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1

【关 键 词】 朗读;反思;本真;策略;效果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资源异彩纷层,人人都充溢着新课改的激情,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反思一下我们的新课改,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失偏颇,笔者就教学中一些朗读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朗读形式化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有些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模式时出现了盲从现象,与课程改革的本质内涵出现偏差,在落实观念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形式。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流于形式化的现象仍然很多: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过于随心所欲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教学理念的深入,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朗读。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这是许多教师在课改教学理念的冲击下都效仿的课堂流行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堂上,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如默读和浏览。再者,过于随心所欲,也不利于全体层面学生的朗读训练得以落实到位,如不自觉的学生没有开声读,教师无法掌握到全体学生是否完成老师布置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把握好契机,适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读,避免一味地倡导用喜欢的方式读。

2.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这一课堂教学的方式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不就乱套了吗?文本读起来不变成了杂乱无章了吗?

3. “请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小学生对语文文本赏析能力还不高,如何选择文本中的好句好段来读,这需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低中年段的文本较短,要真的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他们会找到哪些来读呢?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吗?高年段的文本有的篇幅较长,所有学生能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或段落来读吗?如果不,那没抓住文中的重点读,那不等于舍本求末了吗?这样的方式读有何效果呢?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多充斥课堂

读是学习语文的四门必备功课之一,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朗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朗读兴趣的确有很大帮助。但是把课文朗读成了看画面听录音,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的画面上,学生对范读的语气、语调反而不大注意了,从而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范读,而丢弃本人范读。是否使用多媒体还要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决定。多媒体课件只有合理地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综观以上现状,我们在新课改中要做到不但要实践与反思并在,而且需要回归本真的朗读,才能收到实效。

二、回归本真的朗读,让训练真正落实

本真朗读,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媒体辅助,不需要太花俏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落实朗读训练,使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使训练有所成效。

(一)本真朗读训练的策略

1. 教师感情范读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教师范读一是可以引领着学生怎样读书,教会了读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可以让学生一下把握住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从而产生想读的欲望。

2. 入情入境地读

在课堂中,反复、单调的齐读、自由读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并产生厌读情绪。这样就很难达到朗读训练的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角色读、表演读、问答式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假如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时,要根据文中不同角色的个性,揣摩出人物语言和动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就会特别高涨。

分角色朗读是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能体验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可以让老师或学生饰演、模拟文中角色,将其对话的语言还原,以个性化、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逼真地再现了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些课文如人教版第六册《西门豹》、人教版第八册《渔夫的故事》等。

3. 花样竞读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表现,都想争当能手,因此,变换花样的竞读活动,会使他们爱读、乐读。如小组之间的赛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很强,谁也不甘心输给对方,读得特卖力,也有感情;男女同学的赛读也很激烈,双方各不相让,都尽量发挥最好的朗读技巧超越对方;争夺“朗读小能手”的赛读热情更高涨,一个读得比一个卖力,都为争当这个“小能手”而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朗读能力发挥出来了。

(二)本真朗读训练的效果

1. 自读――自悟情感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自读。对学生来说,自读让其容易把握朗读的语调,各自发挥其朗读的情感,既照顾了优生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及感知的领悟,也照顾了朗读能力不及优生而需要自我消化空间的中下生,避免了齐读时互相要兼顾而不能使朗读训练得到有效提高的情况。

2. 品读――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感人故事。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爱的伟大。如“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些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悟,使父亲的形象越来越大,内容的解读和情感的升华得到同步发展。

3. 美读――升华情感

美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有一句话说得好“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可见,融入带有感彩的语言能增加朗读的效果、作品的内涵和神韵,拓展作品的诱人魅力,它是朗读的精髓所在。如在教学《狮子和鹿》时,教师让学生把握住鹿在池塘边看到自己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和鹿赞美自己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出鹿对自己的喜爱和赞美感情基调,接着把握住鹿看到清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后的腿无精打采和鹿抱怨自己的腿时,指导学生朗读出鹿对自己腿的不满意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对人文精华、文化底蕴的深刻体会和感悟,从而去感染自己和其他听众,让“美”读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对于语调的明快、节奏的和谐、逻辑的重音、感彩等几方面较难掌握的典型的内容进行示范性地 “美” 读,也是显得很有必要。对于样本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典型的句段。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句子或段落表达的语气都很典型,这些句子便可以当作样本。朗读时从断句、重音、情感等方面重点地指导,可以为学生学会朗读打好基础。

