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1
一、大数据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
(一)云储存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云储存服务是当今社会有效储存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数据信息价值分析与利用的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储存技术相比,云储存服务在大大提升自身储存容量,并且能够分类储存不同领域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抛弃固定化的储存设备,通过快捷、方便的储存来发挥出该技术协同性、综合性的功能。云储存技术帮助系统利用对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提升信息存储效率的目的,同时数据储存较高的安全性也能够为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信息安全技术
由于互联网是大数据处理的基础,其中互联网平台开放度比较高、不同领域数据信息联系紧密,一旦外来病毒、木马攻击互联网平台,部分数据就会受到病毒的感染,并且对其他存在一定关联的数据信息造成不利的连带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中需要有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来发挥出防护病毒、木马的作用。并且我国还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不断的研究与经验积累来弥补差距,从而也为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信息准确性、安全性的提升作出贡献。
(三)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作为资源管理技术的一个分类,能够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仅可以为各类不同的场景提供需求,降低了生产管理、资源管理的生产成本,还有效提升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扩展性、可行性、综合性较高的虚拟化技术成为了许多企业与研究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使其在大大降低人力、财力、物力的同时,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分析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求,从而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对虚拟化技术的创新研究,通过较高的科技水平来发挥出虚拟化技术的特点。>>>>推荐阅读: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教育平台现状
二、大数据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商业通信领域的应用
由目前情况可知,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商业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通信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来有效分析与记忆所有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与需求,从而实现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以及通信企业的良好发展发展。例如,IBMSPSS作为一款测预分析软件,它能够实时掌握用户的信息,通过精准的分析来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需求;而功能更加丰富的XO分析软件以通信用户的消费行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评估报告,不断发掘用户潜在的消费心理,同时它还可以借助网络分析加速器,来检测自身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且快速、开心的制定出解决方案。
(二)商业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优化工作结构,做好企业各部门作职责的分配,同时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实现数据信息的汇总、处理,从而通过线上或者是线下多种方式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在用户信息的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Gognos技术在设备上建立起即时功能平台,用于用户信息的查询。例如,景区里的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实时共享设备实现对进出游客的实时控制。
(三)企业信息解决方案方面的应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软件技术还可以用于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深入挖掘来掌握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以及风险评估。首先是数据取样环节,企业人员需要在所销售的产品之中随机抽取代表性强的产品,其次是信息收集整合环节,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计算分析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帮助企业有效在行业竞争的过程中规避市场风险的目的。
三、结论
结合本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渐渐的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有了紧密的联系,在企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各个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技术保障。因此,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应当适应时展要求,以提供优质、安全的数据管理应用为目标,从而在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环节中发挥出高效防护、管理的作用,同时还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郝雅萍.基于大数据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6):166[2019-04-22].
[2]卢凌.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1):85-86.
[3]王志国.大数据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03):103-104.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
0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的青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手段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国家的建设重任,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高等院校就是要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上对计算机能力的认可度的提高,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对学生采取的一些强制的考级考措施,使得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1.1 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毕业论文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了还得花很大力气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1.2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或者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实践任务。因此,一旦题目变换一下就不会做了,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由于各地区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1.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医学论文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看似简单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当前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以各种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探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硕士论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在教材体系上要改变现在教材内容陈旧,使用周期较长的状况,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教材,并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
