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1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中心

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明确企业中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权利和相互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流程、作业程序、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反事故措施和劳动保护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等相应的安全责任;而生产一线的岗位,应该有与自己作业过程的相关程序,作业各阶段要求,应急防范,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等安全责任和相互关系。各岗位和人员要做好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责任明确是落实的前提,落实责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确保安全,就必须做到有岗就有责,所以安全责任制应力求完善、全面、可操作性,而完善和全面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相应的制定,不仅仅针对本单位的人员,还应针对在本单位范围内施工的外单位人员,要做到凡在企业安全职责范围内的人员都应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其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安全责任的落实,根据实践的经验和安全工作的需要,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局长、厂(队)长、工区主任、班所长直至每个职工逐级签约,把各自规范的责任制内容、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目标按照“三级控制”内容分别落实到所有责任人的肩上。通过多种形式签约,使各级领导、各班组岗位职工都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人人知晓各自承担的安全风险,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避免事故发生。同时也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主动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企业中,只有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完善和真正落实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的根本保证,是安全管理体系有机运行的前提,才能使这一体系在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其他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中发挥出效能。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范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需要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范是安全工作科学管理和现代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要。为此国电公司始终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范必须同安全工作的原则、任务、措施、目标相结合。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的内容可归纳为“三大特性、十大任务、五项要求”。

1.三大特性: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超前性与可行性;二是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十大任务:即①依托科技,提高水平;②适应岗位,强化管理;⑧完善职责,从严执行;④预防为主,加强防范;⑤加强管理,狠抓落实;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⑦安全评估,注重质量;⑧贵在真实,重在整改;⑨注重培训,增强意识;⑩合理考核,奖惩分明。

3.五项要求:①创建一流的职工队伍;②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③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严格考核;④具有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奋进意识、群体意识;⑤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以上规范了安全责任的特性、任务、要求。从纵向上解决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从横向上协调了相互部门所要承担的安全责任义务,形成了安全责任网络的闭环。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善是实现安全目标的关键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保证制度的核心。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岗位职责,是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体制及实现安全目标的关键。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为了实现工作的总体目标。依照企业总体工作目标、机关科室、生产基层单位、生产岗位依照其基本工作划分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将各自的安全工作纳入整个体系中,随着机构的调整、岗位职责的变化及上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应建立起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安全生产保证制度,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标准,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为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性文件。按照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有机运行。把安全工作融入到整个体系的流程和步骤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效运作。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由以下几个系统有机组合。

1.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重申了十六字令: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十六字令,明确了企业、行业、国家三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国电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司系统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根据生产和工艺流程的特点,联系实际,制订出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范围及权利和相互关系。这是整个管理体系的蓝本依据框架。制度的建立,力求科学、规范并具有可行性。要求每一项作业的安全管理都必须有严格的既定程序,使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每个岗位和人员同时进入管理体系,自觉依照程序运行,从而减少和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避免在作业中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事故。

2.安全组织体系

要使安全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责权明确。这个体系中各职能部门和有关科室,不以行政级别相互牵制,而以在安全工作中所负责的大小合理运行。浙江省电力系统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即为:

(1)行政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角,重点抓生产指挥系统、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的上岗到位。不断健全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证体系,建立技术网络,修订和完善技术管理标准。

(2)各级党组织围绕安全生产主旋律,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保证作用。工会积极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团组织发挥突击队作用;积极带领青年开展“树岗位形象、在岗位成才、做岗位标兵”等活动。

(3)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督体系和群众监督体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基层单位的安全组织不是各管一摊,而是从属于整个组织体系,各负其责,又相互关联。什么是关联的纽带?那就是总体安全目标。只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

3.安全管理的落实和稽查体系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是管理体系的中心和关键。在落实过程中必须有效的监督和现场安全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整改。我们通过安全生产稽查发现的问题整改督办返回这一“闭环”程序化的执行,消除了许多重大事故隐患,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达到了“预防为主”的目的。检修、施工现场的安全稽查在整个体系中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稽查小组,明确了稽查内容、范围、职责、要求,实行自上而下的检查,还包括各部门领导、安全员、技术管理人员的稽查职责,明确只要生产流程中有相互关联的岗位就有稽查的职能。通过安全稽查,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

4.安全管理的宣传和培训体系

安全管理中的宣传和培训是加强安全工作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一个手段。各项安全工作的体系化,必须要求培训和教育工作的系统化,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重点宣传和培训,能更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也避免了培训工作的走过场和盲目性。我们一直坚持的“三级安全”教育,不仅要继续坚持,还要进一步纳入整个体系,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活力。在“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尽量外延并向纵深发展,做到哪里有变动哪里有教育。同时注重技能培训。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最终达到“我会安全”的目的。

