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学习计划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1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知识为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因此,目前的教学改革要突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把课堂教学变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课堂练习;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61-02

1.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具有针对性

这里所讲的针对性有两个含义,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因为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即要让后进生能够接受基础知识,又要对优等生进行拔高训练,这样才能使好、中、后进生的智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二是要针对教材中的关键部分设计基本训练题,以突出重点,突出难点为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教材中的难点关键处以及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要采取各种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谈变自己的具体做法。

1.1 针对难点设计改错练习。如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对位是个难点,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发生差错。我就设计一些对位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去改正,这样使难点得以突破,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1.2 针对教材中的关键处设计专项练习,如分数除法,把被除数除以除数,转变为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是掌握法则的关键,我就设计转变为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的专项练习,集中精力过好转变的这一关,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3针对容易混淆的题目设计对比练习,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的题目并列出现以区分细节的本质差别。如:

(1)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米,还剩几米?

(2)一根绳子长5米,用去,还剩几米?

学生通过对比,区分这类题目差异,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提高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1.4 针对易错题目设计选材练习。我常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几种情况和正确答案列出来,让学生加以选择。如:

(1)李明有15元钱,比王飞的2倍多1元,王飞有多少钱?

15×2+1 (15+1)÷2

(15-1)÷2 ④15÷2+1

(2)一条线长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___,每份占全长的_____。

[①米 ② ③米 ④]

这样通过选择练习,有助于学生分清比较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分清一个分数所表示的是具体数量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为后面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具有层次性

我们知道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练习题的设计同样要遵循这个认识规律,形成阶梯状分层练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提高,下面就以工程应用题为例,谈谈自己具体的做法。

首先是模仿练习,这主要是参照例题形式来设计。如:

一件工作,由四队独做需4小时完成,由乙队独做需3小时完成,如果两队合做,几小时可以做完?

通过模仿练习,这里所说的变式就是在向学生提供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时不断变换其非本质属性而保持本质属性。关于工程问题,通过例题教学和模仿的练习,学生已形成了1÷( )的解题模式,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产生知识的负迁移,这就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变换题目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性和深刻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工程应用题变式设计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归纳到四个字:"换"、"改"、"增"、"破"。

(1)是换:就是通过变换问题的情境设计,把工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运货、行程、购物、水管等问题上。如:

有一批货物,甲车独运5次可以运完,由乙车单独运10次可以运完。如果由甲、乙两车合运几次可以运完?

(2)是改:就是通过改数字来设计。工程应用题独做时间一般都是整数,学生解题时比较顺利,如果把独做时间改为分数或小数,学生就容易受到特殊数字的干扰而产生解题错误。

如一项工程,由甲独做要小时完成,由乙独做要小时完成,如果由甲、乙合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学生往往把这题错列成:

1÷(+)

(3)是增:就是通过增加多余条件来设计。

(4)如开挖一条长600米的水渠,由甲队单独挖10天可以完成,由乙队独挖5天可以挖完,如果两队合挖多少天可以挖完?通常可以这样列式:600÷(600÷10+600÷15)

也可以用工程应用的解题方法,把600米水渠"看成一项工程",600米就成为多余条件,列式为1÷(+)。这样可以化繁为简,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5)是破:主是通过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变为逆向思维来设计,把"1÷( )"的形式变为"1÷( )"的形式。

如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单开进水管4小时可以注满,单开出水管5小时可以将满池水放完。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练习是高层次的练习,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各项视点中,综合提高解题能力。综合练习设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新旧知识相互搭配,才能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精心设计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的课堂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从而使学生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学思想得到扩展,满足各种学生的要求。通过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书目

[1]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大量的心理学资料表明,学生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学习效果很差,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反之在心情愉快时进行学习的效果就很好,并且“愿意学、乐意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来。在教学实践中要挖掘科学教学中的“趣闻乐事”,引导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会自己学”,使科学课堂能真正良性循环地“乐”起来,达到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