2.2 计算机基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到二、三年级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到了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兴趣选修几门计算机课程。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并且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能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2.3 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就较好的学生,职称论文如何让其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2.4 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指令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操作来实现的。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所以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
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英语论文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可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课时由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讲授,另一部分课时由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系局域网、校园网、Internet来建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留学生论文让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此外网站中还应提供网上答疑平台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测评平台,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工作总结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关心. 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 黑龙江教育.,2006第3期44-45页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3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新乡市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论:1、大量学生使用电脑及手机上网,沉溺网络已经引起一部分学生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2、大学生上网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意识不够;3、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些相关的教育及指导;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沉溺网络对身体的危害和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及上网的时间;3、上网一定时间之后应适当活动;4、建议采用推拿按摩等中医方法缓解上网时间过长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仅仅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面对现实世界同时面对虚拟世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今后发展的一个标志。当有限的课余时间全部在由手机电脑陪伴的虚拟世界中度过,这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宽裕,但是每所学校都有丰富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同时同学们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同学们将大量的课余甚至部分上课时间花费在电脑和手机上,忽视人际交往沉溺于虚拟自己的小天地中,这些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上网时间越多,则运动时间越少,身体素质越差。上网时间过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锻炼,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乡市的五所大学的400名在校大学生。
1.2 调查内容
大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上网状况,包括上网时间、课余活动的安排等相关方面。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3.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新乡市的五所大学,在每所大学每个年级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学校为单位,为了保证测试的科学性,严谨性,由笔者在发放问卷前做统一布置,统一要求。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问卷有效率94.6%。
1.3.3 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t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3.4 访谈法
在抽取学生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访谈,对其进行保健动作指导,寻求建议及问题反馈,了解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网络E时代的到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参与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四所学校一共调查四百人,受调查者涉及大一到大四,而且每所学校被调查者中男女调查人数相当,使调查研究达到科学性。
2.2 学生使用电脑基本情况
如表2所示,不论所学习的专业是否和计算机相关,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都使用电脑,同时每次的使用时间都比较长。由调查得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在一次使用电脑的最长时间(5-8小时)中占的比例反而超过了计算机专业与的同学。每周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的同学比例并不高,特别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
2.3 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的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的功能日渐增多几乎任何一款手机都具备上网功能。同样手机的功能也不再是仅仅有拨打电话收发短信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人手一机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又由于手机的体积和功能特性使得今天使用手机微博、聊天、浏览网页的使用频率更是远远高于电脑。
2.4 大学生上网后身体的不适及采取相关措施的情况统计
从表4、5可看出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上网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沉溺网络对身体有害的意识并没有随之普及,也很少有学生在上网时采取保健措施。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大量学生使用电脑及手机上网,上网已经引起一部分学生出现不良的躯体反应。
3.1.2部分大学生缺乏一些相关的教育及指导。
3.1.3只有一少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3.2建议
3.2.1加强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沉溺网络对身体的危害和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3.2.2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及上网的时间,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及作息习惯。
3.2.3上网一定时间之后应适当活动,采取远眺、肢体伸展运动、头部运动等方式缓解视力及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疲劳。
3.2.4 可以在电脑前摆放防辐射的植物,减少对身体产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赵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及划分网络成瘾上网时间阈限的确定[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陆小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网时间、运动时间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4):61-63.
[4] 刘佩霞.互联网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3):214-215.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瘦身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828-03