5.安全管理更新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2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很多,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很少,现将煤矿安全生产理论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目前国内煤炭虽然处于经济转型的疲软阶段,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一方面是企业强烈的超产增效,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安全欠帐,两方面的矛盾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发达国家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已经由重技术转向重管理,而我国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大多企业仍然处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状态。在目前国家正在围绕化解产能过剩、改善供求关系阶段,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效,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安全生产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管理除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必须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通过各方面努力,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新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重要性

煤矿安全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不但保证职工的生命和健康,有保障国家和企业利益,保障企业顺利持续发展。所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的最根本要求;也让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为自己家庭带来的幸福。在生产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安全生产规律,更要意识到隐患随时可能形成、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管理必须全方位、全天候、全员参与,即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方式。从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认识规律,抓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一个企业的成败在于安全管理。

2坚持科技兴矿

加强科技投入煤矿经营管理要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构成要素,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技术引进和装备投入力度,加大对矿井“六大系统”的技术改造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全面深化升级全矿井的质量标准水平,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达到科技型、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的质量标准化矿井。

3抓好全员质量标准化

除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外,要从本矿实际出发,用从严从细的管理方针来建设标准化矿井。对每个工程、每项工作都要制定出质量标准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标准、件件事情有要求。对质量标准化建设中,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为本,安全为魂的理念。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领导到工人必须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不凭老经验办事,要时时处处按标准从严从细抓质量达标。对工程质量的检查,要做到班有验收员、队有技术员、业务科室复核,矿随时随地进行实地抽查,真正做到对照标准不含糊,执行制度不迁就,确保所有工程质量的“精、优、细”。

4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

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制度上做出详细的规定,并且在细节上层层落实。监管工作突出一个“严”字,日常要求要严格,落实措施要严密,岗位责任要严明,监督检查要严细,基层基础要严实,事故查处要严肃。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不但有细节措施的保证,也要有落实的制度保证,要把各项任务具体化、责任化、措施化、目标化、一项、一件地落到实处。就是要大力推行‘六制’即:工作环境安全制、所有设备责任制、工作岗位制、各项工作标准制、工作现场管理制、经营管理考核制。严格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经过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在具体工作中,只有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使安全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进一步夯实,有力地保证安全生产有序进行。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理念

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靠安全文化的支持,安全理念的渗透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学习,牢固树立“三不四可”的安全指导思想,让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融入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把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落到本质安全人、本质安全班组和本质安全区队上,并以此规范全体干部员工行为上。通过制作企业文化展板、安全文化窗口等形式,让安全理念渗透思想行为中,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企业发展,职工富裕》、安全理念《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等等认可度。

6用科学的发展观管理安全

发展才是硬道理,更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只有提高科学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在实践生产中总结经验,掌握安全生产中的规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安全工作之中,更加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巩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更加有力的推动企业蓬勃的发展。

7结语

总之,煤矿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系统,其管理工作必然是一项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正确处理好当前我国煤矿生产中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用于探索煤矿企业管理的新路子,探求煤矿发展的新方向,最终由重技术发展为重管理,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才有利于与世界其他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醒民.江西治小矿保护地质环境[N].中国煤炭报,2000.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航空安全 安全管理 飞行安全 管理体系

现在的安全管理理论,用系统安全的思想对系统进行分析能有效的提升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也就是系统在运行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使潜在的组织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构建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对无可预知的风险以及认为造成的失误进行有效的管理。现在的安全管理理念就设立了不断进行改善的风险交流机制,并依靠积极的行动力来最大程度化的降低或者根除潜在的风险,进行不断的改进组织整体的结构,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1.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1.1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通过百年的运营,民航界已经建立了一套民航安全管理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对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分析以及纠结,从而防止事故二次发生。当前,公众对民航安全的要求越来与高,国内的航空运输量也在急速增长。根据数据证明,全球民航界的事故率发生已经降到极低的水平了,想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民航界一直在积极主动的寻找着一种全新有效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用新的、有效的理念以及程序做法能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这种安全管理手段与机制是基于体系与系统安全理念上,关注其系统的运行过程并进行追踪控制,达到具有持续性的闭环管理;关注符合规章制度的业绩管理,将安全有效的程序与做法进行整理并结合,从而降低运行风险;关注从组织失效的视角去系统的看待安全事故。这一类创新的系统安全就是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统。

1.2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所在,管理就是为了使这种生命力提供有效保障。民航的安全保障不仅需要高水平硬件配置,还需要在其管理上建立系统、科学和规范的体系。而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便为民航的安全奠定了基础,是民航持续发展的保障。

