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

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范文1

我作为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也是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了。为了让所有学生均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重点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抓先导型的工作,高三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做好几项工作。

一、明目标—质量为上。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整体比上届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届高三学生的个人高考奋斗目标。

二、“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1、以发展的眼光看队伍:

我们把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化为课任教师的自觉行动,课任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管好一个口”,做到“抓教学手不软,说教学话不短”。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考上大学。

2、以发展的眼光看备考:

整个高三工作是非常艰辛的,如果把它看成是任务来完成是很累得。如果处理不好上课、复习、模拟考试等各种关系或资料的新陈代谢就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心选择资料,把高三的工作看成是一个教师自我提升,发展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为高三师生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年级组给高三老师订了相关复习资料,另订XX年《高考说明》,模拟试卷。老师们还要从兄弟学校、网上等搜集资料,归纳提炼备考经验,研讨复习方法,把备考工作做到家。

三、措施:

1、做好八项工作:抓单科教学(尖子生吃偏食,中间生要帮助,差下生要稳住);充分利用好班会,对学生警钟长鸣;分析高考动态、影响,做到有的放矢,克服盲目性;明确知识框架,考题一定要有价值(基础、综合、能力结合);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召开备考研讨会,学生思想动员会,信息讲座等;坚决实行奖罚。

2、一个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因此,找学生谈心,交流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潜力。

3、思想教育: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恢复其对学习的信心。

4、两有数:班主任对学生心中有数,任课教师对学生心中有数,纵横比较、探索规律、培养目标心中有数。

5、两结合、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培养尖子生与差下生相互结合。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相互结合,取得立体效应。

6、三个加强:作息时间加强,保证时间;加强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加强训练(如作业量、资料)。

7、两个重点:突出重点学生,突出重点学科。

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范文2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06.011

班级是学生在校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学会做人,是否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与班级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凝聚、激励、导向等功能,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集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那么,如何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园呢?

一、抓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教室的每一处都会说话

这里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即教室的自然环境的建设。如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近期,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一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德育科研评比活动。在上交的几百篇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及班级文化建设设计方案中,我们注意到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必须要考虑这几方面的内容:

(一)教室环境设计的原则

教室环境的设计,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教育性。班级文化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功能,要进行有教育意味的教室布置,减少传统口号性、教条性的标语,代之以生动活泼的浅易语句,以营造教室整体的人文气氛和文化气息。如:笔者在近期的高考视导活动中,发现许多学校在高三教室里贴着一些激励性的标语,譬如:“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的坦途已离我不远了!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此外,还贴有老师寄语、家长寄语、同学寄语及我理想的大学等等来勉励学生。

2. 整体性与美观性。教室布置忌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因为这会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注视何者才是。因此,用来布置教室的色彩不可太多,且要讲究色彩间的和谐性,更重要的是暖色系的比重(如红色)不可占得太多,以免学生进到教室,便有躁郁不安的感受。

3. 创造性与生动性。教室布置的设计应考虑让学生有创造思维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室中应保留一块可供学生自由挥洒的角落,如设计涂鸦区,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块白板和几支彩笔,供学生任意彩绘图案;还可以设计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写出来和同学分享等等。

4. 经济性。教室布置由于要经常更换,所需材料和经费应考虑其经济性,原则上以废物利用或社区资源为主,由师生共同设计,减少成品购置,以达经济实用之效果。如用不完的墙报纸和图画纸等可统一收藏,当下次要再重新布置教室时,便可再拿出来使用。

(二)教室环境建设考虑七个“让”

通过教室环境的建设,我们应让教室具有如下浓厚的氛围:

1. 让教室成为一个认知的环境。教室是书的海洋,知识的世界,创造的乐园。教室里的所有东西都应当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识字,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贴满文字图片;春节到了,可在教室里贴春联,挂灯笼,让教室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这种环境,就是认知的环境。

2. 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书香教室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风貌,是班级文化的集中显现。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让学生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教室里,设立了专门的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他们喜爱的书,为学生创造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去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同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是老师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

