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汇报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1

一、紧扣一个主题,实施三个步骤

紧扣一个主题,即就是紧紧扣住如何破解财政部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现和面临的问题这个主题,通过实施征求意见、召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三步骤,剖析思想根源,加强作风建设,提出破解措施,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发放征求意见表,确保有的放矢。为了进一步引深我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分析检查工作,使财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专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窗口发放、深入单位、首问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40余份,从依法理财、办事效率、为群众服务、应对金融危机等十个方面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收集意见56条,对我局党员干部的依法理财、党风作风等关系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二是通过分组讨论,确保覆盖全局。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工,分成四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股室全体人员参加,无论是股长还是科员,都要求做到畅所欲言,从思想、方法、作风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副局长×××同志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本着交流工作思想认识,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股股长×××对于办事程序繁杂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谈到:“自己以前也曾感到有些程序过于多,但是没有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不够重视,满于现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思想认识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站在提升行政效能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人民群众满意。”预算股科员×××同志在分组民主生活会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工作作风上剖析道:“以前总认为热情服务、踏实工作就是作风优良,在学习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的财政资金事后监督不足问题,自己才发现仅仅在局里热情服务还不够,还要对于拨出的资金多跟踪、多督查、多问效。”分组讨论时同志们还就工作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如何破解难题,立足岗位做出贡献,促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共识。

二是通过集中讨论,实现思想统一。全局性的集中讨论由局长××同志主持。他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高度,要求全体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临猗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纷纷就各自情况积极进行发言。大家不仅畅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而且对工作的问题不避重就轻,客观真实地交流了经验做法。分管局长还就分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局长要求学习实践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搜集好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心得体会和发言要做好整理,扎扎实实总结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为下一步的分析检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二、收到三个效果

通过分组和集中讨论,收到了三个效果。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民主生活会上,谈论最多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已经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工作实际,触筋动骨的多了,老生常谈的少了,自我批评和提出的建议多了;老好人和抹稀泥的少了。纷纷对照问题解放思想,查找自身思想根源,提出建议和意见。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2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在知识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间接经验,因此“传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知识增长和废旧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学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系统地传授知识”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学应运而生。所谓“交往生成”教学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间”里,以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交往生成”教学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

3.善于提炼课程的“基本结构”

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是课程的“骨干”,教师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对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做好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包括学科理论的功底、教育理论的功底和科学研究理论的功底;二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包括对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学内容构建技术,包括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的识别技术、组合技术和表达技术等。

4.善于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教学技术

交往教学实际上是一个由多种交往教学技术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生成新知识、养成善良的“人性”和培养创造能力等。当前教师必须掌握交往的传接技术、创新思维的激发技术、师生心灵感悟和观点共享技术以及表现评价与行为激励技术。

二、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教学法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1.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1)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课题的设置必须以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为依据。根据其性质,课题可分为学习性课题和科研性课题。学习性课题是帮助学生学好课程知识并养成相关能力的课题,如拓展性课题(拓宽知识面,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课题)、实证性课题(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课题)、案例性课题(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科研性课题是引导学生跟踪学科发展进程并使学生学会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课题,如理论研究性课题、实验研究性课题、调查研究性课题等。根据其研究方式课题可分为自研性课题(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导研性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和研究的课题)和同研性课题(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和研究的课题)。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条件等,教师可以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商讨设置不同的课题。

(2)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是课题研究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还不足,这种指导尤为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二是帮助学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团队;三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构架论文结构和写作论文等。

(3)反馈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反馈对于控制研究过程和提高研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如果教师不经常进行反馈控制,他们可能“随便交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反馈、经常反馈和多形式地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题研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学生研究团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

(1)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对课题研究教学的意义,一是通过比较竞争压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二是通过成果汇报“表演”达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过课题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组织和合作能力。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准备主要包括:做好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论文材料、参考材料和汇报过程中的安排材料;选好课题汇报的表现形式,如学术报告、新闻、案例模拟等;做好汇报过程的策划,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选择、氛围营造、互动安排等。

(2)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组织。第一,教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认真听取汇报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提出听取汇报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课题汇报的质量和效果;第三,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课题汇报的顺利进行。

(3)课题汇报的总结和课题研讨。课题汇报结束后,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题小组的汇报就课题研究的质量、参与合作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进行商讨和激励式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和课题特点,拟定研讨的题目并布置各课题小组做好研讨的准备。

