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1

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首要目标,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通过进一步转变水管理模式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不能光靠建设蓄水和调水等工程,必须进一步转变水管理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水利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措施,也是对待统水利观念的最大挑战。

要统筹好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贫困、改善生态与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水利水电工程也会对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扩的关系。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河流或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措施。

要始终把农村水利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领域。目前农村水利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水利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不断推进,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日益突出,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重点是加快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权威高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体系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

在把握好上述“五大问题”的前提下,要突出抓好“六项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解决水利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等四大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杜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加强防洪体系建设,保障防洪安全。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治理,重点防洪区达到规划标准,特别要加决淮河治理,按期完成治淮任务。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多年平均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至1.0%以下。加快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湖南皂市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进度,早日发挥效益。实施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河口的综合治理,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提高流域综合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提高防洪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防御山洪和台风灾害工作。

保障饮水安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按照安全饮水标准,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全国70%的高氟水病区村、所有的高砷水病区村要完成改水,东部发达地区争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监督管理。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科学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和区域水利规划,基本完成主要江河省际水量分配,逐级明晰初始水权,确定用水定额,初步建立起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水价改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

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缓解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加强对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重视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易旱地区和严重缺水城市抗旱预案。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

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生态评估工作。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完善水功能区划管理,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2

 

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了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经济法的理论创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首先讲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的理论创新影响,最后讲述了新的经济法的法律关系重塑。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后迅速风靡全球。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给社会和经济法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们将在下面的篇幅中做出详述。

 

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在1987年联合国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对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1)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再简单地以经济发展或者经济总量的提升为根本目的,而是考虑到整个人类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考虑问题,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影响的最根本条件。

 

(2)跨时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不仅仅要照顾当代人的利益,更应将眼光放在未来,放在后代对资源的需求利用上。这是一种典型的跨时展思维。它强调当代与后代的相互衔接,而不是彼此割裂。

 

(3)整体发展与综合发展。从地域上来讲,可持续发展较之以往更加强调全球化的整体发展战略,讲究合理利用全球资源。综合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即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又是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影响的佐证。

 

(4)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宗旨。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只要各种发展形势相互协调,既相互促进又有一定的制约,不会因为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而过度影响其余方面的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5)反周期发展。可持续发展会尽量避免短时间内的大幅震荡。可持续发展应当尽量延长发展周期,保持周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和下跌稳定。稳步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2.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法理论创新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固有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经济法的固有概念强调对当代的经济发展进行协调和正当利益保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法也强调公平正义,但这种公平正义是一国一地的公平正义,是短期内的公平正义,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违背。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的理论创新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注重结果公平到注重生态公平。经济法以法律的手段强制的完成对市场的干预,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市场公平。经济法更多注重的是实质公平,是机会的公平,分配的公平,外在形式的公平。而可持续发展为这种公平增加了一个时空的概念。经济法的公平应当建立全球公平和对后代公平的理念。

 

(2)从注重社会效益到考虑生态效益。传统的经济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市场运作,保证经济发展。这种传统的经济考量多以社会效益为根本标尺,对于生态效益的考量并不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要求经济法在衡量效益和利益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生态效益和长效发展机制。

 

(3)从注重经济秩序到考虑生态秩序。经济秩序是传统经济法建立的根本目的。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对保障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秩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重新定义经济法的约束范围。经济法也应重新定义生态秩序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3.经济法的法律关系重塑

 

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的理论创新有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时候,经济法中的法律关系也必将被重塑。本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在可持续发展影响下,经济法主体的变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新的经济法责任。

 

(1)主体的变迁。传统的经济法主体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宏观调控;一是市场规制主体。这是一种基于特定地域的、当代的、受经济法约束的主体。

 

而可持续发展影响下的经济法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加入了后代人的理念。后代人概念的提出是区别于当代人。这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法的时间广度上的影响。经济法约束的不再只是当代人的行为,更要保障后代人的利益。

 