3. 让教室成为一个回归生活的家园。教室如何回归生活?比如,随着季节的变化,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探究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实践活动。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教室里开辟养殖角,让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些班级,在教室后面的侧方,设有“爱心雨伞”和“爱心小药箱”角,也让学生感悟着大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带来的一股股暖流,使学生感悟到我生活在班级的大家庭里是那么幸福、快乐。

4. 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即班级要有“心语”。正如上文提到高三毕业班给学生的鼓励留言,就是让墙壁与学生“对话”,也就是班级的“心语”。在班级中,黑板、课桌、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

黑板留言――格言警句。有一个班级,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个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常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天天点亮思想的“心灯”,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课桌留言――座右铭。座右铭可从几个方面来选取: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班级里自己竞争对手的名字,三年后的目标,针对自己不良习惯的警示语等。如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有一位班主任就让自己的学生在课桌右上角写上三年后自己最想考上学校的校名,下次考试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成绩目标等,以此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这一块,可以悬挂一本“好人好事”记录本;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如在隆安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里,黑板的右边,设有一棵理想树,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自信能考上的大学写在类似树叶的纸上,贴到理想树上去,以此鼓励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学习。

角落里,也可以成为“心语”的开发地。如有一位班主任,把放扫帚的地方写成“天将降大任处”;在靠门的墙上写了一句温馨的提示语:“如果你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请检查灯、窗、门是否已关好。谢谢!”如此开发班级“心语”,让每一个走进这个班级的人觉得这里的桌 子、扫帚都会说话,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整间教室在有意无意中,拨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5. 让教室成为一个不断生成的空间。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须注意知识的探究与生成。有一位小学班主任作了以下尝试: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张贴了很多字卡,学生没几天就把一个学期要学的生字都认得了。为了巩固识字效果,班主任要求学生给这些字找些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把字组成词语,还可以用它造个句子,说一段话贴在它的旁边,别的学生还可以给这些创作作一些评价。此外,在教室设计涂鸦区,即在教室后面放置一块白板和几只彩笔,供学生任意彩绘图案;在教室设计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写出来和同学分享等。这些举措都会使教室成为一个不断生成的空间。

6. 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校中的自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都源于此。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自信地走向生活。比如,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可让学生们在自己班上设计的“心愿树”或“成长袋”上挂上这学期制订的一个奋斗目标,让学生们许下心愿。在随后的日子,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为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使学生体验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7. 让教室成为一个人性化教育的阵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对于教室布置,要做到人性化教育,视人为人,重视人的生存价值。因此,教室的布置,必须创造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教室气氛,尊重学生的文化氛围。有一位班主任在学校组织“开放日”时,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批语放在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教室周围的成绩布告栏里张贴着学生的作品,每个学生只有两张,每人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们都是自己和自己比。一个小小的成绩栏,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杰出的学生得到了认可,而成绩平平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这样,好的不至于骄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让每个学生能自豪地对来访者,对来参加家长会的父母朋友说:“瞧,这是我的!”教室就成了每一个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性化教育阵地。

(三)教室环境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要使教室环境的建设真正发挥功效,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教室布置活动应由师生一起设计制作,但主角应为学生,老师可从旁辅助。以学生为主,学生会觉得“班级”真正是我“家”。在这里,学习环境自行设计,温馨的成果大家分享,学生会感到温暖、愉快、幸福。在教室的布置中,老师应或参与布置或做顾问,不要作为单纯的旁观者,要从旁给予辅助。师生一起布置教室,会使学生和老师更加容易建立起互信的桥梁,关系会更加密切。

2. 要善于创新。教室情境布置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像家一般温馨的地方,又对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起潜移默化作用,它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室要一改过去单调乏味及内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有所创新。每个班级因成员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在教室布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搭配创意来创作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室。如此,既可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又对学习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使教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生动教室。

