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教科书是化学知识的载体,化学史的渗透,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也有助于教师落实新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化学史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大自然化学知识的历史论述,是化学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化学史教育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穿插化学史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1904年,法国著名的科学家郎之万(Langevin 1872—1946)首先提倡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尊心;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简而言之,化学史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起到知识教育、创造教育、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功能。所以,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情况

我国20多年来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都渗透了化学史教育的内容,而且化学史内容都占了一定的比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渗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逐年增多。对比几种教科书,不难看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内容的章节所占比例逐年递增,1978年版的教科书中化学史才占5%,而2001年版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则占到50%。90年代以来,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强调加强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教科书中化学史内容渗透逐年增多,说明初中化学教科书正努力反映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化学史在教科书中占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说明化学课程在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适应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越来越宽。1978年版的教科书只是略介绍化学的发展,随后几种版本的教科书,除化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重要的实验方法外,也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化学家及其对化学的重要贡献,化学史的渗透虽有了较大进步,但这些化学史料只是紧扣所学内容,没有进行扩展,这样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窄。而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增加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既介绍了早期化学史实,又涉及到了19世纪的经典化学和20世纪的现代化学,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面有化学家及科学实验、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情知识等诸多方面,化学史得到进一步的渗透。透过化学史实,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生的重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同时能让学生知道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让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逐步使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转贴于  3.教科书中渗透化学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比几种教科书,90年代前的教科书,多是以文字叙述化学史,形式单一,90年代后的教科书中介绍化学史时,在原来基础了增加了一些插图,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有一定变化。而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图文并茂,通过真实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具体的数据、重要的史实,再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引入和穿插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趣味化和过程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科书的编排时应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可通过渗透化学史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可以使化学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化学教科书会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化学史的渗透也会不断增加,化学史教育也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在化学教育中重视化学史教育将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鲍时安,张家宣.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01).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地区,体育教学,矮寨中学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但民族怎么上升为世界的,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而且现在很多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异化,或面临着失传或已经失传的的困境,如果仅仅依靠设立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用少数人去研究民族文化去传承民族体育爱好者,是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的发展的。免费论文。因此,选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使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在普遍传播中源远流长成为民族地区的重要使命。矮寨民族文化研究站站长施云生用这样一句朴实不失睿智的话阐述了他的见解: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传承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最好方式: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进体育课堂。吉首市矮寨中学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学校对其进行了诠释:利用其所属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民族体育项目的环境优势,将民族文化进校园,走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特殊途径,促进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本文将对矮寨中学这一行动进行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首市具有民族特色的矮寨中学为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有关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习俗等资料,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1.2.2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矮寨中学为期一天考察,了解了其民族文化如何走进校园,那些民族文化走进校园.

1.2.3专家访谈

通过矮寨中学校长,矮寨中学民族文化站站长,吉首市民俗民间文化专家等对民族文化进入体育教学及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教学的讲述,采用问答形式,深层次的去了解这些情况,并提炼、记录、整理、分析。

2.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走现代化路线是时展的趋势,但现代化是很多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天敌,一旦碰触,很多都会在异化中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应对这一局面,成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必须主动承担的传承任务。矮寨中学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民族体育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民族体育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思路,在课堂中教授民族体育项目技术的同时,讲述其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在学生在了解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及怎么将传统体育项目容入日常生活(民族体育项目来自与生产、生活),民族文化融入体育教学这种形式,对民族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体育同民族文化一样源源流长,但纯文化的东西学起来难免单调晦涩,而矮寨中学独树一帜将民族文化带进校园,不仅让民族文化生活起来,也让民族体育项目有了更多的鲜活的精神内涵,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掌握,更可让某些“追究到底”的学生在活用民族体育蕴含的民族文化,创造出不朽的技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民族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民族文化融入民族体育教学将有助于培养主流民族与非主流民族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感。矮寨中学的学生通过参与本民族的体育活动能增进自己民族的认同感,也会在本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的之外,探索他民族的民族相似体育项目,从而达到对别的民族的了解和认同,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共同维护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和谐与融合。