3.课题研讨教学法

课题研讨教学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生成知识和共享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

(1)课题研讨的准备。课题研讨教学不单纯是加深学生对课题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维、生成知识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课题研讨准备对于顺利开展课题研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讨准备一是要求各研究团队对确定的研讨题目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二是要求各研究团队根据本团队的情况确定主发言人、主答辩人和主提问人,主发言人的任务是系统表述本团队的基本观点,主答辩人的任务是回答其他团队提出的问题,主提问人的任务是代表团队向其他团队提问。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3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它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综合性课程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及经验课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特定的和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的综合,一方面需要对以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前的各种问题。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和对当前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研讨”、“探究”、“设计”、“展示”、“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的。这些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多少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而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主题更是多种多样,其活动的结果呈现也是百花齐放的。就同一主题而言,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点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4、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

5、探究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6、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4

一、选题背景

黄龙溪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川西古镇,其中小吃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少餐饮业、食品厂受利益的驱使,地沟油、潲水油、腐烂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成都火锅店潲水油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广大市民对部分经典川菜和小吃的质疑;曾经让四川引以为豪的火锅、川菜、小吃已经身陷泥潭。因食用不健康食品,中国胃癌发病率占全球42%,而四川省近年来因此导致胃癌发病率激增4倍,成为全国胃癌发病率较高的省份。在其他省份,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都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触犯着消费者的权益。基于此,学生希望能到四川特色小吃相对比较集中的黄龙溪古镇开展实地调查探究。

黄龙溪位于成都市双流县境内,距离学校只有30公里的路程,为该校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探究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黄龙溪作为全国闻名的古镇之一,其中的小吃更是为学生普遍感兴趣,这也是学生能积极主动深入开展探究的源动力。

该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每年到黄龙溪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学校和当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二、目标确定

通过本项目的调查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了解黄龙溪特色小吃的发展状况,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小吃,同时也为黄龙溪小吃业更好地发展提出建议。正确认识小吃业与黄龙溪旅游发展、经济建设、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三、探究内容

围绕本项目,学生主要探究解决如下问题:

1.全面了解黄龙溪小吃的种类,并按一定的原则合理分类。

2.了解部分特色小吃的历史文化背景;

3.了解几类经典特色小吃的制作工艺或者制作流程。

4.分析总结特色小吃的特色。

5.调查探究小吃店主及食客对某一特色小吃的意见或看法。

6.条件允许,部分学生可在父母协助下尝试模仿制作小吃。

四、成果呈现形式

1.各小组合作完成成果汇报PPT。

2.全班合作完成项目探究成果汇编。

3.编订一本《黄龙溪特色小吃图文导读》宣传册。

4.各小组分别制作一张“黄龙溪特色小吃”主题手抄报。

5.收集整理课题探究过程资料包(主要包含:采访笔录、调查问卷、实物、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五、人员分工

根据项目探究内容或者方向,坚持“学生自愿组合,教师协调安排”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各组讨论安排每名同学的具体活动任务。

六、活动期限及步骤

活动期限:第2~15周。(按该校校历时间安排。)

第2~4周:前期准备阶段。(宣传动员,背景介绍,分组及分工,时间安排,资料准备。)

第5~6周:小组长实地踩点考察阶段。(组长踩点,协商调整探究方向及内容,完成学生探究课题。教师指导方案,完成学生小组子项目探究方案。)

第7~8周:活动实施阶段。(部分资料收集,交流讨论。)

第10~11周:外出实地调查探究。(每位学生按照预先安排,带着任务认真深入开展活动并做好原始记录,记录全过程并保存好各类资料。)

第12~14周:资料整理阶段。(各组汇总各类资料,分析归类,形成成果。)

第15周:汇报展示交流阶段。(汇报本项目学习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心得,分享活动快乐。)

七、活动过程

(一)问题与思考

1.你知道黄龙溪主要有哪些特色小吃吗?

2.你知道黄龙溪某种特色小吃的历史渊源吗?