(2)典型的篇章。朗读的内容通常要以篇章为基本单位,选择典型的篇章作样本,重点指导,可使学生立足于篇章总体上的把握技能技巧。学生都能读好的话,就为以后学习许多文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磨练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在课改下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摸索,优化自己的朗读教学,但是不能丢弃本真朗读,我们要本真朗读回归学生、落实到位、发挥功效,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夏明坚. 语感培养浅谈[J]. 肇庆教育研究,2012(5).

[2] 温儒敏.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三角形20个,4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在课间的时候听到两位学生的一段对话,我把这段话记下来了。

(1)课件出示:

小红说;“我有3本故事书。”

小兰说:“我的故事书的本书是你的4倍。”

你们知道小兰有多少本故事书吗?(12本)你是怎样想的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本的4倍就是3乘4等于12本。

生2:小兰的故事书本数是小红的4倍,也就是说小兰有4个3本那么多,也就是4个3,是12本。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们想不想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教师出示:第一行

弟二行

师问:有几个?(4个) 有几个?(12个) 是的几倍?让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作适当引导。

(2)学生4人一组自由讨论。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生1:因为有3个的数量那么多。(是3倍)

生2:12里面有3个4。(是3倍)

生3:因为里面有3个的数量。(是3倍)

(3)老师归纳总结:要求三角是圆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板书;12÷4=3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2.用小木棒摆飞机

⑴实物台展示老师用小木棒摆的飞机。数一数,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⑵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飞机。

⑶你摆了几架飞机?(有2架、3架、4架)

3.进一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⑴请一位摆了两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①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个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为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来的。

生2:这个同学摆两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老师的2倍。

⑵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⑴请摆了3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这个同学摆3架飞机用了多少根小棒?②3架飞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⑶口答第一个问题。

⑷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②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解决?③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求15是3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④15÷5=3

师:这里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呢?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3后面不要写倍字。

5.还有小朋友摆了4架飞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列算式解答

①独立解答。

②汇报交流。我提的问题是…… 列式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吧。

6.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做一做”

⑴先让学生第一行摆4个。⑵再让学生用在第二行摆的三角形是第一行的倍数。⑶你摆的的个数是的几倍?⑷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是谁和4比。

7.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2.选择正确答案,用手势表示出来。

A. 操场上有6个学生打乒乓球,48个学生做游戏。做游戏的学生是打乒乓球的几倍?⑴6+48 ⑵48×6 ⑶48÷6

B. 晓燕剪了6颗黄五星,剪的红五星是黄五星的3倍,她剪了多少颗红五星?⑴6×3 ⑵6÷3 ⑶3×6

3.数学游戏。(图略)动物王国开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其中有12只大象、10只小能、3只小松鼠、两只老虎、42只小猴、6只梅花鹿,在比赛之前,狮子大王给他们出了几道题,请小朋友帮他们算一算,好不好?

A. 小熊的只数是老虎的( )倍。

B. 大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算式是( )。

C. 42÷6=7表示( )是( )的( )倍。

D. 梅花鹿的只数是( )的3倍。

E.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

四、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评一评,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五、完成《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12 ÷4=3 例2: 10÷5=2

15÷5=3

20÷5=4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3

一、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这种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通常指外部环境。另外,学生心理上的环境也要宽松。教师要从内心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课堂的主人,要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语言也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改变原来常用的语言。少说“你们”,多说“我们”;少说“你必须”,多说“我们能、那该多好”;少说“但是”,多说“也不错”,这些低姿态语言会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你在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成长进步。