3. 注意个性化与动态化的统一。教室的布置如长期没有变化,学生就会失去新奇感,对之不闻不看不管,久而久之,教室作为一种教育的因素、教育的资源也会逐渐失去应有的活力。因此,对教室的布置应该不断更新变化,使整个教室资源不断地动态生成,让学生不断获取进步的动力和养分。如黑板报上设立每天更新、每周一改、每月一变的内容和栏目;公开张贴表扬的作文或绘画作品等可逐一累积起来装订成册,作为班级阶段性精神财富传阅或保存。同时,由于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教室布置也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经常更换布置内容,并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班级特色。如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陆艳珍老师就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七年级她侧重渲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八年级侧重渲染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升华学生的感恩思想;九年级则大胆将传统的名言警句换成富有青春朝气的学生们的真实写照――“最美妙的年龄、最纯美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以此来激励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4. 形式与内容协调统一。教室布置不要太过花哨,“装修”太奢华,应用最少的成本将自己班的特色体现出来,设计要有实质内容。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智慧,把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为自己和集体创造出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

二、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规范人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社团章程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反映,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保障着班级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抓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呢?

(一)制定班规班纪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规班纪来保障的。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全班学生一起制订班规班纪。

1. 制定班规或班级公约。制订班规或班级公约即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例如,有一位班主任制定了这样的班级公约:遵守学校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爱护班级公共财产;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平时注意保持教室整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学习,自习课不讲话,不讨论;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不抄袭,不迟交;诚信考试,不作弊;离开教室,随手关灯、门、窗;集体活动听从安排,积极参加,为班级争光,维护班级荣誉;尊敬师长,同学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2. 制定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对一定职务的职责予以规定。这是以空间为序的班级制度文化,制定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制订岗位责任制,如常务班长职责、班委会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职责、物品承包责任制等。

3. 制定各种常规。班级各种常规是以时间为序的制度文化。其制订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等。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与学生制订的《每月常规》:(1)每月1日即制订本月的自我教育计划,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要做的实事,计 划的可操作性要强。(2)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互测。测验题由每位学生出,出试题要按照班级规定的出题大纲,确定试题范围、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覆盖面和试题分数比例。每份试卷的几张卷纸必须装订在一起,每份试卷的卷头格式,必须统一写上出题人姓名,估计分数,每道小题及总分实得分数,留出答题人姓名空格,供答题人填写。(3)每次互测,90%的学生要达到80分,不足80分者参加补考,另10%的学生补考分数线由自己确定。(4)每月末进行一次备品大检查,由生活委员检查各自承包的备品是否清洁,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能充分利用。(5)每月最后一天,对照月初的计划,总结任务完成情况。

4. 制订其他制度。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的需要制订其他制度,如寝室规范化条例、考勤制度、班费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如有一位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订了如下的考勤制度:(1)考勤范围。上课、自习、班会、集会、卫生公益劳动等,学校安排学生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均属考勤范围。(2)副班长负责考勤并认真做记录,每周在班内公布,并向政教处报告情况。期末班主任将学生个人考勤统计登载在学生成绩册上。(3)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为迟到,迟到15分钟记旷课一节。(4)因病、因事不能到校上课,必须事先(急病则在事后)办理请假手续。向班主任送交医生证明,两天以内上报政教处备案。无故不到校作旷课处理。(5)凡伪造假条者,一经查清,按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

班规班纪的制订,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定下来,并遵守执行。在班规班纪的制订中,要突出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给制度以灵魂,使制度人性化。因此,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这样的制度由于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才充满着活力。

(二)组建班级管理机构

班级是一个组织系统,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其顺利运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构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谓班级管理机构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学生表决通过,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必须与上级部门颁布的法规、政策、条例等一致。(2)要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3)要注意突出班级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4)要师生共同制定。(5)不仅学生遵守,老师也要遵守。另外,我们的制度不要总板着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权杖,应更多地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要充满“人情味”,体现浓浓的文化味。

三、抓精神文化建设――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一个班级的本质、班级风貌、个性特点、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具体体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那么,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培植、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呢?