3.如果你到黄龙溪,你最想吃什么特色小吃?为什么?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黄龙溪及其特色小吃的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介绍。

2.学生选题、分组及人员分工。

3.小组长到黄龙溪古镇实地踩点考察,返校后协商调整探究方向及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子项目探究方案。

(三)实践与探究

例一:特色小吃大搜罗

黄龙溪特色小吃品种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油炸烧烤类、面食糕点类、糖果干杂类。这众多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否很诱人呢?你是否也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那就选择几种你最喜欢的,去深入探究一番吧。

个人活动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日期:

例二:特色小吃大调查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种特色小吃(如一根面、搅搅糖、波斯糖等),再找几个和你有共同爱好的“吃货”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探究计划。

(四)成果整理

1.材料数据的整理:如对数据的统计,问卷的分析,记录的摘要,图片的编辑等,重点是服务于课题探究的需要。

2.材料缺失及补充:通过材料的整理和探究的反思,看看现有材料对探究内容是否充足完善,想想探究方法及过程是否存在漏洞,若材料缺失,简述如何进行补充。如:是否第二次外出?带上哪些问题?

3.成果形成与展示:要用详实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实证子项目提出的探究问题,要能切实反映探究的实效与深度,最终形成真实并有说服力的结论,并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要完成相应作品,如资料集、探究报告、手工制作流程要领、手抄报、课件视频、图片展览、汇报演出等。

(五)形成成果

以小组合作编写《黄龙溪特色小吃图文导读》宣传册为例,小组协作,按步骤实施。

1.温馨提示:

(1)如何设计封面?

(2)需要哪些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小组活动,商讨板式设计。

3.作品展评。

(六)交流与评价

1.你在调查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你主要调查探究了哪种特色小吃?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3.你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如何?

(七)拓展与创新

结合本次项目学习活动所了解到的黄龙溪特色小吃相关知识,请在家人的配合下,选择你最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最方便制作的一种小吃进行制作尝试,并把你做的小吃分享给你周围的人。

(八)活动总结

(九)成果汇报与学校考核评定

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活动获得的资料,形成成果,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各小组利用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以合适的汇报形式进行集中汇报展示。学校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对本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观摩与考核评定。

汇报的形式为:一人主讲,其他成员补充。汇报时按课题的产生、活动前期准备、实施过程、成果整理、交流展示、总结反思的顺序进行。小组汇报完毕,该组成员需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的答辩。

八、收获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而项目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以项目学习方式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

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坚持四大原则:一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学生周围的课程资源开发项目;三是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学习;四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从学生的兴趣点、实施的可行性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出发,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在本次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既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也不是主宰者和操作者,而是指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项目的探究方向、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效进行选择和设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价值等方面。如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合作,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明确目的、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等。在活动的后期,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和整理并形成成果,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与反思。笔者认为,项目学习的方式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活动新模式,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条新途径,就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新理念。

本次活动,让学生离开课堂,直接走向社会,以成都黄龙溪古镇特色小吃探究为项目,以采访、搜集、整理、感悟、讲解、制作等为手段,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合作,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展示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5

事过半年,我又做了一个令我窃喜的梦:我正沿着石级向着一个不知名的山上登去,刚到半路,一位老爷爷向我借笔写个纸条,我摸遍全身无笔。猛然间,我看见石级上有一支破旧的钢笔,我连忙拾起笔很热心地帮老爷爷写起便条来。第二天醒来,我又打开周公解梦,上面没有直接的解说,但有一句“有人赠笔文章进”。我心想倒也不是个坏梦。

这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做日常工作。课间操时,校长对我说:“电教馆来电话说,要到学校检查课题开展情况,进行电教课题研究指导,到时你把电教课题研究情况作个简单的汇报。”我一听,怵了一会,硬着头皮点头答应了。心想:今天还真得捡个烂笔头来写几句话才行。于是我就在工作笔记本上草拟了我的汇报提纲:“1.组织观看远教资源;2.进行一课三上四研;3.备课改革;4.QQ交流;5.渴求技术支援。”

下午,史馆长一行来到学校,当我走进校长办公室时发现大家都到齐了,看样子专等我这个课题主研人汇报工作了。我依据早已拟好的提纲,把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近20分钟的汇报。没想到却得到了赞赏,并告诉我重庆渝东片区远教工作会将由万州教委承办,让我去作一个关于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为主题的交流报告,报告材料要我自己写。我又暗自窃喜,昨晚梦中的烂笔头捡得还真是时候。于是我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自我的任务,并约定十天后拿出初稿。

