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维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1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电灌工程管理局,甘肃靖远730600)

作者简介:魏孔荣(1967-),男,甘肃靖远人.I程师,主要从事水利I程施I、I程建设管理和I程运营管理等I作。

导读:从灌区的基本情况和工程运行现状入手,分析了I程维修养护I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落实维修养护制度、完善养护专项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职I队伍建设、规范建设管理、推行管养分离模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灌区基本情况

刘川灌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灌区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较短,区内无地表水,地下水少且苦成,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灌区是以水利灌溉和农业开发为主的中型灌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13级泵站提水,安装机组74台套,装机容量18046千瓦。建成总干渠l条,干渠2条,总长度754千米。设计流量每秒3.69立方米,总扬程409.7米,设计灌溉面积0 603万公顷。灌区所辖2个乡镇,受益人口4.26万人。

二、灌区工程现状

灌区运行以来,为当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经济条件的限制,设计建设标准偏低,加之工程运行年久,老化破损严重,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工程设施和水工建筑物得不到合理的维修养护,工程安全运行无以保障。灌区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健全、设备技术落后等缺陷,属于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见效的“三边”工程。工程设备、渠道、建筑物完好率较低,运行安全无以保障。泵站压力管道破损严重,事故频发,危及安全运行。水泵也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运行差、能耗高、寿命短。机电设施陈旧,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属淘汰产品,运行费用大、安全隐患多、综合效益低。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的正常进行,造成农田受旱减产,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

三、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㈠水利发展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体制不全

目前工程设施、机电设备维修养护工作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由水利管理单位承担干渠及泵站机组维修养护工作任务,田间配套工程交由当地群众管理,导致渠系建筑物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维修养护不到位,输水功能衰减,达不到水管单位灌溉管理要求。由于缺乏竞争机制,管养不分,职责不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展总体滞后,水利管理和工程维修养护,管养不分离,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运行不灵活,运作不规范,管理难度大,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㈡维修养护经费缺乏,工程管理单位难以维持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刘川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被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但是灌区管理单位的收入仅仅来源于灌溉水费,灌区水价实行政府定价,不能按照成本收费,管理运行费用支出大,水价成本倒挂,水利管理单位入不敷出。同时由于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市县财政困难,导致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难以实施,公益性经费难以足额落实到位,维修养护经费难以保证,渠系、水工建筑物、水泵机组和机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得不到合理的维修养护,工程系统带病运行,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㈡工程维修养护设计不完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线长、面广、量大,且极为分散,而具体到—个点上,工程量又太小,缺乏专项技术方案。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很少进行系统地规划论证,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到施工环节常常因陋就简,致使工程维修改造项目规划不合理、设计不完善、施工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量小而分散,灌区管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四)维修养护制度不落实,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

虽然刘川灌区水利管理单位针对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是水管单位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二是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三是维修养护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维修养护建设管理书面资料和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运行管理工作缺少技术资料。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分散,工程建设管理没有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导致维修养护工程质量不达标。

(五)水利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近几年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营收入不景气,政府公益性基本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补贴不到位,职工工资待遇偏低,无法引进和培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导致工程日常巡查、管理人员缺位,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缺乏技术支撑,工程日常维修养护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

四、维修养护工作思路和建议

㈠推行管养分离模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

灌区管理单位要抓住机遇,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长效机制。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推行管养分离模式,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将日常的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职能分开,分别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养护企业各自实施。管理单位集中精力做好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防汛及维修养护工程的计划下达、监督和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养护企业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切合实际、适应市场、顺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使得管理、养护职能明确,管理井然有序,有利于管好用好水利工程,提高维修养护水平,节约维修养护经费,促进运行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二)足额落实管理费用,促进灌区良性发展

要加快水管体制改革进程,建立适应灌区实际的水利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有利政策,把水利工程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保证水利工程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弥补灌区维修养护管理经费缺位和农业供水的公益性支出,加快实施灌区管理单位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测算和方案审批,巩固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严格定编定岗,足额落实好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㈢完善工程规划设计,提高维修养护质量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设计、监理、施工、监督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优化设计和实施方案。施工单位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组建维修养护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查找设计疏漏,分析设计缺陷,及时提出优化意见,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监理单位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协调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四)落实维修养护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工程维修养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理论政策的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改变原先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管养分离市场化、养护考核常态化、提升管理精细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同时,水利管理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协同建设各方做好养护工程技术交底,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