(2)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当代人享有利用现有资源的权利,但同样要保证现有资源能够被后世利用的义务。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消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资源都不再是“公共产品”,而变成了稀缺资源。

 

当代人特别要理清这种对公共资源对后世的共有权。当代人对公共资源过分消耗或破坏的行为或许不会危害当世,但必将受到惩罚,因为会危害到后代人的权利。

 

(3)新的经济法责任。可持续发展影响下的经济法责任必须要在原有经济法责任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对于经济法责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经济上的赔偿,对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

 

二是经济上的惩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相应的经济惩罚;

 

三是行为或者资格的限制,对严重危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进行取消资格的严厉惩罚。经济法应当立足于以上三点实施新的责任和惩罚制度。

 

总结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法发展模式,主要作用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隶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因此,可持续发展必将在方方面面对经济发展产生要求。

 

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但对经济法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改变了经济法的责任主体。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理论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更加完善。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3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five contents of the post evaluation of expressway for sustainable on the expressway project which are about social,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nd technique. Then the post evaluation model of expressway for sustainable on the expressway project based on fuzzy combination has been built.

关键词: 高速公路;模糊组合;可持续发展;后评价

Key words: expressway;fuzzy combination;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ost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079-02

0 引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国家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及其发展的速度是空前未有的。但同时这种空前未有的高速发展势必会产生一系列从未遇到的次生问题,对这些次生问题如不进行及时的解决,将会有碍于高速公路的良性发展,并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怎样有效的总结既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如何让高速公路发挥出完整的效益,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而我国又正值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时期,如何科学的管理好高速公路,如何充分的利用好高速公路,使之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便提出了后评价研究课题[1]。

1 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类型的一般定义,并考虑高速公路运输的本质特点,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以下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在考虑环境和资源容量的前提下,协调高速公路内部和综合运输体系之间相互配合,维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种效益和影响之间的动态平衡,发挥显著的外部效益,配合当地区域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的内容

高速公路的目标持续性评价作为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强调公路建设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技术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高速公路可持续性发展后评价就应包括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和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2,3]。

2.1 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 人类的需求可分为基本生理需求和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有限的社会资源以及环境承受能力便要求社会在分配关系、就业、文化教育、卫生健康、人口控制等方面作出调整,最终与其达到动态平衡。高速公路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探究项目对于社会安全、文明、公正的影响并做出诊断,筛选出能够服务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社会目标达成的利国、利民项目。

2.2 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沿线地区经济和运量的增长持续性以及经营获利的长期性等都是公路建设项目长期利益的主要内容,也是投资者们在衡量项目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高速公路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从具体情况上讲,前者的建设与运营对相关行业的发展肯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此一来,必能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后者的发展快慢则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需求量,这一点,对公路建设项目的持续性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

2.3 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 在高速公路建成并运营一段时间后,交通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路网交通改善情况、服务水平是否达到一定标准等均需要利用公路建设项目技术评价指标去验证鉴定。该评价的合理性也将从宏观的角度促使整个高速公路的路网布局也趋于合理与完善。

2.4 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高速公路从开始建设到运营阶段都会使沿线区域的整个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主要在于监控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环境的影响,从而保证周围环境不受破坏,使高速公路与周围环境能够和谐、共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2.5 自身盈利能力指标 高速公路开始运营后,以其真实的各项数据对项目做财务评价,分析计算项目直接产生的财务效益及费用等财务评价指标,得出其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以此通过一些可取的方法使项目的自身盈利能力提高,尽快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

3 基于模糊组合理论的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模型

在高速公路可持续后评价研究中,由于“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之间的差异同样含有上述定义的“不明确性”,以及概念的区分不清,从而形成了系统安全状况的模糊性。因此,本文选取模糊组合评价理论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模糊组合评价模型是以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来建立的,其基本原理为:

3.1 建立工程可变模糊集 工程可变模糊集合的定义[5]:设在论域U上的一个模糊概念A,U中的任意元素u(u∈U),相对于相对隶属度函数连续轴上的任一点,u对于表示吸引性质A的相对隶属度定义为?滋A(u),对于表示排斥性质Ac的相对隶属度为?滋■(u)。