3.民族地区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现状

通过对矮寨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本人大体了解到矮寨中学这种教学理念的现状:(1)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实质性支持,2010年6月25日,吉首市矮寨中学给来自花垣县和吉首市的3名民间艺人首次每人发放了当月的1000元工资。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朱俊杰介绍,这是湘西州吉首市首次给所聘民间艺人按月发放工资的学校。这样民俗民间文化专家、民间民族文艺专家的就可有保障的定期在矮寨中学进行民族体育知识的教育和技术知识的教学。(2)民族体育教学在有民族文化的深度下,丰富了民族体育教学的内涵,民族文艺专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带来,更多更富有创意的技术。据了解矮寨中学从2003年开始,陆续将州内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不定期为学生传授民族文化,并相继成立了苗鼓队、舞狮队、高脚马队、民间刺绣队等兴趣特长小组,将常规教学与民间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师生课外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与民族文化、文艺专家,面对面进行教学交流,给学生提高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3)矮寨中学采用教学与竞技相结合的形式。除了常规民族体育教学,还会加强民族民间竞技项目的教学,如苗鼓、舞龙等。(4)已经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民族体育已成为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与其他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占有平等的地位。

4.民族文化融入民族体育教学的作用

民族文化相对应的是现代文化,矮寨中学将融入民族文化的民族体育教学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项目,造就学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并能带动学生在文化融合中,创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4.1创新、传承民族体育

学校作为知识技术经验传播的主体,矮寨中学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与舞台,利用民族体育的文化底蕴,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中,将独具特色的苗族土家族民族体育项目穿插与体育教学中,对苗族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传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2融合民族体育文化

有些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本身所独有的,但有些是多个民族所共有,在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些文化分歧,但实质上相同,如舞龙、舞师和高脚马。因此,矮寨中学在教学中传播各种民族体育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民族的民族体育文化,这种多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也使他们了解了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

4.3传播民族地区特色民族体育文化,弘扬其精神

能流传千年不消失的文化,除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广泛的传播必不可少。矮寨中学熟知,学习要从小抓起。从学生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始,将民族体育文化的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去领略民族体育文化。在不间断的学习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一旦他们成年,可以成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精神的弘扬者。

5.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的思考

为了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民族体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道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从而使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从矮寨中学的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事例中说明,这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矮寨中学的经验结合本人对相关理论的了解,怎么将民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区体育教学呢?

5.1寻求政府的支持

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条件教差,导致学校基础设施不全,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难以解决民族体育文化及技能的的实施,而任何一种民族体育活动或民族体育文化学校课程的改革的实施,经济开支必不可少,尤其是作为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的学校,得到政府来自物质,财政上的支持至关重要。

5.2选择合理的传播途径

尽管民族体育项目有着独特的文化优点,但迫于传统文化的枷锁与地域的限制,大范围的在教育领域推广存在很大障碍,因此从民族体育项目发源地例先在其所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依托与他们所拥有的独有的民族文化理解与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并将其纳入到民族体育比赛项目中,从而能得到普遍的关注与推广。

5.3将民族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技能纳入民族地区的常规教学中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要是学校开展的记入对学生整体成绩评估的,大部分学生会很认真的学习,而且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神秘性,民族体育的趣味性可以对其他课程及现代体育进行补充,或家庭中拥有民族体育的爱好者,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也为他们提供可以进一步系统学习的平台。

5.4合理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

民族地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拥有具有民族体育技能的的民间艺人,学校可以将其特聘为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对某些民族体育文化与技能的不足,也可以给在校教师与其相互切磋的机会,从而促进、提高、优化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艳华. 对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年科学, 2010,(03).

[2]范本祁,杨慧.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8,(02) .

[3]赵天辉,张明曦. 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4).

[4]陆盛华.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0,(01).

[5]胡红艳.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实践价值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09,(S1).

[6]徐红星.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A]. 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 2008.

[7]王旭冰. 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思索[J]. 魅力中国, 2009,(17).

[8]赵岷.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中学体育课的相关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9]郭学敏. “阳光体育运动 与西部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

[10]李政洪,黄文辉,湘西地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2).

[1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民族出版社,2004,(9).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语文综合能力 培养方法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岗前教育,“职业属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本质区别,“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1]。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职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就必须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综合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周济,2005)。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基础课程一方面承担着传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所需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任[1]。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说它是文化课,是因为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说它是基础课,是因为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说它是技能课,是因为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后将不再是继续升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而是走上社会,加入到劳动者的行列,成为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职业队伍中的一员。临近毕业时,他们要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答辩这一关;就业前,要过求职面试这道坎;工作后他们更是要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许多场合中,他们需要做报告、做动员、写总结、汇报工作、发表演说,需要游说、洽谈、陈述和辩论,需要书写和处理公文、信函、报刊及其他信息资料,需要专心、耐心、冷静、礼貌地听取别人的讲话,需要运用高素质的思维获取语言信息中的蛛丝马迹并做出果断的决定。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高职学生要能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还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听说读写能力,高素质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和交际能力,亦即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3]。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唯其如此,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达到“一要适应,二要提高”的教育目标。(,1991)