1.3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区别

这里需要相关企业促使运行的要素或者过程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体统,实现多种体系目标以及管理目标。比如,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被当作是系统管理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在安全管理体系中被一项一项进行测试运用。基本原则是“持续改进”贯穿“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以过程为基础”;贯彻原则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是“领导作用”;保证质量基础是“全员参与”;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是“供方互利关系”;“过程方法”“管理方法”与“决策方法”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和其他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的方法基本相同。在安全绩效管理中有管理绩效、绩效规划以及绩效评价。并且民航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的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一些区别。比如关注的对象不同、要求的标准不同等。

1.4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和传统安全管理的实践

在全球民航界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归纳,得到许多在安全管理上的珍贵经验与方案。安全管理体系是具有系统化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单位经过对安全管理的不断实践从而归纳、补充出来的管理过程,从而实现了闭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

作为具有系统化管理工具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最终目标是创建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闭环管理体系,继承传统的安全管理,改善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系统化管理。组织失效以及人为差错都属于在人造系统中必然存在,并无法根除的客观因素,只能通过不断的优化来进行调控、降低。

在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现当企业具备一定的管理基础与手段时,能在实施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

2.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际民航组织对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也是对各国民航业管理机构订立条约的指导性文件,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从而颁布与之相对应的文件。

SMS有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管理承诺以及管理从策划:是对安全政策、安全策划以及组织保障的过程做叙述,勾画出安全管理组织的政策概括。

第二,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过程、组织保障和持续改善措施的重要支持因素。

第三,体系检测、评价和改善:是指安全管理在运行时,实行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对运行和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善。

第四,实施与控制:是属于主动或者被动的管理行为。其中包含有内部审核、功能测试、安全检查以及年度评审。通过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实施风险管理。

第五,安全信息管理:是安全管理运行的动力,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控制力、分析力、重大的风险预警、安全的趋势分析以及决策等作用。其作用重大并且不可或缺。

3.结语

民航企业属于密集型现代化运输行业,是通过对高科技的综合运用,进行高素质、高质量、高风险管理的特殊行业。目前,社会公众对民用航空安全的期望值日益增长,作为飞行的训练单位,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检验,一种信任。需要每一个职工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对民航的期望就是对生命的希望。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4

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明确加快推行“代建制”,2005年各省、市相继出台代建制的试行方法,继而众多项目中实行代建制,也就是由原政府为投资管理主题模式转换为社会化、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代建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受到各省、市的重视与推行。目前项目代建制正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各配套政策、规范、细则有待完善。其中代建制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制度,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有方向性作用。本文针对代建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手段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代建单位安全管理现状

自从2006年广东省实行《代建管理办法(试行)》至今,许多项目管理公司都建立了自身企业的代建管理体系,针对安全管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单位对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认识不足,代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由于业主对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理解,某些项目的代建安全管理未尽其安全管理的责任。例如,某学院训练馆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根据当地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但业主为了节省投资费用,不予支持,最终未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虽然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由于建设方未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违反当地有关管理规定,代建单位及建设单位已承担了不必要承担的安全管理风险。

2、当前缺少对建设单位的诚信管理系体,代建单位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例如广州市建筑市场诚信管理系统只针对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招标企业,没有明确对建设单位或项目管理方的相关管理规定。而且2006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也只有明确对施工、监理企业的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处理情况。由于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因此代建单位忽视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目前多数代建单位认为代建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就是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代建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仅明确于代建服务合同上,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建设单位将安全管理工作委托给监理单位,却忽视了自身的安全管理责任。由于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造成工程较多安全问题,不但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影响了工程的投资。例如,某个工程项目两层地下室施工阶段,由于基坑支护变形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到水平位移已达到报警值,监理单位没有报业主进行具体处理,但在安全监督站的抽查中发现该问题,并出具了停工整改的通知。后来业主不得不组织专家召开基坑变形处理专题会议,虽然专家组的结论认定该基坑支护是安全的,但由于该程序已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最终影响了工程进度。

二、代建单位安全管理义务

根据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代建单位应该履行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义务,具体规定如下:

1、国家有关规定

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报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008年最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其它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2008年第1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依法发包给两个及两个以上施工单位的工程,不同施工单位在同一施工现场使用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未按照规定协调组织制定防止多台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的;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未责令安装单位、使用单位立即停工整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的,责令停止施工。

2、省有关规定

2011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对专家论证报告结论为“修改后通过”的专项方案,施工企业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附上修改相关材料,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资格注册章后、方可组织实施。