Slimming for Project, Build Advanced Teaching Plan: the Study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LV Shu-hong
(The Zhe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in a great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ideas has bold reforms followed the industry needs and the sources of student. Case teaching a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aching mod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with the change of students, it also presents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o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oposes the project case slimming method, and introduces the improvement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or Case teaching.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slimming
1 问题的产生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的学生对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正是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并以实践操作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法,该方法已在高职院校中广泛使用。笔者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重要课程,相对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且效果明显。但近几年,注册招生带来了生源变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一锅烩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新的问题--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
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如何既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高,又让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畏难而退缩?答案就是要因材施教。
2 打造进阶式教学案例,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类。通常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类:A: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接受能力强;B: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C: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2.1 打造进阶式教学案例
进阶式教学案例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大小不同的项目,即涉及到的核心知识点相同,项目的推进过程、方法和途径相同,但要求的功能多少和难易程度可有所不同。
下面以笔者在Java ME程序设计授课中的实际案例为例,阐述将一个标准案例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功能多少和性能优劣的划分,得到进阶式的教学案例过程。
击球游戏是笔者自行开发的一套Java ME小游戏,游戏功能简单,规则易懂,容易被学生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需求分析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开发兴趣,是游戏开发入门级案例的合适之选。表1中给出A/B/C三种教学方案,针对于学生基础和能力划分的三个层次。
表1 击球游戏项目进阶式教学案例设计
[\&A方案\&B方案\&C方案\&基础和能力\&基础知识扎实,能力水平较高,学习主动性强\&基础知识一般,能力水平中等,需要适时的引导和督促\&基础知识较差,能力水平较低,缺乏学习主动性,需要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开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逻辑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加强思路和方法的引导;通过不断的鼓励,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精神\&
功能要求\&球的运动
左右移动的球拍
动态效果(云朵)
球拍触球反弹
菜单:含设置、帮助、退出功能\&球的运动
左右移动的球拍
球拍触球反弹
菜单:含设置、帮助、退出功能\&球的运动
接触手机边缘反弹
菜单:含帮助、退出功能
\&
性能要求\&1.利用双缓冲区实现绘图(见图1)
2.B方案基础上,要求界面美化,实现图形化菜单;用RMS实现设置参数的持久存储。(见图2)\&1.利用双缓冲区实现绘图
(见图3)
2.C方案基础上添加:设置,可以改变游戏中的音乐声大小。(见图4)\&1.直接在屏幕绘图(见图5)
2.帮助,可以添加游戏的相关说明;退出,直接退出游戏。(见图6)\&]
以往的案例教学采用一锅烩的方式,即对参与学习的学生不考虑基础、不分层次,统一要求。面对基础水平参差不同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弊端比较明显:比如统一采用A方案的标准来要求,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开始就因为畏难而选择放弃;基础一般的学生,也很可能会在某些功能的实现上遇到瓶颈中道而止,造成后进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对项目进行瘦身,从A方案的基础上,提取案例中的核心知识技能,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B方案和C方案。
进阶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即要照顾到主动上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又要考虑到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和学习基础技能。在教学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案例进行剖析,从横向上按功能进行划分,有些功能必须实现,有些功能可以选择性的实现;从纵向上按性能优劣或实现手段进行划分,如球的运动,C方案允许采用简单直接的界面绘图法,但是效果欠佳,可能会有刷屏的现象,A,B方案则要求学生利用双缓冲的方式绘图,技术难度有所增加,可以实现复杂场景下多物体快速运动的效果。
2.2 因材施教
实践教学中,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开发,小组成员水平接近。设一名项目组长,每小组确定适合的一套方案作为开发目标,每个学生根据能力特点不同承担不同的任务。任务分工时,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基础,尽其所能的发挥其特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信心,又得到锻炼。此外,实践中的每个人员个人的成败应直接与小组的成绩相关,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表2为各方案中项目实施方法。
[\&情况描述\&主要实施手段\&教师的教学形式\&A方案\&团队开发以项目组长为核心,每人分配一部分任务,通过项目组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最终整合、测试,以完成项目。\&学生自主实践\&定期检查,适当指导\&B方案\&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算法设计问题、模块整合问题等。\&自主开发+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给予一定的技术辅导\&C方案\&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往往在拿到项目时会感到无从下手,项目实施中也会困难重重\&教师辅导\&面对面的辅导,时时关注项目进展\&]
2.3 建立公平的评分机制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参与实践的有效措施。考核要以公平为前提,确保建立公平的评分机制。学生开发的功能多、难度大,在评分时要适当加大权重系数;而完成功能少、开发难度小的学生,在保证及格的前提下,要体现出分数差别。如A方案,功能要求完善,实现技术复杂,难度系数设为1,即所有功能和性能都完成可打满分。B方案,功能较为完备,实现难度降低,难度系数可为0.85,即方案中所有功能和性能完成后可达85分;C方案,要求完成基本功能,且技术手段粗略,满分可达70。
