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1
时光如白驹过隙,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十几个年头,一路跋涉,一路艰辛,现在又迎来了新课改的狂潮,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总体来说,我感觉课改就象我从教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在浅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和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二、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使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学习知识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及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教“淹”时,我用“水大好发电”。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一个学生讲“彪”字,他走上讲台后,说:“老虎掉了三根毛”,便将“彪”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绿叶的梦》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田园里,让孩子们在田野做搜集绿叶,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标本、玩具、饰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采集本展览等。来评价学生,多一种衡量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口头评价。如“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②作业评价。如:“你真行”“正确、整洁”“小书法家”等,定期发放
“进步卡”。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应向孩子们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朴归真。 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总结。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
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
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
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
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2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3
一、健全机制保障体系:优化研究过程管理
1.制定和完善科研制度。建立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和科研管理需要的工作制度,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年将对现有的教育科研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各乡镇(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实现相互借鉴与共享,增强制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完善课题分级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分级管理是当前课题管理的需要,也是增强教科室主任工作责任意识,提高课题研究效果的重要举措,年将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完善课题分级管理体系,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教科室主任的课题管理能力,形成符合我县教育科研管理需要的课题分级管理模式。
3.优化课题鉴定操作方式。实施课题免鉴定制度是增强过程落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出台我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免鉴定制度,研究制定操作流程,探索和完善县级课题免鉴定的操作方法。同时,在常规鉴定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课题现场鉴定操作方式。
4.优化科研工作月报制度。在近几年实行的教育科研月报制基础上,依托科研工作信箱、QQ群等方式,继续完善教育科研月报制度。对各单位上报的月工作总结、计划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梳理、编辑,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简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
5.完善科研奖励制度。近几年来,我县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学校能够及时兑现教育科研的奖惩。为进一步实现依托奖惩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年,县教育局教科室将按照新的评估标准对各单位进行量化评估。各单位要完善已有的奖惩制度,将教育科研的量化结果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评估中,并对课题和成果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奖励。
二、完善团队建设体系:提升教师研究水平
6.着力提高教干的科研能力。将根据齐鲁名校长的评选条件、科研型校长培养要求和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对校长提出的要求,采取观摩学习、典型推介和平台搭建等方式重点加强对教干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当代教育科学》校长峰会和《沂蒙教育》校长论坛等平台,推介校长的管理理念。着力提升教干的科研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7.打造优秀的科研管理团队。针对年下半年新任教科室主任较多的实际,将采取分片研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指导、专题培训和专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对教科室主任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进行培训,使其能胜任乡镇(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各乡镇(学校)要为教科室主任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尽量减少教科室主任非科研工作量,以保证其有更多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指导全镇(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8.遴选培养我县的专家团队。在全县良好的科研氛围下,我县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已经承担或参与了很多重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年将根据工作需要遴选15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县教科室采取跟踪指导、专题研究、论坛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并为其才能展示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9.加强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指导和协助各单位从各级优秀教师、能手和新秀中选拔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加强选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提升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10.注重科研新生力量的培养。针对年轻教师承担课题少的实际,根据学校推荐、座谈了解,重点确定部分教育科研热情高、科研水平潜力大的年轻教师作为我县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通过读书交流、方法指导、观摩研究和实际参与等方式,加强研究方法的指导,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成功体验,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三、构建研究协作体系:提高资源共享效果
11.继续依托科研共同体强化区域协作。在前两年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和座谈,重新确立新的科研共同体划分形式和组成单位,并以共同体为载体开展区域协作活动。县教科室加强指导、调研,提高科研共同体的活动质量。
12.落实市十大重点课题的区域研究工作。根据市重点课题确立县区的主导课题,选择实验学校组建研究共同体进行深化研究,并加强过程指导、理论服务和经验提升,探索区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规律。
13.深化《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结合县教体局承担的省规划重点课题,围绕教体局的工作重点按照既定的研究步骤开展深化研究,将根据研究进度组织区域交流、现场观摩和成果推介等活动。
14.围绕县主题研究课题开展协作交流活动。围绕县教科室确立的教师发展、高效课堂、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等主题开展同类课题研究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重点组织好资源共享、观摩交流和成果推介等活动,整合研究力量,增强研究效果。
15.加强学校主导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依托主导课题研究可以整合学校研究力量,引导教师更好地研究与协作,年将制定和完善主导课题管理办法,加强学校主导课题的指导,加速学校办学经验和特色的形成,并依托有效措施增强主导课题的成果价值。
四、建立成果推介体系:增强成果应用价值
16.继续深化项目推进工作。研究确定今年项目推进的活动主题,与学校一起提升项目推进的成型经验,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教育经验的共享,整体推进全县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7.协助教师开展好经验总结。年,县教科室将充分利用理论优势和资料优势,继续搭建好教师的研究平台,对教师的选题、过程落实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资料的搜集等进行指导和帮助,及时提供科研征文、评奖等信息。计划协助30名教师撰写好教育教学经验,利用各种媒介及时推出教师的经验。
