力的辅导教育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对就业能力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造成大部分学生对就业能力体系不了解的原因之一。要想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必须让就业生对就业能力的结构有全面熟悉的认识。大学中可以根据工商管理类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全面、系统的就业辅导课程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处在不同阶段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相应的能力及素质,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帮助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掌握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注重个人基础技能的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技术不是很强,这是造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及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把握的忽视,而在实际企业工作中对于大学生的基础能力重视程度很高。所以,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应该对自身基础能力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阅读有关的知识、参加相关的知识竞赛、同学相互交流等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找途径或者机会进行锻炼,如参加相关科研活动、实习、兼职。
作者:刘畅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邹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
[2]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张欣.深化教育改革适应世界潮流———关于加强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0(11).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4
一、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获得就业岗位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取较高优势的竞争力。主要包括: 职业道德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然而,从就业市场看,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表现在:
( 一) 职业道德素质较差。现在的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比较大,特别是对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需求更大,但从应聘工商管理的大学毕业生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比较差,职业道德素质较差,有的大学毕业生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比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愿从基层做起,一部分愿意从基层工作做起的学生也因为缺乏工商管理技能和实践经验,而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而,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 二) 学习能力较差。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后,必然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大学生不断学习,要求大学生具有比较高的学习能力。然而,现在的大学评价机制更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素质,而忽视考核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更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不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不足,就业后也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
( 三) 应用能力不高。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应用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些新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比较差,实验、实训不到位,学生的应用能力不高。从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没有就业或就业层次比较低的大学生,普遍是应用素质比较低的大学生,而就业层次比较高的大学生普遍是应用素质比较高的大学生。
( 四) 创新能力低。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现代企业的管理必然是现代化管理,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必然需要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比较高的创新素质。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特别是新办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又缺乏管理实践经验,教育教学中普遍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差,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化管理创新。从对毕业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供给不足,但是有的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 五) 缺乏实践经历。当前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严重不足,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但普遍没有开齐开足。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由于大学扩招,特别是一些地方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条件比较差,但招生多,工商企业实习接受能力有限,客观上形成了工商管理大学生实践实习经验严重不足。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工商管理专业模拟教学软件配套不足,学生缺乏必要的模拟训练,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创新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应用技能比较差。部分高校,特别是新建高等学校缺乏社会实践创新,组织管理缺位,实践工作开展不到位,教学计划安排的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实训不全面,不能完成实践实训任务,同时学生对实践缺乏认识,重视不够,不能全面完成实践工作,学校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因此大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技能比较差,就业竞争力不足。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理念,将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的新理念贯穿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全过程,使大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宽泛性特点,根据营销类、财务类、运营类、人力资源类、物流类、行政管理等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其提高途径如下。
( 一) 创新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应用技术型培养模式,主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质、管理工作技能、复合管理能力、实践体验和个性特征五种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五种能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素质教育模式、专业基础知识素质提高模式和专业方向知识素质提高模式; 构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模式,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模式,形象礼仪教育、ERP 沙盘课程与实践,到工商企业体验等; 构建了提高管理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培训模式,主要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构建了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必需的英语素质、计算机素质、普通话素质等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进行管理体验,构建提高应用型技术型管理人才的经历、经验模式。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学生的鲜明特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鲜明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二)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比较低,特别是职业素质比较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要求的调研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不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而是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品德,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素质,如在管理中体现的诚信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持久的吃苦耐劳精神等核心竞争能力的职业要求。
( 三) 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管理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岗位具有多样性,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因其工作性质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层级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应根据岗位要求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例如,营销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及公关能力; 财务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成本费用控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 运营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成本分析能力及流程控制能力; 人力资源类岗位看学生是否具有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及职业规划能力; 物流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 行政管理类岗位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办公室事务管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及信息与档案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体现必须建立在学生爱岗敬业的基础上,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应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入手,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通过实验教学和到实践基地参观体验,体验职业要求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爱岗敬业,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贯穿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 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能力。要深入调查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构成,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培训和考评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和考评,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形成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共同愿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要积极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工商管理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测评师的培训,参加测评师的考试,取得核心能力授课资格,开设核心能力的通识和选修课程,同时将核心能力的思想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基于核心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获证率。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5