(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增强运行管理水平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按步骤、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灌区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灌区管理水平。

五、结语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2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2019年已经来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心情激动。2018年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局、部门领导的深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精诚合作当中,我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配套设施维护、终端管理、部门信息通讯以及工程建设、活动组织等工作中去,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作为局信息技术队伍的核心部门当中的一员,我牢记局、部门领导的教诲和嘱托,从部门职能出发,从技术工作的特点和运维要求着手,一方面是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在各项工作当中的统筹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和实践专业技术知识,争取能在技术领域迎头赶上,达到专精。在2018年,我积极参加了各项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在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本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进而丰富和改善自己的原则,就本人在2014年的工作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基础运维工作

基础运维工作是我部工作的基础和核心。2018年,我主要是配合组长,做好配套基础设施的维护保障和终端外设的日常管理、协调厂商等工作。在配套基础设施维护保障方面,我一是能积极联系、协调、配合厂商,做好中山、中邮、185三地机房配套设施的排障、维护工作;二是能较好的完成配电、UPS、油机、空调、机柜等配套设施的日常养护、检测工作;三是能在部分市、州分公司机房的巡检当中,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四是配合参与了消防年检、集团消防检查等上级检查工作。18年6月,在中邮4F机房漏水事故当中,由于我与组长处置及时,避免了机房遭受更大损失,得到局内嘉奖一次。

在终端外设管理方面,我也较好的完成了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及时部署,协调厂商,完成集团要求的各类ATM、POS的升级部署工作;二是协助市、州分公司处理了各类日常外设故障;三是定期完成ATM的数据提取、网点机构代码赋码等日常工作。

二、工程建设

在2018年,我们部门完成了各类工程建设工作,作为部门的一员,我也全力以赴的参与进去,充分发挥了自我的能力,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托付的各项任务。具体参与的工程建设有:一是参与了储蓄逻辑集中工程建设,很好的完成了协调工作,处理了预演及工程上线当中出现的各类终端外设问题,并参与了对第三批兄弟省份上线协助工作;二是参与了原、异址机房的改造工程的论证、设计工作;三是主要协调土木工程设计院,配合完成了原址机房的楼层荷载承重的检测及加固设计工作;四是参与了国际业务上线工程,协助兰邮局现场完成调试工作;五是参与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的测试工作;六是配合正新等厂商,完成了空调下水管道改造、室外机移机、双回路供电机房内改造等工作。

三、外联、组织及信息报道工作

除了较好的完成日常工作与工程建设工作,我还完成了以下各项任务:一是作为部门内的信息通讯员,我共审核修改部门内各类信息稿件,并向集团《信息工程简报》杂志投稿12篇,其中个人撰写7篇,并审核、修改,在省内平台上中发表27篇,较好的履行了部门内通讯员的岗位职责,借助各类外部平台与媒体,做好了部门的宣传工作;二是主要参与,并协调组织了全省信息技术履职人员考核活动,为局内掌握信息技术队伍人员专业能力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三是参与了《市州机房运维操作规程》、《甘肃邮政信息网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等方案的制定、修改工作,为全省运维体系的建设、完善建言献策。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3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运检监控技术的持续发展,相关的运行与在线检修技术已经在输电线路中得到了应用,给输电线路的运检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部分新的技术以及设备的引进,输电线路的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逐步提高。而传统的运检管理方法俨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输电线路的基本管理需求,如何为运检管理工作寻求突破点则成为当前电力企业研究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电力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运检管理技术的基本现状,从管理系统、系统设备信息库以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3个方面提出做好输电线路运检管理策略,以期为提高输电线路运检管理水平,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做有益的参考借鉴。

1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的实际现状

通过不完全数据调查分析,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伴随着电力企业体系的持续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输电技术与输电设备早已得到了明显的更新换代,而这就造成了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与运行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当代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要求,这不仅仅会大大提高检修故障率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给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隐患,解决工作刻不容缓。如若对当前输电线路运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则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如今需要常规巡视以及检修的工作量也势必随之增大,然而电力系统中的检修工作人员短期严重,恰恰成为运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重大难题所在。