根据对立模糊集定义可得:

V={(u,D)|u∈U,DA(u)=?滋■(u)-?滋■(u),D∈[-1,1]}(1)

A+={u|u∈U,?滋■(u)>?滋■(u)}(2)

A-={u|u∈U,?滋■(u)

A0={u|u∈U,?滋■(u)=?滋■(u)}(4)

其中:V――模糊可变集;

A+――吸引域;

A-――排斥域;

A0――渐变式质变域。

3.2 建立相对差异函数模型 设X0=[a,b]为实数轴上模糊可变集V的吸引域,即?滋■(u)>?滋■(u)区间,X=[c,d]为包含X0(X0?奂X)的某一含上下界的范围域区间,M为吸引域[a,b]区间的中间值,由模糊可变集定义可知[c,a]与[b,d]均为排斥域,即?滋■(u)

设x为实数轴上任意点的量值,根据值x与吸引域X0、范围域X的关系,求出相对差异度DA(u)。

1)若x落入点M左侧:

DA(u)=(■);x∈[a,M]DA(u)=-(■);x∈[c,a](5)

2)若x落入点M右侧:

DA(u)=(■);x∈[M,b]DA(u)=-(■);x∈[b,d](6)

3)若x不在范围域X内:

DA(u)=-1;x■(c,d)(7)

3.3 模糊可变评价计算公式 设评价样本的评价指标体系为R=(r1,r2…rm),为得到样本相对于各级别的综合相对隶属度,应用公式(8)模糊组合评价模型计算公式,计算出综合相对隶属度:

?滋h=■(8)

式(8)中:?滋h――样本对于级别h的非归一化的综合相对隶属度;

wi――指标的权重;

?滋■(uih)――样本指标Ii隶属于某一级别h相对隶属度;

a――模型的优化准则参数;

p――距离参数。

3.4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五项内容得出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通常对于指标体系中含有定性指标的案例,目前较为可靠的权重计算方法的多为层次分析法,本文亦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指标权重[6]。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的自身特点,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交通可持续发展、自身盈力能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组合理论的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昌勇.论中国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7(7):16-21.

[2]赵海森.公路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后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5.

[3]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3.

[4]李煜.水利建设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4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建设 林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00-01

一、可持续发展简介

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最初在1972年提出,其关键是注重长远发展,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后来被人们总结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生活物质需求的同时要为下一代人留足够的空间和利益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1989年联合国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四个战略方面:①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②属于一种支援型的经济环境;③保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基础;④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2.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包括资源分配和利用都要公平,保持同代内均衡发展;②不同代际间的公平性,包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人发展的能力。

2.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承受的能力;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必须要有限制因素的存在;③必须保持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是共同的;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是共同的。

3.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3.1经济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2生态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3社会可持续发展:即保持整个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 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被笼统的定义为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所有森林的有机体的总称,后来,森林资源又被分为广义的森林资源和狭义的森林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而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具体来说是乔木资源。

2.森林覆盖率现状

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在2010年底时,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就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了67%,韩国和挪威位列其次,有五个国家的森林资源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而中国只有20.36%,位居前十之后。

3.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森林资源建设没有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随而森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也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困难重重,可持续发展存在一系列在问题:

3.1国家森林资源质量逐年下降:包括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林被大肆的开采和乱伐,造成大面积的天然林地空旷,品种单一,林地结构简单。森林资源数量逐年急剧下降。

3.2森林资源潜在生产力较差:主要包括了我国大部分正在处于幼龄生长发育阶段的森林资源,其生产能力相对较低,生长量下降,造成森林资源生产力逐年下降。

3.3保护意识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进一步体现在人们对森利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学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发展森林资源。

林业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我们国家新科技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即使要我们发展经济也要我们不断的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便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会应用新技术是,应用新技术提高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国在林业森林资源的发展上我们要实现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