18.深化学校的典型经验推介。在前期规划和有效探索的基础上,整合我县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全县形成的特色进行有效的提升,着力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典型经验,提高教育科研的效果。
19.汇编全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整理和梳理近五年全县50项左右的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提供给全县各单位交流,实现教育科研成果的共享,增强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20.着力推广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一批可推广的成果,做好优秀成果的转化工作,对教师完成的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典型经验,通过报告会、在线研讨、刊物介绍等形式及时总结和推介。
五、优化技术支撑体系: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1.指导学校开展研究活动。年,将针对教师研究问题不明确、选题过空过大的实际情况,编制课题选题指南和课题研究流程图范本,加大对学校和教师选题的指导力度。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做好省市规划重点课题的论证;协助学校开展好省规划课题、市重点课题的过程研究工作,提高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探索以学校负责制为主要形式编制全县教育科研指导刊物,更好地服务全县教育科研工作。
22.开展科研面对面活动。针对各级在研课题,县教科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交流、方法指导和点菜式培训等形式,开展教育科研面对面活动,了解和把握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现状,帮助教师理清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不定期深入学校调研课题开展情况,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针对教师在研究中反馈的问题,教科室定期通过QQ在线研讨的形式,解决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23.规范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进一步探索规范课题研究材料的科学管理办法,通过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规范课题档案材料的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效果。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科研素质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通过专门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渐获得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职业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并逐步成为专业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教师科研素质的专业化过程。所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落实高校教育目标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挖掘内因――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
一个人的内在意识会支配一个人的活动,所以教师首先只有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才能自觉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科学理论,并把这样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它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个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主体对教育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1.教师自身要对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启迪人生的积极而复杂的实践活动,同时教育事业本事也是一项艰难而漫长的平凡工作,所以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热爱才是开启教育科研之门的金钥匙,才能激发就是主动去丰富自身的教育底蕴,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教育。
2.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是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形成的必要基础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而灵活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此过程积累、总结个性化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实现教育科研的有效性。
3.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的眼光和智慧
一个人若老是沉湎自己过去的成绩上面,就会耽于现状停滞不前,只有思维灵活、富于想象力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敏锐的教育眼光、开阔的教育思路也能促使教师敢于大胆假设、勇于实践,用更加清醒的教育科研意识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
二、培养能力――训练教师的问题能力
教师的问题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素质。
1.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潜伏在教学活动中的潜在危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深化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这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养成发文的意识与习惯,不断地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学实际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寻找,可以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捕捉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习和交流中发现问题。
2.教师还要善于筛选问题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要善于学会筛选出具有科研价值的、客观性较强的问题。也就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真实性,是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不能假借别人的问题去进行教育科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解决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深化教育认识,具有科研价值。
三、形成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理论知识,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读书、思考、学习、交流都是形成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1.自主学习
教师的学习内容应当围绕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范围来选择,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读书――教育理论书籍、教学经验总结、教学实例介绍、专业书籍或者文化类书籍都可以,还可以观看一些教育专家的讲座或者视频、观摩名师讲课现场或者实录等。
2.科研实践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身边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向身边的人学习,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向教育专家学习。形成选题、论证、研究以及总结等教育科研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1)科研选题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2)科学制订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
(3)正确选择研究方法。
(4)学会撰写研究报告。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带着对个人发展的美好前景的憧憬与向往,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借鉴中感悟,在思考中前行,在研究者升华,在实践中检验,在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中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参考文献:
[1]张耘.终身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检视[J].继续教育,2011(1).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5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创立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现代教育思想,是整个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经验的概括和结晶。
这一教育思想,以对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以“不教”,也即让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新实践,“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1] 的现代中国人为目的和价值;以“为了不教”之“教”,也即科学、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为方法和路径;以教师自觉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善教者”“教育家”为关键和保证,深刻反映了当代世界变革发展和人的变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揭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本质、目的、规律以及学校和教师的职能,充满了心系儿童生命成长、人生幸福和国家、民族、人类未来的教育情怀,指明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正确道路。这些基本精神和学理,是“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科学内涵的主体构架。