(二)走进学生心灵

十七、八岁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他们个性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容易盲目崇拜。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一起学会释放、学会忍耐、学会宣泄。每隔两周我都会给每个班了一份表格,某某班喜爱的音乐(歌曲列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喜好,每一次这张表格都被学生填的满满的。在这里,我发现了许许多多陌生的名字:《发如雪》、《披着羊皮的狼》、《不想长大》、《美丽的神话》等。我不得不在网上搜寻,把它们听了个遍。当我记住了这些流行歌曲时,我也清楚了学生在听在想什么,在歌里我也感受到了青春期的学生在成长期的困惑。于是,我上了一节流行歌曲的课,题为“友情、爱情和亲情”。在课堂上我结合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件,如早恋、攀比、离家出走等问题,和他们共同探讨,每一个话题我都准备了若干个流行音乐供他们欣赏,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为高中生应学会自制,冷却爱情,把握友情,报答亲情,特别记得在亲情的这一环节,我最后选择了beyond乐队《真的爱你》作为结束,听到黄家驹深情的演唱,看到学生眼睛里噙着闪闪的泪光时,我知道我和音乐都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三)赏识体验、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体验,因此,我在欣赏中也特别赏识学生的各种表现。有一次音乐测试听赏乐曲《沃尔塔瓦河》,这个乐曲我从来没有给学生们听过,试卷中我不考作者和曲目名称,而是要求同学们根据音乐自由想象,用线条、图画或是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结果我收到了五十多份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画的线条,开始断断续续后来波澜壮阔;有的学生画的图画,两个人先是分开后来在一起快乐的旋转;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学生的文字描述:一头鹿被饥饿的狮子追赶,不幸被咬住,它拼命地反抗,终于挣脱一路狂奔在无尽的原野上……看着这些答案我惊呆了,我在想,如果欣赏之前我告诉他们这首乐见曲描述的是一条河流的话,我还能不能看到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二、捕捉课堂的人文因素

(一)倾听学生声音

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知识宝库、活的教科书。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有一节民歌课《高亢的西北风》我决定把课堂交给学生试试。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大量西部民歌的图片、文字和录音资料。每班推荐一名学生做教师。课堂上,那些小教师都拿着厚厚持资料上场了,从容而自信,他们娓娓道来,底下学生是如痴如醉。每位学生都想在这位教师的嘴中听到自己寻找的内容。他们不时地争辩着,我不失时机地旁补充引导。一节课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二)丰富学生情感

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倾听不同情感的音乐,丰富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舒伯特的《鳟鱼》中懂得同情;在贝多芬的《命运》中懂得拼搏;在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中懂得珍惜;在肖邦的《革命》中懂得爱国。让学生懂得喜怒哀乐最高境界的同时自觉远离不良情感的侵扰。

(三)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有侧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同时,一定要特别尊重他们个性的差异。不冷落、不孤立、不大声训斥学生。相反,我们应该赞赏每一个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他们尽其所能付出的努力,做每一位学生的欣赏者,用爱的鼓励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蕴人文性于音乐活动中

(一)善于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落实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很重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桥梁,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学会学习。

(二)鼓励学生创作

一位名师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交给我,我会记住它;让我做一做,我就会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例如在《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中,我列出四条节奏练习,学生分为四组一组一条先单独练习,然后一组一组逐一叠加,最后变成多声部复杂的节奏,当学生舞掌握了非洲歌舞音乐中多声部的复杂节奏这一特点后,我便鼓励他们每组自创节奏,组组结合巩固强化。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参与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幸福快乐地汲取知识的过程。

(三)倡导自主评价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文4

幼儿教师开展手工活动教学,能够升级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孩子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手工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手工活动方案1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综合材料运用方面的学习活动。本课的学习活动即运用废纸杯为主要材料,“变废为宝”,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各种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1、了解并充分利用纸杯造型和材料的特点进行设计构思。

2、能用剪切、粘贴、描画等方法,将纸杯制作成小动物形象。

3、体验设计制作的创意和乐趣,养成爱思考、爱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联想、添加、添画、裁剪的方法把纸杯变成小动物。教学难点:能够大胆思考、改造纸杯,使得形象有趣、巧妙。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示范作品、纸杯、卡纸、手工纸、剪刀、胶棒、双面胶、胶带、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啊。(用实物投影出示纸杯)大家看这是什么啊?是一个纸杯,现在再看,它变成什么了?变成一只小企鹅了。这个魔术好玩吗?今天的课就和纸杯有关,纸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物品,但纸杯是一次性用品,用完后会被丢弃。在这节课上我们就变废为宝,用纸杯变出各种小动物来。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纸杯变变变。揭示课题:纸杯变变变

二、民主导学

(一)、观察感受探究方法

同学们,纸杯不光可以变成小企鹅,还可以变成小老虎,小狮子,梅花鹿等各种小动物。(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些作品,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可以用纸杯变出这么多的小动物呢?