一、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本科教育必然选择
二、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高校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出缺少实践,应用知识、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社会各行业急需一大批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生产管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二、目前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二是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三是工作中创造性不足等。将对毕业生就业时带来以下困境:
1.职业能力不足,就业竞争力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理论基础不及重点大学扎实,实践能力不及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生。
2.难以胜任企业工作,职业发展无后劲。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际管理技能的培训。毕业后面临企业的具体工作,很多学生感到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3.职业定位不清晰,缺乏工作信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但是却普遍感觉缺乏针对性,难以进行清晰的职业定位。缺乏深入扎实的专业能力,求职时常常表现出不自信。
三、强化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创新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上来改革教学过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资源,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可构建校内实践教学综合平台,如加强实验室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模拟实验或实习的校内场所,从而方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应与地方企业或政府加强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从企业中聘请业务骨干为实践教学导师,对本专业的生产运作与管理、质量管理等课程,让企业导师直接将学生带到企业现场授课,将企业进一步完善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将大一学生进行体验式管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可自主申请实战项目,参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大二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大三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四部分学生实施创业计划并依托学校创业基地开办公司。
3.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实践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是让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实战技能。三是积极引进具有丰富企业老总到学校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6
关键词:考研;就业;投资回报率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147-02
考研、就业、出国留学,是大四毕业生面对的选择和困惑,其实,大四的时候再考虑此问题已经为时晚矣。笔者由于长期从事大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并多年来一直给大三、大四的学生上课,发现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时悠哉悠哉,一到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躁动不安,迷茫、失落、没有方向,到大四的时候无所事事,他们经常抱怨学校、社会,面临就业、考研、出国等不同的道路,很多大学生不知该怎样科学合理的选择。靠道听途说、主观臆断而非理性分析,盲目选择是不可取的。要想科学合理的选择,就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下面结合笔者所在的工商管理学科所学的理论知识,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考研和就业的最终目标
我们每个学生从小学教育开始,就树立自己的目标,拥有自己的理想。有人说:我想当科学家、有人说我想当老师、有人说我想当医生、工人等。也就是说从小努力学习的目标就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长期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无论考研还是就业,目的都是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那么是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呢?还是读研究生后再找工作呢?同学们的寒窗苦读最终都是为了找工作!但是这里想对有些同学说,如果考研是为了逃避找工作,这说明你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选择职业的标准
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即职业兴趣理论,并发展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在人的一生中面临许多选择,而职业方面的选择是人生选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体人格的展现和延伸,择业者总是努力寻求与自己人格类型相适合的职业。这种理论有利于引导个体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减少职业选择的失误风险。
三、考研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萨哈罗普勒斯(世界银行高级教育经济学家)指出,“回报率”就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对成本和收益的一种总结,回报率用年收益(百分比)来表示:投资回报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指企业税后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报率(ROI)=净利润/投资总额×100%。考研的投资回报率,与其他投资回报率的含义十分相似,指考研投入的精力,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总结,计算在不同时间点上考研的成本和收益比,用年收益来表示该概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以上含义为本文总结文献并根据实际研究的内容所做出的粗略定义。借鉴投资回报率公式得出考研投资回报率公式:ROI=收益/成本×100%。根据上述投资回报率公式,考研的成本是三年的时光、宝贵的精力、学费和生活费用等。收益是比如我们能够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能够有更好的社会地位,更好的发展前途,而不是把工作变成一种谋生的工具。考研与就业的辩证关系是一个ROI问题(如图3.1),用一个坐标系来对这个投资回报率做个分析。横轴受教育时间的长短,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纵轴是用人单位对我们应聘时的学历的认可程度。中间的抛物线是读研究生的投资回报率。
四、与工商管理专业相适应的工作类型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现在根据所学的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笔者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上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
1.学者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强,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的特点,也是高学位要求型工作。比如学术型的工作:专家、学者、大学教师、科学研究、设计研究、创造开发人员。如果你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低要求学历是硕士、博士。在这种情况下,本科学习阶段ROI几乎是零,因为不可能成为学术型人才,也得不到回报,你一定要读到博士后才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图3.1:第一条抛物线)
2.研究型工作:这类工作大致包括经济金融分析、市场研究、证券投资、IT软件和硬件开发、产品和技术研发(R&D)等。这类工作的最低要求学位是硕士。(如图3.1:第二条曲线),我们发现它在硕士阶段明显比本科阶段陡峭,从图中看出它的ROI曲线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因此我们把它定义为“研究型工作”。
3.常规型工作: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大学毕业生中70%左右的人从事此类工作。这类工作对学历要求相对较低。它的抛物线开始是陡峭的,也就是ROI较高,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变平。与学历相比,他们更加看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高低、喜欢竞争、敢冒风险、善于沟通、控制他人来达成组织目标、具有领导才能、忠诚可靠等软件素质。这类工作大部分是人力资源、市场调研、销售员、财务会计、行政办事人员等岗位。
4.实际型工作:这类型的工作对学历要求较低,学历高的毕业生在这样的单位工作不安心,认为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这类人员一般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喜欢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强的工作,技术含量比较低,等等。比如,饭店服务员、物流公司快递,当然不应该根据工作类型区分人的高低贵贱。
五、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应踏实走好每一步:很多大学生都在“读研还是这找工作”这个问题上纠结,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忽视了如何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得到增长。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才是找工作的核心问题。
2.给自己一个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本科生毕业直接就业的话,你就会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成本。
3.提高对职业的认知:对于职业的认知,多数学生还停留在薪酬与福利这个因素上,职业定位更多地是物质上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可得,人们在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4.提高自我认知。个人兴趣和爱好作为另一重要因素,对于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规划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霍兰德的理论表明,个人兴趣对未来选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5.我们要培养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经济学的方法和大学期间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到理想和生活中。大学生要学会用所学过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理性的分析就业和考研问题。
参考文献:
[1]佚名.如何选择考研与就业[EB/OL].2009-11-10.
http://.cn/?p=218.
[2]郭刚.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考研两难选择和对策建议[J].成功(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