进阶式教学方案实施时,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可以动态调整方案,避免“一刀切”。在项目考核的基础上,还应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在实践中积极维护团队和谐、主动帮助他人的学生可给予特殊加分,对于在小组工作中过多依赖他人,动手实践较少的情况应在考核中加以区分。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进阶式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教育中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各层次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都能很好的参与和把握课程要求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冯艳妮.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项莉. 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实验;VRML;计算机专业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络教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计算机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特点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习的需要。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新的技术,它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将为教育提供新的活力。本文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特征和VRML语言的角度探讨其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虚拟现实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不再是停留在音像技术课堂中应用的常规模式层次上.而是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和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教学形式,是一种最新出现的教学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代表了教育的未来和发展的方向。
1.1虚拟现实技术概念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称为灵境技术,毕业论文它汇集了数字图象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等多项天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具体地说,就是采川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如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尽管该环境并不真实存在,但它作为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仿佛就在我们周围。由于用户对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物体产生了类似于对现实物体的存存意识或幻觉,从而使得用户在计算机所创建的维虚拟环境中处于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1.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一个虚拟现实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虚拟环境。它由虚拟环境发生器所产生,且可让使用者通过传感器件和作用器件与之交互,这种交互的结果是使用者有全身心进入这一环境的感觉。
(2)传感器件。它将虚拟环境中的物体的形、动作、声音等进行转换,使人能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这些感觉与他以往在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一致。
(3)作用器件。它将人的一些约定动作(如行走、手势等)变成作用的信息,让虚拟环境有所察觉。
(4)人。虚拟现实实质上是一内含反馈的闭环系统,只有人的存在才能使这一反馈环路有效成立。硕士论文所以人是VR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人通过传感器件感受虚拟环境的存在.又通过作用器件去影响虚拟环境,使其作出相应的变化。
(5)虚拟环境发生器。它能产生使用者所需要的虚拟环境,且能通过作用器件传来的作用信息。了解使用者的位置和动作。并对已产生的虚拟环境作出相应的修改。
1.3虚拟现实技术基本特征
(1)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使用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当使用者移动头部时。虚拟环境中的图像也实时地跟随变化,拿起物体可使物体随着手的移动而运动,而且还可以听到三维仿真声音。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交互性。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计算机能根据使用者的头、手、眼、语言及身体的运动,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及声音。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3)多感知性。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1.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
虚拟现实技术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利用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三维鼠标等传感跟踪装置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由于这种系统把人的视觉、听觉和其它感觉封闭在虚拟的感觉空间,能使人全身心投入并沉浸其中。不足之处在于专用设备复杂而且昂贵,难以在教育行业普及推广。
(2)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的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简单的设备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这种系统由于用户坐在显示器前,通过屏幕观察虚拟世界并与之交互,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投入.但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普及推广。
(3)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分布式虚拟系统是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共享一个虚拟空间,共同参与虚拟活动。
(4)增强现实性虚拟现实系统
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系统不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仿真现实世界,而且要利用它来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的感受。
1.5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
VRML(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1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一项和多媒体通讯、因特网、虚拟现实等领域相关的,在Intemet上营造虚拟环境的技术。它用来在网络上创建可导航的、超链接的三维虚拟场景。
VRML的基本工作原理可概括为:文本描述、远程传输和本地计算生成。所谓文本描述,是指VRML并不是用三维坐标点的数据来描述三维物体的,因为这样会有很大的数据量.在Intemet上传输会遇到很多困难.VRML是用类似HTML的标记文本语言来描述三维场景.就像我们的编程语言。比如,一个立方体的描述文本是:Box(size3.03.03.0)。VRML就是一种描述语言标准,规定了用来描述三维场景的文本描述语言。远程传输是指用户浏览VRML描述的虚拟场景时,需要通过Intemet将描述场景的文本传送到本地。一般来说,文本描述是嵌在WEB页面中,在浏览器请求相应页面时与页面描述文本一起传送本地。本地计算生成是指描述虚拟场景的数据传送到本地后,浏览器对它进行解释计算,动态地生成虚拟场景。比如,描述球形的文本,浏览器会在屏幕上绘制一个立体的球形。概括地说,就是用文本信息描述三维场景.在Intemet网上传输,在本地机上由VRML的浏览器解释生成三维场景.解释生成的标准规范即是VRML规范。
VRML文件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成分:VRML文件头、原型、造型节点、脚本和路由。在这四个要素中.医学论文只有文件头部分是必须的,它用来告诉浏览器该文件符合的规范标准以及使用的字符集等信息。原型定义了创建带有指定名称、接口和整体的新节点类型。一旦成功地定义了原型,它就可以在VRML文件的其他地方随意使用。造型节点是VRML中的基本建造模块.它构成了VRML文件的主体部分,正是由于造型节点定义而产生了虚拟的VRML空间。脚本可以看作是一个节点的外壳,它有域、eventIn事件和eventOut事件。其本身没有任何动作.然而你可以通过程序脚本来赋予你脚本节点的动作。程序脚本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应用程序,一个典型的脚本是由Java或javascript编程语言写成的程序。路由是一种文本描述的消息.一旦在两个节点之间创建了一个路由.第一个节点可以顺着路由传递消息给第二个节点,这样的消息被称为事件。VRML还可以包含下列条目:注释、节点和域值、定义的节点名、使用的节点名等。
设计VRML虚拟场景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文本编辑器来编辑描述文本,它类似于程序设计,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不是很直观.对设计者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也较高,设计的效率不高。现在有很多的可视化的VRML设计工具,如CosmoWorld和WebWorld等.这些工具将VRML的标准节点都做成可视的组件,用户设计时,只需要将这些组件组全自己需要的虚拟场景就可以了.而且设计的效果在设计时就可以看到。设计完毕后,系统自动将这些可视的虚拟场景生成标准的VRML描述文本,这样,这些文本传送到用户的浏览器后.便会在用户的屏幕上重现这个虚拟场景。