第二,在实际的管理操作过程中,运行人员在获得巡视结果之后,将巡视结果传送给检修班组中的相关人员,这种处理流程和处理方式会导致线路的问题及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会因为时滞原因而造成事态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检修费用和检修资源的浪费。

第三,在针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开展运行管理与检修工作时,由于传统管理方法将两者分开管理,也就导致了在实际运维管理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配合缺少密切度,也就致使了整个电力系统输电运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一旦输电线路出现任何故障问题,不但事故的责任点难以划分,也会因为职责混乱,而不利于事故的及时有效解决。

第四,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对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的待遇进行有效区分,降低了对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输电线路的整体安全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运检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予以解决。

2 做好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要想做好输电运检管理工作,那么必须要从管理系统、系统设备信息库以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这3个方面入手,做好输电线路运检管理工作,以期提高输电线路运检水平。

第一,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一个健全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系统是做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所在。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就必须为其建立一个健全且完善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首先,能够对供电系统的输电系统那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相关人员所制定的检修计划进行有效地评估和优化;其次,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所获得的输电线路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筛选得到所需要的监控指标,通过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策略实现对所有数据指标的监控;最后,所构建的一体化系统还必须开展对应的可行性验证,保证输电线路当中存在的隐患等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

第二,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档案库。正是因为当前输电线路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高新设备的不断引用,输电线路的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输电线路的设备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对其的运维管理工作势必会更加复杂、困难,而这些因素都会对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效率、运维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对输电线路的技能革新,设备变化进行管理,从而为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就必须为输电线路构建一个健全的信息档案库,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了保证输电线路设备档案库的稳定运行,还必须加强系统数据库中设备原始记录以及检修计划的相关信息管理。其中,设备的原始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生产标准数据、运行参数、实验数据、检修记录等。这些原始数据的分析和记录能够为设备的在线检测提供基础支撑,可以为员工的分析以及故障诊断提供科学的支持。

第三,做好智能管理平台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上的应用。正因为当前高新技术在输电线路中的不断引进,各种专业管理手段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更是对如何提高输电线路供电的可靠性、标准化、全寿命化管理以及电力设备的状态实时监控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达到此目标,相关的输电线路运检部门,则必须要充分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对输电线路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地分析、管理与指挥工作,并且完成对该项信息的记忆与存储。利用智能化管理平台,基于当前已有的智能巡检系统,覆盖故障分析和处理、检修、故障判断以及缺陷管理等功能,使得整个管理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应用灵活、数据科学以及管理技术先进的特点,完全实现检修工作的规范化与信息化,为设备状态运行的合理安排以及缺陷管理等提供智能化的平台。通过应用智能管理平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并开展有序的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强化设备状况的检修,从根本上使得一线的班组工作得到标准化、流程化以及数据化的处理,彻底提高供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4

1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研究及发展背景

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发展规模上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技术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信息通信系统的有效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前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扰,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无疑增加了运维的难度与复杂性。电力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是在无线电、光钎等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既有电视电话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视频会议等内容。电力行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各个行业中,这也使得其通信规模的不断壮大,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然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更是通信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所以,运维体系的构建也是在信息与通信一体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操作平台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可以在其技术框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对其网络的运维模式以及状态进行合理化评估。评估结果能够有效为电力信息通信设施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高效性。

2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缺乏有效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纵观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况不难发现由于信息与通信资源的欠缺,信息通信之间的相结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导致信息通信网的稳定性低,信息资源不准确等,大大降低了运维管理实效性。其次通信模式上选择不科学。由于通信模式种类繁多,这无疑加大了运维的工作量和难度,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影响电力信息运维的实际效果。最后监测涉及面较窄。虽然电网信息与通信监测系统已实现了相结合,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却表现出一定的孤立性,导致所监测的涉及面较窄,影响其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尤其是存在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部位,造成维修不及时给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加大一体化运维的技术投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网络技术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发展,并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也在转变工作作风,已从传统的分级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一级管理模式发展,在维修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已从传统的人工维修逐渐向远程操作维修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大大增强了工作的成效性,为人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了涵盖全公司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系统,这种模式大大解决了传统孤岛型系统的建设模式,使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便捷,工作人员只需借助电脑即可对电网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全程监控,科学管理的运营模式。随着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地不断开发与利用,可为信息资源的优化以及网络监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网络技术实施线路上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管理层面,在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设备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二是运维层面,在运维方面主要是对资源状态以及设备定位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运维工作的实效性。在现有的智能机房、信息监测等系统存在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对设备实体、监测系统的有机结合。