2.优化林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速度。

促进我国林业森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我国林业产业化的经济结构,共同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面共同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主张提倡以市场为基础,推进短时间工业原料的建设和其他辅料的发展或是经济建设,以此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第二产业方面,我们则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推进力度,从而定向的整个林业森林资源的建设;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提倡加大国家对旅游业和园林业的扶持和帮助。总体上采用以第二三产业带动和改变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的策略,调整整个林业资源建设的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加快支持或是扶持的新型产业,进而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建设的整体进度。

3.加大林业森林资源效益的评估力度

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指的是我国林业产业化结果的正面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资源的发展会带来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是增益,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正面的有意义的附加值。注重国家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后续协调发展。

4.加强森林保护意识和国家管理制度建设。森林资源建设保护,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知识,提高自身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国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保证森林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5

[摘 要]基于包容性财富的概念,从生产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对我国1990—2008年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包容性财富以年均2.72%的速度增长,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人力资本,而变动最大的是生产资本。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带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动包容性财富的增长。自然资本对财富的贡献持续下降,2008年比1990年减少近1/2。但自然资本对财富的负面影响被生产资本的大幅增加所抵消。这种高生产资本投资的增长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充分评估政策对三类资本的影响,将政策实施目标从GDP增长转移到包容性财富增长,大力推动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加大对自然资本投资。

[关键词]包容性财富指数;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

[中图分类号]F1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5.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多依赖投资拉动,对能源和资源消耗过大,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问题频发。虽然我国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定为基本国策,并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但是就衡量经济增长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影响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效果来看,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指标,这也间接削弱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的实施效果。构建一个用于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在解释包容性财富概念的前提下,给出包容性财富指标的理论基础和核算公式,分析我国包容性财富指标的变动及其与GDP和人类发展指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包容性财富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为基础测算GDP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GDP 作为一个流量概念,其度量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能够用于分析短期内的经济活跃程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但它对于经济政策发生变动情况下经济发展状况的长期变动趋势、政府应该追求怎样的长期经济政策等相关问题的解答则相对欠缺。因为,从长期来看,评估一国繁荣程度的社会财富指标需要一个存量概念。此外,GDP主要强调生产消费活动,较少考虑这些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需要依靠价格来度量价值,因此偏重于对市场活动的测算,较少反映非市场行为的价值。

出于对人类在经济决策中未充分考虑环境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的焦虑,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发展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不能减弱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1]。基于这一观念,经济学研究从早期对最优发展问题的分析[2-4]转移到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5-6],主张在传统的增长核算方法中应包括自然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评估,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定义范文6

绿色TVET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与前沿问题。2012年5月13~16日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通过的《上海共识》指出,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导向的教育应该作为重要一部分,被纳入到TVET资格和项目中,绿色TVET议程应推进低碳经济的增长及适宜气候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UNESCO-UNEVOC组织召开了主题为“UNEVOC网络在可持续未来导向TVET转型中的作用”的国际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绿色技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于绿色技能这一问题的探讨,2012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UNESCO-UNEVOC又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TVET”网络论坛。来自60多个国家的150余人参加了这一网论论坛。为期12天的会议探讨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TVET发展的多个问题,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澄清了关于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的多个定义。与会者还分享了绿色TVET发展和实施的一些相关案例,并强调绿色TVET不仅仅在于发展绿色工作和绿色TVET概念,还应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纳入进来。

此次网络会议的嘉宾主持是德国马哥德堡大学的Kai Gleissner先生,该大学是一个UNEVOC联系中心。我们由衷地感谢他为本次会议作出的贡献。

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TVET、绿色工作,这些绿色理念似乎对政治、社会和生态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探讨关于未来发展方式的核心概念,而且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我们需要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不再恶化。

由于行业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因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巨大影响。鉴于此,我们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到工作过程和教育理念中去。