1. 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有强烈的荣誉感,热心班级活动。塑造班级精神,可以通过这两方面来进行:一是设计班级标志物,如班训、班歌、班微等。通过班级标志物,激励学生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二是通过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写作小组、阅读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开展诸如班级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晨会、班会、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春游、秋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更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这种深层次需要。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嘉奖交流”。班主任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科任老师对班级的良好评价以及家长的肯定及时与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对班级的认同度,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班级里学习非常荣幸和骄傲,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进而也无法让集体成员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想让班级集体充满活力,让学生对班级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必须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在班与班之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文体比赛等。由于比赛是在班与班之间进行的,“我们班”是否赢,自然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如果“我们班”又赢了,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自然而然,对班级就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即使是“我们班”输了,为了下次赢,大家也要齐心协力出谋划策,班级自然就有凝聚力。这凝聚力就是班级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体现。

高三毕业班主任寄语范文3

7月的四川,火热难耐,暴雨频繁。而位居偏远著名九寨沟风景旅游区的九寨沟县,却依然凉快。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中学的羌族考生兰易,得知被北京大学地质学基地班录取后,难掩心中的喜悦。他也是恢复高考后30多年来,九寨沟县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

当然,兰易的北大梦想得以实现,也得益于教育部实施的国家连片扶贫定向招生政策。7月27日兰易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份通知书,是他得到邮局通知后,亲自去邮局取的。从位于九寨沟县新区的家里到邮局的路程,步行也不过十几分钟,当邮局工作人员把通知书递给他时,兰易的心情却显得异常平静。并非如其他媒体说的那样“兰易激动地跳了起来”。

兰易所在的九寨沟县县城并不大,全县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共计8万余人。县城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境内山高路险,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虽然这里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风光,但九寨沟县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整体基础素质却十分落后,假设没有九寨沟景区的带动,整个县就是深山中的孤岛,这种比喻毫不夸张。兰易考上北京大学,这对于振奋九寨沟县的教育无疑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实现有学生考上北京大学这个宏伟的梦想,在时隔两年之后,成为九寨沟县政府期望的现实!而这份迟来的北大通知书,也让兰易获得县政府给予的5万奖学金鼓励。

这份奖学金的来源,要追溯到2010年3月九寨沟县制定出的《九寨沟县教育跨越发展规划》这份文件,该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并要实现其跨越式的发展,文件中指出:“从今年起,凡我县高考学生(高中三年皆在我县就读者)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每人资助20万元人民币,凡被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或者本科一批次院校中的任意一类录取者,给予每人5万元的资助……”如此大力度的奖学金力度和受惠面,再次彰显了九寨沟县欲实现教育强县的决心,从一个侧面,也不难说明九寨沟县的高中教育整体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层次。

学习动力和激情,要靠长期习成

兰易今年的高考总成绩是619分,由于是羌族考生,他有机会获得少数民族地区生源加分。但根据2012年本科一批北京大学在四川招生的最低分来看,他的总分还差那么一截。很显然,他能考入北京大学,“连片扶贫定向招生政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在采访过程中,兰易和父亲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连片扶贫定向招生政策”的感激。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抛开加分政策,兰易今年的高考成绩依然可以考上诸如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这些国内的名牌大学。实际上,兰易取得的这个成绩已经是九寨沟县今年的最高分了,这个分数甚至超过的全县理科第二名成绩几十分,兰易极强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边是有学生考上北京大学,另一面是九寨沟县极为落后的教育现状,而这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让记者觉得兰易这份成绩的取得十分抢眼和不容易。2012年高考九寨沟中学全校700余人参考,本科一批上线才8人,加上民族地区加分考生,数量也未超过20人。这对一所四川省内地处非三州(甘孜、阿坝、凉山)地区的重点中学来说,根本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正是如此,能培养出一名中国顶尖级著名学府的学生十分惹人眼。

在记者采访之前,就曾跟九寨沟中学的校长王兴彩进行了交流,他告诉记者,这位19岁学生的个性十分鲜明,“该生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这短短几句话,让我们看到兰易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在与兰易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再次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些话的内涵。