3.2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运维信息体制

尽可能地降低创新活动所需的开销是构建信息体制的主要目的所在。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都会不断改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而如果信息体制停滞不前则很难适应工作之所需,一般而言,信息体制有如下模式:一是信息分散体制下的独立分布创新;二是信息同化体制下的网络一体化创新模式;三是信息层面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信息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制度的确立,而且采取不同方式的信息体制其也会伴随一定的交易成本。在进行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在信息处理方式上要从网络层次以及组织单元层次两方面加以权衡,尤其是对于组织单元层次来说其具有信息储备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征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也是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环境的各项参数中得出的。网络层次上所获取的信息较组织单元层信息传递速率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模式。

3.3 构建一体化运维评估体系

状态评估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在电力设备维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有效的电网管理模式应用于信息通信网中,为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从设备的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运维评估工作的开展,通过相关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复杂度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评定其是否处于合理状态,找出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影响幅度。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评估中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一是技术层面,技术体系也是研究电力业务以及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指标,为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为评价做出可靠的数据作支撑;二是运维层面,运维层面从资源与业务层面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评估与分析,从而实现系统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5

一、完成“海关前台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系统”一期任务的开发工作。

使用虚拟化手段完成实际环境条件下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状况的再现工作,以新奇的界面及具有冲击力的使用效果,作为完成“海关前台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的目标,达到信息化系统的推广使用由强迫逐渐转变为自愿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标,经过了长时间的技术探索,实验了多种技术,最后确定使用WEB方式下的多层级拖拽技术及旋转技术,基本能够达到以上需求标准。目前,《海关前台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系统》一期任务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测试与完善,计划明年开始正式使用。该系统使用以后,关区内的所有前台设备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心中有数。

二、完成四楼和五楼设备仓库的清理、清查及货架安装、设备归类摆放工作

我处四楼的设备仓库长期以来基本处于设备和杂物混放,各类设备没有明确存放区,发放设备需要重新搜寻的状态。为了落实我科年初提出的对关区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上半年对四楼仓库和五楼设备间进行了改造,在五楼仓库和四楼设备间制作安装了货架。对长期存放在仓库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清理与清查,对库存设备按照入库时间、设备种类、批次等条件进行分类上架、登记。对五楼设备维修中心二楼的设备间暂时存放的设备,分门别类进行上架管理。通过这些细致琐屑的工作,使我科对设备的实物管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进一步落实了帐务相符的程度。为将来设备运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关区信息化设备保障工作

我科完成本年度关区信息化设备配发方案的制定和设备分发工作。年内为总关各部门配发更新微机252台,为隶属关配发更新微机279台,针式打印机27台;2011年我关共增加设备529台,价值562xx81.72元,其中总署统配设备4台,无调拨单。配合政工办完成设备捐赠工作,共捐赠微机54套;完成关区方正N100、N300共计700台微机维保工作,维保金额8万元。为关区前台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加强客服规范化管理、提高设备维修质量

设备保障与服务是技术处对外的脸面,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处的对外形象,必须时刻抓好落实好。前台设备的维修服务工作是我科今年以来着重加强的工作之一。做好技术服务热线“6666”的接听,强化“设备管理系统”设备报修单的派单与具体维修工作是我们科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科内人员和客服人员的服务保障意识,我科要求对设备报修服务采取“首问负责制”,接到任务的维修人员需要对报修单跟踪到底,直接反馈报修用户,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加强对客服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维修质量,我们在客服人员中推行工作周报制度,使他们能明确自己每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便于科内及时掌握每个客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2011年通过设备系统受理维修记录1275条,用户对维修的反馈满意度为100%。

五、运行网方正微机内存升级

为保障关区运行网微机顺利完成KILL杀毒软件升级(由目前的7.1版本升至8.1版本)、新舱单系统推广应用,以及审单查验作业辅助系统二期(钩子技术)上线运行。我处与专业公司签订微机升级合同,为关区目前处于使用状态的934台方正N100微机增配512M金士顿内存条。扩充内存后的N100微机将更好地担负起繁重的通关作业任务。

六、2010年工作打算

1、根据我科工作职责调整做好科内工作及人员的分工调配;