在科学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师生有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做为科学老师就要作到如何使学生爱上科学,怎样才能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性,才能更有效地学好科学。因为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宝典,是获取科学知识的秘诀,是求知欲的产生的源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我在对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上,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习兴趣产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恰恰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科学知识又恰恰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环境,因而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所以在科学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首先以一个魔术引题即:让学生观察由两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变成红色,让学生猜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并作出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可以拿出一杯装有水的烧杯,烧杯中有一个硬币,然后把玻璃管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铁丝穿过玻璃管。任务就是用这根铁丝去射中水中的硬币,学生很活跃上来几个,但都没成功(朝学生所看到的方向去射),那稍微偏上点或偏下点,会怎么样呢?终于在偏下点射中,此时抓住时机展示光的折射,在一个比较粗饮料瓶中一半是盛有未澄清的石灰水,一半是烟雾,从侧面向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发生了折射。至此,学生的兴趣就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再如讲到指示剂在酸碱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时,做了一个“喷雾显花”魔术:先用玻璃棒蘸取稀盐酸溶液在白纸上画花,棒蘸取稀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待干后,用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红花绿叶”。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实验演示,动摇并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从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性的表达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很好的解决科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实验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直观”它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够直接对问题的说明,有时也能够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得乐趣。例如,提问学生40W和60W灯泡串联在220伏的照明电路中,哪一盏更亮?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60W的比40W的灯泡更亮。上述两灯泡例子中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产生冲突,在通过计算并进行分析,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消除错误的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又如,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生活经验已影响着他们。教师可拿两张同样的白纸,把其中一张揉成团,然后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问学生谁先落地?生答:同时落地。这时老师撒手,学生观察结果,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冲突,老师进一步讲解,由于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小,所以纸团比另一张纸下落快。进而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在抽成真空的长玻璃管中装有羽毛和铁块,观察是否同时下落。最后解释生活中出现轻物比重物落得慢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缘故,这样学生就确信无疑了。有了新的概念后,再应用到其他事例上去,就可以进一步验证它的正确性与普遍性。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兴趣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可以这样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 生活实际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该怎样激发中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使教学富有魅力,它能生动、直观、形象地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化学概念,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以妙趣横生的实验为突破口,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极好契机。

中职学生在初三已学了一年化学。他们在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好多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能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职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对化学学科已失去了兴趣,但他们对化学的奥秘、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仍有极大的兴趣,并充满极强的好奇心。从这一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精心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准备一些新颖、有趣的知识,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不妨打破教材,先为学生送上一道道美餐,诸如“空杯生牛奶”、“魔棍点灯”,再加上一杯“酸酸的果汁”,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当然,这只是一粒粒的糖衣炮弹,其中的缘由还得用物质的运动形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予以解释,同时这二者的关系也得到充分展示,学生也容易理解。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兴趣。

化学课的教学不能够照本宣科,一味让学生观察实物,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做实验归纳物质的化学性质。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非常热爱、关心生活,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都想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衣服上的墨水团、汗迹该如何清洗;水壶上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除去;长期吃方便面、喝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等究竟是指的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最为突出?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我们也可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去查询,搜索资料,以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受,体会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效用。

四、巧设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予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解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渐形成。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阶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2-79-02

Analysis of how to activate classroom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cs using game teaching

Lu Hua, Gao Haib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Abstract: The meaning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game teaching are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gam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cs is introduced from five stag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game teaching has important meaning for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aspect of attra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thinking and activat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game teaching; college computer basics; stage; application

0 引言

当我们注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出现诸如单调、乏味,甚至僵化等弱点时,我们可以把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来。游戏能带来的快乐、成功等积极因素非常值得我们借鉴[1]。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考察和挖掘游戏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积极用游戏激活课堂。

1 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是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边游戏边学习,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形式[2]。游戏化教学的环节大致可以包括:游戏设计阶段、游戏介绍阶段、游戏推进阶段、游戏解密阶段、游戏回顾阶段。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时间等设计不同的游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游戏化教学环节可以不同。

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寓游戏于教学中,寓教于乐,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产生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游戏化教学激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有很多课程内容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例如,鼠标的使用、指法练习、进制转换、Excel函数、PPT动画、二分法查找、信息安全等。本文以进制转换为例,分阶段介绍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2.1 游戏设计阶段