二、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人类智能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创造性地进行思读听说写等语言信息的加工和交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呈现出不同的科学序列,各自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进而产生不同的成果效应。从语文教学上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构成语文综合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就要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积极开辟学校乃至社会这个语言大课堂,使之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立体化的能力培养空间。

听话指听者靠听觉从言语声波中接受信息,领悟思想感情。它要求听者在辨音、注意、理解、记忆、联想、概括、组合、品评乃至察言观色上机智敏捷,快速应对,真正做到听得准、懂得快、记得清。教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要拓宽学生听的范围,还要提高学生听的速度和效率,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特殊情境或在课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洽谈,听申诉、听答辩、听朗诵、听广播、听会议,听完后要让学生讲出听话的内容和精神,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听的能力。

说话是说者在社会交际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言语活动。这种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言语的信息输出,具有很强的瞬时性、情境性、多变性和复合性。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放开手脚,在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问答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辩论式,并注意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开展说话训练活动。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或讨论、辩论,或洽谈、谈判,或演讲、游说,使学生无论在多么复杂的语言场合中,都能镇定自若,应酬自如。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快说的能力,尽量避免说者和听者在心理上的时间差,讲求立竿见影。例如训练学生即兴快速讲话、比赛现场解说、辩论抢先答题等,这些训练都可逼迫说话者刻不容缓地使出自己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全身解数,使语言表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源于“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当然快说要以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连贯为基准。

读是学生从文字符号系统中提取、加工和转换信息的一种精神劳动。这种书语内化为心语的信息输入过程,必须经过“感言辨体”的认形阶段、“入情得义”的取神阶段及“加工再造”的转换阶段。现代社会知识量巨大,信息密度高,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训练,如浏览、略读、跳读、精读乃至创造性阅读的训练,识记、推究、筛选、鉴别、转换、概括、总结等读书能力的训练,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提取等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逐步培养学生由“见形读音知义”的点式阅读,向“见形知义”的线式阅读过渡,最后上升到一目十行,去粗取精,内化简缩,眼脑直映的面式阅读。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写是指作者把自己感知客观所获,通过主观感受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它是内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的信息输出。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必须是多向的。高职学生在写好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要真正学会写作一些生活常用应用文,如个人事务文书、团体事务文书、会务文书;学习常用应用文,如学习实践文书、求职文书;工作常用应用文,如行政公文、传播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等,常见的文种有书信、条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竞聘演讲稿、启事、海报、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协议书、简历、求职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广告、会议记录、合同、计划、总结、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规章制度、诉状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大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力度。通过训练,要求熟练地写作各类常用的应用文体。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然快写应当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为前提。一般的高职毕业生,通过系统周密扎实严格的训练,行文速度每分钟应超过30个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写作时,应注重思维的快速敏捷,力争使学生做到事到思成、意到笔随、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唯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4]。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评价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思维一般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大类,就形象思维而言,主要特征是联想和想象,思维方式可以是顺向,也可以是逆向;可以是发散,也可以是收敛。就抽象思维而言,其主要特征是分析和综合,主要方式包括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出新发现、新思想、新认识。这样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这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评价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耳闻目睹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评价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对待问题的评价必须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记忆、理解、分析表达等,学生站得高,看得广,想得透,表达得清晰连贯,才能对事物或现象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还必须快速及时。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解说、演讲、辩论、洽谈等,都需要这种高水平的评价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流、交际是人们办实业、经商及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能力,善交际、懂交流者备受青睐,成功的概率高,反之则受冷遇。“才美不外现”、“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观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些因不善交流、交际被埋没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人数不胜数。虽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不善与人交流,未开口先脸红,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手足无措,因而在求职面试中被淘汰出局的高职毕业生也大有人在[5]。时代已向高职语文教学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刻不容缓。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要全方位、逐层次地展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辩论,不断强化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强化口试答辩,等等。建议在每学期的语文成绩中,让口试成绩占一定的比例。要多举行如“模拟咨询招聘会”、“交流汇报会”、“交际演示会”之类的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不断感悟到生活中的交际方式。生活中的交际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见机行事,或自我表现,或自我吹捧,或自我推荐,或耐心乞求,或断然拒绝,或主动出击,或退避三舍,或大度宽容,或当仁不让,等等,这些以表达为主的交流、交际方式,学生一旦掌握,就会形成很强很高很大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培养造就现代化的人才,而现代化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职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高教论坛,2011,(9):52.