这一教育思想,基于本土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实践,科学地总结了一套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基本理念、反映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这些教育教学原则是:认定目标,致力于导;激发动力,发展主体;教材为例,举一反三;愤悱启发,相机诱导;指点学法,逐渐放手;实践历练,养成习惯;因材施教,灵活创造;正确评价,促进自学。它们涵盖了教育教学的系统要素和过程关键,以及主体与教学、发展与评价的关系,包含了一整套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策略。这八条教育教学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等典型、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和贯彻,就构成了以尝试自学、质疑讨论、练习应用、考查改进为主要环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教育教学原则和模式,是对“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经验智慧的理性概括,也是“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前,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推进的背景下,在教育部重点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蕴和当代价值”研究深入的基础上,苏州市教育局和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以科学践行“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为目的,开启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先后两批共100多所中小学以及职业学校加入了实验学校的行列。
六年来,随着这项实验的逐步展开,我们不仅对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亲切的体悟,而且通过大家的创造性实践,赋予了这一教育思想蓬勃的现实生命力,让它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中间,引领和推动着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变革。“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正在多样化、校本化、个性化探索中萌生,真实的育人成效正在改革实践中显现。
六年后的今天,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我们启动了第二轮“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验。
新一轮的教改实验,需要我们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适应当代学生、教师发展和学校变革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实践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努力提升“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科学化水平,务求取得更加显著的实验成果和育人实效。
在谋划和组织“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中,我们适应当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依据叶圣陶关于“中国教育改革是综合系统、本质精神、大众参与的改革” [2] 的教育改革观,借鉴青浦实验(“青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3] 等本土原创性教改实验经验,初步探索形成了“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方法论。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立足学科教学的改革,同时又将以往单一学科的教改实验,变为学校多门以至各门学科教改实验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将以往个别学科教师和教研组的教改行动,变为以校为本、在校长主持下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协同改革。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日常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在改革教学模式中更注重实现校长、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的改变,自觉以“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引领和贯穿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更追求学生自主学素养和能力的发展,为养成终身学习、创新实践的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按照这一方法论,“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注重教师在教改实验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总结和推广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并且力求使教师由以往教改实验的执行主体,变为自觉参与从学习研究、设计实施到总结评估教改实验全过程的完整主体,在实验探索中发挥首创精神,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成果新思想的创新主体;并且坚持学生为本,让学生不仅作为教改实验的受益者,而且首先作为教改实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坚持大众路线,让家长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不仅作为教改实验的配合者,而且作为教改实验的共同参与者和评判者。
在实施和推进“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中,我们努力做到像叶圣陶那样从教为学,抱着真心诚意、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对本实验工作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实行了《苏州市“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整个实验操作和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
在实验初始阶段,我们力求扎实做好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科学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教师通过原著阅读和文献检索,认真学习研究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确立实验的思想理念;通过教学调查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认识本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要求,形成实验的目标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科学规范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学校整体实验方案。并围绕这一方案,制订出更加具体实在的学科实验计划和教师实验教案,将“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规范操作落到实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视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育测试、数据统计等实证研究方法,并同理论分析、行动研究和常规教研结合起来;重视搜集、分析、积累和整理实验的过程性资料,按时做好每一学期实验的计划制定和评估小结。在此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提炼和总结实验经验,真实、可靠地描述和证明实验效果,努力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说服力的“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成果。
在区域和学校层面,我们着力推进教改实验教研科研的制度化机制化建设。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和苏州市所属各市、区教研室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对学校教改实验的指导服务和区域整合功能。坚持实行每学期“四个一”(一次工作例会、一组教学调查、一项专题研讨、一段小结评估)等实验教研制度常规,积极探索现场观摩研讨、课题交流协作、重点联系学校、学科教改导师等实验科研机制创新,进一步焕发实验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教改实验做深、做实、做精。
叶圣陶曾经指出:“恳切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群策群力,密切协作,能尽早说明和解决教育方面的许多重要问题。既是科学,当然要注重探索和试验,注重实践和成效;即兴的感想和个人的偏执在科学研究中并无用处,那是不言而喻的。” [4]
“教是榱瞬唤獭钡慕谈氖笛椋正是一项叶圣陶所希望的“把教育看作一门科学”的很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相信我们只要遵循叶老的教导,进一步群策群力,密切协作,认真学习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加强科学实施,一定能够不断提升“教是为了不教”教改实验的科学化水平,取得具有苏州特色和全国影响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并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 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89.
[2] 任苏民. 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研究[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4―17.
[3] 夏正江. 教改实验当有自身的实验逻辑――青浦实验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10(8).