设计课堂游戏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游戏安排有目的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游戏化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参与者掌握知识的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来设计课堂游戏。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1]。第二,游戏过程有趣味性。教师应充分挖掘趣味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新颖多样的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竞争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课堂游戏应建立适当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三,游戏组织有可操作性。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游戏的难度应该适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会做,都乐意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尽量安排需要集体配合、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学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时,我们可以引入猜年龄或姓氏的游戏。教师可以准备A、B、C、D、E共5张卡片(如图1所示),上面的年龄数在1至31之间。把卡片依次给被猜人看,被猜人依次回答5张卡片上有无自己的年龄数。教师可以根据回答猜出任意一位学生的年龄。如果是猜姓氏的游戏,则不同的数字对应不同的姓氏即可。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8\&9\&10\&11\&12\&13\&14\&15\&24\&25\&26\&27\&28\&29\&30\&31\&\&\&\&\&][4\&5\&6\&7\&12\&13\&14\&15\&20\&21\&22\&23\&28\&29\&30\&31\&\&\&\&\&][2\&3\&6\&7\&10\&11\&14\&15\&18\&19\&22\&23\&26\&27\&30\&31\&\&\&\&\&][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A][B][C][D][E]

图1 年龄卡片A、B、C、D、E

2.2 游戏介绍阶段

这个环节不仅仅是简单介绍游戏规则,主要目的是以“趣”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3]地导入教学内容。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如果对课堂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次,心理学上把好奇心称为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应该利用好奇心推动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游戏的原理。第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设疑,激起悬念,引起思索,在课堂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介绍完猜年龄游戏的规则后,学生对猜年龄的游戏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每张卡片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为什么5张卡片可以猜1至31岁之间的年龄?如果年龄范围是81至100,卡片应该怎么制作?……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

2.3 游戏推进阶段

游戏的推进阶段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既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更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第二,保持课堂的严肃性。游戏的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任务,教师必须积极地监督游戏过程,合理地安排游戏进程,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启动或停止游戏或转入其他的学习形式[1]。

在猜年龄游戏中,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可以在每组选定一个学生代表作为被猜人,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能很快地猜出学生的年龄。例如,某个学生回答的结果为:有无无有无,则学生的年龄是18。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了。例如:不同的数字会分别出现在哪些卡片里?被猜人的回答与二进制有什么关系?

2.4 游戏解密阶段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该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游戏中蕴含的相应的知识点。若游戏中开展了游戏竞赛,则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价,即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并及时提出改正意见。

猜年龄游戏结束后,教师开始解密游戏。被猜人回答中的有和无分别对应二进制中的1和0,将被猜人的回答表示成二进制数,再转换成十进制数就是被猜人的年龄。例如,某个学生回答的结果为:有无无有无,则对应二进制数为10010,转换成十进制数为18。细心的学生会马上发现A和D两张卡片上有数字18,而把这两张卡片左上角的数字16和2加起来刚好是18。每张卡片左上角的数字代表的是二进制不同位上对应的位权。于是,学生就能找出每张卡片上数字的规律了。如A卡片上的数字对应的二进制数的第五位都是1,同理,B卡片上的数字对应的二进制数的第四位都是1,依此类推。反过来,把某个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就出现在对应位是1的卡片上了。如20D=10100B,则20出现在A和C卡片中。也可以将20分解为16和4的和,则20出现在左上角是16和4的卡片中。31D=11111B,因此,猜1至31岁之间的年龄需要5张卡片。

2.5 游戏回顾阶段

游戏化教学主要由教师设计和组织,在游戏回顾阶段,可改由学生组织进行游戏化教学,以巩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改变游戏中的相应参数,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以检验学习结果。

解密猜年龄游戏后,改由各组学生自行组织游戏。每组设计出不同年龄段的游戏卡片进行游戏。例如,年龄范围是81至100,100D=1100100B,共7位二进制,则需要7张卡片(如图2所示),并将100置于卡片A、B、E中,同理,99D=1100011B,则将99置于卡片A、B、F、G中,依此类推。游戏中,有学生提出可以打乱年龄数字的次序,以增强游戏的迷惑性。学生通过自行组织游戏,深刻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96\&97\&98\&99\&10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88\&89\&90\&91\&92\&93\&94\&95\&\&\&\&\&\&\&\&\&\&\&\&\&][84\&85\&86\&87\&92\&93\&94\&95\&100\&\&\&\&\&\&\&\&\&\&\&\&][A][B][C][D][E][82\&83\&86\&87\&90\&91\&94\&95\&98\&99\&\&\&\&\&\&\&\&\&\&\&][F][81\&83\&85\&87\&89\&91\&93\&95\&97\&99\&\&\&\&\&\&\&\&\&\&\&][G]