2、结合系统运行监控工作的要求思考规划关区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前台设备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运维监控新体系;

3、进一步完善科内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规范,完成科室的建章立制工作;

运维工作思路范文6

经市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围绕省局信息中心、市局2010年工作思路,研究部署今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地税系统五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果回顾

2005年以来,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加快和跨越的发展阶段之后,逐步进入了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发展阶段。五年来,全市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硬件、网络还是软件应用,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信息化在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从税款征收、入库到日常行政办公以及规范化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地税工作高效稳定运转的基础。

硬件建设、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按照"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选型、统一采购"的原则,对全市地税系统计算机类设备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购,所有设备由省局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采购。截止2009年底,全市装备台式计算机1326台,笔记本电脑160台,服务器及机柜31台,网络交换设备447台,网络安全设备22台,票据打印机441台,视频会议和大厅监控设备60套,UPS88台,使全系统百人PC机拥有量由改革前的18台增长到现在的103.1台。

去年8月,市局办公大楼乔迁,新的中心机房及多媒体教室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新的中心机房面积110平方米,功能分区科学,配备设施先进,满足了设备所要求的洁净度、温湿度和消防、防雷要求。新的多媒体教室面积90平方米,每次培训可容纳50人,可实现语音、图像的互动教学。新的视频会议室可容纳130余人,极大满足了视频会议需要。在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上还建立了全市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监控系统,将全市15个办税服务厅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随后,吉水县局、永丰县局的新机房也相继搬迁。至此,全市15个机房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硬件及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平台,保障了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网络建设日臻完善

依托省政府信息网,市地税系统建成了上连省局,下至县、分局(所)四级广域网络,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以税收征管系统、办公自动化数据传输为主,实现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将省局、县(市、区)局、基层分局和办税服务厅纳入到统一的广域网络,其中省、市、县三级骨干网络依托省党政信息网建设,省市之间带宽为155M、市县之间带宽为10M,县局到分局(所)租用了运营商的2MSDH线路。同时还建立了市级网管中心,部署了全省统一的网管系统以及防病毒系统。全系统广域网络承载了征管业务系统、公文处理系统、邮件系统、FTP系统等应用。

去年下半年,备份线路的建设全面展开。备份线路在政务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骨干网双设备双线路的全冗余,省、市之间总出口将由过去的百兆升级为千兆,县局接入带宽将由过去的8M升级为34M,传输速率将大幅提高。备份线路的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我市地税广域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税收征管业务、行政管理业务正常开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

安全体系逐步完备

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市级网管中心,部署了统一的网管系统以及防病毒系统,同时根据安全评估报告的意见,搭建了全系统Windows系统升级平台,实现了自动分发和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补丁。在市、县二级网络节点安装部署了157台防火墙,在市局网络骨干节点部署了1套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系统,架设了邮件系统和反垃圾邮件网关。省局开发的安管平台(一期)已在我市成功上线,在强化信息资产管理、监控网络运行,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二期也即将上线推广。建设了总电源、机房配电柜、UPS输入端三级电源防雷击保护的防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类设备的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因感应雷而导致设备损毁、网络中断、业务瘫痪的可能性。

软件开发应用不断拓展

全省地税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开通后,省、市、县各级信息人员全力运维,不断优化,在地税征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省局相继开发的高端查询、纳税评估模块和税收管理员平台投入使用,效果良好。推行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货运发票税控系统;配合全系统规范化建设,推广使用了规范化文本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了数据分发应用软件,实现省、市两级征管数据分发,有效发挥了省级大集中情况下的数据资源优势,基层数据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利用信息门户技术,充分融合信息资源和业务模式,建立了“地税网”,信息政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水平、地税形象进一步提升。在全市各县(区)局推广使用国家税务总局的ODPS行政办公系统,市局机关还应用了政务通软件,实现了自动考勤、会议通知管理、内部短信、文件传递等功能。在全系统全面推广运用了总局新的综合行政办公系统,提升办公效能和对行政办公系统的保障能力。