当记者联系上兰易时,他刚刚参加了一位今年考上北师大同学的谢师宴,找了辆三轮车准备回家。坐在三轮车上的兰易,呼呼的风声透过手机的话筒传了过来……他告诉记者,九寨沟县的教育水平普遍落后,高考升学率更是十分糟糕。近几年情况似乎稍有好转,但总体水平依然低下,即便是作为全县最好的中学,高三学生规模也不过15个班,750人左右,相比四川其他中学近万人的高三学生规模,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而对于读书上大学这样的事情,许多当地人的意识里似乎觉得无关重要,或许是得益于近些年来九寨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九寨沟县虽然离景区还有60多公里,但这个县城的旅游经济却一路直上。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开起宾馆、餐馆,有的人家甚至开着好几个宾馆。因为旅游的带动,九寨沟县的人民富得太快,兰易周围有很多同学的父母十分有钱,在无意中,他们对孩子产生这样的影响:只要能挣钱,不读书也没关系,因此这些同学学习起来就不太努力,或者说动力不足。“他们家庭富得太快了,所以他们觉得读高中、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我觉得这样的思维很危险,往远的地方说,对于九寨沟县的高中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利!”

由于同学们的数学、英语基础普遍很差,以往能够考上四川大学,消息就轰动全校了。对于自己的英语、数学成绩为啥能考得那么好,兰易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主要靠一种学习习惯吧,加上我的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对我的语数外三门基础学科和课外辅导多一些、学习要求也比较严格。

当谈到他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时,兰易的父亲告诉记者,由于家庭的影响,大家都喜欢看书,从小他也喜欢捧着书看,对于不同知识的涉猎和好奇心,让他现在掌握的知识确实比一般的同学都要多得多。

学习的方法:总结思考,远离题海战

兰易喜欢写作,但不同于一般同学那种散文化的写作风格,因为他喜欢科幻、推理论证类小说的写作,作品曾经在校刊上发表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在知名的刊物上发表过。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相比应试,他更喜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

兰易在整个高三,自己的复习进程显得有些另类,他觉得老师的讲课进程太慢,加上自己毕竟经历了一次高三,因而他觉得自己有余力,便开始自学,许多学习上的问题他都希望自己去尽量搞懂。

对于数学考试,有无快捷的解题和途径这样的疑问,兰易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数学学习没有捷径可言,因为数学是一门讲究严谨体系的学科,他说为了搞懂试卷上的某一个难题,自己甚至会花掉几个小时来研习。而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题,兰易也养成了善于研究的习惯,自己反复捉摸,直到即将解答出采的那一刻,他才会请老师点播一下,但绝不是要老师全盘托出解题方法和过程。

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是不少同学的梦魇,如何克服弱项,打好数学的翻身仗,兰易给出了学好这门功课最核心的方法:顺藤摸瓜!

他说数学成绩不好的最大根源在于前期的基础过于薄弱,落下的欠账太多!“以前的知识要成为后来的基础,每道题用的都是相同的知识,但分析和破题方法却千差万别……每道题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推导。包括公式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推导之后才能牢记的。”兰易补充说到。

兰易认为,数学的学习和解题方法的提升源于大量的练习和总结。这门学科的学习是有别于英语作文、语文作文那样可以用模板套用!只有记住方法,才能避免因单纯套用模板带来的学科学习的失败。

“对于数学,我练的题其实是很少的,有些时候,一类题可以研究一天。觉得自己摸透这些题后,同类题型就感觉易如反掌了。对于数学题的专研,我一股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自己研究。对于晚自习,如果老师要讲课,有兴趣的就听,不感兴趣就保持自己的节奏”兰易这样对记者说到。

