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大多数学生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作业习惯、朗读习惯等较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着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从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某一方面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学生较差的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展开培训。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将解决我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只是、培养学习能力一获得学习成功与习惯成自然,相对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
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学习习惯方面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导,能够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完成这一课题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增强培养的自觉性、紧迫感;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对不足部分加以改正。
课题界定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本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2、培养学生作业、朗读、口语交际等习惯,并从这些习惯出发,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内容
1、找出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通过观察、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审题,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然后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以高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优秀、进步作业进行及时的表扬;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朗读,熟能生巧,对课文越熟悉,朗读越顺畅;然后针对学生错误的读音加以纠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重视普通话的培养,严格执行要说普通话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文学语言交谈。
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xxxx年1月)
1、科研小组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分析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xxxx年1月——xxxx年4月)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策略;
2、开展培养研究,适时对课题研究作出调控。
三、结题阶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
完成总结性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的研究性成果。 研究方法设计
运用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1、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资料。
3、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修正实施方案,总结实施经验,及时推广。
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等;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2
一、汉语文教学原因分析
1、由于一些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 要知道.汉语文应体现在文本 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上等等。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出来呢。
2、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个人观点主张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落实汉语文教学的关键
1、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2、注重语文昕、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3、教师要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
4、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
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复习整体性与互融性
1、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所以,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地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5-01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教师来说做好及时的自省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是一个长期坚守且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上的碰撞使得教学中的可变性因素较多。高中学习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省,继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提高教学动力和活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一直面对着同一门学科,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面对语文这门学科,所接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和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往往容易失去教学最初的动力与活力。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语文这样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教师上课活力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活跃度的下降,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也会相应退化,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可以及时的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适当的刺激,从而唤醒教师的教学活力。教学反思既可以是一种定时性的、综合的状态,更可以表现为灵活性的、具体的状态。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身心发展已经成熟的个体来说,对于自身情绪有着较为明确的掌控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身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状况,通过及时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于自身情绪做出应急性的调整。如在授课之前,教师由于个人的原因导致情绪的低落,教学积极性的下降等,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情绪转移等手段促进情绪的转换,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示范者,在学生面前必须保证一定的知识权威性。俗话说,教师本身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这门学科是以我国的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门学科,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并不是区区基本课本所能涵盖的,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远远不止课本上所提到的那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素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内容设置上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倾向于回顾具有典型性的经典知识内容。因此,学科内容的可变性较小,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重视教学经验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定期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定期的梳理和掌握,从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使得课外知识的拓展具有目的性。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能够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知识拓展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反思,确定这首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还要将知识点拓展到写作背景、诗人语言运用风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学过的白居易的诗词进行对比性讲解。这样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学后期文章的备课过程中国少走弯路,教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指导,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法状况的不同,会对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根据不同时期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技能的与时俱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语文学习重难点的所在,从而进行知识的强调和补充,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工作。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分单元设置的,而每单元需要分几节课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批改等方式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及时的了解,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素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缺陷所在,通过单元内部知识的联系性,教师可以大体猜测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备课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4
理解对学习固然重要,但理解并不代表会用。小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大致过程就是: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表达,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但是会运用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理解和运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会运用这种语言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使理解不停留在表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强化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本位的本质认识,探索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语文高效课堂新模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口语表达难,写作文难,教师教语文难”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认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高效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对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然而很多专家学者对探索小学语文中语言文字运用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就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切实感受,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事实上,词语的教学只有放在句内,甚至整篇文章中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理解起来有时显得苍白无力了。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慈母情深》一文第26自然段时,问学生“龟裂”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回答“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老师的点评是:很好,对不理解的词能通过查工具书弄懂它,很棒。随后就进入下面内容的学习了。很显然,这样的教学如风吹过,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说,更谈不上有效运用。再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一位教师虽然关注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自由自在、苟延残喘、罪魁祸首等词,且让学生在查工具书的基础上,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意,个别词语,如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还采取了让学生想象说话,但遗憾的是这些词语所描绘的内在关系没有提示出来,从而削弱了词语的整体表达效果,有些可惜了。