自从我接受下这个任务,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的就是两个词:“课题、校本教研”。被冷落的《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电教之窗》《中国电化教育》等杂志成了我手中的宝贝,眼睛在杂志上不断扫描寻求我写作的灵感。深夜,我的食指还在不断敲击,疲倦的眼睛还在显示器前搜索凝视。猛然间“成长”从我的眼前滑过,从脑际间闪过,我一拍桌子,自语道:“对,成长!我们在行动中成长”。于是决定了稿子的题目――“我们在行动中成长”(“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体会)。于是根据题目,在电脑中拟订了写作提纲,经过一夜的奋战,我的初稿终于诞生了,原本计划10天的任务不到3天就被我拿下,我又一次暗自喜悦。后来到巫山学习三天,对电教课题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于是我对初稿进行了增减修改后,交给史馆长审稿,结果一次性通过。我不禁再一次想到了梦中的“烂笔头”,看来笔头不怕烂,只要肯动笔,功到自然成。

4月18日早上8点30分,在教委多媒体大会议室,我第一个走上主席台,与重庆教研专家并坐,我利用演示文稿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渠道、形式和取得的成果。报告结束了,我不仅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更得到了重庆电化教研部杨主任高度的评价,并指出希望学校领导教师都去好好体味学习。我听了深受鼓舞。会后,杨主任特地叫我留下,并告诉我说:“你的材料里有东西可挖掘,重点从你学校的校本教研的过去和现在入手写篇稿子,寄到我的邮箱。”我听了一阵激动,连连点头答应。在我经过两个夜晚的“奋战”,终于以“封闭―半封闭―开放”为线索写出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校本教研变革》为题的论文,文章受到了杨主任的亲自指导,并告诉我他将在五一节后把稿子发到《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6

一、优化小组组合。发挥个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要求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作用的环境,这种环境的构建,最好的组织形式便是小组组合。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按学生“个性”和“特点”进行组合,给每个学生以表现和发展强项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每个班级的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四人小组,这四人前后紧邻,组合时在自愿的基础上,考虑每位成员自身的不同特点,从中选出一个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其职责,而后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对四位组员进行分工,动手能力强的负责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强的负责记录,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负责实验汇报,还有一位学生负责维持本组纪律。实验需要停止时,只要叫一声:“各小组控制员请注意,现在结束实验。”学生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听老师上课。实验汇报时,也只要说一声“下面有请第几组”,该组的汇报员立即便会主动站起来回答,这样课堂就会井然有序,师生之间配合得也很默契。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探究目标

不少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在课堂中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生相互交流,那么相应的就会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展开互动和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解决好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一对矛盾呢?我认为,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又突出了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自然流畅地得出结论,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例如: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这一节,“科学探究”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教材的目的是想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形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如果机械照搬教材,按规定的实验用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实验,那么等学生把所有的实验组合全做完,一节课所剩时间也不多了,而且做完实验,学生未必就有能分析出原电池的所有组成条件。对于这个探究活动我是这样来设计的:将实验设计成四个不同的内容分给不同的四人小组去做。电池对溶液有什么要求?第二组实验,探究组成原电池对电极材料有什么要求?第三个实验,探究电极材料活泼性差异对原电池组成有什么影响?第四个实验,探究构成回路是否是原电池的一个组成条件?

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根据学生汇报在投影上完成上表的填写。汇报完毕,投影上的表格出现在他们眼前,这时再设疑让学生进行讨论:以上能产生电流的装置均属于原电池,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又需要哪些条件呢?此时,学生对照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样优化的教学设计,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相应知识点也通过探究落到了实处。

三、提供展示舞台,倡导自主探究

现行的化学教材《化学与生活》所编四个主题均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主题都是很好的课堂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两周安排一次化学研究课,同时将化学研究课与《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进度巧妙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关注营养平衡”时,发动学生积极查阅教材外的资料,并去市场进行调查七大营养素的功能及饮食注意事项;在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鼓励学生调查金属防锈方法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有了研究方向,具体操作仍以平时的四人小组为基础,每个研究课题用两周的课余时间来准备,两周后,在化学研究课上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各研究小组进行汇报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小组是以小品形式表演,有的是以专家答记者提问的形式,有的小组还拍了市场调查录像,还有的小组以顺口溜及歌曲的形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