VRML使得Intemet的平面世界出现了三维场景。它的问世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得到众多的软硬件厂商的支持,成为了Intemet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VRML在各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应用可能性。蕴藏了无限生机。在教育领域的WEB站点中,它可广泛用于学习情景创设上,以增加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例如:创建网上三维图书馆,它的好处就在于书籍归类整理更接近真实并将高于真实,汇编或查阅时书籍只需要鼠标轻轻地点击对应的虚拟图书。另外,使用VRML做模拟训练是一种可行性极高的措施,它不仅可以减少某些情况下现实空间中操作的难度和危险。
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训练造价得到大幅度降低,这样就使得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成为可能。由于这种模拟系统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所以并不会因为没有真实系统介入而造成较差的训练效果。现在虚拟校园、虚拟考场也已经陆续地出现在网络中,这些新兴的教育形式必将因其优越的一面而在未来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2.1虚拟现实技术在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很强,在书本上体现难免会给人们的理解带来困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介绍计算机中各个组件的结构和讲解计算机组装的过程时,书本的文字难以让学习者了解组件结构和组装的过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几种媒体表现形式有机地结合,设计出生动活泼的界面。制作出一些三维的、交式的、具有沉浸感的内容,满足学习者从各个角度观察和学习,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
制作VRML课件的基本思路是:
(1)制作一系列空间形体的三维造型和动画.并且为这些造型指定所需要的颜色、大小等。
(2)引入VRML的相关节点,建立虚拟运动空间。实现课件多媒体功能。
(3)优化VRML场景,即在构建场景的过程中,利用VRML提供的高级造型技术适当优化程序。
(4)VRML文件的输出,将已创建的空间场景输出为.wrl形式的文件。
例如,设计VRML课件来实现网上虚拟计算机组件结构和组装的辅助教学。
首先,在介绍计算机组件选择知识同时。可以在网上从各个角度来观察VRML制作的计算机组件的造型.增强感性认识,并使学习者对怎样组装计算机有个初步的了解。利用VRML的造型设计和VRMLScript的动画链接.虚拟出组装计算机过程中所需的主要硬件,再通过把VRML文件嵌入到网页的方法,使学习者既能在网页中看到二维不同型号硬件的图片和一些描述硬件的文字.又能看到三维的虚拟制作出来的硬件模型。这样使学习者能真切地、直观地感受到二维和三维的不同.感受到虚拟世界的美妙。然后,通过文字和图片向学习者介绍如何将各计算机组件组装到一起。接着,通过VRML的动画节点控制和VRMLScript的结合。制作出安装、注释和视点切换的效果,然后按照六个安装步骤:第一,机箱、主板的安装;第二,风扇、内存的安装;第三,光驱、软驱、硬盘的安装;第四,声卡、显卡的安装;第五,电源的安装;
第六。显示器、键盘、鼠标的安装,组合完成整个在虚拟三维世界中组装计算机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按相应的步骤进行安装。拖动鼠标或按钮可以随意地移动计算机组件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安装。在安装完光驱和软驱后,点击光驱的开、关键,光盘托会自动拖出和送入,点击软驱的按钮,软盘会自动取出.使学习者能动态地观看到效果。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完成学习的过程。
通过VRMLScript语言的链接。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和逼真的声音效果。例如.当你点击软驱上的按钮,会发出声音并弹出一张软盘;当你点击光驱按钮时,盘盒会自动地弹缩并发出逼真的声音。为了方便学习。还可以实现注释信息,当学习者的鼠标碰到硬件设备时。在对象的旁边会出现一个注释信息,说明该对象名称。
又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对于常用的数据结构的算法思想.由于其抽象程度高。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我们也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将其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算法过程以浅显易懂、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递归算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为其算法是靠隐形调用堆栈来实现,而通过虚拟技术可以将堆栈内部情况的变化动态、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同样在讲解树和图的遍历时,可以从可视化的角度观察遍历的顺序。二叉树与树的概念的区别、Hanoi塔等问题都可以直观地表现。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
总之,通过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的教学,能为学习者提供生动、逼真的感性学习材料,使抽象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2.2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实验中的应用
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适用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以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再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例如,在城域网和广域网的网络建设过程中,不必真正把网络构建起来就可以亲身体验,犹如进行现场的操作。在数字电路的课程实验中,可以通过虚拟的电路器件来达到电路设计的目的,而没有购买器件问题所带来的麻烦。在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中,可以虚拟商务环境,让学生进入这个虚拟环境。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场交易的气氛和参与交易的过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是比较基础但又是难做好的一个实验。由于在计算机上安装新的操作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操作系统产生影响。
使用虚拟计算机来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试验就十分的方便了。工作总结使用虚拟机的软件VMware可以创建与真实计算机一模一样的虚拟机。创建的虚拟机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光驱,在这个虚拟机上,可以安装Windows、Linux等真实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在虚拟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进行操作,熟悉操作和新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VMware只是一个软件。可以帮助你在一个操作系统的环境下安装另一个操作系统,而不会对当前的操作系统产生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通过虚拟系统便可以直接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利用虚拟技术。学生还可以进行网络设备设计、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学习探索,设计出新型的网络设备和电子器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虚拟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既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又可以获得直观、真实的效果,还能对那些不可见的结构原理和不可重组的精密设备进行仿真实训,避免真实实验操作带来的各种危险。并且,虚拟实验具有先进性和共享性,易扩充.易于改变教学项目,减少设备投入经费,使教学内容在虚拟的环境中不断更新.使实验实践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但是在采用虚拟实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实验。虚拟实验是虚拟的实验,缺少“实物感”,正如在网上看书与拿真实的书看时,会觉得真实的书更实在。在网络实验中,用到的网络设备像路由器、交换机等种类、型号都很多,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很难见到这些设备,如果在真正的实践中可能会无从下手。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应该虚实进行结合。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实验在真实环境中操作,这样,他们会对实验的设备有亲身的体会,更能加深实验的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