实际教学中,怎样进行词语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眼光及教学时方法的选用。如果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够多深入一点,如《草船借箭》一文关注“神机妙算”一词由意到文,再适时拓展到《三国演义》整本书中诸葛亮的表现;《晏子使楚》一文双方笑的情形对比研读,自己先咀嚼一番;《惊弓之鸟》一文中“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中两个“直”的意思是否相同?对表现更羸这个人物有何作用?等内容先在文中走上几个来回。如此一来,课堂是不是更有根基?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凸显 综合特点 语文个性 统一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是语文的综合,即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等,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理念与实践之间毕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语文”与“综合”的统一是目前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苦苦思索、积极探索的。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一、以“综合阅读”为支撑点
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来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无论是语文学科领域内的课题,还是选自生活和其他领域的课题,都需要以大量的阅读资源作支撑,没有“阅读”这一支撑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会丢失“语文个性”。当然,这里的“阅读”是“综合阅读”,即阅读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既有语文学科本身的阅读资源,又有跨学科、跨领域的阅读资源;既有文字资料,又有图片、音响资料等。阅读方法也是综合的,往往精读、略读、泛读、浏览多法结合。
丰富的跨学科、跨领域的阅读资源如何为“语”所用呢?我们首先要明确,对语文学科来说,综合性学习所涉及的其他领域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寻找一个题目和载体,沟通一种渠道,搭建一个语文应用的活动平台,而能作用于其他领域的,也许就是开一个口子,留一点儿印象,还有可能埋下一颗种子。所以对于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开发、阅读、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其探究价值、文化价值、开发言语系统的价值等。
1.在“综合阅读”中探究。问题意识、探究精神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在综合性学习中,问题往往是学习的主题,为搜集、查找资料提供指向,资料是解决问题的载体,而阅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与方法,“搜集、查找、阅读、运用资料”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特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阅读要充分发挥其探究价值,让阅读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即带着问题搜集、查找、阅读资料,并根据所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与此同时,由阅读材料产生对自然、社会、科学、艺术、人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由此欲望引领持续不断的观察生活、社会实践与更广泛的阅读。
2.在“综合阅读”中开发新的言语系统。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一个人的言语系统、思维系统要能够跟外界不断地交流信息,形成开放的系统,需要有可以接纳和释放信息的“触点”、“接口”来与外部系统连接。如果一个人这样的“触点”、“接口”少,那么他的思维空间和话题范围就会有很大的局限。相反,如果他的“触点”、“接口”多而且活性强,那他就可能有比较大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的空间,思维的发散、连动、转换、统筹的机制和语言反应机制就可能变得灵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阅读不同于课内选文的阅读和课外凭个人兴趣的阅读,而是在课题引领之下,根据任务的需要,打开思路,广泛阅读,所以要注重通过综合阅读,引进一个新的话题,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新的思考空间和话语系统,在语文学习链上逐步形成与其他领域连接的“触点”、“接口”,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
3.在“综合阅读”中扩大文化视野。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本身又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语文教师应具有“文化视野”的专业敏感,注重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不同的学科,在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会有不同的视角和重点。语文教师更注重建筑作品所讲述的古今中外的故事,所浓缩的历史的变迁,所融入的建筑师的思想、情感、灵魂等,所以应该要求搜集与作品相关的阅读材料,在欣赏中阅读,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扩大文化视野。
二、以“实践活动”为依托
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力之所在,离开了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会回到“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思路,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语文综合能力具有很多优势。首先,能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语文能力的整合。家庭、校园、大自然、社会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它们是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些领域,学生会遇到远比静态情景的课堂复杂的问题,必须调动、整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应对能力等。其次,能在自主与合作中提高综合素养。走向生活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伙伴的合作,活动之前有策划,活动之中有商议,活动之后有总结交流,这样既培养了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实施能力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活动根据目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资料搜集型。二是生活体验型。三是探索研究型。
三、以“创意表达”为落脚点
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最终要以创造性的表达予以呈现,所以,“创意表达”是综合性学习的落脚点。当然,这里的“创意表达”不仅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还包括物质形态的展示。一种学习成果,学生尽可以尝试着也应该尝试着运用数种表达、呈现方式和物质形态:文字与音、像结合的,文字符号与其他符号相结合的,运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化的,动态化的(电脑制作、电脑呈示),链接大量信息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表达终究离不开说和写,是以“说、写”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示。成果表达如果离开了“说”与“写”,就会丢失语文本色。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八、九年级教材,主要提供了以下几种学习成果表达、展示、交流的形式:围绕主题的资料交流;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表演;采访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手抄报、图片文字展览等;编小说•编短剧等等。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人民教育,2005,(5).
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专教育;语文教学;激发
中专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的教育。在这种培养目标下,中专教育从一开始就走上了重实际、讲效益的道路――它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即具有一技之长。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使中专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索养日见弱化。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但它却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是打开各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钥匙。学好语文,对学生目前以至将来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对中专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许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目标;从教材到教法;从考核到评价都存在着种种弊端。鉴于此,中专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一、教学观念要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任何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得是天长日久的熏陶感染,而不大可能立竿见影。
为了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性,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应当采用多种样式的教学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要创新
职业中专语文教材虽几经改革,但大部分还是从陈旧的高中教材中选取一些篇目,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为专业服务的功能不强.缺乏职业教育特色。从教材形式看,重阅读轻说写。当今信息时代,要求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高。“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已成为社会对现代人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样的教材显然缺少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
追求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是把语文教学置于各种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在中专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为此,需要减少语法、修辞学习任务。需要减少欣赏性教学内容,多安排即兴作文、小品表演、演讲、辩论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多注重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作文练习。强化学生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多利用请进来等教学活动,请身边的成功人士作艰苫奋斗创业教育报告,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及风险意识的培养,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三、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育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而最近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仪、配了录音机,这些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土豆烧牛肉吃久也会腻的,因为投影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潮的到来.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Mp3、Mp4、多功能手机都可以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
一个国家的文明、强盛,最终靠民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人文教育不同于科技教育重在培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提高人理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上,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做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综上所述,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造就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从根本上转变原采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主体观,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继承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提高中专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亢华.《浅谈中专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2]封燕.《“新形势,新策略”关于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09,(6).
[3]强兴国.《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考试周刊.2008,(31).
[4]李文.《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索》.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