[2]周龙军,陆琦.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材应突出职业针对性.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6):148.

[3]谢文欣.提高高职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探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

[4]王建伟.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校园(下旬刊),2010,(1):184.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4

一、在疑惑中探寻方法

化学教材上列出了很多实验,并有规定的实验步骤。但在面对具体学生的时候,这些实验步骤不一定都适用。另外,教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就不能按部就班地将实验一做到底,而是必须从学生的疑问点出发,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整个实验分成一个个递进的小步骤,设置一个个小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解决疑惑、总结规律、寻求真知,用师生共同的智慧激活教材实验。

在做“水的电解”演示实验时,按照实验目的,要向学生证明:在通电的情况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进一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实验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两倍。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验结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论,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两者的体积比并不是2∶1,氧气的体积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多,也就是说,实际看到的实验结果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大于2∶1。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用事实来说话,而现在的事实不能证明教材中的结论,是教材中的结论错了吗?学生一下子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有学生猜想,气体是在水中冒出来的,所以电解后肯定在水中也溶解掉了一些气体,可能由于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氧气的溶解度大,在水中溶解得多一些,相比之下,氢气的溶解度小,所以,在水中溶解得少一些,造成了我们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之比不是2∶1,而是比2∶1还要大。一旦溶解得饱和了,比例则会重新变为2∶1。

学生的思考,让笔者也兴奋起来。由此看来,不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做下去,应该对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还是照章办事,那就违背了科学实验初衷。

于是,笔者进一步设问:我们能不能通过改进实验找到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拓展开了,通过师生讨论,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学生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受两者在水中溶解度差异的启发,我们可以先让电解液的氧气溶解饱和,即可以用氧气的饱和蒸馏水作为电解液,以此来减小实验的误差;二是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作电解液。因为自来水虽然导电性要比蒸馏水强,但是它含有Cl-离子,容易和电解后的氧原子结合成ClO-,消耗电解后的氧气,导致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值偏小。

一个实验,得出了多种思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化学实验教学。

二、在变革中发掘潜能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反思、善于积累。教师面对的群体是灵魂和思想最活跃的学生,要学会变革实验和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

面对一个个有思想、会思考、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学生,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应时而动,不断地对现有的实验进行变革,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

在学了酸、碱、盐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根据酸、碱、盐的特性去鉴别物质,为物质除去杂质,探寻教材上没有的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通过这些思考实践,活化了教材知识,让学生享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设问:你有几种实验方案可以用来鉴别NaOH和H2SO4?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报告。

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思路活跃了,迅速找出了好几种方案。如,利用石蕊、pH试纸、酚酞、BaCI2溶液、CuSO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4溶液、Na2CO3溶液、FeCI3溶液、Ba(OH)2溶液、Zn 、CuO来鉴别, 等等。接着学生来到实验室,通过实验亲手验证自己的假设,乐在其中。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有意识的变革。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改革。通过增设兴趣实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巧用实验“失败”、改进实验装置、反思实验结果和数据等多种途径,提高实验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的重要环节。

三、在兴趣中促进创新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钻研、探究创造。

很多化学实验的材料都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去探求知识。化学实验除了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做之外,还可以把实验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实验中获得启迪,提升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教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选择一些简单、安全的实验,鼓励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方便易得的一些材料,在课外自己进行实验。教师也可以在教材之外补充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激发潜能、活跃思维、探究创新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把“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无形”的知识通过“有形”的实验场景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探究的冲动,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 中有必要选择那些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现象新奇的实验。

比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一课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碱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加过量的盐酸,就可以让溶液变色的试管实验色彩更鲜艳,效果更明显。另外,为了增强“白花变红”的实验效果,教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泡制的滤纸做成花朵,再用酚酞试液去喷。当然,如果让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增强实验效果,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时候,教师给予学生的可能只是一个舞台,而收获的却是学生带来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谢利民.现代教育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5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特别是对个人的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需要教师将其激发出来并保持稳定,才能发挥它的推动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毕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之中,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丰富生物课堂教学的素材,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二、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生物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习生物课程就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解决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而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科学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有对生物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才想要去进行探究活动。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这种好奇心和欲望保持稳定。所以说,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三、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巩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作为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其本身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对于本身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生物学科来说,单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教师对生物现象进行描述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时候,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就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虽然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但只有在保持兴趣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兴趣还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学生取得成功或者有了进步以后,给予其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因为获得成功是每个学生的愿望,而教师给予的积极评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蔡继明.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6(3).