3、地方有关规定

例如广州市《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8-02),要求基坑开挖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的监测单位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广州市建委2005年《关于切实加强深基坑、大型顶升设备、高支顶等高危工程和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穗建筑[2005]419号,强制开展深基坑、高支顶变形第三方监测工作,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在检查工程中,发现建设单位未委托第三方开展深基坑、高支顶等工程变形监测的,必须责令建设单位立即改正,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依据广州市建设委员会的文件“穗建筑[2001]332号”文件《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管理的通知》,需要加强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工作。其中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体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等情况,建设单位必须委托专业测量单位完成工程沉降观测工作。

三、代建单位安全管理手段及方法

代建单位的安全管理是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安全检查,督促参建单位各方安全管理来实现的。在签订参建单位各方合同时,应明确各方安全生产的责任,将《安全管理处罚细则》列入施工合同或签订各方安全生产协议书。通过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监理、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定期对监理、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进行考核;参与安全专项方案评审及安全培训与演习;监督承包单位安全文明措施费专款专用;建立建设项目安全上报制度;坚持安全检查制度,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进行检查。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来确保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具体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施工、监理方开展安全月活动。通过安全活动月评比,提高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有利于做好事前控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更有效地保证长期的安全施工。

2、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工作的监督。严格审大项目、重要工序、危险作业和特殊作业的安全施工方案的情况及设备进场报审情况。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技术及现场总平面布置所涉及的安全文明施工、危险源和环境保护措施。参加塔吊、基坑、高支模等特殊作业的会审,提出安全专项方案的修改意见或建议,使施工方案更合理、更科学、更便于可操作性。检查监理执行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制度的情况。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安全检查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工程、模板支架、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与起重吊装、施工机具等各个方面,检查应有检查记录。针对现场巡视检查及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理单位应及时发出《安全隐患通知单》,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跟踪,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发出《暂停施工通知单》,对于严重违规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隐患,开具《违章施工罚款通知书》进行处罚。

3、检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到位情况,明确各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人。检查监理单位是否配备专职安全监理员;检查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员是否到位,施工单位是否配备充足的安全监理员。发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应及时发出通知书,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投标承诺及合同相关规定,主要管理人员必须到位,以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监督施工单位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状况。加强项目管理部的现场巡视力度,发现违章作业,及时制止。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问题,项目代建部采取检查指出问题、口头提醒、与施工项目部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约谈沟通、监理例会提出、通知监理单位或直接下书面整改通知等措施,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重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5、检查施工单位三级安全教育情况、技术交底情况、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检查技术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人员培训办理“平安卡”。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安全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对于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技术难度复杂的作业和危险较大的作业,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采取可靠的保证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构建

电力安全生产是每个保证每个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比其他的企业都要重要,不仅关乎着企业的发展还关乎着国家能源安全和电网安全。电力企业的电力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虽然已经渐趋完善,但是仍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阻碍着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

一、电力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地位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该企业能够存活的关键。重视生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保证员工积极工作的保证。当电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以后,电力企业的发展就影响了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综合治理”是无论哪种企业都必须去信守的。电力企业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使其发展成为了我国发展的支撑企业。电力企业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狠抓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立体化安全生产体系,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及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电力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更不仅仅是之前由于技术部到位而存在的问题,更多的由于人为的违规操作而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习惯性违章操作、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方面。

(一)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电力企业在高速的发展中,早已建立起了一整套安全的操作体系。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操作规程、有作业指导书、有“现场十个规定动作“等用来确保电网、设备、人身安全的制度体系,但电力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现场作业中,由于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均等因素,习惯性违章仍然时刻威胁着电力的安全生产,导致发生事故事件。例如,作业现场验电及装设接地线时,操作人员不清楚佩戴绝缘手套的作用或者是嫌弃麻烦,从而出现验电及装设接地线时没有戴绝缘手套的情况;操作人员没有考虑到配变的反送电风险,同时也为了减少工作量或是节省停电时间,从而忽视了对工作地点的配变进行停电操作。作业人员为图省事,人为的省去了一些环节,导致实际操作时候的安全系数降低,危险性增高,往往导致发生事故事件。

(二)安全责任制传递机制不完善,安全责任难以落实

就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传递机制不够完善,安全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但却只是纸上谈兵,从不付诸行动,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安全第一”成了一句空话。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监管人员,没有安全生产制度落到实处。例如,安全意识薄弱、现场的风险辨识能力不强、履职能力不高、履职不到位、安全教育及培训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安全责任难以逐级落实。造成了在出现安全事故后,责任难以落实,出现责任互推的情况。