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

因为纸杯本身的形状可以看成一个梯形,和生活中的好多小动物的形象有比较相近的地方。另外,这些纸杯又特别容易剪裁,本身上面又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和图案。所以我们就是利用它本身的形状和它身上的色彩、花纹来变出小动物来的。

1、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出示任务:自学探究,了解制作方法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学,了解到了制作方法有几种,(课件出示三种制作方法)概括一下,一种在利用纸杯本身的造型,在上面进行添加装饰的方法,如小兔子、小老虎、等,还有一种是改造、剪切纸杯的方法,如小乌龟、梅花鹿等。

2、解决难点

示范剪切杯身和头尾相对问题。

3、制作步骤

1、构思2、画、3、剪贴4、装饰

如果我们能够很巧妙的利用他们身上的花纹和图案做出来的作品会更吸引人。

4、教师简单示范几种制作难点

(1)剪切杯身

(2)解决小动物头尾相对的问题

三、检测导结

(一)操作实践制作表现

出示任务二:小组讨论,准备做什么,怎么分工,怎么合作。

1、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利用纸杯制作小动物的三种不同的方法,你想不想利用这三种方法再变出其他不同的小动物来呢?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变出好多种不同的小动物。

请每个同学拿起自己的纸杯,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可以横的看、竖的看、正的看、反得看,在看的过程中,与我们平时记忆中的小动物形象相结合,就可以想象出它适合制作的小动物形象。好好想一想,并试着和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想法。

2、提出作业要求:运用粘贴、裁剪等方法,把纸杯变成神态各异的小动物,并装饰漂亮。

2、提出作业要求

(1)要求每个组内共同定好计划,准备完成什么作品,组内成员要有分工。

(2)可以单独完成作业,也可以两人合作,小组内至少完成两件作品。

(3)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活动,快速完成作品,并做好上台展示的准备。(最后要评选出速度奖,创意奖,合作奖,作品奖,表现奖等)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困难。

(二)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选出优秀作业上台展示,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构思、制作方法,怎么分工合作的,请同学们提出一些评价和好的建议。

2、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其他同学评论,说一说哪件作品做的最巧妙,哪件作品你最喜欢,哪个小组表现的。

为什么?

(三)欣赏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纸杯制作小动物,其实纸杯不光可以做小动物,还可以做出其他好多有意思的造型呢(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用纸杯做成的人物、小花、椅子等各种作品供学生欣赏),大家看,这些造型是不是非常的有创意呢。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善于动脑,动手,也能创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20.纸杯变变变

制作方法:

1、剪切杯身

2、添加、装饰杯身

3、根据动物的特征剪切、改造纸杯

中班手工活动方案2活动设计背景

一次,我看见一个小朋友拿着几个小盒子搭来搭去就像玩积木一样,玩的很开心,但盒子不能像积木一样互相扣合很是苦恼,所以我就利用不同大小的盒子和双面胶带来完成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双手协调能力,掌握粘,扣合等组合方法。2激发幼儿独立思考,在老师帮助下完成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玩盒子时,着重动手粘出不同形态。

难点:如何更好引导幼儿独立思考。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的纸盒(如食品包装盒,药盒)2双面胶带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玩呢?展示小盒子。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小盒子玩个游戏吧!这些小盒子可有趣啦,就像百变金刚一样,但是他们希望和小朋友一起玩,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做出一些基本展示,如楼梯,房子,引出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把不同的盒子分发给小朋友,自由的摆出造型,并加以启发与指导。在摆的同时发现问题,摆好了,可一碰就散了,怎么办呢?