对于自己整个的高三复习心态,兰易颇有心得:“成绩出来之后,我的心态一般都不波动,考试不顺利的话,我就会下来立马去找原因,去补课。我就把平时的考试当成是一种检验吧,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遇到连自己都无法想明白的失误原因,兰易也会十分抓狂。“比如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中,分明有些题目设置的问题和答案是不匹配的,我看不懂正确答案,就很不理解。”兰易说。他觉得这类题自己能够取得多少分,完全靠顺着文章的本意,把自己的思考体现出来,不必为了高分刻意去揣摩出题者的心态。

对于其他科目,兰易告诉记者其实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施有效攻克,并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被老师的“拉进度式”的分轮复习打乱。

对于自己学习进程的主动性把握,兰易的父亲很认同。他还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很有主见,对于应试套路不是很感冒,他不太喜欢像老师讲的那样去做,所以每次考试分数都不是很高。而对于本身热爱写作的他来说,老师觉得他写的文草深度已经超过了他的年龄,也没有按照既定的套路来写作,所以没有得到高分。

“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一般不按照老师讲的模式去做,很多日寸候,他只需要简单听一下,就知道是否已懂了,所以他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时间并不多。在学习上,他有自己的万法,我们从不去强求;从小到大,我们对他管得也并不严,在学校里我和他的老师们都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他的任课老师还会向我们抱怨是不是我们管得太松了?但他确实喜欢自己去研习一些东西。”兰易父亲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专业冷热只是暂时,找到职业倾向最关键

“当年高中文理分科时,父母做了很大的主,因为他们不希望我去学文科,就像他们不希望我当中学老师一样。”兰易如果告诉记者。说到这里,他的父母值得一提,两位都是西华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父母都是阿坝茂县的人。兰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扎实的学习基础从小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由于父亲是学习历史的,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左转》《春秋》《近代国际史》《当代中国史》以及很多有关历史的学术著作这样的书籍。由于父母知识分子出身,很爱看书,无意识中,兰易从小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从小他的兴趣就十分广泛,绘画、游泳、音乐、玄幻小说等等,这让他相比同龄人思想更为成熟,思维更有深度。虽然是一介理科学生,但他的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着实让记者大为惊叹,对科技史类的书他也十分感兴趣。

对于专业爱好,兰易的父亲说他只想学纯理科,或者是工科,因为只有这样他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面向社会,运用性更广一些。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兰易和父亲都关注到了在本科第一批录取前的一个特殊录取批次:扶贫定向本科。由于这个批次是第一年招生,有不少名牌大学参与录取,加上对贫困地区的考生有较大的照顾政策,他们决定填报北京大学这个院校志愿,而该校的专业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一个招生专业——地质学(基地班)。能不能考上,兰易和父亲都没有底。如能考上,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他的父亲甚至觉得,只要能上北大,什么专业都不会计较,这在兰易看来,还是有些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被父亲说服了。

当得知孩子录取后,他的父亲还是感觉挺满意的,“能上北大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我们这家知识分子的骄傲”,他的父亲告诉记者。对于学习地质学基地班,是否意味着从事着冷门的职业,他的父亲给出了十分明智和不一样的回答,“专业的冷热都是暂时和不稳定的,今年热门的专业,可能四五年之后就不太受社会热捧了”。作为带过几届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兰易的父亲对于专业发展形势、大学实力还是颇有研究和心得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兰易也告诉记者,他对于自己即将要就读的这个专业逐渐有了些好感和自己的理解,学习地质学,其实并非就是拿着铁锹,满山遍野找矿,或者是翻山越岭做一些测量,相反,地质学可以在专业的学术领域上做一些深度的研究。

纵然地质学(基地班)这个专业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兰易一直在试图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专业,“虽然对这个专业没有像对物理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那么特别喜爱,但是对专业的认识和喜爱是可以培养的,现在对专业的喜好做下决定还为时过早,这几天我想明白了些事情,如果要在物理学这些基础学科取得一些惊动学界的成果,我想是很不容易的,如在地质学这样分支比较细致的专业领域,还有可能取得一些成果”。他的想法变化中流淌着特有的智慧,外表不善变换,甚至有些呆呆的他,在其思想深处涌动着记者无法言表的东西,令人赞叹,的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