(三)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电力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企业把精力放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规模扩展上,而忽视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领导没有对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了解,很多管理工作难易具体的实施下去,甚至难以着手工作的开展。个别电力部门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走过场”现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屡查屡犯,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另外,对电力设施的管理不到位。电力设施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工具,其安全性取决于本身的运行状况,某些电力企业没有重视设备管理,不对机器进行定时的检修,甚至不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增加了很多的安全隐患。最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以及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生产权责不明确,奖惩制度难以实行。这样就造成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能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电力企业的发展之路会更为顺畅,其潜力也更容易激发,整体上会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针对以上在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相关安全责任在安全关系体系中都有详细的划分,但由于各级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最后造成了人人推卸责任的状况。为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每一个部门、小组及领导都应该划定自己的责任范围,在责任范围内行事,在责任范围了承担责任,事故出现时,要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目前各大企业还很少有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想要完善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安全监督体系也具有必然性。安全监督体系提出了对整个生产国产进行监督的措施。建立安全监督体系,首先要设立相应的监督小组,权责分明的对生产进行监督。同时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把安全检查作为常态化开展,由电力各专业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安全管理方面、电网安全管理方面、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基建安全管理方面、用电安全管理方面、物资安全管理方面、交通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等进行安全检查,排查隐患,将还未燎原的不安全之火扑灭在萌芽状态。加强安全教育和通过不同宣传形式,印发安全知识相关资料,组织学习会,播放生动的事故事件警示视频,安全生产分析会、安全大讨论、事故事件反思会和对未遂事件和不安全行为的“三不一鼓励”等活动,使安全意识入心入脑,灌输安全意识,促进各级人员提升安全意识。最后,各施工单位,都要配备至少一名安全监督人员,专门负责该施工队的安全监督工作。通过以上措施搭建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

(三)完善安全生产奖惩体系

现在大部分电力企业的奖惩体系相当不完善,完善企业的安全奖惩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各企业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该设立相应的奖惩资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安全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履职能力、服从安全监督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和激励。表彰、奖励在安全生产中的模范、先进人员,同时对实际操作中发现违章作业的人员进行通报、惩罚。通过这些奖惩制度督促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使各自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

四、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电力企业若是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其发展就无从谈及,不仅如此,电力企业的安全还决定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重要性无法比拟。本文正是从安全管理制度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出发,找出安全管理体建立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于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文龙. 安全生产立体化管理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3,08:162.

安全管理体系范文6

ISO于2009年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标准,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此标准为ISO管理体系标准提供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积极尝试,以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三大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建立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一个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同时对产品质量、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这种整合能让组织内跨部门/跨领域的专家更有效率地评估及建议可行性方案,以此改善组织的绩效及降低所面对的风险程度。为了确保铁路安全运营,每年春运,铁路部门及各级政府均会出台一系列安全运营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的重点应关注事故的预防管理,以及应对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应急准备管理,指挥系统的准备、各类社会资源的调动、救援物资的准备,以及非常重要的紧急演练。通过演练事先验证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的可操作性,并提供各方人员应急响应的意识与能力,这正是ISO管理体系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风险管理与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响应管理之间的关系见表1。

铁路安全运营系统的FMEA分析,危害分析与控制策划

根据发达国家铁路运营、特别是高铁安全运营与管理的经验,要确保铁路运营安全,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稳定和积极的危害因素分析,找到危险源,分析根本原因,同时研究和制订防止发生(预防管理)的措施与方案,并根据FMEA分析的结果(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确定预防管理方案及其优先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相关的管理方案,控制危险源,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降到最低。该方法关键定义如下:危害因素分析:即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诱因,并以危险因素出现的频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等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常用的方法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和FMEA两种。根本原因分析:一旦事故发生,必须识别根本原因,或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可以应用事故树的分析方法。FMEA: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危害因素分析方法,以识别在整个系统中可能导致失效的因素。应用FMEA,尽可能多地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并识别可能导致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原因,并根据危害发生的严重性与可能性对失效模式进行优先等级排序,并制订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予以解决。FMEA分析,通过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失效模式的后果、后果的严重度(1-10,10为最严重)、可能性(1-10,10为发生可能性最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对失效模式的不可探测度(1-10,10无法探测出失效模式),三者乘积(RPN),代表风险顺序数,RPN越高,风险越大,必须采取措施与方案,努力减小RPN值,直至风险可以接受。在一般的实践中,不管RPN结果如何,如果严重度分值很高时,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按照铁路运营的过程,从乘客进入站场—候车—乘车(铁路运行)—出站全过程,对地铁运营及管理过程,进行FMEA分析(见表2、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