很多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兴起,如生态旅游、环境监测、可持续社区开发、生态设计、回收利用、替代能源、土地复垦、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和再用等。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知识、技术知识和新工作流程知识的技能工人。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TVET项目获得。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TVET必须努力开发、强化和宣传可持续的思维和行动方式①。工人需要利用获得的知识和资格来识别现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挑战,并需要形成恰当的理念和解决策略。因此,TVET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要建立上升到理念层面的、系统的思维和行动②。

TVET利益相关者需要对新工作领域、新技术和新绿色经济供应进行评估,而且要以此为基础发展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内的新的绿色职业理念。此外,还必须将这些新职业和新理念融入TVET实施中。

实施绿色TVET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实践策略是本次网络会议探讨的主题。此次网络会议的目标包括:对当前绿色TVET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趋势及国际上的相关论述进行回顾;了解各国对于绿色TVET进行重新定位以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最佳实践范例;探讨绿色工作领域的不同评价方式;回顾并探讨将绿色TVET融入教育课程的理念;将创新型和应用型教育理念引入TVET;探讨TVET教师在绿色TVET相关工作领域中扮演的角色;制定相关策略,强化TVET的绿色定位,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现提供支撑。

对每个主题研讨的概括总结奠定了本报告的基础。每个主题研讨的深度不同,反映了时间分配和与会者数量的变化。具体来说,此次网络会议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何谓可持续发展,何谓绿色TVET;什么领域可以创建绿色工作岗位,如何评价这些工作领域,什么是绿色职业;如何“绿化”TVET,如何将绿色TVET理念融入教育课程,绿色TVET涉及的工作领域有哪些?

由于时间限制,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得到详尽探讨,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如下重要领域:女性参与TVET的平等机会,不同的执行者、机构、部门、政策和评估的相关性;传统和文化定位对于女性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TVET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分工对于女性和TVET的重要影响。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否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这是此次在线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次会议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涉及三方面:社会、环境和经济。

绿色发展主要关注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以及这些领域工作岗位对应的TVET。与会者还提到了其他方面,如社会影响和经济责任问题。与会者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挑战不仅仅与社会和经济挑战密切相关,而且他们三者还相互交织构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道社会的一个挑战。

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也是需要探讨的主题之一,其中包括有限资源这一议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会加剧社会问题,如人类的福祉、社会生活和不公平等问题。

当绿色发展被视为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且与社会和广泛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时,就意味着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探讨还需要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纳入统筹考虑的范畴。

这些理念不仅关注各个国家、机构和企业的责任,还关注个人的责任。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将绿色发展作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世界不仅需要绿色技术,还需要强大的社区、获得有偿工作的机会、对家庭的支持、体育锻炼和精神激励。

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

1.绿色工作的定义

与会者对于“绿色工作”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定义。其中,Alex Bowen对绿色工作的定位为:与环境政策和目标有关的所有工作③。欧盟认为绿色工作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绿色职业提出了相对更为详尽的定义:绿色工作是指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环境质量的农业、制造业、研究和发展、管理及服务活动等领域的工作,尤其是如下工作领域: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能够通过高效策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工作;有助于碳减排的工作;有助于减少或完全杜绝污染和浪费产生的工作⑤。国际劳工组织(ILO)将绿色工作定义为:能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能使浪费和污染最小化,而且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体面工作⑥。

无论绿色工作的精确定义是什么,其主旨都是使环境或生态影响最小化。这类工作需要环境友好型政策和实践作支撑。

2.绿色经济的定义

与会者对于“绿色经济”也给出了诸多不同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先提出了对于绿色经济的定义:提供用于测量、预防、限制、最小化或改善对于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破坏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以及与废物、噪音和生态系统破坏有关问题的一切活动。其中包括一些降低环境危害、将污染和资源消耗降到最低的技术、产品和服务⑦。

另一个较为详尽的表述可以参考美国《2007绿色工作法案》: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可再生电力产业;高效、先进的能源传动系汽车产业;生物燃料产业;解构和材料使用产业;生活、商业和工业等不同用途的能源效率评估产业;利用环保的加工流程和材料生产环保产品的产业。