学校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6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师自由 教育智慧
现代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学校热衷于智慧的传授,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却将知识与智慧相对立,只致力于各种科目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学生智慧的启发,结果导致死板知识的泛滥以及大量书呆子的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启迪人的智慧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智慧教育所需要的第一资源便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智慧:基本意蕴
学术界对于教育智慧的界定说法不一。有些学者把教育智慧看作是教师所达到的一种教育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教师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激情、个人智慧、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经验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表现为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经验总结能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育实践能力;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实践知识;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教师所拥有的各种智慧的集合体,主要体现为在教育知识的整体认知和把握过程中所形成的知性智慧,在探索规律的理论思考中所形成的理性智慧,在个人实践和教育反思中所形成的实践智慧以及基于教育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情感智慧;还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对个人教育生活进行反思后而获得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我们无需刻意地为教育智慧寻找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概念解释,因为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作为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或者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态度,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技艺。概括而言,教师教育智慧主要有以下特点:(1)个体性,教育智慧是属于教师个体的,它充分展现了每一位教师独特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教育风格。(2)生成性,教育智慧无法直接传授,而是需要教师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生成,进而建构起对教育世界的独到见解。(3)创造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都要求教师能够具备创造性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模仿。(4)情境性,智慧型教师必须随着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等,从而引导整个教学流程顺利进行。(5)情感性,积极的教育情感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对学生的热情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情投入,教师的教育智慧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维持下去。
二、教师自由:教育智慧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自由主义哲学家哈耶克所说,人们的各种经验都是自由获得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知识出现以及人类认识的进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也一定占有和享受着自由的心灵和环境。然而在历史上,关于“什么是自由”,学者也有着各自的理解和评价,不同语境中的自由赋予了教育智慧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追求智慧的教师需要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建构起自由与教育智慧的逻辑关系,并从中去体验教育职业的幸福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教育智慧
17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通过理性能力认识自然的必然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明确指出,人类的自由应当建立在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一个人越是有理性,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就越自由。因此,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建立在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思考和把握基础之上。
1 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是人世间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关系,理解不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想,同时还告诉我们该怎样存在。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智慧的领悟。由于长期受西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强调模式化和标准化,按部就班是课堂教学的常规做法,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程序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过程,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被扼杀,教师的理论视野和教学智慧被束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改观,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也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得到了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仍然限制着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僵化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阻碍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理解产生智慧,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是教师教育智慧产生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精神交流和对话,教育过程不仅要进行文化的保存与传递,同时还要培养具有创造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教学是有双重性特征的,它既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面,又有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生成性的一面,教师需要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教学的意义、程序和规律特点,进而重构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
2 科学整合教师的角色。多元化的社会期望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要求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还需要扮演终身学习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学生健康心灵的培育者,学生模仿的榜样以及学生的朋友。这些角色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理想状态和角色行为的向往,是对教师应该如何的期待。角色观念明确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能有效协调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待,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能真切体验到自尊、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能与学生和睦相处,共享共创。而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育环境、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认知水平使不同教师对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表现出多样化的角色行为,不少教师还因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问题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教育智慧因此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看来,充分理解教师的理想角色,科学定位自身角色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树立理性的角色意识,用理想的教师角色约束自己,深刻认识不同角色的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角色技能,将多重角色有机整合,从而在成功扮演相应角色的经历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智慧。
(二)实践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的教育智慧
马克思强调,人是自由的动物,人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实现自己的自由。人类所追求的真正自由正是“实践的自由”。站在实践论的角度,教师的自由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由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自由实践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主人,并且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感受快乐、传递快乐,教师个人的生命意义得以释放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在自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提升和完善。
1 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做“搬运工”的工作,常常打着借鉴的名义,把标准化、固定化的教学方案或者别人已有的教学设计原封不动地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学过程中喜欢人为地控制或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追求标准答案和共同目标的达成。这种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也曲解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本质和教师的教学自由。
现象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范梅南教授曾指出:“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实践反思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和基础。智慧型的教师往往拥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他不仅懂得占有是什么的知识,更注重通过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等深层次、理性的问题以挖掘隐藏在教育事实背后的原理或本质。作为一种理性智慧,教师的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应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育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分析,对其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反复琢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实践反思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总结或回顾,而是教师与教育情境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它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和心态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我追问或与他人对话,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将个人教育经验理性化,进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育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预期性因素和突发状况,因此面对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教育情境,教师需要具有洞悉他人内心世界的聪慧心灵,具备较好的分寸、尺度感和道德直觉,即教师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可以说,教育教学机智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教学机智的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问题意识,能及时捕捉到教学情境中的信息变化和问题性事件,快速敏捷地做出教育判断,并能果断地采取恰到好处的教育措施从容有效地将教学引向。
当然,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对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探索中所获得的教育经验进行概括、升华的结果,它要求教师能够透彻领悟教育工作的本质,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整体提高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并反思教学经验,以满腔的教育热情和丰富的人生智慧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畅谈,用自己淳朴的教育情怀、完整的教育实践、博雅的专业知识和自由的个性品质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教育智慧。
3 正确定位教师的科学研究。教师的工作是直接面向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的,身居一线的便利条件使其最易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能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对策的有效性以建构起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理论,可以说教师具有开展教育研究的先天优势。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当前教师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