图2 年龄卡片A、B、C、D、E、F、G

3 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创新,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综合、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价值,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生活,积极探索、不断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游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以“游戏”为载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优势互补,摸索出适合自己和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谢勇.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J].商情,2011.13.

[2] 凌南书.寓游戏于教学之中[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14:

53-54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培养;英语教学方法;兴趣

兴趣是英语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的有效激励。兴趣可以推动人们积极地学习,是决定英语学习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兴趣能够影响人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态度和毅力。为了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有益和有趣,英语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和学习动机。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使用一些先进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英语教学技术在课堂上。

一、英语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有关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和目标已经颁布并实施。目的就是加快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把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教学实践中的首要地位。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1.教师情况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关注很少。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和讲解语言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而不是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

2.学生情况

在英语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保持沉默,表现的像是观众。他们很少说英语或自愿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睡着了。似乎学生们并不重视英语课的学习。学生们的这种不参与英语学习的消极行为归结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不抱期望。

三、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为了培养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授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着手,给出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构成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在这些方面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1.教授语音的技巧

好的发音是社会交往、公开演讲和教学等的基础。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发音。一些教学技巧应该被采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 问答技巧的应用

利用问答技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新的教学内容上。这方面需要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找出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点,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积极地思考。如果教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② 采用动作教学法

动作教学法在语音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师演示如何通过发音器官的运动来发出声音,例如:嘴巴的形状、舌头的运动和肌肉的紧绷状态等。用手势比划单词的重读音节,在练习押韵的时候打拍子,并用手势演示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要在学生听到他的音调上升和下降的同时,看到他做出的手势。

③ 使用录音机

大量的调查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学习发音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在他们学习新的声音、重音或者语调模式前,他们必须先认真、准确地听,然后大声模仿练习。因此,录音机是教师和学生在练习听力时的一个最佳选择。

采用直观教学法

④ 学生经常受他们所看到的事物所吸引,例如:图片、图像或图表。如果借助这些直观的辅助方法,他们会对看到的事物引起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运用大脑去探索事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因此,英语教师课前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准备大量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

应用歌曲

⑤ 一些枯燥的英语材料很难被记住,但如果把它们编成各种歌曲或者歌谣,则会很容易被记住。因为歌曲和歌谣很容易说或唱,并且朗朗上口,经常是不知不觉地被说出。采用这种方法要比机械记忆有效很多,并且记忆的时间更长。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词汇教学技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变得更强。

① 角色转换法

这种方法意味着学生要转变他们的角色,从原来的学习被动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将会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词汇教给其他人。通常,我们读、看、听、做某样事情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感兴趣,或者至少我们认为我们对这件事感兴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和学习。如果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生肯定愿意学。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他们会尽力做足够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组织教学方面会很下力气。因此,听课的学生也会感到非常新鲜和有趣,他们也会更加的仔细听讲。如果我们经常让学生扮演老师,学生必定会首先细细研究,然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对他们所教授的词汇非常熟练,他们会用尽各种手段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会越来越强烈。同时,枯燥的词汇教学也一定会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

② 图示法

在教授词汇的时候,图片、图表或者动态影像等都可以成为教师使用的辅助教具。这种方法尤其可以用于教授一系列意思上非常相近的词汇中。这种方法对初学者尤其有效。

③角色扮演

这种方法被用来建造模拟场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假装他们在一个特定场合,例如:机场、电话交谈中或组织学生一起想像一个虚拟的聚会等。在虚拟情景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当做场景中的人物,尽可能多地运用日常习惯用语,少用书面语,不要总对语言中的语法正确与否斤斤计较。