3.绿色工作的定义

此次研讨会使与会者意识到有必要对各国的绿色工作领域进行评估。与会者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需要逐国分析其产业部门和国家需求,尤其是对TVET需求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如未来的高效能绿色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需求分析要把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纳入进来:国家、地区和自治区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参与者、社会参与者、商会以及参与TVET管理和不同阶段的认证与验证环节的其他机构。

有一系列的培训需求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绿色工作领域。基于此可以确定某项工作的档案资料,包括能力、技能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这些资料和能力描述是确定培训课程和项目的基础。

4.绿色能力的定义

为了界定绿色工作,与会者也对能力,尤其是可以绿化的能力进行了探讨。在这一点上,此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对绿色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一个基本了解。

与会者认为,能力(Competency)这个词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例如:“学会做事”所需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能力、“学会认知”过程中的关键能力等(这涉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理论模型)。

研讨会引入了德国关于“系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概念。“操作能力”意味着年轻人在职业、社会及个人所需技能和能力方面实现了平衡发展。操作能力培养旨在发展年轻人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积极且负责任地应对未来工作、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要理解“系统能力”这一概念,不仅需要理解技术这个词,还需要明白TVET系统和工作系统正是多个系统中所缺乏的两个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其他系统对TVET和工作系统有一定影响,而公平的TVET和工作系统对其他系统也有影响。

系统能力包括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和任务的能力、理解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能力以及富有责任感且能付诸行动的能力,此外,还包括在工作过程及个人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关理论和知识,其中包括职业知识。为获得这些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与会者还提到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所有组织机构都需要具备的。其对于人们获得参与社会变革和推动人类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TVET和TVET机构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公民提供参与社会变革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及时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新的发展模式的需求,从而在该模式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TVET

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莎玛尔·玛姆德尔(Shyamal Majumdar)提出的领域划分理论。他提出将绿色TVET划分为五个核心工作领域的理论模型:根据绿色理念进行生活和开展培训的绿色校园;提供净化和绿化工作所需技能的绿色技术课程;绿色理念可以被讨论并付诸实践的绿色社区;采用最新数据并发展新理念的绿色研究;作为绿色社区核心的绿色文化⑧。

以现有理论为基础,与会者对于绿化TVET领域形成了两种理论,以展示对未来TVET绿化工作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领域。第一种理论更专注于总体结论,包括:需要培养谨慎处理环境问题的意识以及每个人在这一点上都有责任的意识,这涉及TVET中的教育因素;要涵盖现存所有职业所需的绿色能力,该能力专注于降低生产、服务和人类工作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同时提高生产力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聚焦新兴产业对于新的任职资格、能力和职业概况的需求,同时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聚焦政策和公共意识转变所带来的创业机会:TVET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机会、老年人通过TVET提高能力从而建立绿色产业的机会。第二种理论就专业培训提出了一些具体工作步骤,包括:绿色经济需要的评估;绿色职业及其工作任务的评估;绿色职业所需教育和培训课程的开发;本领域教师和培训者的培训;学习或教学材料的开发;教育和培训的技术设施建设;企业、学校、国家机构与职业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网络的构建。

研讨会将培训课程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工作领域进行了探讨。为实现绿色TVET,必须对现有职业和工作理念进行发展和更新。绿色TVET还要求开发新的绿色TVET课程体系,这些新课程应包括现有学科、就业技能的实践培训,以及新的技能、任务和能力。

绿色TVET 主要包括新的绿色理论知识和新的绿色能力培养方法。与会者认为,一方面绿色TVET是一个贯穿所有行业部门、职业、资格和培训的问题;另一方面,绿化在某些行业部门中尤为重要,如家庭和产业部门对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能源供应、发电)、回收利用、农业、林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基础产业(包括铁、钢、铝、水泥、造纸)。

绿色职业课程和培训方法对TVET教师培训也有影响。需要设计新的教育课程或对旧的课程进行改革,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培养情商、社会智能和心灵智商,提高理解和实践集体学习理论的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