现代化学生活论文范文6

一、化学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化学竞赛培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化学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趣与主动性、与热情同在,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据调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化学读物,做过一定量的化学竞赛题,参加过化学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化学竞赛活动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经受磨炼、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强手,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因此,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如一泻千里的洪流,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将来并不以研究化学为职业,但他们从化学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例如1994年我校高中毕业的一位同学,曾获省化学竞赛一等奖,通过参加化学竞赛,他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被保送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一年级英语通过了四级,二年级英语通过了六级,而且他的各科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系里决定他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第一名的总分考取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他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在师大附中三年的学习给我最大的益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了这两种能力,在学习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在大学里所取得的成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化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因而具有发展型和探究型两大特征。发展型知识结构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特征。化学竞赛活动的内容不再封闭在传统的教学之中。现代化学的内容经过化学教育专家之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再现在中学生的面前,使中学生及时地受到现代化学思想与方法的启迪。甚至于有些化学家苦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很快的速度,就到达中学生的手中。例如c60是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通过实验得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在1992年1月全国化学竞赛时就出一道有关c60的试题,这道试题对每个中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这种传播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渗透了现代化学的内容,为学生知识结构的进步更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探究型知识结构是科学人才的突出特征。化学竞赛内容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仿型。与课本上的常规题不同,高层次的化学竞赛题大多是非常规题,所谓“规无定规、法无定法”,就是说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是需要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法,解题的途径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辟蹊径。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学会了独立解题的方法。

2.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化学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化学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呈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相信天下的事都可以做好,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化学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化学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我们应该发扬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娶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有激情,有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化学竞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化学教师

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水平的智力竞赛,不是一两个教师能胜任和承担得了的,需要一批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去拼搏的教师队伍。要适应化学竞赛培训的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教师,为了辅导好学生,除重新深入钻研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重新阅读一些有关的大学教材,同时还要经常关注化学课外书籍及报刊杂志的最新化学研究课题,拓宽知识面、研究大量的化学竞赛试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我校化学教研组共12名教师,其中有7名教师,均能参加指导竞赛培训。在这些教师中,尤其一批年轻教师是在化学竞赛中成长的,他们努力钻研,勤于思考,不但能教好高中的化学课,还利用假期到湖南师大化学系去进修提高,读函授研究生,从而使自己能胜任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促进了我校化学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化学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化学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了他们的全面素质与能力,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1.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大多采用被动式的灌输方式,即遵循“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知识在原有的框架内重复出现,是一种再现性思维的模式。它是思维的低级形式,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能动作用。而化学竞赛活动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就是要贯彻“学习、学习、创造”的新教学模式,它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引而发之”,像放鞭炮一样,教师点着引线,使学生内在潜力迸发出来。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个例题,学生学习、模仿,称为学习阶段,那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习题,就不应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看书、钻研教材后才能解出的题型,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了新的见解,称为第二个学习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判断题型,解题,称为创造阶段。这时学生可突破原有的知识构型,超出教师的思维模式,甚至达到一种新的知识境界。几年来,我校在竞赛中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化学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导向、启发作用,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2.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化学竞赛是化学科技活动的一种形式。化学竞赛活动包括竞赛培训和经常性的化学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化学竞赛活动通过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化学小论文撰写、化学竞赛培训、化学魔术表演、举办化学游艺会、办化学小报、组织参观工厂等的深入广泛的开展,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课内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外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激发了兴趣爱好,发展了个性能力,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品质,形成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近几年来,我们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学。请他们讲化学的最新成果、化学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化学与生活、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发展概况等。通过化学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因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组织学有潜力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在自学基础上的集体讨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得到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设想。特别是那些各抒己见的争论,对于激发参与者的灵感和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大有裨益。课外兴趣小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我们还经常组织同学撰写化学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小论文从搜集信息到提炼主题,从谋篇构思到行文表达,都有赖于科学而周密的思维活动。好的文章还推荐到有关杂志发表,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使他们觉得在化学领域一旦自己的能力智慧得到老师的承认,甚至还能在杂志上发表的话,更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从而爱好化学、探索化学、献身于化学。根据教材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化工有关的工厂,学习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的领域,同时也使他们对工人师傅的辛勤劳动和技术改革的日新月异有了新的感受,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能力,吸引了广大中学生参加,因而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