3.利用歌曲、诗歌教授语法

歌曲和诗歌是一种最吸引人的、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资源,可以轻松地被用在英语课堂上。歌曲和诗歌是宝贵的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培养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①歌曲

歌曲为常规的英语教学课堂活动提供了变化,歌曲可以被用来教授各种语言知识,例如:句型、词汇、语音、节奏、形容词、副词等。通过歌曲学习英语语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无压力的氛围。学生在正式的英语课堂环境中经常会表现紧张。歌曲的用词通俗易懂、语法灵活,非常接近口语,通过歌曲学习语法技巧更具有现实意义。

②诗歌

由于诗歌是经常被谈论、重复、处理和思考的,它在联系特定的语法结构方面充当一个有效的工具的作用。通过重复和思考诗歌,语法结构变得更加深刻地内化。在选择诗歌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诗歌中语法结构的现实可用性和实践价值,然后是学生的年龄以及对诗歌的接受程度。其次,还要考虑诗歌所反映的主题、长度和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由于每堂课主题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过于严格地从头到尾选择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然而,把诗歌应用于初学者的英语教学中不是很有用的。

歌曲、诗歌、游戏和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活动的教学方法已经阐明。优点和关键点已被解释。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通过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更加有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英语教师要熟练掌握把技巧和资源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教学也是一门发展中的艺术,它需要创新和创意来丰富其有效性。英语教师必须毫不犹豫地在课堂中使用这些技巧和资源。这些技巧和资源可以辅助英语教学,同时在激励学生学习英语方面也提供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

最后,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刻苦研究、精心备课,通过教学实践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更有效率的英语教学方法,进一步掌握教学技巧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M.&Hilles, Techniques and resouces in teaching gramma[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JoMcDonough,Steven Mcdonough.,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卞书琴,师生互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J],魅力中国,2009年26期

课堂学习计划范文6

1、设置悬念。引发探究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行为先产生,然后自然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我在问题设计时既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旧内容的复习和过渡的自然,又要对新知识做出概括性总结,以问题形式进行表述。而且问题在提出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富有启发性和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OE通讯簿管理时,我先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OE软件管理,我想问问大家,记住老师和同学的EMAIL地址了吗?看看谁收集的EMAIL地址最多?都记载在什么地方?”(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继续,“老师可把大家的地址都记住了,能很方便的给你们发邮件,信不信?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在学生好奇和期待的神情中给出答案,引出新课,问题就这样在启发、思考、验证中得到了回答。

2、创设问题情境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一位历史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节时,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先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考试,然后又要向学生收取高昂的试卷费,学生非常不满,准备罢课,这时教师才说:“同学们,不要紧张,刚才只是我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当我向同学们收取高昂的试卷费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那么,当英国殖民者不断增加美国人民的各种税费时,美国人民会怎样。”同学们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己经在收试卷费的这个情境创设中完成。在所有导入方法中,情境创设法是最需要教师动脑筋的,情境创设得不精妙,达不到教学效果,情境创设得过于巧妙,学生将会停留在情境里,一时难于将心收回课堂。同时,各种导入方法是可以结合使用的,比如:在学习《电子邮件》一课,另一次我选择了提问法和情境创设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两位同学的QQ聊天创设问题情景,问题为“如何将排版好的word文档发到老师的电子信箱”。创设问题情景:一是问题要准确扣题,二是情景要逼真务实,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充分了解学情,否则就贻笑大方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学生,学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慎重斟酌。

3、温故知新导入、体现发展、营造轻松氛围

“温故而知新”。温故导入法是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设攀登新知识高峰的梯子,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法。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第二章《信息的加工》第二节《文字与图表处理》部分,已经完成了使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信息加工部分的学习。在Excel中,有一个“宏”工具,是利用VB编程来实现命令的批处理操作的。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而且成效显著,演示起来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笔者设计利用Excel中的宏,来引入新课。Excel软件是学生所熟悉的,对表格数据的处理操作学生也已经掌握。通过教师演示利用宏来达到一次性处理数量较多的工作表数据,明显的现象和快捷的完成速度给学生固有思维造成冲击。再利用VB编辑器解密宏,从而引出程序与算法的相关概念。

4、贴近生活。源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