三、结束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有亲身去经历、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地观看有质的不同。虚拟现实技术能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教学内容,有效地营造一个发展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和积极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WEB的虚拟现实远程教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刘凤田,刘玉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1).
[2]余胜泉,车皓阳,姚顾波.教育中的虚拟现实[J].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O00.
[3]李玲,汤小红.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及其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应用,2004,(3).
[4]郭凤英.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5]何来坤,徐渊.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及其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陈晓春.虚拟现实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J].铜陵学院学报,2005,(3).
[8]宣翠仙.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学报,2004,(2).
[9]杨宗凯,吴砥,刘清堂.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阳化冰,刘忠丽.虚拟现实构造语言VRML[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O00.
[11]金杰.远程教育中虚拟实验与虚拟仪器及技术的运用与前景[J].电脑与技术,2005.
计算机专业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49-01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潜能开发的重视,学业自我效能感已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变量,它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学校是自我效能感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和提高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途径
纵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尤其班杜拉(1997)在《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中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即榜样示范;言语说服或社会影响;积极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这也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而在职业教育中,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2.1结合专业实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它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即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和能力的自信程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对自己能否完成该活动任务所做的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该在特定情境中即充分利用专业实训进行。
结合专业实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模式是:
1 2 3教师行为 树立榜样
学法指导 亲身示范
布置任务 及时评价
归因指导学生行为 观察学习
确立目标 实际操作
体验成败 接受反馈
自我归因本实验分别在本学院所开设的个别专业如机电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服装专业、英语等教学中进行实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随着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行,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日益彰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实现工学结合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这必然会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良好学习平台,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更直接地培养了职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模式是,在实习实训车间等真实的情境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的用工要求及企业人员的岗位熟练程度,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可以效仿的榜样,这种观察学习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应该很大,也符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条件。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指导,接着实习老师或企业熟练人员现场作示范,让学生熟悉操作要领与技术要求,通过观察学习,确立了目标,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通过反复操作与训练,让学生感受失败,也真正体会到工作完成后的喜悦与成功,这样能让学生逐渐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消除学习的畏惧心理,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操作过程中,技能掌握快的学生可以带动技能掌握慢的学生,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且,身边同学们的熟练表现又会让学生坚信:同样的条件,别人能成功,我也会成功,相信自己“能行”,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慢慢克服自卑感;当工作顺利完成时,也使学生展示了自己 最好的一面,自然也为学生提供了成功学习的体验机会,必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符合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条件,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实训实习中通过及时评价,积极归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这时候实习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要对学生的整个实习实训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所需的经验和态度方面的情况,是否真正能够胜任未来岗位上的工作,也让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满足感,最终提高学习效能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和过程后,实习实训教师要适当穿插对学生的归因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即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或偶然的机遇,就会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实习教师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在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习活动,完成某项操作任务,并取得成败经验。让学生首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进行归因,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的策略与技巧,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3结论
通过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进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显著地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一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职业院校中应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和培养,特别要运用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培养模式去培养和训练,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班杜拉 著,缪小春,李凌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7)
[2]路海东、刘晓明、郭占基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实验研究报告[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2):31-35