依托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技术的网上办税系统已在全市推广应用。目前,实行网上办税的纳税人达到1400多户,网上扣缴税款近4亿元。实现了纳税人申报纳税可足不出户完成,避免过去到办税服务厅、银行排队等候和往返于地税、银行之间的烦恼,也将大大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推行了POS机划卡缴税应用,完成了POS机划卡缴税与征管业务软件对接;搭建了短信平台,增强征纳互动,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地税收宣传、税务公告、催报催缴等信息;在市城区推行“同城办税”模式,开创了“有区域管理、无区域服务”的地税征管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促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与方式也产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信息社会拉近了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距离,纳税人对税收活动的便捷性、信息公开和透明程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为税务部门提高管理绩效、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这就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和优化组织机构、业务模式、工作流程,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改进纳税服务手段,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当前,税收工作正处在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总局党组根据税收工作新形势,明确提出要把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共同作为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强调税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优化纳税服务和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促使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年初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实施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征管方式变革。税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要领导重视,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加管理”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涉及税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各级领导应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配合实施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其次,要更新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的工作,要树立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和时代观念,把税收信息化工作摆在决定税收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三,要强化学习,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彻底清除传统征管模式及纸介质条件下的思想障碍,全面提高加强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自觉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化的客观规律,信息化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科技不能脱离管理,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正确理解税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点:一是必须为税收核心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及时、稳定的系统支持。二是必须为提高税收决策的科学化开展全面深入的数据分析。三是必须为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构建完善的运维和安全体系。四是必须为提高税收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工作创新。

三、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开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010年全市地税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按照市局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根据省局信息中心的总体部署,以信息管税为主线,以服务全市地税工作为目标,以“推广、运维、保障”为重点,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资产设备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税收工作中的依托和支撑作用。

(一)、加强软件推广运维,提高信息管税水平

随着省级数据集中工作的全面实现,系统风险也高度集中,任何一个系统的设备停机、应用中断和数据丢失都可能导致基层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停顿,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网络不能断、系统不能停、数据不能丢”已经成为当前各级信息中心运维管理的基本要求。

各级信息中心要继续做好现有系统软件的完善和应用工作,重点抓好征管业务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的完善、应用;落实征管业务系统操作等各项制度;继续做好总局货运发票系统、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和两税比对系统的应用工作;继续完善和深化征管业务报告库,利用征管业务数据开展个性化软件的开发及数据分析利用,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征管信息;积极推广省局开发的税源监控软件、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应用软件,丰富和完善信息管税的手段和方法。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水平

数据质量管理是当前地税系统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数据质量问题已经影响到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影响了日常税收征管工作。

市局已经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市局信息中心把征管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12年以来,市局根据省局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地税系统征管业务数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各地要对数据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办法》要求,联系实际,建立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数据清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办法,确保相关涉税信息全面、真实、及时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市局信息中心要建立数据分析应用基础数据平台,完善面向市局决策层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税收监控和分析预测提供有效的手段,切实提高数据分析利用水平。

(三)、加强资产设备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再上台阶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各子项目的陆续启动,各级信息中心既要参与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又要保持现有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原有工作任务重、协调难度大、人员调度难等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各地要积极配合省局完成金税三期各项建设任务,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根据总局金税工程(三期)规划要求,按照备份网建设规划和技术方案,完成备份网络建设,实现全省地税广域网光纤线路、网络设备的备份和冗余,降低网络故障发生概率,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地要坚持“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分级运维”的原则,集中采购计算机类设备、网络线路的维保及运行服务,建立设备维保考核制度;要加强中心机房管理与设备维护,要做好计算机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运维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逐步建立计算机类设备运维管理体系;要继续做好OA系统的运行保障工作,提高OA系统的增值应用水平,做好视频会议、业务培训等系统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系统保障能力

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外部的侵袭、内部人员的攻击以及数据的丢失和病毒的泛滥。同时由于计算机具有传接快、易复制、易泄密、难补救特点,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必须一方面要加强系统自身安全建设,建立外部人员上网或内部人员远程访问数据的身份认证机制,做到内部关键数据与公共网络的物理隔离。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机制建设,行政管理方面要抓好安全管理机构、制度、人员、责任和监督机制等,技术管理方面要抓好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行的各个环节。

各级信息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省局开发的安管平台一期的使用,做好安管平台二期的上线推广准备工作;要积极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及时排查处理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强化技术部门应对IT故障的处理能力;要深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系统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地税管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税收信息化必须要有一支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为保障。当前,大部分征管一线人员只会简单日常操作,不会利用征管信息系统进行资料查询、数据分析、税源监控、内部监督,不能将自己的税收业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