2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拿出法宝双面胶,把他们粘牢。引导幼儿摆出自己想象的造型帮助他们组合粘牢。

3盒子造型很酷,可觉得还是不够漂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小盒子更好看呢?给他们涂上漂亮的颜色好不好。分发水彩笔,让幼儿给自己的作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小朋友的作品都完成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可我想知道我们小朋友的作品都叫什么呢?谁愿意跟老师说说呢?给幼儿发挥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与实施过程。

三:结束部分

把所有的幼儿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幼儿进行互相欣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收集不同盒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出更好的盒子作品。

五: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也非常喜欢动手操作,但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需要更多实践。

中班手工活动方案3设计思路:时值金秋,正是吃蟹的好时节。孩子们在交谈中不免谈起了“螃蟹”的事情。但孩子们的经验往往停留在吃上,还有就是一些表面的特征。螃蟹是崇明的特产,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很多游客都来崇明游玩,很多游客都来我们崇明品螃蟹,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螃蟹,并提高其动手能力。

3、让幼儿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大螃蟹一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各色彩纸、固体胶、螃蟹头饰、螃蟹作品一个。

活动重点: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利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螃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幼:秋天。

师: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交上了朋友,说说看有谁呢?

幼:瓢虫、、蚱蜢、小松鼠等。

师:今天呀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个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走路横跑,嘴吐白泡。”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

幼:螃蟹。

师:恩,你们真棒,都猜对了!

(评析:我班幼儿对猜谜语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角色,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以及对角色特征的理解。)

2、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

今天我把我孩子的照片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的?

二、幼儿仔细观察,寻找螃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外部特征

师:说说你看到了螃蟹的哪些特征?

幼: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

师:螃蟹的脚是什么样的?

幼:长长的,尖尖的,有毛。

师:你们知道这又什么吗?(引出螃蟹的一对大螯,我们给它们好听的名字,叫大螯)

师:它长的像什么?

幼:像一把剪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真的螃蟹喏,你们看,和你们刚刚看到的一样吗?

幼:一样。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了螃蟹的很多秘密,螃蟹有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八条长长的腿、两个大钳子像剪刀,走起路来横着爬。

师:你们喜欢吃螃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的。

师:施老师呀也很喜欢吃螃蟹的,因为螃蟹味道很鲜美,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我们长江隧桥通车之后,很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崇明吃我们的螃蟹。

三、教师示范,制作螃蟹。

师:看,今天老师也做了一只螃蟹,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剪出来的,撕出来的。

师:对了!撕出来的,原来我们用撕纸的方法也能做出漂亮的东西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撕纸的方法做螃蟹,好吗?

幼:好的!

师:但是呀,你们一定要听好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是有点难度的哦!

1、取长方形纸,圆圆的撕去四个角,像螃蟹的什么呀?幼:身体

2、取长方形纸,沿折缝撕成条状,成蟹脚。

3、取一条纸,折一次,成蟹脚。

4、拿小的那张纸,老师给你们画好了轮廓,沿着嘿嘿的线撕下来,成螃蟹的大螯。

5、分别黏贴

要求:选纸时不争抢,每人拿一张。胶水的帽子取下来放在篮子里。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我们把我们的螃蟹作品放到后面我们布置的池塘里去。

中班手工活动方案4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特别是在撕纸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他们对撕纸力度及外形不会把握,因此我设计了撕贴“送伞”这一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撕贴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幅(图下防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防画有乌云雨点。

)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大背景图的上方。

)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1)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天气怎么样?

提问:(1)呀!一会天气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的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评价。

(1)小朋友们看,哪一把伞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嘶和贴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中班手工活动方案5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四角向中心折纸的技能。

2、引导幼儿继续学习按图示折纸的方法。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习惯。

准备:

正方形彩纸、图示

过程:

1、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在八月二十的集场上,你看到哪些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折许多新衣服,这好后摆一个衣服摊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按图示折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本领,就是从四角向中心折,请小朋友看图示”

图(1)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边折

图(2)然后打开找到中心妈妈(中心点)

图(3)四个角是四个孩子,他们都要找到中心妈妈和她亲一下。这就是四角向折,在这个基础上再按图4"图7折

3、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看着图示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丢掉”

图(4)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5)再翻过来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图(6)翻过来将四个正方形打开成长方形

图(7)最后对折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础上学折裤子:“衣服有了,没有裤子怎么办呢?”

“看,衣服还会变魔术呢!一变变成了一条裤子。”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变裤子的。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齐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